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大考语文试题(Word版)
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华。 ②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论语》对此有种种具体描述,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而《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③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仁”“智”“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仁”,未达无忧;“智”,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情感”“意志”。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④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是认识到他人与自己是同类,因而同自己一样也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的文明生活。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他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对于儒家来说,将自己对他人的爱转化为成人成己的道德实践,这是君子的人生境界;而当这种道德实践从日常生活领域转入国家政治生活领域,成为治国者“化成天下”的“人文”实践时,它就不只是君子的人生境界,也是圣人的治理境界了。 ⑤孔子之后,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其差异只是由于具体实践条件不同所造成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圣人境界是特定实践条件下由君子的“为仁”转化而来的“为圣”——“以礼义之文,化成天下”的“为仁”。这种形式的“为仁”所达到的“ 成人”——“天下归仁”,既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内圣”的人生境界,也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外王”的治理境界。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 “仁”“勇”兼备的文明人。 ⑥综上所述,所谓君子,就是“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君子的人格特点体现于为人处事,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儒家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 (摘编自周可真《君子之道“仁”“智”“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儒家学说创立之初,对“君子”人格的界定,《论语》这本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描述。 B. 《宪问》“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集中反映了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 C. 儒家学说倡导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因此君子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 D. 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为人处事层面上,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①段明确了君子文化在儒教文化中的地位,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关键词:君子文化。 B. 文章②③段中,作者结合《论语》,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重新解读了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标准。 C. 文章④⑤段中,作者具体阐释了儒家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的本质内涵。 D. 文章大量运用对比论证,从“君子”“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深刻地揭示两者不同本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从“无惑”“无忧”“无惧”三方面衡量,孔子尚有欠缺,不是真正的君子。 B.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孔子所说的“君子”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C. 有了对他人的爱和与之产生的责任感,才会有和他人共创人类文明的道德意识。 D. 特定实践条件下君子的“为仁”转化成“为圣”,君子境界就达到了圣人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只能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看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人类相比,树具有伟岸、坚韧、活得长久、绝对不伤人等特点,人类作为万物灵长,应当自惭形秽。 B.文本用“漂浮”的“绿纱”喻从树叶缝隙透过草叶脉络落到地上的阳光,写出了小草叶片的单薄、透明。 C.“我”是本文的线索,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将“树”与“小草”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D.文章用大树的庄严伟岸、生命悠长衬托出小草的平凡、软弱和渺小,以此突出小草的坦然与自信、乐观与坚强。 5. 第11自然段的“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的含义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分) 6.