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B. 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院观赏戏剧。 C. 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 D. 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 B. 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C. 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热映为例,论证了技术力量使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可能性。 D. 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大于机遇,富有辩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B. 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的文化也是关键问题。 C. 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 D. 只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错,选项曲解文意,将主观可能当作客观事实。原文第一段说的是“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有人”批评,并不是作者的观点;并且“被盗录和损毁”只是一种可能,并不是确定发生的事实。因此不能得出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是“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这两个原因。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确定其表述正确与否。D项,“挑战大于机遇” 错,曲解文意,从原文第三段和第四段对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的论述来看,应是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能得出孰大孰小。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未然说成已然,因果颠倒,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等。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错误,从原文第三段来看,不是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而是“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C项,“必将遭淘汰”说法片面,由原文第三段中“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第四段中“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可知,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掘墓与复兴、威胁与生机,其实也就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D项,“只要……就能……”说法绝对化,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传统文化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很多,不仅包括借助技术力量和改变呈现形态,还包括借助大众流行文化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以及使其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等。 故选B。 【点睛】第2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青衣 胡玲 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刚近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来到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①柳月如眼波流转,一翘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戏散,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定倔强劲儿。柳月如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 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也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从最初的失落、失望演变为绝望。 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挖掘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说完,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那天,青莲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找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相约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传进青莲耳朵里。 老板来了。 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出来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②青莲内心像被人投了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第三天,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你是青莲吧?月如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 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里面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安静的村庄因柳月如来唱戏而热闹,与后文“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形成对比,为后来青莲去唱歌作铺垫。 B. 小说一波三折,从听戏、学戏到放弃戏曲,最后又重新走上戏曲的舞台,以青莲的人生选择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C. 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柳月如的形象,突出了她深厚的功底、生动的气韵与对戏曲的坚守。 D. 小说采用留白式结尾,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青莲重开剧团说明青莲对月如充满愧疚,也表现了她对戏曲的喜爱。 5. 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 6. 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请结合全文试作分析。 【答案】4. C 5. 第①处: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为后文青莲学艺作铺垫。 第②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6. ①情节围绕“青衣”展开,以“大青衣”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小说主要人物柳月如和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者,小说情节从主人公青莲听戏、学戏到放弃戏曲,最后又重新走上戏曲的舞台,始终围绕“青衣”展开,情节曲折,结构严谨。②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以此为题恰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柳月如的形象”错误,小说中对柳月如没有心理描写。