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 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 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D. 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 B. 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 C. 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 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目的决定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B. “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C. 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分析,文章没有内容显示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强调的“以个人为本”是同一概念,也无法推出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B项,“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于文无据。文章只说了“强调以群体为本”。D项,“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张冠李戴。结合文本内容“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分析可知,中华文化并不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这是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分析可知,文章所引述的《论语》和《礼记》中的话都含有对“家”的解说,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属于主观臆断。结合文本内容“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分析可知,虽然西方价值观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方人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假面 ‎ 契诃夫 某地社交俱乐部,出于为慈善事业募捐的目的,举办了一次假面舞会。 已是午夜十二点。五个没有跳舞、不戴假面的知识分子,围坐在阅览室里一张大桌旁,看报、打盹。 阅览室里十分安静。突然响起一个低沉而喑哑的声音,“看来这里更舒服!都上这儿来!快点,朋友们!” 门敞开了,一个肩宽背厚的男人闯进阅览室,他穿着马车夫的号衣,一顶宽边帽上插着几根孔雀毛,脸上蒙着假面。在他身后跟进来两个戴假面的女人和一名端托盘的仆役。托盘上摆着几个酒瓶和杯子。‎ ‎“都别待在这里!现在不是看报和研究政治的时候……把报纸都扔了!” “我请你安静点,”有个知识分子透过眼镜,瞧了瞧那人的假面说,“这里是阅览室,不是喝酒的地方。”‎ ‎“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聪明人,居然认为报纸比美酒还好,”插孔雀毛的男人给自己 倒了一杯烈性甜酒,开口说,“照我看来,你们这些可敬的先生之所以喜欢看报,是因为 你们没钱买酒喝……你别再装模作样,不如来喝一杯!”‎ 插孔雀毛的男人稍稍挺起身子,从眼镜先生手里一把夺过报纸。‎ ‎ “您竟敢放肆!”眼镜先生发怒了,“您不知道您在跟谁打交道,我是银行经理热斯佳科夫!……” “我啐你这个热斯佳科夫!”男人拾起报纸,把它撕成碎片。 孤儿院会计别列布欣红着脸、耸着肩膀说,“我简直不明白……有个无赖闯到这里……突然说出这种混帐话来!” “什么叫无赖?”插孔雀毛的男人大喝一声,一拳头捶在桌子上,震得托盘上的杯子都跳起来。“你是跟谁说话?快点,给我统统滚蛋!” “我们马上会看到结果!”热斯佳科夫说,他激动得连镜片都冒汗了。“快去把斯皮里多内奇叫来!” 斯皮里多内奇,一个身着警察制服的老头,立刻到来了。 “请您离开这里!”他瞪大可怕的眼睛,耸动着染过的八字胡,声音嘶哑地说。 “哎呀,吓死人了!”男人快活得哈哈大笑,“居然有这么可怕的人,你那小胡子活像猫的触须,眼睛都瞪出来了……嘿嘿嘿……” 斯皮里多内奇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把俱乐部里所有的警察都叫了来。他坐下开始写违警记录。 “写啊,写啊,”假面人用低沉喑哑的声音说,“哈哈!好吧,现在我让你们瞧瞧!一……二……三!” 男人站起来,猛地摘下自己的假面,瞧着大家,快活得纵声大笑。他引起的反响的确非同小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面面相觑,吓白了脸。斯皮里多内奇不安地清着嗓子, 像个无意中做了蠢事的人。‎ 大家认出这个捣乱分子原来是当地的百万富翁、工厂主、世袭的荣誉公民皮亚季戈 洛夫,这人向来以喜欢胡闹、热心公益事业而扬名乡里,另外,正如当地通报里不止一 次所载的那样,他还“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爱”。‎ 知识分子们都哑口无言,踮起脚尖不声不响地走出阅览室。 “你一定早知道他是皮亚季戈洛夫!”过了一会儿,斯皮里多内奇对着那个端酒进阅览室的仆役,声音嘶哑地斥责道:“为什么你一声不吭?我把你这个该死的畜生关起来!” “他老人家不许说,长官!” 知识分子们在俱乐部里走来走去,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心神不定。 夜里两点钟,皮亚季戈洛夫才从阅览室里出来。他来到大厅,在乐队旁坐下,打起瞌睡……‎ ‎“请问,要不要把您送回府上,或是吩咐备好马车?”别列布欣俯身凑着百万富翁的 耳朵问。‎ ‎“我要回……回家……你送我……回去!” 别列布欣高兴得眉飞色舞,赶紧扶起皮亚季戈洛夫。其余的知识分子立即跑过来帮忙,他们愉快地微笑着,七手八脚把这位世袭荣誉公民抬起来,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 车上。‎ 送走了皮亚季戈洛夫之后,那几个知识分子便面露喜色,开始安下心来。 “临走时他还向我伸出手来哩,”十分得意的热斯佳科夫说,“这么看来,万事大吉了,他不生气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尤其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揭露了几位知识分子虚假违心、惟权惟势的面目。‎ B. 小说利用铺垫、伏笔、反差等手法,使情节高潮迭起、一波三折,从而体现了皮亚季戈洛夫荒唐表现背后的正义感。‎ C. 小说标题为“假面”,既指参加假面舞会的人们戴的面具,也包含了小说的作者对人们“内心的假面”的揭露与讽刺。‎ D. 斯皮里多内奇面对“真面”显露后的皮亚季戈洛夫深感不安,出门后却责骂仆役,小说以人物行为显现了讽刺的艺术性。‎ ‎5.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热斯佳科夫等知识分子的前后表现及心理转变。‎ ‎【答案】4. B 5. (1)表现:斥责、亮出自己的身份并叫人驱赶闯入者;得知来人真实身份后垂头丧气,心神不定;醉酒者要回家时又恭敬热情地将其送走。(2)心理的转变:因来者打破宁静、破坏规矩、粗鲁无礼而愤怒;知道来者身份后,不安、恐惧;因感觉危机终于化解而如释重负、安心。‎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小说利用铺垫、伏笔、反差等手法”“体现了皮亚季戈洛夫荒唐表现背后的正义感”错误。小说没有伏笔,也不是为了体现皮亚季戈洛夫荒唐表现背后的正义感。结合文本内容“照我看来,你们这些可敬的先生之所以喜欢看报,是因为你们没钱买酒喝……你别再装模作样,不如来喝一杯!”分析可知,皮亚季戈洛夫的荒唐表现是醉酒后的放纵,并无深意。故选B。‎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进行分析总结。题干要求分析热斯佳科夫等知识分子的前后表现及心理转变,此类试题要求根据文章的情节作答,抓住文中对相关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概括。此题答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要求“热斯佳科夫等知识分子的前后表现”,要明确“前后”的意思,指“皮亚季戈洛夫”身份表明的前后,由此可找到文中描写的句子分析概括,重点抓住文中对热斯佳科夫等知识分子描写的句子,如“这里是阅览室,不是喝酒的地方。”“‘您竟敢放肆!’眼镜先生发怒了”“我简直不明白……有个无赖闯到这里……突然说出这种混帐话来!”“快去把斯皮里多内奇叫来!”“知识分子们都哑口无言,踮起脚尖不声不响地走出阅览室”“知识分子们在俱乐部里走来走去,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心神不定”“别列布欣高兴得眉飞色舞,赶紧扶起皮亚季戈洛夫。其余的知识分子立即跑过来帮忙,他们愉快地微笑着,七手八脚把这位世袭荣誉公民抬起来,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车上”“这么看来,万事大吉了,他不生气了……”等分析前后的表现。分析心理时注意抓住文中表现心理和情感的词语如“发怒”“垂头丧气,心神不定”“眉飞色舞”“愉快”“小心翼翼”等重点词语。因来者打破宁静、破坏规矩等而愤怒。结合“大家认出这个捣乱分子原来是当地的百万富翁、工厂主、世袭的荣誉公民皮亚季戈洛夫”“知识分子们都哑口无言,踮起脚尖不声不响地走出阅览室”“知识分子们在俱乐部里走来走去,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心神不定”分析可知,知道来者身份后,不安、恐惧;结合“他们愉快地微笑着”“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车上”“那几个知识分子便面露喜色,开始安下心来”等分析可知,因感觉危机终于化解而如释重负、安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相比欧美国家,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才成立首 家快递——中国邮政 EMS,标志着我国快递业的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和当前“一 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我国快递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取得长足发展,服务质量显著 提高。现在以顺丰和“四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汇通、韵达)为代表的民营快递 快速崛起。同时,由电子商务兴起的京东物流,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信息平台均显现不 可小觑的发展态势以及行业地位。但目前快递“分拣——配送——交货”的运行模式也 存在一系列问题。该模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而且时常会造成快递延误和物品受 损、客户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现象发生。‎ ‎(摘编自肖彤等《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材料二:‎ ‎2016 年快递业务量突破 300 亿件快递业务量(亿件)增速 ‎(资料来源于《2017 年中国快递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快递行业“群雄争霸”,近乎惨烈的竞争迫使各个快递企业,尤其是快递小哥对用户不敢有丝毫怠慢,即便有客户不近情理地要求快递员将垃圾带下楼,快递小哥也不敢有半句怨言,之所以对客户如此“憋屈”,就是担心一旦拒绝客户要求而被找理由投诉或给“差评”,快递员很可能真就“吃不了兜着走”,企业对快递员如此严格甚至“高压”的管理态度,尽管体现出对客户的尊重,彰显出一定的管理理念的进步,但在某些个案中,不仅侵犯快递小哥的人格尊严,更有失法律和道义上的公平。