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学案(1)
第三章 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 语境理解式默写的考查形式已经成为高考的主流形式,并且有向更加注重课文理解的深层次发展的趋势。所以对本专题的复习,回归课本是不二选择。 考纲呈现 考情分析 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自2014年起,全国新课标卷都采用了情境提示型的默写题,多考查以下类型的句子:①富有哲理性的句子;②抒发爱国情怀,表明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广阔胸襟的句子;③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④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名句。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将该题分值降为5分。 巧借“4方法”选准句,掌握“8策略”写对字 对于名篇名句默写,考生出现的失误无非就是“选不准句”“写不对字”。针对这一情况,一轮复习从“巧借4方法——让你选准句”和“掌握8策略——让你写对字”两大方面给予点拨,以确保名篇名句默写得满分。 一、巧借4方法——让你选准句 1.意义还原法 某些名句填写的情境提示就是对名句的意义解释或翻译,我们把语句的意义或翻译还原到“古文”或诗句即可。 如:(2017·全国卷Ⅰ)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还原: 2.位置检索法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给出了所填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根据提示检索原文,就可快速找到切入点,以此确定所填名句。 如:(2017·全国卷Ⅰ)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索:情景中的“结尾”提示了所填名句的位置,再结合“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和“紧接着说”的提示,可确定所填名句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3.意象定位法 一些名句填写的情境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人、事、物等),根据这些意象可准确定位所填名句。 如:(2017·山东卷)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定位:情景中的“骇浪”一词准确地表明了要填写名句中也包含这些意象,再结合“搏击江岸”“壮丽”的内容,由此,我们可迅速确定所填名句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技巧推断法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到所填名句。 如:(2017·山东卷)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推断:情境中“比作”表明了填写名句使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可确定填写的内容,推断所填名句为: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二、掌握8策略——让你写对字 不论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还是语境理解式默写,准确识记和书写都是前提。备考时除应多读多背多写外,我们还要掌握恰当的识记和书写技巧,运用8大夺分策略,提高我们的备考能力。 1.记住生僻难写字 名篇名句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只有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解析:所填写名句中的“陟”“臧”“豗”“砯”都属于难记难写的生僻字,应当特别注意。 答案:(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区分同音异义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17·全国卷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2)《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顷”易与同音字“倾”混;(2)“幽”易与同音字“忧”混。其实这些同音字的意义根本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 答案:(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区分同音异形字 读音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篇名句中也屡见不鲜,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病的惆怅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解析:(1)“常、作”易与同音字“长、做”混;(2)“辩”易与同音字“辨”混。这些同音字的字形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4.区分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篇名句中也比较常见,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同或相近,对学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应予以重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雄浑、寥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以此衬托诗人落寞、悲壮的心情。 解析:(1)“长”易与“常”混淆,“戚戚”易与“凄凄”混淆;(2)“萧”易与“箫”“潇”混淆。 答案:(1)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5.留心语句的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掉了分数。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当年的英雄豪杰们,经过风吹雨打,现在也成了历史。 (2)在《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雨打风吹”易错写为“风吹雨打”;(2)“得兼”易错写为“兼得”。 答案:(1)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6.留意具体的语境 对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得我们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极写天气的寒冷,与其前两句酒宴饯别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随从武士个个猎装出发,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展现壮观的出猎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暮雪”需要联系语境,否则就会把“暮”写成“墓”;(2)“平冈”需要联系语境,否则就会把“冈”写成“岗”。 答案:(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7.留意句中的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力量的道理。 解析:(1)“要”通“邀”;(2)“生”通“性”。这些字都属于通假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写成本字。 答案:(1)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8.注意不遗漏虚词 文言文中有大量的虚词,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漏掉,造成丢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17·全国卷Ⅱ)《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 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全国新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解析:(1)中的“乃今、乎”,(2)中的“而、焉”,以上所列的都是虚词,书写时很容易丢掉,应引起注意。 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2)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