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18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五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18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五含解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五)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1.【2016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 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 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 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 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 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 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 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 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 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 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 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 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 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 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 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 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 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 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 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 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 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 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 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 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 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 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 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类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 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 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 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 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 “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 之偏颇。 C 2.【2015 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 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杨树和柳 树的种子寿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热带雨林中,许多树木 结的大型种子如果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对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芽时机,得 先掌握正确的结子时机,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 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于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适 宜的气候过去。 如果将植物行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发芽行为只有初级程度。扁蓄是长在耕地和花园中的 杂草,种子先天为休眠型,未经冬天不会发芽。土壤中的种子在冬季感受到低温,打破休眠状态, 预备好在春天来临、土壤回暖时发芽。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又逐渐进入休眠状态,静待另一 波寒意来临,准备好再次发芽。扁蓄的行为其实相当合理,称为初级程度好像不太公平,更何况 相似的植物还不少,许多杂草也有依季节循环的休眠期和发芽期。 另一种相当常见的杂草则要比扁蓄技高一筹,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在年初结不休眠的种子, 产季时则结休眠的种子。有了年初生产的种子,这年的羊腿藜就有更多子代,后来所结的种子则 安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 像雀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但如果存活下来,就 有了回报,因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 种子也多得多。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比起熬过 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结的种子也比较少,但是存活的几率通常 大一些。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得好,有时休眠种 子胜算大。 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息, 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许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和湿 度都很恰当。这样的机制可以避免那些被埋得很深的、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芽。而只 要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替菜圃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多对光敏感的 杂草种子,让它们知道接近土壤表层了。 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 光敏素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 Pr,吸收红光后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 Pfr, Pfr 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 Pr 型分子。Pr 对 Pfr 的比率是由接收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这 种 Pr 对 Pfr 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 光的比率为 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 1。植物透过 Pr 对 Pfr 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 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过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 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 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 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 有没有一线生机。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 围。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觉到强烈的温度起伏,许多种子就从 这种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天发芽;而如果感 受到的温度很平稳,没有高低起伏,种子就不发芽。 (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 年,有删改) 作者认为有些种子发芽行为的精巧程度还不及格。请写出这些种子的发芽行为。 ①(扁蓄)种子感受到冬季的低温才结束休眠,在春天发芽。②(羊腿藜)不休眠 的种子和休眠的种子,各选择不同的时机发芽。③(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种子选择全部在秋 天发芽。④(有的冬季一年生植物)种子部分在秋天发芽,部分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建筑似乎一直在追求着曲线的性格:汉魏古拙,唐辽遒劲,两宋舒展,明清严谨, 其间还有地方风格的差异。本来中国建筑的木结构是以逻辑结构和艺术构图的严整规划来显 示其理性精神的,但就在结构最要紧的屋顶上又突出显示了奇特的浪漫情调。这一现象非常 生动地表现出那种理性中有浪漫的传统美学精神,它说明精神可以注入物质,审美可以运用 逻辑这样一种人的能动力量。同时也说明了中国人对诸如圆通、婉转、湿润、缱绻等品格的 追求,总是在可能借助的审美对象中着意加以抒发,屋顶曲线就是审美意识的借题发挥。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最典型的莫过于园林艺术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种种引人入胜之处早已蜚声世界。这里着重要说的是在所谓模拟自然、咫尺山林的诗画意境 中的审美主导精神。传统园林不乏奇特而浪漫的造景题材:汉武帝的上林苑、建章宫,设牵 牛织女象征天河;西汉梁孝王兔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清圆明园 “移天缩地在君怀”,集中了江浙名胜;避暑山庄概括了江南塞北、长城内外的雄奇景物。 私家园林虽没有这种气派,但也力求在不大的空间内表现出多种意境,经常在匾联中加以阐 释。题材如此驳杂,画面如此变幻,但最终还是清醒的理性在指导创作。所谓意境如果没有 游赏者参加共同创造,单纯的花木山水庭阁实在活力不大。它必须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 创造出诸如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涉门成趣,曲径通幽等多变而流动的画面,把游览者置于 时间的推移序列过程中,只有达到“步移景异”,才能触景生情。造园的手法很多,《园冶》 的作者声明“造园无格”,不过“得景随形”,“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而已。 与日本园林相比,这一点就更加清楚。日本园林受佛教影响很深,常常追求静观内省的 意境,精巧而素雅,富有出世感。中国园林则以《园冶》总结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说 得最透,它体现了入世的进取力量。日本园林可居可悟,而中国园林更多的是可赏可游。这 种入世的理性,以康熙皇帝御制《避暑山庄记》谈得最为切实:“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 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 竹则思贞操,临清流则贵廉洁,览蔓草则贱贪秽,此亦古人因物而比兴,不可不知。” 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得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这种积极进取的,既是理性 分析的,又是浪漫想象的生动交融,才是中国园林的主导精神。因而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 人工的条件,尽量创造丰富而流动的画面,提供可供驰骋想象力的广阔场地,也才是中国园 林的主要手法。 (原文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在不同时代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如汉魏的古拙、唐辽的遒劲、两宋的舒展以及明 清的严谨等,它们又是中国建筑对曲线性格追求的体现。 B.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一方面通过木结构的逻辑结构和艺术构图的严整规划来显示,另一 方面则是借助屋顶的浪漫情调来表达。 C.中国建筑木结构的特色表明,精神可以注入物质,审美可以运用逻辑。 D.中国人对建筑品格的种种追求,总是在可能借助的审美对象中着意加以抒发。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社会生产便日益明显地区分为物质生产 与精神生产两大部分。社会分工促成了物质生产者与精神生产者的分化,两种生产力因而在 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物质生产力主要面对人同 自然的物质关系,具有实用的、基础的、物质形态的主导品格;而文化生产力则主要是“精 神方面的生产力”。马克思将语言、文学、技术能力等归于后者,使其显现出更偏重于人类 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 两种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是社会意识、 心理、关系等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同时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 主体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等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以 某种有形无形的方式体现在产品中。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 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同样是产品生产过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电子时代智能生产力,显著标志是文化与经济、科技崭新关 系的建立,其重要特征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及由之产 生的当代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随着传媒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来临,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成为 复杂科技化的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像影视出版、体育比赛,乃至广告娱乐、信息传播等 产业,已越发成为庞大的产业集团,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进入市场、产业,渗 透经济、科技、商品的要素,其本身已具有经济力、科技力,已成为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生产力代表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 在基本物质层次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人们 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如人们对书籍、音像、艺术品的需求,对娱乐、旅游、信息与网络 等服务的需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必然内含着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既有其独特的发生发 展史以及对生产者精神创造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有对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同时还受生产条件 包括物质技术水平的限制。 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文化发展投以 极大的关注。更多的国家民族认识到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各国普遍关注文化 在人类发展中的极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文背景 的发展没有灵魂。人类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还包括过上充实、满意、有价值和值 得珍惜的共同生活。因此,文化作为发展手段很重要,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 进者这一次要地位。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 成为二十一世纪核心的话题之一。 (原文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质生产力具有实用的、基础的、物质形态的主导品格,主要面对人同自然的物质关系, 而文化生产力则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B.文化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等精 神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 C.庞大的文化产业集团的形成,说明文化已成为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说明文化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D.和其他生产一样,文化生产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劳动完成的最富精神性的生 产,具有明显的特性。 1.B 2.D 【解析】 D 项,“文化生产也是……最富精神性的生产”说法于文无据,且其他生产 也不是由实践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劳动完成的最富精神性的生产。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