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东阳中学2019年下学期10月阶段考试卷 ‎(高三语文)‎ 命题:吴伟伟 审题:卢碧云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低头看看小舅发来的那条氤(yīn)氲着无限烟火气的叮咛微信,再抬头看看那袅娜娉(pīn)婷、清朗飘逸的蝴蝶兰,我觉得这亦俗亦雅的人间是多么地温馨和惬意!‎ B. 民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革弊顶新、攻坚克难,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职责,成绩卓(zhuó)著,但也存在着必须且亟(jí)待解决的问题。‎ C. 英雄或立志救国,或坚贞不屈、大义凛(lǐn)然,或以突出业绩在百姓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他们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待他们要心怀崇敬,绝不亵(xiè)黩。‎ D. 创新为人类带来新的产业,造就了国家繁荣和人类福祉(zhǐ),在浩瀚(hàn)的历史长河中,它决定着文明的走向,改变着世界的容颜,成为国家之间较量的武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情况,需要考生平时注意对一些字音字形进行归纳识记,也可总结一些易错的字音字形进行强化识记。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进行结合字义进行辨析。平时读书应读准字音,做到“口到、眼到、心到”。‎ A项,“娉(pīn)婷”中“娉(pīn)”应读“娉(pīng)”;‎ B项,“革弊顶新”中“顶”应为“鼎”;‎ C项,“亵黩”中“黩”应为“渎”;‎ 故选D。‎ ‎【点睛】字音字形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字音需要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字形题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字形辨识法,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无数科学家以身许国,前赴后继 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用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生命,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大夯基立柱。【乙】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这一个个耀眼的名字如暗夜星辰,在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上点亮了科技之光、铺就了科技强国之路。在他们的感召和引领下,无私奉献、甘于清贫,一心只为科技报国,不计个人得失,成为一代代中国科学家的优秀精神特质。时至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这些物质依然在许多人身上熠熠生辉。【丙】但是,它们不应成为对科技从业者们的“道德绑架”和“刻板成见”,我们不能空谈“情怀”(以身许国)而不谈受益。当下我们应祛除科技领域的陈规陋俗,完善激励机制,回报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和血汗的可爱可敬的科学家们,进而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能量。‎ ‎2. 文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前赴后继 B. 熠熠生辉 C. 祛除 D. 进而 ‎3. 文段中画线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B ‎【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结合“无数科学家以身许国”“做隐姓埋名人”分析,使用正确。B项,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结合“这些物质依然在许多人身上”分析,使用正确。C项,祛除:除去疾病、疑惧、邪祟等。与后文的“陈规陋俗”不能搭配,可改成“除去”。D项,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回报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和血汗的可爱可敬的科学家们”“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能量”分析,使用正确。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B 项,乙句“点亮了科技之光”“铺就了科技强国之路”是两个独立的句子,之间应该用逗号。顿号,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等。应该把中间的顿号改为逗号。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归来》这部影片从破坏到谅解的人物关系对应的是个人和时代的无奈与选择,将个人的命运浮沉于时代的潮流中,个人的历史完全被时代的历史笼罩。‎ B. 日前,由孙杨领衔的12位浙籍奥运冠军每人植下一棵金桂,“金”与“桂”均可喻指冠军,寓意冠军会像桂花一样香飘十里,可更广泛地感染人,鼓舞人。‎ C. 该市的文化云是以网络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支撑,汇聚文体活动方面的服务信息,利用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终端,实现资源互通、服务互补。‎ D. 不少手机应用在“索要”用户信息上予取予求,过度索权等行为屡见不鲜,为此,用户要提高辨别能力和安全意识,不轻易授权,不轻易留下个人信息。‎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不合逻辑,“冠军”不能“香飘十里”,可将“冠军”改成“冠军品质”。C项,成分残缺,“该市的文化云是……”缺宾语的中心词,可在句末加上“的社会服务”。D项,搭配不当,“提高”不能与“意识”搭配。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①‎ ‎__________。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②___________。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强调③__________,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答案】 (1). 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 (2). 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 (3). 