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1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1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21‎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赤壁歌送别 李 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②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解析: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 答案:C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此诗诗题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通过古人古事,抒发怀古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 答案:①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②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 8 -‎ 归嵩山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与俗世隔绝。‎ D.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 解析:B项,“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但没有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体现归隐态度坚决的是“流水如有意”。‎ 答案:B ‎(2)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中有画”是苏轼赞美王维诗歌的句子,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我们在赏析诗歌颈联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特别是景物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要能由诗句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突出诗歌的画面美。‎ 答案:①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②这幅图以具有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松汀驿①‎ - 8 -‎ 张 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而没见到,落脚在湖畔的松汀驿,题在壁上的诗。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青翠的山色远接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图画,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 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解析:A项,“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理解有误,从下文“海明先见日”可以看出应是清晨之景。‎ 答案:A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可以先找出作者选取的景物,分析可知景色特征为暖色调,表达的是喜爱、赞美等美好情感;最后两句结合注释可知,访友而未遇,遗憾之情自然可以得出。‎ 答案:前六句通过对山色、水光、日出、白浪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汀驿美景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通过写未遇见隐居旧友的事情,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青翠的山色连接到遥远的天边,松汀驿在碧波万顷的太湖东岸。‎ 海水明亮,托起一轮红日;风声远来,江上白浪滚滚。‎ 只容飞鸟通过的狭窄山路能接到高原上去,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通到村落。‎ 哪晓得我那隐居的老朋友,却不在太湖这里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 8 -‎ 定风波·重阳 苏 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②,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③。‎ ‎[注] ①翠微:山上的小亭。②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解析:B项,“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错。“江涵”“秋影”是一幅画面,是说秋景倒映在江水里。‎ 答案:B ‎(2)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表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不必感伤,表达作者旷达乐观的感情。文末用齐景公的典故说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这是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来表达作者的生死观。‎ 答案: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头上要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去陈根,笕竹④‎ - 8 -‎ 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 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受伤被俘,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通“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下阕一、二句与全词其他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B.“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C.“笕竹添新瓦”写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词人将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D.“朝家”指朝廷,结尾两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自己莫属!‎ 解析:B项,“芸草去陈根”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赋闲时在园中根除杂草的田园生活景象,并没有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之意。‎ 答案:B ‎(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这首词的上阕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的上阕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未被封侯,而他的堂弟李蔡才能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却能被封爵列侯的典故,两相对比,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宋朝廷的腐朽,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①运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典故,并将骁勇善战然而未被封侯的李广和才能平庸却被封侯的堂弟李蔡进行对比,突出朝廷的不公。②词人其实是用“李广难封”自况,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千古扬名的李将军,能够在败军之际、受伤之时夺得匈奴的战马。李蔡的人品才干都极平常,却被封侯拜相!‎ 我在田里锄草,把老根挖扒,剖开竹筒,刮制成新的竹瓦。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①‎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 8 -‎ ‎[注] 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的噩耗,于是写了这首哀辞。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墨石也因此而被冷落,“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B.第二句的意思是说,朋友苏轼已去世,但“石尚存”,可以让作者感到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深厚感情。‎ D.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解析:B项,“可以让作者感到欣慰”错,人亡石存,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悲。‎ 答案:B ‎(2)请结合苏轼的生平,谈谈你对“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轼屡遭贬谪,历经磨难,但乐观豁达,坚守忠贞的品质而不改变。墨石有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这也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作者以石喻人,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和悼念之情。‎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你自定州贬官到岭南,雪浪石因此于世不闻;而今你竟谢世而去,石却在故地留存。‎ 可爱可敬的墨石,质地是如此坚硬凝重,不减当年洁白的浪花状脉痕。‎ 我要像你当年酌酒赏石那样,把中山酒向杯中满斟;还要像你当年用大盆盛石那样,重新修治雪浪斋并添置丈八盆。‎ 你终于不愿归北与亲人团聚,客死江南也是出于避祸之心;我今只能在万里外的定州城,写此哀辞为亡友洒泪招魂。‎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中吕】 满庭芳·山中杂兴(其二)‎ 张可久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①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②。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 ①赤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②何郎:何逊,南朝梁诗人,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波”,本指江河湖海上的风浪,这里指作者经历过的人世间的是非纠葛。‎ B.“急”字和“顿”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想摆脱利锁名缰的急迫心情。‎ C.“故园”两句,写作者对故乡日思夜想,连做梦都梦到了家乡的沧浪江。‎ - 8 -‎ D.曲子的最后三句写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想象,描绘出一种清幽沉醉之境。‎ 解析:C项,“梦到了家乡的沧浪江”不正确,这里的“沧浪”并非实指,而是借屈原《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两句,代指自己向往的隐居生活。‎ 答案:C ‎(2)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全曲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想象。曲中多处借想象描绘隐居情景,如“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渴望。②用典。曲中多处运用前人事例,如“伴赤松”两句,借张良、何逊之例,进一步表明自己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③以景结情。末尾三句,描绘了一种清幽之境,收束全曲,意境深远。‎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夜二首(其一)‎ 孔文仲①‎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②。‎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 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此诗写于被罢官后。②苍鹯(zhān):一种猛禽。羽翰:翅膀。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 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衬托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 C.“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而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凄苦。‎ D.尾联写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析: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运用的是对比手法,以“冲斗气”和“泪汍澜”对比。‎ 答案:D ‎(2)请分析本诗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设问具体明确,既要指出表达技巧,又要具体分析其作用。此诗写诗人被罢官之后的凄苦生活和痛苦心情。颈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利剑”“苍鹯”‎ - 8 -‎ 自喻,写出了诗人心志高远,想要为国建功立业,但“摧锋锷”“缩羽翰”的结果凸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痛苦。‎ 答案:运用了比喻手法。此联以“利剑”“苍鹯”自喻,既写出了诗人心志的高远,要为国家出力,又写出了遭遇的现实挫折,壮志难酬。‎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