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2019年4月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 ‎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朦胧诗到海子阶段,越往后越觉得“困惑”。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无论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还是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反映在诗歌接受上,便出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懂”与“不懂”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对现代诗的阅读与接受,除了诗歌观念、审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应引起充分的反思。‎ 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况且新诗经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 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所以,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特殊知识”的门环开始。‎ 其二,现代诗与文言诗是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很多人把现代诗与古诗作为一个“共同体”‎ 看待,但大量实践证明,现代诗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然与旧体诗产生巨大差异,若死死抱住旧体诗与现代诗这一“共同体”,在传统审美惯性与惰性的驱使下,把古诗那一套评价鉴赏体系移用到现代诗身上(好一点的略加变通),就必然出现某种方凿圆枘;而且愈是固执地执行“古今通用”标准,阻抗愈大。“古今一体”的审美绿道通行,在某些时候(比如遇到早期白话诗)勉强还能凑合,但如果遇到稍微“怪”一点的现代诗,比如遇到某些超现实文本,势必捉襟见肘。如若遇到更怪诞的后现代诗,简直就不知所措了。‎ 由于现代诗写作更趋于一种个人化的体验写作,讲究自我体验的微妙散发,所以有必要来一次观念疏通,清除一下误区:不是死死抓住古今诗歌的共通性,而是寻找、发现双方的差异,从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从差异性入手去解读。‎ 其三,文本细读与微观分析是有效进入途径。这就不能不提到英美新批评,尽管新批评被诟病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间各环节上不乏机杼独出。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都成为现代诗解读的利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方法针对现代诗内部的架构更是十分有效。一个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意象选择、搭配及隐显,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都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分层扫描”之内。读者仿佛是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阅读诗歌的每一条纹理,那么,再深厚的漫天雾霭,还能不露出点“庐山真面目”吗?‎ ‎(摘编自陈仲义《读诗就是再做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是海子之后的现代诗呈现出的诗歌格局。‎ B.海子后现代诗人或引进西洋诗人的文本,或挖掘本土日常诗性,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 C.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这些“特殊知识”包括文学常识、传统修辞学以及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 D.认为现代诗和旧体诗是“共同体”,按照传统审美习惯,把古诗的评价鉴赏体系迁移到现代诗身上是解读现代诗的误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A.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取得的重大突破、诗歌写作资源的复杂多样,让人们对现代诗感到越来越“困惑”,甚至抱怨、指责现代诗比古诗更难理解。‎ B.布罗茨基认为要理解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说明现代诗具有特异的质地并需要与之相适配的方法论。‎ C.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关系密切,所以解读现代诗时要将书本上的修辞格转化为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 D.英美的新批评虽然被批评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各环节上却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被视为解读现代诗的利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现代诗经过近百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新元素,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与旧体诗大相径庭,因此,解读现代诗的方法也需与时俱进。‎ B.采用“古今一体”的审美标准解读现代诗,在某些超现实文本面前将难于应付,在怪诞的后现代诗面前更是不得其门而入,可见“古今通用”的标准是行不通的。‎ C.解读现代诗时,可以从现代诗与古体诗的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而细读和微观分析是解读现代诗内部的架构的基本前提。‎ D.细读与微观分析可“分层扫描”现代诗中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等等,这会让读者面对现代诗时多少读懂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 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可以叙叙父子情。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把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交给我。‎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选自《梁晓声文集》,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速之客”本略带贬义,小说以此为题,题目与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唉,这些石油人哪!”是作者对石油工人家国情怀的慨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是因为“我”作为关键性人物,能直接抒情,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D.小说语言质朴平实,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鲜明的纪实风格。‎ ‎5.小说在形象上比较特别,它不是塑造鲜明的个体形象,而是刻画了石油工人的群体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6分)‎ ‎6.“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 有人说这一情节完全可以删去,因为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也有人说要保留这一情节,因为正是这一情节使小说更具震撼力。