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爿pán 毋宁wù 异爨cuàn 茕茕独立qióng B. 包扎zhā 委靡mí 泥淖nào 饿殍遍野piăo C. 笑靥yè 针砭biān 蹩进bié 溯本求源shuò D. 鏖战áo 玉骢cōng 槛阱jiàn 亟来问讯jí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区分多音字的字音,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A项,毋宁wú;‎ B项,包扎zā;‎ C项都正确;‎ D项,亟来问讯qì。‎ 故选C。‎ ‎2.下列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不仅相关涨粉、刷单的生意在一些电商平台公开出现,呈现出明码标价的产业链,而且“粉明星,就为他(她)刷单”,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粉丝______甚至是追星文化,被视为不再道德有亏的“________”。这次央视的报道中就提到,热衷选秀节目和狂热追星的粉丝通过雇佣水军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而艺人经纪公司和一些新媒体平台则从中嗅到商机,也在背后________。‎ A. 自觉 理所当然 推波助澜 B. 自愿 理直气壮 兴风作浪 C. 自愿 理所当然 兴风作浪 D. 自觉 理直气壮 推波助澜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或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自觉: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自愿:自己愿意而没有强迫地去做的,文中修饰的是“文化”,选“自觉”合适;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根据语境选“理所当然”合适;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根据语境“也在背后”,选“推波助澜”合适。故选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A. 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B. 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并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近二十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两化融合、信息经济等概念也属于这一概念的范畴。‎ C. 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 当前的反腐形势很好,但这一政治举措能否如老百姓所期望的那样,为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奠定基础,关键还在于中央、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态度和做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成分赘余,删去“一定要走”。‎ B项,缺少宾语,应该在“欧美国家”后面加“的经济形态”。‎ C项正确。‎ D项,不合逻辑,“反腐形势”不属于“政治举措”。‎ 故选C。‎ ‎4.下列交际用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王岩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时常请朋友阅读他的文章,还总是谦虚地说:“由于本人水平较低,作品中肯定有不少缺点,请您斧正。”‎ B.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 A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使用正确。‎ B项“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不能用于别人。‎ C项“寒舍”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别人。‎ D项“多少人民币1千克”用语不看对象。‎ 故选A。‎ ‎5.下列文学常识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人常以“风骚”并举,“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后代常用“风骚”来泛称文学。‎ B.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与韩愈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们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口号,创作出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 C.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以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D.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品有四大悲剧《李尔王》《麦克白》《哈姆莱特》《奥赛罗》,以及喜剧《威尼斯商人》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句中“他与韩愈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错,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第,困长安。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窈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①,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京师还,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后南游,客耒阳,一夕大醉而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 ‎《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陈涛斜,地名。在陕西咸阳县东,亦谓之“成阳斜”。‎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B. 