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2019.11‎ 考试说明:‎ ‎1.本试卷考查范围为高中语文必修一的内容,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个人信息,按照题号作答。‎ ‎3. 考生必修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小题54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颓圮(pǐ)    创伤(chuàng) 解剖(pōu)  长歌当哭(dānɡ)‎ B. 百舸(gě)    火钵(bō)   桀骜(ào)  浪遏飞舟(è)‎ C. 青荇(xìnɡ)   刀俎(zǔ)   浸渍(zé)  岁月稠(chóu)‎ D. 漫溯(shù)    喋血(dié)   嘈杂(cáo)  忸怩不安(n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创伤(chuàng)——chuāng,长歌当哭(dānɡ)——dàng。‎ C项,浸渍(zé)——zì。‎ D项,漫溯(shù)——sù。‎ 故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戮没 莫明其妙 呕歌 惆怅而归 B. 嗔目 感人肺俯 长蒿 张灯结采 C. 迟顿 气势磅薄 彳亍 人事沧桑 D. 寥廓 星辉斑斓 辽阔 夙兴夜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莫明其妙——莫名其妙,呕歌——讴歌。‎ B项,感人肺俯——感人肺腑,张灯结采——张灯结彩。‎ C项,迟顿——迟钝,气势磅薄——气势磅礴,人事沧桑——人世沧桑。‎ 故选D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毕业各奔东西的老同学在100周年校庆之际纷纷回到母校,萍水相逢,真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 B. 面临企业严重亏损的局面,王厂长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种从谏如流的态度终于激起群众的愤怒。‎ C. 这些正值豆蔻年华女孩子,平均年龄25岁,身高‎1.69米,是第一批迈出高等学府的警花。‎ D. 起初由于方法不对,力气花了不少,但却事倍功半,收效很不理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萍水相逢:意思是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结合“大学毕业各奔东西的老同学”分析,使用对象不当。‎ B项,从谏如流:意思是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结合“王厂长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分析,此处望文生义。‎ C项,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结合“平均年龄25岁”分析,不合语境。‎ D项,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结合“收效很不理想”分析,使用正确。‎ 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毛泽东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写下了壮丽词篇。‎ B. 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 C. 在写作技法上,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拼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可见词人的独运匠心。‎ D. 时至今日,我们诵读、理解与鉴赏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无不深深地为一代伟人的才情所叹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A项,语序不当,“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应该放在“便以‘长沙’为题”的前面。‎ B项,结构混乱,“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句式杂糅,可以改为“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或“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 C项,成分残缺,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应为“在写作技法上,本词以……,由此可见……”。‎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决定将本人已经见报和尚未发表之文稿共125篇汇编付梓,以飨读者。‎ B. 今日翻阅《读书》杂志,读到钱理群先生一小文《想起朱光潜先生》,心情大快。‎ C. 本公司虚左以待,若您答应屈就,我们深感荣幸并充满期待。‎ D. 爷爷,初次见面,这是我送您的见面礼,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C项,“虚左以待”,空着尊位等候宾客、贵人。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此处使用正确。A项,“飨”,用酒食款待人,泛指请人享受。“飨读者”是给读者提供优秀作品的意思。句中说自己的作品,不当。B项,“小文”是谦辞,指自己的作品。句中说钱理群先生的作品,使用不当。D项,“见面礼”多指年长对年幼的,句中说自己送给爷爷的礼品,不当。‎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康桥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诗人的深情厚意。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波的爱抚中。‎ ‎①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②那新娘的艳影在心头荡漾 ‎③心儿似乎成了康河水波 ‎④以至于看到软泥上的青荇 ‎⑤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 ‎⑥顿时萌生了羡慕之情 A. ⑤③②④①⑥ B. ③⑥④①⑤②‎ C. ⑤③②⑥①④ D. ⑤④②③①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备选的六句话的陈述对象是“诗人”,据此可以排除③开头的B项。‎ 这六句话陈述了诗人的一段心理过程,“萌生了羡慕之情”应在最后,据此可以排除④收尾的C项。‎ ‎⑤与④不存在直接衔接关系,据此可以排除D项。‎ 故选A。‎ ‎【点睛】答题技巧:(1)要保持统一的话题,使各句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即谈话、语言表述的中心内容;“统一”是要求话题一致,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歧的话题,要首尾如一,不能偏离、偷换话题,要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2)要注意合理的句序。