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2019年的7月,《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均简称《哪吒》)以首周末破7亿的成绩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燃爆”“惊艳”等各种溢美之词都难以形容网友对这部电影的喜爱。谁能预料,“史上最丑哪吒”居然刷爆网络,成为大家的心头好,见证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 ②从年初发布的预告片被质疑太丑,到口碑爆棚,电影《哪吒》经历了争议,承受了嘲讽,但电影完整的故事情节、紧凑合理的节奏、和巅峰的视觉效果,最终打破了成见,换来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③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形象,不管是“剥龙筋、扒龙皮”“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故事,还是混天绫、风火轮等法宝,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 ④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在制作水准上一直差距较大。值得称赞的是,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从《白蛇缘起》到《哪吒》,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人的不认命不服输,也见证了国产动画电影在逐渐崛起。一句“孙悟空、二郎神、姜子牙值得大拍特拍,如果能开启封神宇宙,谁看漫威”是鼓励,是期待,更是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动画满满的自信和底气。 ⑤当然,真正的自信与底气来自于清醒的自我认知,几部动画电影的成功,不代表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水平已经是世界顶尖,正如《哪吒》的导演饺子所说,“当大家不说国漫崛起的时候,它就真崛起了。”《哪吒》成功的背后有无数艰辛,2年打磨剧本,3年制作,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仅“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等等,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动画电影要成为产业,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⑥今天,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走向世界,《流浪地球》被外媒盛赞是改变科幻电影局面的力作,《我不是药神》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这些都见证着不同题材的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制作在不断缩短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底蕴深厚的中国神话故事做支撑,有中国动画电影人不服输的精神,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可期。 (选自人民网) 材料二 ①《哪吒》就取材而言,是改编了中国经典的神话故事,讲述哪吒与命运抗争的经历。哪吒是中国文化中的反叛英雄形象,神话里的故事已经足够动人,很多动漫和影视剧都将他设定为主角,反复演绎。 ②《哪吒》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在于打破陈规,大刀阔斧地改造曾经深入人心的叙事模式。本片终于告别了人物脸谱化,不再把哪吒的故事描述为简单的正邪二元对立。哪吒的父亲李靖一改以往不讲情面的形象,变得更有人情味。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满口方言,成为了本片搞笑担当。就连哪吒的对立面敖丙以及幕后黑手申公豹,都被本片主创赋予了一层悲情色彩。 ③至于哪吒,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全”主角,而是一位有性格缺陷(暴躁易怒、鲁莽冲动)但也不乏正义感的少年英雄。更重要的是,本片主创不再纠缠于哪吒“剔骨还父”这个掺杂着父权、孝道等封建道德色彩的桥段,而是将哪吒的自我认知、成长经历当作叙事重心。 ④这样一来,本片做到了与时俱进,贴合了时下年轻观众的心理需求。比较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不难发现,此类优缺点并重的人物塑造模式,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⑤优秀的动画作品总能吸引观众中的大多数,从成人的角度看,《哪吒》显然不仅是还原一个神话故事,还涉及很多有着现实意味的命题,比如家庭教育,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哪吒就是一个熊孩子,出生伊始便是一个祸害,于是父母将他关在家里,当他试图融入周围的生活,发现只会换来歧视和孤立,于是熊孩子越来越熊,破坏力越来越强。家长看到这一幕会不会有所感触? ⑥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哪吒形象,《哪吒》涉及亲情、友谊、命运以及个人成长等多个主题,并最终交出了逆天改命的答案。影片最后那句台词,“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不晓得,但我晓得,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相信很多人会为之动容。将一个很俗的话题,讲得特别有感染力和戏剧感,所呈现的价值观是那么健康又是那么有现实意义。这部电影佳作之所以吸引人,之所以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英雄形象,一个意味深长的成长励志故事。 (选自《南方都市报》等) 材料三 ①《哪吒》的成功有许多值得影视从业者借鉴之处。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丰富、精巧而自然。例如,看守哪吒的“戏精”结界兽,面部神似三星堆的青铜器——当你逛博物馆看见“萌萌哒”青铜器时,是否想到那也可以变成吸粉的动画角色?还有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的江山图,隽永的山水长卷,在这部电影中竟变成帮哪吒修身养性、打怪升级的虚拟世界。太乙真人的毛笔一挥,观众随哪吒一头扎入花鸟虫鱼、高山流水、云卷云舒中。 ②经典的一定是民族的。很多动画之所以能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IP,无不因为其诸多元素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民族的血液。而当下要想创作出深入人心的“新经典”,一定要和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悠久的中国历史紧密关联。 ③经典还要具有时代性,能够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哪吒》的一大亮点便是和现代社会审美趣味高度融合的叙事格调。这部影片在处理角色关系的时候,明显植入了一点港片节奏和无厘头气质,对话诙谐搞笑,包袱横飞。某些情节大开脑洞,比如太乙真人也需要使用密码和指纹解锁灵珠。 ④承担启发孩童教育功能的国漫作品,主题离不开亲情、友情、爱情,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个体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成长和救赎的动漫主题,对于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具有极大吸引力和意义。发展国漫行业,必须要从培育精神土壤开始,通过培养孩子的美感和价值观,让他们感受直击心灵的中国文化之美。 ⑤经典IP在不同的时代,应当彰显符合时代特质的精神内核。例如,在《封神演义》的原著里,哪吒的很多行为是出于争强斗狠,发泄心中怨气;在上世纪70年代动画片《哪吒闹海》中,创作者赋予了哪吒一定正义感。而在最新这一版电影中,哪吒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人成见,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喜爱。