时所在宼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C.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D. 时所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迨:及、等到 B. 陛下其忍弃之 其:语气词,表反问 C. 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 焉:语气词,可不译 D. 外若不忤,中衔之 忤:抵触、触犯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所在之地。‎ B. 布衣交,指老百姓之间的贫贱之交,文中指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古人有刎颈之交、莫逆之交、金兰之交等。‎ C. 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比如《陈情表》等。‎ D. 骸骨,旧时称辞官为“乞骸骨”,意思是使自己的身体归葬故乡;在文中指的是皇帝赦免了杜甫的死罪。‎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答案】6. D 7. C 8. A ‎ ‎9. (1)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收敛),喜欢议论天下大事,立论高远却不切合实际。‎ ‎(2)(那)祸患常常在微小的事情中积累,而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 ‎(3)我写了这篇文章(志)以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结合前后文,首先找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些名词不是做主语就是宾语,“甫、孺弱”应该做主语,所以排除AC;“弥年”是整年的意思,放在后文比较合适,排除B。故选D。‎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往依焉”的意思是:杜甫便前去依附他,所以“焉”是代词,代“他”。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A句中“唐玄宗所在之地”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唐肃宗所在之地,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旷放”旷达放荡;“自检”,自我约束,“检”约束、检点;“高而不切”立论高远却不切合实际,“而”表转折,翻译为“却”。第二句得分点:两个“于”,第一个意思是“从”,第二个意思“被”;“忽微”:形容词做名词,微小的事情;“所溺”所字结构,所溺爱的;“智勇”形容词做名词,聪明勇敢的人;“积于忽微”状语后置句,“困于所溺”被动句。第三句得分点:“既”:已经……以后;“为“:作,写;“来归”,嫁到我家来。‎ ‎【点睛】做翻译题学生易犯三个毛病: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所以给学生三个建议:‎ 一、字字落实。你不知道哪个字是给分点,所以尽量要把句子里的字都替换成现代汉语(除了一些专业术语),一般是一个单音节字译成一个双音节词,哪怕“耳”字也要翻译成“罢了”,“矣”译成“了”,有些词现代还用,保险起见,你也要换个近义词,比如“仓促”你就换成“突然”,总之态度一定要严谨,争取字字落实。‎ 二、尊重原句句式。高考考查是要求倒装句要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必要的移位调整,其他情况就该尊重原句的语言顺序。例如“冉氏颇患苦狗”,应为“冉氏很把狗的做法当做担心苦恼的事”,学生的翻译五花八门像“因为狗的祸患受到了很多苦”,就是严重忽视原句的句式,自己胡乱拼凑,建议大家遵照原句的顺序翻译。‎ 三、强化语境意识。不能只关注你要翻译的句子,要把它放到文言语段中去,只有照顾到上下文,才可能把文意落实准确,每次看卷子都发现许多孩子的错误根源是,不照顾句子前后的语境。建议写完答案把它放到原文中去冲一下,看看顺不顺。‎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他的才能,自己先主动去见他。杜甫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困居于长安。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候命。杜甫多次献上赋颂,于是过高地自己称扬自己,并且对天子说:“从臣的祖先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保又官位己有十一代了。到(祖父)杜审言时,以擅长文章显扬于中宗的时代。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起开始写作,将近四十年了,但仍衣不蔽体,常依附他人而生活。臣私下常害怕流离转徙,死于山沟荒野,希望天子哀怜我。如果陛下能让我继承祖先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作,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但是文章的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随时而作,才思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还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下,陛下能忍心舍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进入蜀地,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杜甫身穿破旧衣衫,想由鄜州奔往肃宗所在的地方,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晋见肃宗,被任命为右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带兵讨伐叛军,在陈涛斜打了败仗,又因为以董廷兰为门客,被免去了宰相的职务。杜甫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共审问杜甫。宰相张镐说:“杜甫如果因此而获罪,会断绝言路。”皇帝于是免除他的罪。杜甫感谢天子的恩典,并说:“房琯是宰相的儿子,自幼便树立了一个理想,便是成为纯儒(也就是纯粹的儒者,也可以理解为儒家的大学者),那时他就拥有一个大臣应有的得体风范。当代的舆论认可他的才干能够承担三公、辅相的重任,陛下果然委任他为宰相。我看他深切顾念主上的忧心之事,大义表现在神色上,然而,性情过于傲慢。又酷爱弹琴,琴师董廷兰寄身于房琯门下,贫病交迫,年老糊涂,依仗房琯的势力胡作非为,房琯爱惜人才的情感,终至于受到了玷污。我叹息他功名尚未成就,志向气概却遭受挫败,希望陛下舍弃小错留取大品德,因此,冒死罪上疏,言辞近于激烈直率,违反了圣上的心意。陛下赦免我该死一百次的罪过,再次赐给臣身体生命,这是天下人的幸运,此恩德不只是臣单独蒙受。”