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成都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 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 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 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 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 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 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 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 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 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 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 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说的是杜甫、李白自己的刻苦自励,与时代无关, 与题目要求的话题范围不一致。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原文和题干可知,此题C是要求对“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进行概括,而杜甫、李白自己的刻苦自励,与时代无关,属于题目要求的话题范围不一致。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词语。 2. 试题分析:B项,“所以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表述不合文意。原文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原文和题干可知,此题B原文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选项“所以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表述不合文意,强加了因果。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词语。 3. 试题分析:C项,从“文学传统”中找原因,说法错误,于文无据。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是对原文倒数第1段内容的概括,原文是“当今中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可知说从“文学传统”中找原因错误。选项无中生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按规则出牌的大学校长朱清时 朱清时,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去了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当了一名炉前工。 当时分来厂里的大学生们常在业余时间聚会,喝酒、打扑克、海阔天空聊天、发牢骚。朱清时说:“我也时有加入,但很快就感到空虚。我总觉得光抱怨怀才不遇没意思,中国这么大,总是需要人才的,现在把时间荒废了,一旦需要时,我们有什么呢?我仍然像在大学里一样,抓紧时间学习。”在这期间,他翻译了一本《相对论的再审查》,稿子被山东大学油印出来,在国内流传;写了一篇论文《论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随时间变大》,1974年发表在《复旦学报》上。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地处西宁的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正在为造原子弹组织技术攻关,急需学物理的人才。得知这一消息后,朱清时立即去拜访该所的室主任康靖文。康靖文拿出很长的一篇专业外文文章让他翻译。几天后,朱清时就把译文交给了他,研究所马上就决定要朱清时。 1979年,朱清时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出国进修人员,到美国圣巴巴拉大学从事激光光谱研究。初到美国,实验室的设备多数他都没见过,而且英语比较薄弱,每周的小组讨论会,讨论的问题他听不懂。那种尴尬的局面让朱清时很受伤。 别无选择,朱清时只能放弃了一切娱乐和休息时间,集中精力迅速填补实验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空白。“我列出一个问题清单,包括我不知道的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请教别人,把他的介绍一一记下来,自己再练几次,熟悉之后,就能找出每台仪器的关键点,然后再读说明书的有关部分,很快就能掌握。两三个月之后,我已能熟练地操作整个复杂的系统,做出了一些漂亮的结果。终于有一天,当看到记录仪画出期待已久的曲线时,我深切感受到了探索科学真理的快乐!” 两年进修期满之后,麻省理工学院要聘请他做“博士后”研究员。但朱清时还是选择了回国,与同事们一起建起了中科院激光光谱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水平最高的实验室之一。 1998年,朱清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这位书卷气浓郁、平时在办公室里喜欢穿一双布鞋的校长,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更是一个给他们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担任中科大校长的10年里,朱清时赶上了教育部的“扩招”政策。作为大学校长,朱清时非常矛盾: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收入一两万,多招一千个学生就是一两千万。但扩招却要付出代价——保证不了教学质量。思前顾后,朱清时停止了扩招。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时任校长朱清时不断思考的问题。他曾带着同事去麻省理工等高校调研,回国搞教学改革,引进优秀人才。几年后他才发现,教育体制和考评制度才是大学的核心问题。 朱清时发现,中国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们和学生都住在一起,除了上课学知识外,师生们时时刻刻都在交流。朱清时觉得,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于是,他想在中科大实施书院式管理,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分专业和年级混住在一起,让学生上课之外的活动更丰富。结果有关部门下文禁止,要求将学生按照专业来管理,要把学生管理得严格一点。朱清时的书院式改革无疾而终。 “如果教育体系不改的话,目前的众多问题无法解决,中国大学应当‘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朱清时说。这些在1917年由蔡元培首倡的治校理念,成就了北大在20世纪初的辉煌,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也是朱清时作为大学校长一直在坚持的改革。 