合理使用抗生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解答该题首先要分析整个语段,强调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即可。根据“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因为抗生素有效果,所以引起相关做法,联系下文的“滥用”,可以推断出①填“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根据“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和“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可以得知,②处应为“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③为总结性话语,根据上文提到的滥用抗生素引起的各种恶果。可知,合理使用抗生素。‎ ‎6.下面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请指出活动标识的设计核心元素,并分析活动标识设计的视觉效果及其意蕴。‎ ‎【答案】①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②活动标识中,“70”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金色立体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然后概括答题。徽标解题方法:①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特征;②解说画面依一定的顺序:空间、逻辑; ③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联想(行业特点)→象征义、寓意;④语言表述准确规范得体:准确、简明、平实、清晰(说明性语言)。 规范答题:构图元素 ( 外形 ) →象征义 ( 寓意)。题干中要求指出活动标识的设计核心元素,并分析活动标识设计的视觉效果及其意蕴。本题构图要素包括数字符号“70”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1949—2019”表示建国时间和今年的时间, “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金色立体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整个图案呈鲜红色,既与国旗的颜色一致,也增加了喜庆色彩。寓意结合各个要素的含义综合思考。意思对即可。‎ ‎【点睛】图文转换题技法点拨 ‎1.仔细读图,准确捕捉信息。‎ 对试题中的图表要认真观察,先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其主题。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对于表格,要找出其中所含的信息,如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对于流程图,要抓住其中的时空、逻辑顺序等。‎ ‎2.查找变化,找到比较角度。‎ 查找变化,是审察图表中比较对象在不同的阶段里的变化,例如数字的增减等。找到比较角度,是比较的开始,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两个或多个说明对象的比较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按题目要求归纳概括。‎ ‎3.把握要求,简要归纳概括。‎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因此,分析题目要求和图表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要正确分析图表中的内容,重点分析说明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注意其相同点、不同点、变化及其趋向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事物的特点及发展的规律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夏曾佑以猫论虎之说其实与金圣叹想象小说家“解衣踞地”作扑、掀、剪一样,都无法解决打虎的知识性难题。从小说家的角度来看,正因为这是读者无法印证的知识,所以才使他获得了发挥的空间。《水浒传》“武松打虎”这个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所谓一扑、一掀、一剪的三段式打斗过程,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三拳是异曲同工的,后者用油酱铺、彩帛铺、全堂水陆道场的生活知识唤起读者的真实感,武松打虎则用人虎相搏同样“事不过三”的过程感营造出一种匪夷所思的真实感,并成就了《水浒传》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也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以达到绝佳的娱乐效果。如第三十九回写太上老君很不情愿地递与孙悟空一粒金丹去救活乌鸡国王,孙悟空接了金丹,就往口里丢,慌得老君揪住孙悟空就揝着拳头。作者写道:“原来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点出了孙悟空戏弄老君的生理特点亦即这一描写的知识点。又如第六十八、六十九回在朱紫国的描写,将中医诊脉、医药知识真假参半地糅和在一起,娱乐效果也极强。‎ 当然,为了不影响小说的娱乐效果,一些小说家在纳入知识性内容时,还会根据情节展开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安排。也就是说,娱乐化的知识要素,不一定都是准确无误的知识。关键是,知识性不应成为娱乐性的障碍。而在一些小说中,我们也确实看到,知识的生硬或过度阑入,也可能会降低小说的“易读性”和“可读性”,进而降低小说的娱乐性 节选自刘勇强《小说知识学: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维度》‎ 材料二:‎ 赛珍珠以亲身感受准确、贴切地阐明了这样一种事实:“中国小说主要是为了让平民高兴而写的。我用高兴一词并不是只是指让他们发笑,虽然那也是中国小说的目的之一。我指的是吸引和占有整个思想注意力。我指的是通过生活的画面和那种生活的意义来启发人们的思想。我指的是鼓舞人们的志气,但不是凭经验谈论艺术,而是通过关于每个时代的人的故事,使人们觉得是在谈他们自己”。与说教、解忧和劝谏都不同,在民间,小说是人自然性情的流露和外化,能给人以快感,在认识、娱乐、教育、交际、陶冶、启迪、审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效。她进一步从本质上提示了民间小说与圣贤哲人著述的相异点:“中国学者的态度终究未能压制住故事在民间的‘生长发育’……文学这一样式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是那么生机勃勃,贴近生活,着实让人吃惊。中国人生哲学经典著作中的人物均是中国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模样,换言之,那是理想的境界,而在故事和小说中,人们发现的才是真实的中国人。”