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管理局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管理局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部分 (一)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10小题,30分) 1.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 A.乐夫天命复奚疑 B.奉晨昏于万里 C.彼且奚适也 D.之二虫又何知 2.下列各句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腹犹果然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气息奄奄 臣之辛苦 D.至于成立 九岁不行 3.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西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作品中也有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 B.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已成为千古名句。 C.钱钟书,现代文学家、作家,先生学贯中西,被文界誉为“文化昆仑”,代表作《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谈艺录》(诗话),《管锥篇》(文论)。 D.《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随便看看 B.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C.复驾言兮焉求:说 D.家君作宰:县令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觉宇宙之无穷 B.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C.或命巾车 或植杖而耘耔 D.请息交以绝游 去以六月息者也 6.下列选项中两个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则刘病日笃 B.宾主尽东南之美 目吴会于云间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台隍枕夷夏之交 D.园日涉以成趣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下列选项中关于典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B.《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C.庄周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答应等封邑地方的赋税征收到手后借给他一大笔钱。庄周听了生气说,车辙中的鲋鱼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时间去取西江之水,就等于将鲋鱼置于枯鱼之肆。后来形成了成语“涸辙之鲋”,用以比喻处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的人。 D.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自己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杨得意。杨得意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这一句是说如果杨得意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 8.下列各句与例句“之二虫又何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 B.田园将芜胡不归 C.莫之夭阏者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9.下列各句与例句“农人告余以春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奚以知其然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D.访风景于崇阿 10.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的一种察举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期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丧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族。 C.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D.晦:阴历每月第一日;望:望日是阴历十五,既望是十六;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二)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文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救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乙文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之不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 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王定保《唐摭言》,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B.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C.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D.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B.及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会行冠礼,以示成年。故男子年满二十岁, 称为“及冠”。 C.左迁,降低官职。古代贵右贱左,因此将贬官称为“左迁”,将升官称为“右迁”。 D.衡庐,指衡山和庐山。两者都属于五岳,其他三岳分别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年少成名。他极有才华,六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就做了官,还被沛王征召做署府修撰。 B.王勃因文生祸。他因开玩笑写了一篇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而被高宗嫌恶,定为死罪,因为父亲求情才免于死罪。 C.王勃探亲逢盛事。王父受王勃连累被降职,王勃去看望父亲时恰巧遇到滕王阁举行盛会,在会上写下《滕王阁序》。 D.王勃才情出众。甲文和乙文都记叙了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过程, 虽细节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王勃的非凡才情。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三)诗歌鉴赏(共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漂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中夜忽然愁”一句托物言志。