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各题。(9分)                   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                                    刘铮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     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吕氏春秋》、《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则要落后得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采取轮作复种制。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起的突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南迁过程中,能够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终于使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 中国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选自《中国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不是人们的主动行为,而是由于战争、动乱等原因被迫进行的。 B.从北方迁到南方,路途遥远,需要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因此,老人和小孩子能顺利到达南方的很少。 C.从北方迁往南方的人员都是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每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结果都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降低。 D.原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要比南方地区的经济更发达,但随着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地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南方地区的开发、发展,南方逐渐改变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后来居上,打破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经济格局。 B.面对一无所有的大量南迁人员,南方当地政府无力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此时,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刚好迫切需要劳动力。 C.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人口南迁而向南传播,再向边疆地区渗透,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作了贡献。 D.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要发达得多,这一点,《吕氏春秋》等文献资料中有明确的记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虽然在经济重心南移前南方地区的劳动经验等与北方劳动人民的相比要逊色很多,但是小麦种植和牛耕技术比后者先进。 B.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隋唐五代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 ‎ C.古代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南迁带来的不仅是南方经济的崛起,也使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频繁互通,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具有开发土地的积极性和北方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12分)                          老厨师                      帕乌斯托夫斯基   ‎ 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然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     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     玛丽亚给她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冷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玛丽亚等了很久,才碰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给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很多种珍贵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阿门!”老人小声说。 ‎ ‎   “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忽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忽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由于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看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热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热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像很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6分)‎ A.作者在文中着力介绍老厨师家的全部家什,说明厨师家的贫困,为后文厨师因为妻子的缘故迫不得已偷主人家的金盘子做铺垫。同时还特别提到一架古钢琴,这为莫扎特为实现厨师的心愿弹钢琴做铺垫。 B.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围绕一个卑微而自私的灵魂如何得到临终关怀而展开的,莫扎特的音乐让临死的老厨师感受到抚慰与温暖。 C.小说巧妙设置悬念。文章一直没有对陌生人的身份进行说明,只是以陌生人睿智的语言和高超的弹琴技术令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直到末尾才在读者面前揭示出莫扎特这位大师,构思巧妙。 ‎ D.莫扎特答应玛丽亚为老厨师弹琴,老厨师希望莫扎特能够照顾玛丽亚,他也答应了,这些都表现了莫扎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E.作品通过老厨师描绘听到琴声后看到的景象来直接表现莫扎特高超的弹琴技艺。 5、文章开篇交代故事发生在冬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2分)                               追忆中国“天眼之父”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的生命戛然而止,享年72岁。