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作业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除权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芾奏:“方今财最费于养兵,艺祖取天下,不过十五万人。绍兴初,外有大敌,内有巨寇,然兵数亦不若今日之多。近见陈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与以外任请券钱添借给如故是减于内而添于外何益又招兵耗蠹愈甚,臣考核在内诸军,每月逃亡事故,常不下四百人。若权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财用稍足,招丁壮,不惟省费,又得兵精。”上悟。一日,因进呈边报,上顾芾曰:“将来都督非卿不可。”芾奏:“臣未尝经历兵间。”又奏:“方今钱谷不足,兵士不练,将帅与臣不相识,愿陛下更审思其人。”南郊礼毕,宰相叶颙、魏杞罢。芾采众论,参己见,为《筹边志》上之。‎ ‎(节选自《宋史·蒋芾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近见陈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与以外任/请券钱/添借给如故/是减于内而添于外/何益/‎ B.近见陈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与以外任请券钱添借/给如故是减/于内而添于外/何益/‎ C.近见陈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与以外任请券/钱添借给如故/是减于内而添于外/何益/‎ D.近见陈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与以外任/请券钱/添借给如故/是减于内而添于外/何益/‎ 答案 D 解析 首先联系上下文,了解文段大意:陈敏勇、戚方淘汰人员,朝廷的费用却增加。其次抓住关键词“三千人”“四千人”“如故”等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三千人”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陈敏勇汰三千人”是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多是有官人”中,“人”是宾语中心语,前面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D。‎ 参考译文 授任(蒋芾)代理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蒋芾上奏:“当前资财最大费用在于养兵,艺祖夺取天下,不超过十五万人。绍兴初年,境外有大敌,境内有大盗,然而士兵数目也不像今天这样多。近来见到陈敏勇淘汰了三千人,戚方淘汰了四千人,但大部分是有官位的人,给他们做地方官,请求券钱、增添借支跟以前一样,这是朝廷内减了而朝廷外却增加了(费用),有什么用呢?加上招兵损耗愈加严重,我考核了内地各部队,每月逃跑的事情,经常不少于四百人。假如暂时停止招兵一年半,等到经费物资稍为充足,招募壮丁,不仅节省费用,又能得到精良的士兵。”皇上醒悟了。一天,由于进呈边防报告,皇上回头对蒋芾说:“将来都督之职非你担任不可。”蒋芾上奏说:“我未曾经历过战事。”又上奏说:“当前钱粮不足,士兵不训练,将帅和属下互不相识,希望陛下重新审慎思考适当人选。”‎ 南郊祭礼结束后,宰相叶颙、魏杞被罢免。蒋芾采纳众人议论,参入自己的见解,作《筹边志》进献给皇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纯粹①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困,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有删减)‎ ‎[注] 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B.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C.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D.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答案 B 解析 首先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大意是范纯粹巧妙化解高遵裕和刘昌祚的矛盾。然后抓住虚词“焉”、人名“昌祚”“遵裕”、代词“之”“其”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核查。“怒”的原因是“昌祚后期”,故第一处应在“后期”后断开。排除A、C两项。“其麾下”是“愤”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参考译文 范纯粹,字德孺,凭借父荫升官到赞善大夫。元丰年间,担任陕西转运判官。当时五路兵马出发讨伐西夏,高遵裕从环庆出兵,刘昌祚从泾原出兵。高遵裕对刘昌祚未按约定的日期到达感到愤怒,想要追究责任处死他。刘昌祚又忧又怒卧病在床,他的手下都对此感到愤怒。范纯粹担心两军不和,以致于生出其他变故,劝高遵裕前往问候刘昌祚的病,祸端这才消弭。宋神宗责备各将没有功勋,打算第二次出征。范纯粹上奏说:“关陕的事情,我们的军力物资单薄匮乏,公私都非常困窘,如果再次行动,国家的根本就值得忧虑。(如果我不进言,)以后进言的人一定会责备我(失职),我不忍心默默无言而留下以后的后悔。”