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将条形码张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人所有的境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看见一棵树,但不知道那就是树,今天看见一棵树,明天又看见一棵树,看到一千天,他才知道那就是树。此时,“树”并不是第一千零一稞树,而是树的概念。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是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者。一只猫,它知道饿了就吃,累了就睡,看见可怕的东西就跑。人就不然了。人不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 金岳霖曾说“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他用了一个似乎自我解嘲的词。人们或许以为这句话是一个戏论,这是因为他没有把这句话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例如一个人没有宇宙这个概念,他就根本不可能有“天地境界”。‎ 明代杨椒山就义时曾作二诗,一日:“浩气反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二日:“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平生未报思,留作忠魂补。”一般看来,两首诗是同等地位,但其实迥然不同。第一首是就人与宇宙关系而言,是为天地境界中的话。第二首就君臣关系而言,是为道德境界中的话。‎ 又如张巡、颜杲卿死于王事,其行为本是道德行为,人也在道德境界。但正如文天祥《正气歌》所说,“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此等行为意义又不同,虽本是道德行为,但《正气歌》以之与“天地有正气”连接起来,则是从天地境界的观点看这些行为,又不止是道德行为了。这些分别,以前儒家的人似未看清楚。‎ 这里就牵涉到宋明理学中,理学和心学长期争执的一个问题:在修养功夫中“理”的地位。‎ 程颢说:“学者需要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素。”一方面“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直觉。一方面又需要“识得此理”,此理是个概念。直觉所得,须用概念固定,这是概念在哲学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概念在哲学中不可少。没有受益于哲学的人,当然也有他的精神境界,那就是自然境界。‎ 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圣贤,都指人的精神境界而言。柏拉图《理想国》中说,一个人如果真正了解什么是概念,他就像一个长期被监禁在洞穴中的人,一旦被释放出来,忽然看见天地广大,日月光明。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所谓的“哲学王”。“哲学王”类似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追求至高的精神境界,从而使自己的灵魂达致一种理性状态,他们所行之道,称为“内圣外王之道”。‎ ‎(摘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一棵树”到“树”这个概念的认知过程,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B. “哲学是概念的游戏”被理解为一种自我解嘲,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 C. 如果一个人有了天地宇宙这个概念,这和“圣王”的“王”意思一致。‎ D. 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他只是在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人认识树的过程形象阐释了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形成概念的过程。‎ B. 第四段举杨椒山作诗例,印证了前文概念的高低可以分别出精神境境界高低的观点。‎ C. 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并引用程颢语,意在强调概念的形成在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D. 柏拉图所谓“哲学王”和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都为精神境界极高的人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椒山就义时所作二诗表明,一个人是可以存在于两种不同的境界当中的。‎ B. 若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体现道德境界。‎ C.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哲学,缺乏概念,那么,他的精神境界一般停留在自然境界。‎ D. 根据文意,精神境界的达成应该经历“直觉经验----概念固定——哲学思考”的过程。‎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错误。原文“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如果”一词表明,认知的积累并不一定带来境界提升,必须还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他能了解什么是概念,二是自觉主动去了解,所以不能是“必然”。故本项不正确。‎ B项,“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错误。结合“人们或许以为这句话是一个戏论,这是因为他没有把这句话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分析可知,文章只是引用金岳霖“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一句话引出概念和境界的关联,并不能推断出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故本项不正确。‎ D项,“他只是在追求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用柏拉图和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比较,强调精神境界的重要性,根据文意,“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 指的是精神境界极高的人可以统治国家,故选项说“他只是在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表述不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错误。结合“一方面‘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直觉。一方面又需要‘识得此理’,此理是个概念。直觉所得,须用概念固定,这是概念在哲学中的作用”分析可知,文中只是借用这个例子强调概念的重要,突击概念作为哲学思考的前提,并没有“批评理学心学之争”。‎ 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若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错误。