这与黑格尔所谓欣赏者“按照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思想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现他自己,而且能和所表现的对象起共鸣”的理论表述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节选自刘澍芃《赛珍珠论中国传统小说的社会功能》‎ 材料三:‎ 可以说,娱乐性是中国小说与生俱来的美学特征,娱乐性并不能使小说思想更深刻、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与境界,但可以使小说更好看,更具可读性,构成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即使在小说更多元发展的今天,娱乐性极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然而,近百年来,中国的小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完全忘记了小说的娱乐精神。要么在急于批判现实中迷失自我,要么被世俗利益牵制,被低俗趣味蒙蔽。近些年,又呈现出小资化的写作倾向,缺乏对来自土地、来自于生活一线的、来自底层的鲜活生辣的生命状态的书写,而这恰恰是娱乐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导致了现在很多小说,无论作者如何吹嘘自己小说创作的高妙,尽管理伦家如何去阐释它的社会价值和美学意义,但普通老百姓并不买账,这个事实,即便在我们著名作家中并不少见。譬如莫言,获得诺奖,按理应该是一时洛阳纸贵,然市场销售并不好。我想,或许文学的娱乐精神的缺失,没真正唤起底层的阅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吧。‎ 节选自周明全《中国小说中的娱乐精神》‎ ‎7. 下列对材料中中国小说“娱乐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娱乐性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表现为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达到绝佳的娱乐效果。‎ B. 一些小说娱乐性降低可能是由于知识的生硬或过度阑入导致的“易读性”“可读性”降低。‎ C. 娱乐性是中国小说固有的美学特征和不可或缺的要素,并使小说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D. 文学娱乐精神缺失,不能唤起底层阅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导致作品在市场上销售不佳。‎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创作角度看,作者利用读者无法印证的知识获得了发挥的空间,比如《西游记》中朱紫国寻医诊脉的描写。‎ B. 赛珍珠认为,中国小说的主要社会功能是通过生活的画面和那种生活的意义来启发人们的思想,鼓舞人们的志气。‎ C. 引述黑格尔所谓欣赏者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现自己的理论佐证了赛珍珠“贴近生活”,描写真实的人的文学创作观点。‎ D. 在急于批判现实和被低俗趣味蒙蔽中,中国的小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 ‎9. 结合选文,请对当今时代恢复小说的娱乐精神提几点建议。‎ ‎【答案】7. B 8. D ‎ ‎9.‎ ‎ ①(从小说传统看)借鉴传统小说娱乐性经验,知识要素也可以娱乐化。②(从创作内容看)小说要娱乐群众,贴近生活,书写鲜活的生命状态。③(从创作理念看)避免创作功利化(“不要在急于批判现实中迷失自我,被世俗利益牵制,被低俗趣味蒙蔽。”)。④(从读者意识看)关注民众的阅读兴趣,不要让知识和教化束缚想象的手脚。‎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中中国小说‘娱乐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中国小说“娱乐性”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A项,“娱乐性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表现为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以偏概全,结合“《西游记》也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以达到绝佳的娱乐效果”分析可知,原文指《西游记》。C项,“并使小说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与原文矛盾,原文为“娱乐性并不能使小说思想更深刻、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与境界”。D项,“文学娱乐精神缺失”错误。结合“按理应该是一时洛阳纸贵,然市场销售并不好。我想,或许文学的娱乐精神的缺失,没真正唤起底层的阅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吧”分析,文中是或然、推测,不是事实。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中国的小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错误。结合“然而,近百年来,中国的小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完全忘记了小说的娱乐精神”分析可知,文中指“近百年来”,不是中国小说全部。故选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材料一“《西游记》也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将中医诊脉、医药知识真假参半地糅和在一起,娱乐效果也极强”“娱乐化的知识要素,不一定都是准确无误的知识。关键是,知识性不应成为娱乐性的障碍”分析,借鉴传统小说娱乐性经验,知识要素也可以娱乐化;结合“文学这一样式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是那么生机勃勃,贴近生活,着实让人吃惊”“与说教、解忧和劝谏都不同,在民间,小说是人自然性情的流露和外化,能给人以快感,在认识、娱乐、教育、交际、陶冶、启迪、审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效”分析,小说要娱乐群众,贴近生活,书写鲜活的生命状态;结合“要么在急于批判现实中迷失自我,要么被世俗利益牵制,被低俗趣味蒙蔽”分析,避免创作功利化;结合“又呈现出小资化的写作倾向,缺乏对来自土地、来自于生活一线的、来自底层的鲜活生辣的生命状态的书写,而这恰恰是娱乐精神最重要的组成……即便在我们著名作家中并不少见”分析可知,关注民众的阅读兴趣,不要让知识和教化束缚想象的手脚。‎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湿漉漉的孤独 陈应松 ‎①大九湖的山各有雄姿,从水中看,似乎是从云上蹿出的鹿,正在草场上欢跃。而在湖的对岸,一些牛在深沉的雾气中哞叫,吃草,纯银样的波光围绕着它们。挂甲峰的影子是无比美丽的,这是我唯一能辨识的山峰,其他不知名的山峰有着不知名的美。雾气不仅在水面上,也在山间蒸腾,这让山冈浸润在了水之上,浮着一般,摇晃着,沉入我们的冥想。