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蒙阴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2020、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 24 -‎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材料二:‎ ‎“现代乡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摘编自《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河南日报》‎2019-03-15‎)‎ 材料三:‎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 24 -‎ 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曼搏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依村村民阿木提参加了这次培训。阿木提原是吐格曼搏依村的贫困户,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利8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五堡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走进五堡镇,现代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摘编自《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央广网‎2019-03-17‎)‎ 材料四:‎ ‎2018年10月12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开展在地性的学术探讨。‎ 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植根乡土振兴乡村四川美术学院成立重庆首个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中新网重庆新闻‎2018年10月12日)‎ ‎1.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B. 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 C. 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力量。‎ D. 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 ‎2.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 B. 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 - 24 -‎ C. 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 D. 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秉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B. 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是必要的制度保障。‎ C. 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美丽,产业兴旺,百姓富裕,使得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探兴的重要途径。‎ D. 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等方面的案例和项目,是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 ‎4.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概括分析。‎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述各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案】1. D 2. C 3. C ‎ ‎4. (1)例证法:如第一段中“建设几间民房,开上几个咖啡馆 ”‎ ‎(2)对比论证法:如第二段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对待乡村文化的不同态度。 ‎ ‎5. ①国家层面:制定政策,统筹谋划;②乡村层面:积极寻找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③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此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D项,“必须经历”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文中说的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而不是“必须经历”。‎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 24 -‎ C项,“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作者意在说明“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C项,因果关系倒置,“使得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错误,根据原文“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可知,“乡村旅游”是原因。‎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本题是对论证方法的考查,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材料一中有多出的“比如”,如“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这些都是运用了举例论证法。“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这段把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对待乡村文化的不同态度,是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5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可知,国家应制定政策,统筹谋划;由原文“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可知乡村应积极寻找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由原文“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可知社会力量应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 葱 侯德云 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刚起头我就笑。老刘瞪我一眼,说,笑什么笑?我说,我想起《手机》里的卖葱。老刘发愣,手机里卖葱?电子商务啊。我说不是,作家刘震云有个长篇小说叫《手机》,里边有个卖葱的故事。老刘说,奥。‎ 老刘没问《手机》里怎么卖葱。他不问我也得说,话头赶到这里了嘛,对不对?‎ 我说,《手机》里边的主角叫严守一,哎哎,拍成电影了嘛,电影也叫《手机》,老刘你没看过?老刘摇头。