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2019 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语文 教学 班级 三年级 教科书名 称及册数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 册 每周 节数 节 总授课 节数 节 时间 单元 教 学 内 容 计划 节数 实授 节数 出 入 原 因 第 一 二 三 周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习作:猜猜他是谁 语文园地一 2 2 2 2 2 4 第 四 五 周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 7、听听,秋的声音 习作:写日记 语文园地二 2 2 2 2 2 4 第 六 七 周 第三单元 8、去年的树 9、那一定会很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酪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三 快乐读书吧 2 2 2 2 2 4 3 第 八 九 周 第四单元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不会叫的狗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习作:编写故事 语文园地四 2 2 2 2 2 4 第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8 十 周 2018-2019 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语文 教学 班级 三年级 教科书名称 及册数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 上册 每周 节数 节 总授课 节数 节 时间 单元 教 学 内 容 计划 节数 实 授 节 数 出 入 原 因 第 十一 十二 周 第五单元 15、搭船的鸟 16、金色的草地 习作例文: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2 2 2 2 第 十二 十三 周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9、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作:这儿真美 语文园地六 2 2 2 2 4 第 十四 十五 周 第七单元 20、大自然的声音 21、父亲、树林和鸟 22、带刺的朋友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语文园地七 2 2 2 2 2 4 第 十六 十七 周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25、掌声 26、灰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口语交际:请教 习作:那次玩的真高兴 语文园地八 2 2 2 2 3 第 二十 周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10 【创新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 扫清阅读障碍, 对课文整体把握,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 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 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 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 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 那就是: 大青树下的小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 bà”,不读“ 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 汉——汗 摔——率 跤——交 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新教案】 《花的学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 13 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放假 互相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 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1-2 自然段) :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 3-5 自然段) :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 :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 7-9 自然段) :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创新教案】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认识本课的 13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不懂 → 提问 → 理解 【创新教案】 《我的暑假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达到交际的目的。从个人训练到两人合作,再到多想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了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暑假,漫长而难忘。你在暑假中都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什 么事?(指名来说一说)哪些是你最感兴趣的?有些什么感受?把你去过的地方、做的事情、到现在还记 得清清楚楚地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 “我的暑假生活” 。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插图,每幅图上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是怎么 做的?你还做过其他的事吗? 2.指名说一说(由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 。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 1.从四幅图中选一幅想一想,说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说自己暑假里做的事。 2.分小组交流。 (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3.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准备好内容,准备在班里发言。 四、全班交流。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里讲了自己或者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出了讲的好的同学在班级 里发了言,希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做的及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轮流发言。 3.评一评。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教师总结。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有的同学暑假里不忘记读书学习, 有的学电脑,有的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游 览观光,特别是——参加了夏令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同学们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自由说一说) 3.只要是对自己的学习、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一个暑假中 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 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旅游 学电脑 快乐 学书法 帮爸妈做事 有意义 六、教学反思 【创新教案】 《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教法与学法举例、点拨、探究、交流。教学准备生观察同学 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个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教学过程 】 一、趣味导入 教师说出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猜猜是班上哪位同学。 二、有指导的示范 1.范例感知,教师出示例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 例文:他长得高高大大,虎头虎脑的。圆圆的脸、尖下巴,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着温和善良。他总是 笑眯眯的,就是不笑的时候脸上也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大多数时间他坐后排,有时也坐坐前排。他特 爱踢足球,课间和放学后的操场上常见到他奔跑跳跃的身影。他长得那样高,一定与他喜欢运动有关,我 好羡慕他的个头。 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他是谁? 2.分析内容,教师针对范例进行要点分析。 3.了解方法,教师结合范例小姐描写任务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 特点,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4.有组织地练习。 组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写一个片段。 5、有诚意地交流。 三、教师总评本次习作的情况。 四、品读欣赏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 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 五、作文医院 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 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 ,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 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2)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 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 的? 3. 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 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 3)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 (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 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 4)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 5)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 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 (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 ;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 6)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 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板书: 《所见》 五言绝句) 4.(课件出示 7)词语解释 (1)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2)振 :振荡 ;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 (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 :想要。 (5)捕 :捉。 (6)鸣 :叫。 (7)立 :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8)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课件出示 9) 创作背景: 《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 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 ,意思 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课件出示 10) 作者简介: 袁枚 (1716-1797年),清代诗人、 诗论家。 字子才, 号简斋,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随园主人, 随园老人。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 大家” 。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 11):牧童 / 骑黄牛,歌声 / 振林樾。意欲 / 捕鸣蝉,忽然 / 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 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 会积累诗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 在读中理解并积累下来。 在读读背背中, 认识了生字, 积累了词语, 以备写作时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 句子 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 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 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 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 “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 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 3 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 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 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 ,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 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独立学习文中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会默写。 理解诗句的意思,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2.课件出示苏轼的几首诗,学生阅读积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了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 名。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识字解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试着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诗 中的重点词语,标出自己学不会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检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评议,多媒体课件出示: ①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④亦:也。 ⑤奇:奇妙。 ⑥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⑦欲:想要。 ⑧淡妆浓抹: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 ⑨相宜:合适。 ⑩总相宜:都非常合适。 三、理解大意,质疑解难。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诗的大意,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 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 丽的打扮,都非常合适。 )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诗意进行质疑。 3.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1)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 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 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 (2)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 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 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小组与同学互读互评,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3.感情朗读,练习背诵,深入体会诗意。 五、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课件展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了解洞庭湖:洞庭湖,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 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 3968 平方千米,现已 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2.导入课题: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 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 。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 二、欣赏范读,感悟古诗。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2.自己练习朗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同位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4.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全班交流,读准节奏。 望洞庭 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 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遥望 / 洞庭 / 山水翠, 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 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 真像景亮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陀螺。 )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展开想象,想象诗中的画面。 (二)感情朗读,交流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和”是什么意思?(和谐,优美。 ) (2)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 (3)教师评议并小结: “镜未磨” 三个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 安宁温柔的景象, 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 ,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月亮把银色的光辉撒在湖 面,朦胧的月光下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 )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后两行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里的“山”指的是哪座山?(洞庭湖中的君山。 ) (2)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这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表现了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 照应了前两句诗中的“和” 。) (3)作者云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比喻,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形象地表现了景色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所见景色的喜爱之情。 )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 如:在月亮银色的光辉映照下, 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水显得更加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 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读出惊讶或赞叹之情。 )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引导小结,升华感情。 1.交流探究:这首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 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 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 ,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 境。) 2.教师小结:这首诗从一个“望”字着眼, “水月交融” “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 “洞庭山水” “犹如 青螺” 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 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 别致; 远景迷潆、 奇丽。 潭面如镜, 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 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3.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五、结合积累,拓展延伸。 1.像本课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一样,以山水等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诗是山水诗,在平时的学习和课外阅读 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这样的诗。 2.小组学生回忆交流。 3.小组代表朗诵古诗,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4.课件出示,朗读积累: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五、课外阅读,积累古诗。 课外搜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古诗,阅读积累,和同学一起分享。 【创新教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2. 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 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 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 4. 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 迟到 规则 凌乱 亮晶晶 湿漉漉 闪闪发光” 。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 生进行比较、观察,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 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 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 5-7 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 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 3-6 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 而下垂。花期 4-5 月;果 9-10 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 市绿化, 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 列植于甬道两旁, 尤为雄伟壮观, 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 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增、棕” ,识字要与词语 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 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 2. 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 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 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2.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 2—9 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 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 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 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 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 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 (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 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上的树叶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 )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把法国梧桐树 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 ( 4)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比喻、拟人 的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创新教案】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 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 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教 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中快乐的学习,教师则是学 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 组织者、 合作者与欣赏者, 力求实现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 3.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关系。立足本课教材实际,科学的确立三维目标。教学中紧紧抓 住语文学科的特点, 以语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 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标, 渗透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 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解题,初读课文,感受秋雨。 1.(板书“雨” )雨。交流:我们对它并不陌生,每个季节的雨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春雨绵绵,夏雨滂沱 , 带来暂时的凉意。 冬雨深沉, 令人感到寒冷。 那秋天的雨又是怎么样的?秋天里有那么多景物值得我们写, 作者偏偏写秋天的雨,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要与我们分享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走近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 (课件出示)友情提醒: (1)读通课文,做到三点: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思考: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3.交流学习成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分散识字,及时纠正字音。 (2)过渡: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知道了秋雨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4.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 有些小朋友眼睛真亮, 早发现了二、 三、 四段的开头句, 概括地写了秋雨的特点。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二、研读课文,感受景美,感悟情美。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1.同学们,大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读。 把秋天的雨当成了一把钥匙, 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朋友们, 你家里的钥匙干什么用的? 这里的钥匙打开的是什么?开的是秋天的门,是大自然的门。这秋雨可真神奇啊。你再轻轻地读读,你想 说点什么呢? 3.秋天的雨很清凉,凉凉的,感觉很舒服。——绵绵细雨,真的很舒服,你来读读。感觉到清凉了吗? 4.你还想说点什么吗?交流对秋雨的感受。 5.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怎么舍得放过?一起背背,记在心中了。 (二)品读第二小节,感受秋天之美,语言之美。 1.导读: (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通过美美地读, 品味到了秋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叫品读。 (板书) 一个“品” 字三个口,就是要我们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颜色? 找找这些颜色的词,可以圈出来。 2.默读课文,感受色彩美。 (1)找找表示颜色的词。 ( 2)你看,这么多的颜色同时出现在一个季节,你感受到了什么?——秋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好一 个五彩缤纷。还可以用上哪些词来替换五彩缤纷? (课件出示)五彩缤纷 这五彩缤纷的颜色可真美啊,难怪画家们都喜欢用彩笔来表现秋天。 3.说话训练,感受意境美。 (1)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雨把那么多五彩缤纷的颜色都分别给了谁? (2)引导交流, (课件出示)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 3)指导朗读,教师小结:这么多五颜六色的景物都在秋雨轻轻地呼唤下,聚集在了一起,多么快乐, 多么美啊! 4.比较句子,感受语言美。 (1)老师也好喜欢这缤纷的秋天,也想来写一写,你们来评一评。朗读比较的句子。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银杏树变黄了,枫树变红了,田野变金黄了,果树 变橙红了,菊花变成紫红、淡黄、雪白的了。 ” 你们说谁写得好?为什么呀?我也把什么景物什么颜色都写了呀,一看就明白。为什么你不喜欢? ( 2)你们都觉得是课文中的句子美,那课文中是怎样把这些秋天的景物写美的?请你挑选自己喜欢的一 句,读读,想想。 (3)交流学习,初步感受写法。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把银杏 树的叶子比作小扇子,多形象啊,作者真会观察。 ) ②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把红红的枫叶比作 一枚枚邮票,形象生动。 ) ③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 ) 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你挤我碰:这里用上这个词,你发 现了什么呀?说明果子实在太多了。 ) ⑤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频频 点头。你做做看?哦,这样。对的,那菊花怎么会点头呢?好像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在点头一样。 ) 5.迁移仿写,创造美。 ( 1)导写:作者一定很喜欢秋天,他通过观察,用了那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秋天的雨带给景物们的 快乐。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在分享着秋雨的快乐。用我们的笔也去写写这神奇的秋雨吧! (2)(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 ①它把 __________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是给 ___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学生挑选其中一句,写一写。 (4)交流、诵读自己的作品。大声地念出自己的作品。 (课件出示)写话举例: 它把橙色给了橘子,黄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摇啊摇啊,迎来了秋天的凉爽。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灯笼,照啊照啊,照出了人们欢乐的笑脸。 它把墨绿色给了松树,绿绿的松叶像一枚枚小针,缝啊缝啊,缝出了秋天美丽的衣衫。 紫红色是给喇叭花的,紫红紫红的喇叭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啊吹啊,吹来了秋天的歌声。 紫色是给葡萄的,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 (5)你们每人的一两句连起来,就可能是一篇美妙的文章,写作就是要这样积累的。 三、课堂小结。 1.同学们,其实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缤纷的色彩,还给我们带来了好闻的味道、好听的歌声⋯⋯ 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2.自由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 了。大家快来看哪: (课件出示) (画面一:出现一棵棵银杏树),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课件出示) (画面二:出现红红的枫叶),你又想起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 语或句子。 (课件出示) (画面三:出现菊花)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 (画面四:出现田野,橘子、柿子)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1.发挥想象,扩写“勾住”。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学生接读——(课件 出示) (梨香香的, 菠萝甜甜的, 还有苹果、 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 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小朋友的脚, 常被那香味勾住。 ) 2.小朋友们被香味勾住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展开美好的想象,假如你们也在那里,你们怎么做的 呢?拿起笔,接在书的第三段后面写一两句话。 (如学生可写:哦,站在果树下不肯离开;我恨不得爬上树去把果子都摘下来;我的鼻尖都伸到了果 子上了⋯⋯) 2.入情入境,美读段落 (1)秋天的雨多香啊!我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背诵积累,自主学习 1.学生自学。 (1)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 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 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2)我们自己分小组学习,领略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来了,小动物做好了怎 样的准备,好吗? (课件出示) 自学要求: ①说一说,冬天来了,小动物做好了怎样的准备? ②带着自己的体验朗读。 (3)学习小组自主学习。 2.检查反馈。 (1)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喜爱、向往)有滋有 味地读。(分小组竞赛朗读) (2)能不能把这部分内容背出来呢?我检查一下(用画面的形式展现)。 (课件出示) 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 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 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四、总结课文,理请脉络 。 1.小朋友们,课文,我们整体学了一遍,你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吗? 2.根据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快乐的歌。 3.根据板书和学生一起总结:开头说秋雨带来了秋天,是总起;结尾说秋雨带来了丰收和欢乐,是总 结;中间三个自然段分别从颜色、气味和提示冬天的到来向我们展示了美好与幸福。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 中,再轻轻地美美地走进秋天的雨中吧! 五、观察秋景,迁移运用。 (课件出示) 播放秋雨后情景 师:我们来这样说说话: 秋天的雨把 色给了 。 像 。 (课件出示) 如: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玛瑙,摇啊摇,摇出了秋天的喜 悦。⋯⋯ 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艳艳的苹果像红艳艳的脸颊,笑啊笑啊⋯⋯ 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鸭梨,黄色的鸭梨⋯⋯ 【创新教案】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 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 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 《听听,秋的声音》是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7 课。本课是一首 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 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 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过程 】 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 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学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天的声音》(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 闻乐见的活动,在课的开始,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 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声音? 2、请小朋友分读六个小节。 3、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鼓励学生多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 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 1-3 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声音,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眼前仿佛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从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 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 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 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 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 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 自然。 这样进行练说,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还进行了语言训练,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 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感受齐读最后一节。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的高兴,就用我们的朗读 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配乐朗诵诗)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道别 蟋蟀 告别 大雁 叮咛 田野 歌咏 ⋯⋯ 【创新教案】 《写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看课外书的兴趣。初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懂得日记的内容和格式。初步学 会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观察日记,语句要通顺,意思要连贯。 【教学过程】 1.教学什么叫日记和日记的内容。 告诉学生:写日记一般都是记自己做过的事,也可以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 2.为了防止学生记“流水帐” ,教师可提问:是不是一天当中所有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 都要统统几下来呢?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写日记要有重点, 选择一天生活中自己觉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的内容。 一般来说,一天的日记写一两件事就行。由于记的事情少,所记的事情可以记的具体一些。 3.理解坚持写日记是个好习惯。 (1)讨论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事情记下来,以后可以查看,俗话说的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对 自己是个教育。写日记也是积累作文材料,作文练笔的好方法,作文练笔的好方法。经常认真地写日记, 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 ( 2)要求学生从今天开始经常写日记,养成习惯,以后教师可以定期检查。 4.复习日记的格式。 5.明确习作的要求。 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开学生的思路:日记本来是写当天发生的事的,今天是作 文练习,可写任何一天的事,写明几年几月几日。内容是“观察到的事物” 。如果是“事” ,这件事可以在 任何地方发生,如家里、上学路上、学校、公园等。如果是“物” ,小动物、玩具、新开的商店都可以写。 写什么内容想好后,注意日记的格式,再把要写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6.提示学生,要写好日记,把所记的事情写具体,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个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 事物,多观察思考。 7.学生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四季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 学会使用钢笔写字, 注意握姿和坐姿, 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 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 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课时】 1 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2) 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3) (1)查字典理解词语。 (2)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 解了。如“忠勇”一词, “忠”有忠诚的意思, “勇”是勇敢的意思, “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又如 “艰难险阻”一词, “艰难”是困难, “险阻”是险恶有阻碍的意思, “艰难险阻”就可以理解为困难险恶。 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 差错,如 :“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 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3)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汉语中的词汇非常丰富,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 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 ”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5)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 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要联系语言环境分析, 推敲揣摩, 才能把握变化。