‎ ‎(摘编自朱永华《谁让犯错的快递员毫无尊严》)‎ 材料四:‎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 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 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近年来电商发展如火如荼,连带快递业得以保持年均 50%左右的增速发展,在 2015 年,以顺丰、“通达系”为代表的快递企业纷纷提出多元发展目标,并不断推出仓配一体服务、仓网协同运作服务、夜间服务、针对不同行业的物流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 从电子商务企业和快递企业的角度来看,交易的对象是物流服务,这里的物流服务包括收件、分拣、运输和派件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需要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的密切沟通与合作,实现业务流程的协同,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目前网络上销售的产品品类繁多,体积、重量、保存方式等各种情况均有差异,由于各个快递企业的实力不同,配送时间、配送网络等有较大差异,顾客满意度也有很大不同。‎ 由于电子商务物流要求的环节多,技术含量高,因此,交易信息或知识的可编码程度低。为此,中国邮政、顺丰快递、“四通一达”等实力较强的快递物流企业大多和电商企业合 作,组成关系型的产业链模式。还有一些电商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采用了自建 物流和收购物流企业的方式,实现产业的纵向一体化。‎ ‎(摘编自《中国电子商务快递行业上下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快递行业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以顺丰和“四通一达”为代表 的民营快递发展迅猛。‎ B. 某些客户对快递小哥缺乏应有的尊重,快递小哥也只能忍气吞声,虽然有企业管理方 面的问题,但主要还是快递小哥自身的原因。‎ C.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带动下,快递产业增速发展,许多快递企业提出多元发展目标,并 不断推出多种增值服务。‎ D. 在物流服务中,收件、分拣、运输和派件等环节都容易出现问题,需要电商企业和快 递企业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材料二中快递业务量和增速这两项,我们能够了解到 2006~2016 年 11 年间我国 快递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B. 2006~2010 年这 5 年间,我国快递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总体平稳、不断攀升的态 势,而 2011 年有了突破性的提升。‎ C. 2011 年以后,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每一年的业务量都有较大的增加,尤其是电商介 入后,增速也不断地攀升。‎ D.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保障客户权益又能维护快递小哥的人格尊严,是 快递企业亟须研究的问题。‎ ‎8. 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在与快递企业的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说明其 解决的途径。‎ ‎【答案】6. B 7. C ‎ ‎8. (第一问)物流服务中难以协同。网络上销售的产品品类繁杂,各个快递企业的实力不同,造成顾客满意度不同;由于物流要求的环节多、技术含量高,造成交易信息或知识的可编码程度低,影响了物流服务的质量。(第二问)与实力较强的快递物流企业组成关系型的产业链模式;采用自建物流和收购物流企业的方式,实现产业的纵向一体化。‎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主要还是快递小哥自身的原因”的理解有误,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的管理过于严格。故选B。‎ ‎【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增速也不断地攀升”分析有误。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14、2015、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逐年增加,2016年突破300亿件但增速均达不到2013年的水平。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和提出建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要明确答题区位,根据文中重点句子概括要点分条作答,此题要求概括电子商务企业在与快递企业的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说明解决的途径。首先明确答题的区位在材料四,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目前网络上销售的产品品类繁多,体积、重量、保存方式等各种情况均有差异,由于各个快递企业的实力不同,配送时间、配送网络等有较大差异,顾客满意度也有很大不同”“由于电子商务物流要求的环节多,技术含量高,因此,交易信息或知识的可编码程度低”概括遇到的问题;根据句子“中国邮政、顺丰快递、‘四通一达’等实力较强的快递物流企业大多和电商企业合 ‎ 作,组成关系型的产业链模式”“还有一些电商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采用了自建 物流和收购物流企业的方式,实现产业的纵向一体化”提出解决的方案。‎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白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母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言,不宜以不孝之人居劝讲之地,并论安石,章六七上,安石又白罢两人,定亦不自安,蕲解职。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为御史中丞。