‎ 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任他作副使。吴居厚担任京东转运使,多次献上剩余的赋税。神宗将要把徐州大钱二十万缗用来支持陕西,范纯粹对僚属们说:“我所管辖的地方虽然情况紧急,但怎么忍心取用这种老百姓用血汗钱交纳的多余的税款?”立刻上奏说:“我们地区得到这些钱确实有好处,但从徐州到边境,(运送这些钱)耗费的人力财力也太大了。”诚恳地推辞,不肯接受。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肃宗即位于灵武,有诏令(韦)陟赴行在,深器之,拜御史大夫。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辞旨迂诞,肃宗怒,令陟讯之。陟因入奏曰:“杜甫所论房琯事,不失谏臣大体。”上由此疏之。时朝臣立班多不整肃,至有班头相吊哭者,乃罢陟御史大夫,授吏部尚书。因宗人伐墓柏,坐不能禁,出为绛州刺史。‎ 陟早有台辅之望,间被李林甫、杨国忠所挤。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因遘疾,卒于虢州,时年六十五,赠荆州大都督。‎ ‎(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B.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C.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D.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答案 C 解析 由“后生”“明主”并列、“郁郁不得志”排除A、B两项;由固定句式“得非……乎”可排除D,选择C。‎ 参考译文 ‎ 唐肃宗在灵武登位称帝,下诏让韦陟前去行宫,十分器重他,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杜甫上奏表说房琯有大臣的气度,言辞内容荒诞迂腐,肃宗十分生气,让韦陟审问杜甫。韦陟上奏说:“杜甫上表议论房琯的事情,并未失去谏臣的本分。”皇上因此疏远韦陟。当时官员上朝时班列多有不整齐肃穆的情况,甚至有人在朝廷上吊唁哭泣,于是罢免了韦陟御史大夫一职,改任吏部尚书。因不能禁止宗族之人砍伐墓地柏树获罪,离开朝廷担任绛州刺史。‎ 韦陟早年就有跻身台阁的声望,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排挤。等到中原兵戈四起,天下战事频繁,韦陟经常自认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却遭到后生毁谤,被君主怀疑,常常郁郁不得志,于是感叹道:“我的道路困厄到这个地步吗?有志向却不能施展,难道不是天命吗?”因为生病死于虢州,享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为南安簿、邵武司法。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累迁吏部郎官。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内侍梁珂、曾觌皆用事,故茂良及之。会内侍李珂没,赠节度,谥“靖恭”。茂良谏曰:“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今施于珂为可惜。”竟寝其谥。上以江西连岁大旱,知茂良精忠,以一路荒政付之。茂良戒郡县免积税,发廪振赡。疫疠大作,命医治疗,全活数百万。进待制敷文阁,赏其救荒之功。召对,奏:“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 ‎(节选自《宋史·龚茂良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 B.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 C.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 D.潢池弄兵之盗/即南亩负耒之民/今诸郡荒田极多/愿诏监司守臣条陈/募人从便请耕/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 答案 B 解析 “诏监司守臣条陈”,句意完整,若“条陈”与“募人”相连,句意不通,据此排除A、C两项;“虽驱之为寇”句意完整,“寇”是“为”的宾语,据此排除D,选B。‎ 参考译文 龚茂良,字实之,是兴化军(今属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进士及第。任南安县主簿、邵武军司法参军。调任泉州府观察推官,因廉洁勤政受到称许。多次升迁后任吏部郎官。江苏、浙江发生大水灾,皇帝下令百官陈述政务缺失。龚茂良上疏说:“我希望首先去除要害处的祸患,然后朝政事务的缺失就可以依次建言了。”当时内侍梁珂、曾觌掌权,所以龚茂良提及他们。恰内侍李珂去世,追赠节度使,谥号“靖恭”。龚茂良进谏说:“像赵鼎这样的中兴名相,像韩世忠这样的功臣,都没有追赠谥号。如果朝廷对他们举行追赠,也可以稍许抚慰忠义之士的心。如今却要赠谥号给李珂,实在可惜。”‎ 朝廷最终废止了对李珂的赠谥。皇帝因为江西省连年大旱,知道龚茂良极其忠诚,把整个路省的救荒政务交付给他。龚茂良告诫郡县免除积欠的租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瘟疫大规模发作,龚茂良命令医生医治病人,保全救活了数百万灾民。朝廷提拔龚茂良为敷文阁待制,奖赏他救济灾荒有功。召见问对时,上奏说:“叛乱造反的强盗就是田里扛耒翻地的农民,现今各郡荒芜的田地很多,希望下诏书命令监司守臣逐条陈述上奏,招募人就便申请耕种,百姓有了余粮,即使驱赶他们去做强盗,也不会服从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及(宋)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于江陵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其文甚工,当时莫有逮者。