夜半了,作者依然没有入睡,还在忧愁.突出愁之深、愁之切。“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可以像庄周一样.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孤独凄凉的故国之思和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聊与绝望。 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 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16.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鸟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 , ”。 (2)《逍遥游》中,借汤与棘的对话,连用“ , ”两个比喻句描绘了大鹏鸟的形体庞大。 (3)《逍遥游》中,“ , ”两句说明自然界的一些生命极其短寿,错过了很多美好事物。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5)《逍遥游》中“ , ”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6)《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而善,十五天后回来,对于致福也没有拼命追求,但庄子对此的评价是“ , ”。 二、现代文部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14分)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描写集市广场的人物和气味,为人物出场营造背景,集市广场也是一个容器,是小说的结构要点,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线索。 B.小说通过叙述奥士高纳大爷捡到绳子,被冤家陷害,受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的命运悲剧源自其自身性格的主题。 C.本文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经过乡丁发布丢失皮夹子通知和对质、搜身后乡长还不相信等铺垫转折后,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交还皮夹子使情节发展到高潮。 D.虽然是“克里格多村”的“老农民”的一推一吼,把高纳大爷最终推向了死亡境地,但他并非是导致高纳大爷死亡结局的最为关键的人物。 19.请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形象特点。(6分) 20.阅读本文后,你在为人处事方面获得了哪些道理和启发?(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1.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有的地方为了增产粮食而毁林开地,但事与愿违,因为破坏了生态环境,粮食也没有增产。 B.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C.这位年轻的作家,才华横溢,气度不凡,真如陆海潘江,一般人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D.他虽然赛场失利,但在大赛中积累了临阵经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 C.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的治国的重大举措。 D.我们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清明上河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 。 , ,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①④⑤ 24.下面一则文稿中在书写表达上有多处不妥当,请指出六处并改正。 招聘启示 贵校 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中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zcjy123@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 智慈教育培训学校 2018年6月28日 修改: 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诸多关于“比”的说法,“钱财不比,妻儿不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当下,更是到处充斥着“比”,比谁更“恶搞”,比谁更“超级”,比谁更“芙蓉”……不过,也有一种人是比谁的好事做得多,比谁为国家做的贡献大。 请以“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参考答案】 1.B(例句与A、C、D是宾前,B项是状后) 2.C(A知心话,迎接B饱的样子;拳拳之心,诚挚恳切C辛酸悲苦 D成人自立,不能行走) 3.A(东晋诗人) 4.C(言:助词) 5.C或:有时(A不得志,尽头 B举,连接D断绝,风) 6.B形作名/名作动(A.名作状 C.名作动D.名作状) 7.D(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 8.B(例句与ACD提宾) 9.A(提宾BCD状后) 10.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11.C 【解析】本题考査文言断句的能力。“不之信”为宾语前置,“之”为“信”的宾语,因此“信”后应断开。“而”表转折,应在其前断开。“子婿孟学士”为并列成分,中间不应断开。“意属……为之”意思是“想让……写这篇文章”,应在“为之”后断开。 12.D 【解析】五岳分別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庐山不属于五岳。 13.B 【解析】王勃因写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被高宗嫌恶,但高宗并没有定他死罪。王勃被判死罪是因为他藏匿并杀害犯死罪的官奴。另外,他被赦免不是因为父亲求情,而是因为恰逢皇帝大赦天下。 14.(1)王勃欣然面对宾客执笔,一会儿就写成了,文章没有任何修改,满座宾客都大为震惊。 (2)阎公十分恼怒,生气地甩衣袖起身(离开),专门派人窥伺王勃如何下笔。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的关鍵词为“操觚”“顷刻”“就”,第(2)句的关键词为“起”“专”“伺”。 15.BC; 【解析】本题考查签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托物言志”错, 应该是“直抒胸被”。C项,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错,“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其中“虽言”“定自”两个词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现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这两句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 16.