10天后,由他发起并领导完成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迎来落成启用一周年的纪念日。人们为有“中国天眼”这一大国重器自豪之余,更多了分遗憾--这个工程的最主要缔造者,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切。     南仁东是FAST最早提出者之一。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赵刚至今记得,从1994年起,当时年近50岁的南仁东开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他那个大胆的提议,即利用我国贵州省的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     然而,工程的艰难程度远超想象,这么大的望远镜建设,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结构工程、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工程,甚至岩土工程等各个领域。赵刚给出了一组数据,2011年开工令下达,在5年半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有150多家国内企业相继投入FAST建设。工程之复杂可见一斑。     FAST口径达500米,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8个“鸟巢”体育场。从选址到2016年FAST正式建成,用了整整22年,其间,南仁东走过数十个窝凼。那时,周边县里的人几乎都认识南仁东--“一开始人们以为发现了矿,后来说发现外星人 ”。     22年,8000多个殚精竭虑的日子。作为“造梦者”的南仁东,从北京到贵州,带领科研工作者、普通工人、农民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赵刚援引媒体的一段评价说,他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不少人用“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来形容南仁东和FAST的关系。     说起当年勘察台址,FAST工程馈源支撑系统副总工潘高峰谈到了这样一个画面:那时候,南仁东常和年轻人一起,在没有路的大山里攀爬。在要爬最陡峭的一个山顶前,大家都劝南仁东在山下等着,看完结果向他汇报,他却要和大伙儿一起上去,看看实际情况。潘高峰说:“南老师这么大岁数还要亲自上去踏勘,搞得几个设计院的老总也不好意思,也纷纷跟着爬上去了,其中一个院长还穿着西装、皮鞋。”     2014年,馈源支撑塔刚开始安装,南仁东就立志要第一个爬上所有塔的塔顶。最终建成后,他的确一座一座亲自爬了上去。后来,李辉想明白了:老人是在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庆祝他心中的里程碑!“‎ FAST就像是他亲手拉扯大的孩子一样,他看着它一步一步从设想到概念,从概念到方案,到蓝图,再到活生生的现实,他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拥抱望远镜!”李辉说。     有人说,南仁东成就了FAST,而FAST也成就了南仁东。实际上,早在FAST之前,南仁东就已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南仁东1945年出生在辽源市龙山区,1963年,他以高考平均98.6分(百分制)的成绩、“吉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是当地10年间唯一考入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文革”之后,南仁东来到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后来,南仁东到日本做客座教授,帮助日本空间甚长基线干涉天文台项目解决卫星-地面VLBI的成图难题。2006年,他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射电天文分部选为主席。     赵刚说,多年来,FAST的创新技术得到了各方认可,获得了各种奖励,然而,南仁东个人的荣誉屈指可数。但他身边的人都颇为默契地认为,南仁东本人并不在意这些荣誉:老南是个人生层次更为丰富的人。     “他的人生充满了执着、义气和随性……我太喜欢了,是我多么向往而又可遇不可求的,我甚至嫉妒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姜鹏说。     姜鹏说,老南身上有些品质是自己永远也学不会的,比如怜悯之心:南仁东会以弱势群体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他资助过十余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至今仍有受资助的学生给他写信。他在FAST的施工现场与工人打成一片,他记得许多工人的名字,知道他们干哪个工种,甚至知道他们的收入。     当然,该严的时候,南仁东也不手软。“批评,批评,好像一直是这样。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还是批评呢,我甚至有些小情绪。”姜鹏说。     然而,在别人嘴里,姜鹏听到南仁东对他的评价,却一直是不错的。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 2017年10月09日 01 版) 相关资料: 南仁东病逝后,他的家属给国家天文台转达的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天眼”,就是他留下的遗产。还有几句诗,他写给自己,和这个世界:“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 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2017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迎来落成启用一周年纪念日,而这项工程最主要的缔造者--南仁东,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切。 B.FAST工程的艰难程度超乎想象,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结构工程、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工程,甚至岩土工程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历经8000多个殚精竭虑的日子,才将其建设完工。 C.南仁东在施工过程中就立下志愿,要第一个爬上所有馈源支撑塔的塔顶。最终他做到了。这是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FAST工程竣工。 D.FAST工程离不开南仁东的辛勤付出。FAST却并不是南仁东的唯一成就。早在2006年,因获得世界同行的认可,他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射电天文分部选为主席。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馈源支撑塔刚开始安装时,南仁东常和年轻人一起,在没有路的大山里攀爬。哪怕是最陡峭的山顶,他也要亲自爬上去察看实际情况。 B.南仁东“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射电天文分部选为主席”这件事,遭到学生姜鹏的嫉妒。 C.