故选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从手法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考生应当学会剥离艺术手法,还原本意,领会其所表之情,所达之意,再结合情节发展确定句子的作用。 第①处画线句子,从手法上来看,“眼波流转”是对柳月如的神态描写,“翘兰花指”“抖水袖”“启朱唇”是对柳月如的动作描写,“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则是对柳月如的声音进行描写,而“行云流水”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来看,这一处表现的是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再结合上下文情节发展来看,正是因为观看了柳月如的表演,青莲才爱上了戏剧表演,才会拜柳月如为师,故此处起到了为后文青莲学艺做铺垫的作用。 第②处画线句子,从手法上来看,“内心像被人投了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来,此处写的是青莲听了老板回答后的感受,“内心……波涛汹涌”表明青莲的内心斗争激烈;老板说“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出来有特色”,使青莲明白是戏剧功底帮助了自己,而她的戏剧功底来自师傅严格教导,此刻的内心斗争说明她终于明白了师傅柳月如的坚守。再结合上下文情节发展来看,正是因为青莲此时有了内心的斗争,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她才会重开剧团,所以此处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问的是“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并要求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考生就要通读全文,从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开篇即写柳月如来唱戏,“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来到李大户家院里”听戏,由后文可知,柳月如是优秀的青衣表演者,是一位“大青衣”;接着写了青莲拜柳月如为师学唱青衣,十年苦学后,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然后写了戏剧不景气,青莲放弃戏剧做了歌星,因为她有传统戏剧的功底,唱歌有特色而大红;接下来写青莲明白了传统戏剧的重要性,理解了师傅的坚守,重开剧团,回归戏剧,回归青衣表演,可见小说所有情节都围绕“青衣”展开,“大青衣”起到了线索作用。从主题表达来看,小说通过写柳月如和青莲对戏剧表演的态度,表达出坚守传统艺术的主题,“青衣”是传统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以“大青衣”为题有突出主题的作用。 【点睛】第3个小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赏析。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第三,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情节发展,是否是行文线索,是否起到了贯穿全文,使小说情节紧凑的作用,是否推动情节发展;第五,综合上述思考,得出结论。本题重点从主题表达和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Ⅱ》《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平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己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題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 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三 :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现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C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 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C. 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 “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0后、90后一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 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 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我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D. 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9. 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你又会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答案】7. B 8. C 9. 第一问:①有中国强大文化体系作支撑;②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③中高等教育群体不断扩大;④科幻电影在中国票房号召力较强。 第二问:①提升自身学养,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制作水平;②积极融资,吸引足够的资金流。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创作素材贫乏”无中生有,且原因也不只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这三条。材料四原文说“在外因方面,首先……影片门槛升高……其次……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都没有提到“创作素材贫乏”,并且除了“门槛升高”“进口限制放宽”之外还有内因。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C项,“我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四原文说“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再结合材料四来源文章的标题“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可知,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我国国产科幻电影将受到影响,生存艰难,但不能说“失去生存空间”。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一说“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据此可概括出“有中国强大文化体系作支撑”;材料一还提到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据此可概括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材料二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指出“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据此可概括出“中高等教育群体不断扩大”;材料三图表显示,2012-2017年中国上映科幻电影数量占比不高,票房占比却较高,据此可概括出“科幻电影在中国票房号召力较强”。 第二问的答案可根据材料四的信息归纳总结。材料四提到在内因方面,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据此可答提升自身学养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制作水平等;材料四还提到“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据此可答积极融资,吸引足够的资金流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 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效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B.