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直接答到试题指定的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7小题,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弥望(mí) 窈窕(yǎo) 潜意识(qián) 否极泰来(pǐ) B. 混沌(hùn) 坎坷( kē) 梵阿玲(fán) 束之高阁(shù) C. 踯躅(zhí) 瞭望(liào) 廿四桥(niàn) 流觞曲水(qǔ) D. 茎叶(jīng) 肄业(sì) 缔造者(dì) 卓有成效(zhu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B项,“坎坷”中“坎”的读音为kǎn, “梵阿玲”中的“梵”的读音为fàn。 C项,“流觞曲水”中“曲”的读音为qū。 D项,, 肄业(sì)中“肄”读音为yì , “卓有成效”中“卓”读音为zhuó。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嬉戏 磐石 典藉 揠苗助长 B. 涸辙 契阔 诬蔑 义愤填膺 C. 缭草 商榷 杂糅 相形见绌 D. 砥砺 巍峨 愀然 不径而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识记汉字字形的能力,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根据字形、意义来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A项,“典藉”中“藉”应为“籍”; C项,“缭草”中“缭”应为“潦”; D项,“不径而走”中“径”应为“胫”。 故选B。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一般人看来,____①____脂肪减少____②____起到减肥效果,____③____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减肥方法:植入脂肪。____④____人体内存在棕色和白色两种脂肪,其中白色脂肪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____⑤____棕色脂肪的功能是促进白色脂肪分解并释放热量,实际上是帮助减肥的,____⑥____人体内棕色脂肪含量不高。研究人员利用白色脂肪的干细胞培育出了一种米黄色的脂肪,其功能与棕色脂肪类似。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只有 才能 但 / 而 只是 B 只要 就能 然而 因为 所以 / C 如果 那么 / 但是 同时 因此 D 虽然 / 不过 不但 而且 可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本题①②两处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③处用表转折;④处关系清楚,不需要关联词;⑤处由上一句“白色脂肪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结合下一句“棕色脂肪的功能是促进白色脂肪分解并释放能量,实际上是帮助减肥的”可以推测;⑥处由“棕色脂肪含量不高”可以推测。 点睛: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例如: 1.虽然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五、不要滥用关联词。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很多名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总是正襟危坐,随口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令人叹服。 B. “平民草根秀”节目自湖南卫视创办以来,风靡国内荧屏,大量草根明星不绝如缕。 C. 9时整,随着一声惊心动魄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直刺九霄。 D. 一些大学生看不到今日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信誓旦旦,到国外谋求就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项,“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于此处形容名人接受采访时的状态,和后面的“随口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令人叹服”矛盾,故使用不对。 B项,“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或用来形容局势危急。常被误用来形容"持续不断,经久不息,人多而纷杂",此处被误用用于大量草根明星人多而纷杂,故使用错误。 C项,“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此处是指巨响使人震惊,故使用正确。 D项,“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此处语境是许多大学生看不到今日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到国外谋求就业,和誓言无关,故不正确。 故选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真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B.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将在优化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京津翼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 C. 水下滑翔机这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对特定海域进行高精度大范围的水体观测,能够有效扩大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 D. 除了要在食品安全方面继续细化监管,如何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也是加强网络餐饮监管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中途易辙,前一句的主语是《朗读者》,句意还没有表述完整,后一句就变成“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应改为“将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C项,“扩大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搭配不当,应改为“能够有效增加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D项,“如何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成分残缺,“保证”缺少宾语中心词,应改为“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的安全”。故选B项。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 , , ,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 A. ④②①⑤③ B. ④⑤①③②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与连贯。需要对文意进行理解,兼有比喻修辞。“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明言时间已久,因此接用④“仍然可以”。⑤①与③②之间构成比喻,从③“太极云手般”可知,故③②在后。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如本题从③“太极云手般”,②“向左缓缓推出”可知,故③在②后。 7.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标记日期的,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B. 六合正相应: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都相适合。仕宦于台阁:台阁,原指尚书台,此句意指大的官府。 C. “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通“甫”,是对人的尊称。 D.