最终在感受到父母深沉的爱以后,愿意以一己之力对抗天命,保护家人周全。这部国漫里的哪吒,无比贴近当代年轻人的奋斗观和人生观,不信命,靠自己。 ⑥中国现代动漫作品的创作,既要懂得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要注意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耐得住寂寞,打磨精品,才能缔造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国漫新经典。 (选自《中国青年报》) 1. 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不属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爆棚”原因的一项是( ) A. 完整的故事情节 B. 紧凑合理的节奏 C. 巅峰的视觉效果 D. 丰厚的票房收益 2. 以下四句话是第③段横线处内容,下列语言连贯的一项是( ) ①从1979年动画电影《哪吒闹海》起,哪吒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②自此之后所有影视作品中的哪吒都一脉相承,他浓眉大眼、剑眉星目,他替天行道、斩妖除魔 ③事实说明,没有什么形象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剧情合情合理、人物立体丰满、符合时代特色、能引起共鸣,打破成见的改编也是好改编 ④对如此有群众基础的形象进行“颠覆性”改编,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④①②③ D. ③①②④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哪吒是反叛的英雄形象,所以动漫和影视剧都将他设定为主角并进行演绎。 B. 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人物塑造模式优缺点并重,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C. 优秀的动画作品不仅要还原一个神话故事,更要涉及很多有着现实意味的命题。 D. 《哪吒》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塑造了中国式的英雄形象,是成长励志故事。 4. 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溢美之词:观众用“燃爆”等夸张式的表达来凸显对影片的喜爱。 B. 耳熟能详:国人对哪吒的故事听的见的多了,无形中受到了影响。 C. 大刀阔斧:对《哪吒》深入人心的叙事模式果断而有魄力地改造。 D. 与时俱进:影片已经做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5.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哪吒》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精巧而自然。 B. 《哪吒》的叙事格调高度融合了现代社会审美趣味。 C. 承担启发孩童教育功能国漫作品,要有一定的主题。 D. 只要耐得住寂寞,打磨精品,就能缔造国漫新经典。 6. 据业内人士分析,2020年中国将超越北美,成为世界第一电影市场,届时对世界电影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将更大!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可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 D 2. B 3. D 4. B 5. D 6. ①电影要从情节、节奏、视觉效果等技巧方面要有所突破。②电影人要有文化自信要有底气,要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③电影创作要打破常规,勇于创新。④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贴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⑤影片的主题要能彰显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项,“丰厚的票房收益”不属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爆棚”原因。原文在材料一第2段“从年初发布的预告片被质疑太丑,到口碑爆棚,电影《哪吒》经历了争议,承受了嘲讽,但电影完整的故事情节、紧凑合理的节奏、和巅峰的视觉效果,最终打破了成见,换来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丰厚的票房收益”是“结果”,不是原因。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意思,“瞻前顾后”,抓住一些关键词,如指示代词、关联词等。 ①②是哪吒的原来的形象,③④是改编后的情况,①②在前③④在后。根据“自此之后”可知①在②前;④是说改编需要勇气,③是对此次改编成功的经验总结,应该先④后③。整个排序为①②④③。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项,强加因果,原文是“哪吒是中国文化中的反叛英雄形象,神话里的故事已经足够动人,很多动漫和影视剧都将他设定为主角,反复演绎”,并没有说 “哪吒是反叛的英雄形象”并是“很多动漫和影视剧都将他设定为主角”的原因。 B项,“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人物塑造模式优缺点并重,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公众接受”曲解文意,原文是“比较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不难发现,此类优缺点并重的人物塑造模式,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可见“优缺点并重”“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公众接受”的不是“好莱坞的超级英雄”,而是像此次改编的哪吒这样的形象。 C 项,“优秀的动画作品不仅要还原一个神话故事,更要涉及很多有着现实意味的命题”以偏概全,原文是“优秀的动画作品总能吸引观众中的大多数,从成人的角度看,《哪吒》显然不仅是还原一个神话故事,还涉及很多有着现实意味的命题”,可见“还原一个神话故事”“更涉及很多有着现实意味的命题”的只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不能认为所有优秀的动画都要这样做。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B项,“听的见的多了,无形中受到了影响”,这是“耳濡目染”。“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的复述出来。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只要……就”表述太绝对,要想打造出精品需要的条件不只这一个。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根据材料一“从年初发布的预告片被质疑太丑,到口碑爆棚,电影《哪吒》经历了争议,承受了嘲讽,但电影完整的故事情节、紧凑合理的节奏、和巅峰的视觉效果,最终打破了成见,换来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可概括出“电影要从情节、节奏、视觉效果等技巧方面要有所突破”; 根据材料三“《哪吒》的成功有许多值得影视从业者借鉴之处。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丰富、精巧而自然”“经典的一定是民族的。很多动画之所以能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IP,无不因为其诸多元素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民族的血液。而当下要想创作出深入人心的“新经典”,一定要和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悠久的中国历史紧密关联”,可概括出“电影人要有文化自信要有底气,要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根据材料二“《哪吒》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在于打破陈规,大刀阔斧地改造曾经深入人心的叙事模式。