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五) 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大姚一中2020——2021年高三十月语文模考题(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理性平和就是冷静全面看待事物,不为不良情绪所左右;就是辩证客观分析问题,不偏激也不片面;就是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新时代,理性平和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坚定信心,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同时牢牢把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科学把握强国建设是“长期进行时”,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克服“四种危险”。理性平和,才能拨云见日抓住本质,才能去蔽除障获得真知,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 24 - 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新时代,心态强起来才能更好服务于强国建设,才能更加专注奋发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今一些不良社会情绪不是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虽会伤及个人,但无碍整个国家的发展大局。 B. 一个国家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 C. 社会成员的情绪基调、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 D. 与“强起来”的新时代匹配的社会心态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专注奋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总体状况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引出观点,针对性强。 B. 文章二三段按具体到一般的思路,阐述了社会心态和当代中国心态强起来的重要性。 C. 文章四五段论述了使心态强起来的两点意见,字里行间情理充盈,理性却不失自信。 D. 文章论证方法多样,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逻辑清晰严密,条理性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日益“强起来”的显著标志是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的社会心态。 B. 社会心态既反映一个国家国情的现实性,也体现其历史命运、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C. 以是否具有世界意识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D. 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让心态强起来是强国建设的必做题。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但无碍整个国家的发展大局”错误,由原文“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可知,社会心态“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 B项,正确。 C项,“都取决于”错误,由原文“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可知,原文只是说“影响”,并没有说“都取决于”。 - 24 - D项,“社会心态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专注奋发”错误,由原文“心态强起来才能更好服务于强国建设,才能更加专注奋发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知,“专注奋发”是心态强起来的结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具体到一般的思路”错误,应该是“一般到具体”,文章第二段说的是一般现象,第三段说的是具体现状。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A项,一是判断绝对化,应加“之一”;二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不是已经达到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人类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由来已久。它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登堂入室。 地摊经济具有“三低”特质。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高学历、技能要求;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摊经济也是如此。地摊经济由于属于边缘经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流动商贩自身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对合法经营商户构成不公平竞争,妨碍交通,各种扰民以及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等。 - 24 - (摘自《百度百科》,有增删) 材料二: 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大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这是城市治理的方向。但是,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也让一些群众失去了一条生存之路,让一些市民买东西路途更远,价格更贵了。同时,“地摊经济”的不断消失,也让街道变得冷清,少了一些生活气息。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地方已经迈出了“地摊经济”的步伐。成都市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浙江也提出合理设定流动摊贩场所,鼓励灵活就业等等。这些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灵活政策,得到了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一务实、灵活的举措,也将引导各地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 当然,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说一放了之,重走老路,而是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0年5月28日) 材料三: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到此摆摊的商铺注册时必须出示营业执照、货品资质证明书,以及个人有效证件等。”呼和浩特某物业管理人向谷河传媒表示。 “其实,政府部门加强资质管理应成为地摊经济的基础。低门槛是地摊经济的标签,加强资质管理不仅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渠道,也让经营者感受到了平等与保障,让他们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意,更愿意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金台咨询报道称。 “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 “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呼和浩特一市民向谷河传媒表示。 - 24 - (摘编自《以史为鉴,地摊经济如何发展长久?》) 4. 下列对“地摊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形式,自古以来就有,是一种原始的、充满生命力的商业活动形式。 B.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独特的创业优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C. 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被中央文明办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D. 发展地摊经济不是一放了之。