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重庆市育才中学的4名高中生写下万字论文,探计重庆方言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并呼吁关注重庆方言的传承。这份论文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还获得了由清华大学主办的“整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一等奖。这篇万字论文的主题,契合了当令社会对于方言的乡愁。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流动日益频繁,方言及其对应的方言文化的式微,几乎是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然代价之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保护方言”的声音、行动近年来屡屡进入公共舆论空间。。 比如2015年,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发起了一项名为“響應“(响应)的方言调查计划,将用5至10年的时间,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再比如,北京,上海等地教育部门正积极推动方言进课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現其特色与魅力。那么一旦方言衰败,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调零。所以,仅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层面,我们也需要保护方言。 不过,在主张“共同语言”的现代社会,是否有必要保护方言,仍然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其中一种代表性意见,如语言学家周有光曾指出的,“大都会必然是用全国的各种语言甚至是世界的各种语言”。言下之意,保护方言其实没有必要,并且是很难的。但保护难度大,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任由方言的消逝,如何保护才是关键。 在全球化时代。希望依靠行政力量来保卫方言,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可以借助行政权力对于方言的尊重和敬畏,让方言消失得慢一点,或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与传承方式。北如,在城镇化进程中,适当保留一些“乡音化”的地名;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对那些与方言有关的地方特色文化项目给予必要的扶持;而在社会层面,消除对方言的歧视很有必要。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保护方言”的声音与行动,包括这次4名高中生的论文,多发轫于民间层面。这象征着民众对方言的怜惜,带有某种文化自觉的意味,也让人对方言的前景有相对更乐现的期待。这也给我们启示,保护方言无须刻意的强力安排,而要多依循社会的自发动力,给予方言保护必要的空间,作为社会环境的产物,语言并非一成不变,它有着自己的变化规律,方言也不例外。认识到这一点,在今天谈保护方言,不妨说是谈如何让社会语言的流变显得更自然。 到底如何对待方言,其实并无多少少深奥的道理可辩。它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的还是一个社会对文化 多元性乃至亚文化的包容度。 (节选自朱昌俊《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庆市高中生的万字论文表达了当今社会人们怀念方言的乡愁,因而受到专家学者关注。 B.某些地方曲艺只有以方言演出,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方言衰败,这些曲艺就会凋零。 C.当今时代;仅仅依靠行政力量来保护方言不太可能,还必须依靠广大民众的自觉参与。 D.语言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必然随社会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规律也与社会演变规律相一致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重庆高中生撰写的万字论文说起,由小见大,引出保护方言的话题。 B.第三段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结合具体事例,揭示了保护方言的必要性。 C.文章紧密联系社会时代,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论述如何保护方言的问题。 D.对于保护方言,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指出了如何对待方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向现代化迈进几乎必然会导致方言及其对应的方言文化的式微。这也是公众关注“保护方言”问题的背景。 B.“響應”的方言调查计划以及某些地区教育部门积极推动方言进课堂,生动地折射出当今社会对于方言的乡愁。 C.现代社会是否有必要保护方言存在争议,周有光认为大都会里不可能使用方言,保护方言难度很大,意义不大。 D.