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联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陆良县联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陆良联中2022届高一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43分,选择题每道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前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制度演进所带来的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则使 的躲藏变得愈发困难。这样的窘况,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不得不转而寻求精神上的逃避,他们眼见财富和地位不再 却无能为力,终日周旋于身份认知与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脱,还要时时 ,唯恐稍有疏忽而招致祸端。正如《晋书》所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后人提起魏晋风流,无不带着艳羡的语气,言必提“‘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色”,殊不知这风雅至极的“烟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刻意为之的伪装。就在这 ,连对坐争辩都得规避俗事、政事以避祸的“清谈时代”,玄学家何晏带着一剂名为“五石散”的药方华丽登场,(     )。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明哲保身  与生俱来  处心积虑  人人自危 B.全身而退 与生俱来 殚精竭虑 人人自危 C.全身而退 天赋异禀 处心积虑 提心吊胆 D.明哲保身 天赋异禀 殚精竭虑 提心吊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和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B.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几乎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C.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几乎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D.朝不保夕的苦闷和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强烈危机感,‎ 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而开启了六朝名士依靠药物逃避现实和自我麻痹的新风尚 B.六朝名士依靠药物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新风尚就此开启了 C.六朝名士依靠药物逃避现实和自我麻痹的新风尚因而开启了 D.由此开启了六朝名士依靠药物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新风尚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或取诸怀抱  诸:之于,“之”,代词;于,从……中 ‎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狼籍:凌乱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安全 ‎ D.而卒葬之 卒: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虽一毫而莫取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①而今安在哉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6.面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 B.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 D.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7.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 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⑧何为其然也 A.①⑥/②⑤/③⑧/④/⑦ B.①⑧/②③/⑤⑥/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⑧/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⑧‎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同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⑤羡长江之无穷 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歌窈窕之章 ②羽化而登仙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泣孤舟之嫠妇 ‎ ‎⑥西望夏口 ⑦东望武昌  ⑧顺流而东也 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⑩侣鱼虾而友麋鹿 ⑪不知东方之既白 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 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 ‎10.下列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的一组是(  ) (3分)‎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书序,一般是指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宴集序,是古人宴集时,一起赋诗后,公推一人所作的序;赠序,则是亲友之间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兰亭集序》应属第二种。‎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这是用干支纪年和月相纪日,“壬戌”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一起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三苏”。‎ D.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神宗时,曾推行变法,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卒谥“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12.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大学招生办:‎ 我是××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海。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八斗之才,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中学 王海 ‎2018年6月20日 ‎13.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余秋雨曾说:阅读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 ① 。开发生命并不是重塑生命,我们的生命并不太坏, ② 。任何开发都应该顺应着地理地脉。开发生命也是同样。如果某个领域的几部代表性名著都读不下去,那就证明你与那个领域无缘,想开一点,整体放弃,也许几年后突然读得下去了,说明当初的无缘只是短暂现象。茫茫书海, ③ ;名著如林,真正属于你的也只是不多的几十本;还有不少名著介于有缘无缘之间,那也不妨读一读。‎ 二、现代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 材料一 书法的色彩简之又简,以黑白为主,再加上一点红。黑是墨色,白是宣纸的底色,那少许的红,则是充满着意味的那一方小小印章。恰是这极简单的色彩组合,造就了书法的独特之美。这种美,美在简约,美在布局。白的纸、黑的字、红的印,如何摆布,怎样组合,是书法对美的追求。色彩和布局之外,书法更注重的是笔墨,笔的抑扬顿挫,墨的浓淡干湿,落在纸上,每一笔都有不一样的韵味。书法之美,最受推崇的还是线条。提起线条,便想起怀素。