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C项,“是对人的尊称”错误,“长乐王回深父”中“长乐”是籍贯,“王”是姓,“回”是名,“深父”是字。 故选C。 【点睛】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8.下列有关《家》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巴金,现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B. 巴金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 C. 《家》故事发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婢女鸣凤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D. 《家》抨击了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力图为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表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家》是一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C项,“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婢女鸣凤相爱”错误,应该是“觉新原与梅表姐相爱,觉新的胞弟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 故选C。 【点睛】 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二、古诗文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虽趣舍万殊 趣:往,取。 B.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暂:一时 C. 终期于尽 期:约定 D. 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10. 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其欣于所遇/而君幸于赵王 B.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已为陈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夫人之相与/耳得之而为声 11.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 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 选文第一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 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 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答案】9. C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A项,句意为:虽然各有各的爱好。趣:往,取。加点字解释正确。 B项,句意为: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暂:一时。加点字解释正确。 C项,句意为:最后归结于消灭。期:至、及。加点字解释错误。 D项,句意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加点字解释正确。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A项,第一句句意为: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于:介词,表动作的对象。 第二句句意为:而您被赵王宠爱。于:介词,表被动。 加点字解释不同。 B项,句意为: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以:介词,因。 第二句句意为: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以:介词,因。 加点字解释相同。 C项,句意为:已经成为旧迹。为:动词,成为。 第二句句意为: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为:介词,替。 加点字解释不同。 D项,句意为:人与人相互交往。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二句句意为:耳朵听到的就是声音。之:代词,它。 加点字解释不同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尤其要注意命题者在时间、人物、地点、将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设置的“陷阱”。 D 项,“旷达”错误,“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意思是“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最后一句无“旷达”意。 故选D。 【点睛】实词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2. 划线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可胜道也哉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予观夫巴陵胜状 C. 二战而一胜一负 D. 举不胜举 13. 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吾其还也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 ①②同,③④异 B. ①②异,③④同 C. ①②③④全不相同 D. ①②③④同 14. 翻译两篇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12. D 13. C 14. (1)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2)(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3)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例句句意:哪能说得完呢?胜:尽。 A项,句意为: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胜过火红。胜:胜过。 B项,句意为: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胜:美好的。 C项,句意为:两次交战一次胜利一次失败。胜:胜利。 D项,句意为: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胜:尽。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A项,句意为: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其: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的语气,难道。 B项,句意为: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其:代词,他们。 C项,句意为: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示祈使语气,同时带有商量的语气,还是。 D项,句意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其:自己。 故选C。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本题,(1)中“或”,有的人。(2)中“固”,本来;“一”,名词用作动词,把……看作一样;“齐”,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3)中“至”,到达;“其……乎”,难道……吗;“讥”,讥笑。 【点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对于这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小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5.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借月色之惨淡表达离愁别绪。 