南仁东病逝前,立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这体现了他随性、淡泊名利的品性。 D.南仁东对自己的学生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严厉,总是批评,显得不近人情。‎ ‎8、请结合材料分析“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性格特征。(6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9--12题。(19分)‎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B.顺流而东也       东:向东 C.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一会儿,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然。‎ ‎10、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望,农历每月十六。纪日的用字还有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月末)。‎ B.苏子:即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 C.孟,古人以伯、仲、叔、季或孟、仲、季为兄弟排行,“孟”与“伯”均说明排行老大。‎ D.槊,长矛。“横槊赋诗”即横执长矛昑《短歌行》,这是描写曹操的“雄壮”形象 ‎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而又何羡乎 D.固一世之雄也。‎ ‎1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 ‎(二)古代诗歌阅读,完成13--14题。(12分)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刨设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 E.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 ‎ 14、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曹操《短歌行》中的“ , ”两句化用《诗经》中 的诗句,借恋人之间的思念,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2)苏轼在《赤壁赋》侧面描写箫声的哀婉动人的句子是 , 。‎ ‎(3)《阿房宫赋》中写秦人把从六国搜刮来的玉当作石头,珍珠当作土块,十分挥霍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 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 被告显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C.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D. 张国立表示,“我们的创作者还要面对大量的金科玉律。很多现实的、反腐的事件本身就是‘大片’,创作者却不能拍,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 ‎ ‎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A320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 B.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河南今年将取消体育特长生等5项加分,同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考生等2个项目进行调整.‎ C.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D. 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 ‎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就高抬贵手,不再追究。‎ B. 在朋友的聚会上,偶遇了一位人力资源经理,我很客气地说:想了解贵公司,望指点,不胜感激。‎ C. 超市周年庆典促销活动的宣传单上写着“周年庆典,欢迎光临,我们有最低折扣,这是你的荣幸”。‎ D. 在一次讨论会上,我首先发言说:作为这个行业较早的参与者,各位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 ‎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①______?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交通事故是人类死亡十大杀手中唯一的非疾病原因,而98%的交通事故由人为错误造成:此外,预计到2050年城市内交通拥堵时间将翻一倍。由此,人们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可行的理由是:②______,而且能为人们节省时间。但是,让没有感情的机器开车,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机器,③______。最近对德国民众的调查显示,60%的人不愿意尝试自动驾驶。‎ ‎20、请参考①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6分)‎ 材料一:‎ 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 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选好观察角度,找准立足点,写出真情实感。(2)选取一个主要事件,体现人生某一方面的滋味,写成一篇记叙文。(3)抓住细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不少于800字。‎ ‎ ‎ 三水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C“都是”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不对,从文中第二段“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信息可知,不只是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可能也会有官员南迁,只是数量少.故选C.‎ ‎2、D文中第二段有“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的信息,因此并不是一直如此.‎ ‎3、A、理解错误,“前者有些技术比后者先进”不恰当,文中第二段有“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的信息,只是说这是一个进步,并没有说有些技术比北方的要先进.‎ ‎ ‎ ‎4、A 、C   (B项中“自私的灵魂”概括不准确,老厨师因为妻子偷了伯爵夫人家的一只金盘子,从而内心充满自责与羞耻,老人在临终前“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表现了他是个灵魂高尚的人.D项 文中莫扎特只是答应玛丽亚为老厨师听临终忏悔,并没有答应玛丽亚为老厨师弹琴.E项,老厨师描绘听到琴声后看到的景象是间接表现了莫扎特高超的弹琴技艺.)( 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5、①点出故事发生的季节,强调天气寒冷,突出老厨师临死前的凄凉. ②与后文冬天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共同渲染除了一种悲剧氛围. ③与结尾老厨师去世时,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暖,窗外雪花沐浴在霞光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莫扎特及其音乐给与老人的抚慰关爱,使老人的心愿得以满足.