他的狂草在字形分布、笔势往复上呈高昂回翔之态,在整体上呈轻重曲折、顺逆顿挫的节奏感,书法的线条之美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出现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从《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近些年来,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卓有成效的工作,书法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学习书法,书法爱好者数量逐年递增。特别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书法走入课堂已渐成风尚。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爱上了书法文化,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 ‎“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修炼、精神的陶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书法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培养中小学生书写基本技能、 书法艺术鉴赏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 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写一手好字,以此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念鲁谈道。‎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近年来,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的挑战也依然紧迫。‎ ‎“一是开课普及率与年龄段成反比,小学开得很好,初中相对弱,高中就更加薄弱;二是书法教师缺口十分巨大,难以支撑中小学全面开展书法教育的需求,书法教师培养体系和成长体系建设的科学规划明显不足,与其他学科师资建设相比存在明显滞后性。”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沈白榆介绍。‎ ‎“师资困难目前仍是制约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此外,书法教学理论体系也依然薄弱,专门研究书法教育理论的教研员群体数量较少,书法教材不够健全,学生普遍缺乏科学、规范的书法教材。书法专业教室等专业环境还难以得到必要保障,部分学校还缺乏书法学习的基础设施。”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谈道。‎ 还有学者谈道,中小学书法教育还存在缺乏科学的考核与评价等问题。未来,书法教育要想取得发展,不仅要正视这些问题,更需对症下药。‎ ‎(摘编自《人民日报》)‎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书法之美,美在简约,在布局,更在线条,如怀素的狂草充分体现了书法的线条美。‎ B.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要求书写更加便捷,书法顺应变化,产生多种书体、书写风格。‎ C.近些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传承发扬书法文化,书法也因此全面进入了中小学课堂。‎ D.对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不仅利于培养其书写技能,也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黑色的墨、白色的纸、红色的印章,这极其简单的色彩组合造就了书法独特的美,也决定了一个书法家艺术造诣的高度。‎ B.书法兼有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用各种书体、书写风格把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 C.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书法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改善较大,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学习书法,成为书法爱好者。‎ D.近年来,中小学书法教育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紧迫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便是师资困难,书法教师缺口很大。‎ ‎16.根据材料,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①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②。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 ‎(节选自《宋史·孙洙传》)‎ ‎【注】 ①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②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考核、差遣三班使臣。‎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B.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C.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未冠,指男子未满二十岁。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 B.“制科”指皇帝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的制度,因皇帝的命令称“制”,故名。‎ C.“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 D.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呈跪姿,上身挺直,就是“跽”,表示恭敬。‎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进献五十篇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 B.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请求增加谏官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 C.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职;在海州知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 D.孙洙学博言雅,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成章,对人不说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小题。‎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 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 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 D. 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22、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6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悲叹人生短暂而羡慕宇宙无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抑郁孤寂的凄然即刻被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所淹没。‎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借飞鸟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明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随着武汉疫情在逐步蔓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方””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甚至于双黄连口服液能抗病毒等等,不一而足。对于这些谣言,某微信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贵州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河北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河南丽姐:老人家最爱转发这些链接,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湖北小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初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确。  ……‎ 面对与疫情一起爆发的网络谣言,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做法又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投稿到武汉的主流报纸《楚天都市报》的“防疫一线”栏目。不少于800字。‎ 陆良联中2022届高一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答案 ‎1.答案:B【解析】“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全身而退”指为了保全自己,主动地退出曾经与自己有关的事件,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能够毫无牵挂。“与生俱来”表示人一生下来就有;天生。“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用在此处不恰当。“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人人自危”指每个人都感到危险,不安全。“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这里说的是群体,因此用“人人自危”。‎ ‎2.答案:C【解析】原句的主干是“危机感加上苦闷,每一个人患上了癔症”,缺谓语。A项,没有辨明逻辑关系,“患病”是“危机感”和“苦闷”使然,缺谓语。B项,副词“几乎”应该修饰限定动词“使”。D项,语序不当,“朝不保夕”对应“强烈危机感”,“囿于现实”对应“苦闷”。‎ ‎3.答案:D【解析】联系前文和补出的文字可以看出,“五石散”有“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作用,并且这种风尚是从何晏开始的,因此可以判定句首要用“从而”或“由此”,“由此”相较“从而”,在时间起始点上更明确,且A项中语序不当,自我麻痹的目的是逃避现实,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为D。‎ ‎4. 答案:C解析:“夷”是“平坦”的意思。‎ ‎5.答案:D解析:A.①从,介词 ②表被动,介词;B.①即使,连词 ②虽然,连词;C.①可是,转折连词 ②因而,表因果连词;D.都是“因”的意思,介词。‎ ‎6.答案:D解析:两个“所以”都表示原因;第一个“其”是代词,指自己;第二个“其”是副词,表示反问语气。‎ ‎7.答案:A解析: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⑧宾语前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被动句。‎ ‎8. 答案:D解析:“非常”,不平常,现在是程度副词;“至于”,到,现在表示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件事;“其次”,水的旁边,现在指次于第一的。‎ ‎9.答案:B解析:①⑧⑨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咏”“向东进军”“打鱼砍柴”。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③为形容词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起舞”“使……哭泣”。⑩‎ 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⑪为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显出白色”。‎ ‎10.答案:A解析:B项,①中的“一”为形容词作动词,把……等同起来;C项,①中的“一”是形容词,相同;D项,①中的“一”是副词,相当于“很”。‎ ‎11.答案:A解析:《兰亭集序》属于书序。‎ ‎12. 答案:①“鄙人”改为“本人”;②“八斗之才”比喻人富有才华。改为“才疏学浅”;_③“大作”改为“作品”;④“你校”改为“贵校”;⑤“垂怜”改为“垂青”“青睐”‎ ‎13.参考答案:①也是对生命的开发 ‎②没有必要打碎了重塑 ‎③真正与你有缘的只是一小角 ‎14. 答案:C在解答时,先要找到与选项对应的原文语段、语句,再对其内容进行比照和整合,辨差异,明正误。“全面进入了中小学课堂”不正确。材料二中是说“书法走入课堂已渐成风尚”。 ‎ ‎15. 答案:A“也决定了一个书法家艺术造诣的高度”不正确。从材料一看,书法更注重的是笔墨、线条。也就是说,笔墨、线条更能影响一个书法家艺术造诣的高度。‎ ‎16.①推进书法进课堂,提髙开课普及率。‎ ‎②加强师资建设,完善书法教师培养和成长体系。‎ ‎③组织编写科学、规范的书法教材。‎ ‎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专业环境。‎ ‎⑤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17. 答案:D解析:“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18.答案:D解析:“跽”不都是表示恭敬,如《鸿门宴》中“项王按剑而跽”中的“跽”。‎ ‎19. 答案:B解析:“应诏上疏”是在兼任同知谏院之前。‎ ‎20.答案:(1)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或“三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 ‎(2)当时参知政事职位有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前往慰问。‎ ‎【参考译文】‎ 孙洙,字巨源,是广陵人。童年时就擅长写作文章,未满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荐他应试制科,孙洙进献策论五十篇,阐述为政要领,明明白白,切中事理。韩琦读了策论,叹息说:“恸哭流涕,透彻论述天下事,这是当今的贾谊呀!”两次提拔后任集贤校理,掌管太常礼院。宋英宗治平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因为孙洙响应诏命上疏陈奏十七件当时弊病和紧要事务后大多得以施行,(朝廷让他)兼任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他恳请增加谏员以便广开言路。但凡他上奏皇帝的文书,就都焚毁底稿,即使是亲人子弟也不让他们知道。王安石主持推行新法,驱逐多位谏官御史,孙洙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心中苦闷不能言说,只能极力请求补任地方官,得以外任海州知州。免役法施行,常平使者想要多征收免役钱,把获取更多钱财当作政绩,孙洙竭力争辩。正逢春旱,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天旱蝗灾严重,孙洙到朐山进行祈祷,撤去祭品后,突发大雨,蝗虫都飞到海中死了。不久主管三班院。三班人员超过万数,功劳罪行登记不明,前后矛盾,三班吏们支配使臣出入,公然肆行欺诈奸猾之事。孙洙革除八件特别严重的事,确定下来作为法令。任同修起居注,晋升知制诰。在此之前,百官职务变动,用固定的考核文辞,孙洙建议:“群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致有时一门之内,数人晋升,名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有)的做法。”下诏从此封赠荫补,逢大礼改易文辞,其他的都随等次写定。元丰初年,兼任直学士院。澶州黄河水患平息,修建灵津庙,下诏命孙洙撰写碑文,神宗称赞他写得好。晋升为翰林学士,才月余,就染了病。当时参知政事职位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慰问。入朝约定了时间,孙洙病稍好了些,就在家练习拜跽之礼,仆倒不能起来,病情渐重最终死去,终年四十九岁。皇帝在朝堂上嗟叹惋惜,除常例丧金额外赐钱五十万。孙洙博闻强识,通晓典章旧制,讲述起古今事例都很有条理。随口说话都自成文章,即使对亲近狎昵的人,也未曾说一句粗鄙的话。他的文词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们都期许他成为丞相辅臣,他却不幸早逝,一时人们都为他怜悯伤感。‎ ‎21、答案:A “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不当。《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 ‎22、参考答案:①《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 ‎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23.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4. 参考标题:《封杀谣言,刻不容缓》《绝不能让谣言再飞一会儿》《对谣言要坚决说“不”》《铲除谣言孳生的土壤》《破除谣言,科学是利器》《谎言只会被真相拆穿》《愿疫情之苦激活更多理性》《打好谣言“病毒”阻击战》《疫情有毒,网络谣言更有害!》《谣言面前,不做“看客”当“剑客”》《谣言止于智者》《以理性驱逐恐慌》《别因好心做了传谣者》《打击谣言,注意方式方法》《以法律之威,解谣言之“毒”》《依法治“谣”是重要抗疫举措》《初衷好,不代表可以传谣》《疫情已肆虐,不让谣言再猖獗》《谣言面前,擦亮双眼》《谎言只会被真相拆穿》《疫情汹汹,传谣就是添乱》《打击谣言,但不宜“棒杀”》《面对谣言,要“打”也要“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