山与水生成的雾气往往是蓝色的,你会很爱这种蓝,是一种混合的蓝,混合了天空、山冈、树木、湖水、水草和水汽的蓝。它太浓酽,村庄、田垄会洇成这种蓝色,像是一下子跌入染缸,小路、沼泽、奔走的牛群,全都掉入这种比梦游更不可思议的蓝色。这里是神话中蓝衣人的出没之地。天空从远处的村子上撕开了一条缝,就像破晓。永远,这片地方,都在薄雾中破晓。它是永远的早晨。‎ ‎②大九湖的晨雾大约是最美的,轻柔得像紫玉,云影和山影一旦明亮就会蹒跚坠入湖中,仿佛宿酒未醒。或者,干脆它们就是一整夜在水里浸泡着。一两株树很好奇,它们走近湖边,窥探这些山影的命运。结果它们探出头看时,发现了自己曾有多么自恋。这个早晨多美啊!‎ ‎③当太阳从山顶出来时,那些雾,就像一层乳液,给草场和牛羊们抹上一层柔软的奶白。雾是大九湖的魂,是这块湖水的精魂,是它点化这湖泊之美的神奇手印,是它袖筒里扬起的魔术的烟雾。雾使山冈、湖沼和树林的层次,在那薄薄的雾缕中被分割,被突出。水把山拉成一片一片的,就像那些会使各种皴法①的中国画画师。有一些岸渚,恰到好处地伸进浅沼,把一簇簇棠棣、椴木、红桦、虎皮楠推到那儿,而这时,树和紧挨着它们的村庄无一例外地发白,像是被寒冷所照亮。那种光芒,带着纯粹的沉静,藏在山脚下,和雾一起浮起,一起盘旋上升,撑开雾,像是一场冬雪的传说。水与山的蓝色在这里总是饱满的,一致的,像是一个基因,一种遗传。‎ ‎④那些倒影,还是那些倒影,我不能绕过它们,我不能不与它们共恍惚,同沉浮。除了雾,大九湖的倒影是很值得留恋的。如果你恍惚,它会让你从沉沦中拔起;如果你凝神,它们会展翅飞腾,像诡谲的精灵。但是我们不可能没有这样一个易逝的和揉碎的世界,让水来处理这比现实更迷人的空间,深入到水的深处,稀释我们心中的沉重的阴影。山的纹理,树的繁复,层次和节奏恰到好处,色块明朗,光线阴阳的切割顺着山的走向。这一切,水把它们接纳以后,成为另一个山与树的世界,在水的世界中,它们深情纠缠,融为一体,轻与重,妖与朴,真与幻,共同参与创作了一幅旷世的云水图景,也让山和树有了低头一笑,临风惊鸿的妩媚。‎ ‎⑤最喜欢它的夜色,仿佛等待一个人终于尘埃落定。在天光的覆盖下,树和山的影子呈放射状,那些裂开的纹路千丝万缕,全顺着湖面游荡散发,像无数条游蛇钻进夜的睡巢,像天空中树状的闪电凝固在某个瞬间。‎ ‎⑥大九湖的星空因为水而气象浩荡,水天一体,遥相呼应。四围的群山似乎为星空腾出了一个位置,就在大九湖的头顶。这片天空的星星,正被群峰托举着,拱卫着,敬奉着。无数双宽厚的手掌,伸向天穹。那些星光,宛如从群山的峡谷间射出的神秘光束,在天空中漫舞。我曾在一个夜晚遥望过大九湖的星空,眼里不由自主地潮湿。我们遭受过什么样的狙击、混乱和惊吓,挣脱出来,赶在一个万籁俱静的时刻与它们相遇?‎ 我们的内心有多么惶恐和不安,而星星压下了我们的惊悸。与你离得如此之近的水晶天穹,天上星光如絮,水中银河倒悬。我坐在湖边,沉默如亲人的星空就像母亲在村庄擎起的灯,守望着我,引领着我,安慰着我。它们近在咫尺,有着巨大的瀑布般倾泻的温情。在这样壮阔飞腾的夜空,生命有一种青葱生长的力量,有穿行天地,阅尽风霜的惆怅与悲壮。在最黑暗孤独和寂静的地方,会有那么多闪烁的东西。哦,黑暗如此富有,如此奢华,这是你亲眼所见吗?夜空的鲜蓝色,是谁在擦拭它,搁在我们头顶亿万年了,依然没有一点陈旧感,这是何等高贵优秀的品质?‎ ‎⑦月亮突然间升起来了,碾盘似的,光滑,厚重,立体,大九湖遽然间变成了一块大浮冰,像是从大水深处冲上来的。尔后,它荡漾起来,细细的波纹,有着古朴的激情和敦厚的举止。那些荡过来的波浪,从四面八方赶来,从山谷里游来,神秘的水,像是大山聚集起舞的精灵,是野兽、草木、石头和雾岚的魅影。星星在向上腾起,水花在迸射,就像一万个女妖在夜晚的山谷里蹈浪沐浴。这也是山与水悄然融合的时刻,星与浪缱绻的地方,每天夜晚,它们的故事都在这片湖泽上演着。‎ ‎⑧不知怎么,我会忽然想到它的秋天。我在雾霾的城市写着大九湖时,我对它的秋天有一种高朗的信任和寄托。如果我不歌颂秋天,我的内心就会开始寒冷,笔会凝滞抽筋。我写过《神农架之秋》,我的热烈的文字足以抵挡一个又一个寒冬的欺凌。到了秋天,水是一如既往地清澈澄净,像一位道行极深的高人谨慎地碧蓝着。群山之间,红叶泛滥,红色的火泼泻到湖面上,久不能熄。湖上的红叶不知是谁抛洒的,竟覆盖了所有的水,遮蔽了天空,让天空在缝隙中穿梭,支离破碎。辽阔的草甸上,喧闹的夏日已经结束,细长柔软的芦苇,像深山中修炼过的女妖,白着它们的头颅,撑着纤弱的躯干张望着,也绝望着。‎ ‎⑨“湿漉漉的孤独”,这是法国诗人克洛代尔使用的一个词。因为大九湖柔和的抚摸,那些钻出水面的浅绿色的蒲芯和芦芽,和从山坡上滑下来的春风,那样清澈潮润,沁入灵肉。一个远行人和独行者,我一直追寻并热爱着这“湿漉漉的孤独”,我此时想起在早晨的薄雾中,湖边那个熠熠闪光的几户人家的村子,它的上空飘浮着漫长的烟霭。哦,山与湖的乐趣让人生情,这是上苍的慈悲。我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在这里傍水而居,在傍晚与那些消失的野鹿之魂相遇。躺在满天星空下,手中握着一颗捡拾的陈年橡果。‎ ‎(有删改)‎ 注:①皴法:中国画法技名。师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10. 第②段中,加点词“蹒跚”“自恋”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1. 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2. 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3. 结合全文,探究“湿漉漉的孤独”中“孤独”的深层意蕴。‎ ‎【答案】10. 蹒跚:形象地写出云影、山影映入湖中的样子,侧面写出晨雾轻柔、缓慢退去的特点。自恋:形象地写出树木在晨雾笼罩下的朦胧美,衬托出山影映入湖中的山水相映之美。 ‎ ‎11. ①用词华丽、典雅。如“水晶天穹”、“星光如絮”、“银河倒悬”等,表现大九湖星空的优美和神奇。②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写出了作者由惊悸到平静再到温暖,感受到生命力量的丰富心理,语言充满张力,既整饬又灵动,读来有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③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形象生动且情感饱满地表现了大九湖星空有着无穷的生命力量和高贵品质。④描写方式上运用繁笔,浓墨重彩,用墨如泼。描写星光、银河、星空、夜空时反复渲染,强化感情。⑤人称上不断变换,丰富多样。通过“我”、“我们”、“它们”、“你”等人称的不断变换,表现了作者对大九湖星空之景的无比激动和崇敬之情。 ‎ ‎12. ①虚实结合,宕开一笔写大九湖的秋天景物的优美澄澈和生命的壮烈,丰富了文章内容。②引出下文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大九湖秋天自然生命的赞叹。 ‎ ‎13. ①大九湖的雾气、倒影、夜色、星空等自然景色优美独特,变幻神奇,营造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②大九湖的独有神韵正好与远行人、独行者的心境相契合,是作者孤独而高贵的灵魂的体现。③大九湖独有的存在也是人类个体孤独的象征,是作者对当下自然和人类生存方式的哲理思考。‎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蹒跚”,结合“大九湖的晨雾大约是最美的,轻柔得像紫玉,云影和山影一旦明亮就会蹒跚坠入湖中,仿佛宿酒未醒。或者,干脆它们就是一整夜在水里浸泡着”分析,形象地写出云影、山影映入湖中的样子,从侧面写出晨雾的轻柔,退去的缓慢等特点。“自恋”,结合“一两株树很好奇,它们走近湖边,窥探这些山影的命运。结果它们探出头看时,发现了自己曾有多么自恋。