如何把握“放”与“管”的分寸,考验着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析事物发展规律,辩证思维必不可少。虽然地摊经济有诸多利好,但是也不要忽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系列问题。 B. 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让城市街道变得冷清,少了生活气息,还增加了部分居民的生活成本,使一些群众失去一条生存之路。 C.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省市积极支持地摊经济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城市管理者治理观念的转变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D. 只要城市主管部门担当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公共服务管理上下足功夫,科学引导,就能平衡好地摊经济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6. 如何保障地摊经济更加科学有序、健康长久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①政府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从业者资质管理,出台便民政策,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②城市管理者要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精细管理,引导规范经营,维护经营环境。③经营者要提升公共素养,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在规定时间和区域内规范、有序经营,保证商品质量,保持环境卫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 - 24 - 项,“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及“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是“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说负面影响“极大”也并不准确,文中只是说“一定的负面影响”;“重点整治对象”于文无据,原文说“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大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这是城市治理的方向。但是,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也让一些群众失去了一条生存之路”;另外,“被中央文明办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的是“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笼统说是地摊经济也不准确。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只要……就能……”说法绝对,结合“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等分析,“平衡好地摊经济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不仅仅是城市主管部门的责任。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分析,政府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从业者资质管理,出台便民政策,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 结合“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分析,城市管理者要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精细管理,引导规范经营,维护经营环境。 结合“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分析,经营者要提升公共素养,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在规定时间和区域内规范、有序经营,保证商品质量,保持环境卫生。 - 24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选择 (英)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 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喽?”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为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街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儿,免得自己打哈欠。 “选择是够难的。”他说。 - 24 - “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流,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篷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优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7. 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房间布置的细节以及肖夫人本人的衣着举止,都凸显了肖夫人生活的富有和满足。 B. 肖夫人选择贫穷艺术家做自己爱人,说明她对爱情的憧憬远远超过了金钱对她的诱惑。 C. 肖夫人的丈夫和“环境十分协调”,暗示他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学艺术的穷学生了。 D. 小说围绕着“选择”的故事展开,虽无激烈的矛盾冲突却传达了令人深思的主题。 8. 小说借助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年轻艺术家在和肖夫人谈话时的情感态度变化。 - 24 - 9. “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肖夫人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请结合文章探究“选择”这一标题的意蕴。 【答案】7. B 8. (1)谈论名画时,年轻人表现了对画的赞赏和对肖夫人的羡慕;(2)当肖夫人说到年轻时面临的选择时,因为感觉她选择了金钱,年轻人的态度里多了揶揄(答“轻视”“嘲弄”也可);(3)因为前面的判断,年轻人对夫人的故事不感兴趣,觉得她的话题很庸俗,感到无聊,不肯逢迎。(4)年轻人略略地说“令人钦佩”,此时是勉强应付,想赶快离开。(5)最后听到的选择和自己预想中的不同,年轻人感到非常惊讶。 9. (1)“选择”指肖夫人当年的选择。肖夫人当年选择了穷艺术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财富。(2)“选择”指丈夫在现实面前的选择。现实生活让他选择了金钱,变成了忙于给“海军上将”画肖像的人。(3)“选择”指肖夫人貌似选择了爱情,实则选择的是金钱。那个学艺术的穷小子用艺术和交际提供她所需要的物质需求。(4)表达了作者对肖夫人夫妇的选择不以为然,同时,呼吁年轻人艺术家和读者思考,在艺术和金钱面前该做出什么选择。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B项,“肖夫人选择贫穷艺术家做自己爱人,说明她对爱情的憧憬远远超过了金钱对她的诱惑”错误,由原文“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可知,“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说明她对爱情的憧憬并未远远超过了金钱对她的诱惑。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和梳理小说思路的能力。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及情感变化的题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它是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要审清考查方式,对于考查人物心理的试题,可以结合文中语句作答;对于考查心理变化、情感变化的试题,则可以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 (1)由原文“‘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 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可知,谈论名画时,年轻人表现出了对画的赞赏和对肖夫人的羡慕; - 24 - (2)由原文“‘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喽?’