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生存的三类主要空间。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这是思考、推进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单一化。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改进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原来城乡分立式的空间权利结构,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的良性推进。一方面,城市土地与乡村土地的空间权利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在诸如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权利以及工作机会、社会流动性等发展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户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但城乡在发展权利方面依然差异明显。差异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其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 ‎(节选自陈忠《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城、乡的存续与发展。‎ B. 城市与乡村都有文明与非文明要素,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 C. 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推进城乡融合,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 D. 推进城乡融合要保护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也要营建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空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推进城乡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B. 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推进城乡融合的整体构想。‎ C. 文章分两点阐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一是突破二元思维的伦理,二是改进旧运行机制。‎ D. 文章提出了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营建问题,反思了历史与现实,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对城市与乡村的优势与问题有清晰认识,才能营建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B. 在城乡融合中,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C. 城乡之间形成巨大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做大量工作,并长期坚持。‎ D. 改进现有运行机制,并营建合理的空间伦理规范,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地推进。‎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扩大范围,原文为“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B项“城市文明程度更高”“乡村的历史更悠久”无依据;C项,“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推进城乡融合,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或然变必然,原文为“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论证结构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是阅读,注意整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二是要有整体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本题中B项“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推进城乡融合的整体构想。”表述错误,应是递进关系。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改进现有运行机制,并营建合理的空间伦理规范,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地推进。”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起到“基础保障作用”,还应有其他条件,前者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故选D。‎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整体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络谣言是借助网络平台传播的不实言论,相较于其他谣言,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自媒体的日渐兴起给网络谣言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2018年5月15日)‎ 材料二:‎ ‎【人民网北京‎1月18日电】‎1月17日下午,由腾讯公司举办的阳光媒体人暨谣言治理大会在京召开,现场发布了《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报告指出,微信平台2018年全年共拦截谣言8.4万多条,辟谣文章阅读量近11亿次。其中,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社会民生等领域均是谣言“重灾区”,如“菠菜豆腐一起吃会得结石”“洋葱杀死感冒病毒”“MH370坠毁柬埔寨”等均为网民极其关注的谣言案倒,平台拆解了这三类谣言的九大套路,从谣言的传播趋势、网民地域分布和相关话题人群画像等数据来剖析其传播度、危害度,进行谣言鉴定。‎ 报告同时指出,中老年网民数量已突破8000万,相较八零后、九零后的青年群体,中老年群体更具传谣倾向,网络谣言成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网络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何凌南就谣言治理办法提出了四方面建议:快速生产和发布辟谣内容、利用社交网络阻断谣言传播、生产中老年人“看得懂、传得开”的辟谣内容。增强辟谣内容的权威度和可信度。‎ ‎(摘编自《(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发布》,人民网‎2019年1月18日)‎ 材料三:‎ ‎(摘编自《2018网络谣言传播以及成年人认知情况研究报告》)‎ 材料四: ‎ 如今,不少内容平台已应用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识谣辟谣。