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 ‎①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二次元用户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1亿人。“二次元”群体数量之大,使得“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 ‎②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动漫、网络小说、电影、COSPLAY、游戏等创作方式不断扩大,但同时,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二次元”所具有的虚拟性使青年群体感受刭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开放”,其周围充斥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对青年群体的精神世界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青年甚至迷失自我,做出一些不道德或是违法行为,以至于成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份子。‎ ‎③此外,一些青年长期在“二次元”世界中自我放避,一旦他们返回现实世界,可能会因价值观偏离、扭曲而遭受挫折和打击,甚至难以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导致青年群体人际关系的僵化与不和谐,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也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④面对青年“二次元”文化存在的局限与弊端,我们应通过主动引导,助其确定正确的思想方向,从而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⑤首先,我们应注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理解以及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中,逐步使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价值观形成高度认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引导青年“二次元”群体找到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最后,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营造积极正向的“二次元”网络文化环境,在网络中弘扬和传递正能量。‎ ‎⑥尽管“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当代文化的内涵。我们一方面要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通之处,以此为连接点,加强对“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例如青年“二次元”群体所追求的“成长”“梦想”以及对真、善、美的坚持,与主流文化积极倡导的内容一致,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加深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还要回应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实际需求,增强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对其不良倾向及时进行纠偏,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⑦当然,对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引导,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互动参与,只有建立协同合作的模式,才能提升对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引导效果。每个家庭都应为青年“二次元”群体营造和谐的环境,在帮助这一群体积极排解压力与焦虑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避免出现青年一味沉沦“二次元”世界的现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也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宣传方式,不断向青年群体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与正能量。同时,政府也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治理和管控,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向理性、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形成表现在“二次元”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的构建这两方面。‎ B.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影响体现为一些不良思想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给青年群体带来精神污染。‎ C. 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需要找到两者的连接点来加强“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 D.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正向的网络环境,应着力加强网络环境的治理与管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二次元”文化的虚拟性所带来的“自由”“开放”会给青年带来不良影响。‎ B. 文章第六段通过举例阐述了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通性来加强其积极因素的传播的举措。‎ C. 文章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群体。‎ D. 文章论证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并就参与的角色和做法进行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长期沉浸在动漫、游戏中,自由假想且无拘无束,会迷失自我或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 B. 在“二次元”作品中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 C. 在对青年“二次元”文化进行引导时,家庭都应该在协同合作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 D. 