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七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七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罗娟 审题人:杨楠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文献里的“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固定的词组,其中科学位于技术前头。但是,很多人却把它们看成是同样的东西,在实践中往往还把它们的位置颠倒过来。‎ ‎ 科学,更明确地说,自然科学,指的是通过观察、实验、仿真和分析去研究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并探求其原理的学科总类,目的是认知世界;技术,则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手段、形式、方法及过程的集成,它在现有事物基础上产生新事物,或者改变现有事物的性能和功用,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两者之间,科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而技术进步则不断地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反过来激励科学发展。‎ ‎ 科学的进步一直是由人类试图认知世界内在基本原理的好奇心所推动,而不是出于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之前不曾预测过或者从来都未有计划去实现的偶发事件,而且短期内往往看不出有什么用处。这样的例子俯首可拾。数学中的数论有3000多年历史,但它在成为现代信息保密手段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个最无用处的。‎ ‎ 显而易见,我们对科学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不应该采取同样的做法;特别是,不应该简单地把发展技术的思路和措施直接搬过来为发展科学铺路,也不应该简单地套用管理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方式来经营科学发展。但是,今天学术部门中常见的却是决策者们以“技术管理思维”去指引和管治科学发展,以为通过集中筹划、巨额资助、快捷升职等手段便可以刺激基础科学迅速发展并立即开花结果。这样一来,许多基础科学研究都被贴上“无用”的标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 在这里回顾一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管理经验是有益的。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主席Helmut Schwarz最近刊文指出:“科学研究中大多数颠覆性的发现都不是事前就计划好的。相反,它们都像淘气的小妖精那样突然出现在墙角,因为它们都是科学家们满腔热忱地探讨未知事物所导致的发现和发明。因此,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由及充足的经费是一个学术机构成功的关键。”‎ ‎ 值得指出的是,中文里的常用词“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写,但它往往导致一种错误的理解,即把科学与技术看成是同一回事,让许多人对它们作同等的分析演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这一直是一个被不恰当地解释和处置的问题。无数的事件和事实表明,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可能还是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进步着眼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各种技术,但它们并没有演化出现代科学知识和基本理论。例如,熟知的火药发明并没有建立起现代化学,指南针的应用并没有建立物理学的电磁理论,数学中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并没有建立起现代数论,等等。‎ ‎ 中国在古代曾经有过诸多先进技术发明和改进,但却没有让自己成为一个创立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国家,这一事实长期以来让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感到迷茫困惑。不言而喻,只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解决,中国才有希望能够很快地进入世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选自陈关荣《“科学与技术”,不完全是“科技”》,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献里“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固定词组,现实中很多人往往对两者不加区分,混为一谈。‎ ‎ B. 科学以认知世界为目的,人类试图认知世界内在基本原理的好奇心推动科学的进步。‎ ‎ C. 技术以为人类社会服务为目的,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 D. 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人对科学与技术作同等的分析演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分析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点,把论证推向了对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论述。‎ ‎ B. 文章通过数论的例子,论证了许多科学发现不仅是偶发事件,有时短期内还看不出有什么用处。‎ ‎ C. 文章引用Helmut Schwarz的话批评了以“技术管理思维”去指引和管治科学发展的做法。‎ ‎ D. 文章在论述中提到了我国对科学与技术认识的现状及历史上存在的问题,有其现实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许多基础科学研究被贴上“无用”的标签是因为学术部门中决策者们没有分清科学与技术的不同。‎ ‎ B. 只要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自及充足的经费,就能有颠覆性的科学发现。‎ ‎ C. 着眼于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并不能演化出现代科学知识和基本理论,所以技术进步意义不大。‎ ‎ D. 只有真正地理解和解决了科学与技术的问题,中国才有机会进入世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城市人的压力 ‎【英】克瑞斯·罗斯 ‎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 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只重要的香蕉……”‎ ‎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 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 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 “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了。‎ ‎ 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 “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了?”“哦,没什么,再见!”‎ ‎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的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劳累了。”“你病的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论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只被恐怖分子注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 “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 ‎(选自《小说中的小说》,译林出版社)‎ ‎4.