你认为有必要保留这一情节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 ‎(摘自互联网,有删改) 材料二: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生,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图一: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 ‎ 图二: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告统计》) 材料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为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四: ‎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级行政区域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达成了共识。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 ‎ D.各省级行政区域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只有少数省份改革方案中提及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 9.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你认为刚步入高一的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告病”。‎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帝王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定相应的称号,是为“赠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C.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5分)‎ ‎(2)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15.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情况。‎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是:                 ,                   。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就是在这一天,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小伙伴们会_________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跑去菜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吃得_________。盛夏,烈日当空,(     )。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白菜长成比较大棵的时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在孕育……梦醒了,可梦境的一切仍_________,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_________。有着三百年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B.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C.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D.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 B.‎ 西红柿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C.西红柿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D.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胜其烦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B.不厌其烦   大快朵颐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C.不厌其烦   津津有味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D.不胜其烦   大快朵颐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20. 2018年9月9日,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省委书记孙志刚亲自给贵阳市兴农中学回信致意,引发了省内外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下面是某媒体对孙志刚书记给贵阳市兴农中学回信内容的部分转载,但因工作疏漏在表达上出现了五处问题,请指出并作修改。(5分)‎ ‎  来信收悉。信中介绍了蒲校长办学治校的历程和学校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看到后,感到大快人心。‎ ‎25年来,在蒲校长您的带领下,兴农中学始终坚持有教无类,致力于教育扶贫,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古稀之年,您依然初心不改、情系教育,在您身上所体现的教书育人的坚定志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扶贫济困的责任担当,让人竖大拇指。希望兴农中学在本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新时代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值此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向大家致以节日的敬意。借此机会,也祝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离退休教职员工节日快乐!‎ ‎21. 仿造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 山光水色,榆柳桃李,暮钟鸣幽人隐,古代诗人崇尚闲适的田园生活。 [材料] 雄浑 悲切 傲岸 乌江怨湘竹泣 孤烟直长河美 苍松挺荷花洁 西风昏鸦 边关黄沙 古道残阳 雪中红梅 大漠胡杨 石间劲竹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 ‎ 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 ‎ ‎ 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 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1. C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C 项,根据原文第二段,“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 ‎2.A “取得重大突破”无中生有。‎ 3. ‎ C “ 细读和微观分析是解读现代诗内部的架构的基本前提”错误,“有效途径”并非“基本前提”。‎ ‎4.(3分)C.“我”并不是关键性人物。‎ ‎5.(6分)【(1)无私奉献、责任感强。石油工人经常是一走几千里,一别七八年;小侯为了保护器材牺牲了自己;小侯父亲也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2)团结友爱。为了父子能相聚,为了家人能团聚,从油田领导到普通工人,上下一心,出钱出力。(3)善良有担当。为了小侯的家人的心愿,“他”“老孟” 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继续冒充父子回老家团聚。