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威远中学校高2020届第五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先确认条形码信息,然后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次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答主观题时,用0.5mm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答题区域。写在规定答题区域之外或写在本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题卷由考生自己保管,以备评讲之用。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眼下,各高校录取通知书已陆续发出,很多经历完高考的学子纷纷开启了“秀通知书模式”。 比如,有的大学通知书,是一座手工拼插的微型3D校门,经过了激光雕刻裁剪、拼插、组装等多个步骤纯手工制作而成有的大学通知书启用了活版印刷这门古老工艺;有的大学通知书更像是一个大礼包,套装包括了录取通知书、入学指南、种子袋(信封)、种子本(便笺)等四个部分还有的大学在每一份录取通知书中入了基于AR技术的虚拟校园平台。收到通知书的新生,只需下载特定App,扫描通知书正反面,就能畅快查看校情校史介绍、学科特色展示等主题内容…… 这些通知书,从设计到工艺制作,从外形到内在意蕴,可谓用心十足,拼颜值、拼创意、拼情怀,各有各的亮点。这也使得每年此时,各家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比拼,成了一个关注度颇高的热点话题。 无论是之于大学还是新生,录取通知书都是一个具有仪式感的东西。大学在这方面倾注心力,或借此展现大学文化、办学理念,或凸显大学价值与精神追求,抑或传递对新生的希冀,都是在仪式感上做加法。既能够体现对新生的欢迎和期许,也是大学形象的一种自我营销和构建。 当人们在感叹如今大学的“千篇一律”时,林林总总、风格各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成为大学个性展示的一道缩影。比如工科类大学,往往主打技术、创意牌,而文科类大学则意在凸显文化积淀与情怀作为给新生准备的第一份见面礼,它最能反映出一所大学的自我定位与认同,亦为外界窥视大学精神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窗口更为重要的是,在讲究创新和个性的时代,大学能够突破成规,在细节上下功夫,本身也是一种开放文化的表达与实践。 当然,大学精神和气质的展示,也不能全依赖于一份录取通知书。当人们为精美的录取通知书献上掌声的同时,也未尝不是在希望,由录取通知书设计这个细节上所表达的大学文化底蕴、创新活力、自由风格等,也能够在日常性的大学管理、文化氛围层面有更多的体现。换言之,大学录取通知书所营造出的“好感”应该只是一种开始,或者说它应是大学内部人文生态的真实反映。 比如,较之于大学录取通知书所传递的视觉冲击,们评价一所大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或更看重一些更具体而务实的东西就最近的热点问题来看,大学的学生会是否能够摆脱行政化的案白,不是高校行政框架的延伸,而是真正的学生组织?大学鼓励创新和个性,能否对多元文化有更多的包容?解决好这些问题,大学录取通知书才能在“好看”的基础上增添更多的厚重感。 除此之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设计追求个性化无可非议,但也得警惕过度和不必要创新”。一方面,不管如何创新、如何注重设计,录取通知书的原始功能依然没有改变。而纵观一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过多的“技”,过度的展示,往往有过犹不及和喧宾夺主之嫌。另一方面,越是在看“颜值”、注重“秀”的时代,肩负社会精神高地担当的大学,越能够坚持本色守得住孤独和沉静,也未尝不是一种更显稀缺和珍贵的个性。 摘编自朱昌俊《展现大学精神气质,通知书只是个开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设计比拼,实际体现了高校在自身形象自我营销和构建上的较量。 B. 因为大学录取通知书具有仪式感,所以能展现大学形象和大学对新生的欢迎和期许 C. 录取通知书能反映一所大学的自我定位,外界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领略大学精神。 D. 相比于录取通知书给人的视觉冲击,人们更看重的是其背后所反映的大学的厚重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列举了许多大学通知书的样式,意在说明大学通知书正在成为具有仪式感的东西。 B. 借当前“秀通知书”的话题,作者提出了“大学通知书能反映大学精神气质”的观点。 C. 作者运用辩证法,既肯定了大学在通知书设计上创新的可贵,又提醒人们不要喧宾夺主。 D. 作者通过讲道理指出,人是务实的,比起设计漂亮的通知书,坚持本色的通知书更珍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秀通知书”模式的出现,折射出大家对传统大学“千篇一律”风格的不赞同。 B. 通知书的变脸,是大学突破常规、追求创新和个性表达的体现,反映了大学的开放精神。 C. 作者认为录取通知书“只是开始”,是因为它还不是大学内部人文生态的真实反映。 D. 个性总是相对的,当社会大多数人追求某个极端时,与它相对的就可能变为个性化的东西。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 B项,“因为大学录取通知书具有仪式感,所以……”错误,因果关系不存在,原文第四段“无论是之于大学还是新生,录取通知书都是一个具有仪式感的东西。大学在这方面倾注心力,或借此展现大学文化、办学理念,或凸显大学价值与精神追求,抑或传递对新生的希冀,都是在仪式感上做加法。既能够体现对新生的欢迎和期许,也是大学形象的一种自我营销和构建”,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A项, “意在说明大学通知书正在成为具有仪式感的东西”错误,应该是“意在说明大学通知书各有各的亮点”。 B项, “大学通知书能反映大学精神气质” 错误,这不是文章的观点。 D项,“比起设计漂亮的通知书,坚持本色的通知书更珍贵”错误,根据原文,作者意思是当全社会都在比拼通知书外观设计创新时,坚持本色“也未尝不是一种更显稀缺和珍贵的个性”。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是因为它还不是大学内部人文生态的真实反映”错误,原文第六段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所营造出的‘好感’应该只是一种开始,或者说它应是大学内部人文生态的真实反映”。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中国方块文字生发出来,凭借视觉语言,通过线条技巧、字体样式、章法布局和风格特征来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追求。 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从字体的演变发展来看,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等六个阶段。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的:“书凡两种:篆、隶、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邓石如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 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画短直长”就是对书法形体构造很好的概括与归纳。