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县侯,邑五百户。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荆州陷,为西魏所虏,魏人甚礼之,授炯仪同三司。炯以母老在东,恒思归国,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恒闭门却扫,无所交游。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 ‎(节选自《南史·沈炯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 B.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 C.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 D.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 答案 B 解析 “会于白茅湾”不可断开,“于白茅湾”是“会”的后置状语,据此排除C、D两项;“获炯妻”不可断开,被抓获的不是沈炯,而是他的妻儿,据此排除A,选B。‎ 参考译文 等到宋子仙被王僧辩击败,僧辩平素就听闻他的名声,在军中悬赏找到他,僧辩赏给找到他的人十万铁钱,从此军中有关征召、声讨等军用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等到简文帝萧纲被杀后,地方百官都上表江陵,劝萧绎(萧纲之异母弟)即位,僧辩令沈炯写奏表,奏表文辞精深,当时没人比得上他。高祖率兵南下,与僧辩在白茅湾会师,于是登坛立盟誓,沈炯撰写盟文。侯景东逃至吴郡,捉到沈炯的妻子虞氏、儿子沈行简,把他们都杀掉,沈炯的弟弟带着老母出逃免死。侯景之乱平定,梁元帝怜悯他妻儿都遭杀害,特意封他为原乡县侯,食邑五百户。僧辩任司徒时,以沈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萧绎召他任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荆州陷落,沈炯被西魏虏获,魏人以厚礼相待,授予沈炯仪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东土,常想回国,又担心西魏人惜爱其才而挽留他,总是闭门谢客,无任何交往。沈炯时常写些文章,随即毁掉,不让流传。‎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进士。授太原知县,以才调榆次。崇祯四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御史。陈蜀中私税、催科、讼狱三大苦,帝为饬行。出视两浙盐法,数条奏利弊。八年,流贼陷凤阳,诏逮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往代。还朝,复按河南,监军讨贼。时群盗纵横,而诸将缩朒不敢击。任学慨然曰:“事不辞难,臣职也。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遂上疏极诋诸将。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时熊文灿专主抚,张献忠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躏中原如故。‎ ‎(选自《明史·张任学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B.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C.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D.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答案 B 解析 首先联系上下文,了解文段大意。然后根据名词和动词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诸臣”是后句主语,应从后不从前,排除A、C两项。“帝”明显是“不从”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故选B。‎ 参考译文 张任学,是安岳(今四川安岳县)人,天启五年考中进士。授官太原知县,因为有才能调任榆次。崇祯四年,因政绩优异突出被推荐,入朝为御史。向皇上陈述蜀中私自收税、催征田赋、诉讼案件三大苦,皇帝为此赦令实行整顿。出朝审察两浙盐政,数次上奏分条陈述利弊。八年,流贼攻陷凤阳,下诏逮捕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去代替。回到朝廷,又巡按河南,监督军队讨伐贼寇。当时盗贼横行,但诸将畏缩不敢进击。任学感慨地说:“遇到事情不因为困难而推辞,这是做臣子的职分。贼寇的势力像这样,我们这些人可以从容不迫地坐着镇守吗?”‎ 于是就上疏极力指责诸将。请求改为武官,亲自拿起兵器,为国家讨平贼寇。皇帝认为他言论壮烈,交都察院议论。诸臣认为文官没有改任武职的,请求仍然以监军御史的身份兼任总兵的职务。皇上没有听从,授予他河南总兵官。当时熊文灿专门主张招抚,张献忠投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依旧践踏祸乱中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