然而皇帝从此不大理睬和任用杜甫。‎ 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属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困艰难,幼小的孩子甚至被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亲往鄜州看望家人。回到京师,杜甫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便前去依附他。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十分友善,常亲自到杜甫家中探望。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也暴躁凶猛,表面上似乎不在乎杜甫冒犯了他,实际则怀恨在心。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左右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的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得到制止。严武去世,崔旰等人叛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后来向南游历,客居耒阳,一天晚上大醉而死,年纪五十九岁。‎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欢议论天下大事,立论高远却不切合实际。杜甫多次身经叛乱,都能坚守节操,不被玷污。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都很喜爱他的忠义。‎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倾杯 ‎[宋]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①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沈,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蛩:蟋蟀。‎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该词在表现手法上,因调而异,变化多端,有的用直笔,有的多曲折,有的两者兼备。‎ B. 该词起首两句描绘洲渚宿鸟,对偶工整,“落”字、“横”字形容鹜鸟飞下和雁字排列的状态,这是秋江暮色。‎ C. “高阳人散”用“高阳酒徒”的典故,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如今孤村独坐,惟有对月自伤。‎ D. 这首词上、下片一气贯通,浑然一体,感情单一集中,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11. 该词上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并加以赏析?‎ ‎12. 请结合全诗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0. D 11. 视听结合,上片描绘了落鹜、飞雁、暮雨、村驿等景象,并用“羌笛”“蛩吟”加以烘托。将作者的“离愁”表现的具体可感。 ‎ ‎12. (1)“宿苇村山驿”表现作者羁旅在外的忧伤之情, “楚峡云归”句表现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之情。(2)“为忆芳容别后”句表现作者对友人(爱人)的思念之情。(3)“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句表现作者对故乡(京城)的思念之情。‎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感情单一”错,应该是“感情起伏跌宕”。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题干要求分析该词上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注意“主要”“哪种”的限制,答出最主要的手法即可。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可从写景手法方面考虑。起首两句描绘洲渚宿鸟,对偶工整,“落”字、“横”字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感;而“霜”字与“烟”字又使得这幅画面水雾弥漫,多了几分迷蒙之感,虽为景语,但其愁情,已隐然言外。“分明画出秋色”一语,不仅音节响亮,读来铿锵有力,更使读者有一种如置身画中之感。“暮雨”三句,以小舟晚泊江边作为背景来衬托词人出场。“夜泊”指出停舟的时间,“苇村山驿”点明投宿之处乃荒村驿店。暮雨无论绵密或者稀疏,皆可拟为离愁之情,而雨后秋月夜则以其凄清寥廓,显示出了词人的孤寂冷落。“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而“何人月下临风处”一语又带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孤傲与悲凉的味道。词人这里借蟋蟀声托出怨情,触发起无限愁绪,由此引出下文。整个上片层层深入,细致入微地勾画了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所以可从视听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手法角度分析即可。‎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上片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抒发情感。“暮雨”三句,以小舟晚泊江边作为背景来衬托词人出场。“夜泊”指出停舟的时间,“苇村山驿”点明投宿之处乃荒村驿店。暮雨无论绵密或者稀疏,皆可拟为离愁之情,而雨后秋月夜则以其凄清寥廓,显示出了词人的孤寂冷落。“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而“何人月下临风处”一语又带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孤傲与悲凉的味道。下片“为忆”之句,触景而生情,抒写别后思念。“忆”字写思恋之情。以下再诉关山阻隔,鱼雁难通,从而反映出内心的焦虑。“想绣阁”三句,为对方设想,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处。这里委婉曲折,设想奇景比女子自诉衷肠更为感人。“楚峡”句用宋玉之典,暗指自己旧日的欢爱已散,接着转笔归到目前境遇,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而此时孤村独坐,惟有对月自伤。末尾两句,以景结情,遥望京华,杳不可见,但见远峰清苦,像是聚结着万千愁恨,“目断”与“立尽”都是加强语气,这幅秋景中注入强烈的感情色彩,相思之意,怅惘之情不绝如缕。