2009年3月,刚刚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任上卸职的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深圳“全球海选校长”中,全票当选新筹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拟任校长第一候选人。上任不久,他就主动放弃自己享受的省部级待遇,并提出放弃行政级别。 在给深圳市政府递交的南科大办校方案中,朱清时提出要办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以机制创新匡正中国教育积弊。朱清时和他的教育改革,如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把中国的大学教育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也让南科大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 2010年底,教育部选择了认可,在南科大招生考试后,下发批文同意未经教育部批准就进行自主招生的南科大进行筹建,筹建期间可以试办本科专业,暂时给予了朱清时主导的这场改革实验一个模糊的承认。 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在本文中,作者撷取朱清时几个人生片断,描写出一位既努力进取,心系教育事业,又特立独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校长的形象。 B. 朱清时虽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但他却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也是一个愿意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C. 朱清时在中科大实施了书院式管理制度,是因为他觉得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 D. 南方科技大首批录取的学生采取了自主招生的形式,事先并未经教育部批准,但在2010年底,教育部对朱清时的办学方式选择了认可。 E. “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可见,如果能够实行这种教育制度,中国教育的弊端就能得到根本解决。 5. 从文章前半部分来看,是什么造就了朱清时的成功?请简要分析。 6. 朱清时是一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答案】4. AD 5. ①随时做好准备,祖国需要人才,自己能有所作为。这从他平时坚持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上可以看出。②能够抓住机遇。这从他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急需物理人才时朱清时前去自荐可以看出。③对科学研究孜孜以求,全身心投入,有一种拼搏的力量。这从他初到美国从事相关研究时的表现可以看出。 6. ①为保证教学质量,中科大实行不扩招政策。②在治校期间,提出“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传统,拟在学校实施“书院式”改革。③在任南科大校长时,未经教育部批准,自主招生。④主动放弃自己享受的省部级待遇,提出放弃行政级别。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B项表述不准确,文中原句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这位书卷气浓郁、平时在办公室里喜欢穿一双布鞋的校长,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更是一个给他们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和挑衅者”,可见应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而选项变成了评价了。C项“朱清时在中科大实施了书院式管理制度”理解错误。“实施书院式管理制度”只是一种设想,没有实现。E项中的“中国教育的弊端就能得到根本解决”说法绝对化,不符合文意。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首先应依据时间、职业等变化抓住人物身份的变迁,把握文章的主要事件;然后依据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东西,比如B项,文中的意思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眼里”,朱清时是选项中所说的人,而选项中却去掉这一前提条件,完全变成了评价和结论性的东西了。比如C项,文中“实施书院式管理制度”只是一种设想,而选项变未然为已然,说他“实施了……”。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从文章前半部分来看,朱清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区域“文章前半部分”,文章第二段,别人在喝酒聊天的时候,他是抓紧学习,时刻做好准备;文章第三段,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正在为造原子弹组织技术攻关,急需学物理的人才,他能够抓住机遇;文章第五段,初到美国从事相关研究时全身心投入,有一种拼搏的力量。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文章前半部分”,告诉学生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传主说了哪些事。第二,找出文中所写事情,对于本题,尤其要关注前半部分所写的事情。第三,看哪些事情与题干所问有关,比如本题“成功的原因”,从文章前半部分来看,都是说朱清时成功之前的表现,直到“两年期满”。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朱清时是一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给出筛选的依据“不按规则出牌的人”,首先应到文中找到这句话,然后在这句话的周围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筛选信息;答题的时候要分条作答。考生可以找到“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这位书卷气浓郁、平时在办公室里喜欢穿一双布鞋的校长,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更是一个给他们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和挑衅者”这段话,这段话前面的内容在上一题中已经考查过,原则上本题不会再涉及,故答案应在下文。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不按规则出牌的人”,应到文中找到这句话,再在这句话的前后寻找答案。找到这句话之后,学生即可发现,这句话前面的内容在上一题已经考查过,故本题的内容应在下文,确定区域之后,再找答案就不难了。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有人认为朱清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他坚称自己是个学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题干中给出两种观点,考生可以选择其一作答。