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 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 “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梦里有你 罗威刚要出门,接到一个电话:“罗威啊,我是李台阳。好,我马上就过来。” 罗威想:和李台阳这么多年没联系了,自己刚升职,莫不是…… 门铃响了,门开处,伸进一个乱蓬蓬的脑袋,一只黑色的塑料袋子“嗵”地放在地板上。罗威说:“是台阳啊,快请进。” 坐在沙发上,罗威递烟给李台阳。李台阳抽出一支,凑在鼻子上闻闻,说:“罗威,你混得不错啊。” “听说你要来,特地去超市买的。”罗威用打火机给他点烟。 李台阳嘻嘻一笑,放下烟,说:“那么破费干吗?我早戒了,那东西耗钱。” 罗威说:“那就吃些水果吧。” 李台阳也不客气,抓了个苹果,边吃边环顾房子,说:“你这房子够气派啊。” 罗威说:“我是‘负翁’一个,现在每月还在还房贷呢。” 李台阳说:“你们夫妻俩都是白领阶层,这钱来得容易,债也还得快。哪像我们,能吃饱饭,不生病,孩子上得起学,就上上大吉了。” 罗威想,这像是要借钱的开场白吧。他说:“是啊,现在,谁都活得不容易。” 李台阳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打小就知道,你将来肯定比我活得有出息。” 罗威说:“哪里哪里,也是混口饭吃吧。” 李台阳正色道:“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人要知足,对吧?”然后,又开起玩笑:“你可不要犯错误啊。” 两人聊起童年时的事儿,说到小时候的邻居谁离婚了,谁出国了,谁还是那么一副臭脾气,一聊聊到快中午,李台阳还是没说他来的目的。 罗威说:“台阳,咱们去外面馆子吃吧,边吃边聊。” 李台阳说:“今天肯定不吃了,我答应老婆回家吃饭的。”仍然继续刚才的话题。 罗威见他一直不提正事,又没有走的意思,想到自己下午还有个会,又不好意思催促,心里便有些七上八下起来,心想可能李台阳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便说:“台阳,你还在摆地摊吗?不如找个固定的工作,当保安什么的,收入也比那强啊。” 李台阳说:“我不喜欢当保安,我倒是想过自己租个门面,这样总比被城管赶来赶去强。” 罗威说:“城管大队的人我倒是认识,你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 李台阳拍了一下罗威的肩膀,说:“兄弟,有你这句话,说明我没有白惦记你。十多年了啊,你还是这般热心肠。好,我高兴,真是高兴啊。”边说边站了起来。 罗威说:“吃了饭再走。” “老婆还在家等着我呢。好,我走了啊。” 听着李台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下去,罗威低头看了看地板上的黑袋子,打开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鱼籽干。 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 楼梯口又传来“嗵嗵” 的脚步声,好像是李台阳的。罗威想:可能刚才他没勇气说出口,就冲这一袋子鱼籽干,不管他提啥要求,自己一定想办法。 打开门,果然是李台阳,尴尬的脸上都是亮晶晶的汗珠。他不好意思地说:“你们这个小区像个迷宫,我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大门。” 罗威说:“瞧我这粗心,应该陪你下楼去的。”说着,便和李台阳下了楼。走到楼下,李台阳去开自行车锁,那辆车和李台阳一般灰不溜秋、尘头垢面。 罗威问:“你是骑车来的?”他知道李台阳住在西城,从那骑车到他这儿,起码要一个小时。 李台阳说:“是啊,骑惯了。” 罗威说:“台阳,你有啥困难只管开口,我能帮的一定帮你。” 李台阳说:“没啥事,就想来看看你。” 罗威说:“多年咱都没联系了,你今天上门一定有事。你只管说,别开不了口。” 李台阳看看罗威,似下了决心说:“我说出来你可别生气。” 见罗威点头,李台阳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得了重病,很多人都围着你哭。这一醒来,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连地摊都不想摆了。知道你混得好,我也不想打搅你了。可这梦搅得我难受,连我老婆都催我来看看你,看你气色这么好,我就放心了。唉,梦呗,我这人还真迷信。” 罗威的眼睛红了,他一把抱住李台阳,说:“兄弟。”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罗威一直猜李台阳来访是有求于自己,因为他刚升了职,而且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而李台阳却浑然不知。 B.罗威想知道李台阳来访的原因,可是李台阳只是和他叙旧事闲谈,于是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目的就是弄清真相。 C.罗威喜欢用功利的心理和别人交往,文章中关于罗威的心理描写无一不生动地表现出他多疑世故、优柔寡断的一面,细腻地刻画出罗威微妙复杂的心理。 D.小说以“梦里有你”为题,既在情节上照应李台阳梦见罗威这件事,也在主题上暗示人们对纯真的人性、情谊的怀念与渴盼,可谓言浅意深。 5.“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6.小说中的李台阳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7.小说的语言、结局很有特色,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前往 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称:合适 C.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目:瞪视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拜访 9.下列选项中对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1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4分)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3)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 南朝梁 何逊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①,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①巩洛: 指京都。 12.这首诗是如何描写夕望江桥所见景色的?请简要赏析。(4分) 1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填空(本题共1小题,7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 , 。 (2)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写河畔金柳的倩影在心头萦绕的两句是: , 。 (3)《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片段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_,_ __。 (4)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5.下列选项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 A.寥廓(liáo) 漫溯(shuó) 颓圮(pǐ) 箕踞(jījù) B.斑斓(lán) 督亢(kàng) 浮藻(zǎo) 河畔(bàn) C.彳亍(chì chù) 冰屑(xuè) 碣石(jié) 被八创(chuàng) D.扁舟(piān) 忸怩(ní) 胳臂(bei) 淬火(cuì) 16.下列句子中与“行李之往来”中“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一句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可以解燕国之患 C.以其无礼于晋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C.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1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越国以鄙远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④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乃朝服,设九宾 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A、①②⑦③④⑤⑥⑨ B、①②⑦③④⑤⑥⑨ C、①⑦③④⑤②⑥⑨ D、①⑦③④②⑥⑤⑨ 19.