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擿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请复六案纠察之职,并诸路监司皆得钩考,从之。彗出东方,求直言,太史谓有兵变,帝命宦者视卫士饮食。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定曰:“三岁一郊或明堂,祖宗以来,未之有改。谁为此言,愿治其妄。”帝曰:“听卿言足矣。”迁翰林学士。坐论府界养马事失实,罢知河阳,留守南京,召为户部侍郎。哲宗立,以龙图阁学士知青州,移江宁府。言者争暴其前过,又谪居滁州。元祐二年,卒。‎ 定于宗族有恩,分财振赡,家无余赀。得任子,先及兄息。死之日,诸子皆布衣。徒以附王安石骤得美官,又陷苏轼于罪,是以公论恶之,而不孝之名遂著。‎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B.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C.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D.‎ ‎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为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 行服指穿丧服居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己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C. 明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道家的礼制建筑典范,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D. 布衣是布制的衣服,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文中指李定的儿子们在他去世时都是普通百姓的身份。‎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定初入京师,敢于据实言事。在他人的举荐下,他被召至京城,在谏官的提醒下,依然在王安石甚至在皇上面前如实回答百姓们对青苗法的看法。‎ B. 李定对亲不孝,常怀不安之心。他曾因为庶母守孝之事遭受朝臣奏报,因不安而请求辞职,而此事发生八年后又被授予集贤殿修撰、知明州之职。‎ C. 李定效忠朝廷,得到皇上信任,他上书请求恢复六案纠察职务并扩大其权利,他主张坚持依照祖亲之法举行名堂祭祀,这些都获得了皇上的认可。‎ D. 李定舍己利人,亦有不义之举。他常将家财赈济同族之人,受到任子为官赏赐时,却先安排了兄长的孩子;他也曾依附权贵而升迁,构陷苏轼而受人嫌恶。‎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 ‎(2) 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 ‎【答案】9. D 10. B 11. B ‎ ‎12. (1)御史陈荐上疏说:“李定不久前做泾县主簿时,听说庶母仇氏死了,却将此事隐瞒而不回家服丧。”‎ ‎(2)李定说,一顿饭不足以让人感恩,恰恰迎合了市井小人的会风气,这件事就搁置了。有人又提出废止在明堂的祭祀活动,皇帝专门就这个提议去询问李定。‎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作为”是动词,在句中做谓语;“文章”是名词,是“作为”的宾语;“怨谤君父”是文章的内容,故“文章”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再比较AD两项,“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意思是李定正想将苏轼投入监狱,然而此时已是不可能的了,而“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则翻译不通,故排除A项。画线句子加标点为: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故此题答案为D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为道家的礼制建筑典范”不正确,“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典范。‎ 故此题答案为B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此事发生八年后又被授予集贤殿修撰、知明州之职”不正确,原文“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意思是熙宁八年,加集贤殿修撰、做明州知州,并不是“八年后”。故此题答案为B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疏”,动词,上疏;“顷”,不久前;第一个“为”,动词,做;“匿”,隐瞒;第二个“为”,介词,替、给;“服”,动词,服丧。(2)“市”,动词,买;“市恩”,恩惠得到受恩者的认可;“适”,恰好;“起”,使动用法,“让小人之心兴起”;“之”,助词,的;“乃”,才;“止”,停止、搁置;“或”,有人;“以”,介词,拿;“访”,询问;“帝以访定”省略句,应为“帝以(之)访定”,皇帝专门拿这个提议去询问李定。‎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中进士,任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经孙觉推荐,被召到京师,谒见谏官李常,李常问:“你从南方来,那里的人们对青苗法看法怎样?”李定答道:“百姓从中获益匪浅,没有不喜欢的。”李常说:“整个朝廷都正为此事争论不休,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李定遂将此事告诉了王安石,并说:“我只知道据实情而言,没想到在京师却行不通。”王安石听后非常高兴,对他说:“你且等皇上召见的时候,就将整个实情都禀告皇上。”并且马上向皇上推荐了他。宋神宗召见李定,询问有关青苗法的事,李定据实而言,‎ 御史陈荐上疏说:“李定不久前做泾县主簿时,听说庶母仇氏死了,却将此事隐瞒而不回家服丧。”