这个早晨多美啊”分析,形象写出树木在晨雾笼罩下的朦胧美,写出了山水相映之美。‎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沉默如亲人的星空就像母亲在村庄擎起的灯,守望着我,引领着我,安慰着我”分析,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它们近在咫尺,有着巨大的瀑布般倾泻的温情”,运用拟人修辞,表现了大九湖星空有着无穷的生命力量和高贵品质。结合“惶恐和不安”“水晶天穹”“星光如絮”“银河倒悬”“倾泻的温情”“一种青葱生长的力量”“阅尽风霜的惆怅与悲壮”等,用词华丽、典雅,描写方式上运用繁笔,浓墨重彩,用墨如泼。抓住“我们”“你”“我”“它们”等分析,人称不断变化,表现了作者对大九湖星空之景的无比激动和崇敬之情。结合“我们的内心有多么惶恐和不安,而星星压下了我们的心悸”“沉默如亲人的星空就像母亲在村庄擎起的灯,守望着我,引领着我,安慰着我”“它们近在咫尺,有着巨大的瀑布般倾泻的温情”等分析,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写出了作者由惊悸到平静再到温暖,感受到生命力量的丰富心理,读来有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 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结合“我在雾霾的城市写着大九湖时,我对它的秋天有一种高朗的信任和寄托”“到了秋天,水是一如既往地清澈澄净”“湖上的红叶不知是论语抛洒的……白着它们的头颅,撑着纤弱的躯干张望着,也绝望着”等分析,语段主要写大九湖的秋天景物的优美澄澈和生命的壮烈,丰富文章内容。结构上,结合“因为大九湖柔和的抚摸,那些钻出水面的浅绿色的蒲芯和芦芽,和从山坡上滑下来的春风,那样清澈潮润,沁入灵肉”“红色的火泼泻到湖面上,久不能熄”“辽阔的草甸上……撑着纤弱的躯干张望着,也绝望着”等分析可知,引出下文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大九湖秋天自然生命的赞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向内挖掘,也需要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结合“大九湖的星空因为水而气象浩荡,水天一体,遥相呼应。四围的群山似乎为星空腾出了一个位置,就在大九湖的头顶。这片天空的星星……在这样壮阔飞腾的夜空,生命有一种青葱生长的力量,有穿行天地,阅尽风霜的惆怅与悲壮”“在最黑暗孤独的寂静的地方,会有那么多闪烁的东西”分析可知,大九湖的雾气、倒影、夜色、星空等自然景色优美独特,营造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结合“因为大九湖柔和的抚摸,那些钻出水面的浅绿色的蒲芯和芦芽,和从山坡上滑下来的春风,那样清澈潮润,沁入灵肉。一个远行人和独行者,我一直追寻并热爱着这‘湿漉漉的孤独’”分析,大九湖的独有神韵正好与远行人、独行者的心境相契合。结合“山与湖的乐趣让人生情,这是上苍的慈悲。我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在这里傍水而居,在傍晚与那些消失的野鹿之魂相遇。躺在满天星空下,手中握着一颗捡拾的陈年橡果”分析,大九湖独有的存在是人类个体孤独的象征,体现作者对当下自然及生存方式的思考。‎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魏郑公传后 曾巩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 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也。”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②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选自《宋文鉴》,有删节)‎ ‎【注解】①亮:同“谅”,诚信。②必:断定。‎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启其怠且忌矣 启:启发,引导 B. 至于辽东之败 至于:到,到了 C. 成区区之小让 让:谦让 D. 非其史之遗 遗:遗留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②其皆出于此乎 B. ①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①以其书可见也 ②泊牧以谗诛 D. ①而不欺乎万世者 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赞扬了魏征以诚信持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品德,也指出他所以能直言进谏,是因为遇上圣明的君主。‎ B. 本文还阐述了为君不掩己过的道理,着重指出保存谏诤文辞和事实的重要意义,批评了替君王掩饰、隐瞒的不良行为。‎ C. 本文举出《春秋》“对君主、父母、贤德之人要避开其过错”的原则,作为唐太宗晚年愤恨魏征把谏稿写入史册的原因。‎ D. 本文叙事说理,注意运用对照法,既写魏征等人因敢于谏诤而名垂后世;又写唐太宗后期不能纳谏而导致“辽东之败”。‎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短句。‎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 ‎1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2)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②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答案】14. D 15. B 16. C ‎ ‎17.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 ‎ ‎18. (1)那么进谏的言辞没有流传下来,是这儿个国君在后世更加暴露他们的罪恶的原因啊。‎ ‎(2)那么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谏言奏章的对错,而断定过错通常在君主,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这)哪里说得上爱他的君主呢?‎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中,D项“遗,遗留”错,原句意思为“不是当时史官遗漏没记”,是“遗漏”的意思,故选D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中,B项均为助词,表停顿,与“也”构成判断。A项,代词,它的;副词,表推测。C项连词,因为;介词,由于。D项介词,对,引出对象;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故选B项。‎ ‎【16题详解】‎ 本题中,文中提到《春秋》的原因,只是作者假设了一个为君主掩盖过错的理由来作为进一步议论的话题,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提及唐太宗愤恨的原因。故选C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句意为“只是遵循公正罢了。