例如 :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 不通。这时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 意思了。 (6)同义词法。 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可以找这个词的同义词,如“美 丽”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 (板书:理解词语:查字典 组合法 换词法 联系上下文 同义词法 ) 5.教师小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看课外书是一种 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许多课外读物词语丰富,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很生动的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 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摘记法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 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读书笔记本 上,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此 外,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 地去贴;还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词语。学生掌握了 积累词语的方法,就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记。 (二)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 4) (1)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 (3)小组用实物投影汇报交流。 (4)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课件出示 5) 形容春天的词语。 春暖花开 春风送暖 春风拂面 满面春风 春光无限 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 春风和气 春光明媚 春花秋 月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 含苞待放 春光明 媚 (课件出示 6) 形容夏天的词语。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 背 烈日中天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浓阴蔽日 (课件出示 7)形容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雨绵 绵 秋意深浓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春兰秋菊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秋雨绵绵 天高云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金桂飘香 果实累累 (课件出示 8)形容冬天的词语。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怒 号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天寒地冻 粉妆玉砌 (板书:春夏秋冬的词语) (5)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 9)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 ..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 语。 (4)小组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10)1.查字典理解词语。 ①憧憬: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②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2.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听了老师这番话,我憧憬 ..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如“即将到来的一天” “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然后再思考“憧憬” 的意思,就能领会“憧憬”在这里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的意思了。 3.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一词, “忐忑”有心神不定的意思, “不安”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的意思, “忐忑 不安”就可解释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三)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 11)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笔顺。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 (板书:横平 竖直)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板书:规范 正确 整洁) (1)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2)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12)文中的词语。 shuǎng 2. 3. 秋天的成语) 4.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课件出示 13、 14)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 发展趋向与结果。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 ,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金桂飘香:金桂 ,是桂花的一种 ,颜色是黄色 ,所以称“金桂” 。而桂花开在九月 ,也就是秋季 ,所以“金桂 飘香的季节”就代指秋季 ,“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 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形容果实多。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 ,像染过一样。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 ,秋天结果。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下面的理解词语做准备。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先观察, 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课堂作业】 1.分别写几个描写不同季节的词语。 (1)形容春天的词语。 (2)形容夏天的词语。 (3)形容秋天的词语。 (4)形容冬天的词语。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秋( )气( ) 天( )云( ) ( )( )习习 ( )( )知秋 金桂( )( ) 层林( )( ) ( )谷( )登 果实( )( ) ( )华( )实 参考答案 1.( 1)春暖花开 春风送暖 春风拂面 满面春风 春光无限 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 春风和气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2)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烈日中天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3)秋高气爽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春兰秋菊 (4)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怒号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2.高 爽 高 淡 秋风 一叶 飘香 尽染 五 丰 累累 春 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理解词语:查字典 组合法 换词法 联系上下文 同义词法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规范 正确 整洁 秋天的成语 春夏秋冬的词语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练习的一个重点是学会理解词语。教学时,采用先让学生自主交流、小组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 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的能力。 2.教学“书写提示”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 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 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 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 4 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总 结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是交流积累四季的词语,实践练习如何理解词语;书写提示部分,出 示了 8 个字,学会把字写得横平竖直;日积月累部分学习 9 个表示秋天的成语。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描写秋天的成语有哪些?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秋风过耳 枫林如火 2.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创新教案】 8.《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要求“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讨论,勇于探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 展。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 成教学目标。本着这一思想和理念,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精心创设语 言情景,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朗读课文,从而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和学生交流,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直接导入,齐读课题,简介作者。 (出示相应的课件) 2.欣赏学生的课文朗读,做到字通句顺。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天才的作品,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 (学生接龙读) 3.学习生字“伐” 。 师:读得非常棒,在读的时候我发现文中有一个生字读得非常准,现在我把它从文中请出来。 (出示 课件)学生读字、音、词,分析理解记忆“戈”字。 (简笔画表现“戈”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 4.口头填空的形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 5.对话朗读,体验情感。 6.交流收获。 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 印象 ,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7.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 方回来却发现 ___________ 。于是鸟儿问 了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最后找到了 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 一(把)斧子 一(双)眼睛 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 一(盒)火柴 一(只)鸟儿 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 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 (一)预设 1(小鸟与大树话别。 ) (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 )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 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 (示意学生读 ) 1.指名学生初读。 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 惜。 可是,寒冬来临, 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 !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 ? 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1)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 (2)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 (“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 (3)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 (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 ,树是“他” 。)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二)预设 2(小鸟与树根对话。 )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 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 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 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理,引导他们 读出这种语气) (三)预设 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 )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 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 到她的好朋友——树! )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3.引导从大门的语言中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 (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 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 (四)预设 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 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她得知树被“砍倒” ,被“切成细条 条” “做成火柴” “卖掉了” “火柴已经用光” ,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 (出示演示文稿: “鸟儿睁 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 1.名学生交流。 教师评议、 小结: 鸟儿费尽周折, 终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 ?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 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 “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 2.出示演示文稿。 (出示句子)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5.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 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唱完了歌, 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6.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 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谈话过渡: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 道这东西是什么吗 ?(友情,守信 )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 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这里向你推荐几 篇,但愿童话里那些美好的情感会伴你终生。出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2.推荐阅读: 有兴趣的话, 可以去找一些新美南吉的童话来读, 希望你们能从中读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也希望这些童话中所蕴藏的美好情感能伴你们度过幸福的童年。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情意真挚 鸟儿 树 树根 门先生 小女孩 【创新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 。(齐读课题) 2.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 1—4 自然段。 1.轻声读第 1—4 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这真难受” “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过了些日子, 它长出细细的根、 茎和两片小叶子, 钻出地面, 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种子长成大树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 树,那一定会很好。 ”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愿望。 (二)学习第 5—8 自然段。 1.轻声读第 5—8 自然段,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 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三)学习第 9—10 自然段。 1.轻声读第 9—10 自然段, 思考大树 “坐着休息一会儿” 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四)学习第 11—12 自然段。 1.轻声读第 11—12 自然段,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 三、再读课文,总结提高 1.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 文中的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3.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4.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种子或大树说吧。请大家互相说一说,把你心里的话说 出来。 (1)要学习种子的精神,不断进步,不停奉献。 (2)学习大树精神,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 【创新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阅读中独立认识生字,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贮藏、消化、细嚼慢咽”等词语及重点语句。能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能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了解牛胃的 特殊构造及功能。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 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 (打一动物 ) (1)学生互相交流,揭示谜底。 (2)指名发言,并说说理由,教师出示谜底:蟋蟀 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是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识记生字,一边读一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检查认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 1~7 段。 1.通过朗读, 我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课文的哪一小段告诉了我们? (第 7 段。) 2.学生轻声读读课文第 7 段,根据提示简练地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课件出示:红头和草一起被 。 3.指名学生交流。 4.课件引读: 红头和青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一个 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 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 (吞到嘴里了)。 (引导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体会红头的猝不及防。) (二)学习课文 8~18 段。 1.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 谈话过渡: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进入了牛的嘴巴里,他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遇 到哪些危险呢? (1)默读课文 8~18 段,用“ ”划出描写红头的句子。 (2)出示句子,引导交流: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了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 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 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 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3)指名交流:在牛肚子里,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 (4)教师评议,课件出示牛胃的图片,教师在图上用箭头标出红头所经过的地点。 (5)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仔细品读句子,全班交流。 (6)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课件出示:当我和草突然被牛吃到嘴巴里时,感到 ;我在牛的嘴巴 里 ,吓得我 ;我的身子随着草慢慢蠕动,又进了牛的肚子,这 里 ,我 。我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迷迷糊糊中, 我眼前一亮, 原来我又回到了牛的嘴巴,我想: ,可是我已经 。最后随着牛大吼一声,我 和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7)辨析“旅行”和“旅游”词义。 2.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及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机智。 谈话过渡:红头在牛肚子了里真是危险重重,稍不留神就会失去生命。但最终却安然无恙地从牛肚 里出来了,这可多亏了他的好朋友——青头的帮助。那么,小小的青头是如何救出红头的呢? (1)课件出示 9、11、 13、15、17 段,学生轻声朗读,说说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 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 肚子里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 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 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2)指名交流 第一: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课件出示: 青头大吃一惊, 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 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 ...爬起来大声喊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 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①引导学生从“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感受青头的着急。 ②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 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 ..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 ..的!” ①随机理解“贮藏、消化”。 ②体会“ !”所表达的情感,并读出语气。 课件出示:“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 ... 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①随机理解“细嚼慢咽”,并指导“嚼”的字形。 ②着重指导朗读“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第二:了解青头拥有丰富的知识并懂得运用知识。 ①课件出示: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 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 肚子里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 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 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②学生默读,并选择一节用下面的句子说说看! 青头告诉红头 。(什么) ③学生交流。 ④教师评议, 并小结: 青头正因为拥有丰富的知识才救出了自己的朋友。 并适时简要介绍 “反刍现象” 。 3.教师引读重点语句,并小结。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 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红头和草一起进了牛肚子, 青头又隔着牛肚皮对红头说 (“红头! 不要怕, 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 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 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 红头感到非常悲哀,青头鼓励道(“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 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三)学习课文 19~20 段。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地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他在 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四、教学反思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 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3.布置作业: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 误入 求救 真诚地关爱 青头 用知识巧救 【创新教案】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1.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辛勤地工作,他们和睦相处,生活非常幸福。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许 多动人的故事。 2.最近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2)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 “开火车”读等。 )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蚂蚁们一起搬运( ),蚂蚁队长不小心弄掉了一块,经过激烈的心里斗争,蚂蚁队长让 ( )吃掉了这块奶酪。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蚂蚁队长带领他的队伍在做什么?蚂蚁队长是怎样严格要求他的队伍的?蚂蚁们为什么都服从 蚂蚁队长的管理?(引导学生抓住蚂蚁队长的话,体会蚂蚁队长对队伍的严格要求) 。 (2)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3)在这件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3.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你喜欢这群小蚂蚁吗?为什么?(再次体会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 (2)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 【创新教案】 《我来编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尊重学生的独 特感受。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让学生进行奇思妙想,完成本次的习作教学。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喜欢)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童话的特点。 板书:有益的启示 生动、有趣 2.既然同学们都喜欢看童话故事,老师想检查一下,看看你们看的童话故事多不多。 3.猜童话: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来自哪些童话。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熟悉的童话图片,把学生不知不觉得带到童话世界中。 】 同学们真棒,看来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童话故事。今天就让山羊老师带你们走进童话世界里,亲身体 验一下童话的魅力吧!首先,请同学们想想你是动物王国中的谁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自己是什么动物,为下面学生创编具体的故事打下基调。 】 二、根据图文,编写童话 各位亲爱的小朋友们,童话世界之旅马上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出发吧! (一)出示图片,配乐,看有趣的童话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二)出示图片:一条小河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窝鸟儿。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谁能把我们刚才看到的景物连起说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开头? (在一条小河的岸边,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一窝小鸟,它们生活得非常幸福。 ) 2.一天,小鸟的爸爸、妈妈出去远方找食物,小鸟在窝里闷得慌,于是它挣扎着,爬出了鸟窝,一不 小心掉下河里,被河水冲走了。 【设计意图:创设出一种特定的童话意境,为学生创编童话提供一个广阔的说话空间,以激发他们的 创编兴趣。 】 3.此时,你想到一首什么歌?(学生唱歌:有只雀仔跌落水,跌落水,跌落水;有只雀仔跌落水,被 水冲去。 )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歌,同学们唱儿歌时的开心与下文小鸟掉进水里的伤心形 成鲜明的对比,激起同学们的同情心,使他们产生要救小鸟的强烈愿望。 】 4.同学们唱得真好听, 可是我们那可怜的小鸟太小了, 它不会游泳啊, 怎么办呢?来, 你们谁是小鸟, 假如它就是你,你不会游泳,你掉下水了,你会做什么?又会说什么?(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演,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到当时的危急情境中, 让学生展开联想。 】 5.情况危急啊, 再不救小鸟的话, 它就会被淹死了, 谁来救它? (学生想象怎么去救小鸟) (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来想象救小鸟的方法,让他们的思维在广阔的童话空间里驰骋。 】 6.同学们真有爱心啊,真让老师感动啊,谢谢你们,你们的故事都让老师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那是 什么呢?(引导学生归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童话里洋溢着善恶美丑,蕴含着一个个道理。 】 7.故事还没完哟,小鸟被救起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请你们发挥想象,把童话故事编写完整,好吗?(板书:我来编)记得要把救小鸟的过程写详细哦, 要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故事的启示也可以直接写出来。 三、动手写作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写你想到的故事吧! 四、教师小结 你觉得我们今天的童话之旅怎样?(有趣、奇妙) 童话世界多么的奇妙无穷,它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还让我们感受到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希望 大家多看童话故事,多写童话故事。请同学们课后把你还没写完的童话故事写完。 【板书设计】 我来编童话 有益的启示 生动、有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通过板书,让学生领悟童话创作的一般规律,为学生创编童话故事做 好铺垫。 【创新教案】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积累童话故事,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 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给学生听。 2.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是谁写的?看来同学们都喜欢阅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那奇 妙的王国里》有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 3.板书课题。 二、交流读书收获 1.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看的,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今天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 三、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1.出示《安徒生童话》的封皮。 (1)学生找书名和作者。 (2)你读过《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吗? 2.出示《丑小鸭》的故事梗概。 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他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 就认为他很“丑” 。其他的动物,如鸡、狗、猫也随声附和,都鄙视他。它们都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来对 他评头论足,说: “你真丑得厉害,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鸭子结婚,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关 系。”它们都认为自己门第高贵,了不起,其实庸俗不堪。相反, “丑小鸭”却是非常谦虚, “根本没有想 到什么结婚” 。他觉得“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 ”就在“广大的世界”里有天晚上他看见了“一群 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说不出的兴奋。 ”这就是天 鹅,后来天鹅发现“丑小鸭”是他们的同类,就“向他游来⋯⋯用嘴来亲他。 ”原来“丑小鸭”自己也是 一只美丽的天鹅,即使他“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 3.出示《丑小鸭》的片段内容。 后来一天比一天糟。 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 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 他们老是 说: “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 ”于是妈妈也说起来: “我希望你走远些! ”鸭儿啄他,小鸡 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一见到他,就惊慌地向空中飞去。 “这是因为我太丑了! ”小 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继续往前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野鸭的沼泽地里。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 为他太累了。 (1)师生一起阅读。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3)阅读时,要发挥合理的想象, 把自己想象成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 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4)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5)师生评议。 四、读童话故事《稻草人》和《格林童话》 1.介绍叶圣陶及《稻草人》 当你进入叶圣陶所写的《稻草人》的世界,你会知道在夜间的田野,星星是怎样眨眼,月亮是怎样微 笑。你还会知道,田野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辛苦和悲伤。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 1894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 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代表作 《稻草人》 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 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第一块丰 碑。 2.介绍格林兄弟和《格林童话》 打开《格林童话》 ,你能从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德国民间故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灰姑 娘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心存美好,真诚待人;傻小子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他勇闯魔归宫,惩罚了恶 魔们⋯⋯ 《格林童话》是 18 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搜 集整理而成的。 《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 《白雪公主》等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 越国界,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 《格林童话》自 1812年问世以来,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 《青蛙王子》 《灰姑娘》《白雪公主》 《不来梅城的乐师》 《睡美人》等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许 多还被改编成各种戏剧、歌剧和芭蕾剧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可以说, 《格林童话》以一种特有 的文学风格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它的影响超越了它的国界,也超越了它的时代。 五、童话故事推荐会 1.谁来向大家推荐优秀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2.小组交流。 3.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读书的好习惯? 出示泡泡语:每次读完书,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4.小结:是啊,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同 时我们要好好爱惜书籍,做一个文明的小读者。 六、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1.怎样让班级里也有一个“快乐读书吧”呢 ?读书吧里的书从哪里来 ? 2.怎样运用“快乐读书吧”里的书来阅读呢 ?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和了解童话,学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认识口字旁的字,学会三种修改符号。 2.通过、诵读,体会人生格言,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格言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格言意思。 【教学课时】 1 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 2) 童话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在童话的世界里, 植物、 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 而且也有喜怒哀 乐。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喜怒哀乐。 (板书:交流 童话)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 3) ①去年的树: 从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从鸟儿第二年春天从南方飞回来找不到它的 朋友感受到他的忧伤和惆怅。 ②那一定会很好:从大树变成手推车等感受到小推车为人类服务的快乐。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 从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 在牛肚子里 “旅行” 了一次的经历中感受到红头由 绝望、悲痛到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后对朋友的感激的感情变化。 ④一块奶酪: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感受到蚂蚁队长复杂的感情变化。 2.(课件出示 4) 这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棵树也有自己的愿望⋯⋯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充满丰富的想象。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 5) ①去年的树: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大树不见后鸟儿去寻找大树。 ②那一定会很好:树有自己的愿望,它想站起来,想跑,想坐下来休息,想躺下⋯⋯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 ④一块奶酪:蚂蚁队长带领队伍搬运粮食不受奶酪渣诱惑,以身作则。 3.(课件出示 6) 阅读童话,我们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从奇特的朋友,不可思议的事情中获得的启示。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 7) ①去年的树:读故事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②那一定会很好:从一粒种子的经历获得了奉献教育,明白了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从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 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懂得了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④一块奶酪: 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懂得了在集体活动中要以身作则, 严守纪律。 (二)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 8) 读一读,比一比,认一认。 伸—申(申请) 界—介(介绍) 棕—宗(祖宗) 忆—乙(乙方) 招—召(召开) 教—孝(孝顺)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 (课件出示 9)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本题是强调了声旁表音的功能。后面的字都是前面字的声旁,表示前一个字的读音。如“伸”的声旁 是“申” ,前后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 (板书:形声字声旁表音) (2)本题形声字的分类。 (课件出示 10) ①左形右声 :伸 招 棕 忆 ②右形左声 :教 ③上形下声 :界 (3)复习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 11) 部件识字法:所谓部件识字法,即是利用已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换掉 字的偏旁,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和部件相同的字。如记忆 “请、 情、 清”: 利用已学过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 ,再联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与“水”有关, 又理解了字义; “请” ,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个言字旁; “情” ,与心情有关,所以加上竖心旁。