去年6月,微信团队上线“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鉴定为谣言,用户将会收到提醒,截至2017年12月已发送3700余万次提醒。字节跳动旗下平台归档社会、健康等领域的4万多个谣言案例,以“人工审核+机器筛查”方式及时阻断谣言传播,最短拦截时长仅用时60秒。‎ 当然,精准辟谣固然有效,而让真相从源头“跑过”谣言,才能真正还网路空间以清朗。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搭建起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摸清谣言产生源头,清除谣言滋生温床,用真实信息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另一方面,网络平台,谋体、科研机构等互联网内容生态建设相关主体也应携手合作,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覆盖广泛的传播手段,针对关切,解疑释惑、普及科学,引导网民提升用网素养,增强抗谣免疫力,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摘编自《网络治理重在精准到位》,《人民日报》‎2018年9月27日)‎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网络谣言分布区域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网络谣言数量均高于国际网络谣言数量,足见我国网络谣言治理问题严峻。‎ B. 网络谣言分布区域情况的数据显示,华东成为了网络谣言的高发地,网络谣言的分布情况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C. 在2018年上半年的网络谣言类型分布情况中,社会安全方面的谣言数量最多,科学科研方面的最少,这可以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科研的关注度不高。‎ D.‎ ‎ 从网络谣言类型的分布中不难发现,网络谣言己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诸多方面,网络谣言的治理追在眉睫。‎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自媒体的日渐兴起,使得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 B. 谣言治理报告显示,腾讯公司在谣言拦截和谣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并且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鉴定谣言。‎ C. 中老年网民更具传谣倾向,快速生产中老年人看得懂传得开的辟谣内容可以有效降低中老年被网络谣言蛊惑的风险。‎ D. 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识谣辟谣的效率,拦截时长最短的仅需一分钟。‎ ‎6. 根据上述材料,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 ‎【答案】4. D 5. A ‎ ‎6. 涉及网民,网络平台、媒体及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方面其中各方应承担的责任:①网民:提高自身的网素养,不做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②网络平台、媒体及科研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提高识谣辟谣效率,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③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网络领域的法律法规,建立起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摸清源头,清除温床,用真实信息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A项分析错误,“我国各地区网络谣言数量均高于国际网络谣言数量”错,材料三的图中“东北”的网络谣言数量比“国际”的网络谣言数量低。B项,“网络谣言的分布情况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这一说法于文无据,而且从图上看,也有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谣言数量却不低,如“华中”“西南”等。C项,“科学科研方面的最少”“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科研的关注度不高”分析错误,科学科研领域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文化层次,谣言不容易产生,所以谣言数量较少,并非因为人们对科学科研的关注度不高。D项分析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原文,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内容要点,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进行比对,判断正误。本题中,A项分析错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自媒体的日渐兴起”并不能成为“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的原因,这是理解错误,强加因果。故选A。‎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内容,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中,分析材料可知,根据网络谣言的特点,网络谣言涉及网民、网络平台、媒体及科研机构。因此,治理网络谣言需要这些相关方的协作。政府相关部门等方面应明确各方应承担的责任,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在立法、执法及引导;科研机构的责任在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提高识谣辟谣效率,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网民的责任在于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严格守法,不做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竟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B.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C.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D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B. 擢,提拔。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迁、擢、陟等。“擢第”也是“提升”之意。‎ C. 