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 忧思之情,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优”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别概括两首诗中由“琴”和“书”所营造的意境,然后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等分析抒发的情感的不同.庾信的这首诗.前两句是说自己当年曾经想为梁朝建功立业,但自从被扣留之后.功业无成.年复一年,忧愁不已。紧接着写“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夜半静谨无声,却有抚琴之音,幽幽琴声诉说着作者无边无际的愁,这是借琴消忧。一个“遍”字,看似写琴声满屋.充斥着整个屋子,实际却在写作者的愁已遍屋了,举目望去,书卷满床,却无睡觉之意,有可能说明作者因愁而无眠,只能看书消愁了。此愁之深之大,可知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成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意思是跟乡里故人谈心使“我”快乐,弹琴读书能使“我”消除忧愁,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明显是不同的。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背若泰山; 翼若垂天之云(3)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6)此虽免乎行; 犹有所待者也 18.D 【解析】题干问的是“简要概括奥士高纳大爷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题关键词“形象特点”,筛选相关情节,概括形成答案。奥士高纳大爷勤俭节约;诚实善良;认真执拗;结局凄惨,令人同情。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我”的感受和对她的描写进行概括。 19.①是一个因捡了一段绳子被人诬告、误解最后含冤而死的老实人形象。②有勤俭精神,捡起一段绳子。③真诚质朴,(1分)捡绳被人看见,颇感丢脸,有羞愧感,因别人误会而生气恼怒,为自己反复辩解以明清白,因愤怒和羞耻而含冤死去。 【解析】题干问的是“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的作用”答题关键词“第一段的作用”,答题应该结合开头位置,联系人物、情节答题。 20.①只要自己清白,不必向他人多作辩解;②为人品质如何,交给时间验证;③不要诬陷他人;④应相信他人,不要无端不信任;⑤政府应有所作为来纯化人性,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 “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21.B (应该用不可理喻)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主观愿望相违背.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树梢上;指傍晚。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 22.B(A.“主题”前主语指代不清;C.两个“是”句前后顺序调换;D.“理解”不能和“魅力”搭配) 23.C(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②在③之后,⑤中的“铺张”和④中的“拥挤”分别与①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⑤④①,①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接才合乎情理) 24.(1)贵校改为本校(2)启示改为启事(3)五名改为各(共)五名 (4)15-20万左右改为15-20万 (5) 网开一面改为面议(6)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7)致电改为来电(8)缺少联系电话 25.作文: 千古凭高谁来比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缥缈无定的白云,依旧诉说着那一段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槛外奔腾的江水,无休止地涌流着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他内心最深处的哀愁,汇成一曲不朽的千古绝唱 黄鹤一去不复返,然而,有一天这里却来了一位谪仙人,答赋蔺相如,斗酒诗百篇。对于这样一座天下名楼,他应该留下自己的墨迹,可是他没有,那首天成的《黄鹤楼》已浸入骨髓。最后,他只得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 诗人的惆怅自然要用诗来化解。他来到金陵,六朝的繁华,在绚烂的烟花之地变得虚迷,旧事已随流水,他登上凤凰台。在政治上,他登高一呼,天下应者寥寥,就在这一刻,他可以用任何方式来抒写自己的失意。他大笔一挥,数百年的历史泻入他的胸怀,最终,从吴宫的花草到晋代的衣冠中传唱出一首不朽的《登金陵凤凰台》。 有人说,这是他要和《黄鹤楼》一较高下,你写黄鹤楼,我吟凤凰台,诗人是否真心比较,我们不得而知。后人愈是对这场胜负难分的“比”研究得愈深,他们在文学殿堂里就越焕发出绚烂的光芒。于是,人们记住了他俩的名字:一个叫崔颢,一个名李白。 世人都在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时,有一个人,却因五斗米而不肯折下他那高贵的腰肢,一口气辞去彭泽县令,找寻自己的世外桃源,过着“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他盖了几间茅屋,种下五棵柳树,开辟一块田地,闲来读书吟诗,以乐其志。生活虽然清苦,他的心灵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锄豆虽够劳神,但能在自然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当下人们盲目攀比,比谁更“恶搞”,比谁更“超级”,比谁更“芙蓉”,浮躁的人们借助网络这块黑板,任意涂抹,随便颠覆。一些电影被解构得体无完肤,《无极》就是一个《馒头的故事》;诗歌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国家一级诗人沦为“诗坛芙蓉”。这样的比,比坏了个人心态,比坏了社会风气,比坏了精神空间。 当下浮躁的人们永远也达不到五柳先生的境界。你看他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身在尘世,心处世外,飘飘然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用旁观的冷眼,看透世间你争我比的人生百态。 前者因比而流传千古,后者因不比而获得生命的黄金。我们既然处在俗世之中,自然面对形形色色的比较,歆羡、嫉妒或者鄙薄的目光时时交织在我们周围。比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催人奋进,也可以让你堕入地狱。当下,我们要对“比”持良好的心态,用“比”来缩小差距,用“比” 来超越自己,但我们决不能乱比。 比,这只是行事的一种手段,只有身在比中,心在比外,该比则比,该放则放,才能找到人生平衡点,从而收获人生的黄金。 【佳作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结构精美。 作者先举太白与崔灏之比,得出正确的“比”可让人流传千古,美名远播的结论。 再举陶渊明因不“比”而收获人生的黄金的例子,并把当下浮躁的人们借用网络乱比引入文章,相互对举,告诫人们要“身在比中,心在比外,该比则比,该放则放”。 作者驾驭素材的能力强,能把课堂上的东西灵活地运用在作文中,而且把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用在文中,选材新颖,时代感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