利用形声 字的声旁和形旁识记字,既利于掌握汉字的声,又利于掌握汉字的形和理解汉字的义。 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12) 左形右声,如:清(青) 、松(公) 、城(成) 、渔(鱼) 左声右形,如:功(工) 、领(令) 、战(占) 、郊(交) 上形下声,如:露(路) 、花(化) 、岗(冈) 、芳(方) 上声下形,如:烈(列) 、忘(亡) 、警(敬) 、堡(保) 内形外声,如:闻(门) 、闷(门) 、问(门) 外形内声,如:圆(员) 、阁(各) 、病(丙) 、赶(干)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1. (课件出示 13)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1)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14) 这些字都带有“口”字,但是表示的意义不同,可分为三类: (板书:口字旁) ①跟口有关的行为:咬 叼 嚼 咽 啃 吞 含 ②拟声词:啪 哗 吱 嗡 嘟 鸣 嘀 ③属于语言方面的事情:叫 喊 嚷 吼 吵 啼 唤 (2)你还知道哪些偏旁的字?交流举例。 手:扎 扒 打 扑 扔 托 扫 扩 扣 扛 扱 扬 执 扙 抛 扭 拟 抡 抠 抗 批 心:忌 忍 忐 忑 忘 志 忽 念 怂 态 忠 急 怒 思 怨 怎 总 怱 恶 恩 恳 水:汉 汇 汁 池 汗 汲 江 汤 沟 沪 沥 没 汪 浅 沮 泪 泠 沫 泥 泞 泼 2.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1)(课件出示 15) (2)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修改病句。 (3)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对比,学习了解修 改符号。 (板书:修改符号) 认识三种修改符号: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观察一下,这三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 时候使用?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是对句子中有错别字、词的改正, 是增补符号,对文句中漏掉部分的增补, 是 删除符号,对多余部分的删除。 (4)练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课件出示 16) 鲁爷爷今年八十多岁。他身穿一件黑棉袄,戴一顶旧棉帽,仍旧保持着艰苦朴素。在解放战争时期, 他推起小车为前线运送小米、小麦和粮食,不知走过多少城市和村庄?他曾经被评为“支前模范”的光荣 称号。 他经常对我们说: “他经历过两个新旧社会, 深知今天辛福生活来得不容易, 你们一定要爱护它啊! ” 修改如下:在“朴素”的后边用增补符号加上“的优良传统” ;用删除符号把“小米、小麦和”删掉; 把“?”用改正符号变成“。 ”;用删除符号删掉“的光荣称号” ;把最后一句话中引号中的“他”用改正 符号改为“我” ;再把“辛”改正为“幸” ,再用改正符号把“爱护”改成“珍惜” 。 (四)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17)。 (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小组交流,深入体会。 4.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板书:辨理格言) (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意思:灯芯不拨,灯不会变亮;道理不去分辨就不会明白! 启发:只有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道理要分辨才能明白!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意思: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 启发: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 (3)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意思: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靠平常谁更强势,但长期的胜负还是看谁顺应潮流谁更在理。 启发: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5.自由朗读,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语句,探究童话的用处,例句的分析,使得交流的内容不再空洞,变得形象可感。 两组形声字,引起复习形声字的分类及部件识字法,复习了旧知,学习了新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一读,比一比,组词语。 伸—申(申请) 招—( )( ) 棕—( )( ) 忆—( )( ) 教—( )( ) 界—( )( ) 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这场雨下得太大了,我身上的衣服完全湿透了。 (2)鲁迅先生如果爱惜自己的时间,就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3)我要改正上课做小动作的不正确的毛病。 (4)通过同学们的亲热帮助,王小刚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 3.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灯不拨不亮, 。 ( 2)有理走遍天下, 。 ( 3)一时强弱在于力, 。 参考答案 1.召 召开 宗 祖宗 乙 乙方 孝 孝顺 介 介绍 2.( 1)改法:去掉“完全” 。 (2)改法:关联词“如果⋯⋯就”改为“不但⋯⋯而且” 。 (3)改法:去掉“不正确”或者“毛病” 。 (4)改法: “亲热”改为“热心” 。 3.( 1)理不辩不明 (2)无理寸步难行 (3)千古胜负在于理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童话 形声字声旁表音 口字旁 修改符号:改正符号 增补符号 删除符号 辨理格言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 学习通过所学课文的具体片段,帮助理解童话,交流童话,更具有说服力。 2.修改病句的练习,先比较修改前后的不同,再引导学生认识修改符号,最后练习修改一个片段,层 层推进,减低难度,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练习,变得好玩有趣。 【创新教案】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 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内容,体会老屋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读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倒” ,注意“倒”与“到” 的区别。 2.观察课本插图,认识“老屋” 。 二、学习会认字,掌握读音。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 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 13 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2)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 13 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 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3)学生写字写词: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生字表中列出的本课生字的词语抄写一遍。 三、品读课文,感知故事。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看能了解到什么。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解释“窟窿” (你读懂了“窟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黑窟窿”是怎么回事?) 3.从第一自然段 ,你了解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 .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 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二)研读二到五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猫请求进入老屋躲避暴风 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 )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小猫的关爱。 ) (三)研读六到九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六到九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 老母鸡请求进入老屋孵小鸡。 老屋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 )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 ) (四)研读十到十六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十到十六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蜘蛛请求老屋: “请再站一会儿 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答应蜘蛛,再站一 会儿。)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蜘蛛的关爱。 ) (五)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感情。 1.老屋满足了蜘蛛的愿望以后应该倒下了吧?(学生自由发言。 )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 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 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 ?“爱” 。 2.感情朗读: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进行分角色朗读。 3.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结束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是一座善良之屋、仁爱之屋、同情之屋、体贴之屋。让我们向老屋那 样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创新教案】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 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观察图片: 1.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看,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他看上去是一位怎样的先生?这位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这位先生就是故事的 主人公胡萝卜先生。我们一起和他打声招呼吧。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一)板块一 1.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当长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就飞快 地——长了起来。他一步一步往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2.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聪明的你大胆猜猜。 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故事 吧。 (二)板块二 1.一个男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2.当胡萝卜先生经过的时候,男孩看见了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 “我可以用它来做放风筝的 长线了。 ”男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放风筝。 3.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为找不到绳子晾宝宝的尿布而发愁呢!这时鸟太太最希望的就是 什么?(能有根长绳子,系在两棵树之间) 。 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预设: 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 “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 ”那位鸟太太 来高兴地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 长串鸟宝宝的尿布。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 四,续写故事,编写童话 1.请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续写故事一: 鼹鼠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可真难 走啊! 这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聪明的鼹鼠老师想到了什么?她剪下 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这样,小鼹鼠顺利 地过了马路。 续写故事二: 当鸭子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说: “这下我总算找到捆书 的绳子了。 ”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把书捆成两包,然后,拎着书一摇一摆地走了。 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仔细观察这副图,你能 找到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在哪吗?看谁发现得最多,还要试着像前面一样给他们编编故事。同桌可以讨论一 下。 3.情境故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老师请四位。老师先给四位故事大王提个要求,你可以大胆地 编,但是别人已经讲过的地方不能重复。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当旁白,还要注意认真地听。 继续续编故事: 胡萝卜先生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镜,白菜小姐说: “如果 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了。 ”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一根长胡子系住 了眼镜。 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 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 胡萝卜先生说: “我 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 五、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2.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指读——齐读。 3.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 么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快乐。可是假如有一天,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 觉胡萝卜先生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4.给故事取题目:故事讲完了,可是我们还不知道故事的题目呢,你想给这个故事取什么题目?这个 故事的题目就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故事的作者是王一梅阿姨。 六、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 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 2)评价交流。 【创新教案】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初步掌握阅读童话的基本方法。 2 把握角色特点,揣摩其心理,落实到文中语句,提高阅读水平。 3 体会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与内涵,理解多元主题,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在阅读品味中,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 2.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水平。 3.体会、挖掘课文幽默的语言中所蕴藏的关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屏幕上的形象吗?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意大利作家贾尼·罗大里的这篇童 话——《不会叫的狗》 ,让我们用心体味其中的内涵。 二、课文回顾 1.请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童话内容。 2 请学生说出 .课文中的主要角色 三课文研读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原文语句回答 不幸、可怜——它不会叫,虽然成功地学会了两种叫声,却依然不能像其他同伴 一样有正常的生活; 勤奋刻苦——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辞辛苦; 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当发现自己不会叫之后,积极努力地追求自己的 理想,虽遇到困难却从未放弃。 2 仔细揣摩其他角色心理 ,把握性格特征,用原文语句将相应的态度读出来。 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 狐狸——嘲笑、看不起; 杜鹃——怜悯、关心; 猎人——厌恶、猜忌。 3.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4 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小狗设计第四种结局,力求更有趣,更有创意,更巧妙。 五、迁移拓展 推荐作者其他作品, 《洋葱头历险记》 ,《吹牛男爵历险记》 六、课堂小结 童话结局可以是多元的,但是人生的选择往往只有一次,请你慎重对待,希望同学们摆正自己的位置,正 确认识自我 七、作业 把你设想的第四种结局诉诸笔端,形成文字 ,不少于二百字 【板书设计】 不会叫的狗 贾尼。罗大里 主要角色 ———— 个性特征 ———— 多元主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却留给我很多思考,下面我简单说说此时的切身感受。 按照我的设想,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本该和平时一样活跃,积极,事实并非如此,我忽略了学生的 感受, 面对全校领导和老师的到来, 学生们异常紧张, 回答问题时, 明显有约束之感, 课堂气氛有些压抑。 在我的努力调整之下有些改变,但也没完全随我心愿。这就提醒我,备课,不仅要考虑备教材,更要考虑 到备学生,不能脱离实际,要顾及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全面考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承受能力等多 方面因素。 但也有意外的惊喜,班里的潜能生,李景浩,能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的第四种结局,这让我和同学 们刮目相看,他的独特体验,出人意料,这就启示我,不能轻看任何学生,信任往往创造奇迹。 【创新教案】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 2.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清楚明白的向别人介绍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3.乐于交流,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态度礼貌大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人展开交谈。 【教学重点】 1.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难点】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活动主题 1.教师导语: 同学们,认识老舍吗?(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 族。北京人。 )老舍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语言大师。 ) 2.教师引导:知道老舍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猜猜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1)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 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 。 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 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 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 以后他取 “舍予” 中的头一字, 前面加一个 “老”字, 成为“老舍” ,当作自己的笔名。 4.老师也想认识一下你们,和你们交朋友,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学生依次大声说出自己的 姓名。) 5.设疑激趣:在听到、看到这么多的名字之后,你们想了解哪些有关名字的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 ) 6.揭示课题: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老舍名字里的故事了,老师还不知道你们名字里有些什么故事呢。 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向父母了解你名字的来历,现在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课件出示 2) 名字里的故事 二、游戏激趣,猜名字来历 1.(课件出示 3)五个奥运福娃的图片。学生猜它们名字的由来。 2.学生猜同学中自己感兴趣的名字的来历。 (1)提出要求:你对哪个名字感兴趣,你就猜猜这个名字的含义,或者你先为这个名字编个小故事, 再请同学们猜出来。 (2)学生进行猜名字活动,请涉及的同学站起来参与介绍或点评。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4) (1)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贝贝温柔纯洁,是水上运动的高手,和奥 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课件出示 5) (2)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 世界人民的喜爱。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他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 造型。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课件出示 6) (3)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他将 激情散播世界,传递更快、更高、 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欢欢所到之处, 洋溢着北京 2008对世界的热情。 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他性格外向奔放,熟稔各项球类运动,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 红色的一环。 (课件出示 7) (4)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 向世界。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藏羚羊,是绿色奥运的展现。迎迎的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 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 (课件出示 8) (5)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 “燕”还代表燕 京 (古代北京的称谓 )。妮妮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天真无邪、 欢快矫捷的妮妮,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3.设疑:在猜名字的游戏过程中,你又了解到有关名字的哪些知识? 三、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1.请学生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1)谈话过渡:你们这些好听的名字是谁给起的呢?他们为什么给你起这样的名字呢?谁能大胆说 说你的名字小故事 ? (课件出示 9)说话要求:说说姓什么,叫什么;说清楚是哪个字;名字是谁给取的;为什么叫这个 名字;说说自己的乳名。 (2)六人合成一组,小组交流。 (3)周围的小朋友都知道你名字里的故事了,可老师还不知道,其他很多小朋友也都不知道呢,你 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说,师随机点评。 )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有,我有,大家有。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想了解他们名字里 的故事吗?谁来做个小记者,去采访一下他们,去探询他们名字里的故事?我们大家可以看看他是怎么问 的,可以学一学。 (师生交流) (5)我相信下面还有很多小朋友们想知道同学们名字里的故事呢, 你们也有一次采访、 交流的机会。 去吧,和他们交个朋友,互相介绍一下自己。 (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 (6)通过采访、交流,你了解了谁的名字?说说看。 (生说) (7)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里面包含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 祝愿。 (板书:期望 美好祝愿) 2.引导学生说说男孩、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1)谈话过渡:男孩的名字和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 ? (2)学生自愿发言。 (3)教师小结:一般男孩的名字比较响亮、铿锵有力,女孩的名字比较温馨、文雅、清新。 (板书: 男孩名字:响亮 有力 女孩名字:文雅 清新) (4)说说对自己名字的感觉: 你觉得自己的名字怎么样?是比较响亮?还是很独特?还是听起来很美? 请把自己的名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展板上 (响亮的名字、独特的名字、好听的名字 )。 3.进一步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性。 (1)喊喊名字: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喊出来吧。喊到谁, 谁就站出来。 (按顺序喊每个学生名字 ) (2)唱唱名字:你们好听的名字还能唱出来呢 !不信你听:教师哼唱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唱到谁,谁就站 到中间。 (随音乐按顺序唱每个学生的名字 ) 4.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乳名。 四、了解名字,拓展练习。 1.真好!我们不但知道了同学们的名字,还了解了名字里的故事。老师再来说两个人的名字,你们看 认不认识。 (巴金、冰心) (1)学生自由发言。 (2)鼓励学生说说他们名字里的故事。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10) 巴金名字的由来 当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原名李芾甘,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做过四川广元县的县官, 祖父是这个大家庭的专制家长。封建家庭的丑恶、腐败,社会现状的黑暗、腐朽,给幼小的巴金以深刻的 印象。 巴金是笔名, 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 其实 “巴金” 这个 笔名是这样来的:巴金在法国时,曾因身体不好,到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 文。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人。这人翌年投水自杀,使巴金很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 此而联想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 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笔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于是巴金的笔名就流传于世了。 (课件出示 11) 冰心笔名的由来 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乳名莹哥。她曾写了《寄小读者》 《小桔灯》 《超人》《去国》等 散文及小说。 “冰心”取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之所以选择“冰 心”作笔名, 据她自己解释: “一来因为冰心两字, 笔书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太胆小, 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 所以,尽管人们称之为谢冰心,但她总是署名冰心,从不冠以“谢”姓。 2.说说自己知道的家人、朋友、邻居的名字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认识《百家姓》 ,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家名字里的故事,原来小小的名字里有着大学问呢!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著名作家名字的来源,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交流,采访 活动,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 总结名字背后的美好祝愿, 了解名字的独特性。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增强了合作探究意识。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男生的名字:响亮 有力 女生的名字:文雅 清新 家人的期望、美好愿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低年级的学 生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而有实效的活动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容易激发学生的 思维,启迪智慧。游戏中出现了学生熟悉的五个福娃的形象,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2.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让学生讲自己、讲家人、讲他人 名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 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名字里的故事进行展示交流的环节,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别人欣 赏,被别人尊重,会引发主动与别人交流的意愿,更自信、更轻松地与别人交流。 不足之处: 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 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创新教案】 习作: 《续写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紧扣前文续写故事,中心明确,体裁一致;有新奇的故事情节;故事中蕴含一定的道理。在教师指导 下,学生完成看 ---说 ---写 ---讲---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教学过程】 1. 出示文中三幅图画图画,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描述画面。 2.听相关故事,设置疑问: “同学们是怎样为李晓明过生日的?”激发学生想象。 3.按要求独立完成续写,开展续写比赛。 续写要求(幻灯片出示) : (1)紧扣前文续写故事,中心明确,体裁一致。 (2)有新奇的故事情节。 (3)故事中蕴含一定的道理。 比赛规则: (1)每位同学独立完成续写,然后组内交流,每组推荐一篇佳作参赛。 (2)各组组长当评委,结合教师给出的比赛项目认真听其他选手的故事内容, 做好笔记。 (3)位选手讲完故事后,组长将上台给每一项目选出前三名的(出本组外) 贴上红星。 (4)结合老师评价,选出获胜者,取一、二、三名。 4.学生完成未写完的故事。 5.展示交流,评价提高。 指名读写作,老师、学生评议(这一段话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预测的好处,使学生喜欢预测,善于预测。 2.识字加油站,复习查字典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3.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区分多音字读音,朗读句子,注意标点符号 的用法,积累语言。 4.通过诵读,体会谚语,帮助小学生积累和团结有关的句子。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谚语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谚语的大致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 (课件出示 1)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在平时的阅读中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预测的方法和技巧?(板书:预测) (1)学生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 2.有目的地交流。 (1)(课件出示 2) 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①小组交流:结合某篇文章或一本书,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收获。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2)(课件出示 3) 为了预测得更准确,我读书更仔细了,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 ①小组交流:结合某篇文章或一本书,说说自己都注意到了哪些更多的细节。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3)(课件出示 4) 我在图书馆里找书看时,会先看标题,猜猜书的大致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 ①小组交流:结合自己到图书馆找书的一次经历,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3.教师小结:在阅读中,除了猜读法,还有浏览法、扫读法、跳读法、寻读法等,希望同学们在阅读 实践中,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三、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 5) (板书:查字典) 2.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6) 查 带 点 字 音序 音节 词语的意思 字典 . 基础.. 阁.楼 佳.节 盲.人 唐.朝 查 带 点字 音 序 音节 词语的意思 字典 . D diǎn 为字词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 法等等的工具书。 基础.. J jī chǔ 建筑物的根脚 ;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阁.楼 G ɡé 在较高的房间内上部架起的一层矮小的 楼。 佳.节 J jiā 美好的节日。 盲.人 M mánɡ 失去视力的人。亦喻胡涂、不明事理的 人。 4.认读生字:指名读,指名领读,齐读。 5.识记生字。 四、词句段巩固。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1.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板书:多音字) (1)(课件出示 7) 假.期 假.扮 假.装 假.日 几.乎 几.百 茶几 . 窗明几.净 中.毒 中.奖 中.间 猜中. 处.罚 处.分 到处 . 处.理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词语,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范读。 2.读下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你积累的类似的成语。 (1)(课件出示 8) 百发百中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百战百胜 四通八达 七嘴八舌 百依百顺 四平八稳 七手八脚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词语,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齐读。 (2)小组交流类似的成语,代表做汇报发言。 (板书:带数字的成语) (3)教师评议,课件小结。 (课件出示 9) 千言万语 千方百计 五颜六色 千呼万唤 千姿百态 三心二意 千辛万苦 千锤百炼 七零八落 3.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照样子写一写,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从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板书:提示语) (3)教师小结,举例说明。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孩子们写作文的时候,都免不了要有人“说话” 。尤其是写人,语言描写可 是很重要的一环,用好了,可以让人物更传神、更出彩呢。 (课件出示 10) 第一,提示语在前,说的话在后。 例:约瑟说: “爷爷一定有办法。 ” 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也是最简单的:只要在“说话人说”的后面加上冒号,然后用引号将 他说的话引起来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 11) 第二,提示语在中间,说的话在两边。 例: “非常抱歉,孩子, ”大树说, “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 这种情况就稍微复杂一点了, 一般用于说的话比较长, 并且话有两层意思的情况。 说话人的话仍然是 用引号引起来,不过要记得哦, “说话人说”的后面可是用逗号的。 (课件出示 12) 第三,提示语在后面,说的话在前面。 例: “噢,我大概猜不出来。 ”大兔子说。 这种情况下, “说话人说”的后面是直接用句号哦。因为,这是一句话的结束。 五、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13)。 (1)人心齐,泰山移。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师范读谚语,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板书:谚语) 3.小组交流,深入体会。 4.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14) (1)人心齐,泰山移。 意思:只要人们心向一处,共同努力,就能发挥出移动高山的巨大力量,克服任何困难。 唐.朝 T tánɡ 朝代名。 启发:团结的集体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课件出示 15)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意思: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启发:要搞好团结。 (课件出示 16)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意思: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启发:有事情要大家一起商量。 (课件出示 17)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意思:一个人的能力是很单薄的,但是如果有大家的帮忙就能办得更好。 启发:我们要团结一致。 5.自由朗读,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预测的方法和预测的带给我们的好处,把预测做到底,学会预测,学会续编故事。 通过本题训练,复习了用音序查字法的步骤和过程,温故而知新。词句段考查了四组多音字的运用,带数 字的成语,积累了语言,突破了难点。本题训练了提示语的三种用法,集中学习,更有比较,明确了提示 语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预测 查字典 带数字的成语 提示语 谚语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2. 把 下 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百( )百( ) 百( )百( ) 四( )八( ) 四( )八( ) 七( )八( ) 七( )八( ) 3.加标点,注意提示,不要把引号加错了位置。 (1)提示语在前面, “说”的后面打冒号。 ①妈妈好奇地问 这是谁送的礼物呀 这么精致 ②我伤心极了 对着小狗的尸体大声喊 美美 你醒醒 你醒醒 (2)提示语在中间, “说”的后面打逗号。 ① 是你吗 爸爸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 红红 快回来吧 我们找你一天了 ② 孩子 别难过 老师抚摸着我的头 关切地说 以后 我就是你的妈妈 (3)提示语在最后, “说”的后面打句号。 ① 孩子 你看见过三只灰雀吗 列宁着急地说 ② 没 没看见 我低着头 红着脸回答 4.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 (1) ,泰山移。 (2) ,其利断金。 (3) 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一个篱笆三个桩, 。 参考答案 1. 查带点字 音序 音节 字典 . D diǎn 基础.. J jīchǔ 阁.楼 G ɡé 佳.节 J jiā 盲.人 M mánɡ 查带点字 音序 音节 字典 . 基础.. 阁.楼 佳.节 盲.人 2.发 中 战 胜 面 方 平 稳 上 下 手 脚 3.( 1)①妈妈好奇地问 :“这是谁送的礼物呀 ?这么精致。 ” ②我伤心极了,对着小狗的尸体大声喊 :“美美,你醒醒,你醒醒 !” (2) ①“是你吗 ?”爸爸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 “红红,快回来吧,我们找你一天了。 ” ②“孩子,别难过。 ”老师抚摸着我的头,关切地说, “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 ” (3) ①“孩子,你看见过三只灰雀吗 ?”列宁着急地说。 ②“没,没看见。 ”我低着头,红着脸回答。 4.( 1)人心齐( 2)二人同心( 3)三个( 4)一个好汉三个帮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是练习课,在教学中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无论哪个环节,都把主动权让给 学生,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读读做做,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起到了事半功 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 这节课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 那就是在今后进行语文园地教学时, 要创设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 学习语文。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 4 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 交流预测的好处;识字加油站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词句段分别出示了多音字、带数字的成语及提示 语的三种情况,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四句关于团结的谚语, 充满哲理,正确有节奏的朗读、背诵谚语,理解和积累谚语。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团结的谚语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创新教案】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 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 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 会搭船。 板书课题( 15 搭船的鸟) ,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 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 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 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 (开小火车读) 三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 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 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 “多么美丽啊! ”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 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 (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 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照着书上的 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 (12)经过刚才的练习,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 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 (然后学生在组内练习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 “比鹦鹉还漂亮” ,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 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 生都能会背。 (学生按要求背诵。 )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 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四、五 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我正想着, 它一下子冲.... 进水里, 不见了。 可是, 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 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 .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 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 ?