(每点2分)‎ ‎6、B (根据原文第3自然段可得出FAST工程的施工周期为5年半。而“8000多个殚精竭虑的日子”是指从1994年提出设想到2016年工程竣工的总时间(22年)。)  7、C (A选项馈源支撑塔刚开始安装时错误,应该是勘察台址时 B选项,根据原文结尾段落可推断出,姜鹏并非真正嫉妒南仁东老师。D选项,根据原文倒数第2自然段“该严的时候,南仁东也不手软”,以及倒数第1自然段“然而,在别人嘴里,姜鹏听到南仁东对他的评价,却一直是不错的。”可看出,南仁东并非不近人情 ) 8、结合“从选址到2016年FAST正式建成,用了整整22年,其间,南仁东走过数十个窝凼。”“然而,南仁东个人的荣誉屈指可数。但他身边的人都颇为默契地认为,南仁东本人并不在意这些荣誉”“他资助过十余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至今仍有受资助的学生给他写信。他在FAST的施工现场与工人打成一片,他记得许多工人的名字,知道他们干哪个工种,甚至知道他们的收入”“当然,该严的时候,南仁东也不手软”等内容加以概括。 ‎ ‎ 1)工作专注、执着,不畏艰难险阻。FAST工程从提出设想到竣工,22年间,南仁东始终处在工作的最前线。  2)为人义气、随性、淡泊名利。即便早已是享誉世界的天文学家,南仁东个人的荣誉屈指可数。  3)身怀悲悯之心,关心弱势群体。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与施工现场的工人打成一片。  4)对待学生、工作人员,慈祥而严厉。在工作上对他们严格要求,但私下里对他们的评价多是夸赞。‎ ‎9、B.东:向东进发。译文为:沿长江顺流东下。‎ ‎10、A ‎11、C ‎12、1)“渔樵”,捕鱼砍柴;“侣”,以------作为陪伴;“友”,以------作为朋友.‎ 译文为: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作为陪伴,以麋鹿作为朋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酒杯相互敬酒.‎ ‎2)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13、(1)A 、D (A项“凄清的氛围”错,这里是一种想象,且表现出一种空明自然的景致.D项“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错,此处无中生有.)‎ ‎14、①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直接写到“离忧怅有余”,五、六句渲染离别时凄清寂静的环境来表达离别的悲伤.②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诗歌七、八句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赏析: ‎ 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这首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但作者并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 ‎15、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16、答案:A。 A项“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这里形容之欣赏文字的优美,不能理解内涵就没有眼力,使用正确;  B项“擢发难数”,擢:拔。意为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难以计算。这里前面说了是首次犯罪,所以使用此成语错误;  C项“江河日下”,通常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这里是说夕阳西下,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D项“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守则,信条。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这里只是说创作者要遵守很多法则,使用错误; ‎ ‎ ‎ ‎17、答案:A。 A.没有语病,符合语法规范;‎ B.成分残缺,原句“河南今年将取消体育特长生等5项加分”“取消”缺少宾语,在“加分后”添加“…的项目”,可改为“河南今年将取消体育特长生等5项加分的项目”;‎ C.否定不当,原句“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双重否定不当,可改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D.结构混乱,“借口以…为名”杂糅,可改为“借口…”或“以…为名”,可改为“那种借口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 ‎ 18、答案B.得体;‎ A.不得体,“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此处用在自己对别人,不得体; C.不得体,“荣幸”是谦辞,不能用于敬辞;此处用在比人身上,不得体; D.不得体,“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此处用在与自己,不得体; ‎ ‎19、①自动驾驶汽车到底可不可行    ②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③多数人不能接受(或“需要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 答到第①点给1分,其他两点各2分 ‎ 20、②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   ‎ ‎③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 参考译文:‎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 ‎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 ‎ ‎【作文解析】‎ 文题中的“滋味”本义是“味道”,喻义是“某种感受”.为此,本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缘事生感.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只有事件叙写得“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那种通篇无事、跟着感觉走的文章只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二是多法生感.对于“感受”的生发,既可先“事”后“感”,卒章生发,升华情感;也可将“感受”融化在“事件”的叙写过程之中,“生发”于无痕.‎ 三是用足描写.中学生的生活一般都是风平浪静的,很难“惊世骇俗”,很难给人以“超级震撼”.那么,要想在“平凡的世界”里生发出让人怦然心动的感受,就必须用敏锐的触觉去捕捉,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中那些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场景、画面、镜头,让读者的心弦在你柔柔地拨弄下产生出共鸣,这样才能收到“平凡的人给我以最多感动”的构思之效.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