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升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竟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 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进入朝廷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 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他只送了普通物品;当宦官索要钱财时,他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 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答案】7. A 8. B 9. B ‎ ‎10. (1)您只管剔除奸猾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 ‎(2)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闻母丧”句意完整,因此“丧”后面要断开。所以排除D项。“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意思是“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继宗”做“力持风节”的主语,排除C项。故选A。‎ ‎【8题详解】‎ 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擢第’也是‘提升’之意”陈述有误。“擢第”意思是科举考试及第。故选B。‎ ‎【9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又进入朝廷状告”分析有误,文中“入见”是“去拜见”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当面指责。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但,只,只管;奸,形容词作名词,奸猾的人;劝惩,劝勉和惩治;比户,挨家挨户;稽核,稽查核对;有司,相关政府机构。第二句中,坐,因为;系狱,被关在狱中;至,以致于;鬻,卖;以,表目的性连词,来。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有所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乡里里正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猾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罢了,孔儒惭愧地走了。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恐怕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察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被贬滁州(今安徽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1.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11. 这首诗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 ‎12.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具体考查意象意境。在鉴赏本诗过程中,要细读诗文,把握意象和意象的特点,即可迅速概括出画面内容,根据意象描写的意境特点,可探求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大多数写物的诗歌,要么抒发对物之情,要么表达托物之志。本诗歌就是属于抒情类的。‎ 本诗开头第一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照应文题,点出写作对象琅琊溪,并交代了当时的时令特征。第二句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琅琊溪春天美丽的景色,不惧涨水而冒险从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上渡溪过桥的情景,侧面烘托琅琊溪景色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暗示了美景更在深山幽境处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这首诗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地,“表达技巧”从四个层面去理解,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虽然本诗也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但是本试题从“虚实结合”考查,角度较小,要求考生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要深入,表达要准确。本试题的难点在于“虚实结合”的手法,属于常见的技法中不常见的那一类,知识掌握不扎实、不深入的话,有可能表达不到位。本题得分点在两个方面:手法运用分析和运用效果分析。‎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手法之一,它形式多种多样。就本题来说大致有这样一些形式:①山花为实,山春为虚;②眼见花漂流溪为实,想象溪源远近为虚;③具象花漂流溪为实,抽象山水之美为虚;④描摹花漂流溪为实,抒发喜爱之情为虚;⑤渲染流水落花为实,侧面衬托溪流为虚。虚实结合的作用,是实虚互衬,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又可以开拓诗境,丰富诗歌内涵。‎ ‎【点睛】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所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善假于物、注意积累、锲而不舍,《论语》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学思结合。‎ ‎②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③习总书记在墨西哥发表演讲时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答案】 (1). 学而不思则罔 (2). 思而不学则殆 (3).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4).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5).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6).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罔”“殆”“复”“递”“且”“负”。‎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是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 ,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 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 ,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亮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 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4.