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餘/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C.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D.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科举制度出现前做官采用推荐的方式,所以叫“举”,所谓“孝廉”就是讲孝道,且廉洁之人,这是古人看中的品质,认为这样的人才能做好官,所以称为“孝廉”。 B. 顺帝,建康元年,汉顺帝死,享年30岁,在位19年。顺帝死后谥号孝顺皇帝,庙号敬宗。所以顺帝是谥号。 C. 下车,指官员刚到任,源于《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 D.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义相反,致仕是上任做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B. 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军事才能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与髙尚品质。 C. 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严厉治理,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姓名,一下子全都抓了起来。 D. 顺帝曾经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皇帝讲实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2)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2)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外有八龙”与“下有蟾蜍”结构相同,“首衔铜丸”的“首”应为龙首,而“张口承之”的“口”应为蟾蜍之口,故“首衔铜丸”“张口承之”应分别断开,排除C项和D项。 再比较A项和B项,“其”是代词,指候风地动仪,“牙机巧制”意思是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项,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与‘致仕’义相反,致仕是上任做官”错误。“致仕”的意思是交还官职,即退休,不是“上任做官”。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无中生有,“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军事才能等”错误,通读全文就会知道,文中没有提到有关张衡“军事才能”的信息。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善”,擅长;“属”,连缀,写作;“游”,游学;“游于三辅”,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调整语序,可译为“到三辅一带游学”;“因”,趁机;“观”,指在太学学习;“遂”,于是;“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贯”,贯通。 (2)“承平”,太平无事;“承平日久”,社会长期太平无事;“莫”,没有谁;“逾侈”,过度奢侈;“拟”,模仿;“因”,介词,通过,后省略宾语“之”;“以”,连词,“因以”可译为“用它来”“通过它来”;“讽谏”,讽喻规劝。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对他的才能感到惊讶,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后来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从来没有这种事。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责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而出了皇宫。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治清明。(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①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②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③木笔:又名辛爽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湖山”二宇总领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 B. 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 》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相似. C. 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 D. 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 【答案】14. C 15. ①(环境方面)家居在湖山处,乡间小路横斜,槐柳成荫,居处静幽;②(手法方面)鹭鸟时时往下飞至水面,处处能听到蛙鸣,用动态反衬幽静;③(人情方面)故交难觅,无人共赏共谈,写出人事幽远。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语言、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颔联……是近处……静景”“颈联……是远处……动态”错误。颔联“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意思是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写的是远处宽处的动景;颈联“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意思是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写的是近景、静景。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考生需要通读全诗,梳理诗歌内容,从环境、手法、人情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居住环境来看,诗歌首联写湖光山色之地是诗人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勾勒出诗人生活的环境,突出了“幽居”的特点。从手法来看,颔联展现的是白鹭悠然飞至水面、绿草丛中蛙鸣处处的景象,采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动态衬静态,以有声衬无声,渲染出幽静的氛围。从人情的角度来看,诗人在尾联叹息老来旧交零落殆尽,无人一起品茶谈心,享湖山之乐,表达出一种寂寞之感,写出人事幽远。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总结出此题答案。 【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语言、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语言及手法,B项鉴赏诗人的思想情感,C项鉴赏诗歌的内容及写景手法,D项鉴赏诗歌的结构脉络及手法。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苏轼在《赤壁陚》中描写了客吹洞箫的效果.其中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空间广度与时间的长度写出了诗人晚年漂泊异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答案】 (1). 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舞幽壑之潜蛟 (4). 