从某种程度上看,如何对待方言反映出一个社会对文化多元性乃至亚文化的包容度;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山墟 许俊文 西部多山,大,且高,像秦岭、昆仑、天山……哪一座都够庞大的,人往它们面前一站,只有仰望的资格。 恕我草根,对那些“高大”的东西,本能地心存敬畏与惶恐。在西部穿行的日子里,我总是躲避着它们,要不,就是作远远地眺望。也只能眺望。仿佛那些高大巍峨的家伙存在于世,就是专供我这样的人眺望的。 然而,山见得多了,我也能渐渐看出一些门道来。譬如,有许多山,上帝当初若是把他们安排到平原上,当然就很像山的样子了,但是在多山的西部,它们却不入流,只能算作山墟,用当地人的话说,叫大沙梁子。在当金山与昆仑山、当金山与天山之间的戈壁上,就横亘着一道又一道这样的大沙梁子:黄瓜梁、鲤鱼梁、仙女梁、骆驼梁、黑风梁....远远望去,就如同一道道用沙石堆起的巍巍长城,可是抵近一看,原来不过是一一座座山的废墟。 山墟这个词,其实是我杜撰的。如果你身临其境,十有人九也会杜撰出这个词。杜摸虽然不是科学,但它是艺术的胚胎。我不知道地质学家对这种自然现象怎么个叫法,反正我觉得它们就是山墟。原来一座高大的山,被着不见的岁月之手,今天抹掉一座,明天抹掉一点,抹着抹着就抹去了山的形状和高度,只留下一堆,一片山的骨骸,你说这不是山墟是什么? 我在柴达木冷湖一带盘桓时,曾向陪同的当地向导讨教过山墟的有关知识,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面对着旷寂、苍凉的山墟,我想,当初它们肯定不是这个样子,虽然我不是地质学家,但是,想象会帮助我从那些已经坍塌的山的骨架和残存的巨大基座,勾勒出它们曾经拥有的高峻与峥嵘。 从地貌特征看,那些曾经高大巍峨的山峦,成为废墟,无疑都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剥蚀和挣扎的痛 苦。我发现,几乎每座微微隆起的废墟高处,都会孤立着一两尊骨立形销的褐色巨石,酷似一副徒具形骸的骷髅,不知被谁安放在一个硕大的祭坛上,一阵阵风沙,带着亘古不变的宿冤扑过来,把巨石撕咬得遍体鳞伤,它们有的已经爆裂,有的也已倾斜,似乎风再稍微大那么一点点,就会把它们轰然吹倒。 不是我杞人忧天,这样的悲剧随时都可能发生。我发现,在这些巨石的周围,有许多不规则的石骸大的如屋,如箕,小的似盆,似斗。这些从巨石身体上分裂出的骨骼,裸露在无遮无挡的烈日之下,风有的速度更快,也许要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四分五裂,彼此罔顾,各自变成一堆堆如拳如碗的砾石。然而风化并没有因此停止。在它们的下方,则是一条黑色的石子带,那些比鸟卵、螺蛳大不了多少的石子,再续风化下去,就彻底地与戈壁和沙漠融为一体了, 一座山,就这样消失了。 这样的山墟,在甘肃青海和南疆随处可见。在库尔勒通往乌鲁木齐的道路两旁,在瓜洲和敦煌 间,在西出阳关一带,绵亘千百里的大小山峦,无一不在演绎着沧海桑田的经历,看了使人触目惊心,打那里经过时,虽然当地气温高达三十多度,但我还是心生冷意。是的,我无力拯救它们一步步走向山墟的命运,就如同我不能够拯救自己日渐衰老的生命。 在岁月面前,人类和自然一样,命运总是攥在别人的手里,想翻盘也难。 (选自《文学港》)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杜撰“山墟”这个词,一方面是由于不知道那一座座山的废墟的科学名称,另一方面,也是觉这个名称很贴切。 B.目睹那一道道“山墟”。“我”触目惊心甚至心生冷意,不仅是为大自然沧海桑田而震惊,更是为不主宰自己命运而怅惘。 C.文中以“骨立形销”形容“褐色巨石”外形,以“撕咬得遍体鳞伤”形容风沙对巨石的侵蚀,运用了拟人和夸张手法,生动逼真。 D.文章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于一体,让西部雄奇的风光与个人深刻的感悟相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5.结合全文,解释“山墟”的具体含义,并概括其特点。(5 分) 6.文章结尾写道:“在岁月面前,人类和自然一样,命运总是攥在别人的手里,想翻盘也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梁启超:常要思报社会之恩 郑清坡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等,在诸多领城均卓有成就,对当时和其后的如识分子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不仅本人建树颇多,其子女也个个成才,或为建筑学家、成为考古学家、成为火箭控制专家等。梁启超一生都在为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十分注重把这种情怀传递给子女,培养他们常思贡献社会的品格。他在给子女的信中讲到: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这样的教诲在梁启超给子女们的信中俯拾即是,处处体现着家国情怀。 梁启超不仅仅对子女在言传上谆谆教导,更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他在给儿子思忠的一封信中说到: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1927年,时局动荡,战乱不已,梁启超又身处病痛之中。即便如此,他在一封给孩子们的信中说:我在今日若还不理会政治,实在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在信中梁启超痛感当时中国危机日深,“症候天天变,每变一症,病深一度,将来能否在我们手上救活转来,真不敢说。”