青年“二次元”文化应被正确引导,学校可以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曲解文意,“表现在”错误,原文为“‘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B项,缩小范围,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不仅有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弊端,更有丰富当代文化的积极作用。C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的意思。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前半句“文章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错误,重点论述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具体做法;C项后半句“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群体”也存在错误,具体针对的是青年群体。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B项,“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过于绝对,原文为“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他们认同主流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需审清题干,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在原文中标注选项的具体位置,然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异,“去同存异”,通过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另外,需要注意试题中经常会设置“强加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表述绝对”等陷阱,这就要求在答题时需要细心对比选项与原文,找出二者之间细微的差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报复 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可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流,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那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举起手枪抠动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首句“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B.‎ ‎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C. 文中画线部分从彭恩的视角描写陌生老头的外貌,寥寥几笔,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D. 小说人物设计巧妙:文亚明假扮成自己的父亲报复彭恩,符合其演员的身份,彭恩对文亚明报复的演技加以评价,也符合其剧评家的身份。‎ ‎5. 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6. 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答案】4. B 5. ①塑造了彭恩尖刻辛辣的剧评作者的形象.②开门见山,营造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推动情节发展.③此时的盛气凌人与在枪口下懦弱胆小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④首尾呼应,以剧评开始,一剧评结束. ‎ ‎6.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情节突转,类似欧亨利式结尾文章情节结尾时使主人公命运、情节陡然逆转②从表现手法上看,突然让阅读者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错误,从文中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省略号都如此,如:“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此时彭恩由于已经识破了对方的身份,内心已经没有惊恐。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然后找到开头写彭恩打电话的内容,分析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是内容上的作用,在看这些内容与下文的关系。从内容上来看,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深夜)、地点(家里)、人物(彭恩),从电话内容可知,彭恩是一位言辞尖锐的剧评家,他在电话中可谓是盛气凌人,这与下文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从结构上看,开门见山,营造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下文做铺垫。答题时要思路清晰,分条作答。‎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然后分析小说结尾的内容,把握结尾的方式,再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小说主旨以及结尾的艺术特色等角度分析。答题时,考生要扣住题干要求,加以分析。该小说的结尾处理方法并不陌生,结合学过的莫泊桑、欧•亨利等人作品,可知该小说情节陡然逆转,突然让阅读者的心理情境发生变化,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发人深省,让人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而彭恩这一人物形象也陡然令人肃然起敬, 小说结尾彭恩在纸上写道“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至此我们恍然大悟,彭恩以及识破了文亚明的真实身份,这就让上文彭恩懦弱胆小无能的形象发生了大转变,小说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 ‎【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1、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例如本题就要从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探究。‎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光纤之父”高锟一 ‎2009年10月6日凌晨3点,美国硅谷一座公寓里响起电话铃。对方说从瑞典打来,有个教授要与高锟先生通话。几分钟后,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公布。高锟仍是睡眼惺忪,“什么?我!啊,很高兴的荣誉呢!”说完倒头大睡。‎ 发表那篇著名论文《为光波传递设置的介电纤维表面波导管》——亦即光纤通信诞生之日——十年后,1976年,高锟拿到人生中第一个奖项——莫理奖。奖杯是一个水晶碗,以前被拿来装火柴盒,现在则盛满了贝壳,放在书柜上。十多年前的一张行星命名纪念证书,还贴在车库墙上,正下方是换鞋凳。最倒霉的是1979年爱立信奖奖牌,料想是被打扫房子的女工顺走了……爱立信奖颁奖礼规格与诺贝尔奖相当。