泣孤舟之嫠妇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于、嗟、鸠、葚、舞、壑、蛟、嫠、常、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 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 的情况 。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 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幸福、生存和追求自由的权利。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有了希望 B. 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C. 给千百万黑奴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带来了希望 D. 千百万黑奴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有了希望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签署 耸人听闻 公之于众 气吞山河 B. 签订 骇人听闻 公诸于世 气吞山河 C. 签署 骇人听闻 公之于众 气壮山河 D. 签订 耸人听闻 公诸于世 气壮山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自由、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B. 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幸福、自由和追求生存的权利 C. 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自由、幸福和追求生存的权利 D. 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准话题,从语境的和谐,逻辑合理、前后照应等角度分析。本题结合上文“这一庄严的宣言”和下文“它之到来……”可确定所选句子的主语应为“这一庄严的宣言”,排除A项和D项。 再比较B项和C项,“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应是“黑奴”,故“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应做“黑奴”的定语,排除C项,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签署:在文件、条约、凭证等上签字,一般指在重要文件上正式签字。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文中第一处横线的后文是《解放黑奴宣言》,用“签署”更恰当。 耸人听闻:夸大事实或说离奇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文中第二处横线的上文列举了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凄惨的生存现状,这些情况都是社会上已经发生的事情,故应选“骇人听闻”。 公之于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公诸于世: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文中上文所提到的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是人们都知道的,演讲者要做的是揭示真相,故应选“公之于众”。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魄很大(对象指人)。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使用范围广。文中用于修饰“词句”,用“气壮山河”更恰当。 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所给画线句子中,“追求自由”不合逻辑,结合上文可知,“他们的承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的承诺,所以“自由”是每个人应拥有的权利,而不是“追求自由”;“幸福、生存和追求自由”语序不当,应为“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 所给四个选项中, A项,“自由、生存”语序不当,应为“生存、自由”。 B项,“幸福、自由和追求生存”语序不当,且“追求生存”不合逻辑,应改为“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 C项,“自由、幸福和追求生存”语序不当,且“追求生存”不合逻辑,应改为“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 D项,修改正确。 故选D。 【点睛】第2题考查近义词语辨析的能力。所谓近义词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词语。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词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0.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彰显我校厚重人文的独特韵味、充满活力的时代内涵,打算由团委主办,语文组联合承揽“讲中国故事,做时代新人”征文活动。 稿件要求突出描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来稿达到较高水平,将陆续在《XXXX》校刊上发表,并给一定的物质奖励,价钱为每千字20元。 投稿截至时间为X年X月X日。活动结束后抽空颁发获奖证书,并在全校通报表扬。 【答案】①“打算”改为“拟”;②“承揽”改为“承办”;③“价钱”改为“稿酬”;④“截至”改为“截止”;⑤“抽空”改为“择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征稿启事,从语体要求考虑,征稿启事应使用书面语,“打算”是口语,不得体,应改为“拟”。 “承揽”意思是接受(对方所委托的业务),承担。材料中说的是由团委主办,语文组联合承担举办征文活动,用“承揽”不恰当,应改为“承办”。 “价钱”指价格,是口语,用在征文启事中不得体,应改为“稿酬”。 “截至”意思是中途的一个节点,到(某个时候),指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材料中说的是投稿最后期限,用“截至”不准确,应改为“截止”。 “抽空”指抽出时间,是口语,用来指颁奖时间,不够庄重,不得体,应改为“择日”。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1.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用户登录”的基本环节,不超过70个字。 【答案】用户登录在选择用户级别后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则分别进入各自界面。若验证未通过则重新进行用户登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流程图。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看清楚流程图陈述的对象;看清箭头指向或事物的发展方向;然后把握各步骤之间的关系,条件、因果或转折等。根据大箭头的方向,看清过程主要有几大步,然后分别又有几个环节,表述时要信息完整,语言通顺。本题主要过程有三步,先登录验证,再进入界面,若未通过则重新登录。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底,张某的母亲在网上参与抽奖,获赠4个芒果。快递员聂桂英把包裏交到张某手上,包纸箱的胶带脱落,芒果只剩3个。张某一口咬定快递员偷拿了一个芒果,嚷嚷着要投诉。聂桂英百口莫辨,只好自己掏钱补偿,只求大事化小。但张某还是向圆通两次投诉了聂桂英。 圓通不想得罪客户,就让聂桂英自费买了一盒芒果送给张某。可张某还是不满意,又一次投诉聂桂英。圆通公司二话没说,又扣了她2000块钱工资。 但此后张某再一次找上圆通,执意要再投诉聂桂英,可只要再被投诉一次,聂桂英就会被开除。于是她跪在张某门前,哀求张某放过自己,但张某嫌她烦,报警要求警察将她带走。 警察来了,民警王海港进行调解但未成功,张某认为民警不公,便投诉王海港,王海港便以稻庄派出所的名义,向圓通公司开出证明,并严正地给出3条建议:1.对这种牺牲公司员工尊严换取的所谓恶意投诉的“谅解”,不要也罢!应该将张某及其全家列入圆通服务永久性“黑名单”;2.退还聂桂英被罚的2000元工资;3.聂桂英非但不该被罚,还应该给予表扬和奖励,她宁愿牺牲个人尊严也要维护公司声誉,这才是我们所说的敬业。 对此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让心装满宽容 仅仅只是一个芒果而已,快递员赔礼又赔物,张某却不依不饶,着实令人难以理解。