但他仍保持一贯的积极乐观,告诫子女们,“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毕竟他坚信,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而他所能做的就是为这些事业,多培养几个人才。即便是家人担忧唠叨他的身体状况,梁启超还是要那样努力去做,多在学校演说,多接见学生等等,忧国忧民之情及社会责任感溢于言表。 梁启超正是以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告诫子女们,不止常要思报社会之恩,更要努力做好自己责任内的事,而不是总先想着结果。他给女儿思顺的信中写到: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并盛赞女婿希哲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做他本分的事,是天地间堂堂的一个人。梁启超在解答儿子思成来信询问所学有用无用之别时讲到:“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你还是保持这两三年来的态度,埋头埋脑做去了。”他在对思成的求学之路进行了详细的指引后,又告诫其要在学校中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并赠予曾国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之名言。最后,他勉励道: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梁启超的言行对子女们影响很大,其子梁思礼曾说:他总是谆谆教导我们,把个人的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而他从父亲梁启超那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这也是他们全体兄弟姐妹所继承下来的宝贵遗产。 在梁启超“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的训诫之下,梁家可谓满门皆英才俊秀,其9个子女中有7人曾留学海外,却无一例外地学有所成后回归祖国,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做出了很大贡献,展现了强烈爱国情怀与贡献社会的良好家风。其中,梁思成、梁思永于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礼于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门三院士。这些成就,显然与梁启超注重子女教育,以及良好的家训家风密不可分。 (选自2017年5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不仅在诸多领域卓有成就,影响广泛而深远,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梁启超不仅本人建树颇多,而且子女个个成才,这与他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C.梁启超在病痛之中仍不忘优国优民,他不顾家人劝阻,努力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D.梁启超告诫子女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尽力做好份内之事。“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面对当时动荡不安的中国,梁启超既充满忧虑,虽不相信国家能救活转来,但又保持极乐观坚信只要努力就会使国家民族生命永存。 B.梁启起认为,地位不分高低,职业不分贵贱,士大夫救济天下与农夫种田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要尽责尽力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 C.在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中,梁启超不仅对其求学之路作了详细指引,还告被他要把应学规矩尽量学足,勉励他不可自慢自馁,要尽力而为。 D.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梁思礼的话语,不仅真切地表现了梁启超的言行对子女们的重大影响,也从侧面衬托出梁启超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E.文章围绕“常要思报社会之恩“行文,以梁家子女皆英才俊秀,成就斐然的事实,有力地突出了当今时代应注重子女教育、保持良好家训家风的主题。 9.文中大量引用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信中的语句,有何作用?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六日过蒲圻县。吴孙权置县于蒲圻湖,乃今嘉鱼之境,宋初移治于此。城北青山拔起,竹木森秀,霁色岚光,可画。城南湖白如银、钓车烟艇。有故乡风味。《元和郡县志》云:赤壁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乃周瑜破曹操处,唐蒲圻临江之地析入嘉鱼也。按,江汉间言赤壁者,汉阳、汉川、江夏、嘉鱼,凡五处。黄州乃赤鼻山,非赤壁也。论者指东坡二赋为误,东坡词云“人道周郎赤壁”,则东坡借题发论,原未指定周部赤壁在此也。放翁《赤壁诗》”生子何须似仲谋”,则又袭东坡之舛者。晚宿港口驿。驿在万山中,荒冈断岸,起伏绵亘,水声咽高松、峭石间。