‎ ‎1959年激光发明,令人们开始畅想激光通信的未来,但实际研究困难重重。此时高锟就职于国际电话电报公司设于英国的标准通讯实验室,他坚信激光通信的巨大潜力,潜心研究,致力于寻找足够透明的传输介质。‎ 妻子黄美芸难以忘怀,那段时间高锟很晚回家,年幼的子女经常要在餐桌前等他吃饭,他哄她:“别生气,我们现在做的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有一天它会震惊全世界的。”专家们起初认为,材料问题无法逾越。33岁的高锟在论文中提出构想,“只要把铁杂质的浓度降至百万分之一,可以预期制造出在波长0.6微米附近损耗为20dB/km的玻璃材料”,这一构想一开始并未引起世界关注。几年间,面对各种质疑,高锟不仅游说玻璃制造商制造“纯净玻璃”,更远行世界各地推广这一构想。1976年,第一代45Mb/s光纤通信系统建成,如今铺设在地下和海底的玻璃光纤已超过10亿公里,足以绕地球2.5万圈,并仍在以每小时数千公里的速度增长。‎ 二创造力的火花早在生命萌芽期就不时闪现。高锟在上海度过15岁前的时光,晚上有私塾老师教他四书五经,白天则在霞飞路上的顶级贵族学校接受西式教育。西式学校透出的自由民主科学气息深深影响到了童年时的高锟。高锟幼年时就对科学充满兴趣,最热衷化学实验,曾自制灭火筒、焰火、烟花、晒相纸,经手的氰化物号称“足以毒害全城的人”。危险实验被叫停,他转而又迷上无线电,组装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不在话下。‎ ‎1948年举家迁往香港,先是考上预科留英,工作后辗转英美德诸国,一步步走向世界。他说:“是孔子的哲学令我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童蒙时期不明所以背诵的那句“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启发他独立思考,也让他受惠终生。‎ ‎1987年,他被遴选为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自认使命就是“为师生缔造更大发展空间”。他觉得,教职员只要有独立思想,就有创造性。面对学生抗议也是如此。一次,高锟正要致辞,有学生爬上台,扬起上书“两天虚假景象,掩饰中大衰相”的长布横额遮盖校徽,扰攘十多分钟后才被保安推下台。典礼后,一位记者问:“校方会不会处分示威的同学?”他平静地说:“处分?我为什么要处分他们?他们有表达意见的自由。”‎ 三从中大退休后,63岁的高锟不甘寂寞,成立高科桥光纤公司,继续科研之路。《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他,接过的名片上只写着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的称谓,全无院士等荣誉称号——他曾先后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海外会员、英国工程学会会员、美国国家工程院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问他何故,他笑笑说,“这就是在搞科技产业化。”‎ 谦谦蔼蔼,光华内蕴。“教授就是任谁都可以向他发脾气的那种人”许多接触过高锟的人都这么说。黄美芸晚年评价高锟是“一个有着最可爱笑容的人”,她与高锟相识于同一家公司,从此携手60载。1960年代初正忙于那篇重要论文的他,还经常将换尿布等家务活全包。获得诺奖后,黄美芸用部分奖金推动阿兹海默公益事业,次年高锟慈善基金会即告成立。高锟逝世当天,黄美芸在媒体通稿中也特意提到基金会,称之为高锟的“最后遗愿”。‎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2018年9月27日)‎ 相关链接:‎ ‎①“先生携光而来,也随光而去,留下的是穿梭不息的无限纤丝,创造的是不断向前的光明未来。”‎ ‎(2018年9月23日,高锟逝世,网友留言悼念)‎ ‎②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宣布,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知消息的刹那,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诧异和兴奋,内心显得十分平静。‎ B. 高锟获得许多奖项和荣誉,却不爱惜,连颁奖礼规格与诺贝尔奖相当的爱立信奖奖牌也被清洁女工拿走了。‎ C. 1959年激光发明,让人们期待激光通信的未来,那段时间高锟很晚回家,他正致力于寻找更优秀的传输介质。‎ D. 面对对自己科研能力的质疑,高锟毫不退缩,积极游说玻璃制造商,并前往世界各地推广自己的构想。‎ ‎8.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幼年的高锟热衷化学实验,后来又迷恋无线电,这段经历表现出的特质对他后来进行光纤通信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B. 高锟先生为人谦虚,对人和蔼,关心家人,用实际行动支持学生自由发表言论,表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高尚美德。‎ C.‎ ‎ 文章引用高锟的妻子黄美芸和网友的话,突出了高锟在光纤通信科研领域的重大贡献,表达了对高锟的崇敬之情。‎ D. 这篇传记记述了传主高锟人生中的一些典型事件,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来表现传主,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9. 高锟能在光纤科研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C ‎ ‎9. ①热爱科学,潜心科研,信念坚定:面对研究中的重重困难,高锟坚信激光通信的巨大潜力,花费大量时间潜心研究;面对各种质疑,高锟四处奔走,游说制造商,并积极推广自己的构想。②有创造力:幼年时期高锟就有创造力闪现,如热衷化学实验,迷上无线电等。③深受中西方优秀教育影响:少年时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教育,后来又在国外读书工作。④淡泊名利:对奖杯、奖牌等不在意;退休后继续科研工作,名片上不写荣誉称号。‎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诧异和兴奋”不准确,从高锟的语言看出,是有一些惊讶、激动的,只是很快归于平静。B项,“高锟获得许多奖项和荣誉,却不爱惜”说法错误,综合全文来看,并非不爱惜,而是高锟淡泊名利。D项,“面对对自己科研能力的质疑”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不是对高锟科研能力的质疑,应是对高锟科学构想的质疑。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文章引用高锟的妻子黄美芸和网友的话,突出了高锟在光纤通信科研领域的重大贡献”说法错误,黄美芸的话并没有突出高锟在科研领域的贡献。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然后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高锟能在光纤科研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有哪些原因。是要求学生分析概括高锟能在光纤科研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1976年,高锟拿到人生中第一个奖项——莫理奖。奖杯是一个水晶碗,以前被拿来装火柴盒,现在则盛满了贝壳,放在书柜上。十多年前的一张行星命名纪念证书,还贴在车库墙上,正下方是换鞋凳。最倒霉的是1979年爱立信奖奖牌,料想是被打扫房子的女工顺走了”“1959年激光发明,令人们开始畅想激光通信的未来,但实际研究困难重重。