当然,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因此,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书法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据《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仰天”与“俯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甚至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从汉唐时期开始,书法又始终围绕着“载道”这个轴心。《说文解字》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所在。 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如钟繇的《宣示表》结体自然,沉雄浑厚;陆机的《平复帖》古朴秀美,潇洒随意;王羲之的《圣教序》风流高华,俊逸清新;米芾的《蜀素帖》不激不励,雍容大雅;王铎的《草书诗卷》恣肆奇崛,参差错落……所有这些伟大作品,无不以意蕴深醇、风规自远感染并浸润着我们。 (取材于罗中玺的《书法的审美意识与评判标准》) 材料二 当代书法是从传统文化的“断层”“决裂”中走过来的。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20世纪以来,殷墟甲骨、武威木简、楼兰文书、敦煌经卷等丰富的书法文物的出土,改变了传统书法史的叙述,也改变了书法审美、书法品评的标准。在此背景之下,“民间书法”“艺术书法”“学者书法”“现代书法”等流派纷纷登场。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相互影响,加上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古老的中国书法即使再“艺术”,也不能关起门来无视“窗外的风景”。何况,中国文化向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有吸收、融合一切外来文化的气度与能量。一些当代中国书法作品在装饰装潢等方面就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灵感。这些既是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境遇,也是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表征。 虽然“多元化”是当代书法的一大特征,但书法品评也存在着共同的标准,那就是品评的“视觉化”。“视觉化”将依附于书法中的非书法因素(如创作者的道德情操、社会影响等)进一步剥离,可以说是更“本体化”了。“视觉化”特征的不断强化是基于这样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即展览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导力量,书法艺术已经从传统的书斋式进入了现代展厅式的艺术语境。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例如,在领会了颜真卿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之后,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会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大气磅礴、雄浑豪迈的气势。但是在展览语境下,作品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人的因素隐逸于作品背后。而且更多时候观者与作者是分离的、陌生的,观者只对作品品评,可以说是针对作品的纯形式品评。尤其在竞赛性展览中,品评是通过作品而认识人的。 “视觉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书法作品欣赏方式的变化。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媒介。例如,古人欣赏手卷的方式是从右往左看,如同我们阅读古书一般。观看时每次从圆形木轴那侧展开,看过的部分暂时先松散地卷在手卷的木条周围,欣赏时每次展开约一臂的长度。在欣赏完之后,观者需要从后往前、一段一段地将手卷再卷回去。当然他完全可以只是迅速而机械地回卷一遍,但有些鉴赏家更喜欢在回卷的过程中从左到右反向欣赏一遍,且不时地停下来回顾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细节。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当代书法品评与展览关系紧密,学书之人莫不口言展览。展览的兴起,评选机制的逐步完善,更加突出了品评书法以作品说话的特征。 总之,当代书法品评标准的“多元化”与“视觉化”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近年来在重要书法展评中,多次强调了对貌似个性张扬实则书写技能低劣的“丑书”的批判;利用高科技手段丰富了书法作品欣赏的方式;增加了现场面试作者的要求,重新强调了对作品背后人的因素的重视……可以说,传统书法品评正在做当代的回归。 (取材于梁文斌的《书法品评的标准问题》) 4.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代书法家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 B. 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企图以书法获得心灵自在。 C. 中国古代书法家个性张扬使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D. 中国古代书法家创作了诸多特色鲜明、意境深厚、风格高远的作品。 5.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当代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当代书法因为社会文化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B. 当代多种书法流派出现与书法文物的新发现密切相关。 C. “展厅式”的书法品评决定了当代书法艺术走向“视觉化”。 D. 在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技法低劣的“丑书”。 6. 欣赏当代书法作品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 【答案】4. D 5. A 6. (1)既要注重欣赏字的形体结构,也要关注作品蕴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追求。(2)既可以在展览中作“看图式”欣赏,也可以借鉴传统书斋中的“展玩式”欣赏。(3)要注重作品与作者的合一。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错误。结合“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分析,“也”说明前面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同样取得很高的成就,故“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错误。 B项,“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错误。结合“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可知,这里只是强调书法家对精神的追求,但无法看出他们“在现实中保守压抑”,故选项中“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于文无据。 