(答对1点2分,2点4分,三点6分,大意准确即可)】‎ ‎6.(6分)【示例一:没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上文对小侯父亲的死没有任何暗示和铺垫,老孟的话显得很唐突,而下文“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被认出是冒充的也更合情理;从人物上看,删掉这一情节,更能突出“他”善良友爱的形象特征,照应题目;从主题上看,通过“他”已能表达作者对石油工人高尚可贵精神品质的赞颂之情,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示例二: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小侯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之前一直不知道,直到这时才说出,使情节跌宕起伏,出乎读者意料。从人物上看,这一情节有利于突出石油工人善良友爱的群体特征,而不仅仅是个体。从主题上看,这一情节深化了主旨,更深刻表现了石油工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更具震撼力。‎ ‎(能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共6分。)】‎ ‎7.C主要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就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 8. B 从材料一可知,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此项错误。 9.(1)了解本省高考制度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 ‎(2)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 ‎ ‎(3)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 ‎(4)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参考译文】‎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亲郝铭,担任过御史。郝杰考取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被授予行人一职,后提拔为御史。隆庆元年,巡视京郊地区。冬天,敌寇大举侵入永平,他上奏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的徭役、赋税,并称:“连年的处罚对文臣施行却对武将宽缓,追究主帅而忽略了偏将,请求整顿法纪以振兴国威。”皇帝都答复可以。此后,他弹劾蓟州总督刘焘、巡抚耿随卿彼此观望,敌寇退却后他们斩取死者的首级报功,又窃夺辽东将士在棒槌崖的战绩,皇帝敕令刘焘、耿随卿返回原籍听候审讯。诏令宦官李祜督理苏、杭地区的织造。郝杰说:“皇帝登基的诏书中罢除织造才一年,又派遣专理的使者,这不是前后一致的政令。而且宦官专横放纵,有关官员盘剥下民侍奉他们,对圣德的损害不小。”‎ 皇帝最终没有听从。皇帝驾临南海子,命令京营的各军全部随从。徐阶、杨博等人劝谏,皇帝不听,郝杰又争辩此事,皇帝最终还是不听从劝谏。刑部侍郎洪朝选因为纠正皇帝的过失被罢免,上奏做自我辩解,郝杰等人弹劾他违背了规制,于是,洪朝选被削夺了官籍。郝杰因为曾经评论高拱没有辅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请求赶快离开朝廷。万历十七年,他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视辽东。因为督率诸位将领抗击敌人,将他的一个儿子录入官籍。当时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威望很高,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敌寇攻入关塞,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待敌退去,才尾随敌人袭击老弱之兵,或者乘虚捣毁零散的敌人,诱杀边塞附近的人充作功绩,已经习以为常。督抚大臣都庇护他,郝杰却独不与其交结。皇帝说李成梁以前的功绩都是由巡按大臣核查并报告,最后将李成梁等人的问题搁置不理,而内心认为郝杰没有欺骗君王。不久,他升任右副都御史。日本攻占了朝鲜,朝鲜王准备到辽东避难,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他,并且接济他的随从、卫士,皇帝回复可以。不久他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蓟、辽、保定地区的军务。神宗召他负责兵部的政务,升他为右都御史。日本受封与朝贡的议论兴起,郝杰说:“平秀吉死有余辜,反倒加以封爵,境外的人民听到此事,会说我朝没有能人呢。”意见不合,他调任南京户部尚书。称病回乡。后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在任所改任兵部尚书,参与机要事务。死于任上,追赠为太子少保。‎ ‎10.(3分)*C.‎ ‎11.(3分)*D.【“赠谥”亦可以用于臣子。《五人墓碑记》“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12.(3分)*B.【听勘,意为听候勘问、审讯,以判定是否有罪,并非惩处。】‎ ‎13.(10分)【(1)(郝杰)因为曾经评论高拱没有辅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请求赶快离开朝廷。(“宰辅器”、“为所”句式、“再”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朝鲜王),并且接济他的随从、卫士,皇帝回复可以。(“善地”、“处”、“周给”、“报可”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莫相思”是“不要挂念我”】‎ ‎15.(6分)【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2分)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2分)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2分)(“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16.(6分)【(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7. (3分)D搭配不当:“岁月”是集合概念,前面不能用具体的数量词修饰;“张村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主客颠倒。 18. (3分)D根据语境可知,黄瓜在盛夏已经过季,所以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突出应季的西红柿,将其放至后面可重点描绘,据此可排除B、C两项;另外,句内顺序应先写藤枝,再写果实,既可突出其好吃,又衔接顺畅。 19.C 20. (5分) 示例参考:‎ ‎(1)“大快人心”改为“十分高兴”;‎ ‎(2)“坚持有教无类”改为“坚持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3)“让人竖大拇指”改为“让人钦佩”;‎ ‎(4)“本地“改为“当地”;‎ ‎(5)“敬意”改为“问候”(“节日”改为“崇高”也可给分)。‎ ‎(注意:修改只要合理即可给分。) 21. (6分)答案示例:‎ 边关黄沙,大漠胡杨,孤烟直长河美,古代诗人赞赏雄浑的边塞风光。‎ 西风昏鸦,古道残阳,乌江怨湘竹泣,古代诗人品味悲切的家国情怀。‎ 石间劲竹,雪中红梅,苍松挺荷花洁,古代诗人讴歌傲岸的人文精神。 22. (60分)写作指导:‎ 材料写作任务明确,引导考生思考“怎样的青春不迷茫”。审题立意方面并无大的障碍。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空泛说理,空喊口号。因此,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要有真情实感,体现思辨意识。 参考立意:‎ 青春要有追求,不能迷茫;‎ 有担当的青春不迷茫;‎ 负责任的青春不迷茫;‎ 有信仰的青春不迷茫;‎ 有梦想的青春有方向;‎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