本片终于告别了人物脸谱化,不再把哪吒的故事描述为简单的正邪二元对立”“至于哪吒,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全”主角,而是一位有性格缺陷(暴躁易怒、鲁莽冲动)但也不乏正义感的少年英雄”,可概括出“电影创作要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根据材料二“这样一来,本片做到了与时俱进,贴合了时下年轻观众的心理需求。比较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不难发现,此类优缺点并重的人物塑造模式,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可概括出“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贴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 根据材料三“经典还要具有时代性,能够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哪吒》的一大亮点便是和现代社会审美趣味高度融合的叙事格调”“承担启发孩童教育功能的国漫作品,主题离不开亲情、友情、爱情,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个体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发展国漫行业,必须要从培育精神土壤开始,通过培养孩子的美感和价值观,让他们感受直击心灵的中国文化之美”,可概括出“影片的主题要能彰显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友人论门人书 顾炎武(清) ①伏承来教①,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②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固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穀,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 ②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③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矧④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若 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⑤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 ③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可以自勉。鄙哉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 【注释】①伏承来教:对他人来信的敬称。承,接受。②曩(nǎng)者:从前。③帖括:唐宋科举士子为对付科举死记硬背经书的一种方法。④矧(shěn):何况。⑤私淑艾:取人之善以自治其身。私淑,没有得到某人的亲身教授但敬仰并承传其学术而尊之为师。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悼其学之无传 悼:痛惜 B. 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 干:俸禄 C. 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 躁竞:急于进取而争竞 D.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彀率:射箭的标准、要求 8.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闵其年之衰暮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 而班固乃断之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C. 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 /皆若空游无所依 D. 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固认为西汉传授经书带来的荣耀只是人们走做官谋利的道路造成的结果。 B. 文中引用孔子的话,意为:“求学三年,不去求官做的人,是不能见到的。” C. 作者不愿屈从世人的喜欢而自己贬低其所学来招揽天下人,不愿张扬名声。 D. 作者通过“大匠”和“(后)羿”这两组类比,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和追求。 10. 翻译下列句子。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可以自勉。 11. 结合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顾炎武“不愿”招徒授学的原因。 【答案】7. B 8. D 9. B 10. 学术的衰败和昌盛,各有其时代的必然,倘若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求虚名,那就可以自我勖勉了。 11. ①学习只为应试,只为追求功名利禄,急于求成。②纳财捐官的制度通行。③学习追求形式,认识肤浅,不求甚解,不用深入学习即可完成。④不想屈从世人的喜好而贬低自己的所学,不愿张扬名声。⑤真正善于学习之人会向仰慕的贤者学习。⑥通过《日知录》传播我的思想和学业。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意思是“所以即使孔子的弟子,尚且要学求得做官之道” 干:求取。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A项,代词,他;代词,它的; B项,副词,表转折,却;连词,于是、就; C项,连词,表假设,如果;副词,好像; D项,两个都是所字结构,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B项,对引用孔子的话的意思分析不正确,原文“三年学,不至于穀,不易得也”意思是“求学三年,不去求官做的人,是不容易见到的”,意思是就连孔子的弟子也大多学成之后去求官,真正只做学问的人很少。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道,学术;污隆,衰败和昌盛;若,倘若;名,虚名;自勉,自我勖勉。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疏通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总结概括。 顾炎武不愿招徒授学的原因可通过以下句子来概括: 根据第一段“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固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穀,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作者看到从西汉到孔子的弟子,人们读书大多是为了做官;根据第二段“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且急于求成,急着去谋求仕途,因此作者不愿“招门徒,立名誉”。 根据第二段“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纳财捐官的制度通行,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也可以当上府县的教官,这是不愿收徒的第二个原因。 根据第二段“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不愿意学五经,只愿意学那些容易的东西,只学做简单的那些诗,而不懂得《周南》、《召南》、《雅》、《颂》的精义,这是作者不愿收徒的第三个原因。 根据第二段“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不想屈从世人的喜好而贬低自己的所学,不愿张扬名声,这是第四个原因。 