我用眼睛扫扫别人,也都摇头。嗨,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我接着讲卖葱。‎ 严守一 - 24 -‎ 他爹老严,跟谁一起卖葱(那人我给忘了),一天说话不超过三句的人,跟那谁卖葱,卖得眉开眼笑,都会讲笑话了。老严的变化,让严守一觉得,世上最好的事,好不过卖葱。只不过年底时老严跟那谁算总账,那谁在账上做了手脚,还背地里骂老严是二傻,让老严听见,那个气啊,从此不卖葱。老严委屈啊,说一辈子就遇到一个能说上话的,还骂我傻。 ‎ 老刘笑了,说《手机》里的卖葱,不如我说的卖葱。‎ 我赶紧收起下巴,说,你说你说。旁边哥儿几个也催促,你说你说。‎ 下边是老刘讲的卖葱。‎ 很长时间的事,时隔现在十七八年。那时候,钱还真当钱,不像这阵儿,一百块的票子,你刚掏出来,嗖一声,没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工资也就千把块钱。‎ 东山早市,有两口子,四十多岁的样子,天天来卖葱。不卖别的,只卖葱,一辆三轮车, 装满满一车葱。半头晌散市,卖光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时候要剩一些。 ‎ 这两口子长相怪有意思,男的细长,女的墩粗,还没脖子,像个碾盘倭瓜……‎ 说到这里,老刘张开两手比划了一下,碾盘倭瓜你们知道吧?哥儿几个都点头,谁不知道呢,就是扁乎乎圆咚咚的那种大倭瓜嘛。看我们点头,老刘放心了,接着说,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两个人的脚也一样,对比强烈。男的细而长,三五鞋的宽度四五鞋的长度;女的宽而短,四五鞋的宽度三五鞋的长度。俩人搁在一块儿,看着特滑稽。‎ 他们的三轮车也滑稽。一个车轱辘,指定是手推车轱辘。另一个,指定是自行车轱辘。也不知怎么安上的。三轮车的车座,一般都是六根弹簧上面蒙一层皮革。他们的车座不是,是三根弹簧上面缠几道塑料布,透明的。还没车闸。车架子上绑一块胶皮,胶皮就是车闸。胶皮拖地,需要刹车时,男的用右脚,猛踩胶皮。天天踩,鞋底的前半截,磨出一道沟。‎ 总之这两口子,从人到车,都是一副尴尬相,看着让人心酸。‎ 我常去买他们的葱,因为比别处便宜嘛。时间长了,混个脸熟,有时还互相唠几句闲嗑。赶上星期天,闲着没事,我会在葱摊旁站一会儿,看他们忙着卖葱。我觉得挺有意思。‎ 那天我去得晚,他们的葱已经卖完。7月的头晌,有烧烤感,两人却不急着走。女的在清点卖葱的钱,男的在一边看。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 我也在一旁看。我看那两口子,两口子不看我。 ‎ 女的清点完钱,对男的说,今天不赖,净挣三十六块一毛五。说完咧开大嘴,无声一笑。男的也咧开嘴,也是无声一笑。‎ 女的瞅男的,说,二十块,给咱爹买点儿东西。男的瞅女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十块,给咱闺女买个裙子。男的点头,说嗯,突然又说,闺女有裙子,你买件衣裳吧。‎ 女的说,我不买,我有衣裳,要不给闺女买个书包,她的书包太旧了。男的点头,说嗯。‎ - 24 -‎ 女的说,六块,给你买两包烟一瓶酒,晚上你喝点儿。男的努起嘴唇,是飞吻的姿势,然后咧开嘴,说,你呢,你什么都不买?‎ 女的说,还有一毛五,买根冰棍,我咂咂就行了。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 我看见男的突然变成顿号,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扭过身子,快走几步,看别的菜摊。‎ 等我再回头时,两口子已经蹬上三轮车,准备出发的样子。我冲他们摆摆手。男的背对我,没看见。女的看见了,也摆摆手。女的好像对男的说了句什么,随后男的扭头看我,笑笑。‎ 我原地不动,看着他们,直到他们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 老刘的卖葱故事,起初,引起酒桌上一阵阵哄笑。有人笑得直拍桌子,有人笑得岔气,还有人不断插话。可是越往后,笑声越少,结尾处,全场静默。‎ 故事讲完,老刘的话还在继续。‎ 老刘说,那天,我想了很多事,想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想到最后,想开了,我怎么就不能用别人的阳光来照亮自己呢?‎ 话音刚落,桌上响起掌声。老刘脸色通红。‎ ‎ (选自《天池》2018年第1期)‎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卖葱”为题目,概括了主要情节,并以此来统率全篇,展开小说细节,塑造鲜明人物形象,表现深刻主题。‎ B. 老刘对卖葱夫妻所用的三轮车的细致描写,主要目的是通过描写车辆简陋滑稽,来说明夫妻二人生活的艰辛和困窘。‎ C. 听到女的只想“买根冰棍”“咂咂就行了”,“男的愣在那里,眼圈渐渐泛红”的细节,表现了男子内心的落寞和不忍。‎ D. 老刘讲故事,大家先是哄笑、拍桌子,后来静默无声,大家哄笑的是滑稽的形象和车辆,静默于对人间温情的感动。‎ ‎7.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却在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这样写有何艺术效果?‎ ‎8. 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卖葱夫妻二人的形象的。‎ ‎【答案】6. C 7. ‎ - 24 -‎ ‎(1)为后文夫妻二人卖葱铺垫造势,突出了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2)制造悬念,使情节有波澜,更具可读性。(3)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的表现了小说主题。我讲的故事情节简单,反应平平,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而老刘讲的形象丰满,情节生动,反应强烈,讴歌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 ‎8. (1)肖像描写。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夫妻二人,写出他们的怪异滑稽的外在形象。(2)语言描写。描绘夫妻二人卖葱后商议给家人买东西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眷顾家庭、尊老爱幼、彼此体贴关心的温情。(3)对比手法。卖葱夫妻二人形象滑稽,形成鲜明对比;夫妻二人生活困窘,但二人为人真诚善良,互相关爱,充满阳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表现了男子内心的落寞和不忍”错误,听到女的只想“买根冰棍”“咂咂就行了”,“男的愣在那里,眼圈渐渐泛红”的细节,表现了男子为妻子关心爱护家人,敬老爱幼,但唯独委屈了自己的做法而感动。‎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内容以及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结合改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如本题问的是“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却在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这样写有何艺术效果?”,这实际上是要求分析小说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作用。《手机》中卖葱的情节是在小说开头的位置,主要考虑该段与下文情节之间的关联,下文写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这两个卖葱故事有一定的关联性。在情节方面,小说开头《手机》中卖葱的情节,为后文夫妻二人卖葱铺垫造势,突出了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在主题方面,两个卖葱的故事形成了一个照应,也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力的表现了小说讴歌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主题。