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会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河畔的垂柳,像身着盛装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 B. 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C. 河畔的新娘,像身着垂柳的盛装,被夕阳染成金色,‎ D. 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蓊蓊郁郁 飘逸秀美 风姿绰约 数不胜数 B. 蓊蓊郁郁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数不胜数 C. 葱郁浓密 飘逸秀美 风姿绰约 美不胜收 D. 葱郁浓密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不胜收 ‎【答案】14. B 15. D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线句中“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搭配不当,应将“领教”改为“领略”。因此排除C项。“特别陶醉那一句”成分残缺,应在“陶醉”后加个“于”字,因此排除AD两项。故选B。‎ ‎【1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语境中,前面说“金柳”像新娘,后面说“艳影”,可推知,括号中所填的句子主语应是“垂柳”,因此排除BC两项。原文“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整体上把垂柳比作新娘,因此排除A项。故选D。‎ ‎【1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葱郁浓密:青翠茂盛,枝叶葱郁,茂密、稠密。语境是说垂柳长得青翠茂盛稠密的样子。因此选用“葱郁浓密”。飘逸秀美,飘浮,轻疾高飞;洒脱自然,清秀美丽。飘逸春秋,指潇洒的度过这一辈子。语境中是成语来形容新娘的头发,因此选用“飘逸秀美”。风姿绰约,形容气质优雅,体态柔美。(多指美女)。“蒲柳之姿”:蒲和柳皆望秋先凋,引申为早衰。语境形容垂柳的美。因此选用“风姿绰约”。“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语境中是说美丽的花草很多。而“数不胜数”只能表达数量多。因此选用“美不胜收”。故选C。‎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 ‎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 ‎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B超检查时所用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导,而我们的皮肤表面并不是光滑的,超声探头在接触皮肤时,①__________,因此,使用超声耦合剂的目的首先是充填接触面之间的微小空隙,②____________;其次是通过耦合剂“过渡”作用,使探头与皮肤之间的声阻抗差减小,从而减小超声能量在此界面的反射损失;另外,耦合剂③__________,减小探头面与皮肤之间的摩擦,使探头能灵活的滑动探查。‎ ‎【答案】 (1). ①就会有一些微小的空隙存在 (2). ②不使其间空气影响超声的穿透/从而有利于超声波的传导 (3). ③还起到“润滑”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中第一空后面“因此”一词具有提示作用,从后面内容来看,“充填接触面之间的微小空隙”可知前面是说探头和皮肤接触有空隙,可知应填写有一些微小的空隙存在;同时也可以判断第二空应填写结论;第三空前有“另外”一词,可知与前面的内容关联不大,主要从后面内容来判断应填写“还起到润滑作用”。‎ ‎【点睛】解答时要注意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先认真阅读语段,了解大意,然后再理解上下句的意思,最后要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注意字数限制。‎ ‎18.下面文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请说明其中的问题。‎ ‎《杭州晚报》上周刊登的《杭州的塔》一文说:“杭州的塔多建在中轴线西侧。”杭州的塔都是建在中轴线西侧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答案】批驳者将原文“杭州的塔多建在中轴线西侧”篡改成“杭州的塔都是建在中轴线西侧”。偷换了别人的论点,然后对这个不正确的论点进行批驳。这在逻辑上是典型的“偷换论题”错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解答此题,第一步,读文段,明大意,通读文段,把握文段话题,概括文段大意。在这一步中就要注意文段中具有因果、条件、包含、矛盾等关系的句子。第二步,明错误,巧推导,首先明确文段出现的逻辑问题,以便在寻找其他错误时有方向,然后依据前面分析,推导错误,组织答案。本题前一句是“杭州的塔多建在中轴线西侧”,而第二句将其改为了“杭州的塔都是建在中轴线西侧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后一句是否定回答,但是明显与前一句的意思有出入:这里的“答案是否定的”可以理解为全部没有,也可以理解为只有少数,还可以理解为大多数。这是 “偷换论题”错误,偷换了别人的论点,然后对这个不正确的论点进行批驳,但是批驳中存在着逻辑思维错误。‎ 四、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梁书》)‎ ‎②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之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修匿命编》)‎ ‎③施恩勿念,受恩勿忘。(《朱子治家格言》)‎ ‎④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司马光)‎ ‎⑤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林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自后世,读了上面五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清远择其中两三句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牙牙学语时,《三字经》便已融铸于中华血脉,华夏自远古走来,穿携古之教化义理,流芳百世;中国向未来而去,伴守传统化育,迎新时代复兴。‎ 古之教化,在明明德。‎ ‎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自夏之禅让,舜便教子以贤,担国之大任。古代历史,风起云涌,德义教化之旗却从未倒下:谢添出身名家,世家大族,富可敌国,但家族的传承让他义无反顾,入仕有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可他一向恭敬,素来坚毅,为汉邦镇守疆域,保一方太平。