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部分学校高一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 材料二: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 、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材料一中对 “愚”的相关概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 B.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包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 C.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 D.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如城里人。 2.材料二中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 C.礼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 D.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 3.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 B. 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处。 C.材料三以“柴”与“波纹”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 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不断向外扩展。 4.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4分) 5.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 ……”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节选自闻一多《红烛》) 6.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 B.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C.“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照应上文,既表现了小通讯员关心他人的品格,也表达了“我”无比痛苦的心情。 D.“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流泪”写出红烛燃烧的状态,“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 B.“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C.“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中“残风来侵”是指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 D.闻一多的《红烛》这首诗,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了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8.“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意蕴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9.《红烛》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红烛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说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人名)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陆贾)至,尉他魋髻①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尉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河北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 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珠,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陆生常安车驷马,从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十日而更。”陆生竟以寿终。(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魋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为蛮夷打扮,形容傲慢而不讲礼节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B.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C.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D.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多用来泛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因居于天下之中而称之为“中国”,与“四夷”相对。 B.剖符,古代天子分封王、侯,要给被封者一种符信,中分为二,天子与受封者各执其一,作为信约。 C.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D.《诗》《书》,《诗经》《尚书》的简称,儒家“五经”中的两部,另外三部是《礼记》《周易》《论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能言善辩,口才出众。他常出使各国,曾代表朝廷出使南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游说尉他归顺汉王朝。 B.陆贾有胆有识,敢于直言。汉高祖只重武功轻视文治,陆贾直言进谏,但未说服汉高祖,后来他又写文章继续劝谏。 C.陆贾急流勇退,老有所养。他自度无法与吕后相争,称病在家;把千金均分给五个儿子,轮流食宿,最后得以善终。 D.陆贾聪明睿智,知机识变。他为官时能展示自身才干,不辱使命,说服了尉他;退隐时能妥善安排家务,保全自身。 13.“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的目的是什么,请你结合原文简要概括。(3分) 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注】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稔(rěn):庄稼成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十分富足的生活。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16.本诗颈联是如何凸显农人劳动场景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两句,是写身处直上云霄的山路看到的景象。 (2)荀子《劝学》中“ , ; , ” 两句,通过骏马与劣马的对比,劝勉人们要学习不止。 (3)中国人的老话中有“春光难遇秋草”,但如果相遇了,便是一种奇迹,正如秦观《鹊桥仙》的两句“ ,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谁不期望与美丽 相逢,“奇迹”到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我时常到那古园里去,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①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 ② ,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如果以声响来对应四季,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排比、比喻、拟人 B.对偶、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排比、借代、夸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仿佛我就是为了等这古园,等这历经沧桑的四百多年的古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②《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等影片通过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的故事,③塑造和反映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④深受广大观众所欢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⑤不仅三部影片为新中国70华诞营造了热烈浓郁的文化氛围,⑥也进一步提振了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信心。⑦三部影片诠释了献礼片的新内涵,掀起了国庆期间新的观影热潮。 22. 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按要求为之写一首小诗。(5分) 人物:郭沫若 闻一多 史铁生 雪莱 陶渊明 苏轼 李清照 要求:用两个比喻,形成“你是……你更是……”的句式结构;符合人物身份与特点;开头要写人物,如“苏轼,你是……”;断句用“/”间隔;字数在40-80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你的初中同学黎明明去外地上高中了,他最近来信说,想了解一下你的课外读书生活。 请你以“我的读书日记”为题目,给他写一封回信,回忆一下你平时写的读书日记,写几则给他。 要求:要凸显记叙文的特点;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统一以“张新新”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中“从客观标准来看”是相对于病和贫,“愚”应为主观标准。B项中“都是‘愚’的具体表现”说法错误,原文中认为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C项中“就是”说法绝对,原文中是“如果”。) 2.A(A项中“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 3.B(B项“正反对比论证”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没有正反对比) 4.