张颜二人的行为首先是道德行为无疑,而文天祥站在天地境界去看这两个人的行为,认为有天地之气,即是有天地境界的,儒家此前只是从道德境界或者说习惯从道德境界去解读这样“死于王事”的行为。作者显然对儒家的观点提出了某种质疑,另外,后世对历史的解读总是不断进步的,因此,“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这样的论断过于绝对。‎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几何时,广播电视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强势媒体,但在全媒体时代,它却遭遇了多种挑战——观众的“听”和“看”正在发生转移,广电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正在分散和降低……4K超高清、3D技术、大数据、5G网络等新技术的背后,是全媒体发展格局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引擎作用越发凸显的现状。而对新变化、新要求,广播电视行业积极探索融合创新、转型升级。‎ ‎2019年3月21日至23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会以“融合引领视界,智慧连接木来”为主题,旨在加快促进广电媒休优化升级、更大力度推动智慧广电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视听生活的需求。目前,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融合”水平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深度”。‎ ‎(摘编自《智慧视听走近了》‎ 材料二 在技术的助推下,人们的“听”和“看”正变得丰富多彩。4K超高清、3D技术、5G网络……新技术的涌现和完善,为视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让智慧生活更近了一步。在今年的两会上,新闻中心首次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部长通道”首次进行"5G+VR"直播。与此同时,各大媒休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广泛运用5G、4K、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前沿技术手段,让“黑科技”服务于两会报道。新技术的加持,进一步丰富了融媒体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为传递两会盛况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元素。‎ ‎(摘编自《4K 超高清、3ID技术、5G; 网络——-智慧视听带来惊喜》)‎ 材料三 媒体融合、文化融合是近年来广电集团一直在探索的命题。而在广电系统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广电传媒业在发起新一轮转型升级——推进文化、 金融融合。金融项目如何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广电传媒如何加速战略转型,是热门探讨和探索的主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吴保安对“广电+金融”的发展途径和思路举措提出三个认识:一是把握方向导向,把握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二是聚焦广电主业,“广电+金融”的核心就是金融支持广播电视繁荣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在广电事业产业的拓展、整体实力的壮大、效率效益的提升上,体现在广电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扩大上:三是要稳健开拓创新,希望各个广播电视机构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拥抱金高画促进深化改革、构建新型体制机制,产生独特化学反应。‎ ‎(摘编自《深化融合发展,传统广电携手金融产业谋划转型升级》‎ 材料四 当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在质量、效能、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张宏森认为,当前应着力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在加强内容供给、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力改变重发端不重收端、重覆盖不重受众、重播出不重效果的现象,使公共服务有机融入智慧广电的建设进程,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满足群众期待、更加凸显质量效益”。‎ 广播系统内容上的提高和突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培育过程,而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上推动产业升级,效果会更加明显。技术突破是带动行业转型的关键。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频道,2003 年有线电视数字化,现在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每一次产业升级都归功于技术升级的驱动和引领。‎ 要加快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必须将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融入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系。与此同时,广电生态圈的智慧化监管也亟待加强。业内人士认为,要抓紧完善广播电视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架构、系统方案、标准规范,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智慧化监管,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摘编自《智慧视听走进了》)‎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已不再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强势媒体,亟待转型升级。‎ B. 5G、4K、AI、VR等“黑科技”的加持,为两会盛况的报道注人了新的活力。‎ C. “广电+金融”就是通过金融项目资助广电传媒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战略。‎ D. 目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应在重视覆盖,推进均等化的同时,重视质量,提升服务效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 B. 近年来广电媒体积极探索多方面的融合以促进战略转型,业内人士认为技术是关键。‎ C.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视听生活的需求是广电媒体优化升级的最直接缘由。‎ D. 只要实现技术突破,广播电视行业转型升级所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6. 