C项,“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错误。结合“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分析可知,原文是试图达到。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错误。结合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分析,原文是说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并没有说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送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分析,既要注重欣赏字的形体结构,也要关注作品蕴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追求;结合“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一个媒介”“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分析可知,既可以在展览中作“看图式”欣觉,也可以借鉴传统书斋中的“展玩式”欣赏;结合“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 ,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分析可知,要注重作品与作者的合一 。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个目标 周国华 电话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惊。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但从不冲人发火。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 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将领。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 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 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 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 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 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 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上,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 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 (选自《201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给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从而呈现出很多让人意外的反常举动。 B. 全镇人没有遵从霍克医生遗嘱而在墓碑上刻上“霍克医生之墓”,是因为人们已经从心底认可了他医生的身份。 C. 文中巧设伏笔并插叙霍克医生主动到小镇医院工作,无人知他从何而来等情况,暗示了他过去不寻常的经历。 D. 小说以“最后一个目标”设置悬念,把不同情节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小说内容显得丰富而集中。 8. 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 请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了小小说“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特点。 【答案】7. A 8. ①医术高明。作为医生,从医几十年从未出现过任何医疗事故;②枪法精准,冷血无情。作为狙击手,战争时期293人死于他的枪下;③存良知,知忏悔。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为自己战争时期做过的事、犯下的错赎罪。(意思相近即可) 9. ①本文在有限的篇幅内,围绕着霍克医生的种种不寻常处,用悬念、伏笔等手法,逐步揭开霍克医生真实的身份与不为人知的过去,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②本文篇幅短小,借霍克医生个人的赎罪故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对人性的摧残,以小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A项,“为了给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错误,从文中来看,霍克医生重视对年轻人的救治并非出于“为自己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而是因为在战争时期有293人死于他的枪下,他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为自己战争时期做过的事、犯下的错赎罪,他已经救治了292人,只要再救一人,就可以赎自己杀了293人的罪,这年轻人就是第293个。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从文中来看,主人公霍克既是一名医生,又是一名狙击手;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这说明他的医术高超;从狙击手的角度来看,“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这说明他的枪法是精准的,而杀死293人则又体现出他的冷血无情;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 个”“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霍克医生本是狙击手,战后来到这个小镇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给自己赎罪,这说明他有良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这属于探究题的范畴,首先要根据题干把握探究的方向,如本题“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了小小说‘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特点”,然后理解“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意思,再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所谓“尺水”“文短”是说文章的篇幅有限,而“兴波”则是说小说的情节波澜起伏,有悬念,有伏笔,“意长”则是说小说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社会主题。