(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 。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 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 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创新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 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 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 (蒲公英) 2.介绍蒲公英。 (1)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 (2)师生交流: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 (蒲公英)是的,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介绍蒲公英。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 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 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 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花中午开,早晨和傍晚不开放。在 乡间,它也叫布谷英。 春夏之交,蒲公英开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组成一朵,很多花形成一个花 絮,每一朵花下面隐藏着一个很小的果,蒲公英的每一个果上,长着很密很长的冠毛,这些带冠毛的小果 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圆球。每当风吹来,蒲公英的种子就被风吹起,落在地上等到第二年 春天它又会发芽长大。 3.质疑解疑。 (1)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 (板书:金色的草地) ,一起读课题。 ( 2)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题。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 呢? ①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②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 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 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 重点理解“合拢” 。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熟读课文,厘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 1~ 2 自然段) :我们住在乡下,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些并 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第二段(第 3~ 4 自然段) :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从那时起,蒲 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四、自由朗读。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轮 读) 3.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 ,谁想赞美这美丽 的草地。 4.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 “我们”的心情如何? ( 4)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 “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 边说边演一演。 (5)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 6)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一、 二自然段。 ( 7)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 价。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谈话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 3)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 的。 (4)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 “我起得 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 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 “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 ,“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 “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 认识的否定。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 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5)拓展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他通常是上午 8 点左右逐渐 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下午 4 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深夜温度更 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绿色的。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有了新发现后, “我们”有什么变化? (3)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看板书,全班交流。 2.拓展: (1)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 2)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 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创新教案】 《我家的小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学习《我家的小狗》 ,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抓住特点,细致观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狗。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狗就是其中的一 个。你们喜欢狗吗?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博·希哈先生家的狗——“王子” 。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 的教学情境,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要读准字音, 读懂字词。 圈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 【设计意图】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你觉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 三、读中感悟,理解“王子”的“淘气、可爱” (一)学生自由读文。思考“王子”的“淘气、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 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王子”的“可爱”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学认字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 “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挺爱上课的” “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 ) ( 2)谁能把“王子”的这种可爱的样子用朗读表达出来呢? ( 3)“挺爱上课”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狗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 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从哪又能看出狗很“淘气”儿呢? (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和火车赛跑的图片) (找出重点语句: “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 “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 ) ( 2)想一想, “王子”还有可能和什么赛跑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 当,体会作者蕴藏于文字间的对狗的喜爱之情。 ) 四、课堂小结,提纲挈领。 1.博·希哈家的狗真是淘气又可爱。 (引读: “它既 ---又-- ”学生接读) 。 2.结合板书,梳理全文。 作者在写“王子”的时候,用了哪些事例来写具体的呢?(学认字和跟火车赛跑。 ) 3.小练笔。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注意观察要细致,抓住特点写,写出事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 (一堂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学以致用,课文是 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范本,在结尾之处,设计课堂小练笔,既能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理解,又使学生 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学生的能力得以运用和提高。 )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这一组课文,都展现了作者的观察能力及细致的描写观察到的事物的能力,现在,我们也来交流 观察,学习描写观察。 二、交流平台 1.留心观察 (课件出示 2) (1)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到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顺风船”的 翠鸟。 (2)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却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 3) 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2.细致观察 (课件出示 4) (3)翠鸟的美在于它有艳丽的色彩和敏捷的“身手” 。 (4)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 5)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 解。 3.交流观察方法。 (1)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观察方法,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6) 一、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板书:留心观察) 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 ,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可写,这是 最让人犯愁的事。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方法 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 克曾说:生活,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的。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 番,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想,就 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 需要迈好三步: 学会跟踪观察、 学会定向观察、 学会随机观察。 (课件出示 7) 二、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板书: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所谓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就是对指同一事物, 或不变立足点, 只变换所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向, 或站 在不同的观察点上,对一个事物进行或正面看看,或侧面看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细致观察。的 确,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很难一眼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 象。我们一定熟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所说明的深刻哲理。为了全方位、准确地 把握事物的特点,就要求同学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课件出示 8) 三、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板书: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所谓多层次观察, 就是对同一事物, 立足于不同的层面, 深入其内部进行观察, 甚至借助观察仪器。 比如:当你看过了小猫可爱的外表,难道你不想再进一步了解小猫可爱的生活习性吗?的确,只有我们不 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特点的认识上,而是立足于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本质进行细致 的观察,才能够立体地把握事物的特点。 三、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 9) 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吧! 2.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独立修改。 4.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展示例句。 (课件出示 10) 夏天到了,爬墙虎“噌噌噌”地使劲往上爬,长得可茂盛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给墙披上 一身绿装。它为什么能趴在墙上呢?原来它的藤茎上生满了无数只小脚,脚上长有六个大头针针头般大小 的吸盘,这些吸盘集零为整,支撑着爬墙虎,使它紧紧粘附在墙上。 (课件出示 11) 这条路,是一条车辆的河流。每天一辆辆汽车“嘀嘀嘀” ,满载着各种货物,从城市奔向乡村;一辆 辆拖拉机“突突突” ,满载着瓜果和蔬菜,从乡下驶进城市;一辆辆自行车“丁零零” ,多少人从这条路上 下班。清晨,爷爷和奶奶们在这条路上跑步,打太极拳;晚上,大姐姐,大哥哥们常到这条路上散步、谈 心⋯⋯这条路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幸福。它像一支神奇的长笛,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课件出示 12) 每年夏天, 是荷花塘景色最美的季节。 且不必说那堤岸上的杨柳成行, 绿树成荫; 也不必说那河边的 青草野花,红绿相映;单这河里的景色,就会使你流连忘返。你看那大片大片的荷叶,绿油油的。有的亭 亭玉立,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有的飘浮在水面上,像一块块绿绸子。如果你用手往叶上浇一些水,便立 刻形成很多水珠,很快地,又纷纷滚落下去了,有的大水珠还在荷叶上滚来滚去,舍不得离开,像一颗颗 晶莹的珍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粉红色的荷花,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的开放着。朵朵荷花也特别大,那大 劲儿,是花池子里的任何花也比不了的。有的是荷苞初绽,大花瓣刚刚裂开,好像有点害羞,不好意思大 胆开放似的。还有的花骨朵含苞未放,像粉红色的大桃子。这样的叶,这样的花,又是这样的一大片,会 使你目不暇接,不知看哪儿的好了。一阵风轻轻吹来,水面微波粼粼,花叶轻轻摆动,真是婀娜多姿,好 看极了。从花叶之间还可以看见一群一群的小鱼游来游去,互相追逐,像是在捉迷藏。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 力。通过展示例句,分析归纳观察的方法和所注意到的问题。学生积累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如何观察周 围的事物。学会了观察,运用学过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事物,并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学会观察 留心观察 细致观察 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多层次深入观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面我们就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二、阅读指导: (一)初读例文。 1.教师范读例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 然段。 2.指名说。 (明确: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 (二)细读例文。 1.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课件出示 14)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头,一片片狭长的叶 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交流: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写了两句话。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细雨比作丝,把春雨比作甘露。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用上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 也让我们感受的作者对杨梅的爱。 ) 2.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杨梅果的?他从几个方面来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例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 (课件出示 15) (1)杨梅的外形: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 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 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通过比较, 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 ) (2)杨梅的颜色: (课件出示 16) ①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杨梅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 “先⋯⋯随后⋯⋯最 后⋯⋯” )。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水果,用上“先⋯⋯随后⋯⋯最后⋯⋯”来说一说。 ②杨梅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到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沾满了 鲜红的汁水。 (课件出示 17) ③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 (3)杨梅的味道: (课件出示 18: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②这一自然段共 4 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第 2 至第 4 句写“我”小时候由 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 明。(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 ) 三、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 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 态,而且留心了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还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 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板书:观察和描写方法: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其实很多时候在观察东西时,我们也应该用上观察的五件宝: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这样 我们就可以把东西写得生动具体了。 (板书: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 四、课堂练笔。 1.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来的水果, 用上观察五件宝进行观察, 并按一定顺序把这样水果的形状、 颜色、 味道说清楚。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水果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水果的喜爱之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学生动笔写。 5.写后集体评议。 (1)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好在哪儿?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何借鉴之 处?你对习作者有何建议? (2)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五、课后作业。 1.找到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删除与习作无关的地方,补上需要增加的内容。 【设计意图】巧妙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短文,总结作 者的描写方法。学会抓住植物的特点:外形、颜色、味道写的方法,为习作打下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强调 描写杨梅的方法,为练笔做好充分准备。 【板书设计】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创新教案】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出来,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2.让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能够主动地关注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并虚心接受他人 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写具体,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难点】 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课件出示 1)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2.谈话导入: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的发现。这一次习作,就让我们把 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课件出示 2)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二、仔细审题,明习作要求 1.(课件出示 3)(课本 72 页) 出示题目,审题:默读文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2.这次习作写什么?(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作范围是怎样的?(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写几个 印象深刻的?(一种或一处) 三、选择交流,了解要求。 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探究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就某一方面进行小结。 四、怎样写好一种事物。 1.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板书: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课件出示 4)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 色的了。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草地的特点。 ) 2.抓住特征(板书:抓住特征) (课件出示 5)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 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 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抓住草原辽阔、美丽、碧绿 的特点。 ) 3.厘清顺序(板书:厘清顺序) (课件出示 6) (1)空间顺序:走进校门,迎面吹来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风,旁边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喷水池, 柳树的枝干正在随风飘跳动。向里走就有三百棵大树巍然屹立在大路两旁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再往里走 就是我们的操场了,操场里设备齐全。最后就是我们教学楼了,那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特别显眼。 (课件出示 7) (2)时间顺序:凌晨四点,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 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 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 色中苏醒;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五、怎样写好一处场景。 1.阅读例文 (课件出示 8) 新年快到了, 大家都开始准备年货。 今天我们一家闲来无事也一块去逛集市, 一走进集市我便眼花缭 乱,到处张灯结彩,一种节日的气氛很快拥到我这里。商场的天花板上挂着一排排祝福语,许多商品也开 始打折了。商场一楼商品很多:有各种各样鞋子,有时髦的衣服,有潮流的裤子,还有色彩鲜艳小饰品和 包包。商场里人来人往,人群川流不息,人们正忙着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 2.各小组交流总结写作方法,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示: (课件出示 9) 第一:交代场景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描述场景要抓住场景氛围和特点。 第三:对场景描述要抓住场景中代表性人物的神态、言行。 第四:描述场景要注意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第五:在描述中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板书:场景发生的时间 地点 氛围 特点 人物神态、言行) 六、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自由写作。 2.教师巡视指导。 七、展示习作。 1.小组同学互相读听自己的习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评选出优秀习作,小作者读写作,老师、学生评议。 (这一段话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 交代了本次习作学习的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过片段的分析, 明确写作的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可感、具体。 【板书设计】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描写事物: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抓住特征 厘清顺序 描写场景:场景发生的时间 地点 氛围 特点 人物神态、言行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习作指导课到底应该怎样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老师们都在探索,我也一直在尝试。本节课,我 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从观察、描写、布局谋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学生们学到了一些写作知识,收到 了预期的效果。 小学写作教学往往会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故事,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将学生们引领到我们所创设的故事 情境当中去,再让学生们去回想并感受他们新的发现,继而把它写出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美的眼睛,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拥有一双慧眼,发现美,传递美,做学 生们的榜样。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爱和热情也难以对写 作产生多大的兴趣和热情,所以,用心去感染我们的学生们吧,这是一条捷径。 不足之处: 内容的讲解过于繁多,对于三年级上册的学生来说,过于繁杂。最好选择其中的一类(如 描写事物)来学习、分析、写作。 【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认识“亦、宜”等 7 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 13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 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断、楚”等 5 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 背诵李白的古诗。 (5 首) 2.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 感情也很丰富。 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板书: 李白) 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 2) 李白( 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 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 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 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 5.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 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 25 岁的时候 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 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望天门山》 。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望天门山》 (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 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 3)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3.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 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4.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 (课件出示 4:生字) duàn chǔzhìɡūfān 断 楚 至 孤 帆 (1)注意读准翘舌音“楚、至” ,前鼻音“断、帆” 。 (2)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换一换:“继”换掉“纟” ,加上“斤” ,就是“断” ;“定”换掉“宀” ,加上“林” ,就是“楚” ;“狐” 把“犭”换成“子” ,就是“孤” 。 减一减、:到—至,变成“至” 。 加一加:“巾 +凡 =帆”。 5.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6.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 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 找找、 画画。 7.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5)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 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 2.(课件出示 6、7)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 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 “两山石状晓岩,东西 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 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7)出:突出,出现。 (8)日边:天边。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3.个人自学开始。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四、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一)学习前两句诗。 1.(课件出示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有关图片) 2.指名读一读前两句。 3.引导想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 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 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 4.( 1)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 激起回旋, 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 “碧水东流——至此回” , 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2)指名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水势湍急、激荡回旋)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1)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 (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4)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二)学习后两句诗。 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诗人是在船上看 到的:两岸青山 ------相对出) 2.(课件出示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相关图片) 3.学生观察,畅谈感受。 (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 )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 6.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 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三)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 (课件出 示 10)(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 (板书: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 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 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 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 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 (板书:断 开 流 回 出 来) 4.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谈话引读: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 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谈话接读: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 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 ——(指名读诗) 4.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 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 (学生配乐感情朗诵。 ) 2.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指名配乐朗诵。 ) 3.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背下来。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表达出诗中的 情。 4.全班一起朗诵。 (配乐)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11)断 楚 至 孤 帆 1.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2.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3.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楚”——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林”的两捺都变成了点。下面是横勾,不是秃宝盖。 “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瓜” ,不是“爪” 。 “帆”——左右结构,第五笔是横折弯钩。 4.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5.展示学生作品。 6.过关评价。 七、总结拓展,积累运用。 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 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 《望庐山瀑布》 )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 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李白,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鼓 励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增强理解词语的能力结合课文插图,根据对词语的理解, 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诗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 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 代诗人 所作,人称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 知道的还有《 》 《 》 。 2.这首诗通过 、 、 、 、 、 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 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 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 、 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 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 、 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 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参考答案: 一、 1.唐 李白 诗仙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2.断 开 流 回 出 来 天门山 3.中断 开 流 二、 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 断 开 流 回 出 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学生背诵最喜欢的古诗引出今天要学的诗,然后,安排自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 发挥的空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学生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理解诗意,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 的机会。在交流收获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 ,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 自得。 二、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 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 的想象力, 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 “自由练读” , 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 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 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文中“亦、宜”等 3 个生字,会写“饮、初” 2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 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景,揭示诗题。 1.同学们去过西湖吗? (如果有去过的, 请学生做简单介绍。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2.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欣赏西湖十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美景如画、 风景优美、 如诗如画、 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人间仙境⋯⋯) 3.谈话揭题:同学们,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 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 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 (课件出示 13)《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 4.(课件出示 14)简介作者:苏轼(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 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又 工书画。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书传》 《东坡乐府》等。 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 两次做官, 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 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 他在西湖兴修水利, 建起了 “苏 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二、鼓励交流,理解诗题。 1.(课件出示 15)《 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生齐读。 2.小组交流: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 3.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1)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2)知道了地点:西湖的小舟上。 (3)知道了诗人在做什么:饮酒聊天,欣赏美景。 4.谈话激趣: 诗人苏轼曾经在杭州做过地方官员, 他非常喜欢西湖, 经常到西湖来观赏美景, 有一天, 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刚开始的时候是阳光明媚,后来忽 然下起了雨。 看到这奇妙的景象, 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 三、学习字词,明确节奏。 (课件出示 16)突出显示“饮” “初” “亦” “抹”“宜”。 1.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朗诵诗句, 借助拼音学会诗中的生字, 把生字读正确。 2.生自由朗读。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诗句。 ①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②指导生字: yǐn chū yìmǒyí 饮 初 亦 抹 宜 指名读,教师领读,提示读音: “亦、宜”整体认读音节, “饮”前鼻音。 “抹”是多音字,在文中读 mǒ,组词“涂抹” ;还有一个读 音是 mā,组词“抹布” 。 ③识记生字 熟字加偏旁:饮 = 欠+饣 初 =刀+衤 宜=且+宀 减一减:迹 -辶=亦 4.