此时高锟就职于国际电话电报公司设于英国的标准通讯实验室,他坚信激光通信的巨大潜力,潜心研究,致力于寻找足够透明的传输介质”“妻子黄美芸难以忘怀,那段时间高锟很晚回家,年幼的子女经常要在餐桌前等他吃饭”“专家们起初认为,材料问题无法逾越。33岁的高锟在论文中提出构想,‘只要把铁杂质的浓度降至百万分之一,可以预期制造出在波长0.6微米附近损耗为20dB/km的玻璃材料’,这一构想一开始并未引起世界关注”“面对各种质疑,高锟不仅游说玻璃制造商制造‘纯净玻璃’,更远行世界各地推广这一构想”“高锟在上海度过15岁前的时光,晚上有私塾老师教他四书五经,白天则在霞飞路上的顶级贵族学校接受西式教育。西式学校透出的自由民主科学气息深深影响到了童年时的高锟”“高锟幼年时就对科学充满兴趣,最热衷化学实验,曾自制灭火筒、焰火、烟花、晒相纸,经手的氰化物号称‘足以毒害全城的人’。危险实验被叫停,他转而又迷上无线电,组装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不在话下”“1948年举家迁往香港,先是考上预科留英,工作后辗转英美德诸国,一步步走向世界。他说:‘是孔子的哲学令我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童蒙时期不明所以背诵的那句‘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启发他独立思考,也让他受惠终生”“从中大退休后,63岁的高锟不甘寂寞,成立高科桥光纤公司,继续科研之路”“《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他,接过的名片上只写着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的称谓,全无院士等荣誉称号——他曾先后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海外会员、英国工程学会会员、美国国家工程院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问他何故,他笑笑说,‘这就是在搞科技产业化’”等信息,根据这些分析概括高锟能在光纤科研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 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B.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C.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D.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中,“征”是指征召出来任官;“拜”指授予官职。‎ B. 奏议,指臣子向朝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重大错误,“奏”意为“陈奏”。‎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书。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 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称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 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 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13. 翻译下列句子。‎ ‎(1)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2)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答案】10. C 11. B 12. B ‎ ‎13. (1)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 ‎(2)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这句话的含义是“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拒敌韩、魏”,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句中出现的名词较多,如“三年”“秦”“番吾”“李牧”“秦军”“韩魏”,然后根据语法关系断句。“居”意思是“过了”,其宾语是“三年”,故“三年”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击破”的宾语是“秦军”,排除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选项对“奏议”解释有误;“奏议”是指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李牧称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错误;文章第二段原句是“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固称疾”,意思是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选项忽略了文本中“杜门不出,固称疾”中的“固称疾”,因而错误。‎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乃”,于是,就;“强”,强迫;“起”,出任;“将”,动词,担任;“乃”,才;“奉令”,接受命令。第二句中,“与”,给,贿赂;“为”,动词,施行;“欲”,想要。‎ 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军队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干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消灭 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 赵悼襄王十年,廉颇逃亡到魏国去后,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方城。过了七年,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杀了十万(赵国兵士)。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宜安攻打秦军,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桓齮。(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拒敌韩、魏。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杀了他,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并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齐将颜聚,最终灭亡了赵国。‎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客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开篇“春愁”点出时序,揭示出主题,“一片”写出愁绪的连绵不断。‎ B.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 洗抱、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 上阕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15. 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析这一句的艺术特色。