下列对小说的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 A.在梦境中,我遇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艾丝尔姨妈,却因害怕迟到而对与她同行感到为难,这折射了城市人因紧张忙碌而无暇顾及亲情的现实。‎ ‎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因为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而心怀愧疚,所以才会在梦中觉得这是件重要的事,并提醒自己一定要把香蕉买回家。‎ ‎ C.在梦中,我拿着香蕉匆匆赶路,偶遇艾丝尔姨妈,又被一头大象挡住去路,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后来的梦境中有了解释,并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 ‎ D.当发现被大象挡住去路的状况并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后,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样自己就不会因为上班迟到而被暴躁的老板训斥了。‎ ‎ E.小说主要是写“我”的压力,而以“城市人的压力”为题,突出“我”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使“我”的生存状态成为城市人生活的缩影,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 ‎ ‎ 5.小说为什么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心系群众 扎实苦干 奋发作为 无私奉献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 材料一 ‎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 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 ‎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 ‎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 3000 多元,带来效益 900 多万元。 ‎ ‎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 100 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 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 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 ‎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 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 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 ‎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 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 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 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 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 ‎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 ‎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 B. 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C. 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 D. 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收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3分)‎ ‎ A.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 ‎ B. 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呼吁。‎ ‎ C. 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充分说明了知识分子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就能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到自身价值,并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D. 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还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 8.这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试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 ‎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 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 B.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 C.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 D.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 B. “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 C. “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 D. “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 B. 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 C. 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 D. 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让他谋划重要事务,即使朝廷大臣弹劾他私自改动诏书,也不予追究。‎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 13.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 诗题“岁暮”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 B. ‎ ‎“还用兵”之“还”字,有仍然之意,说自己虽避地西蜀,暂得一席安身之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虽是平常用字,却耐人咀嚼。‎ ‎ C. 颔联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后句写唐军;两句写作者亲见亲闻;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 ‎ D. 颔联中“烟尘”、“鼓角”运用了比喻手法,写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 ‎ E.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这两句既指吐蕃入侵以来的情况,又是对时局的高度概括。‎ ‎ ‎ ‎14.诗家认为“寂寞壮心惊”一语关情,这一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6分)‎ ‎(三)情景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能够在所有人都称赞或诽谤他的时候也不更加奋发或沮丧的原因是他有“ , ”的思想,觉得不过如此。‎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 。