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根据学习古诗的经验在课本上标出这首诗的节奏。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 17)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 / 潋滟 / 晴/ 方好,山色 / 空蒙 / 雨/ 亦奇。 欲把 / 西湖 / 比/ 西子,淡妆 / 浓抹 / 总 / 相宜。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5.指名读,提示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四、品读诗句,理解大意。 1.小组交流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2.代表发言,教师小结:看课本注释、看课本插图、读古诗题目、读古诗诗句、查字词典、联系上下 文、搜集资料⋯⋯ 3.引导理解: (1)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 (2)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 (3)欣赏晴雨时的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 五、细读诗句,交流探究。 (一)赏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 1.“潋滟”是什么意思?(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 ) 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 金⋯⋯)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 )这也让 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晴天。 ) 4.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 (好、美、妙、奇⋯⋯)诗人怎么 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好。 ) 5.“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正当, 恰好。 )你是怎么知道的? (查字典。 )“晴方好” 又是什么意思? (方好:正好,正显得美。 )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 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 8.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赏读 “山色空蒙雨亦奇。 ”1.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阳光明媚鲜艳中水光山色的西湖美景中时, 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雨) 2.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雨中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山色空蒙。 ) 2.“ 空蒙” 是什么意思? (空蒙: 雾气迷蒙, 景物若隐若现。 )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课本注释知道的。 ) 3.“空蒙”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4.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 (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 情的?(亦奇。 ) 5.“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也。 )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 )“亦奇”又是什么意思?(亦奇: 也显得非常奇妙。 )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 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 7.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三)个性赏读——晴雨西湖。 1.晴天时西湖很美,雨天时西湖也美。我们怎样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晴雨时西湖不同的美呢?(注意 停顿、重音、有感情⋯⋯) 2.生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1)为了表现不同情况下的美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2)因为是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天气造成了西湖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3)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读出作者的感受。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 (四)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1.谈话过渡:晴天的西湖,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雨天的西湖,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 无。面对这么奇妙的景色,你要用什么词语来比喻它呢?(美丽的画卷、人间仙境等。 ) 2.诗人苏轼是用什么来比喻西湖的?(西子)你从怎么知道的?(读诗:欲把西湖比西子。 ) 3.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西子: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过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 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 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诗人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 5.“淡妆”是什么意思?(素淡的妆容。 )“浓抹”是什么意思?(浓重华丽的打扮。 )“相宜”什么意 思?(合适) “”总相宜(都非常合适。 ) 6.作者写这句诗只是为了赞美西施吗?(不是,是在借西施来赞美西湖。意思是说西湖的晴天就如同 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都很美。 ) 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 美妙多 娇。) 8.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西湖的的赞叹之情。 六、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课件出示 18:生字田字格课件) 饮 初 1.读准字音,指导写字。 师范写指导: “饮”左窄右宽,第二笔是横勾,第三笔是 竖提,撇要注意避让,捺可舒展。 “初”左窄右宽,左边是“衤” ,不是“礻” 。 2.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红书中生字,仿影、临写。 3.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4.投影展评,进行写字修正。 七、总结延伸,背诵积累 1.苏轼在一天之中同时领略了西湖晴雨时的不同的美,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 兴奋、 高兴⋯⋯) 2.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3.学生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4.我国历代诗人都喜欢以大自然为题材进行写作,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句和美文,请同学们利用 课余时间搜集阅读,并和同学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景,可以使学生感受西湖的 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交流学习古诗的 方法,为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做好充分的准备。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 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 4.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 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 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3.( 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山色空蒙雨亦奇。 4. 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 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微风把岸 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 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 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更加奇妙。苏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连声赞叹: “西湖不仅晴天十 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 ”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 “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 美女西施呀! ”苏轼笑着说说: “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 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 都显得十分美丽。 而西湖则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很奇特、 美丽。 ”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他乘兴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即兴为诗歌提名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 / 潋滟 / 晴 / 方好,山色 / 空蒙 / 雨/ 亦奇。 欲把 / 西湖 / 比 / 西子,淡妆 / 浓抹 / 总 / 相宜。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视频,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 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 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学生交流读懂诗的内容。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主 要抓住“潋滟” “空蒙” “好”这几个重点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晴天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 明丽、波光粼粼;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想象画面,用语言描绘,感受这首古诗蕴含的美妙 的意境。这不仅为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很好地把诗歌 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不足之处: 这次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放开,对后两句的理解有点困难,有 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庭、未”等 4 个生字,会写“镜、未”等 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磨” ,继续进行自主识 字练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学习通过查阅工具 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1.背诵比赛:同学们已经读过很多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2.学生自愿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古诗。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物的,我 发现大多数同学喜欢写景的古诗。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 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 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 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 ,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 的诗人刘禹锡。 (板书:望洞庭) 4.简单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20) 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竹枝词》 《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 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 二、朗读古诗,生字指导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对准节奏。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交流节奏。 (课件出示 21) 望洞庭 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 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遥望 / 洞庭 / 山水翠, 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板书:望洞庭) 3.课件出示本诗的生字。 (课件出示 22) jìnɡwèi móyáo yín pán tínɡ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庭 (1)指名读。 (2)重点强调 :前鼻音“银 盘”,后鼻音“镜 庭”。 (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 (4)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境一镜 末一未 摇一遥 很一银 挺一庭 组词扩展:磨面 磨坊 盘子 玉盘 (4)全班齐读。 4.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 23、24)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5.再读古诗,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 25)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 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 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 三、再读古诗,深入探究。 (一)探究交流:湖光秋月两相和。 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时间:秋天的夜晚。 (2)读出了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 静、和谐。 (3)读出了“两相和”中的“两”是指:湖光和秋月。 “和”是指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 和谐的美。 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 十分宁静、和谐。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二)探究交流:潭面无风镜未磨。 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湖面的样子:风平浪静。 (2)读出了月光下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 波光粼粼。 (3)读出了精确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铜镜” 。 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探究交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学生自由朗读。 2.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1)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 (2)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 青螺”。 (3)运用比喻的写法,把洞庭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3.自由朗读,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四、学习新字,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 26)镜 未 磨 遥 银 盘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读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 (4)开火车读、齐读。 (5)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磨”半包围结构,“广”写大,写长,里面“林、石”注意穿插避让,写得扁一些。 “盘”上下结构,上长下短。注意“舟”不要写太长,横基本压住横中线。 (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1.教师小结:我们一起学习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七绝《望洞庭》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 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 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 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指名有感情读背,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3.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并阅读。 【设计意图】背诵古诗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字、词,交 流诗句的意思。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望洞庭》 。 2.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默写古诗《望洞庭》 。 湖光..秋月两 .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 一、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 1.湖面的波光。 指湖光和秋月。 和谐,优美。 指湖面。 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 水平如镜。 诗句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 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2.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 山。 诗句的意思: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 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把洞庭湖面比作铜镜。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青螺。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遥望 / 洞庭 / 山水翠,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展开想象,体会意境。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借助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 用丰富的想象使诗句描绘的美景如在眼前。为下面的品读古诗、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打下了基础。 2.品读诗句,欣赏美景。通过学生自读诗句,结合注释,欣赏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师生交流,共 同品读, 感悟。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探究, 课件展示图片及教师语言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语言文字和听过语言文字所体现出来的意境,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了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进而对学生进行人与环 境和谐相处的教育。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 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开” ---- 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回” ---- 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由“开”到“回”,互 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出” ----展现了蔚 为壮观的景象; 一个出字, 把两山隔江对峙, 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 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 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来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来” ----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 “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山高水险,水流湍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飞驶而 来,令人体察到乘舟人此时此地的畅快之感和愉悦之情。诗人从“日边来”,带着满腔豪情而来。 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 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 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 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 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 境界壮阔, 如孟浩然的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 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以“秋月” 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一片和谐。 湖面无风, 如月下铜镜铺展于大地。 “镜 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 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全诗构想新奇,化大为小,色调淡雅。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 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 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公元 701 年 2 月 28 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 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 生, 4 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明白畅达,为“唐 宋八大家” 之一; 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 比喻, 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 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 名诗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 人物之一。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天门山,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 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 也因天门洞而蜚声世界, 被誉为“湘 西第一神山” 。 天门山,素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誉,千百年来, “天门洞开、天门翻水、天门转向、野拂藏宝、鬼谷 显影、天门瑞兽”六个难解之谜的相继涌现,更为这里增添了灵异的奇趣。 【其他资料】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南岸,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洞庭 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 江。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湖光..秋月两 .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我会填。 1.《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 的 作 者 是 代 诗 人 。 这 首 诗 主 要 描 绘 的 是 西 湖 和 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 之情。 2.《望天门山》 的作者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 3.《望洞庭》 是唐代著名诗人 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 ” 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 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 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诗句品析 1.根据诗意写诗句 ( 1 )《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 这 首 诗 描 写 西 湖 在 阳 光 照 耀 下 , 波 光 闪 闪 , 十 分 美 丽 的 诗 句 是 : “ 。”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 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 。”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 从远处望去, 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一、 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 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 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 1.宋 苏轼 雨天 喜爱和赞美 2. 李白“诗仙” 3. 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和” 字下得工炼, 表现出了水天一色、 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 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 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 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1)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四、 《望洞庭》改写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大诗人刘禹锡乘着马车去来到了洞庭湖边。 刘禹锡静静地站在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月光洒在洞庭湖湖面上,那皎洁的月光和洞庭湖湖水交相辉 映,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色。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 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 显得十分宁静、 和谐; 湖上无风, 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诗人远远望去,在皓月银辉下,湖中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白银盘里放了一 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刘禹锡被眼前这美景陶醉了,于是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望洞庭》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创新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学生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富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 通过学生自评的形式, 指导学生朗读。 3.利用网络展现西沙群岛风景及物产资源,通过网上资料及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 4.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利用网络延伸课文,拓展知识面,培养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认识西沙,初读课文。 1.课件展示:祖国地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 位置? 它是南海西北部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2.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在距离海南岛 180 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 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3.课件展示:西沙群岛风光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 4.出示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 。齐读课题。 “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 5.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二、探究交流,整体感知。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出示板书: 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鸟 鸟蛋 鸟粪 2.引读: 对啊, 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 (海水颜色多) ,海底—— (珊 瑚、海参、大龙虾、鱼多) ,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 ,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 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边出示板书:海面 海底 海滩 海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三、分段学习。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 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那里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是个可爱的地方。 2.读后交流,畅谈感受。 3.教师小结:这段话写了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 的一部分;第二,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 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 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交流: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色彩?指名朗读,学生点评。 3.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4.师引读: (请同学看着电脑)大海应该是湛蓝的,然而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 。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 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 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课件展示:填空:海底有( )、( )、( )。 3.再读课文,看看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 4.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 海参、大龙虾, 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 (可以)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5.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同学 们介绍一下。 6.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7.课件引读: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电脑出示图片) ,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电脑出示图片) ,真是— —生(各种形状) ,海参浑身没有力气——生(懒洋洋) ,大龙虾雄赳赳气昂昂的(电脑出示图片)——生 (威武) 。 8.谈话过渡:刚才同学们带领老师进入了珊瑚、海参、大龙虾的世界,其实在海中最多的还是鱼。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 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 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出示课件,教师引读:快看,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有的(眼睛圆溜溜 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4.师引读: 西沙群岛的鱼远远不止这些, 太多啦!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各种各样的鱼, 多得—— (数 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 (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 5.“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看选择题。 课件出示选择题: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的意思是: (1)水和鱼正好各一半。 ( ) (2)水很多。 ( ) (3) 鱼很多。 ( ) 选择③,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 鱼各占一半。 用“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 这一夸张的手法, 强调西沙群岛 “物产丰富” 的特点, 使人回味, 留下深刻的印象。 6.西沙群岛的海底恰似一个美丽奇幻的鱼的世界,让我们再读再体会。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如果说海里是鱼的世界,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 2.老师和你们配合着读好这一小节 西沙群岛也是—— (鸟的天下) ,岛上—— (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 ,树林里栖息着—— (各种海鸟) 。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 ,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3.指导朗读,交流感悟。 4.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的鸟非常多, 鸟儿是这里的主宰。 这一自然段对鸟多,鸟蛋多,鸟粪也多,生动形象地作了描述。 (六)学习最后一节 引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 —会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 。 四、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课件展示:海面、海底、海岛的有关图片。 3.学生看图讲述相应段落的内容。 五、总结课文。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 秘色彩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海水 颜色多 海底 珊瑚 各种形状 海参 懒洋洋 大龙虾 威武 鱼 多 海滩 贝壳 千奇百怪 海龟 有趣 海岛 鸟 鸟蛋 鸟粪 【创新教案】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 特点的观念方法,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游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 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板书课题: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 题。) 2.鼓励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自己通过阅读 了解到的海滨小城?(板书:美丽、整洁) 2.小组交流: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并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4.课文中描写的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海滨——大海、沙滩;小城——庭院、公园、街道。 三、质疑探究,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2)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 (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 (5)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1)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边看这引读。 (2)回忆课文内容,解决以上问题。 ①同学们,昨天,我们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美) ②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大海、沙滩) ③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④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 (1)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2)推举学生说给全班同学听,师生评议。 5.合作探究,探究写法。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件提示: 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情况。 (4)教师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街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 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 描写的方法。(课件出示写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 序;要抓景物特点。) 6.感情朗读,加深印象。 7.谈话过渡: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继续 前往——海滨小城。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四、质疑再探,导学“小城”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2.作者围绕“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是从哪些方面对小城进行介绍的?(庭院、公园、 街道) 找出留给你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3.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的呢? 4.我们随作者先来到庭院。课件出示庭院图,学生观察,师范读课文。 (1)指名朗读,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2)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3)课件出示:“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理解词语: 热闹:写出花多,花艳,争相开放。含拟人手法。 笼罩:覆盖,花多,几乎满城都是。 一片片红云:花多,花红,很美。 板书:花美 ②理解句子。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你能把美的感受带给大家吗?指名多人读,齐读。 (5)再看图片,加深印象。 (6)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庭院中的树——(很多)板书:树多;有⋯⋯这些树都是亚热带树 木,这也是海滨小城的特色。 (7)你还能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吗?(板书:叶香) (8)齐读第四段。 (9)总结学法:先找中心句,抓特点,再理解词句,感情朗读。 5.下面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五、六自然段。同学们可以分组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1)课件出示思考题: ①每一段各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 ”划出。 ②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 ”划出,并圈出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③小城的公园、街道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学后交流,检查自学: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那么你通过自学已解决 了哪些问题呢?指名交流。 (3)投影出示句子:“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 雨。” 一棵棵:树多。 绿绒大伞、密不透风:颜色绿,树冠大,树叶茂盛 ①指导朗读。 ②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再次体会公园里到处是绿树,体会榕树的大,树叶的密不透风。看着这绿树成 阴的公园,你还能用什么句子来描述它,你还想说什么?(我真想去小城的公园坐一会儿。) 是啊,这里真是小城人民的休闲好去处。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理解“每逢”,并指导造句。 (4)投影出示句子:“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 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理解“甚至”,造句。 小城街道的特点还有许多路是用细沙铺成的。你去过沙滩吗?在沙地上走过吗?那是怎样的感觉? (软软的,松松的,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样的路也只有在海滨小城才看得到。这也是小城的特色 之一。 (5)齐读第五、六段。 6.“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 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在小结中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 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1.再现迷人的海滨小城数幅美景图。 2.学生有感情配乐朗读全文。 3.小城的树美、花美、环境美,你们知道这样的美是谁创造的吗?(小城勤劳的人民) 他们在这样美丽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一定会感到很愉快。难怪作者一开头就自豪地告诉大家—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4.小城的人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如果热爱自己的家乡,就请大家用一 段时间留心观察,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段话,介绍你的家乡,写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大海(色彩绚丽)留心观察、抓住特点 海滨 美丽 沙滩(动静结合) 海滨小城 整洁 庭院(树多、叶美、花美) 小城 公园(榕树大、树叶密) 街道(干净、用细沙铺成) 【创新教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培养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 山河秀丽。 我们曾经游览过江南水乡——周庄, 感受周庄的独特秀美, 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板书课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观看小兴安岭四季风景图,整体感知课文。 