从本文的情节来看,小说一开始写霍克医生想尽各种方法救治年轻人,失败之后“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接着由苍鹰引出丛林,由此引出霍克医生的另外一个身份——狙击手,最后写医生去世,以“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揭开霍克医生的真实身份,小说就是在这样的悬念、伏笔之中一步步展开情节,把霍克医生的真实身份和不为人知的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文章主要是写霍克医生用救死扶伤来赎罪的故事,而作为狙击手的霍克杀了293个人是战争造成的,而他杀人的冷血也是战争造成的,通过这样的一件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性的摧残,以小见大。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行人。隆庆三年,擢工科给事中。两广多盗,将史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明年正月朔,日有食之,已而月复食。吾德言“岁首,日月并食,天之大灾,陛下宜屏斥一切玩好,应天以实。”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官严用和切谏,报闻。帝从中官瞿敏言,命市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执奏,不从吾德复偕已上疏曰:“伏睹登极诏书,罢采办,蠲加派,且云‘各监局以缺乏为名,移文苛取,及所司阿附奉行者,言官即时论奏,治以重典’,海内闻之,欢若更生。比者左右近习,干请纷纭,买玉市珠,传怗数下。人情惶骇,威成谓诏书不信,无所适从。迩时府库久虚,民生困瘁,司度支者日夕忧危。陛下奈何以玩奷故,费歡十万赀乎!崔敏等献谄营私,罪不可宥。乞亟谴斥,以全诏书大信。”帝震怒,杖已百,锢刑部狱,斥吾德为民。神宗嗣位,起吾德兵科。万历元年,进右给事中。张居正柄国,谏官言事必先请,吾德独不往。未几,争成国公朱希忠赠定襄王爵,益忤居正。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坐德部下失盗滴马邑典史御史又劾其莅饶时违制讲学,用库金市学田,遂除名为民。居正死,荐起思州推官,移宝庆同知,皆以亲老不赴。后终湖广佥事。 (节选自《明史·陈吾德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B. 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盜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徊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C. 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D. 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通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朔,月初之名也,又称“新月”,指农(夏)历每月初一。朔日的前一天称“晦”。 B. 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最高长官是户部侍郎。 C. 诏书,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D. 劾,这里指检举揭发罪状;又可指审理、判决,如《说文》:“劾,法有辜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吾德借助天象,及时劝谏皇帝。隆庆三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后又出现月食,陈吾德认为年初日月并食,是上天的大灾,皇上应当摒弃一切玩物嗜好。 B. 陈吾德心系百姓,忧虑府库虚空。百姓困顿不堪,负责财政支出者整日担忧危局,陈吾德建议皇帝不要耽于玩物,耗费资财,应谴责呵斥敏等人 C. 陈吾德敢于直谏,以致触怒皇帝。他认为皇帝的登基诏书令国人欢欣鼓舞,而皇帝听从侍从购买金玉珠宝的建议,有不讲信用之嫌,引得皇帝暴怒。 D. 陈吾德为人正直,不惧强权势力。张居正掌权时,谏官论事必先请示他,唯独陈吾德不去,后因争辩朱希忠被赠封定襄于爵号事,更加违逆张居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 (2)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 【答案】10. B 11. B 12. A 13. (1)两广有很多盗贼,将领官吏都以虚假的文告欺骗皇帝。陈吾德条列八件方便且适宜之事,都被批准施行 (2)皇帝诏令派遣宦官督察纺织,陈吾德与同僚严用和直言极谏,皇帝答复知道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从语意来看,“出”指出京,“为饶州知府”是出京的结果,中间不能断,排除A项; “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意为张居正的门客指使江都御史王篆定罪陈吾德的部下失盗,中间不能断,排除C项、D项。 “遁之南京见获”指逃到南京被抓获,表示完整句意,中间不能断,亦可排除D项。 句意:到慈宁宽后屋遭灾,陈吾德又极力争,被调高京城任州知府。有连窃建昌王印章的人逃到由京被捕获。张居正的门指使江都御史王定罪陈聂德的下失盗,将他贬为马邑典史。 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其最高长官是户部侍郎”错误。户部最高长官是户部尚书。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隆庆三年正月初一”错误。结合“隆庆三年,擢工科给事中。两广多盗,将史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明年正月朔,日有食之,已而月复食”分析,应为隆庆四年。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率”,全、都;“将吏率虚文罔上”,将吏率(以)虚文罔上(省略句);“罔”,欺骗;“列”,开列、列出;“便宜”,方便且适宜;“行”,施行。(2)“遣”,派遣;“督”,督察;“切谏”,直言极谏;“报”,答复;“闻”,知道、了解。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陈吾德,字懋修,是归善人。他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行人官职。隆庆三年(1569),提升为工科给事中。两广有很多盗贼,将领官吏都以虚假的文告欺骗皇帝。陈吾德条列八件方便且适宜之事,都被批准施行。第二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不久又产生月食。陈吾德上奏:“年初日食、月食全都出現,是上天的大突,陛下应当摒弃一切玩物嗜好,以诚实与天感应。”皇帝诏令派遣宦官督察纺织,陈吾德与同僚严用和直言极谏,皇帝答复知道了。皇帝听从了宦宫崔敏的话,下令购买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持章表上奏,皇帝不听。陈吾德再同李已上奏:“我们目睹皇帝的登基诏书,提及罢除采办,免除加派的赋税,并称监局打着缺乏的幌子,行文令进行搜刮,对所司阿奉承的人,言官及时评品上奏,从重惩治’,全国人听说如此,犹如获得新生般欢欣。近来左右亲信,纷纷请求皇帝购买金玉珠宝,不断发送侍帖。人们惊骇惶恐都称诏书不讲信用,无所适从。近来府库长期虛空,百姓困病,负责财政支出的人早跷担忧危局。陛下怎么因玩物嗜好,耗费几十万资财呢?崔敏等人献谄营私,罪行不可饶恕。请求立即进行谴责呵斥,以保全诏书的信用。”皇帝暴怒,将李已杖击百下,囚禁在刑部监狱,将陈吾德贬为平民。神宗继位,启用陈吾德在兵科供职。万历元年(1573),晋升为右给事中。张居正执掌国政,谏官论事必须先请示他,唯独陈吾德不去。不久,因争辩成国公朱希忠被赠封定襄王爵号的事,更加违逆张居正。到慈宁宽后屋遭灾,陈吾德又极力争,被调高京城任州知府。有连窃建昌王印章的人逃到由京被捕获。张居正的门指使江都御史王定罪陈聂德的下失盗,将他贬为马邑典史。御史又弹劾他在饶州任于是将他从官籍中除名降为百姓。张居正死后,陈吾德被推荐担任思州推官,调任宝庆同知,都以父母年老为妇没有赴任。