皇上下诏给江东、淮、浙转运使询问情况,转运使上奏说:“李定曾因其父年老,要求归家侍养,没有说是为其生母服丧。”李定自己辩解说确实不知道自己是仇氏生的,所以非常疑惑,不敢服丧,而只是以侍养父亲为由解官回乡。曾公亮认为李定应当追行服丧,王安石也极力主张这样,改任李定为崇文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说,不宜让不孝之人居于劝讲之位,而且一并弹劾王安石,上了六七道奏章,王安石要求罢免二人,李定自己也感到很不安,请求解除官职。熙宁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年,为御史中丞。弹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揭发说文中多侮慢之词,并由此指责苏轼自熙宁以来,所作文章,大多怨谤君父,并与邻里之人勾结。(将苏轼)逮捕至台狱审问。正当全国大赦,人们对此事纷纷指责,于是只好将苏轼贬官至黄州。李定正想将苏轼投入监狱,然而此时已是不可能的了。‎ 李定上书请求恢复六案纠察的职务,并可以纠察各路监司,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彗星出现于东方,皇上让大家解释这种现象,太史说这意味着会发生兵变,于是皇上派宦官去视察卫士的饮食问题。李定说,一顿饭不足以让人感恩,恰恰迎合了市井小人的会风气,这件事就搁置了。有人又提出废止在明堂的祭祀活动,皇帝专门就这个提议去询问李定。李定说:“三年进行一次郊祀或者明堂祀,这是祖宗之法,从没有改变过。是谁说出这样的话,请治他以妄加议论之罪。”皇上说:“听你的话就足够了。”升迁为翰林学士。因议论府界养马的事失实而被贬知河阳。留守南京,奉召为户部侍郎。宋哲宗即位,以龙图阁学士身份知青州,又迁江宁府。一些人争相攻击、揭发李定以前的过失,于是他又被贬至滁州。元祐二年去世。‎ 李定有恩于其宗族,常将家财赈济同族之人,以致家里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他受到任子为官的赏赐,然而却先安排了他兄长的子息。在死的时候,他的儿子都还是平头布衣。李定只因依附王安石而得以飞黄腾达,又因为陷害苏轼,因此大家都很嫌恶他,而他的不孝之名也由此而流播开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櫻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 金盘玉著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需: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1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成都的樱桃应季而红,村农热情“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 B. 颔联中上一句“愁”字直接抒发诗人人生的漂泊与愁苦,下一句惊讶于樱桃的“万颗匀圆",情感由愁苦较为惊讶。‎ C. 颈联由前两联的写“今日”转为忆“昨日”,尾联“金盘玉箸”承颈联“大明言”富丽堂皇的意象而来,从“昨日”同到“任转蓬”的蜀地,采用了今昔对比手法,。‎ D. 这是一首以“朱樱”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语言既平易义有“惊心之辞”,感情丰富,耐人寻味。‎ ‎14. 本诗情感丰富,请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13. B 14. ①尝樱的喜悦,对村民的感激之情。首联果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以及内心的喜悦与感激。‎ ‎②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颔联樱桃“万颗匀圆”,令人惊讶,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 ‎③表达了诗人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颈联“ 擎出”言其恭敬,“门下省”则透露出诗人当时在左拾遗任上。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 ‎④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尾联写到今日尝新之时,我已漂泊大涯如同转蓬。“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直接抒发诗人人生的漂泊与愁苦”错误。上句写樱桃成熟,诗人说,我几次把樱桃从篮中移置盘内,生恐碰损,却仍“愁”碰“破”。没有抒发人生的愁苦之情。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西蜀樱桃也自红”,这是杜甫入蜀后第三次产生的亲切感受: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尝樱的喜悦,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万”形容数量其多。“许”,这样。下句写樱桃大小相等,诗人说,樱桃“万颗匀圆”,令人惊“讶”:为何大小竟这样相“同”呢?二句写樱桃形体,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金盘玉著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尝新”(村民赠樱桃一事),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若理解成洒脱之情也可以)。‎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 。《劝学》‎ ‎(3)闻道有先后 ,___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 ‎(4)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 。《琵琶行》‎ ‎(6)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7)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无以至千里 (3). 术业有专攻 (4). 别有幽愁暗恨生 (5). 