2.小兴安岭是如何美丽呢?让我们在读课文中发现这种美。(自读要求: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② 读了课文,你对小兴安岭又有了什么了解?课文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 3.你对小兴安岭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内容。(①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 写的。②它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③它有数不清的树木,学习第一自然段。) 4.你是怎么来读好这一段的,为什么这样读?(①重读“数不清”,说明树木的数目多。②重读“几 百里连成一片”,说明小兴安岭非常辽阔。③重读“绿色的海洋”,突出了颜色“绿”,海洋也能说明小 兴安岭非常辽阔。④省略号说明树的种类有很多。) 5.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思考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研究。培 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1)学生发表,师给予肯定。 (2)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①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 ②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景色诱人) ③读完了,你有什么发现?(这段话写得很美,概括了全文,主要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这段 话里有很多比喻句。)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齐读最后一段, 这句话把小兴安岭比作什么? (把小兴安岭比作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 ) 6.自由读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季节:春夏秋冬) 7.谈话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通过朗读去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三、赏读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 1.(1)小兴安岭美在四季,美在树木。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小兴安岭风景最美的地方,此时正 好是这里的春天。 自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小兴安岭的春天分别写到了哪些景物, 它们分别是怎么样的? (新 的枝条、嫩绿的叶子、融化的积雪、淙淙的小溪、散步的小鹿。)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②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和词语,并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③由读,同组交流读。 2.学生汇报好词、好句。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抽出”是什么意思?能换一个词吗?(长出) “抽出”和“长出”哪个好?为什么?(师引导:“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描写了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 来的样子。) (2)春天到了,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溪水流动 的声音。) (3)看,小鹿在干什么呀?(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 在水里的影子。) “欣赏”是什么意思?“俯下、侧着脑袋”等词也用得好,让学生可以边说边表演动作。(通过拟 人的写法,表现了作者对小鹿的喜爱。) 3.配乐播放课件,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小兴安岭的春天还会有什么景象,它们分别是怎么样的? (大狗熊、松鼠、小草⋯⋯) 4.小练笔:把刚才我们说的景物中,选择任意一样你最想写的,写在这段文字的后面,给小兴安岭的 春天添上一抹更美丽的色彩。 5.想象画面,背诵课文。(配乐) (二)学习小兴安岭的夏天 1.春姑娘渐渐远去,夏天来到了小兴安岭。让我们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小组同学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2.你觉得哪些词句描写得特别好? (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 了蓝蓝的天空。 夏天到了,树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些词写出了 森林非常的茂密。)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森林的茂密呢? “封”,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一个“封”字,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 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的小兴安岭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你仿佛看到了⋯⋯ “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范围甚至比森林还广,浓度甚至比水还大,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其中。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利剑”说明了阳光的强烈。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从上到下描写具体。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描写小兴安岭夏天的段落。 (三)合作学习描写秋、冬季节的课文内容。 谈话过渡:春姑娘离开了小兴安岭,夏天也悄悄地走了。让我们带着秋天收获的希望,再次走进美丽 的小兴安岭。现在老师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走一走,看一看,读一读,去感受小兴安 岭不同季节的美。 1.体会“秋天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后你觉得小兴安岭的秋天怎么样?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引领: ①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景物和物产来描 写。 ②抓住: “飞舞”“献”等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③“落叶在林间飞舞。 ”“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引导理解: “飞舞”还可换成“飘落” 。用“飞舞”而不用“飘落” ,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 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景色美丽,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2.体会“冬天美”: (1)按照上面学会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2)集体交流: ①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鼠等来写。 ②“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 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 ③学生们抓住“飞舞” “刮” “只好” “散步”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 丽和富饶。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图画。 一个个有声有色的镜头, 已经在我们的眼前一幕幕放映出来, 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小兴安岭的美呢? 选择你认为最美的季节,朗读有关课文内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要求读出它的美丽。 (生练渎、指名 读,集体评议。 ) 四、激情总结,拓展欣赏 1.齐读最后一段,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从景美、物美、 有价 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 )(宝库,是指物产丰富。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 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 的大花园。 ) 2.总结语: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都是美的:春天到来,枝新叶绿,雪融溪满,生机勃勃,到处流淌着 浓浓的绿意;夏天来到,阳光灿烂,枝繁叶茂,各种盛开的野花把小兴安岭装扮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果实累累,落叶在林间飞舞,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秋去冬来,雪压枝头,银装素裹,洁白的雪花 随风而舞,整个小兴安岭变成了童话般的境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3.播放视频,欣赏美景 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正等着我们去欣赏,去开发,当 然也需要我们的保护。 五、扩展活动,课后练笔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小练笔:我的家乡也很美!写一写家乡某个季节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海洋 总 春:抽出新枝 长出嫩叶 四季美丽 夏: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物产丰富 秋:落叶飞舞 果实累累 冬:树上积雪 动物过冬 花园、宝库 总 【创新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 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声音等手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 妙。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 分 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你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 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 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 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 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 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2.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片段列举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 这些事物我们再熟悉不过, 但正是我们没用心去聆听, 失去了听的兴趣, 因而什么声音也没听到。 同学们, 丰富美妙的声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就 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板书课 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 美妙 演奏 手风琴 感受 激动 乐器 虫鸣 翻动 歌曲 拂过 温柔 狂风 合奏 雄伟 乐曲 威力 打击 热闹 窗户 雨滴 汇聚 小溪 轻快 散步 轻轻柔柔 敲敲打打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哗啦啦 唧哩哩 淙淙 潺潺 (1)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 “奏” 读 “ zòu”,不要读成 “zhòu”;“喳” 读 “zhā”,不要读成 “ zā”。 4.引导学生积累拟声词。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语。 (2)交流体会: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 (3)在平时的阅读和交流中你都积累了哪些拟声词?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课件出示: 水声:叮咚 淙淙 滴沥 淅沥 哗啦 滴答 咕嘟 扑哧 扑通 鸟声:布谷 喳喳 啾啾 啁啾 叽叽 嘎嘎咕 刷啦 扑棱 动物:唧唧 喔喔 咕咕 嘎嘎 呱呱 喵喵 咩咩 哞哞 汪汪 吱吱 人物:扑哧 喃喃 哈哈 呵呵 嘿嘿 树声:喀嚓 嘎巴 簌簌 唰唰 (5)学生阅读积累。 5.指导写字。 (1)师强调并范写 “滴、 敲、演”等字。 “滴” 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 “敲”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 “支。”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投影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三、读通课文,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 前面标上节序。 (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3.指名读(任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教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4.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回顾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风、水、动物)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课文第 2 自然段。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指导朗读: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 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指名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全班 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 ) ②教师评议小结:你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 一读这一自然段吗? ③指名读,教师作适当评价和指导。 (3)谈话过渡:微风是轻柔的,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 (4)指导朗读: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 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你们都听过狂风吹起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生模仿狂风吹起的声音: “呜呜呜!”) ②你看,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 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吗?(学生自愿举手试读,师生评议,指名读,教 师范读,学生齐读。 ) (5)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壮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的 读一读好吗?(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6)教师小结:这段文字写得真美,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微风的温柔,再写了狂风的雄壮,用这种对 比的方法,写得如此生动细腻,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正 是 因 为 这 样 , 所 以 , 我 们 说 风 是 — — 大 自 然 的 音 乐 家 。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7)谈话过渡: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欢水的同学们,你们都勾画了哪些句子呢?把你的感受 和我们说一说吧! 2.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 1) 课 件 出 示 句 子 : 小 雨 滴 敲 敲 打 打 , 一 场 热 闹 的 音 乐 会 便 开 始 了 。 滴 滴 答 答 ⋯ ⋯ 叮 叮 咚 咚 ⋯ ⋯ 所 有 的 树 林 , 树 林 里 的 每 片 树 叶 ; 所 有 的 房 子 , 房 子 的 屋 顶 和 窗 户 , 都 发 出 不 同 的 声 音 。 ①“ 滴 滴 答 答 ⋯ ⋯ 叮 叮 咚 咚 ⋯ ⋯ ”这 声 音 多 好 听 ,这 声 音 多 美 妙 。像 这 样 描 写 声 音 的 词 , 我 们 叫 作 拟 声 词 。谁 能 把 小 雨 滴 落 在 这 些 不 同 地 方 发 出 的 美 妙 声 音 ,通 过 朗 读 表 现 出 来 ?( 学 生 自 愿 举 手 朗 读 ) ② 指 导 朗 读 :在 同 学 们 的 阅 读 声 中 ,我 仿 佛 感 觉 到 这 些 小 雨 滴 落 到 树 叶 上 了 ,声 音 那 么 清 脆 好 听 。 这 些 小 雨 滴 落 到 房 子 上 了 , 多 么 深 沉 有 力 。 这 些 小 雨 滴 落 到 窗 户 上 了 , 像 风 铃 一 样 清 脆 悦 耳 。 ③自由朗读。 (2)课 件 出 示 句 子 :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 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朗读。 ②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就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当 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谁来读一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 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③个别读,齐读。 (3)教师小结过渡: 从一首欢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水真是大自然里的音乐家。 快来看啊, 大自然的动物歌手们也来了, 生活在这充满音乐的自然里, 他们多么快乐啊! 谁想读读这一段? 3.生自主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句子分角色读。 ①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②走在公园里, ; ③坐在一棵树下, ; ④在水塘边散步, 。 ⑤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 , !” 四、诵读课文,背诵积累。 1.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2.小组合作,互相检查。 3.小组代表,展示背诵。 五、拓展延伸: 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春天,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走进公园里,去倾听一下 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它的美妙,或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请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21 大自然的声音 风 呢喃细语 美妙 水 滴滴答答 叮 叮 咚 咚 动物 唧唧喳喳 唧哩哩 ⋯⋯ ⋯⋯ 【创新教案】 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 体。 【教学重点】 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 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 写具体, 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情趣。 1.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2.(课件出示 2)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 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3.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 方。(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 欢的地方。 ) 二、回顾课文,轻松导入。 1.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 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海 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 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 按照海面——海底——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 《美丽的小 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 《海滨小城》一文中, 作者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地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按一定 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3)先总写后分写。 (4)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3.今天习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把 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课件出示 1) 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 三、展示片段,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 3) 夏天,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 了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浓雾里。太阳出 来了, 阳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 的野花。 夏天, 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 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 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 美丽的风景,引入课 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 进入教学情景。 】 【设计意图: 回顾本单 元所学的写作方法, 行 文结构, 为写作做好准 备。 】 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 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 大花坛。 2.对比阅读,互相交流: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1)第一种写法不好,虽然抓住了夏天的树木、雾、太阳、 野花等景物来描写,但对景物的特点描写不清楚,不具体,不吸引 人。 (2)第二种写法好,这一段把景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非 常具体,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迷人,非常吸引人。 3.师生小结: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 清楚,写具体?(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 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 四、口头交流,做好铺垫 谈话过渡: 知道怎样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 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怎样把你身边的美景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 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在评议中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景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 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有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板书: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 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特点:形状、颜 色、大小等; 重点: 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 真实的感受。 ) 五、抓住特点,学生习作。 1.突出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适当 的修辞手法。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修改习作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读给同 学听: 习作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写? 有没有用到最近学过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读给同学听过,按照同学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 两个片段的比较, 从中 明白哪个写法比较好。 为写作做好准备工作, 使学生有章可循。 】 【板书设计】 习作:这儿真美 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 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实的感受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第一,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身边一定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奇观、名胜古迹,但是在一次小小 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去介绍,因此在习作前先让学生想想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景物是什 么。这就解决了习作“写什么”的问题。 第二, 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 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 是它自 己所独有的。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 岛的美景,表现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写景一定要有顺序。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 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 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找出中心句及其在文中可能出现的位置,认识表示动物的词语,及带有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 2.学习和积累 ABB 式词语,练习说话,根据提示写一段话。 3.通过诵读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诗文。 【教学重点】 练习说话练习,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词语,练习根据提示写话,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 2)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 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 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 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 片红云中。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以上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开头一句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 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板书:围绕一个句子写) 2.(课件出示 3)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 得多认真啊!他们你追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 ) 3.(课件出示 4) 站在在长城上, 踏着脚下的方砖, 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 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 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 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以上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尾一句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 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 4.小组交流,通过以上的阅读和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起概 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 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板书:中心句) 5.学生试着仿写句子。 6.学生作品欣赏。 (课件出示 5)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田野里到处是金黄色的, 稻谷成熟了, 谷穗绽开了金色的笑脸, 农民伯伯在田野 里挥动着镰刀,打谷机的声音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池塘里的鱼儿肥了,池塘边人们正忙着把一筐筐的 鱼装上车。好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池塘中央有许多碧绿的荷叶,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都开了, 一朵朵含苞欲放像一位仙女。 池 塘里游着许多可爱的小鱼,这些小鱼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朋友,它们有的跃出水面像是在鲤鱼跳龙门;有的 在水中窜来窜去;有的正在睡懒觉呢!多么美丽的池塘! 在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海天相连,呈现出一幅迷人的画面;夏天,在阳光的照射 下,沙滩上金灿灿的,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秋天,海上总是雾蒙蒙的,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使人仿佛置 身于仙境一般;冬天,阳光依然明媚,依然是花红草绿、温暖如春。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 6) 蝌蚪.. 飞蛾.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 .鱼 2.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3.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7) 这些字都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 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 这 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板书:形声字) 5.复习形声字的分类。 (课件出示 8) (1)左形右声 :螃 蝌 蚪 蛾 鲤 鲫 (2)下形上声 :蟹 鲨 (3)另外还有右形左声、上形下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形在一角、声在一角 6.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 “蝌 蚪 蛾 鲤 鲫 鲨” 。如“蝌”“虫”是形旁, 表义, “科”是声旁, 表音。 (板 书: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 1)(课件出示 9)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2)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3)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说自己在读这些词语时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4)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这些词语都是 ABB 式词语。 第一行的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行为动作的, 第二行的词语都是描写环境的。 (板书: ABB 式词语) (5)试着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写句子,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评选出小组同学普遍喜欢的句子。 (6)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7)例句展示。 (课件出示 10) ①西沙群岛的水里海参到处都是,在静悄悄的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②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从空荡荡的房间里颤巍巍地走出来。 ③小敏从闹哄哄的教室里跑出来,兴冲冲地冲向操场。 (7)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2.句子积累。 ( 1)(课件出示 11)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试着用上面的句子作为开头说句子,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4)学生独立完成写句子练习,小组同学互相评议,进行修改。 (5)例句赏析。 (课件出示 12) 车站的人可真多。只见车站人山人海,人们都在焦急的等待。车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我一看真 来了一辆黄车,谁知等车还没停稳,人们就一窝锋的挤上去,顿时大人的叫喊声和孩子的哭声浑成一片。 车里的人使劲喊着,别上了,站不下了。车下的人拼命地叫着,我们要上班让我们上去。这时,我背着大 书包被人群拥挤着,也不由自主地往车上挤。我个子小被挤得喘不过气来。我好不容易挤上了车,还没等 我站稳,车子就开了。忽然,车下一位叔叔大声地喊着什么,可是车上车下人太多,司机那能听到他的声 音啊。 (课件出示 13)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看,星星们太调皮了。一会儿,星星们组成了一头凶猛的狮子正向我扑过来;一 会儿又组成了一个怪物,前面还有一个小孩,那个怪物正在和那个小孩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会儿它们 又组成了一幅图画,旁边放着颜料和画笔,好像要让我画画。我仿佛置身在星星们的中间,想要伸手去够 那支画笔去填充颜色,但是怎么够也够不着,这时我才醒悟过来,我们相距太遥远了,想着想着,那些东 西就不见了。 板块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 14)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板书:早发白帝城)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 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 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 天成。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 “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 3.(课件出示 15) (1)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2)朝:早晨。白帝:白帝城。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 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3)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还:归,返回。 (4)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5)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4.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5.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16)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 绚丽。 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 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课件出示 17)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 称为“诗仙”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 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762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今 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设计意图】出示片段,明白本次交流的内容是寻找中心句的问题,为本次交流明确了目的。又一次展示 形声字,复习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特点。使学生认识两种偏旁。学习 8 个 ABB 式词语,积累了词语,学会 仿写和运用,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读正确,会理解会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诗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照样子写词语。 懒洋洋 静悄悄: 二、用下面的句子作为开头写一段话。 1.秋天,田野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果实,果香四溢。 3.科技小组的同学们玩得很有意思。 三、默写《早发白帝城》 。 参考答案 一、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二、 1.秋天,田野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胖嘟嘟的南瓜,紫得发亮的茄子,穿着红绸裙的红萝卜与穿着 白礼服的白萝卜,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从地底下出头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玉米有着灰黑色的胡 子,乐的露出了金黄色的大金牙。整个田野美丽极了。 2.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果实, 果香四溢。 苹果绽开了红红的笑脸, 又大又黄的梨金灿灿的, 石榴露出整齐的牙齿咧开嘴笑了,一串串珍珠似的葡萄,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果农们也带着丰 收喜悦的心情忙着摘果子,把它们整齐地装在箱子里,运到世界各地去。 3.科技小组的同学们玩得很有意思。看!同学们和车模迷们高兴地跑啊,跳啊,心里多么地欢畅!玩 航摸的同学控制着自己心爱的小船,和别的同学一比高低。玩水火箭的同学也玩得很有劲。瞧!他们认真 的样子,准能把对方打个“落花流水! ” 三、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中心句:围绕一个句子写 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ABB 式词语 《早发白帝城》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学习园地, 交流了中心句的问题, 教学时出示了大量的例文片段, 来形象地说明中心句在文中的位 置。下面的教学,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还是古诗的学习,都展示了充足的材料和例文,帮助学生更 好完成地练习。 不足之处: 词语积累环节, 只是单纯的积累词语效果不是很大, 如果能把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会更好。 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将游戏或活动融入到枯燥的练习中。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 4 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 过交流中心句在文中的不同位置;识字加油站出示了 6 个表示动物的词,两种偏旁,进一步巩固形声字的 知识; 词句段运用出示了 8 个 ABB 式词语, 训练用词造句能力和根据提示写片段的能力; 日积月累部分学 习李白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ABB 式词语有: 黑沉沉、亮晶晶、亮闪闪、香喷喷、金灿灿 静悄悄、黑压压、胖乎乎、水汪汪、笑哈哈 喜洋洋、沉甸甸、气冲冲、白茫茫、孤零零 眼睁睁、黑乎乎、慢吞吞、绿油油、笑眯眯 齐刷刷、笑盈盈、白皑皑、绿葱葱、黑洞洞 暖烘烘、绿茵茵、乱蓬蓬、火辣辣、兴冲冲 红扑扑、乱哄哄、热腾腾、明晃晃、黑糊糊 李白的写景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创新教案】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主动积累课文中的 优美词语,并造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解说,引导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在欢快的鸟语声中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学生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认读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3.抽查学生认读情况: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读难读的字。随时纠正读音。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做“摘树叶”游戏。在游戏中交流小组识字的情况,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如,猜谜 语、编儿歌、形近字比较识字、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字等。 6.“我会读” :用词语卡片抽读词语。 (三 )引导探究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语句。 2.再细细读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到的用文字或是符号、图画作上批注。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 :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①组织交流汇报。 抓住重点句: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林 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着。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 没有风, 叶子为什么在动?”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 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 吸着。“鸟要准备歌唱了。”“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 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 重。”抓住这些句子进行品读。在教学中,采用抓重点词深入理解、想象“父亲”的神态、动作、语气及 教师导语煽情等多种方法让同学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 华。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句子,通过父亲看叶知鸟、闻鸟有味、知其快活、怕鸟受惊感受父亲对鸟 的了如指掌,感受那份难得的感情,感受父亲对鸟的熟悉,感受父亲对鸟的爱。 (课件出示)看叶知鸟、闻鸟有味、知其快活、怕鸟受惊 (2)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的态度变化的词句:茫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上下文理解“茫茫然、惊 愕”两个词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讨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这句话的意思。 (护鸟) 教师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什么?(引导学生读第一段,即 全文中心句) 4.分角色朗读父亲与作者的对话,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意境,感受语言美,体会父亲对鸟和树林、对大 自然的热爱。 (课件出示)父亲对鸟和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积累小结,再次回味 1.教师小结: 从“我真高兴, 父亲不是猎人。 ”一句中我们体味出孩子的爱鸟之情、 护鸟之愿。 孩子们, 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 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它们的朋友吧! 2.