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可知,因感觉肖夫人选择了金钱,年轻人的态度里多了“嘲弄”; (3)由原文“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可知,因为年轻人觉得她的话题很庸俗,感到无聊,不肯逢迎。 (4)由原文“‘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可已看出,此时年轻人是勉强应付,想赶快离开。 (5)由原文“‘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可以看出,听到肖夫人的选择和自己预想中的不同,年轻人感到非常惊讶。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题目含义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就文本的某个人物、标题或者思想意蕴等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本题要求结合文章探究“选择”这一标题的意蕴,可以结合肖夫人将富有归于选择进行分析,弄清肖夫人的选择目的就不难理解标题的意蕴。 (1)“选择”文中指肖夫人当年在婚姻上的选择,由原文“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可知,肖夫人当年选择了穷艺术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财富。(2)“选择”指丈夫在现实面前的选择。由原文“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可知,现实生活中肖夫人渴望享受物质生活的愿望让他选择了金钱,变成了忙于给“海军上将”画肖像的人。(3)由原文“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可知,丈夫工作的变化说明肖夫人貌似选择了爱情,实则选择的是金钱。她所需要的物质生活是依靠那个学艺术的穷小子用艺术和交际来满足的。(4)文中肖夫人和他的丈夫因为各自的目的进行不同的选择,用“选择”一词做标题表明作者对肖夫人夫妇的选择不以为然,希望以此引起年轻人艺术家和读者的思考,在艺术和金钱面前该做出什么选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 - 24 - 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 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B. 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C. 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D. 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倭,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我国东南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倭”字起初并没有贬义,在日文中同“大和”的发音相同。 - 24 - C. 贡市,指外国或异族商人随贡使到指定地点进行的贸易。在中国古代,还有“互市”,即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 D. 少保,官名,明清少保皆为从一品。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纯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在广东广海卫抗倭斗争中,总兵刘焘谎报战绩,温纯上奏章弹劾刘焘犯下欺君之罪。 B. 温纯忠于职守,为民言事。在担任左都御史后,温纯极力反对矿税使和部分官员乱政行为,认为小人牟利害国。 C. 温纯行事执着,耿介忠贞。在他首倡请求免除矿税的建议未被批准的情况下,温纯组织了殿前集体跪请的行动。 D. 温纯廉洁奉公,官声远播。温纯曾经多次主持南北的考察重任,并圆满完成任务,整肃百官的风纪而为人称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2)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他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托病回家。 (2)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与他人(或姚文蔚)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震怒”,震惊发怒,“问”的主语为“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都御史臣纯”是温纯对答的内容,不可断开,所以排除B项、D项。 - 24 - 句意: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 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会试”错,应为“殿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在他首倡请求免除矿税的建议未被批准的情况下”错,结合“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分析,是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并非是温纯首倡提议。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以为”,认为;“驰”,使动,使……松弛;“中国”,中原(古今异义词);“利”,对……有利;“出”,出京任官职;“引疾”,托病辞官。(2)“不胜”,受不住,禁不住;“尽”,彻底,全;“发”,揭发;“交构”,互相勾结;“侵”,侵犯。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 24 -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职担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广东广海卫,大规模屠杀抢劫后撤离。总兵刘焘却上报用战争击退敌人,温纯弹劾刘焘欺骗蒙蔽。当时正征调刘焘督察京城军队,于是搁置没有追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皇帝下令准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进言事情没有了结,不应当仓促让其子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加封他的父母,温纯坚持不同意。谏官李已、石星受到指责,温纯上疏解救他们。俺答请求设立贡市,高拱裁定意见同意这件事。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他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后托病回家。后又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被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求把这些坏人全部逮捕,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并且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着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危害成千上万百姓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与他人(或姚文蔚)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没有批复。温纯更加愤慨, 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政务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庄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 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 24 - 【注】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凌烟像: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凌烟阁图像,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 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 “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 “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15. 