句子(含分句)的排列顺序合理,必须“言之有序”,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句子排列有序,语言表达才能连贯,思路才显得清晰。句间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顺序和逻辑顺序。‎ ‎7.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中意象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山红遍”中的“红”写得极妙,它是表色彩的形容词,此处赋予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 “漫江碧透”中的“漫”字极有特色,它是“整个”的意思,即放眼望去,整个江中碧绿通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 C.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儿游动得欢愉自在的景象。‎ D.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万物”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霜天”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霜天,实际上隐含当时我国所处的政治气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中意象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错误。江水清澈澄碧,与这首词的意境不合。‎ 故选B。‎ ‎8.对《再别康桥》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 A.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B. 这首诗以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创造了深邃的意境。‎ C. 这首诗完全遵循新格律诗派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三美”主张 D. 诗人抓住“波光”“新娘”“星辉”等具体意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题干问的是“对《再别康桥》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D项,“诗人抓住‘波光’‘新娘’‘星辉’等具体意象”错误。结合“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分析,“新娘”不是诗中的具体意象。‎ 故选D。‎ ‎9.对《雨巷》赏析不恰当的是( )‎ A. 诗作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现居住地,以细雨表现天气的特点,这些描写给人以幽僻、阴沉、郁闷的感受。‎ B. 节选的诗文中描写了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等意象,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感情世界。‎ C.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两句诗在舒卷自如、回旋流畅的节奏中,惟妙惟肖地传达出姑娘难以言表的痛苦神态。‎ D.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独自”“彷徨”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悠长”“寂寥”点出了环境的阴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题干问的是“对《雨巷》赏析不恰当的是”,‎ C项,“难以言表的痛苦神态”理解不当,应为哀怨与彷徨的神态。‎ 故选C。‎ ‎10.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完成各题。‎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下列对这两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 A. 节选的这两节诗围绕“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这一表达中心组织材料。‎ B. 大堰河之所以深爱着她的乳儿,是因为想让乳儿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C. 大堰河把乳儿画的关云长像贴在灶边的墙上,表现了对乳儿的宠爱之情。‎ D. “乳儿不在她的旁侧”重复出现,突出了诗人未给大堰河送终的歉疚之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两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B项,“是因为想让乳儿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分析不当,原因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揭示出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的根本原因。‎ 故选B。‎ ‎11.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标题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 B.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 C. 战争已经结束,这里成了和平的世界,人们过上了安静的生活。这样的新闻没有大事件,没有震撼力,但却是真实的奥斯维辛的生活场景。‎ D. 不能算是新闻,只是一场噩梦。应该尽快忘掉它,远离它,不要再揭旧有的伤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标题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标题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A项,“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错误。本新闻并没有写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新的事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标题的意思是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故选A。‎ ‎1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 《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此类题目需要靠平时的积累,要熟记课本内书下的注释,还要积累课外的文学常识。