B. 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C. “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表达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D.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16. 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15. C 16. 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图以及诗歌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对诗歌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第一首诗歌通过京城元宵之夜的热闹与诗人在这个时候因内心的原因无法进行游玩,导致一种心灵的空虚,突出自己的孤苦郁闷情怀;第二首诗歌实写中秋之月的自己,又想象自己思念的家乡亲友,表现出内心的郁闷沮丧,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衬托内心的郁闷,更加显示出友谊的深厚。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诗文填空 17.根据课文填空。 (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他对人民苦难同情而落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来突出箫声悲凉与哀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女子回想起小时候与“氓”两情融洽的欢乐场面。 【答案】 (1). (1)羁鸟恋旧林, (2). 池鱼思故渊。 (3). (2)长太息以掩涕兮, (4). 哀民生之多艰。 (5). (3)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7). (4)总角之宴, (8). 言笑晏晏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羁”“壑”“嫠”“晏”的书写。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 (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对石油工人给予热情的讴歌。 B. 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C. 文中“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作者内心的震撼。 D. 文章写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真实又丰满。 E. 本文播写塔里木石油人英雄群像,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感人至深。 19. 文章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20. 文章末尾写到“永嚼的一份干粮”。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从石油工人身上获取了那些人生的“干粮”? 【答案】18. BC 19. 语段写出塔里木的荒凉,交代了环境的恶劣;照应文章的标题“走进塔里木”;引出下文对是油田的壮美,衬托石油工人的伟大。 20. ①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之气和豪情壮志;②走进塔里木后所见所闻对作者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B项,“间接表达”错误,应是“直接表达”; C项,“拟人”错误,应是比喻。 故选B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应结合着环境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等),根据环境描写所在的语段位置,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作答。答题时,在结构上可考虑从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等作用。本段环境描写,“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内容上,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沙漠起风到风力变大的过程,写出沙漠风暴之可怕,突出沙漠环境之恶劣;结构上,为后面写沙漠中石油工人的英雄形象作铺垫。 【20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从文章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此题要求回答作者从石油工人身上获取了那些人生的“干粮”,通读文章,主要从精神方面探究,答题的区位在文章的三至五段,第三段写石油工人把豪言壮语渗进了自己的生活,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将满腔的豪情转化为信仰和力量,正是这些豪言壮语体现了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文章第四段写自己应邀作报告只讲自己几天来的感受,感受石油人“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把石油人与当今社会有些人进行对比,表现了石油人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一切的英雄本色。第五段写从沙漠腹地归来看到了死去的胡杨林,死去的胡杨树“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犹如石油人,“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最后作者指出“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表达了八月在塔里木的所见所闻对作者洗礼和升华,将是作者今后人生长途上永远的精神食粮。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五、语言表达 21.下面是光明小区的一则通告,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通告 各位业主: 为了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保障“创建和谐小区、争当文明业主”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提出如下要求: 1.严禁在小区内拉绳搭杆晾晒衣被,一旦发现,物业将叫有关人员没收衣被,并对业主处以50元罚款。 2.进入小区的车辆要按要求指示标志开,不要为一己之便损坏草坪和排水管道等配套设施。 3.小区温泉泡池不是公共浴池,泡池内严禁洗头、洗脚和搓澡等不文明行为。 2018年7月1日 光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 【答案】(1)各位业主(或“称呼”)未顶格写。(2)落款单位与日期位置颠倒。(3)“叫”改为“责成”或“安排”。(4)“开”改为“行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简明得体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谦敬词,能够分辨谦敬词的使用对象、范围等。应用文其所针对的事务一般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因此执行时间、有效期和成文日期等时间要素非常明确。格式上“称呼”未顶格写;落款应该单位在上,日期在下;语言上“叫”“开”太口语话,依次改为“责成”“行驶”。 【点睛】应用文的本质特征:1.写作目的明确。应用文是为实现特定目的服务的,因此其写作动因与目的十分明确。2. 语言表达规范。应用文主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适当采用一些古语词汇,文章的语言庄重、简洁、严密,这一点和文学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差异。3.格式体例稳定。大多数应用文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通用格式和体例,这体现了其规范性和严肃性,撰写者在拟文时必须遵守格式体例的要求。4.时间要素明确。