兵燹之余,居人窜匿,仅存邮署一椽,土丘且分其半。弥望皆叠峰深林,人踪尽绝。既忧盗,复优虎,徒旅失色。铺兵某者窥余有戒心,因曰:空山无盗,所患者虎耳。宣鸣金,采枯竹朽株,焚之。某等留此不去,相守达旦。余感其意,劳以金。顷之,黑云蔽空,大雨领盆,风震崖谷,屋漏如注。危坐肩舆中,不寐竟夕。 七日,早行。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 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八日,经云溪驿。寒甚,燃松枝燎衣。晚宿岳州府,天岳山在洞庭湖中,据其阳,因名焉。初盛唐诗 皆曰巴陵域楼,自少陵有“今上岳阳楼”之句,遂颛呼岳阳楼。楼俯有全湖,望君山仅一线,制度闳栎伟,飞檐重栎,雕甍绣拱,非黄鹤楼所及。时烽火才消,疮痍未起,深沟高垒,白骨青磷,凄然满目。楼仅存高栋,无片瓦矣。唐宋以来,骚人迁客对景流连,形于歌咏,流传既众,则眼前好景道不得矣。值春初水涸,洲渚累累,无复汹涌浩瀚之势。 (选自乔莱《使粤日记》,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B.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C.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D.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和:唐完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放翁:南宋诗人陆游的号,号是人的别称,故又叫“别号”,如苏轼号东坡居士。 C.阳:此指地理方位,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反之,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阴。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高骚》,故后人称诗人为骚人,有时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周瑜打败曹操的赤壁在蒲圻县以西百二十里。宋代属于嘉鱼县。 B.苏东坡在赋、词中误将黄州赤鼻山当作古战场赤壁,放翁的《赤壁诗》又沿袭了苏轼的错误。 C.岳阳楼本名巴陵城楼,杜甫首先在诗中称之为“岳阳楼”,从此这一名称就逐渐流传开来。 D.作为旅行日记,本文在描写沿途风光的同时,还引经据典,对一些历史、地理掌故等进行考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某等留此不去,相守达旦。余感其意,劳以金。 (2)值春初水涸,洲渚累累,无复汹涌浩瀚之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伤春怨 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注】恁(nèn): 如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描写江南春雨;一个“打”字极富动感和力度,突出了狂风骤雨之残暴。 B.次句紧承上文:经过一夜风吹雨打,花儿饱受摧残,凋落了许多,令人惋惜。 C.三四句进一步描写暮春景色:花期已过,绿叶成阴,树下有游人踏出的归路。 D.上阕描写江南春景,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寥寥二十余字,便从初春写到暮春。 E.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转入抒情,虽仅为一支小令,然章法谨严,结构精工。 15.词的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用了怎样的手法? 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兰亭集序》中,王義之用“ , ”两句彻底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2)在《赤壁赋》中,描写苏轼夜游赤壁,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美景,于是饮酒吟诗的语句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参加国家公祭仪式的南京籍战士孔维俊,看到这一日本侵略者留下的罪证,义愤填膺,在“勿忘国耻春、奋力强军”横幅上郑重签名。 ②站在蛇口展示中心游目骋怀 ,依稀可见太子湾港口的巨型机械手正有序运作,而更远方则是广袤、蔚蓝的海湾。 ③科研人员大都有自己的个性、嗜好、癖好,在旁人看來已经非常遗世独立甚至怪异了,而他还可能浑然不知。 ④要保持良好沟通,不要总期待对方能够“读懂”自己的心理,在做某一件事之前,最好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意孤行,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案,实行所谓总动员戡乱,发动更残酷更广泛的内战,国家命脉,不绝如缕。 ⑥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严顺开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是提到他塑造的经典角色“阿Q”,大家想必就会豁然开朗:哦, 原来是他!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提起台湾诗人余光中,人们最先想起的往往是《乡愁》,并因此给他冠上了“乡愁诗人”,但这位乡愁诗人曾经自问“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B.