‎ ‎(3)《滕王阁序》中 ,“ , ”二句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了秋天山水的特征。‎ ‎(4)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用乌鸟反哺作比喻来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在这个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它___,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___的延展,更没有___的枯燥和___的迂腐。‎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危言危行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言而肥 B. 仗义执言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古不化 C. 仗义执言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古不化 D. 危言危行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言而肥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 B.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 C.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 D.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 B.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 C.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 D.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 ‎19. 长江中学2009届学生将举行一次毕业十周年纪念会,班长将作为学生代表在聚会上作书面发言,下面是他发言稿的部分内容,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 ‎ ‎ 十年之后,我们终于拨冗回到了母校。当年各位老师对我们关爱有加,那时我总是迟到,老师却没有咒骂,而是给我写了一幅字,至今我还惠存在家。现在我的工作还算人模狗样,大家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20.下面是某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 ‎ ‎ ‎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南京市一对母子在乘坐地铁时,孩子因身体不适在车厢内吐了一地,母亲立即用纸巾将车厢清理干净,这件事被网友发到微博上。众人点赞,认为这位母亲给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该家长注重公共文明、注重日常小节的举动,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但众人过分热情的点赞也让一部分人担心:这种泛滥而廉价的“谬赏主义”会拉低社会的道德底线。‎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 “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人对科学与技术作同等的分析演绎”错误,第六段说的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可能还是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知,这只是猜测,而不是肯定。故选D项。‎ ‎2.A “把论证推向了对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论述”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把论证推向如何推动科学发展的论述。故选A项。‎ ‎3.D A项,“因为学术部门中决策者们没有分清科学与技术的不同”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因为“简单地套用管理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方式来经营科学发展”。B项,“只要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自及充足的经费,就能有颠覆性的科学发现”错误,选项歪曲了原文意思,文中只是说“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由及充足经费是一个学术机构成功的关键”。C项,“所以技术进步意义不大”分析错误,选项的说法无中生有,文中说的是“技术进步则不断地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反过来激励科学发展”可知“所以技术进步意义不大”推论错误。故选D项。‎ ‎4.E A, B项“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是梦境,而非现实;C项“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理解不准确;D项“被暴躁的老板训斥”依据不充分,从小说结尾处不足以断言老板脾气暴躁。‎ ‎5.①起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②暗示小说主题。无论是一根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 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④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 ps 人物性格分析 ①焦虑紧张,惶恐不安:总害怕迟到,在梦中匆匆赶路,却又早早醒来;潜意识里总觉得忘记了重要的事情;混淆梦境和现实。②工作勤勉努力:为被耽搁了时间不能快走而焦急;策划剧本劳累过度导致精神紧张焦虑;在梦中也不忘思考策划剧本。③执着,追根究底:对梦中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梦境和现实中反复寻找答案。④因工作压力大而无暇他顾(只有工作而疏于关心生活和亲人):在梦中,“我”对于在曼彻斯特的大街上看到大象这样奇怪的事情不感到一点惊奇,只担心它挡住了自己的路会导致自己迟到;“我”是关心妻子的,所以潜意识里觉得她要减肥,为她买香蕉是件很重要的事,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她究竟需要什么;从“我”醒来后打电话问妈妈艾丝尔姨妈的情况来看,“我”是牵挂着她的,但是在梦中见了她却只担心她走得慢会让自己迟到。⑤不善于跟人交流,也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为弄清梦境是真是假而一大早就打电话打搅母亲;老板跟“我”交流剧本创意时,“我”的插话很生硬,让老板生气。‎ ‎6.C A项,“为了农民帮致富”说法错误,更确切说应该是为国家扶贫。B项,“和邢台农校一起”说法错误,原文是“借邢台农校”来“送教下乡”。D项,“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收益”说法错误,结合文章“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可知,所列数字并非都表现村民的收益。故选C。‎ ‎7. C A项,“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说法错误,材料一虽然用到了说明,但主要的表达方式为记叙。B项,“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呼吁”说法不当,对第二则材料主旨的整体把握有误,应该是讲为了扶贫,舍弃小家的奉献精神。D项,“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说法错误,农民一开始不接受有些技术是因为有失败的先例,并非保守。‎ ‎8.材料一侧重于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和他为帮助农民致富做出的贡献,材料二侧重于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材料三侧重于对李保国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评价。原因是报告人的身份不同。村支书是李保国贡献的见证者,妻子是李保国辛劳与付出的见证者,学校副书记代表上级领导对李保国做出评价。