后来死在湖广佥事的任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 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 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15. 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14. C 15. ①“悠悠”本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②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情。大意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③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分析错误。颈联从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所以这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此处的“悠悠”要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有连绵不断的意思,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 【点睛】炼字的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注:含手法语法现象以词类活用为主。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形象生动地描写月光的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 (3)《诗经·蒹葭》描写主人公寻觅恋人逆流而上、在地势高峻之处艰难攀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故木受绳则直 (2). 金就砺则利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4). 水中藻、荇交横 (5). 溯洄从之 (6). 道阻且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砺、藻、荇、溯、洄、跻。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褚党人碎”,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展”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 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 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D.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突出因苏东坡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这里指苏东坡没有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用“蓬头垢面”;“停止”:不再进行。“停滞”:指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用“失色”更好。 A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故A错误; B项,“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B错误; D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D错误。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 B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故B错误; C项,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C错误; D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D错误。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划横线的语句属于句式杂糅。 A项,“还有……使然”,句式杂糅,故A错误; B项,“还由……所致”,句式杂糅,故B错误; C项,“还是……所致”,句式杂糅,故C错误; 故选:D。 20.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按顺序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成都是中国最具体育活力的城市之一,也是率先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之一。经济进一步发展,深居内陆的成都已发展成为新一线首位城市,其实力在很多方面不低于一线城市。成功获得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对于成都而言意义深远。办好大运会有助于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有利于四川建设体育强省,达到走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目的。 ①同时________②随着________③甚至________④也________⑤以_________ 【答案】 (1). (同时)也是 (2). (随着)经济 (3). (甚至)不低于 (4). (也)有利于 (5). (以)达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将下面的虚词按顺序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这就需要考生分析语句的意思以及句间的关系,然后再把提供的虚词插入其中。第一处,“中国最具体育活力的城市之一”和“率先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之一”都是成都的特点,而后者显然比前者更进一步,如只有“也”,则只能表示二者的并列关系,无法突出强调后者,故可以在“也”前面添加“同时”;第二处,“经济进一步发展”是成都“发展成为新一线首位城市”所依赖的条件,故在“经济”前应添加“随着”;第三处,“其实力在很多方面不低于一线城市”相比较前面的内容应是更进一步突出成都的成就,故在“不低于”前添加“甚至”;第四处,“有利于四川建设体育强省”是办好大运会的价值,而前面已经指出一个价值,即“有助于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所以后面应该加“也”;第五处,“达到走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目的”是前面的目的,连接目的一般使用连词“以”。 21.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总共不超过30字。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月,美国对中国出口额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9%,而对中国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2.5%。截至今年1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兴业研究指出从研究与开发绩效来看,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2.