公正,不是抹杀别人的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不博取小信而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还有更不可以做的是,认为谏诤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谏诤当做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去当面谏诤呢?”,“非”子通常为后句开头,可在其前面断开;“灭人言以掩己过”与“取小亮以私其君”句式对仗,中间断开;“也”“者”或是句末语气词,或是中间表停顿,可在其后断开;“是以”用在句子开头,可在其前断开;“也”是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第一句,“谏诤”作名词,“乃”表判断,“之所以”表原因;“益”更加,“暴”暴露。第二句,“是”这,“稿”奏章,“是非”对错,“必”断定,“岂﹍﹍欤”表反问,“爱其君之谓”宾语前置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公这些人为碰上了好时代而高兴,感激太宗知遇之恩,因此事情不论大小,没有不直言进谏的,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但也是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的结果!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是太平盛世,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都出在这里啊!能够知道这些,是因为相关历史有记载。等我看到郑公把谏诤的事记录下来交付给史官,太宗因此大怒,减轻了对他的恩宠礼遇,丧失了始终如一的群臣道义,我没有一次不反复叹惜,遗憾太宗不慎重思考,而更加理解郑公的贤良了。‎ 唐太宗君王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王的理解是什么呢?只是遵循公正罢了。公正,不是抹杀别人的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不博取小信而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还有更不可以做的是,认为谏诤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谏诤当做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去当面谏诤呢?况且前代的君主有纳谏的美德,可是后代看不见,那就不只是掩住一时的公正,又将使后代的君主误以为前代没有谏诤的情况。这是开启引导了惰怠和忌讳进谏的风气。太宗晚年,群臣已经知道了他掩盖进谏之事,于是不说,使得太宗慢慢地不知道天下的得失利害了。一直到了辽东战事失败,才开始憾恨郑公已经不在人世,还不曾知道他悔恨的萌芽就产生于这件事情上。‎ 那伊尹、周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伊尹、周公对君主恳切地劝谏,言辞极其深刻,事情又非常紧迫。这些保存在《尚书》里,不曾湮没。到现在,人们还称颂太甲、成王为贤君,伊尹、周公为良相,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还见得到。假使当时就把谏书删减毁弃,成就小小的谦让的名声,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谏诤,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呢?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灭亡,他们臣子的谏词就看不到,不是当时史官遗漏没记,而是天下人都不敢进言的结果。那谏诤之事没有载入史册,这更加使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显露于后世。‎ 有人说:“《春秋》记史的原则是为君主、父母、贤德之人掩饰隐瞒过错,与你的说法正好相反。”《春秋》里所掩饰、隐瞒的都是缺点,接受谏诤怎么能说是缺点呢?又说:“既然如此,是焚毁谏稿的人不对吗?”我说:“焚稿的人是谁?这不是伊尹、周公做的,而是近世的人为了博取一点点忠诚而干的,这种事情又不对。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焚稿当做替君主掩饰过错的美德,又在世上流传。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一定认为过错通常在君主,而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身上,怎么能说是爱他们的君主呢?‎ 唉!用忠诚守义要求自己、侍奉君主,而且也不欺瞒万世的人,就是郑公啊!‎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南宋)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②,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战国策》记载,冯援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②《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船楫立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9. “菱花”是生活用品___________,“杜陵”指诗人____________。‎ ‎20. 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抒情技巧。‎ ‎【答案】19. (1). 镜子 (2). 杜甫 ‎ ‎20. ①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③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题干中明确说是“生活用品”,据诗句“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的意思为“行进在边塞路上,瑟瑟西风还吹拂着我的鬓发,更显得凄惨悲切。对镜自照,这一切令人可笑!”知“菱花”为镜子;“唤起杜陵风月手”的意思为“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知是杜甫。‎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诗句“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的意思为“原来秋天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坦宽阔地,就在远处的水中沙洲里边。