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第一问:①对比。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②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 第二问:通过对友人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过起了隐居生活”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理解有误,从词中来看,“‘千岩高卧’三句,前两句虚写自己退隐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归隐的意向。”。而非“过起了隐居生活”之意。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明确了答题范围下片。第一问:暗考表达技巧。首先词下片的内容: - 24 - 下片主要写朱景参春风得意,与自己的归隐生活作比,字里行间又希望朱景参在得意时不要忘了老朋友,暗示了词人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心情。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再从词句“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可分析出这是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的作用效果。第二问: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要结合下片词句具体分析,所言尽是将来的事情,是酒酣耳热时朋友问的互相戏谑之言。“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这种“苟富贵,勿相忘”式的戏谑之言,出自词人口中别具深意。结合词人自身,观其一生,他并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对此调笑之言,读者不必过于当真。虽属戏谑之言,我们却看到了朋友之间毫无芥蒂的豪爽的相处,同时也使得这首词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字里行间又希望朱景参在得意时不要忘了老朋友,暗示了词人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心情。还要注意联系上片内容分析,故可得出情感: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浮光跃金 (2). 静影沉璧 (3). 野芳发而幽香 (4). 佳木秀而繁阴 (5). 亭亭净植 (6).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析】 - 24 -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第①题,根据语境中的“动静结合”“洞庭湖月夜美影”可推知答案,注意易错字“跃”“璧”。第②题根据语境中的“山间春夏景物”可推知答案,注意易错字“幽”“阴”。第③题,根据语境中的“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可推知答案,注意易错字“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全球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将发生深刻 。(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 应用各类信息通信技术,推动生产生活数字化转型的全新的经济系统。这一经济形态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消费行为,不断 出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不仅数字基建对数字经济的体现价值在“建”,关键也在“用”。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要让数字基础设施成为“ ”,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变化 融汇 诞生 先行官 B. 变化 融合 催生 领头羊 C. 变革 融汇 诞生 领头羊 D. 变革 融合 催生 先行官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 B. 数字经济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C. 数字基建可以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D. 大力推广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数字基建对数字经济的价值体现不仅在“建”,关键在“用”。 B. 数字基建不仅对数字经济的体现价值在“建”, 而且在“用”。 C. 数字基建对数字经济的体现价值不仅在“建”,而且在“用”。 D. 数字基建的价值体现对数字经济不仅在“建”,关键在“用”。 【答案】17. D 18. B 19. A - 24 -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变革: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程度较重。语境指“全球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故选“变革”。 第二空,融汇:融合汇聚。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语境是“应用各类信息通信技术”,使其成为一体,故选“融合”。 第三空,诞生:出生。催生:比喻催促某样东西问世。语境是“全新的经济系统”促使“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产生,故选“催生”。 第四空,先行官:率领先头部队的将领。领头羊:是羊群自己优胜劣汰自我竞争脱颖而出的,因而具有天然的崇高威望,是“权”和“威”二者自然合一的。语境是让“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先行部队,故选“先行官”。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根据文段和后文可知,其陈述对象是“数字经济”,根据“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全球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可知,补写句强调的是“数字经济”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据此可以排除ACD。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原句语病是:第一,关联词位置不当,该句只有一个主语“价值体现”,因此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后,排除B;第二,语序不当,语句强调的是数字基建“价值”“体现”再哪些方面,因此,“体现”应放在“价值”后,据此排除BC;D项“对数字经济”状语位置不当,应放在“数字基建”之后,排除D。同时,B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因为语境强调数字基建的“用”是关键,不是递进关系。 - 24 - 故选A。 【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斯坦福预防研究中心的医学教授加德纳主要研究各种饮食成分或食物模式的潜在健康益处,他指出,试图把食物简单化,比如找出某种“最佳食物”,不仅令人困惑,而且充满争议。因为有些人试图“玩弄”这个系统,_____,他们整天都吃得很差,还感觉自己总体上做了很好的选择。人类健康是一个问题。除此之外,__② ,不应该被忽略,我们需要让人们在吃饭中重新获得愉悦和快乐。环境卫生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比如温室气体、水利用,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等。还有许多相关的社会公正问题,例如,从事农作物收获和屠宰等的人能否获得公平的工资。因此,我的理想目标是深入_____,找到那些真正美味的食物或菜肴,它们是人类健康、美味、环境健康和社会公正的交汇点。 【答案】 (1). 除了吃这种“最佳食物”之外 (2). 味道也是重要的问题 (3). 这些不同领域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 第一空处,由上文“研究各种饮食成分或食物模式的潜在健康益处”可知,“这种‘最佳食物’”是必须要做的;联系下文“有些人试图‘玩弄’这个系统”“他们整天都吃得很差,还感觉自己总体上做了很好的选择”,所以此处应填“除了吃这种‘最佳食物’之外”。第二空处,语境“除此之外”中“此”指代“人类健康是一个问题”;再由上文“他们整天都吃得很差”和下文“我们需要让人们在吃饭中重新获得愉悦和快乐”可知,此处话题是“味道”,所以应填“味道也是重要的问题”。