如从理想主义的角度作答,就要到文中找到朱清时的理想,再看他如何实践的,最后要看他的这一理想与中国国情的差距;如从学者的角度作答,应从文中找到其学者的体现,比如学识方面,比如为人处事方面。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比如本题,应先回答“朱清时是理想主义者”“朱清时是学者”。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比如本题的依据应从文中来。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人们开始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由于“酒酿黄”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加上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最好最受欢迎,因而人们干脆叫他“酒酿王”。 B. 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黄阿二以“自己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为理由拒绝了这个要求。 C. 黄阿二卖酒酿打出了牌子,不允许顾客挑拣,只能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挑拣,他就不卖。这是出于黄阿二个人的习惯,也说明他对自己酒酿的品质和重量十分自信。 D. 从情节方面看,这则小小说缺乏故事情节,主人公黄阿二的性格,主要不是通过故事情节,而是通过黄阿二的语言来展现的。 E. 上午卖酒酿,下午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与茶友、浴友们谈天说地,黄阿二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十分的满足。 8. 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黄阿二的性格特点。 9. 黄阿二坚持不扩大经营规模,每天只卖三十钵酒酿,你是否赞同他的这种做法?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7. CE 8. ①讲诚 信: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②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③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④易满足: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 9. 【示例一】赞同他不扩大经营规模的做法。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黄阿二就必须雇佣工人来做酒酿,这样,酒酿制作过程就不再是全由黄阿二亲手操作,酒酿的质量就有可能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来赚钱既不是黄阿二所要追求的,也与他的性格特点不相符,这样做反而会使黄阿二心中不安,生活过得不踏实。 【示例二】不赞同他不扩大经营规模的做法。一方面,他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酒酿,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要求,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古庙镇以外的人来讲,就很难吃到他做的酒酿;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即使自己不能亲手做酒酿,只要指点的方法得当,管理到位,不仅可以保证这酒酿的质量,还可以使这项传统的文化技巧传承下去。不然,一旦黄阿二有个三长两短,这种传统的酿酒技艺就会失传。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概括及手法分析。A项的“人们干脆叫他‘酒酿王”说法错误。文中是说“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B项有关拒绝理由概括错误。黄阿二不肯多做酒酿,主要是怕酒酿的品质得不到保证。D项,这篇小说通过情节、细节和人物语言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叙述的是小人物的琐事,这样的写法,真实生动,也不能说就缺少故事情节。 点睛: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本题D项,这篇小说通过情节、细节和人物语言等来刻画人物形象。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性格特征。“黄阿二的性格特征”,立足文本,找出相关表现人物的语句,“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有原则;“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勤劳质朴等。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本题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 9.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黄阿二坚持不扩大经营规模,每天只卖三十钵酒酿”的看法,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人物形象分析。如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酒酿的质量就有可能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与他的性格特点不相符,生活过得不踏实。相反,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四、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后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日:“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日:“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缚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时宰相李逢吉恶李绅,欲逐之,遂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不台参,而除绅中丞。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浞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注:讦牾 :讦:指责 牾 :抵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 B. 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 C. 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 D. 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从文章来看,韩愈应该是三岁时即父亲去世。其伯兄韩会抚养,韩会死后,嫂子抚养。 B.