王羲之在传世摹本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雪时晴帖》结字浑厚,点画圆劲、气息平和,相比于《兰亭序》《丧乱帖》等,可谓独具风格。 C.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项目是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必将为推动阿尔及利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D.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智慧。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早欲登门拜访,又恐叨扰到您。不知您何时方便? B.区区小忙,不足挂齿,更不必拿礼物。但既然您这么客气,我也只好笑纳了。 C.临别时,他将自己的一幅照片赠送给我。我十分感动,决心一定要好好惠存。 D.我校“下乡”活动深入基层,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其他单位也纷纷效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气象专家介绍,从下雪的原理来看, ① ,这主要是由气温决定的,至于雪下得大不大, ② 。当气温达到降雪条件时,水汽越充沛, ③ 。 21.请为下面的新闻写一则短评。要求:观点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5分) 24 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英雄烈士保护法(草 案)》等。《草案》规定,公安、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网信、民政、工商等部门在监管中有保护英烈名誉荣誉职责;网络运营者发现侵害英烈名誉荣誉的网络信息时,负有及时处置义务;建立对侵害英烈名誉荣誉案件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可提起公益诉讼。 点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以“必须走的路”或“想走的路”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池州市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A.“论文表达了当今社会人们怀念方言的乡愁”不正确,原文为“契合了当今社会对于方言的乡愁”。B.“只有以方言演出,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不正确,原文为“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D.“其变化规律也与社会演变规律相一致”不正确,原文说“语言……有着自己的变化规律”。) 2.D(“最后指出了如何对待方言”不正确。最后一段指出的是“它(如何对待方言)”的本质内涵。) 3.C(“周有光认为大都会里不可能使用方言”理解错误,“保护方言……意义不大” 无中生有。) 4.C (“运用了拟人和夸张手法”不正确。“骨立形销”为拟人,“撕咬得遍体鳞伤”为拟物,无夸张手法。) 5.含义:山墟也叫大沙梁子,指西部那些由高大巍峨的山峦经历漫长岁月风化而成的山的废墟。(2分) 特点:没有山的形状和高度,只有山的骨骸;旷寂、苍凉;处在不断风化之中。(3分) 6.示例一:同意。(1分)岁月的力量十分巨大。在岁月面前,自然显得那样无能为力,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例如无数曾经高大、巍峨的山峦都被岁月之手抹成废墟。更何况生就一副血肉之躯、寿命不过百年的人类呢?(5分) 示例二:不同意。(1分)在漫长的岁月中,自然的面貌虽然改变很大,正如曾经高大、巍峨的山峦变成了山墟,但也只是换了形式存在。而人类更是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把握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5分) 7.C(“不顾家人劝阻”理解错误,原文为“家人担忧唠叨他的身体状况”。)【来源:学#科#网】 8.CD(A.“不相信国家能救活转来”错,原文只是表示他信心不足。B.“梁启超认为,地位不分高低,职业不分贵贱”无中生有,梁启超意在强调事业无大小之分,关键是要尽责尽力去做。E.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不正确。文章的主题在于赞颂梁启超。)(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 9.①具体展现梁启超对子女的言传身教,表现他的家国情怀; ②借人物自己的语言直接体现其思想品质,更真实,更有表现力、感染力。(每点2分) 10.C(根据句式特点及关键词“皆”“也”“视”等判断。标点如下: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11.C(“阳”和“阴”颠倒了。) 12.B(“苏东坡在赋、词中误将黄州赤鼻山当作古战场赤壁”不正确。苏轼明知如此,不过是借题发挥。) 13.(1)我们留在这里不离开,守护你们到天亮。我被他的心意所感动,拿出钱来慰劳他。(句意通顺2分,“去”“旦”“感”各1分) (2)正当初春,湖水干涸,小块陆地一块连着一块,不再有汹涌浩瀚的气势。