呕哑嘲哳难为听 (6). 此情可待成追忆 (7). 万里悲秋常作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博”“至”“攻”“幽”“嘲哳”“常”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危机关头,他们亲自批挂上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一切障碍,成为所有人无比敬仰的“英雄”。‎ ‎②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读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茅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③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状物,天马行空。‎ ‎④虽然电脑病毒猖獗,但电脑公司总能在第一时间推出新的杀毒软件及时杀毒,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⑤中国画“书画同源”的要求决定了写意画的表现方式是用“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的春秋笔法,把深邃的意境呈现出来。‎ ‎⑥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将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秋风扫落叶:指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句中指用强大的力量扫除障碍,使用正确。②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与句“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矛盾。③天马行空: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不着边际。句中指言论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使用正确。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句中指电脑公司及时推出新的杀毒软件杀新出现的病毒,使用正确。⑤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点含褒贬的写作于法为“春秋笔法”。句中用来指画画,不合语境。⑥对号入座:比喻把相关的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句中指看电影时按号码找座位,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故此题答案为D项。‎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采用了六选三的测试形式,这种考查方式是2016年课标卷出现的题型。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指向明确,所选成语皆是常用常见易误成语,难度不大。‎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野外探险具有极大的风险,仅有“人定胜天”和“大无畏”的精神显然不够,还要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和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知为基础。‎ B. 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态度,转变基层干部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C.‎ ‎ 二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 D. 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系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空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结构混乱,“要有”和“以……为基础”句式杂糅;B,搭配不当,“提高态度“搭配不当;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在”应放在“二孩”之前。‎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句式杂糅、选项D中途易辙造成结构混乱。‎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潇洒表现在文学上,是冲淡和性灵两种风格相结合。 。 。陶明和袁中郎,都是当时文艺上的叛徒。在陶渊明时代,宫廷文人把文学领到一条死路上去,徒有华丽的躯壳而没有灵魂。在袁中郎时代,摹古之风特盏,文人作文,也忘掉了还有个自我存在。国此陶渊明和袁中郎都尽力地追求自然。自然有二: , 。偏于风物上的自然,便多表现山水田园的爱好,偏于人性上的自然,便反对摹古与无谓的规律。 。‎ ‎①一是风物上的自然 ‎②一是人性上的自然 ‎③在历史上,这二者都有着反抗的意义 ‎④本来二者原是互相关联,很难单独分开的 ‎⑤二者结合起来,便是现实桎梏的解脱,便是潇洒之极致 A. ④⑤①②③ B. ④③①②⑤ C. ⑤④①②③ D. ⑤③②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既要认真体会横线前后的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又要认真分析题中六句话在内容上的逻辑关联,注意它们之中的关联词语和指代性词语。题中,整个文段讲的是潇洒在文学上的表现。横线上文讲潇洒是“冲淡和性灵两种风格相结合”,④中的“二者”就指代这两种,因此应紧接其后排在首位,于是可排除CD两项。比较剩下的A和B,③同④的意思一致,适宜接在④后;而⑤同④的意思相反,若接在④之后显得突然。