作者说“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又说,“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失望”“悲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池莉专访:在生活中修行 “车、房,所有这些面上的东西我都不热衷。”2007年的春天,池莉在酒店大堂一边看手机短信,一边果断总结。这个终日白描物质的女人,自己却在恰当的时机看穿逃离,大约有十余年的时间,池莉不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不请著名人物作序或者写书评,拒绝电视,关闭博客。她在武汉市郊安家落户,自己种菜自己吃,满足于劳动后一身大汗,享受着与人世两不相争的快活:“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柏林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 在生活中修行 中国新闻周刊:你小说中的市井描写和你的清静生活差别很大,仿佛是一个人一边在茶馆说书,一边在庙里修禅。这种转换会让你觉得不适吗? 池莉:没有。如果不这样就不是我了。我就是需要这样,我一直都很静,而且还一直在刻意地修炼自己内心的平静。海必须很深很静,才可以在表面翻腾出各种浪花,很浅的水都是泡沫。作家要目光清澈,首先物质欲望要很少。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自己达到了理想状态吗? 池莉:修身养性不是一天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且修炼得越到位,感觉越好。中国式样的生活是从政治到社会到人事,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状态。作家看得越深越透越好,写得越像越客观越好。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阅读,你通过什么途径来观察这种复杂生活呢? 池莉:不需要什么刻意的途径啊!我就在生活。生活对我来说无处不在。不是你不出去就没有生活。对于一个修炼到一定层次的人来说,光是看和思想,就足可以达到生活的最深处;而一些生活现象与场景,在写作中就是技术性问题,很简单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会担心被时代淘汰吗? 池莉:任何时代都有不被淘汰的作家,也都会有作家被淘汰。作家和社会的变化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关键在于作家自己。最好的作家无需把所有的职业都做完了再来写作。他把握的是人类的灵魂和精神状态。 幸福感与成败无关 中国新闻周刊:作家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文学新星丛书——《烦恼人生》里,你在前言中介绍,我只剩下了一个愿望:好好过日子。这个愿望如今变化与否? 池莉:我在80年代后期发愿,所谓好好过日子,就是要创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远离世俗热闹,断绝名利诱惑,让自己的文学感觉更敏锐,思想更深远和明澈,更有能力理解真实的众生并写好每一个文字。 20年前人年轻,名利愿望很强烈,不过同时也已经感觉和意识到了浮云遮日的可怕,那时候我要求自己开始“好好过日子”,也就是好好开始个人的修炼,目标是争取十年还有读者。感谢上苍!我的愿望基本实现。不过,我还在坚持修炼和进步。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你来说幸福的元素除了写作,除了女儿,还有什么? 池莉:现在我对幸福的要求,不落在什么具体的元素上。不需要外部的任何形式来给予我幸福感。甚至它不具体地落在孩子、落在写作身上,更不落在名利上头。只要有心情,有能力而且有时间做我自己一心想做的事情,我觉得都很幸福。和事情的成败没有关系。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的你,为何而写作?为谁写作? 池莉:现在的我,与从前的我一样:为自己天生的热爱而写作,为神交的读者而写作,为我母语的众生而写作。 知天命之年的池莉看上去大方得体,衣服颜色搭配及装扮和谐,精力充沛,不讲废话,谨慎而知进退。张爱玲在《我看苏青》里总结,驻颜有术的女人总是一、身体相当好;二、生活安定;三、心里不安定。因为不是死心塌地,所以时时注意到自己的体格容貌,知道当心。 《池莉影记》里有一张她上大学时的照片,连衣裙的棉布是她费好大劲才买到的,款式是自己设计的,并且为此制作了一条项链,巧妙遮住了一小块疤痕。如今的池莉仍然善于修饰,保养得当,甚至连声音都很年轻,包括语气和声调的起伏,略熟以后,她的诚恳和天真就像泉水里的泡泡一串串冒出来,但绝不水花四溅。 采访中,她拒绝摄影师近距离拍照,她自嘲不上相,“所有的摄影师都不喜欢拍我,没有轮廓。”她认为自己最好的照片都是家常的,因为只有家里人才懂得怎么拍她。她做得一手好菜,女儿赞扬作家妈妈的手艺,总是能够让自己胃口大开。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以池莉本人的话来表达她对物质生活的态度,一个不在乎物质奢华而追求生活本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自古文人很注重自然和生活汲取,注重修行。池莉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她的审美对象。 C.池莉认为生活无处不在,中国式的生活是从政治到社会到人事,再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状态,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平台,自己就是需要在生活中修行,一直在刻意地修炼自己内心的平静。 D.本文大多通过池莉本人的讲述来表现她当下的生活方式和深邃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且亲切的作家生活。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作为作家的池莉从始至终坚持“为自己天生的热爱而写作,为神交的读者而写作,为我母语的众生而写作”。 B.池莉对于复杂生活的观察不需要任何途径,因为生活对她而言无处不在,光是看和思想就足够了。 C.池莉的幸福不落在孩子、写作身上,更不落在名利头上。她强调只要有心情做自己一心想做的事情,就觉得幸福。 D.作为一篇人物专访,本文全方位多角度地概括了池莉最主要的特点,即在生活中修行。 E.