应用文其所针对的事务一般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因此执行时间、有效期和成文日期等时间要素非常明确。 22.用排比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直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找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性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答案】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性;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这是一道散句变整句的句式转换试题,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一般是先改写其中的一个句子,确立其为句式基准句,然后把其它的句子按照此句的句式进行改写,使三个句子结构一致,字数相等,构成排比,最后有必要的话还要进行合理排序。本题可先从三个句子中选择一个进行改写,如改写第一个句子为“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然后将其他两个句子改写成结构相同和字数相等的句子即可。【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写作。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有时,我也想逃避 深夜里陪伴着我的最后一盏灯也熄灭了。我呆滞地朝漆黑的夜空望了望,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在我看来却是无尽的讽刺,恨不得朝它们喷两口唾沫星子。泪,很快的流了下来,窗外的风灌进来,打在我潮湿的脸上,生疼生疼的,我愤怒的将窗户使劲关上,已经很陈旧的窗玻璃“嘎叽”的惨叫。泪,很快就来了。 高三了,望着桌上的几座小山,一股无名火悄悄燃起,将手中的试卷揉成一团,将它扔进垃圾桶里,利落的三分球,我却高兴不起来。两肩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学习,怒号着,不断的,增加,增加。机器运行着,程序依旧,线缠绕的世界,我,就是木偶。我多想享受阳光的沐浴,清风的微抚,得到的却是满天雪白的试卷铺天盖地的向我涌来,希望,一点点被撕碎了,除了逃避,我别无选择。 夜,更静了,静的只听见我落寞的哭泣声,我努力的往退,身后却是冰冷的墙壁,小小的身子努力蜷缩在一起,企图找到一点温暖,却还是冷,深如骨髓般的冷。 无意间手触摸到一个硬硬的东西,在泪光中,我看到那是一本同学录,我轻轻拭去上面厚厚的灰尘,颤抖的翻开那本同学录,就像翻开了堆积在我心中的落寞,一位位学友一句句真诚的话语,让我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温暖,曾何几时,我们是多么的开心快乐啊!那时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如果可以我真的想永远停留在那个时候永远也不要长大。 “砰砰砰”,门外响起了妈妈温柔的声音:“女儿,作业还没做完吗”我擦干眼泪打开房门,妈妈端了一杯牛奶走了进来,对我说:“这么晚了作业没做完,喝杯牛奶再做吧,不要累坏了身体。”我接过妈妈手里的牛奶,无意中瞥见妈妈两鬓的白发,泪眼婆娑,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暗暗吸了一口气,对妈妈说:“妈,你去休息吧,我一会儿就做完了,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妈妈拍了拍我肩膀说:“我一直相信我女儿是最棒的,加油!”目送妈妈离去的背影,我一口气喝下了牛奶。身去垃圾桶捡回那团试卷,轻轻展开,又埋在了深深的题海之中。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逃避。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前空型,后空型,中空型。无论哪种形式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们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定时”,即已限定的作文内容的时间;“定类”,即暗示作文适合写成怎样的体裁;“定质”,即限定考生应当表现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感情;“定量”,即限定作文写人、事、物、理的数量。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写作的时候,注意理解文题中的词语,“有时”,指的是生活中偶然性,不是常态,“也想”是指一种愿望,而这种“愿望”与自己生活的常态常情是相矛盾甚至相抵触的,但在自己的心里又有着合理性。此题可真实地写写自己。自己平时学习很刻苦,花费的时间很多,虽然学有所得,成绩很好,但也失去了一些乐趣,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静下心来听听音乐弹弹琴画画画,与同学去郊游,可是学业如泰山压顶,所以“有时,我也想‘懒堕’一下”,发挥想像,写写“懒堕”之后的自由快乐,表达自己的“向往”,字里行间也真实地表现一下“好学生”生活的乏味,心中的苦恼。这样的文题,写作的方向是多向的,比如写家庭生活,父母总说“我”不理解他们的辛苦,所以“有时,我也想当一回妈妈/爸爸”,体会一下他们的辛苦;“我”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时常感到孤独,所以,“有时,我也想有兄弟姐妹”,体会手足之情,等等。总之,“有时,我也想……”是要求写想像中的另一种生活,但反映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把这个“不满足”写出来,写真切,就是一篇很有生活味的好作文。所以,本文不仅要写“也想”的内容,也要写一写面前的现实生活,可以对比交叉着写不同的情景:现实与想像。本文可写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某一愿望,也可以多写几个“有时,我也想……”,表达自己对一种理想生活的憧憬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失望。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让自己的作文只是呈现出“失望”的灰色情调,应该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有意识地“引申”:向往理想的生活,实现理解,还得从现实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做起,也许今天的“失望”会成为将来美好的回忆,所以珍惜现在的第一天,走好第一步还是重要的。 【立意】有时,我也想逃避;有时,我也想暂时停下来;有时,我也想柔软等等。 【结构】题目补充完整,《时,我也想逃避》,首段就很抓人眼球,勾起阅读兴趣,为什么流泪呢?原来是学习压力大,在黑夜中摸到一本同学录,往日温馨的回忆涌上心头,“曾何几时,我们是多么的开心快乐啊!那时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如果可以我真的想永远停留在那个时候永远也不要长大”,然后是妈妈的鼓励。逃避,偶尔,常态才是日常。 【素材】1.人生的道路亦是如此。人们一直在不停地奔跑,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人们有时会感到疲惫、失落、孤独、苦闷……却不曾停下追求理想的脚步,也不敢停下。生怕停下后,自己会因此而停滞不前,无法达成自己的理想。却不曾留意过自己所走的路,路边风景的迷人,只因人们眼中只有目的地而忽略了它们。 2.其实偶尔在追求的道路上停一下,欣赏一下周围的风景,是一种放松。偶尔停一下,不是偷懒,而是放松;偶尔停一下,不是放弃,而是为了调整好自己;偶尔停一下,不是止步不前,而是为了下一次追求做准备。当我们停下后再出发,会发现生活更加美好,追求的道路更加宽广,追求的步伐也变得轻快起来。 3.数学家康德,曾在心灵止步思索之中,走上了哲学的道路。为何他在自己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哲学?因为,在心灵短暂的放松,他得以接近自己的心灵深处,而确立了对自我更为适宜,更为向往的目标。人生的驻足,更是一部巨大的罗盘,由静而动,让人在迷失中渐渐找回了自我,从而找到适宜的道路。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对半命题作文来说,要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因为只有读懂了重点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明确写作方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