于是得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惑而不从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吾师道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⑥则耻师焉⑦不耻相师⑧或师焉,或不焉 A.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C. 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题中①⑤是名词,老师;②是意动用法;③⑦是动词,学习;④⑥⑧解释为“从师”。‎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20.对下列各句加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⑦/②⑥/③④/⑤‎ C. ①⑦/②③④⑤/⑥ D. ①⑦/②③⑥/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①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⑦名词作状语,像用口袋一样;②使动,使……斗争;③使动,使……退却;⑥使动,使……来朝;④名词做动词,登上;⑤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故选D。‎ ‎【点睛】解答词类活用的题,可根据词的基本词性,比较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根据文言文语法规则区别是否出现了活用。主语和宾语位置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位置多为动词或形容词,个别时候是介词,状语位置多为副词,这里也是名词作状语最常见的地方。使动用法最主要强调的是主语做出动作的目的性,以此区别动词是正常使用还是使动很有效。‎ ‎21.下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   )‎ A.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C. 《琵琶行》并序:“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诗的风格,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古代山南水北曰阳,山北水南曰阴。《游褒禅山记》中”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 D.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世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司马光为唐宋八大家。《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司马光为唐宋八大家”错误。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故选D。‎ ‎22.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A项“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宾短语后置句,包含了一个固定句式“孰与……”,可理解为:“我与城北徐公(比),孰美”。B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与“一食或尽粟一石”都是定语后置;C项“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D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宾短语后置句。所以选C项。‎ ‎23.《文化苦旅》中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对此,他有硬的一手和软的一手,硬的一手是在长城外设立(   )‎ A. 避暑山庄 B. 热河行宫 C. 木兰围场 D. 承德山庄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结合“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修得安民’云云说得过于堂皇而蹈空,实际上他有硬的一手和软的一手。硬的一手是在长城外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秋天,由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各级官兵一万余人去进行大规模的‘围猎’,实际上是一种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这既可以使王公大臣们保持住勇猛、强悍的人生风范,又可顺便对北方边境起一个威慑作用”分析可知,硬的一手是在长城外设立“木兰围场”。故选C。‎ ‎24.《文化苦旅》中宁波天一阁的创始人是(   )‎ A. 范钦 B. 范大冲 C. 范钊 D. 范大潜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风雨天一阁》是余秋雨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文段摘取,天一阁之所以叫天一阁,是创办人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火,来免去历来藏书者最大的忧患火灾。天一阁的创始人范钦,由于范钦不讲理由的对书的痴迷,再加上工程师般的精细,这就使范钦成了范钦,天一阁成了天一阁。故选A。‎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请你以上述故事的寓意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模仿与创新 美国的金门大桥以建筑奇伟、气势恢宏而著称于世。在金门大桥附近有一座刻意模仿它而建造的大桥一一弯曲大桥,除外观外,其宽度、实用价值等均胜于金门大桥,但知名度远逊于金门大桥。原因何在?有人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第一和第二的区别。”区别是什么呢?