广播电视行业应如何进行转型升级?请根据材料内容分点简述。‎ ‎【答案】4. C 5. B ‎ ‎6. ①积极探索广播电视领域媒体融合的示范模式、引领模式,提高“融合”水平;②着力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在加强内容供给、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③加强技术突破,从技术上推动产业升级;④将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融入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智慧化监管,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通过金融项目资助广电传媒”曲解文意。结合“在广电系统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广电传媒业在发起新一轮转型升级——推进文化、 金融融合。金融项目如何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广电传媒如何加速战略转型,是热门探讨和探索的主题”分析可知,文化、金融融合应是双向的,而非单项“资助”。‎ 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A项,“因为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强加因果。结合“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融合’水平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深度’”分析可知,原文为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 C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视听生活的需求是广电媒体优化升级的最直接缘由”错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视听生活的需求”是广电媒体优化升级的目的,广电媒体优化升级的最直接缘由是广电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正在分散和降低。‎ D项,“只要……就……”错误。结合“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上推动产业升级,效果会更加明显。技术突破是带动行业转型的关键。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频道,2003 年有线电视数字化,现在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每一次产业升级都归功于技术升级的驱动和引领”分析,“只要……就……”说法太绝对。‎ 故选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融合’水平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深度’”分析,积极探索广播电视领域媒体融合的示范模式、引领模式,提高“融合”水平;结合“当前应着力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在加强内容供给、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力改变重发端不重收端、重覆盖不重受众、重播出不重效果的现象,使公共服务有机融入智慧广电的建设进程,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满足群众期待、更加凸显质量效益’”分析,着力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在加强内容供给、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结合“从技术上推动产业升级,效果会更加明显。技术突破是带动行业转型的关键。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频道,2003年有线电视数字化,现在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每一次产业升级都归功于技术升级的驱动和引领”分析,加强技术突破;结合“要抓紧完善广播电视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架构、系统方案、标准规范,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智慧化监管,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分析,将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融入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智慧化监管,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岐山臊子面 红柯 陕西地界。吃而必吃臊子面,西安以及各县镇到处都是岐山面馆,因此原产地歧山就有了民俗村,民俗村大多在周公庙附近。那个伟大的周王朝肯定与吃喝有点关系,周武王挥师东进、连鹿中原,除凭借政治口号以外,臊子面、锅盔、面皮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到泰始皇时代,关西大汉就成了让山东六国瑟瑟发抖的虎狼之师。已经是2004年了,岐山地界睬子面的最高纪录还保持在六七十碗:一个人一顿吃六七十碗,碗不是南方人吃来饭用的酒盅碗,是大老碗。你可以想象周秦汉唐那个英雄时代陕西人的饭量有多大!周武王和秦始皇的士兵肯定用的不是碗,是脸盆大的头盔,牛筋一样青橛橛的耐嚼耐咽的长面条,又辣又酸又烫,跟化开的铁水一样的汤浇到面上。汤是不喝的,回到锅里不停地轮回往返,次数绝对在六七十以上。吃了面,血就热起来,眼晴跟脸红得喷火,心跳咚咚如鼓,只等一声号令,人的原始血性刹那间就爆发出来了,这就叫气壮山河。陕西人的黑老碗绝对是古典武士头盔的变形,周人秦人从岐山出来挥师东进,汉人唐人延续这个伟大的传统,东出潼关后,又开凿西域。他们高贵的祖先本来就是西北的游牧民族,西起周原东至潼关的八百里秦川把他们从牧人变成了农民,从牧草到庄稼,这种奇妙的转折并没有减弱他们驰骋大地的勇气和想象力。依然是巨大的青铜和铁的头盔,穿越河西走廊,穿越中亚细亚,汗血马、苜蓿、葡萄跟麦子、谷子长在一起,秦腔跟十二木卡姆连在一起。张骞等孤胆英雄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死面饼子和羊肉往铜钵铁盔里一放,倒上水,架上火,煮烂煮透,一碗下去,肚子就圆了,拍一拍跟鼓一样嘭嘭作响,可以探到天黑。羊肉泡馍绝对是戈壁沙漠的产物,一天只吃一顿,人成了骆驼。‎ 周人是比较讲究的,即使征战也不能急吼吼,一定要从容大方。臊子面汤宽,让人觉得奢侈,头盔那么大一碗汤,碗底就一筷头面条。可这一筷头面条又长又筋又烫,一粘嘴唇,人就急速吞咽,就发出哨子一样的嘘嘘声,一碗接一碗吃得快得不得了,要用盘上,大木盘里十几碗,一个女子端着,吃一碗递一碗,跟转盘机枪一样。我小时候亲眼见过十几个小伙子吃筵席,大铁锅不停地煮而煮汤,一大群女子穿梭般端面,还是跟不上,小伙子们出主人洋相,跟不上就用筷子敲碗。因此红事白事,总要提防村子里虎狼般的壮汉。这种饮食启蒙对一个乡村少年:非常重要。臊子面的汤是用臊子肉做的。五花肉切碎,慢火燥一小时,跟炖东坡肘子差不多。加上辣子、醋,慢慢地让猪肉壈成糨糊状,肉有一股浓烈的酸辣香味,汤也是酸辣味的。一层辣子油,一口吹不透。四川、湖南的辣,山西的醋,在岐山面跟前是小巫见大巫。我七八岁的时候吃猪肉伤了脾胃,再也不吃猪肉了,吃臊子面只吃一二碗,几乎是婴儿的饭量。你可以想象在岐山那地方,这样有多狼狈,一个人吃不成饭,谁都瞧不起你。