无限秋意勾起我思乡之情,但是好久没有家中的音信了,我想托付大雁代我传书,可是国破家亡,如今的家乡在哪里呢?”,诗人借助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慰羁旅”之情;诗句“弹铗西来路”的意思为“西行路上,我像战国时齐人冯谖一样弹铗而歌,心怀壮志难酬之情失意而行”,“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的意思为“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诗人借这两个典故抒情;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的意思为“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甩的痛菩和帅恚难酬的悲愤,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来直抒胸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贷》)‎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21. 第一则材料中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教育原则。‎ ‎22. 结合第二则材料,请就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特点进行评析。‎ ‎【答案】21. 言传不如身教或身教重于言传 ‎ ‎22. ①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不能只说不做,要先做后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②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是符合他的教育原则的。如果只说不做就会夸夸其谈,一事无成;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③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这对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鉴借意义。‎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立足第一则材料内容分析,“述”是孔子教育手段,但他同时意识到言教作用有限,有时甚至无效,所以他“欲无言”,身教重于言教。在孔子看来,世间道理,客观存在,关键要靠自己去感悟。体现了言传不如身教的教育原则。‎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段的意思。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题干要求“结合第二则材料,请就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特点进行评析”,孔子不但重视“行”,而且将“行”视作“言”的基础,即:先行而后言。同时,这也是孔子划定做君子的重要标准。孔子教诲如何做君子,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凡事先做起来,然后再说。把实际的行动放在言论的前面,而不要光吹牛不做,夸夸其谈。那些“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行为,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道:“您假若不说话,那我们传述什么呢?”孔子道:“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 (1). 不患寡而患不均 (2). 不患贫而患不安 (3). 俯察品类之盛 (4). 所以游目骋怀 (5). 孰能无惑 (6). 惑而不从师 (7). 万里悲秋常作客 (8). 艰难苦恨繁霜鬓 (9). 醉里挑灯看剑 (10). 八百里分麾下炙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寡”“察”“孰”“常”“霜”“麾”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习近平 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 ‎“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网友在“知乎”上如是说。‎ 读了以上三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英雄不会过时 你是否曾后悔迟到千年,无法在莽莽黄沙与戈壁中挥刀杀敌?你是否曾遗憾身处俗世,恨不得在赤眉绿林中谱一曲美人如玉剑如虹的长歌?你是否曾叹息纵有千里之能,怎奈众人皆肉眼凡胎,伯乐安在哉!‎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是的,这个世界很小,英雄或许难觅用武之地,但英雄从不会失去驰骋的沙场。因为豪气自在心中。‎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爱弯弓射大雕,他没有雄鹰的翅膀,却拥有比雄鹰更辽阔的天空。幼年丧父没有打倒他,兵微将寡没有吓倒他,他守着的是九亩草地,胸怀却是九州热土。而最终,他雄霸一方。他是英雄,但他的幼年也曾饱含艰辛;我们说逆境造英雄,不如说是逆境中的雄心造就英雄。因为雄心不倒,英雄成吉思汉没有末路,而是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向前。‎ 或许沙场出英雄,但和平年代,一样是英雄时代。清朝名相张廷玉曾在长城写道:“万里长城万里空,千古英雄千古梦”,比之各朝进士的风花雪月强说愁,不知多了几分天下,多了几分古今。因为英雄梦的千年不死,在康熙爷手下郁郁不得志的张廷玉在雍正时大放异彩,成鸿鹄之志,为大清康雍乾三朝盛世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满清社稷的中流砥柱。只要梦不灭,英雄的世界,英雄的时代终有一天会降临。‎ 当然,英雄需要战胜的并不只是敌人,也包括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诱惑,还包括战胜自己内心的软弱与丑恶。正如那个网友所说的,“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英雄不是个人主义的逞强,而是对现实问题的觉醒。‎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当年的热血青年周恩来唱完气势豪迈的歌曲,便东渡日本,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学问。十年的苦读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高歌即使无法实现理想壮志而投海殉国也是英雄!在任何时代英雄都以天下为己任,让我们追随英雄的步伐一路前行,因为英雄永远也不会过时!‎ 敬重英雄,争做楷模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代代不已。‎ 所谓英雄,就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尊严、保障人民利益的仁人志士。比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于谦、“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等。‎ 放在当今来讲,只要是为我们的国家、民族或他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路遇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他的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中国民航机长刘传健,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发紧急状况。