(句意通顺2分,“值”“累累”“复”各1分) 【参考译文】,品…中&高*考+网】 六日,经过蒲圻县。吴国的孙权在蒲圻湖一带建立县级行政区划,就是在现在的嘉鱼境内,宋朝初年将县治移到了这里。城北青山拔地而起,竹木繁盛秀丽,雨雪之后,山色风光,可以入画。城南湖水闪亮如银,堤岸上的钓轮,烟波中的扁舟,大有故乡风味。《元和郡县志》说:赤壁在蒲圻县西面一百二十里,是周瑜打败曹操的地方,在唐朝时属于蒲圻县江边的这块地方,分出去划入了嘉鱼县。据考察,江汉之间说到赤壁的,在汉阳、汉川、江夏、嘉鱼等县,总共有五个地方。黄州这里是赤鼻山,不是赤壁。议论的人说苏东坡两篇《赤壁赋》的说法错误,但是苏东坡词中说“人道周郎赤壁”,那么苏东坡在借题发挥,原本没有指定周瑜打败曹操的赤壁就在这里。陆游《赤壁诗》:“生子何须似仲谋”,就又因袭苏东坡的错误了。晚上住在港口驿。驿站在群山之中,荒凉的山岗,陡峭的江岸,起伏连绵,江涛之声呜呜咽咽,回荡在高大的松柏与险峻的山崖之间。兵乱之后,当地的居民都逃窜躲藏了起来,只剩下一间驿站的官署,一个土堆将近分去了房间的一半。满眼都是层叠的山岭和幽深的林木,行人的踪迹完全没有。既担心强盗,又担心虎狼,旅客们都吓变了脸色。有一个巡逻及递送公文的兵卒看到我有戒备之心,就说:山林无人,并无强盗,所担心的唯有老虎罢了。应该敲打铜锣,采集枯朽的竹木焚烧。我们留在这里不离开,守护你们到天亮。我被他的心意所感动,拿出钱来慰劳他。不久,乌云笼罩天空,大雨倾盆而下,狂风在山谷中震荡,房屋漏雨如同水流灌入。我端坐在轿子里,整夜都没有睡着。 七日,早上出行。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叠的山冈、远处的山峰,茂密的树林、孤零零的村庄,都若有若无,半明半暗,真是奇特的景色啊。晚上住在长安驿。驿站也没有居民,比港口多几间竹屋。 八日,经过云溪驿。非常寒冷,点燃松枝熏烤衣服。晚上住在岳州府,天岳山在洞庭湖中,岳阳位于天岳山之南,于是以此命名。初盛唐时诗歌都说“巴陵城楼”,自从杜甫写有“今上岳阳楼”的诗句,于是专门称“岳阳楼”。岳阳楼俯视全湖,眺望君山仅像一条线,规模宏伟,飞檐重栏,雕甍绣栱,不是黄鹤楼所能比得上的。此时战争才停,创伤未平,深沟高垒,白骨青磷,满目凄凉。楼仅存高大的屋梁,没有一片瓦了。唐宋以来,诗人和被贬官员对着景色流连忘返,在诗歌中表现出来,流传已经广泛,因此眼前的美景就不能述说了。正当初春,湖水干涸,小块陆地一块连着一块,不再有汹涌浩瀚的气势。 14.AB(A.“突出了狂风骤雨之残暴”不恰当。这里的雨应是飘飘洒洒的细雨,是催开百花的及时雨。B.“经过一夜风吹雨打,花儿饱受摧残,凋落了许多”错误。本句写的是在春雨的滋润下,一夜之间百花盛开。)(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 15.感情:抒发了词人与友人相逢的喜悦之情,对春已将暮惋惜、无奈之情,以及想留住春天的惜春之情、伤春之感。(3分)手法:以“不道”二字直抒胸臆;以把酒祈祷东风的动作描写(或:拟人手法)来间接抒情。(3分) 16.(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17.C(①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②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此处应为“极目远眺”。③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此处应为“特立独行”。④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⑤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⑥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此处应为“恍然大悟”。) 18.D(A.成分残缺,“‘乡愁诗人”后添加“的称号”。B.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改为“在王羲之传世摹本中”。C.语序不当,应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 19.D(A.“叨扰”用于受了别人的款待,表示感谢。B.“笑纳”是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C.“惠存”为敬辞,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20.①雪能不能下 ②则是由水汽决定的 ③雪就下得越大(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铭记先烈,捍卫英雄,并非只是英烈后代的职守,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烈士不容遗忘,英雄不容诋毁,这不仅是道德底线,更是法律红线。通过立法的形式保护英雄烈士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让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英烈吧!(观点鲜明1分,修辞手法1分,整体通顺3分) 22.【参考立意】 写作本题,关键是要准确深入地理解标题含意。联系文题材料,不难发现,“必须走的路”指的是“现实之路”,而“想走的路”则指的是“理想之路”。写作时,可任选一题,从小角度入手,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或进行联想、想象,具体展现“必须走的路”或“想走的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