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5)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 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节选自《金史·忠义传》) 【注】 ①北兵:蒙古兵。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1234年金朝灭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C.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D.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语境可知,“南奔”的是陈和尚及其母、从兄完颜斜烈,而“大兵觉”语意完整,故“南奔”与“大兵觉”之间需断开,可以排除A、C两项。另外,通过分析可知,“载以鹿角车”为状语后置句,即“以鹿角车载”,而“兄弟共挽” 句意完整,二者之间须断开,可以排除D项。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B.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书机关。 C.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的人。 D.勒石,刻文记功,亦指立碑。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 C [“白衣”“布衣”“乌衣”三者内涵同中有异。布衣,古代庶人穿的衣服,借指平民;乌衣,黑色衣服,古代贫贱者之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 B.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逃归金朝。 C.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 D.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最终壮烈殉国。 C [“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理解错误,原文是“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内心坦然……无辜”于文无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5分) 译文: (2)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5分) 译文: [答案] (1)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应当判处死刑。(得分点:“倚”“横恣”“大辟”各1分,句意2分) (2)他先前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赴死一样,穿上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得分点:“就木”“擐甲”“反顾”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出自萧王的孙子辈。 贞祐年间,陈和尚二十多岁,被蒙古兵掳掠,蒙古军大帅很喜爱他,将他安置在军帐中。当时陈和尚的母亲留在丰州,堂兄完颜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乞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夺过马侍奉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脱。不久又丢失了马,母亲年老不能行走,(他们)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兄弟两人共同拉着,向南渡过黄河。宣宗感到很惊奇。陈和尚天资聪慧,一向爱好文史,人们把他看作秀才。正大二年,完颜斜烈被罢去元帅之职,按规定改任总领,屯驻在方城。陈和尚跟随他前往,凡是堂兄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并了解内情。完颜斜烈当时正患病,军队中叫李太和的人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互相斗殴,向陈和尚申诉,葛宜翁的事理有亏,陈和尚就参酌军令杖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凶恶蛮横,以理亏受杖刑为耻辱,竟然忧郁苦闷而死去,(他)留话给妻子,一定要报复陈和尚。葛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怨恨侵犯官吏职权,有意谋杀她的丈夫,向台省申诉。因为这个缘故,陈和尚被关在狱中。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应当判处死刑。奏章呈递上去,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完颜斜烈去世。皇帝听到消息,才派人赶去赦免了陈和尚,说:“主管部门上奏你因为私人怨恨杀人。现在因为你兄长(去世)的缘故,我违背法令赦免你,天下一定会有议论我的人。你发奋努力,建立功名,国家得到你的助力,天下人才会认为我不是随意赦免你的。”陈和尚边哭边行拜礼,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他)于是以平民百姓的身份接受紫微军都统的职务,过了一年调任忠孝军提控。正大五年,蒙古兵进入大昌原,平章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出来接受命令。他先前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赴死一样,穿上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这一天,他率领四百名骑兵打败了蒙古兵八千人,名声震动天下。正大六年,取得卫州之战的胜利。正大八年,取得倒回谷之战的胜利。正大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战战败,(他)逃跑到钧州。钧州城被攻破,蒙古大军入城,(陈和尚)就任由士兵在街巷中作战。陈和尚躲藏在隐蔽的地方,等到杀戮掳掠稍微平定才出来,自己(对蒙古兵)说:“我是金国大将,要见大帅禀告事情。”