‎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四、名句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7)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 (1). 信誓旦旦 (2). 夕揽洲之宿莽 (3). 以手抚膺坐长叹 (4). 千呼万唤始出来 (5). 雕阑玉砌应犹在 (6). 竟无语凝噎 (7). 茕茕孑立 (8). 禾黍秋风听马嘶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莽”“膺”“阑”“噎”“茕茕”“黍”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扒火车 ‎⑴父亲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⑵他扒的是拉煤的货车。火车经过车站时,父亲挑着一担米糖,身影如风,和火车进行赛跑。他的脚下,像装了风火轮一样,越跑越快。就在火车驶离站台的一瞬间,父亲纵身一跃,一手稳稳地托住肩上的担子,一手凌空攀上车门边的把手,三下两下,身手敏捷地上去了。彼时,天边夕阳正在缓缓坠落,在这个背景的衬托下,父亲站在火车顶上黝黑的剪影,伟岸,如松。‎ ‎⑶其实,这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和儿时连环画上的铁道游击队差不多。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别说是挑一担米糖追赶火车,就是让他在平地上挑稍微重一点的担子,也是吭哧半天,举步维艰。但是,他确实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⑷我老家丰城以产煤而闻名江南,素称煤海,浙赣铁路特意在这里设了一个小站,每天挖出山一样的煤炭,从小站的煤场装运出发,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过萍乡,一路西行到达湖南株洲,然后换火车头,转京广线南下或者北上。我的家,就在小站二十里地开外的一个小山村。‎ ‎⑸1977年冬末的黄昏,万物萧条,母亲挑着一对空箩筐,走在去镇子的路上,父亲袖着双手,缩头缩脑,亦步亦趋,跟在母亲的背影里。寒风凛冽,如刀,从平原那边一刀一刀割过来。两个人走到镇上时,又冷又饿,几乎要虚脱。母亲娘家的舅舅住在镇上,开一爿铁匠铺。母亲带着父亲在她舅舅的店里,厚着脸皮喝了两碗稀粥,仰仗舅舅担保,在镇子东边的糖坊里赊了六十斤米糖。‎ ‎⑹和往年一样,母亲摸黑又送了五里路,把担子搁下,紧了紧父亲扎在破棉袄上的腰带,叮嘱道:“小心点儿,一家人能不能过个年,就看米糖能不能卖出去了,就指望你了。”黑暗中,父亲点了点头。母亲又从怀里掏出两枚煮熟的鸡蛋,放进父亲里面衬衣的口袋里,说:“明天你生日,带上吧。”父亲又是点了点头,然后在母亲的注视下,挑着六十斤米糖,一步三颤,嘴边呼呼地冒着白气,像只鸭子一样摇摇晃晃,朝煤矿火车站的方向一路歪下去。‎ ‎⑺不远处的村落,隐在荒凉的山坳间,灯火稀疏,偶尔几声狗吠,在寒冬的夜空中,空荡荡地响起,空荡荡地落下。父亲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凌晨四点,终于到了煤矿火车站。偌大的车站,空荡无人,几盏昏暗的路灯,亮在半空中,异常冷清。‎ ‎⑻父亲观望了一阵,然后蹲在铁路脚下,从箩筐里摸出两个用针线缝补起来的大蛇皮袋,将箩筐套在里面扎牢固,还特意在外面留了很长的麻绳。忙完这些,他爬上火车尾部的一节露天车厢,手攥住麻绳的另一头,像用水桶在井里打水一样,站在车顶边沿,将那两个大口袋吃力地拽了上去。‎ ‎⑼这时,一盏马灯从扳道房里游离出来,灯光昏黄如豆。父亲忙猫腰隐在旮旯里,心里无比恐慌。那盏马灯一路逡巡,从车头到车尾,走走停停,走到父亲这边的车厢停住了,父亲听见脚底下有男人瓮声瓮气的嘀咕声:“今天老汉我六十岁生日,高兴哩,每人发六个馒头。”紧接着,车下扔上来一个塑料袋,准确无误地砸在父亲头上。父亲瞬间明白了什么,忙站起身去看——一个穿铁路制服的老人,举着马灯,左脚有些跛,已经踅回身,一高一低地朝车头摆去,不时往车厢里扔东西。‎ ‎⑽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还有一群同路人,更没想大家早已在老人的眼皮底下。父亲看着老人远去的灯光,温暖无比,他想说些“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祝福话,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父亲捏了捏自己衬衣口袋里两枚圆溜溜的熟鸡蛋,踮脚望了望老家小山村的方向,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 ‎⑾火车是在第二天下午才出发的。火车一声长鸣,浑厚深沉,惊醒了沉睡在煤堆里的父亲。他蓬头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像一个挖煤工。父亲探出脑壳,警觉地看了看四周。冬天的下午,没有阳光,天幕低垂,病恹恹的,满是阴霾。远处,是枯瘦的山水,空旷的田野,还有一排排光秃秃的直刺向天空的白杨树。火车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一路呼啸,向西驶去。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在暗哑的黄昏里,炊烟一样袅袅升起,把父亲看得如痴如醉。‎ ‎⑿父亲心想,家里该喂猪打潲,做晚饭了。‎ ‎(取材于夏阳的同名小说)‎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开门见山,直接交代父亲扒火车的历史,用父亲“扒火车”这一违法行为开篇,引人好奇,促人探究。‎ B. 母亲的精明能干、坚强镇定,反衬出父亲的懦弱无能,而正是母亲面对艰苦环境的勇气促使父亲由懦弱走向坚强。‎ C. 穿铁路制服的老人借自己过六十岁生日给扒火车的众人放行,体现出在艰难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D. 两枚熟鸡蛋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既体现了父母亲的相濡以沫的深情,也表现了父亲对于家人的挂念、对于承担责任的决心。‎ ‎15. 小说是如何刻画父亲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 ‎16. 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中划线句的丰富意蕴。‎ ‎【答案】14. B 15. ①细节描写。写父亲扒火车时用了“观望”“蹲”“摸出”“攥住”“拽”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的警觉、麻利,突出了他的能干。②欲扬先抑。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作者突出父亲的其貌不扬,似乎难以承担生活的重压,与后文父亲的坚韧形象形成反差。③对比手法。将想象中伟岸的父亲与现实中瘦小、单薄的父亲形象作对比,凸显父亲在艰苦环境中,以瘦弱之躯承担家庭重担的伟大。 ‎ ‎16. ①火车的出发,意味着“卖米糖”的希望就要实现,一家人就会有饭吃,就能过个年②父亲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心情舒畅③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父亲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如痴如醉”包含了父亲对自己变化的激动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反衬出父亲的懦弱无能”分析错误,不构成反衬关系。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是对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其他还有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等。本题刻画父亲形象的方法可从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对比手法、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角度分析。如“就在火车驶离站台的一瞬间,父亲纵身一跃,一手稳稳地托住肩上的担子,一手凌空攀上车门边的把手,三下两下,身手敏捷地上去了”“父亲观望了一阵,然后蹲在铁路脚下,从箩筐里摸出两个用针线缝补起来的大蛇皮袋,将箩筐套在里面扎牢固,还特意在外面留了很长的麻绳。忙完这些,他爬上火车尾部的一节露天车厢,手攥住麻绳的另一头,像用水桶在井里打水一样,站在车顶边沿,将那两个大口袋吃力地拽了上去。”主要运用了动作和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的身手敏捷和他的能干。“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别说是挑一担米糖追赶火车,就是让他在平地上挑稍微重一点的担子,也是吭哧半天,举步维艰”“父亲袖着双手,缩头缩脑,亦步亦趋,跟在母亲的背影里”“ 他蓬头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像一个挖煤工”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父亲的体质较差、懦弱胆小。“父亲看着老人远去的灯光,温暖无比,他想说些“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祝福话,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父亲心想,家里该喂猪打潲,做晚饭了”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表现对穿铁路制服的老人充满感激之情,对家庭亲情有着充分的体验。还可从欲扬先抑的角度分析,如前文写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后文写父亲的坚韧,形成反差。对比手法:将想象中伟岸的父亲与现实中瘦小、单薄的父亲形象作对比,凸显父亲在艰苦环境中,以瘦弱之躯承担家庭重担的伟大。‎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本题要求探究划线句的丰富意蕴,“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在暗哑的黄昏里,炊烟一样袅袅升起,把父亲看得如痴如醉”,可从探究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父亲对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看得如痴如醉?首先火车头喷出一团团白雾,说明火车要出发了;其次,父亲看得如痴如醉,是因为火车终于出发,他要将米糖卖出去以为家人赚取吃饭和过年的钱,这个美好的前景令他“如痴如醉”;最后也是因为心情舒畅,所以看着火车头喷出烟雾“如痴如醉”。‎ ‎【点睛】探究重要句子的意蕴的思路 首先依据语境,解释表层意义;其次可由以下角度进行探究:‎ ‎①总结与主旨或与作者情感相关的意思;‎ ‎②总结与背景相关的意思;‎ ‎③总结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意思;‎ ‎④总结与历史相关的意思;‎ ‎⑤总结与文化相关的意思。‎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选自201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松、竹、梅作为人格精神的象征物,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B. 松、竹、梅被人格化的传统,显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 C. 松、竹、梅被中国人喜爱,与其独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密切相关。‎ D. 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1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松竹梅与中的国文化风骨的关系,从古及今,论述了松竹梅古今不同的文化风骨内涵。‎ B. 文章引用苏诗和林逋的典故,旨在论证古人既欣赏松竹梅的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的品格。‎ C. 文章在论及松竹梅人格化的原因及其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时,采用了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论证。‎ D. 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证明了松竹梅被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 ‎1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以松竹为友,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思想的影响。‎ B. 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C. 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由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的。‎ D. 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在当今社会得不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是因为我们没有对它们给予新的阐释。