在写作上,本文大多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池莉对于物质生活的态度以及她当下的生活方式,让读者感觉真实可靠。 9.通过作者的叙述你会在脑海里产生一个“立体”的池莉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 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 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1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是古代职官名,魏晋时“三公”之一,是太子的老师。 B、“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禄秩”指官吏食禄的品级,这里指俸禄和禄位。 D、“敕”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这里指帝王的诏书或命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 谢贞洁身自好。始兴王叔陵趁皇帝驾崩发动政变企图篡位,失败后府僚多因受牵连而被拘捕,而谢贞因为不参与阴谋,没有获罪。 D.谢贞文采惊人。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暮步至江上① 吕本中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②。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注】①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于党争。②凤凰台:源自《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大台空江自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 B.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 C.第三句,“树阴”是静景,“帆影过”是动态,动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 D.第四句写潮湿的水气随江面潮水而来,作者寓乐情于哀景之中,含蓄蕴藉。 E.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辜负风光”。 15.本诗颈联“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非常精妙,请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空缺处的句子。(5分) (1)孔子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但是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启发,因此要注意“ , ”。如果学生“ ”,即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举例了。 (2)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_______________”,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告诚我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锻炼才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现阶段幼师的教育水平良莠不齐,幼儿园质量有高有低。因此必须对儿童集中保育教育机构和学校等实施特别监督,确保办学质量。 ②谁都不曾料到,经过短短的三十几年,深圳便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接袂成帷的大都市,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③博物馆坐落于风光旖旎的龙泉山西麓,院外游人络绎,车水马龙,庭内椿萱并茂,雅致恬静,古城的历史文化安详地等你体味,琢磨。[来源:学#科#网 ④受观念和设施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地“送书下乡”活动普遍存在乡村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有的乡村图书馆甚至难以为继,改作他用。 ⑤《战狼2》上映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咄咄逼人,创下华语影史多项票房纪录,仅用12天就问鼎中国电影最高票房。 ⑥“双节”期间,各地紧抓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党员干部廉洁过节。记者在山西、天津、湖南等地看到的是一片风清气正的景象。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电影票房有了较大突破,特别是《战狼2》《芳华》等电影的票房都过了10亿。 B.古代中国官方往往习惯向民众宣扬讼师之恶,对民间助讼之人进行整体污名化,从而避免更多的诉讼案件被催生出来,以绘就所谓“无讼”的大同图景。 C.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将这种创造达到了登峰造极。 D.“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人民日报》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后,中国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19.书法家陈老师的四位朋友在本月都家有喜事,他们都请陈老师送一幅字给他们,陈老师就叫他的学生阿呆依据四位朋友家的不同情况拟出四句祝词,其中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一个朋友的女儿结婚办喜宴,祝语“之子于归”。 B.一个朋友的儿子考上了师范大学,祝语“杏林之秀”。 C.一个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祝语“古稀之乐”。 D.一个朋友生了一个男孩,祝语“弄璋之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 ,为了减轻电脑辐射,有的办公族在桌上摆上了防辐射植物,如仙人掌。那么,仙人掌真的能够防辐射吗?大多数人认为仙人掌生长在沙漠,(2) ,想必吸收辐射也不弱。然而,紫外线和辐射完全不同,所以从科学上说,仙人掌没有防电脑辐射的功效。 