读一读,演一演: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一曲人与动物、植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的赞歌,现在,我们一 起来加入这动人的旋律吧!分角色朗读:请同桌分别演父亲和小朋友,练习对话。全班分角色读。老师读 旁白,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小朋友的话,老师给课文加入提示语。 3.想一想,写一写:在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 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同学续写后面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 ,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3.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六)课后作业。 搜集我们家乡野生动物的相关资料。 【创新教案】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教学时,以题目为中心“带刺的朋友是谁?”引出。然后了解发生在刺猬身上偷枣的事。最后,又回 到课题,文章题目起得好, “带刺”有着双层含义,并和文章内容相对应。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多读,在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作者文章无处不在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关于体会句子中对事物的动感及感受的描写,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意识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这种写 法。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句子写得有声有色有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教师导言:同学们在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结交了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 学习上的帮助, 有的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 ,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 它是一位 (带刺的朋友) 。 2.揭题: 23 带刺的朋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1)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 (2)刺猬是杂食性动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 物为生。如毛毛虫、甲虫、蜗牛、蚯蚓等小动物和水果。 (3)刺猬适应能力强,疾病较少,没有传染性疾病。 (4)刺猬冬眠。冬眠结束,刺猬醒来,当气温上升到 10 度时,刺猬会感到非常口渴,急切地寻找水 源。 5.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小刺猬了解还真多,可见大家都很喜欢小刺猬。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 欢刺猬,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作者笔下的小刺猬。 二、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什么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3.检查预习,认读词语,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 1 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1.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儿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枣儿的句子。用直线画下 来。 2.指名交流,并齐读第 1 自然段。 课件出示: 秋天, 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风儿一吹, 轻轻摆动, 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 看着就让人眼馋。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这段话抓住红枣儿的“动态美” “数量多”和“香味”来描写红枣,尤其是 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枣的样子。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 述更生动形象。 ) 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儿的美和诱人。 (齐读第一小节) 5.谈话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二)学习第 2~11 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 2~11 自然段, 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 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 用直线画出来。 (1)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2)课件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学生自由朗读。 ) 2.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1)教师引读:我暗暗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 (2)谁知道“钦佩、本事”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 领) (3)“高明”又是什么意思?(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 3.谈话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4.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 2~11 自然段,用浪纹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 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5.教师利用课件引读第 2~11 自然段,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1)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 )红枣——(噼里啪啦 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3)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 )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 来爬去, )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 )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 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 “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4)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 6.谈话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尤其是从他 偷枣的动作中更能感受到它的聪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十自然段,标出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 7.指名多个学生发言,教师利用课件小结。 (指名朗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 .... ,把散落的红 枣逐个归拢 ..到一起, 然后就地打 .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 归拢的那堆红枣, 全都扎 .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 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 .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 . 去了⋯⋯ 8.请同学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这句话作为开头,用自己的话刺猬偷枣的过程。在这中间, 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 8 个动词,可以选用“先” “再”“然后” “接着” “最后”这些连接词。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它先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再用力 摇晃,树枝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然后噗的一声掉了下来,慢慢地活动起来,匆匆地 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接着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 了;最后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9.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聪明机灵) 10.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能读懂什么?(小刺猬迅速隐藏,进一步表现了它的 聪明机智。) 四、细读感悟,总结拓展。 1.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小刺猬的聪明 机智。 2.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本领。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 的朋友。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 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 红枣成熟 刺猬背枣 爬 摇 归 打滚 扎 驮 跑 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创新教案】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能力。 2.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3.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 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引出主题。 1.(课件出示 2)课本上的几幅图片 2.小组交流,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 ,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课件出示 1) 身边的“小事” (板书:身边的小事) 二、围绕小事,组织交流。 1.教师示范:其实我身边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有的学生爱边吃边走,吃饭说话⋯⋯可能这些 习惯现在许多人都有,但这些真不是什么好习惯。你边吃边走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爽,还边走边掉,掉还 不捡,人家一看就是一个没责任心的人。吃饭说话,既不卫生又不文明,你说话时可能噎着,并且你口水 可能会溅到别人的碗里,或菜里⋯⋯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我们身边的小事,小组长作好记录。 3.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引导学生从“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交 流。 4.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身边不文明的行为。 (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3) 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板书:不文明的行为) 随地大小便 乱扔垃圾 随地吐痰 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 在墙上涂丫 乱闯红绿灯 在公共厕所用完后不冲水 小摊小贩占道经营 语言不文明 毁坏公共设施 浪费水、电、粮食 踩踏禁行绿地 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 破坏学校的环保标语牌 ⋯⋯ (3)教师小结,升华感情:俗话说: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规则的社会大家 庭中,为了每个人都各安其所,就要有各种行为准则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有了规则,遵守规则,人们才能 和谐有序地生活。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朋友就不会欢迎你;如果不遵守道德规则,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尊 重;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也可能会留下终生的遗憾⋯⋯(板书:不受欢迎和尊重 留下遗憾) 5.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4) 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随手捡拾垃圾 帮助有困难的人 随手关掉水龙头 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 语言文明 爱护小动物 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 维护学校的环保标语牌 ⋯⋯ (板书:令人温暖的行为) ( 3)教师小结,升华感情:我们身边有许多好事可以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愿意去做,就会发现不 论在学校、在家里、或是在其它地方能做的好事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有做好事的意识,处处留心,好事就 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谈收获。 1.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 2.要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板书:乐于助人 ) 3.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好人。 四、课堂小结。 1.(课件出示 5)张居正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 行。”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向他人释放正能量。 (板书:正能量) 2.背诵积累。 (课件出示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设计意图】出示课本上的图片,把学生不知不觉得带到口语交际之中。小组合作交流身边的小事,好的 和不文明的行为,谈感受。明辨是非。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合作能力。 【板书设计】 身边的小事 不文明的行为:不受欢迎和尊重 留下遗憾 令人温暖的行为:乐于助人 正能量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指导,选题要精心思考,其中 的道理应尽量的深入浅出,老师的范例也要精心准备。在课堂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与别人交流,对 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自己口语交际的内容。 不足之处: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 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创新教案】 《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读懂例文,按照习作要求,学会写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打草稿、修改、誊 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方法, 就能是生 活变得更加美好。这节习作课我们就在作文中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小作者就有很多想法和好的建议,我们来看看。 二、读懂例文,明白习作内容。 1.出示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 1。 (1)思考:例文 1 写了什么? (2)文中提出了什么不好的社会现象?(玩手机影响与人交往) (3)小作者提出了哪些建议?(不要总玩手机,应该多抽出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2.出示例文 2,读例文 2 (1)自己读读例文,说说这位小作者又写了什么建议?(开辟班级植物角) (2)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既可以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还可以亲近自然,为教室增添大自然的 气息) 3.总结:原来,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你觉得写作文难吗?我们很多同 学早就会写了,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们会越写越好。 三、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1.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 2.小组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 1)生活中的现象。 ( 2)改进的建议。 四、选择素材,练习习作 1.提出写作要求: (1)要把这种现象和想法写清楚。 (2)如果有改进的办法或建议写下来。 2.在草稿本上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五、读草稿,进行修改。 1.自己边读边改。查字典写上没教过的字,注意标点使用要正确。 2.请同桌帮忙边读边改。 3.教师选择写得比较好的同学来分别读读精彩的片段。 4.根据精彩的片段,再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端正,注意格式,不写错别字。 重点指导标点的写法。(每个标点都占一格,标点不可顶格写,最后一格和字挤在一个格子里写。)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撇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2) 不知什么时候, 落起了春雨, 轻轻地, 听不见淅沥地响声, 像一种湿漉漉地烟雾, 轻柔地滋润着大地。 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地,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 丝地,像喝了蜜一样。 评析: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春雨的惹人喜爱。 (课件出示 3) 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把可爱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叫醒了, 使得大地恢复了生机。那些野花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 评析: 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动植物人的思想感情,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恢复了生机的大 地。 (课件出示 4)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 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评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段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2.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5) 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再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 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板书:摘抄) 4.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5.教师评议,方法指导 (课件出示 6-8) 第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或爱,或憎,或疑, 或思,如用“。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 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做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 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第二,善于摘抄。 一是摘抄型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 二是提纲型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 三是感想型笔记,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四是评价型笔记, 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 写出自己的理解、 体会和感想, 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 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第三,摘抄注意的问题。 一是摘抄内容分门别类。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 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 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二是边摘抄边背诵,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 (板书:摘抄分门别类 边抄边背) 6.教师小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摘抄要坚持不懈,持之 以恒,要逐步形成影响自己一生的日积月累的摘抄好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培养好读 书,勤积累,在不断的内外吸收中提高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 1)(课件出示 9) ◇小家伙摔得 .还挺重。 ◇王老师急得 .直跺脚。 ◇他跑得 .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 。 ◇ 得 。 (2)指名读前三个句子,齐读,男女比赛读。 (3)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把后两个句子写完整。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5)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课件出示 10)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太阳光把大地晒得热气腾腾的。 花儿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这片草原辽阔得一眼望不到边。 他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老奶奶笑得直不起腰。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11) 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河流、大海” ,这是水域不断变大的过程。 第二句中“月亮” “小桥”共同的特征都是“弯弯的” ,如果接着往下说, “小桥的旁边是弯弯的小 船”。 (4)朗读积累。 四、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 12) 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这些字都有撇和捺) 2.看提示 旁边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得美观) (板书:撇捺要 舒展) 3.写一写(课件出示 13) (1)先照着上面的笔顺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五、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板书:采莲曲) (课件出示 14)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 《采莲曲》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 乡秀丽的风光、 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 王昌龄的这篇 《采莲曲》 以民歌般的语言, 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3.(课件出示 15) (1)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2)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3)芙蓉:指荷花。 (4)乱入:杂入、混入。 (5)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6)闻歌:听到歌声。 (7)始觉:才知道。 4.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5.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16)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 仿佛一色,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 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课件出示 17) 作者简介: 王昌龄 (公元 698-756年)字少伯, 汉族, 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后人誉为 “七 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 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 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 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 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 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 【设计意图】出示精彩片段,明白句子的精妙,明白摘抄的好处,产生摘抄的兴趣。学习摘抄的方法,学 会更好地摘抄。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用法,学会积累和正确运用。了解 带 有 撇 捺 的 字 的 写 法 是 要 把 撇 捺 写 舒 展 , 养成写字前先观察的良好写字习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1.敌人被打得 。 2.鸟儿飞得 。 3.他将教室打扫得 。 二、把“的、地、得”填入括号里。 激烈 ( )赛跑项目开始了, 我们在跑道上飞快 ( )跑着, 跑到终点, 我们已经累 ( )气喘吁吁。 三、我能接着往后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四、默写《采莲曲》 。 参考答案 一、 1.夹着尾巴逃跑了 2.比大树高 3.干干净净 二、的 地 得 三、 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河, 弯弯的小河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路, 弯弯的小路旁边是那弯弯的小树。 四、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摘抄:分门别类 边抄边背 “得”字短语 仿写句子 书写提示:撇捺要舒展 《采莲曲》 积累背诵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 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 足够活动的机会, 让他们积极地相互支持、 配合,通过他们自主、 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自主交流“摘抄”的知识,学会如何摘抄;自主交流“写字”的结构和规则,学写生字;自主读读背 背《采莲曲》 ,理解诗句大意,积累诗句。 不足之处: 由于是练习,应该多给学生训练的时间,少讲解。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 4 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总 结交流如何做摘抄及摘抄的好处,词句段运用是学习带“得”的句子,并仿写,以及读句子,仿写;书写 提示部分,出示了 8 个带有撇捺的字,学会把撇捺写舒展;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古诗《采莲曲》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采莲的古诗: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李白 【越女词五首(越中书所见也) 】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 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晚晴初获稻,闲却采莲船。 刘方平 【采莲曲】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顾况 【溪上】 采莲溪上女,舟小怯摇风。惊起鸳鸯宿,水云撩乱红。 张祜 【读曲歌五首】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创新教案】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 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 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 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 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 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 家打开课本第 24 课──司马光(板书) 。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 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 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 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 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 / 戏于庭,一儿 / 登瓮,足跌 / 没水中。众 / 皆弃去,光 / 持石 / 击瓮 / 破之,水迸,儿 / 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习朗读。 (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 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 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 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 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 7.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七、拓展阅读。 徐孺子赏月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 子,无此必不明。 ”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②尝:曾经。 ③瞳子:瞳孔。 ④语:对⋯⋯说。 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 曾经在月光下玩耍, 有人对他说: “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 会非常明亮吧?” 徐孺子慢慢地说: “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 【创新教案】 《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 13 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 ,会写“掌 班”等 11 个字。正确 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 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 13 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 ,会写“掌、班”等 11 个字。正 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 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 2.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掌声。当别人给予关 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 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 表着欢迎, 饱含着祝福。 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 这节课,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课件出示 1)(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掌声)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主人公是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 文,找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懂得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 2) bān jí zīshì tóu kuànɡ liè 全 班 残 疾 姿 势 投 向 情 况 热 烈 shùpǔ yōu lián zhǎnɡ mò tuǐ 讲述 普通 忧郁 联欢 掌声 默默 腿脚 ①指名读,集体评议。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 ,翘舌音“势、述、掌” ,前鼻音“班、联” ,后鼻音“况” ,边音“烈、联” 。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 (顺序读,倒叙读,跳读⋯⋯) ④开火车合作读。 (2)多音字 (课件出示 3) lào luò là 落 下了残疾 落 叶 丢三落四 落 枕 降 落 diào tiáo 刚调来的 空调 调皮 曲调 声调 风调雨顺 ①指名读,集体评议。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 (顺序读,倒叙读,跳读⋯⋯) ④开火车合作读。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1.同学们读得真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不是 读正确了 ?(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 2.同学们都能正确地把课文读正确了,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 (从 课文中了解到什么?) 3.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我了解到英子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 腿脚落下了残疾, 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有一次老师 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呢?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 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向她送去热烈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 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 四、识记生字,写字练习。 (课件出示 4)生字田字格课件:掌 班 默 腿 轮投 调 摇 晃 烈 勇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如“腿” ,“月”形旁表义,该字与人体部位有关, “退”表声,是声旁。 “轮、烈” 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形近字比较:常—掌 斑—班 没—投 组词扩展:默写 沉默 调动 调换 摇晃 勇气 3.开火车认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这个字。 “腿、投、调”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掌、勇、烈”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4.教师重点指导: “掌”注意写得扁一些,最上面的竖和下面的竖勾都压住竖中线, “手”的撇从横中线上起笔。 “勇”,上下结构,不宜写长,要写得扁一些,中间的“用”不带勾,中间的竖压住竖中线。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多媒体实物投影展评优秀作业,小作者说说是怎样把字写好的。 【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中。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意,注重学 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 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 力。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句子中带下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 1.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 lào luò)下了残疾。 2.老师是刚调( diào tiáo)来的。 3.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还让同学们教( jiāo ji ào)她游戏。 二、拼一拼,写一写。 zhǎng shēng shuānɡ tuǐ mò mò bān jí ( ) ( ) ( ) ( ) rè liè jiǎng shù pǔ tōnɡ yǒnɡ ɡǎn ( ) ( ) ( ) (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姿势 ( )的掌声 ( )的眼神 ( )的声音 ( )的鼓励 ( )的微笑 参考答案 一、 1.lào√ 2.diào√ 3.jiāo√ 二、 掌声 双腿 默默 班级 热烈 讲述 普通 勇敢 三、 优美 热烈 忧郁 动听 热情 甜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 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 关心和鼓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 6)生字,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3.谈话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了解到和我们差不多大的英子同学,被残酷的病魔带走了健全的 肢体,折断了她梦想的翅膀。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走近英子,去了解英子和同学们的情感世界。学 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英子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 腿脚落下了残疾, 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 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呢? 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 又向她送去热烈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 对生活” 。)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英子的变化过程。 二、精读课文,体会变化。 1.(课件出示 7)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 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 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1)让学生自由读。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3)互相交流。 (课件出示 8)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 ..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 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 ..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 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4)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 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 是最后一个离开) (5)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 郁,很不自信。 ) (6)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7)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课件出示 9)文静 胆怯 自卑 忧郁 (板书:忧郁 自卑 逃避) (8)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9)谈话过渡:后来英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课件出示 10)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 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1)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3)互相交流。 (课件出示 11)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 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4)指名朗读。 (5)(课件出示 12)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6)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课件出示 13) 活泼 乐观 自信 爱与人交往 (板书:活泼 乐观 自信)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9)谈话过渡: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和勇气。 ) 3.(课件出示 14)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15) 第一次掌声: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 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 来。 (课件出示 16) 第二次掌声: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 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 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跟同桌探究交流。 (4)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②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 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5)第二次掌声,大家又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又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②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 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4 从英子的变化和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 (板书:尊重、理解、鼓励) 5.假如你是英子,你觉得全班同学们掌声给了你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同学们的关爱,他们没有轻视我,嘲笑我,反而为我鼓掌,我 感到这种友谊很宝贵;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自信,让我不再为腿脚残疾而自卑;假如我 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微笑着面对生活。 6.谈话小结: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 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7.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学生 自由发言。) 8.几年以后,英子对这两次掌声感受更深刻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英子写给同学们的信吧 ! (课件出示 17)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 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 ) (2)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 生;这两次掌声,给英子带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 ) 9.