此题C项“《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错,《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左传》。故选C。‎ ‎1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B.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心:槌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C.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这里表轻微的转折。‎ D.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幸:名词作动词“幸存”“生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的“幸”应该解释为“临幸”,就是古代帝王与嫔妃同宿的意思。却没有取什么财物,也不迷恋女色。‎ 故选D ‎1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 A.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 距关,毋内诸侯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 A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今义:山东省。‎ B项,“非常”,古义:意外事故;今义:很。‎ C项,“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故选D。‎ ‎15.选出下列加点字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兄”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范增数目项王 D. 籍吏民,封府库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选出下列加点字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兄’用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例句,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A项,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B项,使动,使……活下来;‎ C项,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D项,名词做动词,登记。‎ 故选A。‎ ‎16.结合全文,选出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项羽刘邦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 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佩服的。‎ C. 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务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争夺天下。‎ D. 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以看出刘邦是很有心机,善于随机应变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和“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这只是刘邦的谢罪之辞,并不是真心的,也写出了刘邦的奸诈,能屈能伸等。‎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正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出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C. 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 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也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17. B 18. A ‎ ‎19. (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不如”是比不上的意思,后面应该紧接“人”,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亦有不利焉”的主语为“子”,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 句意: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A项,“正面”错误。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应该是从侧面来写的。‎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若”,如果;“舍”,放弃(围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2)“因”,依靠;“而”,连词,表转折;“敝”,损害;“之”,代词,他;“仁”,仁义,仁道;“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整”,指一致的步调;“不武”,不符合武德。‎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6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四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 ‎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20. “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21. 文中引用陶潜诗的作用有哪些?‎ ‎22.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答案】20. 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恐怖:反动政府、反动军人用刀枪凶残屠杀,反动文人用阴险的笔杆进行舆论欺骗。 ‎ ‎21. ①内容上,写出了青山埋忠骨之意;②情感上,寄托了死难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情感(或者寄托了作者对死难的革命志士的赞颂之情);③主旨上,指出爱国青年牺牲所产生的影响。 ‎ ‎22. 这一句话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英烈对于将来的意义;“苟活者”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真正勇猛的革命者受烈士精神的激励、鼓舞,更加勇敢地去继续斗争。