植物虽没有防辐射功效,(3) 。被证实的有净化功效的花卉有吊兰、常青藤等,可以吸收甲醛和苯等有毒气体,帮助装修后的家具更快除味。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意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宇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常读常新,常读常深,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1)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错误:应将“ …… ” 改为“ …… ”。 (2分) (2)这段文字中,作者推论出的最终结论是: ;(不超过20字, 不计标点)(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可能丢性命”的战争年代,青年贺龙抛弃高官厚禄、青年彭湃舍弃“乌鸦都飞不过”的万贯田产,皆因“信仰”而义无反顾。 “上北大、拿冠军、打海盗”,每个想法都犹如一粒种子,先埋到心底,再悉心浇灌,最终开出绚烂的花来,一位名叫宋玺的90后退伍女兵用奋斗书写了与众不同的青春。 觉醒的青年,正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 请从上述三则材料中提取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关联,确定立意,以“我们(我)的青春或我看青春”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规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 语文参考答案 1.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理解能力。C项,“因此君子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不当。原文“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自子贡……孟子……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不等于没有区别;虽然原文也提到“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也并不等于“没有区别”。 2. D 试题分析:D项,“从‘君子’‘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不当,文章只在首段从从“君子”“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而且也没有“深刻地揭示两者不同本质”。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3、A 试题分析:A项,“从‘无惑’‘无忧’‘无惧’三方面衡量”不当,由原文“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仁’,未达无忧;‘智’,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这些自我批评表明,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可知,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衡量,而不是从“无惑”“无忧”“无惧”三方面衡量;“孔子尚有欠缺,不是真正的君子”是“在孔子自己看来”,不是作者的观点。 (二)(14分) 4.A 5.(5分)①在伟岸的大树面前,小草是渺小的,柔弱的,低下的(1分),②但它却能昂然挺立,毫不自惭地生活(2分)。③昭示人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应该坚定执著,坦然面对,自尊自信地生活(2分)。(意思相近即可,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 6.(1)因为小草没有如预想中的谦卑而“失望”,人在小草面前的软弱和无能而感到“悲哀”。(2)作用:①结构上:欲扬先抑,用自身的心理感受反衬小草的坦然与自信、乐观与坚强,②内容上:表现对小草的赞美,突出“没有一颗小草自惭形秽”的主旨。 7.B(3分)(B项,池莉认为修身养性是一辈子的事情,修炼得越到位,感觉越好;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的是陶渊明一类的隐士。) 8.A.E(5分。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B项“不需要任何途径”绝对化;C项“池莉的幸福不落在孩子、写作身上”不符合文意,原文是“甚至它不具体地落在孩子、落在写作身上”;D项“全方位多角度”不准确。) 9.①淡泊名利,纯粹宁静;②不看重物质,追求精神的富有;③随性自然,享受清净自由;④注重修身养性;⑤始终坚持为热爱而写作的理念,有普世情怀;⑥生活中,为人诚恳谨慎,精神充沛,注重形象,厨艺精湛等。(任答4点即得4分) 10. B [解析] 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大致翻译后可知“不食泣血而卒”后面不可带宾语,应在“卒”后断开,故排除A、C两项;“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中的“共往”后面应该有处所名词,故排除D项。 11. A [解析] 魏晋朝时“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且太傅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谢安是死后追封太傅。 12. B [解析] 从原文“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一处可看出,奉养谢贞母亲的是谢暠。 13. [答案] (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用生病(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解析] (1)重要词语有“度”、“因”、句式“辞以疾”等。 (2)重要词语有“病笃”、“省”、“后事”等。 [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是晋朝太傅谢安的九世孙。其父谢蔺,任正员外郎,兼任散骑常侍。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有卓绝的品性。