‎ 我的外婆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外孙吃不动饭地着急呀,心里急,脸上看不出来。她慢条斯理地对我讲她辉煌的过去。农村妇女所有的辉煌就是厨房,有米没米必须让烟囱冒烟,而且要冒得笔直雄壮、直薄云天。在地的讲述里,碟子面的面条是青色的。案板上,面被擀开,又揉到一起,再擀开,再揉,再擀,面粉的筋丝全被拉开了,营养全都出来了,煮熟后就是青的,筷子挑起可以看见对面的人人影,跟玻璃一样,客人们吃到六七十碗的时候,总要站起杂松松腰带,放开肚子再吃十几碗……我还记得六十多岁的外婆眼冒神光的样子,我的口水吻到咕咕叫着肚子里,我都用到了又浓又尖的酸辣味道,跟梦一样。在梦的后边,外婆真的到厨房去操作了。仿佛在童话世界里。我听到和面的声音、揉面的声音,我看见面被擀开了,跟被单一样一次次展开,白面变成青面,沿着擀面杖被切成细丝,酸辣汤味弥漫了屋子,弥漫了古老的周原大地,那年我十二岁,我一口气吃了三十五碗。外婆用鸡肉做的臊子。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吞吃面条的嘘嘘声。‎ ‎(选自《经典阅读》,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叙述为主,文风直白豪放,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陕西人的英雄气概和豪爽情怀。‎ B. 作者认为,周武王挥师东进、逐鹿中原,除了用政治口号鼓舞外,特色食物对士兵的吸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C. 文章写十几个小伙子吃筵席时出主人洋相和红事白事时提防村子里的的壮汉,表现了当地落后的民风。‎ D. 作者在文中既如实介绍了陕西的特色饮食风俗和自己儿时吃面的记忆,也任由思绪驰骋,想象了祖先吃面时的场景。‎ ‎8. 文章以画线句子结尾有何用意?请简要赏析。‎ ‎9. 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答案】7. C 8. ①写出作者吃臊子面时狼吞虎咽的情态。②表现出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厚情感。③是作者对自己儿时吃面经历的总括式回忆,语言简洁明了,将庞大的叙事收束于简约的语言,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 ‎9. ①文章以叙述为主,表达平实且生活气息浓烈,让读者顿生亲切感。②文章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细致描摹了不同时期陕西人食用臊子面的场景,丰富了文章内容。③“一筷头”“大老碗”“青橛橛”等词,极具西北特色,使文风更加生动豪放。‎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项,“表现当地落后的民风”属于过度解读文意。结合“周人是比较讲究的,即使征战也不能急吼吼,一定要从容大方……一粘嘴唇,人就急速吞咽,就发出哨子一样的嘘嘘声,一碗接一碗吃得快得不得了”“我小时候亲眼见过十几个小伙子吃筵席,大铁锅不停地煮而煮汤,一大群女子穿梭般端面,还是跟不上,小伙子们出主人洋相,跟不上就用筷子敲碗。因此红事白事,总要提防村子里虎狼般的壮汉”等分析,描摹了当地人食用臊子面的场景,主要为了突出民风淳朴,人们对臊子面的热爱等。‎ 故选C。‎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对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从作用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收束句,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结合前面内容“我一口气吃了三十五碗”及关键词“吞吃”“嘘嘘声”等分析,这句话主要写作者吃臊子面时狼吞虎咽的情态。结合“我七八岁的时候吃猪肉伤了脾胃,再也不吃猪肉了,吃臊子面只吃一二碗,几乎是婴儿的饭量。你可以想象在岐山那地方,这样有多狼狈,一个人吃不成饭,谁都瞧不起你”“外婆真的到厨房去操作了”“那年我十二岁,我一口气吃了三十五碗”等分析,作者对自己儿时吃面经历的总括式回忆,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写故乡人不同时期食用臊子面的场景及外婆给我讲故事和做鸡肉臊子面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厚情感。‎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如平实质朴、含蓄隽永、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富丽清新(清新、华丽)、淡雅肃静等。结合具体内容,通过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特色词语与具体内容吻合一致。结合“你可以想象周秦汉唐那个英雄时代陕西人的饭量有多大!周武王和秦始皇的士兵肯定用的不是碗,是脸盆大的头盔”“已经是2004年了,岐山地界睬子面的最高纪录还保持在六七十碗:一个人一顿吃六七十碗,碗不是南方人吃来饭用的酒盅碗,是大老碗。你可以想象周秦汉唐那个英雄时代陕西人的饭量有多大”“一碗接一碗吃得快得不得了,要用盘上,大木盘里十几碗,一个女子端着,吃一碗递一碗,跟转盘机枪一样”等分析,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摹了不同时期陕西人食用臊子面的场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全文内容主要如实介绍了陕西的特色饮食风俗和自己儿时吃面的记忆,以叙述为主,表达平实且生活气息浓烈。结合“大老碗”“黑老碗”“青橛橛的”“一筷头面条”等分析,用语富有地域特色,使文风更加生动豪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简求,字子藏,长庆元年登进士第,释褐江西王仲倚从事。又从元稹为浙东、江夏二府掌书记。裴度镇襄阳,保厘洛都,皆碎为宾佐,奏殿中侍御史。入朝,拜监察。裴度镇太原,复奏为记室。入为殷中,赐绯。牛僧孺镇襄汉,辟为观察判官。入为水部、户部二员外郎。会昌木,讨刘稹,诏以许帅李彦佐为招讨使。朝廷以简求累佐使府,达于机略,乃以简求为忠武节度副使知节度事、本道供军使。入为吏部员外,转本司郎中,求为苏州刺史。‎ 时简辞镇汉南,弘正为侍郎,领使务,昆仲皆居显列,时人荣之。既而宰执不协,弘正出镇,罢简求为左庶子分司。数年,出为寿州刺史。九年,党项叛,以简求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州刺史、泾原渭武节度押蕃落等使、检校左散骑常侍、上柱国、范阳县男、食邑三百户。十一年,迁检校工部尚书、定州刺史、御史大夫、义武军节度、北平军等使。十三年,检校刑部尚书、凤翔尹、凤翔陇西节度观察等使。十四年八月,代裴休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观察等使。‎ 简求辞翰纵横。长于应变,所历四镇,皆控边陲。属杂虏寇边,国之移授,所至抚御,边鄙晏然。太原军素管退浑等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多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恩信所质子弟,一切遣之。故三部之人,欣然听命。咸通初,以疾醉,表章沥恳。制以太子太师致仕,还于东都。都城有园林别墅,岁时行乐,子弟侍侧,公卿在席。诗酒赏咏,竟日忘归,如是者累年。五年十月卒,时年七十六。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十三》,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原军素管退浑夺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多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思信/‎ B. 