‎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其凶残地用武力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从揭露段政府的罪行看,从揭露其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双手沾满鲜血,居然昂起头来,反诬被害者为“暴徒”,制造杀人的理由,走狗文人跟着阴险地“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两手表现得无以复加。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屠刀加钳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引用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中引用陶潜诗的作用有哪些”,需要结合引用的诗歌,概括诗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结构上的作用,点明情感等。“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亲戚或余悲……托体同山阿”,这是陶潜所作的《挽歌》中的四句,意思是,亲戚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又已经唱起歌来了。人死了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陵,(最后)和山陵同化而已。山阿,山陵。鲁迅在这里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表面上利用陶潜的诗表达心中的悲痛,实质是借此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愤恨。‎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本题要用还原法来答题。还原法——还原其“真面目”。此方法适用于运用了艺术手法(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的文采句。让语言出彩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恰当运用艺术手法(隐喻、拟人、象征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露的意思变得含蓄。而形象、含蓄的语句却增添了理解、品味的难度,考生应当学会剥离艺术手法,还原本意,领会其所表之情,所达之意,把它作为理解句子含意的切入点。“苟活”,苟且偷生的意思,贬义,“苟活者”指什么人呢?第一节中,鲁迅称自己为“生者”“后死者”,与“死者”“逝者”相对。第三节中把自己说成“苟活到现在的我”,与“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相对。显然,“苟活”是自我贬抑,也说明鲁迅对自己的解剖确实到了无情的地步,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智大勇的猛士,当然他的智与勇也是在不断地从奋斗者身上汲取养料形成的。所以“苟活者”首先说的是自己,而“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励。当然,“暂得偷生”的“庸人”大有人在,真正的“苟活者”大有人在,鲁迅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看到希望,奋然前行,所以这又是战斗的号召。“希望”是由“中国女子的勇毅”而来的,女子如此,男儿自不待言,中国人并非一团糟糕,“三•一八”惨案表明勇毅者大有人在,这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这世上固然一片“浓黑”,路正长,难见“尽头”,希望也只是微茫的一点,但是毕竟还有希望,真的猛士为希望所鼓舞,必“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将来的意义。‎ ‎【点睛】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含意”包括三个方面:(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对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从作用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收束句,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四、名句默写(共计8分)‎ ‎23.(1)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完整的句子)‎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完整的句子)‎ ‎(3)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答案】 (1).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2).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 揉碎在浮藻间 (4).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5). 风华正茂 (6). 挥斥方遒 (7). 粪土当年万户侯 (8).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9). 风萧萧兮易水寒 (10).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淋漓”“揉”“遒”“婉”“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语言运用题(5分)‎ ‎24.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不超过15字的标题。‎ 新华社消息 大陆各地台商对连战大陆行给予高度关注。许多台商认为此举增进了台商在大陆发展事业的信心,并对连战访问成果寄予厚望。‎ 在北京经营房地产的台商黄紫玉说,连战此次来访是拥有台湾民意背景的。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高层会晤对话,让台商今后可以更加放心地在大陆发展自己的事业。在连战的祖籍地漳州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海市鞋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百合说:“连战此行必将对两岸稳定起到很大作用。”‎ ‎【答案】大陆台商对连战访问寄厚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还要注意新闻的特点。拟写新闻标题:人物(这则消息所牵涉的对象)+事件(主要介绍的内容)。抓住要素“大陆各地台商对连战大陆行给予高度关注”“增进了台商在大陆发展事业的信心”“对连战访问成果寄予厚望”“让台商今后可以更加放心地在大陆发展自己的事业”“连战此行必将对两岸稳定起到很大作用”等分析,在这则消息里,人物:大陆各地台商;事件:对连战大陆行给予高度关注;这则消息拟写一句话新闻——大陆各地台商对连战大陆行给予高度关注。