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古代还有六艺,《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C. 擢进士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殿试时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称号。 D. 博士:一为古代学官名。唐代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都是教授官。明清沿用,稍有不同。二为古代对茶坊伙计、手工艺者的尊称,就像后世称人为师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这一性格让他不仅得罪了权贵,连皇帝也曾被他得罪了。因此他仕途坎坷,起起落落。 B. 韩愈经过华阴县,认为柳涧一案是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御史复查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第二次贬其官为封溪尉。 C. 时宰相李逢吉憎恨李绅,想要驱逐他,于是任命韩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可以不用台参,从而除掉李绅中丞的官职,制造了一场台参之争。 D. 韩愈聪明敏锐,不诡诈善变;跟人交往,始终如一,提携的后进之士,也往往知名。和他交往的孟郊、张籍也都闻名于当时。 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 (2)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浞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韩愈出言不逊,治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若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 (2)韩愈官位显达后,逐渐辞谢遣散(来向他求学的弟子)。他的门徒李翱、李汉、皇甫浞 跟从他效法他,就远远不及他。 (3)(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似的响应他,(很多人)背负着粮食,如影随身般地跟从(陈涉)。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两个“愈”之间要停顿,连词“遂”“而”等,结合句意断句。句意:李绅果然弹劾韩愈,韩愈用诏书来为自己辩解。这之后批评的文书很多,宰相以台府不和谐为由,罢免韩愈任兵部侍郎,贬李绅为江西观察使。李绅面见皇上,得以留任京城,韩愈又做了吏部侍郎。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B项,在本句中,六艺指的也是六经。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除绅中丞”中的“除”意思是“授予官职”。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讦牾”:冒犯违逆或出言不逊;“罪”:名词活用为动词,治罪;“少”:稍微;“假”:宽容。(2)“稍”:逐渐、渐渐;“谢”:辞谢,推辞;省略句;“效”:效法,仿效。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他的大哥韩会被贬官,他跟随大哥前往岭南。韩会去世,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知道读书开始,每天能记诵千百字,等到长大,全部通晓《六经》和百家之学。进士及第。适逢董晋做了宣武的节度使,上表任命韩愈为观察推官。董晋死后,韩愈依附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征召他为府推官。韩愈操行正直,直言无所顾忌。调任四门博士,升官监察御史。上疏竭力讨论宫市问题。德宗震怒,贬官为阳山令。元和初年,暂时任国子博士,后来升任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朝廷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柳涧指使百姓拦路索要军队停驻时差役的工钱,后任刺史厌恶他,审查这个案子,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御史复查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第二次贬为封溪尉。韩愈因此受牵连重任国子博士。改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升任刑部侍郎。 凤翔法门寺有一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宪宗派遣使者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诵经,韩愈听说后很厌恶,于是上表。奏表递上去后,皇帝大怒,拿着它给宰相看,准备处以死刑。裴度、崔群说:“韩愈出言不逊,治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若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皇帝说:“韩愈身为人臣,竟敢这样狂妄,决不能赦免!”这时候朝里朝外的人们惊骇恐惧,就是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于是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州后,上表悲哀地谢罪。皇帝接到奏表,十分感动追悔,打算重新任用他,说:“韩愈以前议论的事是出于对朕的爱护,但是不应该说天子事奉佛就会寿命短促。”皇甫缚向来忌恨韩愈直率,就上奏说:“韩愈毕竟太狂妄,可以暂且酌情内移。”于是改任袁州刺史。袁州人为了借钱将儿女抵押给人作奴隶,过期无力赎回,就归债主所有。韩愈到任,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还给他们父母的有七百多人。召入朝廷拜授国子祭酒,改任兵部侍郎。 当时的宰相李逢吉憎恨李绅,想除去他,于是就任用韩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下诏可以不用台参,同时授予李绅中丞的官职。李绅果然弹劾韩愈,韩愈用诏书来为自己辩解。这之后批评的文书很多,宰相以台府不和谐为由,罢免韩愈任兵部侍郎,贬李绅为江西观察使。李绅面见皇上,得以留任京城,韩愈又做了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去世,五十七岁,赠官礼部尚书,谥号为文。 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韩愈官位显达后,逐渐辞谢遣散(来向他求学的弟子)。他的门徒李翱、李汉、皇甫浞追随并效法他,就远远不及他。跟韩愈交往的,如孟郊、张籍,也都有成就闻名于当时。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 征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 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 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D. “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E. “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 15.