太原军素管退浑夺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名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恩信/‎ C. 太原军素管退浑夺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多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思信/‎ D. 太原军素管退浑夺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多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思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隋唐时有“释褐试”,见“解试”“省试”之后的第三层级考试。‎ B. 赐绯:赐给绯色的官服。唐代五品、四品官员绯色官服、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以示恩宠。‎ C. 侍郎:古代官名。自唐朝以后,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最高长官之副官,地位渐高。‎ D. 致仕:交还官职的意思,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休沐等一些词语指代官员辞职归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简求善于谋划。他多次在幕府任职,协助裴度治理襄阳、洛都,协助牛僧孺治理襄汉,裴度两次向朝廷举荐他。.‎ B. 卢简求历任要职。他镇守汉南,掌转运使职务,历任刺史、御史大夫等职务,最后以太子太师的官职退休。‎ C. 卢简求治理有方。他善于处理边疆事务,用恩惠和信任对待杂虏,退浑等三部落都乐意听从他的命令。‎ D. 卢简求晚年安闲。他退休后在园林别墅生活,有子弟在身边侍奉,有官员陪同饮酒赋诗,生活惬意舒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宰执不协,弘正出镇,罢简求为左庶子分司。‎ ‎(2)简求辞翰纵横,长于应变,所历四镇,皆控边陲。‎ ‎【答案】10. A 11. D 12. B ‎ ‎13. (1)不久,(他们)与宰相不和,卢弘正出京到藩镇(任节帅),卢简求也被免去原来的官职而以左庶子的身份在分司任职。‎ ‎(2)卢简求文辞奔放无拘束,善于应变,历任四镇节帅,都是守卫边陲。‎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前政”意为“之前的节帅”,做“要之诅盟”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D项。‎ ‎“要之诅盟”与“质之子弟”为对仗句式,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 句意:太原军一直管辖着退浑等三个部落,有时安抚不到位,多次造成边患。之前的节帅有的邀请他们盟誓,把他们的子弟作为人质,但他们还是不断地侵扰。卢简求诚心诚意地安抚他们,并以恩惠信任对待他们。‎ 故选A。‎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休沐等一些词语指代官员辞职归家”错误。“休沐”,休息淋浴,指官员例行休假。‎ 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他镇守汉南,掌转运使职务”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时简辞镇汉南,弘正为侍郎,领使务”可知,镇守汉南的是卢简辞,掌转运使职务的是卢弘正。‎ 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既而”,不久;“不协”,不和;“出”,出京任职;“罢”,罢免。(2)“纵横”,奔放、不受限制;“长”,擅长;“于”,介词,对于、对;“控”,控制,守卫。‎ ‎【点睛】参考译文:‎ 卢简求,宇子臧,长庆元年考中进士科,始任江西王仲舒的从事。又跟随元稹担任浙东、江夏两个幕府的掌书记。裴度镇守襄阳,治理并安定洛都,都征辟他为宾佐,.上奏举荐他任殿中侍御史。 召入朝廷,拜任监察御史。裴度镇守太原,又上奏举荐他任记室。入朝担任殿中侍御史,被赐予绯色官服。牛僧孺镇守襄汉,征辟他任观察判官。入朝担任水部、户部二员外郎。会昌末年;讨伐刘稹,皇帝下诏命许帅李彦佐任招讨使。朝廷认为卢简求多次在幕府任职,善于谋划,富有策略,于是任命卢简求为忠武节度副使行使节度使职权,并授予他本道供军使之取。入朝担任吏部员外郎,转任吏部郎中(后来自己)请求出任苏州刺史。‎ 当时卢简辞镇守汉南,卢弘正任侍郎,掌管转运使职务,兄弟都在显要的位置.上,当时的人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不久,(他们)与宰相不和,卢弘正出京到藩镇(任节帅),卢简求也被免去原来的官职而以左庶子的身份在分司任职。数年后,(卢简求)出任寿州刺史。九年,党项叛乱,朝廷任命卢简求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州刺史、泾原渭武节度押蕃落等使、检校左散骑常侍、上柱国、范阳县男,食邑三百户。十一年,升任检校工部尚书、定州刺史、御史大夫、义武军节度、北平军等使。十三年,任检校刑部尚书、凤翔尹、风翔陇西节度观察等使。十四年八月,代替裴休任大原尹、北都留守,充任河东节度观察等使。‎ 卢简求文辞奔放无拘束,善于应变,历任四镇节帅,都是守卫边陲。杂虏侵扰哪里的边界,紧接着他就被授任为哪里的节帅,所到之处安抚驾驭有方,边界一带平安无事。太原军一直管辖着退浑等三个部落,有时安抚不到位,多次造成边患。之前的节帅有的邀请他们盟誓,把他们的子弟作为人质,但他们还是不断地侵扰。卢简求诚心诚意地安抚他们,并以恩惠信任对待他们,凡是作为人质的子弟,全部遣送回去。所以三个部落的人都乐意听从(卢筒求)的命令。咸通初年,(卢 简求)因病辞职,奏章中的言语极为诚恳。皇帝下诏让他以大子太师的官职退休,返回东都。(卢简求)在都城有园林别墅,一年中随着季节的不同消遣娱乐,年轻后辈在身边侍奉,宴席上有大官相陪,饮酒赋诗赏玩酬答,竟然有忘记回家的时候,像这样的日子过了多年。咸通五年十月逝世,终年七十六岁。追赠尚书左仆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①‎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②。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③。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冬天。之前苏轼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自求外放到杭州做官,后又请求调任密州,此词是他于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任时所作。②马耳、九仙山:密州(今山东诸城)周围风景秀丽的山峰。③南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三记载密州城北有台,“东坡为守日,葺而新之,子由因请名之日超然台。”‎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是苏轼即将离任密州时所作,既有对密州风物的描写,也寄寓了词人的人生感慨。‎ B. 上片先写词人登临密州有名的马耳山、九仙山时的所见,晴空里晚云飘逸,显得闲适自在。‎ C. “真个是超然”一语双关,在抒发词人的超然情怀的同时,点出词人登临之处是超然台。‎ D. 下片“小溪”三句。描写鸥鹭由团缩静卧到翩然飞去的情态,暗喻自己即将似轻烟离去。‎ ‎15. 本词上下片的内容结构及抒情方式有何特点? ‎ ‎【答案】14. B 15.