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 【答案】原因一:中美贸易地位不平衡(持续扩大)或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原因二:美国狙击中国高新科技或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或中国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压缩语段。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先甚好题,题目要求“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本材料有两段,每段一个重点,即一个原因。考生需要从现象抓住本质,如第一段列举了许多数据,“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旨在说明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或者中美贸易地位不平衡,这是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原因之一。第二段“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2.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可知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加成为了美国的威胁。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就是为了狙击中国高新科技或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2年,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8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竣工投入使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 阅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想?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参加学校“科技文化节”,写一篇演讲稿。 给某位“当代科技英雄”写一封慰问信。 收看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的视频直播,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嫦娥”探月扬国威,吾辈竭力续新篇 ——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 浪花与波浪紧密相连才会经久不衰,永远绽放。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社会和时代,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创造永恒的价值。一味突出个人,只能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16世纪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我们青年人不应囿于自我的小圈子,当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融于集体,融于社会和时代,方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不要蜷缩在自己促狭的世界里,当关注祖国的发展,因为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 二战时期一位牧师曾这样反思自己:“起初他们追杀共产党,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过于自我其实是在孤立自己,而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是说读书人要少参与是非,多钻研学问,而不是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祖国需要我们的担当与奉献。融入时代,砥砺奋斗,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 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渺小,当滴水汇成大海时,你就可以改变世界。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总设计师林鸣发明专利达数百项之多,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需要无数设计者和工人的辛勤付出才能完成。港珠澳大桥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果单凭总设计师的一己之力去研发,这个世界难题恐怕很难攻克。“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只有融于集体,才能收获更大的成功。 不要忽略集体的价值,当灾难来临时,你会体会到大爱与温暖。 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让汶川人民恐慌不已,让中国同胞紧张不已。而从各地赶到汶川的救护人员和志愿者却让我们的心很温暖,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我们都是祖国的一分子,是一个集体。无论何时遇到困难,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我们面前并向我们伸出援手。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浪花离不开波浪,鱼儿离不开海洋,鸟儿离不开天空,而我们离不开集体。个人与集体、社会、时代紧紧连在一起,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更好地彰显自我价值,圆梦新时代。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和2019年高考全国卷属于同一命题方式,是一道给定背景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介绍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在新世纪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考生写作指明了方向,写作内容应紧扣我国的科技成就,并以此为基点,思考自己该如何融入到国家科技事业当中去。 【审题】限制性 1.情境限制。作文试题分为三部分:背景材料、任务指令、写作要求。其中背景材料介绍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着明显的情境限制。主要包括载人航天、深海潜水、生命科学、宇宙探索等方面。三个写作任务是与其相契合的,这就提醒考生要上下勾连,代入情境,体现“当事人”这一身份要求,阐发观点,书写感受。 2.身份限制。考生在选择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切合“新时代的高中生”身份这一要求。这就明确要求考生要假定自己是上述科技成就的见证人、“当事人”,写作要“切合身份”。如选择第一个任务,自己则应是科技文化节的参与者。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命题人意在列举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这些科技成就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心血,考生读后应激发爱国豪气,应明确自身使命,肩负起推动科技发展的责任。 