不得不说,张某缺少必要的宽容之心,而宽容恰恰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的美德。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涯。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保持一个纯洁的心灵是难得可贵的。这纯洁的心灵便是指时刻保持着一颗宽容之心。要想成为动人的风景,必须有绚丽的色彩;要想铸就无悔的人生,必须有宽容的品格。 宽容,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宽容,是一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窗外云卷云舒”的坦然。对别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明代学者薛瑄说过:“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其实人的心灵就是一块草地,陷于忧愁而又无法自拔的人往往会让它成为杂草丛生的荒野,而善于用宽容除去杂草的人才能保持心灵之园的清洁,内心的安宁。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一起去旅行,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在路上发生了争执,其中一个人还被打了。被打的那个人很委屈,便在地上写着:“今天朋友打了我。”又一次,这个人不慎落入海中,另一人急忙去营救。他得救后,又在石头上刻着:“今天朋友救了我。”另一人疑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答道:“刻在地上的东西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刻在石头上的永远不会变。”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表现了多么豁达,多么宽容的心态啊!在整个人生的旅途中,一点怨恨、不满又算得了什么呢?何不学会宽容,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一笑而过,相忘于江湖,未尝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巨著,那宽容就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如果说人生是一段音乐,那宽容就是其中最响亮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幅彩画,那宽容就是其中最灿烂的一笔。拥有宽容,生命将更加绚丽多彩。 宽容,两个字,一个词,不会因晨曦的光泽而变浅,不会因夕阳的残红而暗淡,更不会因日历的散落而消散。它是微寒春天中脚下神奇的一丝暖意,是炎热夏天中从树中伸出的一些绿荫,是萧瑟秋天中红枫叶上的一片希望,是严寒冬天中小屋火炉里的一点红星。 我们不曾忘记,楚庄王群臣宴饮烛灭,不记被绝缨之过的宽容,秦穆公丢失骏马,未责盗马者之过的宽容。宽容的力量是伟大的。 紫罗兰被踩扁了,而她的香味却留在马路上。宽容的力量,永远不会消逝。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带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这类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所给材料属于叙事类,这类题目审题时一般要通过分析材料的主旨、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确定最佳立意。 审题: 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实事新闻,材料中涉及了三个主要人物和一个公司,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客户张某、圆通公司快递员聂桂英、民警王海港,一个公司是圆通快递公司。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张某因丢失一个芒果而多次投诉快递员聂桂英,并报警;聂桂英多次赔礼道歉不惜下跪,也没有获得张某的谅解;民警王海港调解没有成功受到张某投诉,但没有畏惧,慨然为聂桂英出具证明,并给圆通公司提出建议。张某在聂桂英已经赔偿芒果并赔礼道歉的情况下仍然不满意,一再投诉,表明他做事只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感受,缺乏宽容之心;聂桂英为了维护公司声誉,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一再忍让,最终却也没有得到张某的谅解,她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容忍并不能使他们懂得善意,一味忍让并不能换来应有的体谅和尊重,反而会使自己更加受辱,因此,忍让也要有度,当忍则忍,不当忍则无需再忍;民警王海港不惧投诉,同情快递员的辛酸苦楚,心中有正义,敢于维护公正,应受到称赞。圆通公司不想得罪客户,接到投诉不问青红皂白就处理员工,表明圆通公司对下属缺乏爱心,只顾公司利益,不够体恤下属,管理上存在着简单粗暴的问题。 参考立意: (1)从张某角度立意:做人要懂得宽容;不要只考虑自己,应多考虑他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2)从快递员角度立意:忍让应有度,当忍才忍;不要用一味的善良容忍纵容他人的恶意。 (3)从民警角度立意:为正义欢呼;不畏恶意,坚守正义;主持公正,为弱者发声。 (4)从圆通公司角度立意:不要只顾公司利益,要爱护下属;企业管理不应简单粗暴。 素材: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形容人的气度博大宽宏。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3.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人内心的冰点,让这个世界充满浓浓暖意。 宽容是甘甜柔软的春雨,可以滋润人内心的焦渴,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宽容是人性美丽的花朵,可以慰藉人内心的不平,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希望。 4.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在短暂的生命里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胸怀才能比天空还宽阔,才能尽容天下难容之事。 5.有时宽容引起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6.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7.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8.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平安,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宽容是心之福,宽容是心之喜,宽容是心之吉,宽容是心之美。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愿每个人都带上一把宽容的钥匙,感恩做人,热爱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一年四季品尝宽容的花香,分享宽容的果实。 9.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也可以远害。 10.宽宏精神是一切品性中最伟大的。 11.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宽容。 12.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13.明代学者薛瑄名言:“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行文结构: 本题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如写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宽容是一种美德”这一中心论点,先引用孔子对于“恕”的解说,论证宽容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质;再列举唐太宗宽容待人成就伟业的事例,论证宽容是一种美德,可以影响个人和国家的发展,最后回扣中心论点,总结全文。注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