‎ ‎【答案】17. D 18. B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亘古不变”错,原文“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和“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旨在论证古人既欣赏松竹梅的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的品格”分析错误,文章引用苏诗和林逋的典故,根据第三段末句“都是典型的例证”,可知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思想的影响”强加因果,原文是“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 B项,正确;‎ C项,“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D项,改换了原文的逻辑关系,原文是“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七、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二(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材料三(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一一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20.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B. 材料二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C. 材料三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有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发展缓慢,我国要想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2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具备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仅要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要有责任心,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B. 中国堪称制造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些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坐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C.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D.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22.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答案】20. D 21. C ‎ ‎22. 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解析】‎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中国制造业发展缓慢”分析错误,材料一可看出有很大突破,材料二、三也看不出缓慢。故选D。‎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故选C。‎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要求分析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答题区间主要集中三则材料中。先从原文中找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的句子,材料二中“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材料三“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主要从技术上有差距、缺乏工匠精神、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等角度概括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八、名著阅读 ‎23.(1)“早知人情比纸薄,我懊悔留存诗帕到如今。”请说出这句越剧唱词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情节,并简述该情节。‎ ‎(2)根据作品内容填空。‎ ‎《茶馆》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精明干练、圆滑世故的王利发;刚强耿直、富有正义感的_________;胆小怕事、懒散无能的_________;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唐铁嘴等。‎ ‎【答案】(1)“黛玉焚稿”。林黛玉得知贾宝玉和薛宝钗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临死前,挣扎着在卧榻边,狠命撕那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黛玉将绢子撂在火上,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之后黛玉便含泪而逝。‎ ‎(2)常四爷 松二爷 ‎【解析】‎ ‎【详解】(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菩的阅读和理解。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识记关键情节,经典片段才能轻松应对试题。认真阅读名著《红楼梦》,根据其故事情节来解答即可。“早知人情比纸薄,我懊悔留存诗帕到如今。”这句越剧唱词说的是《红楼梦》中的“黛玉焚稿”的情节。黛玉从傻丫头那里得知宝玉娶宝钗的消息,宝玉那边锣鼓喧天地把亲迎,病中的黛玉一个人在冷清的潇湘馆里,孤独的哭泣,她焚烧了诗帕,焚烧了诗稿。‎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菩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识记关键情节,经典片段才能轻松应对试题。认真阅读名著《茶馆》,根据其故事情节来解答即可。‎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 松二爷他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结局:清朝遗老执拗于过去,最终饿死。‎ 九、作文 ‎2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世界自己主宰。