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答案】14. CD 15. ①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的悲愁。②年老体病之愁。“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③无人赏识之悲。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④渴望报效之情。“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得重用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C项,《登高》没有以乐景写哀情。D项,抒发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根据知人论世,从杜甫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来帮助推断诗人情感,第二要从诗句中含有情感倾向的关键词分析作者情感:“偷生”、“长避地”表达羁旅漂泊的悲愁,“老病”表明年老体病之愁,“自苦”、“未见有知音”表达无人赏识之悲,“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得重用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的场面,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2)《蜀道难》中用衬托手法暗示行人入蜀艰难同时虚写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______ ,______” (3)杜甫《登高》中集中6个诗歌意象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 (5)《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______,____。 (6)《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流水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7)《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8)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 猿猱欲度愁攀援 (5). 风急天高猿啸哀 (6). 渚清沙白鸟飞回 (7). 无边落木萧萧下 (8). 不尽长江滚滚来 (9). 此情可待成追忆 (10). 只是当时已惘然 (11). 间关莺语花底滑 (12). 幽咽泉流冰下难 (13). 故不积跬步 (14). 无以至千里 (15).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6). 是故无贵无贱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考查形式是情境性默写。注意大意的理解与名句内容吻合,注意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关键词语的书写有:喧豗、砯、壑、度、攀援、急、渚、萧萧、惘、莺、幽、跬、至。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全部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东方绿洲小区,占地5500亩,其中水域1000多亩,植被苍翠,水木清华,环境优美,是人们居住的上佳选择。 ②为了救出被埋在井下的矿工,连续几天他都在指挥救人,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心劳日拙,疲惫不堪。 ③张小刚同学数学学得好,只要有人向他请教,他都会热情的为别人讲解。他这种好为人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④很多同学语文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做到汉字书写规范无误,批他们的作文,错字俯拾皆是。 ⑤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轻响,行走在瓜田李下,陶醉于美景之中,真是惬意。 ⑥这篇论文,言辞凿凿,有理有据,思想深刻,无可辩驳,可谓不刊之论。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水木清华:形容园林里池水花木清幽美丽。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应为“心力交瘁”。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是贬义词。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语境错。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正确。 点睛: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要注意: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18.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当前,作为网络问政新形式,政务微博不能仅仅做出姿态,更要俯下身子,贴近民生,关注群众的基本需求,才能推动政务工作的科学发展。 B. 节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C.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诗,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在读者心中营造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 D. 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C项句式杂糅。“原因之一”和“是因为”杂糅。B项不合逻辑。“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D项成分赘余。“当务之急”的“务”与“工作”表意重复,应删除“的工作”。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美术片”造型主要取材和借鉴中国古代壁画、民间年画、舞台戏曲、庙宇泥塑等的人物形象、道具设计。角色造型或富丽堂皇,追求形式感很强的“装饰风格”, , 。 , , 。 ,场景也是平面的,动作设计(表演)自然也不能同真实生活一样了。 ①因为运用了中国绘画中散点透视、高远法则、分层、留白等技法和原理 ②而是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真实物理空间的、适合平面形象活动的平面空间 ③或简约洗练 ④中国传统动画的场景设计不是真实立体空间的再现 ⑤追求轻松随意的“写意风格” ⑥角色造型是平面的 A. ④②③⑤①⑥ B. ③⑤①④②⑥ C. ③⑤④②①⑥ D. ④②①③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③照应上文的“或富丽堂皇”,⑤照应前文的“追求……„装饰风格‟”,④中的“不是”和②中的“而是”构成并列关系,⑥中的“是平面的”与横线后面的“也是平面的”相呼应。①与④②⑥是因果关系,应置于其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③照应上文的“或富丽堂皇”,⑤照应前文的“追求……„装饰风格‟”,④中的“不是”和②中的“而是”构成并列关系,⑥中的“是平面的”与横线后面的“也是平面的”相呼应。