金门大桥经过设计师长期思考酝酿才设计建成,具有独特风格,是创新的桥:而弯曲大桥只不过是金门大桥的翻版,是模仿的桥。它们的造型相似,内涵却大有区别,因为模仿仅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思维活动,而创新则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所以它更高级、更被人们重视。正是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 创新需要勇气。创新需要打破原有的禁锢,需要冒风险。而模仿徘徊于别人的老路,无风险更无需勇气。开一代山水画风的张大千,少时临摹前清著名画家石涛的作品,能以假乱真,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毅然放弃模仿别人的作品,以无穷的勇气开创了自己的山水画法,震动了画坛。如果他没有勇气停止制造石涛“质品,’,没有勇气自己探索,那世上就多了一位平庸的画家,少了一位彪炳画史的巨匠。‎ 创新更需要高度的智慧。高尔基说过:第一个把少女比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则是庸才,第三个便是蠢才。的确,创新的作品总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它经过了人脑思维活动,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智慧的结晶。而模仿只是浅层次的再创造,如果把创新比做撰写一篇文章的话,模仿也只是将其化为铅字,再印出几篇来而已。‎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味地排斥模仿。模仿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从模仿中获得创新的灵感,找到创新的途径。但不能囿于模仿。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学”字反映出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似”便是满足于模仿而不前行了。如果弯曲大桥设计者“学”而不“似”,想必世上又能多了一种奇观吧。‎ 当前改革开放,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需要模仿,但更需要创新,我们应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以百倍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修建一座真正有中国特色的通往美好未来的大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这则材料没有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需要我们分析层次、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材料分两层,第一层写一个卖草帽的老人,利用猴子善于模仿的特性智取了被猴子拿走的草帽;第二层写他的孙子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依旧采用他爷爷的做法,结果出人意料,受到了众猴的嘲笑。材料的中心可以概括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本材料可以采用多角度立意法:一是从孙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要批判地继承”“经验主义要不得”等;二是从猴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吃一堑,长一智”“要进行创新”等;三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可以从模仿与创新、经验与创新、守旧与创新、继承与创新等角度,论证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但重在论证要敢于创新。立意:要批判地继承;经验主义要不得;要进行创新等。首先,确定标题“模仿与创新”。结合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事迹,引出论点如何正确认识“模仿与创新”。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模仿,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非全盘接受;在迷茫彷徨之际,模仿他人,可能会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创新往往从模仿、借鉴开始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认识或期待等,如模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发展;不能一味的模仿,应该注重创新等。‎ ‎【素材】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事业,就得走出自己的路,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不能一味的模仿。‎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自我,失去个性,失去前途。‎ 我们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缺乏理性,为学模式而模式化,走进模式而走不出模式。此种可悲!二是害怕模仿的失败,打出“要不唯模式”的旗号,随意追求“创新”。‎ 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中国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英国幽默大师)‎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富豪)‎ 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 ——费尔马(法国数学家)‎ 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