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1.正因为掌声可以改变人生,所以很多人对掌声进行过精彩的描述。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有关掌声的 一首小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进行朗读。 2.(课件出示 18) 掌 声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3.老师衷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得到更多的掌声,让我们懂得珍惜别人的掌声;更希望同 学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要懂得适时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需要的人。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分 享。 2.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设计意图】字词课文的复习,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拓展阅读,升华了主题,积累了诗句语言,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原( ) 投( ) 姿 ( ) 列 ( ) 愿( ) 没 ( ) 次( ) 烈 ( ) 势( ) 通 ( ) 励( ) 况 ( ) 热( ) 勇( ) 厉 ( ) 兄 ( ) 二、读一读下面的语段,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 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 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 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 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骤然——( ) 持久——( ) 2.用“ ”画出描写英子神态的词句。 3.用“ ”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的词句。 4.联系课文分析,我们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些什么? 5.英子明白我们的心意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一、原来 投去 舞姿 列表 愿意 没有 多次 激烈 姿势 通过 鼓励 情况 热烈 勇敢 严厉 兄弟 二、 1.突然 长久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 上了讲台。 3.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4.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 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 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5.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 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板书设计】 25 掌声 尊重、理解、鼓励 忧郁 自卑 逃避 活泼 乐观 自信 【教学反思】 掌声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中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体会, 对文本价值取向的体会, 而这些都立足于对文章反复的阅读, 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之上,融会自己的情 感入境,或抑扬顿挫地表情朗读,或声情并茂地诵读,寓情于声,以声传情,该激昂处激昂,该委婉处委 婉,该悲凉处悲凉, 该欢快处欢快。 只有如此, 才能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 才能真切地将体验到的情感酣畅淋漓地传达出来。如通过对描写掌声前英子的神态、动作词句的品读;通 过句子比较,朗读、想象等将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真正受到熏陶感染。这样让学生充分 阅读, 深入思考, 促使学生把理解语言文字与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文中寓道,道中显文。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 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作者以饱含爱心 的笔墨,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 现出来。课文以英子“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串全文,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的好教材。 课文中的英子是个得过小儿麻痹症而腿脚落下残疾的孩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 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 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 掌声,改变了一个残疾孩子的一生。不要吝啬我们的喝彩和掌声,孩子们需要这喝彩和掌声,逆境中的人 需要这喝彩和掌声。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 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 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 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作者介绍】 董保纲,男, 1973 年生,河北威县人。著名青年作家。现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 员,河北省新闻书画家协会理事,邢台市作协理事, 《格言》杂志签约作家,报社编辑、记者。 散文随笔作品风格别致新颖、 清雅恬淡, 富含哲理, 寓意深刻, 文章一度风靡国内外大小报刊。 在 《人 民日报》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报》 《南方周末》 《散文》等海内外数百家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小儿麻痹症: 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婴幼儿, 85%的患者在 6 个月~ 3 岁之间发病, 成年人比较少见。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 细胞,所以又叫脊髓灰质炎。症状表现为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脑膜等神经组 织。 【其他资料】 爱心名言 1.爱,可以创造奇迹。——英·莎士比亚 2.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法·彭沙尔 3.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泰戈尔 4.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 命还有多少意义呢!——温世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小英因为 .( )生病,一条腿落 .( )下了残疾。 2.新调 .( )来的老师不了 .( )解情况。 3.教导处 .( )正在处 .( )理这个问题。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掌声 ( )地鞠躬 理解得( ) ( )的眼泪 ( )地注视 感动得( ) ( )的故事 ( )地站起 演讲得( ) 三、照样子写词语。(每小题写三个) 1.默默地: 2.慢吞吞: 3.一摇一晃: 四、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她鞠了一躬。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1.小英走上了讲台。 2.土地上长出了小草。 3.他注视着年轻人。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 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注视”的近义词是 ,再写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或成 语: 。 2.“骤然间”的近义词有 。 3.你认为大家对小英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些什么呢?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 如果你是小英,你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 1.wèi lào 2.diào liǎo 3.chù chǔ 二、 热烈 深深 深刻 激动 久久 流泪 感人 慢慢 精彩 三、 1.慢慢地 悄悄地 轻轻地 2.慢悠悠 乐呵呵 静悄悄 3.一草一木 一唱一和 一朝一夕 四、 1.小英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2.土地上迅速地长出了小草。 3.他久久地注视着年轻人。 五、 1.凝视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极目远眺 2.刹那间 霎那间 霎时间 3. 大家对小英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热情的鼓励。 六、示例:谢谢大家,我会努力的,一定不让大家失望。 【创新教案】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 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 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惹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 ”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 “ ”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体会列宁爱灰雀: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课件出示)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 和谷粒。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每次” “都要”“仰望” “经常”体会。 (课件出示)②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从而感受列宁的急切心情。 (课件出示)③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 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 引导、鼓励学生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2)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课件出示)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 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 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 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课件出示) 男孩回到家, 来到鸟笼边。 只见那只 的灰雀, 不再 地唱歌, 显出很不安的样子。 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 地说: “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 把它送回 树林里去。 ” 6.体会列宁爱男孩: (1)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2)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 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 因为他已经知道, 男孩是诚实的。 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他是诚实的? (3)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 4)指导朗读: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 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1.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 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 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 用“爱” 写一句话: 爱 , 因为 。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 1 天、第 2 天,那么第 3 天、第 4 天⋯⋯以后围绕列宁、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 的事呢 ?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创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斗、棒”等 13 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斗、大” 。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 为段的训练做准备;结合句子练习“陆续” “继续” “连续” ,会用“不断” “迅速”造句。 2.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培养读的能力。 练习默读课文,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 坚守阵地, 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 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5.学习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 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 2)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 2.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 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 “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 。(课件出示 1)课 文题目。 3.鼓励学生齐读课题后进行质疑,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4.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阅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 段序号。 )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让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3) dòu bànɡēn dài xuèchèxiǎn wǎlián xùn sùduómiǎo 斗 棒 恩 大 血 撤 险 瓦 帘 迅 速 夺 秒 自由读,指名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速” ,翘舌音“撤” ,前鼻音“恩、迅” ,后鼻音“棒” 。 多音字“斗”在“战斗”中读 dòu,还有一个读音“ dǒu”,组词为“斗笠” ;“大”在“大夫”中读 dài, 还有一个读音是“ dà”,组词为“大小” 。 3.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捧—棒 头—斗 脸—险 吵—秒 讯—迅 熟字加偏旁(部件) :恩:因 +心 血:丿 + 皿 速= 束 + 辶 4.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知人物:本文写的是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事迹。 (2)知情节:抗日战争时期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 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 69 个小时。 (3)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区分形近和同音字。 5.简介白求恩。 (课件出示 4)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 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 1938 年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 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 救伤员感染中毒,于 1939 年 11 月 12 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写道: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已的动机,把中国人的的解放事业当作 他自己的事业,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 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 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三、 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 2.简介齐会战斗。 (课件出示 5) 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 120 师主力,在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下,于河北省河间县齐会 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歼灭战。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战斗的重大胜利, 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 。蒋介石也发来慰勉电,称“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 。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 6)“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 [kòng]地上。硝( xiāo)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 烟雾淹没了。 ”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板书:弹落庙前)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3.全班交流。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 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 (生答师相机板书: 炮弹落在小庙前有可能造成小庙坍塌, 人员伤亡。 )(板书:小庙)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课件出示 7) 白求恩仍然镇定 .... 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 丢在盘子里。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 “镇定”理解。 “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 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的方法。 )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敏捷) (板书: 敏捷) (4)完整地口答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 在盘子里。 )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 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写法交流: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 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板书:弹落庙前:镇定 )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战斗非常激烈,形势万分危急,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求恩撤离的决定时,白求恩是怎么说的?怎 么做的?(自读课文,圈画批注,互相交流) 2.(课件出示 8)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 “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部 长恳求说: “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 ”白求恩说: “谢谢师长的关 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 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讨论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沉思什么? (2)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3)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3.指名读白求恩说的话, (课件出示 9)重点句: 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 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 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 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1)讨论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共四句话。第 1 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 2 句肯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 3 句说战士们没有离 开他们的阵地, “我” 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第 4 句说 “我” 不是客人, 是一名八路军战士, 不必优待 “我” 、 照顾“我” 。 (2)理解第二句话,判断句子意思: A 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 B 抢救伤员就是打仗。 C 可以看出白 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比作打仗的阵地。 (3)理解第四句话“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 引导学生弄清楚:白求恩大夫是不是八路军战士?他不是八路军的战士,但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 战士,不是“客人”?(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 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 4.小结: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不顾部长的恳求,坚决不离开手术 台,就像一名八路军战士坚决不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板书:周围爆炸 继 续手术) 5.感情朗读,读出白求恩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从中体会白求恩同志以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工作 的极端热忱。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 “落下瓦片” “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 “仍然” “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 ) 3.教师小结: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眼看要危及到白求恩的生命,在这严峻 的环境形势下,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进一步体现了 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说明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 秀品质。 (板书: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五)理解第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 10) 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 .... ,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 ..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 指名朗读,交流: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 69 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课件出示 11)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 69 个小时的?(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 (六)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为伤员做手术,在环境越来越危险,气氛越来越紧张, 师卫生部长紧急地催促下,白求恩仍然镇静地为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他把自己的手术台 当作了战士打仗的阵地,一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工作了 69 个小时。三天三夜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 当作了阵地。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课件出示 12)课文插图。 2.学生感情朗读。 三、归纳全文,读懂课文。 1.(课件出示 13) (1)当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时, 。 (2)当炮弹不断地周围爆炸时, 。 (3)当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时, 。 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2.(课件出示 14)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 [kòng]地上。硝( xiāo)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 过来。 引导交流:这些有关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清楚地告诉我们,白求恩大夫在战火纷飞的危急时刻 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充分表现出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对同志极端热忱。 ) 加深理解:环境和气氛的三次变化的描写与突出思想品质有什么关系?(意在衬托白求恩大夫思 想品质的高尚,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感人。 )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炮声的录音,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那个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有效地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 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 息的能力。总结全文,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1939 年春,著名的齐会战斗打响了。战斗激烈,我军的伤员( )从战场上抬下来。白求恩不顾 环境险恶,坚持留在手术台旁( )工作,他( )工作了 69 个小时。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大怒时很凶的样子。汹汹,声势浩大的样子。 ( ) 2.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 ) 三、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练习。 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 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 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1.填空。 从 可以看出当时环境非常危险,但是白求恩不 顾自己安危,仍然坚持为伤员做手术。此时白求恩的神态是 的,相貌是 ,动作 是 。 2.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当时环境的危险? 参考答案: 一、 陆续 继续 连续 二、 1. 气势汹汹 2.争分夺秒 三、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眼球上布满 了血丝 敏捷 2.突出白求恩大夫在战火纷飞的危急时刻临危不惧, 忠于职守, 充分表现出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对同志 极端热忱。衬托白求恩大夫思想品质的高尚,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感人。 【板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 小庙——手术台——阵地 弹落庙前——镇定 敏捷 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连续工作 69 个小时 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 教师先要学生读画出描写当时白求恩所处的危险而恶劣的工作环境的语句。 重点交流在这 三次一次比一次危险的境地里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然后把白求恩工作的情景与当时恶劣的环境结合在一 起,把学生带到白求恩工作的小庙里,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变话为画,不由自主地走入白求恩不顾自己的 生命危险, 忠于职守, 一心只想着伤员的英勇献身精神中去, 去争分夺秒的工作, 去请求不要撤离小庙, ⋯⋯ 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心灵的震憾。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 好地结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课文课文讲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 日战争。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 做手术,工作了三天三夜的动人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全文共 5 节。第一节交代了事情的发生,最后一节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而第 2、3、4 节交代了事情的 经过。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第 2、3、4 节中都有环境描写,并描写了白求恩大夫坚持工作的动作、语言和 神态。文中还配有一幅插图:白求恩大夫正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从他那弯成弓形的身体、双手正在忙 碌的样子;从他那目不转睛的神态,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作者介绍】 周而复( 1914 年- 2004 年 1 月 8 日),原名周祖式,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文化部副部 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代表作品有《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白求恩组织群众血库 1938年 6 月,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 “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 技术。 32 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 取得成功。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不容置否说: “我是 O 型血,抽我的。 ”白求恩 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 【其他资料】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 20 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 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 1931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开始至 1945 年结束,共 14 年抗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 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 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 解放战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斗 ( ) ( ) 弹 ( ) ( ) 没 ( ) ( ) 旋 ( ) ( )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1.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我军的伤员( )从火线上抬下来。 2.白求恩大夫低下头, ( )给伤员做手术。 3.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 )工作了 69 个小时。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按正确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 ( )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 (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 ( )担架队抬起做过手术的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 (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 )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四、重点段落品析。 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 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 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 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白求恩大 .夫( dài dà) 空 .地( kòng kōng) 2.画“ ”的句子说明什么? 3.画“ ”的句子说明什么? 4.用一两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学完课文,以“不能忘记”为题,写几句话,写出你内心里最想说的话。 参考答案 一、dòu 战斗 dǒu 斗笠 dàn 炮弹 tán 弹琴 méi 没有 mò 淹没 旋 xuán 盘旋 xuà n 旋风 二、 1. 陆续 2.继续 3.连续 三、 3 1 4 2 四、 1.dài√ kòng√ 2.说明白求恩非常辛苦和劳累。 3.说明当时环境非常危险。 4.情况非常紧急,白求恩仍然十分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 五、示例: 我们不能忘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能忘记他冒着炮火在手术台旁工作的情景,我们还 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的侵略,更不能忘记我们的人民饱受磨难的情景。 【创新教案】 《请教》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不同场合中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观察、练说、讨论、角色体验、 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请教别人时要讲究文明礼貌,并能 把意思表达准确、清楚,还要学会倾听和追问。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我想知道你们平时做作业的时候,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难题怎么办? 生:请教。 师:请教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向别人请教。 (板书:请教 )二、出示课件,指导点拨。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课件:小老虎。 )它听说我们班同学都很棒,所以想邀请你们来 玩闯关游戏, 你们有没有信心?我们这节课就在快乐的闯关游戏中增长知识, 掌握一种本领。 板书: 本领。 师宣布游戏规则: 小老虎说了这次的闯关游戏一共有 4 关, 如果遇到问题你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向别人请教。 我们看看第一关是什么? (一)第一关 课件出示: 第一关 连线题 青蛙王子 皇帝的新装 水晶球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海的女儿 六只天鹅 飞箱 师:原来都是我们熟悉的童话故事,一下哪些是出自安徒生童话?哪些是出自格林童话? (1)先请一名同学闯关。 (有意识请不举手的同学) 师:你有没有不知道连的?那怎么办?请教同学。 教师相机评价,指导点拨。 1.礼貌用语:您好、请问、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不用谢、再见。 ) 2.请教的时候要面对面,眼睛要注视对方。板书(礼貌, - 3.指导后再请教 4.师:(要用普通话请教,声音要响亮,问题的内容要说清楚。 )板书:表达。 (2)请另一生再请教,相机评价。 师:我发现被请教者刚才非常认真地在听,如果别人问你问题,你没听清楚,你能回答出来吗?所以说倾 听也很重要,只有听懂了别人请教的问题才能给予别人帮助。 ()板书:倾听 9__。 1.可再要一名学生请教。 (师指导) 2.最后让学生正确连线答题。 过渡:通过这一轮的闯关,让孩子们获得了好多,我真为你们高兴,我们知道了在请教的过程中要怎样? (礼貌、表达、倾听)所以要注意做到以上三点要求。 (二)第二关 师 : 这 是 一 道 数 学 题 , 你 会 吗 ? 怎 么 办? 1. 生 请 教,同学评 价。 师 : 你 们 听 了 他 俩 的 对 话,发现了 什么? 2.生再请教再评价,师点拨。 3.师:如果想闯过这一关,我们还得找个人评判一下,你们觉得要想获得真正的答案,谁最有发言权,谁 能帮我们解决这道数学题? (数学老师) 可是今天数学老师不在啊, 怎么办? (引出学生说出请教的方式, 可以打电话) 师:如果你们现在要打电话请教数学老师,你会怎么请教?请几位学生说说。 (师相机指导注意用上礼貌 用语) 4.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电话,来搞一个现场请教。谁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如果生不知道数学 老师的电话号码,又可以请教。 ) 过渡:看来我们班的孩子真聪明,又顺利闯过了第二关,看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向别人请教,对我们会有 很大的帮助,注意噢!在请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礼貌、表达、倾听、方式) 原来向别人请教还挺有学问。我们继续闯关。 (三)第三关 1.和你 的 同桌说一 说:如果 你是小红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向谁请教? 2.生交流汇报。 师小结: 原来请教的方式还很多, 可以向邻居请教, 可以打电话问爸爸妈妈, 还可以看书、 上网,都可以请教的到,但是真的解决问题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呢?马上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 3.扮演角色:请 1 名学生扮演邻居 师:请问,有哪位小朋友在家里自己煮过面?请举手。现在有谁愿意当一回小红? 师相机提示:在请教别人的时候要注意对象,称呼对方也很重要,也就是你要请教谁就应该称呼谁,比如 说爷爷还是奶奶等。 (师板书:对象。 ) 4.师扮演邻居,另请一生请教。 过渡: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向别人请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可见请教多么重要,还剩下最后一 关了,想闯吗?老师看你们闯关那么热闹,我也想参加了,我可以帮你们读读最后一关的题目吗? (四)第四关 1.分小 组 讨论,每 组推荐一 名代表说。 (师指导) 2.师:这次谁来和我闯关。生上台配合老师表演。 3.师评价:像刚才我这样不停地问他不停地答,这就叫追问。师板书:追问。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 课件出示: 第二关 数学题 把一块饼平均分给 4 个客人,至少要切几刀? 课件出示: 第三关 思考题 小红一个人在家,肚子饿了,她准备煮面吃,可是她不会煮,如果你是小红,你会选择怎样 的方式向谁请教呢? 课件出示: 第四关 表达题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看到或遇到过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准备怎么向别人 请教。 样的情况,不懂却说懂了,所以我们以后对待不懂的问题要不停地追问,知道懂了为止。师板书:⋯⋯ 师:现在我宣布,你们闯关成功了。孩子们,经历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在生活中要请教能给予别人帮助,这是一件多少快乐的事啊! 三、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师: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养成向他人请教的良好习惯,因为请教能帮助我们解决困难,请教能让我们养 成勤学好问的品质,请教能让我们获得友谊和帮助,愿请教伴随我们一生,它会不断带给你们快乐。 板书设计: 请教——本领 礼貌 表达 倾听 方式 对象 追问⋯⋯ 【创新教案】 《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 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可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中 年级学生刚入门写作是多么重要。因此中年级习作教学必须从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写作 兴趣。本设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实践出发,通过游戏实践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 写作兴趣和热情与自身潜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写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 生 1 回答:我玩过丢手绢,大家围成一个圈等待手绢时的心情真兴奋啊! 生 2 回答:我喜欢玩老鹰捉小鸡,我喜欢当老鹰。 生 3 回答:我喜欢玩捉迷藏,大家藏起来的时候很有神秘感! 2.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玩游戏,也很会玩游戏,那么这节活动课就让我们尽情地说说喜欢玩的游 戏吧! 二、交代什么是活动课。 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活动课是指有目的,有组织多人参加活动,活动课 分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意在激起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同时明确要求 有助于学生知晓学习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 三、小组讨论:想玩什么?怎样玩?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性,不强行要求学生统一玩同一种游戏。让他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各种游戏, 使学生说时有内容才有兴趣、 。】 四、组合玩游戏,同时注意观察游戏过程。 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 动作?说了什么?什么表情?什么心理?⋯⋯ 游戏结果怎样?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3.生反馈。(老师提示:说说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五、出示范文《捉迷藏》 ,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意图:范文指导,让学生习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 六、选择喜欢的游戏和喜欢的同学进行小组游戏。 【设计意图: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懂得合作,把时间给学生去玩、去观察。加强实践,在真实的 游戏中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 】 七、说一说、合作交流。 1.同桌互说游戏过程。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再相互评一评。 2.小组交流游戏过程。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说具体。 3.小组汇报,学生评议,老师点拨。板书:学生说话时带出的好词佳句,反复诵读,进行积累,强化 合作学习的意识。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说游戏的条理性不要过多要求,要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学生说真实的想法和体 验。教师可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以点拨、提示的方式进行指导。 】 4.选评。评出说得好的学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让学生自由说,同桌互评,是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 与听说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 八、写一写,自主习作。 1.过渡:老师这儿还有一颗智慧星,看谁写的好就送给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