‎ ‎ ①本词上下片的内容结构及抒情方式相一致,都是先写实景,再抒情,后写虚拟之景,词中景与情、实与交替着笔,情景交融。②上片头三句描写远眺马耳山九仙山时所见之景,苍碧的山色与天色融为一体,傍晚时分闲散的云朵在天空飘逸,自然而然地传达了词人此时的心境;下片头三句描写翩翩飞去的鸥鹭在天空中如轻烟样消失,多少暗喻了词人此刻的身世处境。③上片中间两句写词人登临超然台借以抒发超然之情;下片中间两句是词人感慨的直接表白,以“凄凉”二字回首“他年”的半生时光。④上片结尾三句虚拟今夜的云彩和月亮,在想象中添色溢美;下片结尾三句虚拟词人歌笑的场景,意在表达对密州的暗恋。‎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登临密州有名的马耳山、九仙山”“晴空里晚云飘逸,显得闲适自在”错误。对诗句的理解有误,“前瞻马耳九仙山”是向前眺望马耳山和九仙山,此刻词人应该站立在超然台上;“碧连天,晚云闲”是说马耳山和九仙山的碧色与傍晚的天色融为一体,天空中有悠闲的野云在飘荡。‎ 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词上下片的内容结构及抒情方式有何特点”,需要结合上下片内容分析结构特点及抒情方式等。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上下片都是先写实景,再抒情,后写虚拟之景。上片开头“前瞻”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点题作用;最后“莫使”三句是虚拟之景,借写超然台昼夜美景和登临之际的超然之感,以表达对密州的留恋之情。下片为词作主体。换头“小溪”三句同样是实有之景,惟鸥鹭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离去;中间“人事”二句则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时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时光,尽于此二句中囊括之,尽于吟诵此二句时浮现之。同时又自然寓有今日登台,追忆往昔,今日亦将转瞬成为往昔之意;结合注释内容“之前苏轼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自求外放到杭州做官,后又请求调任密州,此词是他于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任时所作”分析,末尾“莫忘”三句同样是虚拟之景,惟虚拟之景中添入嘱托之语,希望故友不忘旧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达诗人宁愿突然死去,也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认同世俗媚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歌曲《山路十八弯》中描写了山路的曲折难行,李白的《蜀道难》中与之类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通过对恶劣的行路环境的直接描写,既点了诗题,又暗寓诗人人生之路上面临的艰难险阻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宁溘死以流亡兮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 青泥何盘盘 (4). 百步九折萦岩峦 (5). 欲渡黄河冰塞川 (6). 将登太行雪满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溘”“萦”“塞”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学习人文学科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不能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但它往往能改变人们的观念、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受到人文学科潜移默化积极影响的人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学科的作用是一种“大用”。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衡量,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巨大效益。‎ 不论社会怎么发展,人文学科都是 的。如果人们普遍看不到这一点,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就会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______。 而且,( ‎ ‎ ),不仅要看中国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还要看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发展人文学科,是_ _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成就 必不可少 丧失 提升 B. 成就 不可或缺 失落 提升 C. 成果 不可或缺 失落 提高 D. 成果 必不可少 丧失 提高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国家和民族的全局发展来看,中国要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B. 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能否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C. 从国家和民族的全局发展来看,中国能否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D. 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要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检查,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目大效益。‎ B. 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衡量,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以经济效益在内的巨大效益。‎ C. 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检查,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以经济效益在内的巨大效益。‎ D. 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衡量,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巨大效益。‎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空:成就: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成果:工作或事业的收获。结合“受到人文学科潜移默化积极影响的人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分析,此处主要讲受到人文学科潜移默化积极影响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收获,选用“成果”。‎ 第二空: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的。