根据第二段“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古代君子教诲人要学习私心所仰慕的贤者,哪怕彼此相距已有百世之久也好像是同在一室似的,真正善于学习之人会向仰慕的贤者学习,这是第五个原因。 根据第二段最后“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通过《日知录》传播我的思想和学业,这是作者不愿收徒的第六个原因。 【参考译文】 拜接来信,内容殷勤恳切,怜念我年龄的衰老,而痛惜我的学业没有传人,这番心意十分深厚。但是想要我仿效过去的某些先生的做法,招收门徒,树立名声,来显耀于人世,则鄙意是不愿这样干的。比如西汉时代经师的传授经书,学生常常多至千余人,其中地位高的做到三公九卿,稍次的也可以做博士,使所授的学生扬名于世,能不称为光荣么?但是班固却评之曰:“这实在是人们走做官谋利的道路造成的结果。”所以即使孔子的弟子,尚且要学求得做官之道。孔子道:“求学三年,不去求官做的人,是不容易见到的。”而况今日之世呢? 当今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其无须依靠经术是很明白的。一年到头所学的不过是应考的时文,倘若问他经书本文,还茫茫然不知道是出于哪里的话,实在是连唐朝帖括之学的这点浅薄的记诵都丢掉了。这种根本不存心治学的风气,相沿不止一代了,何况纳财捐官的制度通行,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也可以当上府县的教官!只有贫穷而不能改业的士子,一百人中还有一两个,但又都是读书而急于求事功的一些人,希望速成而得名于世,叫他学五经可不愿学,叫他读陈白沙、王阳明的语录,却很高兴,因为袭取这些东西是很容易的。其中有些小有才华的人,颇喜欢做诗,而现在的那些诗,不用学也可以做得出来。我跑遍天下所见到的诗集和语录的刻本,堆几积案地到处皆是,简直是一片震耳的噪音,而问他们《周南》、《召南》、《雅》、《颂》的精义,却是说不出来的。在这样的时代而想贯彻我的主张,有谁肯听从呢?“高明的木匠不肯为拙劣的木工改变或放弃规矩,后羿不肯为蹩脚的射手改变其拉弓的标准。”倘若屈从世人的喜欢而自己贬低其所学,以求招揽天下的人,来张扬自己的名声,那便是歪曲真理来追随别人,那我也没有心情花这么多的闲工夫。不过学术之在天下,一定会有机会发扬,而古代君子教诲人要学习私心所仰慕的贤者,哪怕彼此相距已有百世之久也好像是同在一室似的。我所著的《日知录》三十多卷,生平的思想和学业都在这书里,只有多抄写几本,用以分赠同志,也许可以不被害怕这书会妨碍他们的那些人所消毁,而一旦有振作世道的人物出现,得以从我的书里择取一点东西,这也就可以了我一点微小的心愿了。 学术的衰败和昌盛,各有其时代的必然,倘若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求虚名,那就没有不可以自我勖勉的。鄙陋如我固执地持以不同于当今的先生们的就是上述的原因。高明的您有什么见教呢?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概括《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②“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雍也》) ③“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述而》)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答案】参考答案:孔 子认为, ①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②要知难而进,不要半途而废。(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③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④学习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翻译名著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内容和观点,分析几则材料的异同,用简要的话加以概括。 ①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要“爱学”“乐学”。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②这一则讲的是学习的态度问题,即要坚持学习,不要半途而废。学习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也是艰巨漫长的,逐步积累的过程令人望而却步,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只能使人裹步不前。强调要知难而进,不要半途而废。 ③这是讲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要脚踏实地,永不满足。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学习,并且不断努力,永不满足。 ④是讲学习的原则和方法的。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不要以对方地位高低作为学习的条件;更可贵的是,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以他人的短处作为自己的镜子。于从他人的不善之处,反躬自省,从而改掉自己的缺点,则是很困难的。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着眼,才是真的会学习。 【参考译文】 ①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②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③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 ④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作 高适(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① 戴叔伦(唐代)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②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①作者戴叔伦,润州金坛人,此诗写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离故乡金坛(今属江苏)不远,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里。②支离:即分散。 13.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首诗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通过除夕之夜集中的抒写出来,精练含蓄。 B. 第二首诗尾联一个“又”字,写出了诗人年年待岁,终于迎来了春天,足显豁达之情。 C. 两首诗都有“寒灯”意象,均点出岁暮天寒,渲染了旅馆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 D. 两首诗题材相同体裁不同,高诗为绝句,戴诗为律诗,均表达了思乡、年华易逝的感慨。 14. “故乡今夜思千里”句作者不直写自己,却落笔对方,情感更加婉曲含蓄,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对写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B.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C.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D.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除夕,也叫岁除、除夜,有除旧布新送旧岁迎新年之意。《红楼梦》中有对除夕最详尽的描写,下列场面与除夕无关的一项是( ) A. 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 B. 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C. 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门角灯,两溜高照,各处皆有路灯……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D. 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邢夫人等皆在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不可名状。 