‎ ‎【答案】14. C 15. ①拟人手法,“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时光流逝之快。‎ ‎②借景抒情,用樱桃和芭蕉的变化,表达对年华消逝的慨叹。‎ ‎③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红”“绿”准确贴切的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 ‎④色彩丰富,“红”“绿”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注意先要认真研读诗词的内容,然后结合对内容和选项的理解进行比对分析。选项C,“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实写理解有误。本句是虚写回到家后的感受。故答案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手法和情感上进行作答即可。本题题干的要求是: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析这一句的艺术特色。首先从手法上看“抛”流光抛弃人,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体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从色彩上看“红”“绿”从色彩上看体现了季节的变化,进而说明了时光的流逝。‎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映衬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作者的惆怅苦痛,当时就情绪惘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所守或匪亲 (2). 化为狼与豺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4). 渚清沙白鸟飞回 (5). 此情可待成追忆 (6).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匪、豺、啸、渚、惘然。‎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__________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__________。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__________,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__________,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 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 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D. 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B. 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 C. 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D. 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 B. 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 C. 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 D. 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国人……寄寓着”主谓搭配不当;C项,“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介词残缺,“从”是后面的“中”搭配,就不能与后面“……的身上”搭配了,故应在“从”前加“在”,就变成“在……的高考身上”;D项,“充满……‘精英’崇拜”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因是从文段中抽出的一句话,故要关注与前后语言的连贯性,还要注意主语的一致性,语气的一致性,内容的前后照应性。括号前面说“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括号后面说“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可见中间应是说他们有“状元崇拜”的表现,这一表现在四个选项中都提到,即把“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当作法宝,明明知道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却依然会把它当作法宝,前后内容之间应是呈现转折关系,排除D项;前面说“众人皆知”,后面说“他们……”,可见中间部分应也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这就排除A项;B项,“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中“那些东西”显然是指前面的“状元笔记”,选项中说“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这显然说的过于绝对化,故排除;C项,既体现与上文的转折关系,又突出后文“他们”承前指代的内容,故选C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第一处说的是“任何人的成功”,应使用“一蹴而就”。“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第二处要说的是这种做法不必过分责难,应使用“无可厚非”。“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第三处说的是“笔记”,应使用“鱼目混珠”。“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第四处说的是“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应使用“拾人牙慧”。‎ ‎20.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给老师的书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先生:‎ 您好!音问久疏,垂念已久,上周得先生所寄大作,拜读之余,唯叹文笔清丽、管见非凡。又闻先生家兄近日来沪参加学术会议,若他有空闲,学生愿拨冗拜访,邀其游沪,以尽地主之谊。学生近日习字有得,去信附上墨宝一副,烦请先生雅正。‎ 学生:××‎ ‎×年×月×日 ‎【答案】“垂念”改“思念”;“管见”改“见解”;“家兄”该“尊兄”;“拨冗”改“登门”;“墨宝”改“拙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材料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书信。“垂念已久”中,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如,承蒙垂念,不胜感奋)。语境中,学生对老师,不是上级对下级,也不是老师对自己的挂念。可改为“思念”。“管见非凡”中,“管见”,管中窥物。比喻所见浅小。多用为自己意见的谦词。语境中是学生表达对老师作品的评价。使用不当,可改为“见解”。“又闻先生家兄近日来沪参加学术会议”中,“家兄”是说自己的兄长,语境中是说老师的兄长,词语使用不当,可改为“尊兄”。