士兵们用数名骑兵将他夹在中间,来到行营军帐前面。当时蒙古兵想让他归降,他被砍去脚折断小腿也不屈服,从嘴至耳朵被割开,他仍然喷血呼喊,喊声到死也不停止。陈和尚死时四十一岁。这年六月,(哀宗)下诏追赠他为镇南军节度使,刻石立碑记载他忠烈的事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卢之翰字维周,祁州人。之翰少笃学,家贫,客游单州,防御使刘乙馆于门下。乙徙钱塘,之翰随寓其郡。太平兴国四年,举进士,不得解,诣登闻自陈,诏听附京兆府解试。明年登第,解褐大理评事、知临安县,三迁殿中丞,通判洺州。 会契丹入寇,之翰募城中丁壮,决漳、御河以固城壁,虏不能攻。吏民诣阙求借留。召还,迁太常博士,为河东转运副使,徙京西转运副使,改工部员外郎。 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贼平,还任。 之翰尝荐李宪为大理丞,宪坐赃抵死,之翰当削三任。时副使郑文宝议城清远军,又禁蕃商货盐,之翰心知其非便,以文宝方任事,不敢异其议。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寻复旧职。会调发刍粮输灵州,诏分三道护送,命洛苑使白守荣、马绍忠领其事。之翰违旨擅并为一,为李继迁邀击于浦洛河,大失辎重。诏国子博士王用和乘传逮捕,系狱鞫问。之翰坐除名,贬许州司马。明年,起为工部员外郎、同勾当陕西转运使。真宗即位,复吏部员外郎,充转运使。以久次,召拜礼部郎中,赐金紫,复遣之任。 咸平元年,以疾命国子博士张志言代还。未几,复出为京西转运使。先是,朝廷议城故原州以张守备,之翰沮罢之,其后西鄙不宁,修葺为镇戎军。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三年,授广南西路转运使。会广州索湘卒,就改太常少卿、知州事。之翰无廉称,又与转运使凌策不协,阴发其事。五年,徙知永州,未行,卒,年五十七。 (选自《宋史·卢之翰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B.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C.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D.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解析:原文标点: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答案: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开始做官。褐,可以用来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贼,古时指偷东西的人,而一般称严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坏人为盗。 D.金紫,唐宋时将金鱼袋及紫衣称为金紫,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也可用以指代贵官。 解析:贼,古时多指严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坏人,而一向称偷东西的人为盗。 答案: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之翰少时家贫,读书专心刻苦。他年轻时虽然家庭较为贫穷,但喜欢读书,专心好学,刻苦勤奋,后在单州被防御使刘乙收为门客。 B.卢之翰御敌有方,受到众人拥戴。他在任期间,恰逢契丹入侵,他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当地官员百姓到朝廷请求他留任。 C.卢之翰畏惧权贵,处事不当被贬。他明知郑文宝的一些做法不太恰当,却惧其职权而没有提出异议,后在运送粮草时违背朝廷旨意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贬官。 D.卢之翰长久任职,担任多种官职。他任职期间一向廉洁奉公,又因任职时间较长,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因病离职回到朝廷,不久又出任京西转运使。 解析:“他任职期间一向廉洁奉公”错,由末段中“之翰无廉称”之语可知此表述有误。 答案: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郑文宝获罪,卢之翰连同以前的过失,被降职为国子博士,还同过去一样领受使职。(得罪、并、左授) (2)卢之翰因非难不合时宜而获罪,贬任归州知州,直接上路赴任,限定五日就出发。(坐、黜、之官) 【参考译文】 卢之翰字维周,祁州人。卢之翰年轻时勤于读书,家里贫困,到单州游学,防御使刘乙收他为门客。刘乙调职到钱塘,卢之翰跟随居住在此郡。太平兴国四年,举为进士,没有把他合格的文卷呈送礼部,到登闻鼓院自己陈述,下诏附在京兆府初试。第二年进士中榜,初任大理评事、临安县知县,多次提升而任殿中丞,通判洺州。 正值契丹入侵,卢之翰招募城中的壮丁,决漳河、御河来加固城墙,敌人不能进攻。官吏百姓到朝廷请求他留任。召回,升太常博士,为河东转运副使,调任京西转运副使,改任工部员外郎。他建议引潠河水合到淮河,到达许州,以方便漕运,因功劳加官户部员外郎,又改为陕西转运使,升为吏部员外郎。至道初年,李顺在蜀地作乱,命令卢之翰兼任西川安抚转运使。嵯贼平定,卢之翰回任本职。 卢之翰曾经推荐李宪为大理丞,李宪因犯贪赃罪被处死刑,卢之翰应当削减三级官阶。当时副使郑文宝建议在清远军筑城,又禁止外族商人卖盐,卢之翰心里知道这种做法不好,但因为郑文宝正主事,所以不敢对他的主张提出异议。等到郑文宝获罪,卢之翰连同以前的过失,被降职为国子博士,还同过去一样领受使职。不久恢复旧职。适逢调发粮草运送灵州,下诏分三路护送,命洛范使白守荣、马绍忠统领这件事。卢之翰违背圣旨擅自并为一路,被李继迁在浦洛河阻击,大大损失了军用物资。下诏命令国子博士王用和速去逮捕,关押在监狱中审讯。卢之翰因此被除名,贬为许州司马。第二年,起用为工部员外郎,同勾当陕西转运使。真宗即位,恢复吏部员外郎,充任转运使。因为长久任职,召为礼部郎中,赐金紫,又派遣他赴任。 咸平元年,因为卢之翰生病命令国子博士张志言替换他回来。不久,又出任京西转运使。此前,朝廷商议在旧原州筑城扩充守备,因卢之翰阻止而停止,这以后西部边境不得安宁,修筑为镇戎军。卢之翰因非难不合时宜而获罪,贬为归州知州,直接上路赴任,限定五日就出发。三年,授为广南路转运使。恰值广州索湘去世,就地改为太常少卿、知州事。卢之翰没有廉洁的名声,又与转运使凌策不和,暗中揭发他的事。五年,调任永州,尚未前行,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