16. 戴诗中“万里未归人”意为“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沈德潜却说此句:“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不然,石头城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请你结合本诗的内容对沈德潜的说法进行反驳。 【答案】13. B 14. C 15. D 16. 沈德潜认为诗句应该理解为从万里归来,而不是离家万里,原因是 暂时住在石头驿,还没有到家,否则石头驿与金坛相距不远,为什么说是万里呢。这固然是一种理解,但是不能因为石头驿与金坛相距不远,就不能用“万里”,除了可以理解为诗歌中常用的夸张外,从表达效果来说,只要诗人尚未到家,就会有一种远在天涯的感觉,“万里”不应该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是就心理上的距离来说的,这样更能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所以还应该理解为“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13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足显豁达之情”,对感情的理解错误。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蕴含着无穷的悲怆感慨和不尽的凄苦况味。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具体考查“对写法”。“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诗人思乡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将作者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A项,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是“对写法”。 B项,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这是“对写法”。 C项,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想问问花枝和酒杯,故人为什么不和我一起来赏花呢?这是运用拟人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没有用“对写法”。 D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是“对写法”。 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名著细节内容的掌握以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理解时要抓住句子中典型的意象或是词语,来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节日类文化常识的识记则要掌握该节日的习俗,通过典型习俗来判断属于什么节日。 A项,“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这段话是描写贾家除夕祭祖的庄严场面的,据此可知是“除夕”。 B项,通过“押岁钱、荷包、金银锞”“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可判断这是“除夕”。 C项,通过“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爆竹起火,络绎不绝”可知这是“除夕”。 D项,通过“月台”“月饼”“月明”等可知,这是“中秋”,不是“除夕”。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的鉴赏及对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赏析能力。采用了对不同手法进行反驳的考查形式。解答时要分析两种说法各自的理由,将貌似不合常理之处分析解说透彻,这离不开对诗歌手法以及诗人情感的分析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赏析。 沈德潜的说法是一种“事实”,注释中确实有“此诗写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离故乡金坛(今属江苏)不远,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里”。因此沈德潜认为诗句应该理解为从万里归来,而不是离家万里,是有道理的。 那么,该如何理解诗人说的“万里”呢?首先,这可能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古诗中为了增强抒情的感染力,经常采用这种手法,比较有名的,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等,因此“万里”可理解为夸张手法。 为何要夸张,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诗人大年夜独宿在旅馆中,“寥落悲前事”,失意而有孤独,当然格外想家。诗人虽然离家不远,但毕竟还未到家,离家越近,思念越强烈,真有“咫尺天涯”之感。因此“万里”不应该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是就心理上的距离来说的,这样更能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笔力雄健,但也会写出如《除夜作》此种风格的诗篇,陆游亦然,既能写出“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又能写出“春如旧,人空瘦。____”这样风格迥异的佳作。 ②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有描写山川景物的,有描写名胜古迹的,如范仲淹描写岳阳楼“浮光跃金,____”,欧阳修写醉翁亭“ ____,佳木秀而繁阴”。 ③在学校课本剧展演中,主持人编写《窦娥冤》节目串词,引用了其中的“____ ”,这是窦娥对人人敬畏的天进行直白的控诉。 ④习主席强调科技创新要让天下人才汇聚一堂,来实现 “_____” (毛泽东语)的大好发展局面,释放各类人才自由创新的活力。 ⑤紫竹院举办以“竹径通幽·荷香满园”为主题的荷花展,走进院内,观赏到立于水中、清香怡人的荷花,由衷的吟诵出“_____ ,_____”的诗句来。 【答案】①楼船夜雪瓜洲渡 泪痕红浥鲛绡透 ②静影沉璧 野芳发而幽香 ③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④万类霜天竞自由 ⑤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瓜洲渡”“浥”“鲛绡”“璧”“竞”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门 ①老北京每一扇门都记载着故事,或精彩,或平淡,或美丽,或忧伤……童年时代,离家出走的我,开始毫无方向地在胡同里乱走,路两旁的屋里都已灯火通明,从屋子里飘出饭菜的香味……我一路走着,看着那一扇扇关闭着的或是虚掩着的门,好想从里面出来一位好心人领我进去,给我饭吃,告诉我别怕,然后送我回家。可是一直到我疲惫不堪,饿到走不动也没有一扇门为我打开……后来远远地我看到妈妈和爸爸过来了,妈妈一路责备着领我回家,当我看到我家的那扇门时,我忍不住想哭,像一个流浪了很久的人终于找到温暖美好的归宿一样。 ②长大后,在下雨天我特别喜欢站在窗口看风景。看到行色匆匆的人们终于到了家门口,开了门然后进去,就觉得这真是一种幸福!门外面无论是狂雨暴风,还是电闪雷鸣,只要到了门里面,一切都风平浪静、温馨美满了。门里和门外是两个世界,人们渴望到门里面来,向往与门里的人相处,向往温暖与关爱。可是一扇门的开启,需要鼓起多少勇气,跨越多大障碍…… ③懂得欣赏门之景的人,是胸中有丘壑、富有艺术情趣的人。善于把握自己心灵之门又能叩开他人心门的人是睿智的,其生命是丰富多姿的……一生始终为自己寻找一道道门,努力越过一道道槛的人,是真正热爱生活、生活得充实、辉煌的人。 ④老北京城若隐若现,高耸的城门楼下古树茂密,斑驳的城墙外新城也已矗立。明朝历史上记载有九座城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等。明朝记载外城的门,包括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安门……这些城门的地名,今天还保留着,还可以给我们留一丝怀古的念想。 ⑤门是一个屏障,引导人们从叩门的迟疑到推门而入的惊喜。紫禁城【甲】的铁门,被涂抹成吉利的大红,显示着傲慢的皇家气派;颐和园【乙】的门,移步换景,赏心悦目;什刹海边【丙】的门,又蕴涵了几多柔情与韵致。还有那些古老的胡同久叩不开的门,也许只是简陋的柴扉,却通往着百花争妍的另一洞天。一扇华丽无比的门,一扇不起眼的门,一扇破破烂烂的门……每一扇门都有无限的感动与内涵,用心去挖掘,我们会得到很多。 ⑥门楼是传统建筑之一,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 ⑦我行走在街巷中如同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古老的年代。门楼有大有小,有简有繁。在等级制度严苛的古代,门楼的样式、规格因为宅第主人的身份多有不同。走进幽深的胡同,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胡同两侧或宽敞明亮,或小巧精致的一座座门楼。老北京的门楼一共有六级。首先是王府大门,基本为皇家专属,其次是广亮大门,是重要官员所属,再次是金柱大门,也是有等级的官宦之家所属,依次还有蛮子门、如意门、墙垣门,其他形式的大门如窄大门、垂花门等几乎都是这六种大门的简化或者变形。 ⑧最高级别的大门为王府大门,如北京后海北岸的清醇王府大门,是五间三起门,有的王府大门两侧还有影壁。 ⑨广亮大门的门洞宽且深,常常是孩子们冬天避风、夏天躲雨的好地方。几个孩子聚在门洞,拍三角,耍冰棍棍儿,或是干脆骑在门墩上无事闲聊,总能度过一段略感无聊但也悠闲的时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或考究的如意门里面,一般多为格局不同的四合院,院内常有葡萄藤、海棠树等,有着闲适与惬意。 ⑩与金柱大门相比,蛮子门最大特点是比金柱大门更往外推了一些。其他方面与金柱大门、广亮大门差不多。蛮子门的出现,是因为房主的官品不高,至少不能建广亮大门,索性院门外前推到屋檐下头,属于南方来京的官员或居民喜欢的式样。 ⑪最简单的如意门,只用瓦组成线纹、“五花象眼”等透空的花纹。这种大门的门扇减小,只用两扇门簪,石枕为石墩,而非石鼓,开启灵活。 ⑫墙垣门也叫随墙门,它无门洞,顺墙开,只占半间或大半间宽度,院门较窄。尽管这种形式的院门等级最低,但普通人家也会尽可能地装饰一番,用瓦片砌成的串串铜钱式样,更显得新颖别致,《四世同堂》中祁家住的就是这种花墙子门楼。 ⑬还有垂花门,中国建筑的各种要素,它几乎全都具备。屋顶、台基、樑枋、雀替等应有尽有,砖雕、石刻、木雕、彩画一应俱全……门的打开,总给人一种希望。小说《城南旧事》中小姑娘英子遇到丢了女儿多年的疯子,疯子犹豫了片刻打开门时,一道明亮的光照在疯子的流满眼泪的脸上,门的开启给她带来了曙光和生命的希望。 ⑭或许,那门内的春色并不逊色,门外的春景也不怎么特别,而伫立于那儿的一扇门,此刻不动声色地将世界一分为二,任你去想像门那头世界的斑斓。 ⑮也许门的关闭或是虚掩,是一种隔膜,一堵围墙和一片落寞……但当我试着去打开那一扇扇老北京人家的门,伸手触到它时,它“吱呀”一声开了,啊,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我一直都没有这股勇气去打开它而已! (选自祁建的散文,有删改) 18. 第⑤段【甲】【乙】【丙】三处词语填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巧别致庄严肃穆竹帘轻掩 B. 精巧别致竹帘轻掩庄严肃穆 C. 庄严肃穆精巧别致竹帘轻掩 D. 庄严肃穆竹帘轻掩精巧别致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说“饿到走不动也没有一扇门为我打开”,表现了人们的冷漠态度。 B. 作者认为老北京城古树茂密,城墙斑驳破旧,不如矗立的新城更有韵味。 C. 蛮子门比金柱大门往外推了一些,房主官品不高,至少不能建金柱大门。 D. 本文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让读者了解了北京“门”文化,并富有理趣。 20. 开头与结尾都写到“关闭或是虚掩”的门,分别概括两处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21. 作者介绍了老北京的“门”,讲述着故事,渗透着文化,既而抓住“门”这个意象特征,生发出理性的思考与感受,“门”代表着温暖、希望……请你运用这种表现手法,谈谈你对一种物象(除门外)的思考与感受。 22. ⑮段中说:“也许门的关闭或是虚掩,是一种隔膜,一堵围墙和一片落寞……”《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宝玉和宝钗、黛玉和宝钗……他(她)们之间何尝没有那扇关闭或者虚掩的门。请选择其中一组人物,谈谈你的认识。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表达清晰,不少于80字。 【答案】18. C 19. D 20. 第一处的“门”,指的是“现实中的门”,代表美好和希望;作用是,呼应标题“门”,引出下文关于“门”的种种联想与描写。第二处的“门”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疏离”;作用是,与开头的“关闭着的或是虚掩着的门”呼应,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升华文章的主旨,借此处的“门”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这样写更加耐人寻味。 21. 树根深深埋于地下,百每天与坚硬的地壳,与冰冷的岩层,与难耐的干渴做着抗争。但它仍度探寻着肥沃的土壤问,吮吸着甘露。他把绿色施给树林,把美交给花朵,把温柔送给草地答,却把寂寞留给自己。地上的树木花草享受着赞美时,它却仍在默默无闻的付出,没有半专句怨言。它不正象征了那些属为祖国建设做基石的人们吗? 22. 宝玉与宝钗的隔阂,不止是爱情方面,更主要的是人生观的巨大差异,也就是“三观不合”。宝钗认为男子应该扬名立身、应该读“正经书”,宝玉完全不以为然。而黛玉呢,“自小不曾劝他立身扬名等语”,所以得到宝玉的“深敬”。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注意意感情色彩等的搭配。 甲处,结合“紫禁城”“铁门”“皇家气派”等可知,这是紫禁城的门,应体现皇家气派,因此选用“庄严肃穆”; 乙处,结合“颐和园”“移步换景,赏心悦目”可知这是公园的门,特点在于让游人放松、愉快,应选“精巧别致”; 丙处,结合“什刹海”“柔情与韵致”,与“竹帘掩映”比较和谐,应选用“竹帘掩映”。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及文本手法、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句子含义题要注意:①位置特点(文首、文中、文尾,段首、段中、段尾);②相邻句;③句内关键词语;④句内结构层次(单句、复句等);⑤句子表达特点(有无用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内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A项,“表现了人们的冷漠态度”理解错误,这句话是作者离家出走的感受,是为了表现“门内”的温暖;况且没人知道他的情况,因而不能体现出人们的“冷漠”。 B项,“不如矗立的新城更有韵味”理解错误,结合下文“这些城门的地名,今天还保留着,还可以给我们留一丝怀古的念想”,可知作者是喜欢老北京的古老历史的,当然也喜欢“古树茂密,城墙斑驳破旧”,这是一种历史的深邃。 C项,“至少不能建金柱大门”错,原文是“至少不能建广亮大门”。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及作用的分析能力。句子含意题答题没有固定模式。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句子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说法等角度分析。 第一处画线句,原文是“我一路走着,看着那一扇扇关闭着的或是虚掩着的门,好想从里面出来一位好心人领我进去,给我饭吃,告诉我别怕,然后送我回家”。这是作者离家出走后的感受,“关闭着的或是虚掩着的门”指的是“现实中的门”,阻隔了外面世界的寒冷与“门”内家的温馨,代表一种美好和希望。这处画线句的作用,要结合其位置分析,因为它处于文章的开头,因此主要作用是,呼应标题“门”,引出下文关于“门”的种种联想与描写。 第二出画线句,原文是“也许门的关闭或是虚掩,是一种隔膜,一堵围墙和一片落寞”,可见这里的“门的关闭或是虚掩”是一种象征,是“心门”的含义,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疏离”。