①与④②⑥是因果关系,应置于其前。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的身高不只是取决于营养,①____,例如气候。矮个子在散热方面有优势,消耗的食物少,而高个子消耗的食物更多。所以高个子适应寒冷的北方,②_____ 。只要气候有差别,③___。同时,人越高,体积越大,在延长寿命和维持身高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种平衡,自然未必会使人的身高普遍增长。 【答案】 (1). 还受制于多种因素 (2). 矮个子则适应炎热的南方 (3). 人的身高就会存在差异 【解析】试题分析:本段文字介绍的是人类的身高取决于很多情况。由前文“不只是”的提示,可知第一空补写的是人类的身高,还受制于很多条件。第二空,前文提到“高个子适应寒冷的北方”,那么“矮个子则适应炎热的南方”。第三空,由前文“只要气候有差别”,那么自然会影响人的身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其结果显示如下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4.2%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0.3%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40.4% 其他 书写、标点 5.1%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字) 【答案】(1)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 (2)示例:要想提高作文成绩,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 【解析】试题分析:观察数据时,要注意看最大、最小和呈现出特色、规律性的信息,此题要求对失分原因进行总结。此表中,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数值分别是33.30%和39.45%,故而,这两点都是作文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结论和建议均应由此思考生发。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对于登山,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但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梁漱溟认为,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有无成就,亦可不管。 同样是登山,三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而登山亦如人生,综合考虑三类人“登山”的判断,面对人生,你有何思考? 【答案】人当凌绝顶 洛尔迦说:“思想在高飞,我低着头慢慢地走,慢慢地走,在时间的进程上,我的生命向一个希望追求。” ——题记 正如洛尔迦所言,我的思想也在高飞,我人生的追求是登到巅峰,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窗外夜色寂寥,执一本泛黄的书卷,任凭朔风猎猎吹动思绪。我立在时光前,凝视深邃的历史空间,风卷残云俱往矣,“朝”起“朝”落几经更替……此起彼伏的历史话剧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其间多少恩怨情仇是非功过,或令人捶胸顿足扼腕叹息,或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我们沿着这神秘的历史阶梯攀援而上,于是我看到了这样一些曾经雄踞山巅彪炳千载的人物—— 秦王嬴政,千古大帝。曾一度灭六国,雄霸天下,创立了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多民族国家。作为始皇帝,他可谓登上了历史的峰顶。掌握着中央集权政治权力,以威武高大的姿态统御着天下黎民。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经说过:“不看兵马俑,就不算来过中国。”我们也有句古语是:“不到长城非好汉!” 看看秦俑和长城,那种波澜壮阔的恢宏气势,令人扼腕!追忆当年,秦王那种傲视群雄、缔造千秋伟业的雄心壮志,令人惊叹!回看今日,一个大写的名字被后人永远镌刻在山巅。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 谁能会,登临意?毛泽东站在高山之巅,历史在他面前已经显得渺小!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他的伟大,不但在于他那些最出色的业绩具有永恒的价值,更在于他的始创性以至在完成所有这些业绩中投入了雄伟非凡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遍布他后半生征途上的那些巍然屹立的纪念碑,虽然饱受狂风暴雨的摧残,却还是宏奇壮丽! “屈处奴役之下的民族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人类毕竟不以最高的荣誉授予那些谨小慎微、知难而退、毫无建树传于后世的庸碌之辈,而是把它授予胸怀大志、敢作敢为、功勋卓著的人。” 毛泽东——这个拯救人民于水火的人,这个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人;这个于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民族成立的人——必将永远屹立于历史的巅峰而千古留名! 沿着历史的足迹继续攀援,我来到了那个改革开放的时代。这里,一位伟人,站在新时期的峰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谨慎的策划,为中华民族之复兴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引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阳光下一步步迈向世界强国之林邓小平,站在了中华的峰顶,享誉着民族伟人之荣。 蓦然回首当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犹如一次攀登高峰的过程。唯有登上了峰顶,我们才会享受到胜利的荣光,体会到王者的风范,领悟到“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人当凌绝顶,让我们向着心中高远的目标攀登吧! ........................ 点睛:比较型材料作文的材料特征 (1)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一般是相对(反)的,在层次上明显分为两到三部分。 (2)话题一般为关系型的,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审题要点 (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审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2)坚持重点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题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 时”等标志性词语。 (3)文章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 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