生死关头,他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英雄的传奇背后,是一种永不放弃的坚守和对生命的珍爱和执着。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邮件的保护神” 其美多吉,30年如一日行驶于雪线邮路,危险和孤独是常态,但他从来没有畏惧过,更没后悔过。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坚强的多吉,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他是“雪山上的雄鹰”,无愧于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 我们除了对这些英雄心存敬重,更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当新时期的英雄、模范,做好新世纪的接力者、传承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国家领导人经常对青年人讲的话。‎ 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是时代所需,国家所要。只要在平凡岗位上尽心尽责,就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国梦”之中,何愁“中国梦”没有康庄大道? ‎ 大国工匠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恪尽职守,他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了极致,所以成就了他们的英雄业绩。我们相信,即使我们是一根蜡烛,也要“蜡炬成灰”;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所以相信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让我们敬重英雄,以他们为榜样,争做时代楷模。‎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次作文材料由三则名言组成,都是有关“英雄”的言论。那么,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题干中要求“读了以上三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既然要谈个人对英雄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英雄”的含义先有一个认识,即阐明“英雄”的含义。英雄指那些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他们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那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是怎样的?你对英雄是怎样理解?你有什么感受?这就是写作的重点。考生写作时要从小处入手,也可多角度运用发散思维去写,如以“劳动”论英雄,因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以“知识”论英雄,因为知识是推进时代的力量;以“创造”论英雄,因为创造是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奉献”论英雄,因为奉献是无与伦比的高尚。这样写来才会写出新意。‎ 参考如下:‎ ‎1、文明社会最需要平民英雄 ‎2、英雄的赞歌 ‎3、英雄不会过时 ‎4、世界需要英雄 ‎5、敬重英雄,争做楷模 可用材料:‎ ‎1、“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电影表现的也不是具体的硬汉,而是国家意志的强硬。”吴京谈到影片《战狼2》时这样对媒体说。‎ ‎2、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一一萨特 ‎3、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4、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罗曼·罗兰 ‎ 5、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型之后,他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6、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立志研制新型抗疟药。经过她和团队几十年的努力,该药物青蒿素终于研制成功了,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 7、蒂芬·霍金年青时就患了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他在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 8、论财富,他并不是中国最富裕的人,甚至连光州首富都够不上,比他有钱的人随便都能说出一大排,但是几十年来他累计捐赠到位款物超过800万,他让爱满人间,让温暖传遍人心,他用心灵的烛光照亮世界,他的爱让世界不再寒冷。他就是8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教授,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卢院士夫妇平时生活非常节俭,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一片忠诚。他们决定用多年积蓄,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本科生和研究生、奖励农学院忠诚于教学科研的教师以及资助农学院邀请的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 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他们用大爱盈满人间!‎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边依然传唱着这样一种曲调。言语是何等豪壮,气魄是何等雄浑。他,就是荆轲,受燕太子丹之命去刺杀秦王的义士。不可一世的秦王嬴政是让多少豪杰闻风丧胆,荆轲也早料定这一去的利害攸关,定是凶多吉少的。但勇有必须置生死于度外,只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图穷匕见之时,虽奋力一击,却终难逃失败的结局。面对强秦,奋勇不顾身,荆轲虽失利,千载有嘉名!荆轲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10、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英雄不会过时。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名人事例,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