这处句子处于文章的结尾,作用除了与开头的“关闭着的或是虚掩着的门”呼应,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之外,更主要的是升华文章的主旨,结合后文“啊,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我一直都没有这股勇气去打开它而已”,可知作者借此处的“门”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这样写更加耐人寻味。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这类题型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提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本时行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本题要求运用本文的写法,选择一种物象表达思考和感受。本文借“门”阐发一种人生哲理,“门”代表着温暖、希望,这是象征的手法。考生可选择一种物象,采用象征手法,阐发人生感受或哲理。思考时可借助平时学过的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来打开思路,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或者于谦的《石灰吟》,高尔基的《海燕》等,还有平时经常用的借梅花表达坚贞的气节,借蜡烛赞扬老师的奉献等。写作时要把这种物象的特征交代清楚,然后在此基础上升华出哲理或感受。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与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悉名著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在此基础上按照题干要求选择思考方向。答题时要先概括观点,再结合具体例子来论证。 本题给了《红楼梦》中的几组人物,“宝玉和黛玉”“宝玉和宝钗”“黛玉和宝钗”,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人物。要围绕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来写。也就是人物之间不能互相理解的地方。 比如选“宝玉与黛玉”,他们之间的主要矛盾是,宝玉并不能完全理解黛玉的小心思,而黛玉又不能明言;“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隔阂是最大的,三观不一致,宝钗愿意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却最看不上这种人;“宝钗与黛玉”之间的隔阂大约应该是宝玉吧。当然写其他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3.语言基础运用 当下,随着网络时代的浪花逐步涌入“寻常百姓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伴着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玩游戏、看动漫、刷视频……可以说,当下孩子的成长与互联网大潮此消彼长,而手机等新媒体设备更是一度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面对“手机病”,若没有 行之有效的手段予以纠正,假以时日,(甲 )。“自然教育”是治愈“手机病”的一剂“良方”。自然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们去触碰、感受真实的自然氛围,大自然也将用最质朴也是最奇妙无穷的力量,将孩子们“自然缺失症”无声治愈。 ①上述文字中横线处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此消彼长 B. 行之有效 C. 假以时日 D. 顾名思义 ②若从下面两句话中选一句填入(甲)处,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A.“手机病”的“病灶”必然会如井喷式爆发。B.“手机病”的弊端必然会暴露无遗。 【答案】①A ②A句更好一些,因为上下文均以比喻的形式来描述“手机病”的弊端,这样表述与上下文更为协调,而且更加的生 动形 象,而B句是直接表述,虽然简练了可不如第一句表达生动。 【解析】①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此消彼长,是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引申为不要太过于在乎此时的失去,别的方面会有长进。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或者多面性。此处说的是孩子的成长与互联网大潮此升彼涨,用“此消彼长”错误。 B项,行之有效,意思是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此处指找到纠正孩子“手机病”的有效方法,使用正确。 C项,假以时日,意为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此处是说找到治疗“手机病”的方法后,经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有成效,使用正确。 D项,顾名思义,意思是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此处是解释“自然教育”,使用正确。 ②本题考查对句式的选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先比较两个句子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语气等,再选择最好的句式。 甲处是在讲“手机病”的危害。因为前文有“手机病”的比喻,因而A句的“病灶”等表达与之更和谐;且“井喷式爆发”的比喻更能突出其危害。而B句“弊端”的说法与前句的“手机病”不能呼应;且“暴露无遗”一词也不能形象地说明“手机病”的危害。故A句表达更好。 24.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国家语言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其中有:我和我的祖国、金色十年、学习强国、最美奋斗者、硬核、垃圾分类等六个词,这些词语刻画了民生,描摹了民情,诉说着一年的波澜壮阔,展现了中国与世界的时代风貌……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②新春佳节,合家团圆,殊不知还有多少人在默默坚守。在那些看不见的角落里,在平凡的岗位中,他们依然“不打烊”。请你选择一种行业之人,为他们写一段抒情文字以表达你的感谢、崇敬之情。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③很多小说家热衷于塑造悲剧形象来体现艺术的魅力。悲剧形象往往给予我们人生启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净化心灵。请你从所读的经典中选择一个悲剧人物,谈谈其形象带给你的启迪。 要求:符合原著,表达清晰。 【答案】①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国家兴衰,匹夫有责,我们没有理由推卸历史的责任。回首昨天,我们的祖国在曲折中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展望未来,我们的祖国正以让世人瞩目的姿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更应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我们要把握今天,憧憬阳王发态图强扔效祖国用我们的热血谱写出前不负古人,后无愧干秋万代的历史新篇。 ②谁舍得让祖国的大好山河付之一炬?但是,以任何人的力量,都无法阻止这场惨剧。但是,一个人不行,一群人呢?一个广大而团结的集体呢?他们奔赴火海,义无反顾的向这场天灾宣战!消防车是他们的战车,水管是他们的武器,明知道这是一场希望渺茫,甚至可以说是以卵击石的战斗,但为了守护美丽家园,他们却选择了生命中的最美逆行——冲向火场,永不回头。在水火不相容之间,你们挺身而出,每一次救火都作着“死”的准备,对于我们来说,你们是天使,是我们生命财产的守护神! ③她姿容娇美,体态风流,楚楚动人却又弱不禁风;她聪慧过人,口齿伶俐,才华横溢却是红颜薄命;她冰清玉洁、坦率纯真、敢爱敢恨,却只能独享寂寞。黛玉的悲剧掩饰不住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她以其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我敬佩一个人在污浊的环境中依然保持清醒,更赞叹她品格的高洁、独立与不屈,这是品格的魅力,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25.