局限于自己的世界,它会越来越狭小;走出自己的世界,它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 ‎【答案】自己世界 溶溶明月,淡淡清风,滔滔江水,迢迢河山,这外面的世界在造物主的塑造下显得灵动而又神奇,博大而又壮阔。所以,我们应当敞开心门,走出自己的世界,到大自然里领略世间的风采。‎ 众所周知,自己的世界实乃自己的心境。央视曾有过这样一则哲理颇深的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明代王守仁也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确,自己的世界自己主宰,但如果像陆王二位提出的那样,一味地探求内心,而不去了解客观事物,那么真理的根源从何而来?‎ 因为自己的世界是有一定范围限制的,它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从外界汲取的认知的多少。如果一个人的世界得不到外界营养的充实的话,那么他(她)自己的世界也会越来越小,最终枯竭而亡。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走出自己的世界,领略天地之浩大,博采自然之精华,那么他的世界观也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自己的世界变得开阔豁达。‎ 海子,那个抱着圣经卧轨自杀的青年,为着他的信仰去了另一个世界。他的思想观念曾长期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为此他挣扎过,苦恼过,抗争过。只是最终他累了,倦了,以致他的内心如一汪死水般平静。他终究还是伴着火车的轰鸣去了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只因他认为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可是,倘若他能走出自己心灵的桎梏,游走于大自然,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求自然的真谛,恐怕那个抑郁不得志的海子会是另一番形象,而非英年早逝。‎ 明代大画家徐文长,他的画技炉火纯青,他的诗歌堪比杜甫,却因命运不好,“屡试辄蹶”而被困守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也曾试图融入自然,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但始终对自己的命运多舛而耿耿于怀。最终因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由是观之,走出自己的世界,不仅需要融入到自然里,也要靠自己淡泊名利的那份恬淡与洒脱。‎ 走出自己的世界,你会享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走出自己的世界,你会拥有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走出自己的世界,我们需要勇气和信念。走出自己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 该考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考生的主体性地位,意在引导考生关注自身、认识自己。‎ 审题必须抓住关键词“自己”和“世界”。‎ ‎“自己”相对于别人,可以写个人,比如“我自己的作文”;可以写物,比如“大自然自己的智慧”;也可以写集体,比如“地球是人类自己的”。另外,“自己”有强调、珍惜、自豪这类的意思。‎ ‎“世界”可大可小,小可以写个人的生活,大可以写集体生活、社会生活;可以实写,可以虚写,最好虚实结合;可以在“世界”前面加上限制词: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内心世界等。‎ 理智地看待提示语,可以从肯定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否定角度立意。‎ 可以根据提示语来立意、取材:自己的世界自己主宰,坚持个性,活出真我;走出自己的世界,让生命更精彩,等等。也可以不受提示语限制。比如“改造好自己的世界才能建设外面的世界”,“民族文化要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进行切磋交流”等等。‎ 可以正面立意,还可以逆向立意:自己的世界也需要对外开放,自己的世界也要听听别人的意见,让别人走进我的世界!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耕耘,不要好高骛远、见异思迁,精力集中做好事情。‎ 考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写作。‎ 结构示例:‎ 作文材料中没有明确要求文体,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 记叙文思路示例:曾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封闭,没有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关爱自己的亲人、朋友,经历若干事之后,在他人的帮助下走出了自己的世界。‎ 议论文思路示例:‎ 中心论点:坚守自己的世界,活出自我。‎ 分论点:①要有成就必须专注于自己的世界;②放弃自己的世界将失去根和方向;③坚守自己的世界需要一颗淡泊的心;④坚守自己的世界,但绝不固步自封。‎ 素材积累:‎ ‎1、杨震是善于自律的,所以他能够面对黄金毫不动心;陶渊明是善于自律的,所以他能不为五斗米折腰;李世民是善于自律的,所以他能够以古为镜,以人为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诱惑肆意猖狂,我们将自律之门用最坚硬的意志来武装,让这扇门永远地锁上。‎ ‎2、林清玄:一个人面对外面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 ‎3、乔丹请来了奋斗这位服务员站在坚忍之门前,迎来了机遇,于是机遇给了他三连冠的大礼;钱学森请淡泊名利站在坚忍之门前,等来机遇,最终成为了“两弹元帅”;杨利伟更加勤奋,干脆把门拆了,机遇无需敲门便进入他的家中,使他成为中国航空第一人。哥伦布等不及了,居然开着船到外面去寻找机遇,于是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4、古希腊的阿波罗神庙门框上写着这句训词:“认识你自己”‎ ‎5、欧伯曼:对于宇宙而言,我是无足轻重的;但对于我自己而言,却是一切。‎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 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 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 第四步:确定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