只是,新闻标题讲究语言简洁,并且富于表现力。‎ 六、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的岁月中,我们经历过很多触动心灵的一瞬,它是坎坷中的一个微笑,迷茫时的一个指教,悲伤时的一个引导,成功时的拥抱,激励我们一路走来,在我们心底沉淀成美好。‎ 请用我们手中的笔,解开情感密码,激活心灵记忆,以“行走在美好中”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范文:‎ 行走在美好中 在人生的道路上,布满了坎坷与曲折,但也少不了帮助与指引,而在我的旅途中,一位盲人为我指了路,引导我坦然前行。‎ 那是一个雨天,下午放学回家,我看着教室窗外砸落的雨滴暗自庆幸,幸亏早晨上学的时候妈妈提醒我带伞了,我家住的远,这么大的雨,没带伞回去的话免不了被浇成落汤鸡,走出教室,撑起伞我便快步回家,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噼啪”的声音,耳边风声呼呼作响,真倒霉!我禁不住抱怨道,怎么这么大的雨,路面上被激起一个个水泡,走上一条小巷子,路变得泥泞不堪,周围行人都低着头匆匆掠过,路很难走,我只得左挑右捡的前行。‎ 忽然一阵风吹过,卷起了雨伞,我脚下一滑差点摔倒,抬头看到一个人扶着墙站着,想必是摔了一跤,腿上全是泥,手足无措,艰难的一点点挪动,我暗叹一声继续前走,走近时才发现他是闭着眼的,脸上显的很焦急茫然,我才明白原来他是盲人,心生怜悯便上前扶住了他,他对这突然到来的搀扶显得人惊讶与喜悦,连声说着谢谢,然后我又问了他在哪儿住,正好是与我同路,我便决定送他一段,他感激的又是一阵道谢。‎ 走了一段,我看见前面路中央有一个下水井盖没盖,便提醒他:“叔叔,前面有个井盖没盖,我们从边上过去吧,小心点儿。”他听到后愣了一下,然后便放开了我的手蹲了下去,用手摸索着,我突然迷茫了,他终于摸到了井盖,努力的盖到了井口,站了起来揉搓着沾满了泥水的双手说:“我们绕过去了,万一后面来的人没看到踩空就危险了,还是盖上的好,盖上的好,不费事儿的。”一瞬间,我受到了震撼,突然看他是那样的挺拔伟岸,为之我感到惭愧,全然没有了一丝的怜悯,有的只是尊敬与佩服;我继续扶着他前进,雨水轻拍着路面,轻风徐来,小巷中雨雾朦胧,前方是那样的美好。现在每每想起那个不知名的盲人,我的心中就会被他那默默奉献却不求回报,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所感动,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了高贵的品质,我陪他走过了一段路,他却为我指明了一生的路。‎ 生活中处处不缺美好,愿我们一生都行走在美好中!‎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命题的作文,题目是“行走在美好中”,命题作文的审题首先是找到关键词,弄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行走”应是实写,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个场景。“美好中”应是虚写,立意时注意要对“美好”做岀具体的诠释,根据材料中的“它是坎坷中的—个微笑,迷茫时的一个指教,悲伤时的一个引导,成功时的一个拥抱”提示,对这些生活中的瞬间进行相应的挖掘,可分别理解为“善意、微笑,指导、教诲,慰藉、同情,祝福、鼓励”等,这样文章就会深刻,注意要写成记叙文,将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藉于描写之重。‎ 立意:‎ ‎1.行走在美好中——教诲;‎ ‎2.行走在美好中——鼓励;‎ ‎3.行走在美好中——祝福;‎ ‎4.行走在美好中——指导;‎ 素材:‎ ‎1.我等不了流年完全驶过,于是,半路上我开始了逃亡,与行走。——题记 无法割舍的一段过往,硬生生地压在一张单薄的相片里。那些阳光下的颜色,透过一张张面容,入目三分,于是流下了七分的泪。连同学录还没有写完,你们便匆匆四散离开,不断地行走,行走。‎ 那些年月,都是一种毛茸茸的温暖与感动,时不时伴随点哀伤。你们是我心头的一抹阳光,尺寸间,是天下。我只是不断地把记忆翻出,再深埋,日渐堆砌无法铲平的症结。你们的笑容不断跳跃,浩浩荡荡,轰轰烈烈地踏平了我的飞扬青春,尘土弥漫,终归是一处处虚无。‎ ‎2.“池塘边的榕树上,只有那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这首童年的歌曲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我的童年应该算是幸福的,美满的家庭,分享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偶尔撒撒娇,耍点小脾气,大家也都会忍着,让着我。那时的我天真可爱,像一个小公主,不用担心衣食住行,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高等待遇,不用去想作业的烦恼……童年,真是一段让人羡慕的时光。但是,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也许都不会特别的感到童年是美好的,是需要珍惜的,可能只有长大了,才会明白“珍惜”这两个字吧!‎ ‎3. 太多的青春岁月已悄然流逝,这一路,风风雨雨,喜怒哀乐。我也从未遗失美好。我,行走在美好中。‎ 那是存活在我记忆深处最美好的人,是在那样一个美好的班级里,一群友好的人。然后因为一场考试,我们走散了。或是去北京、或是去上海、或是去成都;又或是去南充、平昌、。我们有的人继续是读书,有的人或是走入社会,又或是学习专业知识。但不管是走向那里又去干什么。我们终将走向下一个站点,去遇见更多的人。而那些过去了的却只能是回忆。却又是最美的。‎ ‎4.感谢她的善举,让我于无声处聆听到万丈狂澜的豪迈声响;让我于黑暗处发觉色彩斑斓的明艳光影;让我于平淡处惊觉诗情画意的永恒美好。感谢她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激与温度,原来,我一直行走在美好中……‎ ‎5.黑瓦青砖的老房子,雕镂着历史的年轮;熟悉小城中的青梅往事,是生命中最美的邂逅。这是个不安的时代,也是个充满花香雾气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文人们,用美好的文字,勾勒整个时代的爱与风景。人间的四月天,在春的光影中交舞;满载一船星辉,在康河的柔波中寻梦;丁香般的姑娘,在寂寥的雨巷中彷徨;汩汩的划桨声,在秦淮河的灯影中晃荡。这些清澈隽永的文字,宛如一颗闪耀的流星,划过时代的天空,留在人们的心底。他们是唾珠咳玉的文学大师,他们用笔写下无数有温度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岁月里不变的爱与传奇。这是民国的旧时光,我品读着这些文字,行走在这片美好中。‎ 美好的文字如同满室盛开的芝兰,芬芳沁脾。时光从未淡去这些文字的身影,反而日久弥新,仿佛不灭的烛光,给人以温暖的慰藉。透过这些清新的文字,我们路过心上的风景,行走在美好中,把时光温柔存放。‎ 行文结构:‎ ‎1.开篇抒情,指出“一位盲人为我指了路,引导我坦然前行”;‎ ‎2.接着讲述故事的经过:一个雨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盲人,开始我怜悯他并扶着他走路,后来因他的一个盖井盖的举动深深触动了我,变得对他十分尊敬与佩服了;‎ ‎3.最后由“我陪他走过了一段路,他却为我指明了一生的路”而感慨“生活中处处不缺美好,愿我们一生都行走在美好中”。‎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