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靠谱”一词,作为流行语是可靠、值得相信和托付的意思。人们常说聪明常见,靠谱难得。习主席在亚信第五次峰会上引用了《论语》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为:君子要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 有了“本”才会“靠谱”。靠谱是一种宝贵品质,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于个人,靠谱是讲求诚信,敢于担当;是追求卓越,永不言败;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为靠谱才能弘扬工匠精神迈向中国“智造”;于国家,靠谱是心系百姓,精准扶贫;是一带一路,交流互鉴;是开放共赢,命运与共……因为靠谱才能彰显中国精神创造机遇与辉煌。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靠谱”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②《门》中说:“或许,那门内的春色并不逊色,门外的春景也不怎么特别,而伫立于那儿的一扇门,此刻不动声色地将世界一分为二,任你去想像门那头世界的斑斓。”门,之所以成为一道风景,其奥妙不只在于其本身给人的直观感受,更在于它带给人一片无限遐想的天地。某些时刻,我们要勇敢的推开它……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符合文体特征,立意积极向上。 【答案】例文: ①靠谱,是最高级的聪明 聪明有很多种,最高级的聪明是靠谱。 靠谱,说起来简单,就是可靠,值得人信任和托付。但落下去复杂,它是一个人能力与德行的综合。 靠谱,通常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如果说聪明是攀登人生高峰的云梯,那靠谱一定是最结实的那块踏板。 靠谱的人,不轻易允诺。 看一个人靠不靠谱,首先要看他是否遵守承诺,是否具有执行力。但生活中总会遇到这种人:明明答应得好好的,事到临头却变了卦;嘴上说的很好听,却从来不行动。这些不靠谱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人对自身能力的预估有偏差。在答应别人的请求之前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拍脑袋就应承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筋疲力尽”却只把事情做到了“50分”,令对方失望;或是干脆打破承诺,使自己被迫成了那个说大话、空话的人。久而久之,没有人愿意再把任务交给你,朋友也会疏远你。 因此,摆正自己位置,清楚自己的能力,做决定前深思熟虑,慎于言也要慎于行,接受能力范围内的托付,拒绝掉无法应付的请求,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靠谱的人,而不只是别人眼中的“好好先生”。 靠谱的人,站在全局思考。 靠谱的人懂得未雨绸缪。他们从不会临时抱佛脚,打无准备之仗。所以当困难或挑战来临时,他们总能比别人游刃有余,也更能让人安心。靠谱的人懂得居安思危。他们会认真准备,从不敷衍应付,不放过生活工作中任何一个细节,同时不断给自己“充电”,给自己留够足够的时间和余地。靠谱的人,大有格局,小有目标。他们领着1000元的薪水,却能想10000元的事,站在全局思考问题;他们做事踏实,从不朝三暮四,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楚的阶段性规划和目标,从不走一步算一步。 人生多变,懂得提前规划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 靠谱的人,守住立身之本。 一个靠谱的人,必然是一个光明磊落有大德之人。巴菲特在一次与大学生的座谈会上,被问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学生思考:若你能买进某个同学的10%,卖出某个同学的10%,你会选择买进谁?卖出谁?你可能会选择买进你最认同的那个人:那个最有领导才能、能实现他人利益的人,那个慷慨,诚实,即使是他自己的主意,也会把功劳分予他人的人。而你选择卖出的则是最令大家讨厌的人:此人不诚实,爱吃独食,喜欢耍阴谋诡计,喜欢背后说人坏话,喜欢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等等。 可以看出,最让人有认同感的人,恰恰就是我们口中“靠谱”的人。他能让人放心,让人依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行事光明,心胸坦荡,给别人留有余地,不自我不自私,懂得推己及人。 靠谱的人,通常是厚道人,因为厚道所以才能更让人放心。如果一个人无德行,那聪明只会变成害人的利器。厚道靠谱才是真正的聪明。 聪明常见,靠谱难得。最高级的聪明,是靠谱。靠谱就是“慎言慎行,将事情办得超出预期”,靠谱就是“不贪不占,懂得推己及人”,靠谱就是“凡是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②推开那扇门 时隔三年五载,我又回到了母亲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无意间,我在一片十分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一扇门。 因为光线不太好,这扇门看起来就好像是一堵黑色的墙,只有聚精会神地看才能依稀辨别出门的轮廓,门角边上已经布上了一层灰蒙蒙的蜘蛛网,显然是一直被人遗忘在这里,不再打开了。将视线挪回到门锁旁,可以看到一把布满铁锈的正硬生生的卡在里头,仿佛是一块腐烂已久的死人骨头一般。 最终,好奇心战胜了我对它的恐惧。我用力扭动了一下要是,伴随着手部被铁锈摩擦的疼痛感,“嘎吱——”一声,门被打开了。一瞬间,一股灰尘就呛到了我的嘴里,连打了好几个喷嚏才罢休。令我失望的是,里面只有一些破破烂烂的纸箱和漫天飞舞的尘埃,把整个房间绕了个遍也没有看出个大概来。正准备离开,脚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往下一看,才发现地上还横放着一只小木箱。 一打开它,我便愣住了。里面装的东西一下子触及到了我的内心,有我以前玩过的玩具,有我以前吃过的零食的包装袋,还有一些以前穿过的现在看来小的可怜的衣物。 忽然间,一个从腰部断成两截的不倒翁出现在了我的视线里,回忆顿时如滔滔江水一般奔腾而来。 儿时,父母买了个小不倒翁送给我。我拨弄了许久,但每次它都能把自己会恢复过来,几乎无法对它造成一丁点伤害。母亲于是想借此教导我:人要像不倒翁一样,永远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话音未落,我便猛地把不倒翁往桌子上一砸,瞬间把它从腰部折断成两截,然后露出一副胜利的表情:“看,这不就是倒了吗?”母亲刚到嘴别的话硬是给咽了下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笑容已经爬满了我的脸庞,我的每一个细胞都仿佛在愉悦地呼喊。我慢条斯理地收拾起箱子来,那已经不只是一箱物品了,那里装着的是一箱童年。 人一生,永远还是在童年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美好的回忆会被装进一个箱子里,再被一道大门带上。但始终不要忘记,拥有推开那扇门的钥匙的人,只有你自己。 【解析】 ①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要求以“靠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考生首先要理解何为“靠谱”,材料中给出了提示:“是可靠、值得相信和托付的意思”“靠谱是一种宝贵品质,一种态度,一种能力”。材料同时也提醒考生,“靠谱”的基础是“本”,即踏踏实实做好最基础的东西,才会“靠谱”,也就是说,“靠谱”需要脚踏实地,不是好高骛远。另外,材料也告诉我们“靠谱”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含义及作用:“于个人,靠谱是讲求诚信,敢于担当;是追求卓越,永不言败;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为靠谱才能弘扬工匠精神迈向中国‘智造’”“于国家,靠谱是心系百姓,精准扶贫;是一带一路,交流互鉴;是开放共赢,命运与共……因为靠谱才能彰显中国精神创造机遇与辉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