霍去病身为将门虎子,却非因家境殷实而无所事事,却是传承父亲志向,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舍小家为大家,捐躯报国,以死明志。古人高义,感我中华。‎ 今之传承,在明己志。‎ ‎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的轨迹刻下中华韵骨,优秀文化不会随时代而消亡,反而熠熠生辉,愈加璀璨。毛泽东教毛岸英以劳动之姿实现人生价值;傅雷家书点点玉墨,缕缕纸香,将教义志向浸润子孙心田;何猷君出身富贵,父亲的化育让他不断充实自我,从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到最强大脑的顶尖选手,他一路前行,明己之志。“富贵不能骄”,传承精神财富的价值更高。‎ 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今之时人,日月为证,以优秀的风骨刻下中华道义的华章,重振国之重器。‎ 来者发扬,在弘新风。‎ ‎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洪流中,优秀家风的教化作用日益珍贵。富贵已不再稀有,贫穷仍存于世间。王心仪一篇《感谢贫穷》让古人圣训再现光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寒门学子志向远大,严于律己,不鹜于声,不弛于惰,故而事业易成。相反,如今富贵之家,溺爱孩子,疏于教化,以至恣意狂放、一事无成者,比比皆是。‎ 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后之来者,身体力行,以时代新风传承中华文化,再现国之雄风。‎ 泱泱中华,红日初升,大道其光。遗后世财富,莫如授之以教义。优良家风世代相传,化育子孙,道义永存,家国同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是传统文化类中的家风家训,命题采用名言组合的形式,有很大的开放性,全面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立德树人的层面上,聚焦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的培养,引导考生树立立德为先、清白做人、重德疏财的价值观;‎ 也考查考生关注社会现实,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思考如何发扬家风家训,怎样才能做到家国同兴、国富民强、长盛不衰。写作切入点的限制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写作时应立足于“化育后世”,谈以上名句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中所给五句话均为名人家训,因此写作时考生可谈家风家训是如何教导化育子孙后代的,这就限制了写作情境。结合材料中名句的内容及其出处,可知材料的核心应是家风家训,应围绕其来审题立意。而非站在青年学子的立场上,谈后辈应自立自强,或者论述“贫困易造就人才”“严于律己”“文化造就未来”“品格铸就人生辉煌”“奋斗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等内容。写作内容的限制性。“化育后世”“上面五句话”“选择其中两三句”等要求,提醒考生写作时应围绕上面五句话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两三句作为基础确定立意,谈家风家训如何化育后代。内在思维的限制性。①行文时所选择的两三句名言要有内在联系,要能形成有机统一体,而非这几句名言的简单叠加拼凑,如“感恩、清白、义方助复兴”。②在写作时,要能以突出“财”与“德”、“严束”与“姑息”、“施惠不图报”和“受恩常铭记”来进行辩证论述,如此立意会更胜一筹。③观点切忌偏激、绝对化,如“莫让遗财贻误后代”。观点组合是自由的。写作时可以任选五句名言中的两到三句,并以此为基础来立意。材料①的核心是“清白”,是化育的内容,可突出“财”与“德”的思辨;材料②的核心是“严束”,是化育的方式,可突出“严束”与“姑息”的思辨;材料③的核心是“感恩”,是化育的内容,可突出“施恩不图报”与“受恩不能忘”的思辨;材料④的核心是“义方”,是化育的内容,可突出“什么是真正的爱子”的思辨;材料⑤的核心是“富贵计”,是化育的目的,可突出“遗财”与“遗德”的思辨。写作时要抓住材料的内在联系,自由组合。学生可以自由联系社会现实,比如啃老现象,父母溺爱、纵容孩子,官二代、富二代中的吸毒案,“我爸是李刚”等典型事件,反思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应该传承给孩子什么,只要言之成理、切合材料,都符合要求。‎ 参考立意:‎ ‎(1)①+④教子以义方,遗子以清白。(2)②+④义方严束育后代。(3)①+⑤清白家风计长远。(4)③+⑤遗子以德不以财。(5)②+⑤富贵难永续,严束教子成。‎ 结构示例:‎ 引用《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提出“华夏自远古走来,穿携古之教化义理,流芳百世;中国向未来而去,伴守传统化育,迎新时代复兴”的观点,然后从“古之教化,在明明德”“今之传承,在明己志”“来者发扬,在弘新风”三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总结“遗后世财富,莫如授之以教义。优良家风世代相传,化育子孙,道义永存,家国同兴”强化观点,收束全文。‎ 素材链接:‎ ‎1.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 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 邵雍《戒子孙文》‎ 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 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 藏精于晦者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 欧阳修《示子》‎ 评:外表憨厚,要木讷,内心清楚,精明,这样就叫大智若愚。‎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方孝孺《家人箴》‎ 一孝立,万善从,是为肖子,是为完人。‎ 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其本矣……(明)姚舜牧《药言》‎ 人品须从小做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明)吴麟徵〈家诫要言〉‎ 评: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从点滴做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流,积为江河;星星之灼,燎于原野,其始至微,其终至巨。‎ 做人要存心好,读书要见理明。‎ 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即为主人。‎ 待下我一等之人,言语辞气,最为要紧。 清)张英《聪训斋语》‎ 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 ‎2. 你们家有家规吗?你们家的家规是什么?‎ ‎“不许说瞎话儿,不许搅菜碟儿,不许不称长辈为您……”近日,一则记录了一条条老家规的帖子在微博和微信圈疯传。‎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是家规的外在表现,家规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当下,我们该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家规、学习家规、实践家规,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