“学生愿拨冗拜访”中,“拨冗”是客套话,请对方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用于说自己或学生不得体,可改“登门”;“去信附上墨宝一副”中,“墨宝”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的画,该词使用不当,可改为“拙作”。‎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有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需要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商贸之路, _________。因此,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商贸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__________。陆上丝绸之路起于西汉都城长安,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也是连接它们的文化之路 (2). 海上丝绸之路 (3). 所以就叫丝绸之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第一处结合前句商贸之路,和后句的商贸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并列关系,可得出此处应填写“文化之路”;第二处根据提示语“运输方式”,故填写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三处有关联词语可知前因后果,此句主要说明丝绸之路的命名理由,故填写“所以就叫丝绸之路”。‎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互联网外卖用户多达3亿,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快递送餐企业竞争追求的目标就是速度,对快递员的要求是准时送达。因此,快递员的收入与两方面有关:一是送单量,二是客户的评价。有调查显示,送餐快递员送一单的价格在1.5元到4.5元不等,而收到一个差评则要被扣除10或20元工资,如果被客户投诉则要被扣除500元工资。‎ 为了增加收入,快递员不得不加快送单速度,由此而引发的闯红灯、超速、逆向行驶、接电话分心驾驶等交通违法现象日益突出,相关的交通事故数量也与日俱增。上海今年上半年每两天半就有一起外卖小哥违反交通法规而伤亡,深圳今年前9个月共查处涉及送餐企业送餐员交通违法33459起。‎ 伴随外卖市场的急剧扩张,快递小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快递员往往既是受害者又是违章者。‎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他,让我们学会感恩 在我记忆的天空中,经历过无数的事情,就像一颗颗漂亮的小星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有一颗最为明亮的,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午后,屋子里冷极了,我正蜷缩在被窝里看书。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我接过电话,原来是快递员叔叔的声音,我快递到了。‎ 望着窗外倾盆直泻地大雨,听着“哗哗”地雨声,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不情愿地披上了雨衣、穿上了雨鞋,在爸爸地一声声催促下,走出了家门。只见那位叔叔已经等在了楼道门口的雨达下面。他穿着的黑色雨衣被雨水淋得油光发亮,他那乌黑的头发上已经被雨水完全打湿了,一绺绺的,好像是刚洗过还没来得及擦干一样。虽然天气很冷,但他却因为忙碌而流下 了汗水。汗水和雨水融合在一起,并顺着他的脸颊淌了下来。确认过姓名之后,叔叔小心翼翼地解开雨衣,伸手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棕色的、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一把塞到了我手中,很热情地说道:“在这儿签个字吧。”这时,爸爸走上前,伸出双手,拉住了叔叔,招呼他进屋坐坐,顺便躲躲雨。可是这位叔叔却笑着拒绝了:“不用了,我还有好多家没有送呢,再见吧!”刚说完,他就向我们挥了挥手,转过身子,飞也似的离开了,继续推着那辆老“永久”牌自行车,慢慢地消失在了风雨之中。‎ 每一个小小的包裹都要经过许多流程,夹着快递员们的汗水,在一通电话之后“轻松”来到大家的手里,可是,又有谁看到快递员们奔波劳碌的辛苦呢!顿时,有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田……‎ 此刻,窗外又是风雪交加,气温也一下子下降到了零下26摄氏度,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天气里,快递员叔叔的身影再一次的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也许现在的他仍然在送快递的途中吧。那么,就让我代表成千上万的收件人,向您真诚地道一声:“您辛苦了!谢谢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很明确,“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叙述性材料。讲的是互联网外卖市场扩张,送外卖的快递员为了确保送达时间而违章的情况,这导致了人们对于快递员的生命安全问题的思考。这也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从立意的角度来说,可以见仁见智,主要的立意角度集中在快递员。从正面角度讲,可以谈感恩快递员的尽职尽责,为快递员的辛劳付出点赞;从反面角度,可以谈快递员要遵守规则,快递员要珍爱生命。从订外卖的这一角度,可以谈要多换位思考一点理解,要宽容大度;从外卖企业这一角度,可以谈规则制定要合理合情。‎ 参考立意如下:‎ 感恩 为劳动者点赞 既要速度,又要守规则, 做事要把握好度 宽容是一种美德 多一点理解,多一份爱 规则合理,天下和谐 常把安全记心间 具体的写作思路,建议围绕写作任务展开,“引—议—联—结”。首先引用材料,表态度,亮观点。有针对性地概述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并从中表明观点;然后分析材料。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评析,可以是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影响、危害。接下来联系实际论证观点,揭示出造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后,探求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最后得出结论,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重申观点,并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主要结构就是层进式的层层展开,环环相扣。‎ 具体写作素材,因为材料的立意比较简单,材料比较多,就不一一赘述。‎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亩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的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地认识与思考、冷静地分析、逻辑性地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