作者以颜渊与孔子的对话为例,更突出了“人服礼是主动的”这一观点;(2分)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有说服力。(2分) 5.(1)差序格局是有中心的,每个人都是关系中的中心(或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2)差序格局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等。(3)这种格局是动态变化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各点2分) 6.D(“‘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的理解有误。文中“灰”应该是“烧成灰”的意思) 7.A(“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理解有误) 8.(1)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1分)(2)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离开我们。(1分)(3)她庄严虔诚的行为,表达了对通讯员19岁青春殒落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2分)(或:她善良、无言的悲伤以及对因借被子撕裂的破洞而产生的歉疚感都可酌情给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9.(1)牺牲自己,照亮世界(或“自我牺牲精神”或“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2 )面对黑暗,勇敢抗争(或“驱除黑暗,拯救祖国”或“抗争精神”)。(3)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或“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或“奉献精神”)。(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0.B(从前吴王夫差因极力炫耀武功而致使国家灭亡;秦王朝也是一味使用严酷刑法而不知变更,最后导致自己的灭亡。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 11.D(“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2.B( “但没有说服皇帝”不对,从“有惭色”可以看出。) 13.为汉高祖著述国家成败之由,提供治国安邦之策。(3分。) 14.(1)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啊。(或者:不知句读,就向老师学习;不能解疑难,就不请教老师)(重点:“之”字句式没有翻译,扣2分;句读(文句),或,不,小学,大遗,明)(2)江水像这样不停地流,但它们并没有流去;月亮像这样时圆时缺,却终究也没有增减的变化。(逝,斯,而,未,往,盈虚,卒,消长) 参考译文: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等到高祖做了皇帝,中原地区刚刚平定下来,尉他也平定了南越,就在那里称王了。高祖派遣陆贾赐给尉他印章,封他为南越王。陆生到了南越,尉他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上前劝尉他说道:“您本是中原地区的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河北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原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将要临头了。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这里称霸一方。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他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陆贾回朝汇报后,刘邦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在皇帝面前时常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高祖就对他大骂道:“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陆生回答说:“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文治武功并用,这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啊。从前吴王夫差因极力炫耀武功而致使国家灭亡;秦王朝也是一味使用严酷刑法而不知变更,最后导致自己的灭亡。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高帝听完之后,心情不快,脸上露出惭愧的颜色,就对陆生说:“ 您尝试着替我著书论述秦朝失去天下,我得到天下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叙说古代各国成功和失败的事情。”这样,陆生就奉旨大略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一共写了十二篇。 吕后掌握朝政,想封吕家的人为王,可又怕大臣中有人反对,陆贾觉得自己这时无法与吕后争执,于是就声称有病而辞官躲在家里。陆贾有五个儿子,他把出使南越所得到的一口袋珠宝都换成了现钱,共得千金,他把这些钱分给了五个儿子,每个儿子二百金,让他们购置产业。陆贾自己则经常乘着舒适的马车,后面跟着十个能歌善舞、弹琴鼓瑟的艺人和侍者,自己挎着价值百金的宝剑,他对他的儿子们说:“现在我跟你们说好:我到达你们谁家,谁家就供给我的人马吃喝,让我们玩个痛快,每过十天我就换一家。”陆贾最后寿终正寝。 15.C(“自说”为农人说,赊酒说明生活也并非十分富足) 16.①通过“喧”“倚”等动词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方面展现了农人们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②一幅动人喜悦、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尽在眼前,这是对未来丰收的期许。③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清正勤俭的县官创造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 17.(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8.A 19.原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突出了我与古园的缘分。(1分)强调了古园对我的影响之大之深,古园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的永恒、饱经风霜的生命价值、历经磨难但不屈服于磨难的精神意义。(或者说看到了时间、窥看心魂、感恩命运)(2分) 20.①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是很难言说的;味道是可以感悟的)②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 21.①“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位置互换;③“塑造”与“实践”不搭配,去掉“塑造和”;④“所”字去掉;⑤“不仅”放到“为”前面。 22.苏轼,你是一湾朗月,/把千里婵娟送往人们的心田;/你更是一溪激流,/大浪淘沙,/惊涛拍岸。 雪莱,你是一只云雀,/衔着橄榄枝,唱着欢乐的歌;/你更是一道闪电,/冲破孤云与暗淡,/炽热着激情与赤胆。 23.评分要求:一类卷53—60分,占20%;二类卷48—53分,20%;三类卷42—47分, 30%;四类卷30—41分,五类卷30分以下。以44分为基准分。 缺题目扣2分,称谓不顶格扣1分,无署名、日期扣1分,无日记形式(年月日、天气)扣1分,不符合记叙文特点不得进入一类卷。 范文: 我的读书日记 淄博教研室 王玉强 黎明明老同学: 白驹过隙,岁月长流。几年不见,甚是想念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时空,我辈当何以立之?是做流年的落叶,还是做迎霜的傲梅? 读书日记,就是平常的琐屑,何敢示人?但你想窥探我之读书生涯,我亦“君子坦荡荡”了,但愿能给你借鉴一二。试抄几则,权当笑柄。 2019年7月20日 星期几 天气:小雨 一个人,一本书,一片雨帘。书房只我自己,爸妈都上班啦。 在寂静里读书,是一种享受。我躺在床上,在读陈更的《几生修得到梅花》。陈更是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我迷恋她,一者为她是北大工科博士,二者为她的诗意。我特意从书店购得此书。陈更说很少逛街,从不追剧,闲暇时间全都用来看书。她说:“我们在日常必需的东西之外,还要有一点儿无用的东西和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故假期她与《浮生一日》《中庸证释》《二十四诗品导读》为伴。 真佩服陶弘景的诗——“问我何所有,山中唯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读书,就是那朵白云吧,它会让我走近诗意。 2019年8月20日 星期几 天气 :晴 难得的假期,去登泰山。回来后,总觉得要写点札记。于是打开《贾平凹散文》,看《进山东》,他是如何写泰山的?他写到: “孔子就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吗?泰山就是永远的孔子吗?登泰山者,人多如蚁,而几多人真正配得上登泰山呢?我站在北拱石下向北面的峰头上看,我许下了我的宏愿,如果我有了完成夙命的能力和机会,我就要在那个峰头上造一个大庙的。我抚摸着北拱石,我以为这块石头是高贵的,坚强的,是一个拳头,是一个冲天的惊叹号。” “如蚁”我辈,配登泰山吗?杜甫未登泰山,有名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孔子登泰山,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难道说,登泰山不是目的,在心中有一个“冲天的惊叹号”才是目的? 2019年10月2日 星期几 天气:晴 周日的夜晚,也有星辰了,难得。完成老师的作业,读《乡土中国》。为之作几句诗吧:巍峨高峰平地起,深邃底层寻秩序;乡土中国何浩瀚?一居一群大格局。 我在问自己:向费孝通学习什么?费老一生著述颇丰,核心就是“调查”。为何他29岁就著述《江村经济》?为何他深陷“虎阱”失去爱妻,还矢志不渝?为何拄着双拐还进行田野调查?为何被打成右派还坚持真理?这就是精神。费老曾反复讲的:“农民和农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我的感悟:欲成大事者先作于小,先作于细吧。 我的几则日记能给你启发吗?最后抄一句三毛的话给你吧:“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里。” 祝愿你一切都好,也把你的读书日记发我几则看看啊。 你的同学 张新新 2020.1.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