语境主要讲“人文学科”不能缺少,选用“不可或缺”。‎ 第三空:丧失:失去。失落:遗失、丢失;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结合“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就会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分析,主要讲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丢失、缺少等,选用“失落”。‎ 第四空:提升:彼提高(职位、等级等)。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搭配,选用“提高”。‎ 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长远发展”照应前文的“短期效益”,由此可排除A项、C项;‎ ‎“能否”对应后文的“不仅要看……还要……”,据此可排除D项。‎ 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搭配不当,“检查”和“经济效益”搭配不当,这里应该用“衡量”,排除A项、C项。‎ 结构混乱,“以经济效益内”句式杂糅,应该说“包括经济效益在内”,排除B项、C项。‎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整体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①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六瓣互动的花瓣寓指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寓意文明之花绽放。②每朵花瓣抽象为人的形态,花瓣之间又如人与人之间手牵手,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内容。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要素主要包括主体形态、色彩及字母等。揭示寓意由表及里,在字数不超的前提下力求全面。大会标志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部分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并将抽象的人的形态融入其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手牵手连接沟通的视觉效果,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也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图形中间嵌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英文译名Conference on Dialogue of Asian Civilizations 的首字母缩写CDAC。‎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40个字。‎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享受,有时甚至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让人以超乎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 ‎【答案】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和美好的使用享受,但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和感受。‎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结合“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分析,主要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结合“它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享受,有时甚至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让人以超乎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分析,主要讲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和美好的使用享受;结合“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分析,主要讲网络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和感受。然后根据各句概括出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汇总表述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在此,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致敬!‎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新年贺词摘录 材料二2019 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4月1目,30名失联扑火队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其中27名森林消防队员平均年龄仅23岁,另外3名为地方干部群众。‎ ‎——《央视网》‎ 材料三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一生许国的科学家、一身许民的英雄、亿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努力着、奉献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学生会举办的“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责任与担当 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责任与担当》。‎ 担当,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义无反顾;担当,亦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气壮山河;担当,是人之存世之魂,是国之立世之神,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责任。‎ 为己:粉身碎骨全不怕。担当,是肖邦把家园之思,亡国之痛埋在心头,从此羁旅异乡,手指流转于黑白世界,担当起音乐筑魂的责任;担当,是司马迁于鸿毛与泰山间的忍辱抉择,从此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担当起血著史书的责任。一位位先驱,面对生死别离,面对家破国亡,没有丧失生的豪情,没有放弃活的气节,用生命活成一座座丰碑,担当起一份无愧于心的责任!‎ 为人:满腔豪情堪称侠。诸葛亮,乱世卧龙,胸中兼怀天下,面对的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本可以放弃,放弃这个负担。但忆刘备,三顾茅庐,询以天下大事;临危托孤,寄以国家兴旺。这份知遇之恩,怎能不担当?于是诸葛孔明,泪洒《出师表》。侠之大者,重情义,敢担当,“千载谁堪伯仲间”,伟哉!‎ 李剑英,命运给他16秒,他就用凛然之生命担当起人民的安全。