其祖母阮氏起先为风眩病所苦,每每发病,便一两天不能进食。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他也不吃。亲戚没有不为此感到惊奇的。其母王氏,教授谢贞《论语》《孝经》。谢贞能够读完即背诵。谢贞八岁时,曾作《春日闲居》五言诗,其从舅(母亲的叔伯兄弟)尚书王筠觉得他有美好的情趣,不一般,对他的双亲说:“这个孩子将来可成大器,至于像‘风定花犹落’这样的句子,可以和惠连媲美了。”谢贞十三岁时,略通《五经》大意,尤其熟悉《左氏传》,又擅长草隶、虫篆(古书体虫书)。谢贞十四岁时父亲离世,他伏地顿首痛哭,几次哭得死去活来。其父谢蔺在谢贞祖母阮氏丧期时,不吃东西,哭泣吐血而死,家人宾客都担心谢贞又如此,叔父谢洽、族兄谢暠便一同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谢贞讲道,又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最应自重,如果因父亲之丧哀伤过度而亡,谁来奉养母亲呢?”自此之后,谢贞才稍微进食饭粥。 太清之乱时,谢贞的亲属离散亡失,谢贞本人在江陵陷没。谢暠逃难移居番禺,谢贞的母亲到宣明寺出家。到高祖接受禅位,谢暠回归乡里,供养谢贞的母亲近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得以回朝。到了始兴王陈叔陵任扬州刺史时,召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征召谢贞为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钦敬他,也不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陈叔陵作乱,僚属多因受牵连而被拘捕,只有谢贞和阮卓没有获罪。 陈后主于是诏令谢贞入宫掌中宫管记,(谢贞)迁任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刚被授予都官尚书一职,请谢贞写辞让官职的表文。陈后主看过奏表后,觉得此表文笔不同寻常,曾趁机在宴席上问周确:“你的表是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臣的表是谢贞所作。”后主趁机敕令舍人施文庆说:“谢贞在王府,没有俸禄秩位,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离职。没过多久,朝廷敕令(谢贞)起复回府。谢贞多次启奏坚决推辞,敕令回复说:“虽然知道你内心伤痛且在服丧,然而选拔官吏必因才施用,可趁便尽力尽快回府。”谢贞因哀伤过度,身体瘦弱不堪,最终没能回到官府。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都来探视谢贞,见谢贞骨瘦如柴,徐祚等人悲伤叹息。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时,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谢贞说:“幼子今年刚六岁,感情所牵不能忘怀,冒昧相托。”当夜谢贞离世。陈后主问姚察:“谢贞有什么亲属吗?”姚察便启禀说:“谢贞有一子,今年六岁。”陈后主马上敕令长期供给衣服粮食。 14.BD(选对一项2分,两项全对5分)(B.“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错,根据原典“凤去台空江自流”,应为“抒发繁华不再、往昔难久的强烈感慨”。D.“乐情”错,应是“哀情”) 15.①颈联以“山”喻“故人”,以“花”比遗恨,想象奇特,形象生动。诗人只能与山对饮,说明身边并无友人可供倾诉,未尽的心愿像不能重开的花,永远无法实现。②此联连用两个比喻,表现了党争给诗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及寂寞萧索的愁绪,委婉深沉。(写到“比喻”并有对句子内容的解读3分,思想感情分析准确3分) 16.(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虽有槁暴,輮使之然也。 17.(3分)A(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接袂成帷:形容人口众多,城市繁华。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很健康。难以为继:难以继续下去。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风清气正:就是要要求我们讲道德,重操守,严纪律,不谋私,顾大局,淡名利,讲友爱,重团结,多奉献。) 18.B(A“据……显示”,句式杂糅;C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境界”,另外,“登峰造极”含有“达到”之意,与前面的 “达到”有重复之嫌;D“词”是“现象”,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19.B(A“之子于归”指女孩出嫁;B.“杏林”指医界,应为杏坛;C.“古稀”指七十岁;D.“弄璋之喜”指生了男孩,“弄瓦之喜”指生了女孩。) 20.办公族久对电脑难免受辐射影响;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能力那么强;但具有不错的净化功效。 (共6分,一句2分,三句6分。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 21.(1)(2分)“不在于……而是……”改为“不仅在于……更在于……” 评分细则:每空1分。 (2)(3分)①读经典要结合现实生活与自身经历,为我所用(3分) 评分细则:第①空2分,重点是两个结合和为我所用,两结合各1分,为我所用1分;如果超字数,扣1分。 22、作文(60分) 任务要求:1.要求提取两三个关键词,组成立意。2.有副标题的要求。 立意要求:三则材料的关键词有:青春、信仰、奋斗、觉醒、痛苦、困厄、积蓄、力量等。可以组合的立意有:例如:青春就是有信仰,去奋斗;有信仰才可能有觉醒的青春;痛苦面前唯有奋斗,才可实现梦想;以奋斗积蓄人生的力量等三个关键词形成的论点,其它言之成理也可。 两个关键词的立意:比如:无奋斗不青春,觉醒是青春的关键变量,青春就是一场积蓄力量的战斗。青春有信仰,人生有力量等。 评分要求: 一类立意:能选用三个关键词,体现它们之间的关联,有道理,有思辨。 二类立意:通篇只围绕了两个关键词展开,无关联,只并列。 三类立意:通篇只有一个关键词,属话题作文。 不合立意要求:立意与材料的关键词无关; 不符评分要求:1)不符合副标题的要求,没有从“我们或我”的角度谈立意;2)文体不规范;3)无正标题,或把副标题当成正标题,或正副标题都无。4)错别字一个1分,不重复扣分,5分。5)字数少50分扣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