‎ ‎9.D ‎10.B “‘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说法错误,“秩满”,任职期满。故选B。‎ ‎11.B B项,“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说法错误,掘开河道不是为了增加水田,而是用来遏制契丹骑兵。故选B。‎ ‎12.(1)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引用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 ‎(2)当时朝廷议论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 ‎(1)中的“属”,连,接连;“属霖雨”,连绵大雨;“为”,成为;“典”,主管,掌管;“其”,指他(何承矩)的主张;“引援”,引用;“故事”,旧例;“以”,目的连词,来;“折众论”,指说服众人。(2)中的“鄙”:边境;“防秋北鄙”,指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屡”,多次;“表”,上奏章;“请行”,请求前往;“以”,因为;“以”,因为;“闵”,同“悯”,怜惜;“不许”,没有答应。‎ 参考译文:‎ ‎ 何承矩字正则。年轻时为棣州衙内指挥使,跟从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按照功劳被授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掌管河南府。当时征调壮丁百十人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停止这事。调任潭州知州,分条陈述施政中危害百姓的几十件事上奏,全部被朝廷采纳。总共六年,监狱屡空,皇帝下诏嘉奖他。米信为沧州知州,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上奏疏说:“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藉沼泽,筑堤贮水作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水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援引汉、唐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主持这件事。因此从顺安以东濒临大海,广阔数百里,全部成为稻田,百姓依赖得益。‎ ‎ 淳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契丹精锐骑兵几千人深夜袭击城下,击鼓放火,逼近城楼。何承矩整顿军队,出来抵御,黎明,布阵酣战很久,斩首俘获很多,契丹军逃走。任职期满,召回何承矩,授为引进使。州民一百多人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乞请留下何承矩,皇帝赐给他金紫嘉奖他,下诏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因为事情有和缓和紧急的区别,难以协调兼顾,命令承矩担任四路都转运使,重要的事物让他共同谋划。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未满期而奉召任职,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何承矩说:“契丹如果听到这件事,必定认为是引诱他们的部属。”就改变诏文为招收水旱灾害而流落外地的人的意思。王钦若当时知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的意旨有不恰当的,上奏禀报后再说。‎ ‎ 景德元年,入朝,提拔为英州团练使。当时朝廷议论在北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景泰三年去世,特赠官相州观察使,丧资五十万,绢五百匹,宦官护丧。‎ ‎13.CD C项,“两句写作者亲见亲闻”说法错误,前句为虚写,并非亲见;D项,“颔联中‘烟尘’、‘鼓角’运用了比喻手法”说法错误,“烟尘”“鼓角”均为借代。故选CD。‎ ‎14.①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之情;‎ ‎②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感慨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忧国伤时的情怀;‎ ‎③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15‎ ‎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6.B(3分)解析: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行。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长篇累牍: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要言不烦: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食言不肥:指为了自己占便宜而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 ‎17.C(3分)遵循主语一贯制原则,补出宾语。‎ ‎18.B(3分)联系上下文,判断该句主语应是“其学理性”,排除A、C、D不合逻辑。 ‎ ‎19.拨冗、抽空;骂娘、训人;惠存、保存;人模狗样、小有成就;鼎力、尽力。‎ ‎20. 【答案】群众办事应提供相关材料,服务中心受理后,属于代办件的,明确代办承诺,然后将受理结果反馈给办事的群众,并做好汇总上报。‎ ‎21.(60分)‎ ‎“谬赏主义”会拉低社会的道德底线 南京市地铁车厢内母亲用纸巾清理儿子吐的赃物,被众人过分热情的点赞。我觉得,这种泛滥而廉价的“谬赏主义”有害于人们的社会公德底线意识。‎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中说不能谬赏,不要滥罚。可见,谬赏与滥罚同样不可取。“谬赏”这个旧词加上“主义”,就成了新词。所谓“谬赏主义”,通俗的理解就是将“应该的”提升成了“需褒奖的”,把本该恪守的道德、秩序和责任当作需要大力褒奖和宣传的,其实质是拔高了普通行为,夸大了做好分内事的价值。可以说,“谬赏主义”泛滥,会拉低人们的道德底线,并可能导致道德底线的进-一步下滑。‎ 就这则新闻看,孩子在地铁车厢吐了一地,虽情有可原,但毕竟污染了公共空间,那么这位母亲及时清理干净自是应尽的责任,是对其他乘客的负责,是一种该承担的道德义务。就像不随意吐痰,不高声喧哗,不乱丢垃圾一一样,这是每个公民尤其是成年人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否则,就应该受到批评或惩罚。既然是分内的事,做好了可以给予肯定,但无需过度赏赞。这位母亲的做法受到这样的关注,也折射出当下突破道德底线的事屡见不鲜,在价值多元化和社会转型期,不少人的道德水准在下滑,人们的道德焦虑感在扩散,社会极其渴望美德重塑并发扬光大。‎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妈妈带孩子餐厅吃饭,竟拿饭碗给三四岁的孩子接尿,并且把碗藏于桌下。这样的奇葩行为不仅违背公德,还涉嫌侵害他人财物,这与主动清理呕吐物的妈妈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是因为大家见到太多类似的不讲公德、不守秩序的现象,才显得“主动清理呕吐物”稀少、珍贵。‎ 只有人人把公共场合当做道德“考场”,增强自觉自律及慎独意识,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与文明修养,树立规则意识和现代公众精神,自觉清理呕吐物才会成为一种普遍的责任担当,并不再是被广泛“谬赏”的新闻。‎ 教育也要避免“谬赏”。对学生良好言行及时肯定是对的,但过犹不及,不可随意拉低褒奖的底线:过分的赏识、廉价的掌声、泛滥的表扬,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道德养成。对违法背德事件的漠视自然要不得,但--味给学生灌心灵鸡汤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解析】‎ 材料主要讲南京市一对母子在乘坐地铁时,孩子因身体不适在车厢内吐了一地,母亲立即用纸巾将车厢清理干净,这件事被网友发到微博上。不同的人对此事由不同的认识。‎ 参考立意:从“这位母亲给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的角度,可以谈父母以身作则。如榜样的力量、注重公共文明、注重日常小节、父母等教育者应尽的责任、适时地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等;从“众人点赞”的角度,可以谈遇善则扬、拒绝漠然等;从“众人过分热情的点赞”的角度,可以谈别让“谬赏主义”拉低社会的道德底线、理性点赞、凡事不能盲目跟风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