“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就让生命转向……”这位长空英雄,用人生最珍贵的16秒,践行了军人为民的责任。16秒钟,飞机陨落,却有一个侠义的灵魂化为明星,永保人民!侠之大者,满豪情,轻生死,敢担当,壮矣!‎ 为国:民族脊梁民族魂。林则徐,于列强横行之时,万里销烟,雄壮虎门,壮我国人!是他,冷对昏君,怒对贪官,担当起“开眼看世界”的责任;是他,含恨被贬,忠而被忘,仍心念强国图存的责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拥有的是一个英武的民族魂!‎ 金晶,于“藏独”分子乱窜之时,孤身抵挡,紧拥火炬,展我国威!是她,用弱小的身躯,抵住粗暴的“藏独”分子,担当起保护火炬,维护和平的责任;是她,在遭遇惊吓,再传火炬之时,依然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展现出了最完美的中国风范!‎ 历史是活态的,这份担当的大义也是要继承的。痛观时下,多少人不敢担当起生命本可承受之重,为破产,为失恋,决然放弃珍贵的生命,多少青年已近而立却在家啃老,何时担当起修身齐家,富强我中华的责任?‎ 梁启超曾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们、青年们,国家的大旗终要我们擎起。历史存在于继承,文明辉煌于开拓。我们要担当的,当是一份继往开来的责任!‎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第一则材料讲述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功绩卓越的英雄人物;第二则材料讲述30名扑火队员为人民献出了自已年轻宝贵的生命;第三则材料讲述一位普通母亲的平凡与伟大。三则材料,虽人生不同,但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努力着、奉献着”,由此引出作文话题“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考生可以综合三则材料,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悟来构思行文。需要注意用发言稿的形式来写作。‎ 参考立意:①平凡亦伟大;②人要有家国情怀;③平凡人的光辉;④责任与担当等。‎ 行文结构:发言稿,首先需要问好,然后明确发言主题,如“人要有家国情怀”。然后可以结合一些名句阐述,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等。还可以从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等方面分析论述。最后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悟或表明自己将如何做,如“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等。‎ ‎【素材】我们要勇于担当,承担起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实践能力,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才智。我们要向登顶珠峰的陈晨学习,敢于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将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新。‎ 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既胸怀梦想、面向未来,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用自己爱岗敬业、创新创造、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必须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走入社会,根据各自的专业实际,去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去发现现实的问题,然后去根据自己所能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现实问题。‎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在于担当责任,一个拒绝承担责任的人必然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由,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事实一再证明,个人奋斗只有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融合,才更加深沉。当个人奋斗的溪流汇集到国家命运的滔滔大江之中一个人的前途自会更为广阔。‎ 钱学森不顾艰难险阻,不顾美国的威逼利诱,一心回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一个杰出的航天农耕社会又能干出什么呢?”美国国务卿曾这样问道。他答:“在我的祖国,我干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在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时候,“美国人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我们不比美国人少个脑子。我发誓我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我要让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他便带领着科研队伍,从无到有,造出了两弹一星。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完成国家的兴起,民族的复苏,需要每个人的不断努力。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为国家的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国家才能发展,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是千万个家的集合,是无数个体的放大,当更多人把成功果实挂在祖国这颗大树上,这棵大树便会枝繁叶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正因拥有大批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爱国者、实干家,我们不断刷新记录、创造奇迹,取得了载人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告诉铁路、航空母舰等诸多领域的重大突破。‎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大业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名人都是在平凡中成就伟大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普通的人,他们像一片绿叶、一滴甘露、一丝光线,但他们正是这样默默无闻的奉献,在平凡中体现人生的伟大。‎ 岁月为证,国家和每一个人构成了不能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爱自己的祖国,我为祖国要有所承担。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一个人何愁不能获得磅礴的精神力量?又何愁无法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