第三空处,由上文“人类健康是一个问题。除此之外, __ ② ,……环境卫生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有许多相关的社会公正问题”可知,此处深入的对象应为“这些领域”。 【点睛】语段补写的作答步骤: 1.通读全文,确定文段性质和中心(对象)。 2.逐句分析句内意思、句与句之间逻辑。 3.关注标点、关联词、句式、论据论点、逻辑关系、篇章结构。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另外要注意1、答案源自文本材料;2、补写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呼应。 21. 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答案】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②“高足”改为“弟子” ③“垂念”改为“感念” ④“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 ⑤“希望”改为“祝愿” 【解析】 【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本题,题干指出语段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要求“找出并做修改”。通读语段,莘莘学子: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我”是一个学生,可改为“学子”。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弟子”;垂念:敬辞。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此处是说自己不忘师恩,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感念”;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用此处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略尽绵薄”;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这里“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显然是祝福的话,可改为“祝愿”。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的得体,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作为“00后”中学生,看到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以哈六中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就上述内容,对全体学生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与粮食同行 ——致全体同学的公开信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哈六中学生会主席,看到最近“节约粮食”话题频频出现在热搜中,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粮食,孕育着一代代人茁壮成长,自己历经风吹日晒,最终为人们奉献出自己。诗语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想这正是粮食的一生,也是它们背后辛勤付出,在农田里挥洒汗水的人的一生吧。 - 24 - 曾几何时,粮食是人们最热切期盼也是唯一拥有的物品。在农耕文明的时代里,先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辛勤的劳作后,丰盛的谷物是对他们付出的最直接的肯定,也是最让他们满意的回馈。我想到当他们在寒冬腊月里坐在桌旁咀嚼粮食的同时,一定不仅仅只有口舌之快,肠腹之饱,更多的是在粮食中看到了自己,也体会到了那种因付出而得到回报的快乐吧! 因此先辈们珍惜粮食,他们将对粮食的爱惜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昔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种尚俭的品性,让无数平凡又贫困的人能够挺过饥荒,熬过严寒去拥抱温暖的春天,磨练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知足常乐的朴实。 粮食培育出了乡下人们的淳朴民风与诚恳态度。在《土豆兄弟》一文中,作者便在对土豆的盛赞中叙述了自己与土豆同行的经历,以及对乡下人们朴实性格的赞美,品味土豆,作者想到了在初春与土豆结缘的温暖,土豆就是他的兄弟。 同样的餐桌上看似平淡无味的粮食,不也是我们的兄弟吗? 反观现今,挑食、厌食、铺张浪费成了社会的不良风气。随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道路,从最初的吃饱到现在的吃好,不少人开始挑三拣四,甚至公然浪费。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始有尺寸之地。开辟土地尚且如此,何况是种植庄稼呢? 在这个时代中,我们仍需种植庄稼,珍惜粮食。在遥远的国度,还有无数因饥饿死去的儿童,无数为了生计而奔波游走的人们。麦加先生说过,人一旦有了悯情怀,就不会再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因此我们应当细细咀嚼粮食品味,蕴含其中的辛苦与温暖。 在粮食匮乏的时代,辛勤劳作能够让先辈们收获快乐,那么我相信在粮食丰裕的世界中,我们也一定能够尽为珍惜粮食与粮食同行。 学生会主席 2020年10月3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以哈六中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就“人”与“粮食”关系对全体学生写一封公开信。粮食,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粮食欠收,灾难便接踵而至。 - 24 -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食不果腹常常铤而走险,致使社会动荡。反之,“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五谷丰登便意味着国泰民安。民无粮不安,兵无粮不行,国无粮不宁,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便有了关于粮食的各种风俗文化。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脱离温饱线,食而不知其味,弃而不知珍惜的现象便层出不穷了。粮食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阳光照耀、雨露滋润的“天地果实”,是农人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的“人间成果”,粮食是有生命的;粮食能“感知”天、地、人,能让人延续生命,能令人齿颊留香,能使人从容心安,粮食是有灵性的。粮食突破了植物学意义,有了哲学意义上的生命和灵性。吃饭,也不再只是物质的摄入,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粮食与季节有关,与日复一日的一日三餐有关,与漫长的人类历史有关,粮食的背后是时光积淀而成的故事、人情和哲理。因此,人们与粮食同行,决不只是“果腹”这么简单,必然有苦难、艰辛,有挣扎、奋斗,有温暖、享受,有感恩、敬畏。 立意: (1)粮食吸收了阳光雨露,融入了人们的汗水、情感和生命。 (2)粮食温暖了家人,维系了社会、国家,是不可或缺的保障。 (3)粮食承载了挣扎、奋斗的故事,其中滋味需要细细咀嚼。 (4)粮食是大地的产物,是劳作的成果,很多风俗文化与之有关。 (5)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开始出现食之无味、浪费丢弃的现象。 素材: 1.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 24 - 2.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下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为角力场,成为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3.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结构层次: 信的题目“与粮食同行”亮明观点,揭示主题;这封信从粮食的由来开篇,说明人与粮食不可分割的联系;之后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先辈们珍惜粮食,而今天却出现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表明无论古今,人与粮食关系密不可分,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珍惜粮食;最后,发出美好愿景,倡导大家珍惜粮食,与粮食同行。 - 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