4.任务选择限制。材料给了三个写作任务,让考生自由选择。设题目的在于检测考生能否精准解读任务指令。考生只能选取其一,不可在多则材料间建立逻辑联系。 5.文体限制。材料后有“符合文体特征”的明确要求。考生要注意每个任务后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有演讲稿、有慰问信、有观后感,写作时一定要符合各自的文体特征。 开放性 1.任务选择是开放的。材料中给出了三个具体任务,考生可选择任何一个进行立意,只要有所触动,都可入文。考生可直面科技文化节,引导同学们感受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节,为未来科学研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也可以当代科技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积极创新的精神。 2.思考和感想是开放的。材料所给任务,写作视野开阔,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可立足当下,放眼科技发展;也可以科学家为榜样,阐述自身使命……论据素材丰富,考生只要能充分认识国家取得的科技成就,将科技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写出自己的看法、思考和真情实感即可。 【立意】作文的情境性很强,考生需要将自己代入到所选择事件的具体背景中进行写作。这提醒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识的背景、情境,如此才能有话可说,也才可能成就佳作。 如任务一:考生一定要紧扣科技文化节这一活动来写作,号召大家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节活动;任务二:要写出科技英雄的贡献及其表现出来的品质,明确其对自身的影响;任务三:则要回忆出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视频中呈现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将来的做法。 此外就是要注意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如演讲稿、慰问信等,文体特征既要体现在题目上,也要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不可忽略。 切题立意: 1.投身科技事业,肩负时代使命。 2.向科技英雄学习,为科技发展助力。 3.积累科技文化知识,参与科技研究。 4.宇宙探测无止境,青年学子勇攀登。 5.科技成就扬国威,青年接力正当时。 偏题立意: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扣住写作任务) 2.科技成就彰显国家实力。(完全来源于材料,未体现写作情境) 3.科技成就美好生活。(只看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不符合写作要求) 结构示例: 作文材料中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这则作文要注意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如演讲稿、慰问信等,文体特征既要体现在题目上,也要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不可忽略。 考生可直面科技文化节,引导同学们感受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节,为未来科学研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也可以当代科技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积极创新的精神。 素材积累: 1、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同学们,履行使命首先要拥有梦想,梦想将指引你们人生的方向。能打动人心的梦想必须是远大的梦想,只有远大的梦想才能激励我们为之长期奋斗。清华人素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清华人的梦想要超越小我,追求大我。1960年入学的工物系学长朱凤蓉将军,长期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工作。她曾说:“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3、1928年考入清华土木系的沈崇诲学长。毕业后,他投笔从戎,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1937年8月18日淞沪会战中,在战机突发故障后,他毅然驾机撞向日军旗舰,壮烈捐躯,用26岁的年轻生命践行了抗日救亡的崇高使命。 4、机遇与挑战共存。今年出生的宝宝们,中国面临严峻挑战。中美贸易战,美国一禁芯片,中兴公司立马就没法生产了。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芯片,就使得中兴公司面临困境。没有核心技术,这是中国面临的窘境。中兴事件,让我们清晰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承认,也许现在我国最新的技术,是其他发达国家早就不用的技术,这是我们的落后之处,也是我们用来鞭策自己创新的动力。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有一句话:“一个民族,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因此,这些种种问题都必须依靠我们这一代人解决。任何一个科技领域的发展都需要人才,我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实现中国强国梦。2035年,我们已成建设国家的顶梁柱。那时,今年出生的娃娃,将像我们一样参加高考,那时,我们并肩作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结构: 1、引:引叙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引用所给材料的部分内容,或者概括记叙这件事情。好的引叙既要简明扼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要引出评述点。 2、释:解释突出评述的重点,鲜明指出自己的态度、观点。 3、议: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 4、联:即“联系现实” 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具有时代性,要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在本论结束之后联系现实社会或者作者生活实际,谈谈论点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引发读者更多思考,或者发出呼告,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以达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针对性,这样可以加深议论的力度。 5、结:即“结论” 这个结论是紧承前面的“联”而来,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结论,更能够令读者接受,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全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