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20.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只突出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肉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命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旧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21.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四以来,因不满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新月派在借鉴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诗歌特点的基础上,提倡新格律诗理论,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倡导并实践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等。新月派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的弱点。 B.我们常说某人“五音不全”,这里的“五音”有一种说法,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 C.“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又名“长短句”“诗余”,其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据篇幅有长调、中调、小令之分;《沁园春·长沙》是长调。“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题目,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2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走进驴友俱乐部,听着众驴友谈景观,说古迹,指点江山,就连我这个最喜闭屋门、捧书卷、足不染尘的“老夫子”也动了出游之心。 B.回望过去的岁月,无论是悲喜忧乐,还是得失成败,都串联起如星辉斑斓般美好的回忆,闪烁在我洒满阳光的花样年华。 C.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痛哭流涕,乐则得意而忘形。 D.面对西方的步步紧逼,卡扎菲确实做过不少让步。但随着英、美等国图穷匕见,公开要求其下台,非盟、阿盟也不再支持,这位政治强人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用“大炮和刺刀”说话。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尽管燕太子丹一手策划了刺秦计划,但他的急功近利和生性多疑的性格,又间接地导致了荆轲刺秦的失败,留给后人无限的叹息。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表示,要查处部分地区加油站超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 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24.下面是一首小诗,依据第二、第五小节,补写出另两小节。 (3分) 四季是什么? 四季是首多彩的诗。 春,是翠绿的诗, 萌动着活力和生机。 夏,是火红的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冬,是雪白的诗, 袒露着纯洁和无私。 四、写作 (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具有以多种形态呈现的特点。从有距离到零距离,情感、态度、信念、追求、得失都会融入其中。在你成长的路上,在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相处中,你是否经历过从有距离到零距离的情感历程? 请以“零距离”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8~2019学年度高一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语 文 1.B 这是秦的文教政策。 2.D 因果倒置 3.D “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不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 4.D 【试题分析】A项,“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表述不确切。B项,“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目的就是弄清真相”表述有误,由原文可知,罗威是在李台阳委婉地拒绝当保安,说出自己想租个门面的想法之后说“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的,其目的只是想帮助李台阳一下。C项中罗威“优柔寡断”的判断,文中无依据。 5.① 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李台阳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不仅出乎罗威的意料,而且令他很惭愧。②结构上,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蓄势(说承上启下也可)。作者这里令罗威反思自己对李台阳的庸俗猜想,然后在李台阳揭晓来意时,罗威的感动就更加顺理成章。(每点2分) 6. ①重情义。例如因为梦到朋友得了重病,就不顾路途遥远前往看望。②真诚善良。例如对朋友能过上好日子献上由衷的祝福。③踏实淳朴,对生活从不奢求。例如明知朋友可以帮助自己改善生活处境,却绝不提要求。(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7.语言特色:①句式上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②风格质朴,口语化,富于生活气息。③描写手段上以对话为主,切合人物身份以及思想性格。(每点1分) 结局特色:①出人意料,不落俗套。从情节发展看,作者故布疑阵,借罗威的心理活动,不断暗示李台阳登门拜访一定有所求,并以此构成情节发展的脉络。结局点明来意完全出乎罗威以及读者的心理预期。②深化主题,温暖人心。结局通过李台阳天真而动人的来访理由,批判了庸俗的人际关系,同时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③结局同时也是情节发展的高潮,引人回味,令人深思,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每点1分) 8.A 9. C 10.C 11.(1)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太子说:“希望借助先生能和荆卿结交,可以吗?”(要点:“顷之”“会”“亡归”“因”每译出一点给1分) (2)要点:“何厌之有”“东封郑”“阙秦”每译出一点给1分。 (3)要点:“所待”“欲与之俱” “而”每译出一点给1分。 12.①由远及近。一、二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倦鸟远飞、残霞渐消的远景,三四两句描写了风吹竹动、水波荡漾、长桥倒映的近景。 ②视听结合。第三句风吹密竹有声是从听觉写的,第四句水波荡漾长桥是从视觉写的。 ③动静结合。 第一联为静景。第二联为动景。(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种,并能结合诗的内容分析即可)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羁旅而生的寂寥之情,对城市的厌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每点2分) 14.略 15. C 16. C 17.C 18.A (名作动名作状意动使动) 19、C (依词牌的形式可知答案) 20.B 21. A 22. A 23. B(A项,语序不当,“不仅”和“该诗”调换位置;C项,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违法”后加“的行为”;D项,句式杂糅,删去“围绕”,或删去“以”和“为中心”。) 24.示例:燃烧着热望和情思。秋,是金黄的诗,收获着成熟和希冀 。 25.作文 文言文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是。”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 ‘燕国、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荆轲说:“谨领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