在结构方面,小说开头《手机》中卖葱的情节为小说下文制造悬念,使小说的情节更具有波澜性和内容更具可读性。‎ ‎【8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卖葱夫妻二人的形象的”,这是对小说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的重点考查。小说塑造了一对长相滑稽,内心乐观,积极向上的卖葱夫妻形象。在塑造这一对卖葱夫妻形象的时候,作者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卖葱夫妻二人,写出他们的怪异滑稽的外在形象,这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刻画了这对卖葱夫妻怪异滑稽的外在形象。同时,作者重点描绘夫妻二人卖葱后商议给家人买东西的情景,这是对卖葱夫妻两人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眷顾家庭、尊老爱幼、彼此体贴关心的温情。同时,为了进一步突出卖葱夫妻两人的形象,小说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是在外在方面,卖葱夫妻二人形象滑稽,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夫妻二人生活困窘与为人真诚善良,互相关爱,充满阳光形成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进一步突出了卖葱夫妻二人的形象,也有助于彰显小说讴歌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 - 24 -‎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 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 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 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 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 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 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 24 -‎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②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13. 张居正作为少有治世能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他为改善国家财政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9. D 10. D 11. C ‎ ‎12. ①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②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 ‎ ‎13. ①劝谏皇帝节省无谓开支,量入为出。如停止重修六宫宫殿,节省服御费用,减少苏、松织造的贡品等,使统治者的靡费现象有所收敛。②派精悍大员严行督责,追收欠赋。③整顿吏治。按法律严惩损公肥私、剥夺百姓、欺骗皇上的官员。‎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本句中“输”是“交纳”的意思,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中间要断开,排除A和C。“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要断开单独成句,排除B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D项,屯田由工部掌管,而不是户部。‎ 故选D。‎ ‎【11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 C项,“皇帝没有采纳”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第一句得分点:恒:常常;讳:不说、避忌、隐瞒;匿:隐瞒;弗举:不举报;虽:即使;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黜:贬退。第二句得分点:营私背公:意思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以法痛钳”,“以”按照。‎ ‎【13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题干要求分析张居正为改善国家财政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要抓住关键词“改善国家财政状况”,然后到文中找到具体的做法。答题区间主要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从“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可知答案在后文中找。如“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还有一处“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可从劝谏皇帝节省无谓开支,派精悍大员严行督责,整顿吏治等角度分成即可。‎ ‎【点睛】‎ - 24 -‎ 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 24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 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 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 诗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 ‎15. 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14. C 15. ①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主人;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清高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性的由衷赞美。‎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错误一般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项,“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希望有人引荐”是错误的。诗人认为梅花既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又不愿自炫自媒,委身于东风。‎ 故选C。‎ ‎【15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无主圩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的意思是:有的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理,任随明月做它的主人;有的梅树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前一句说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以野桥、冷月烘托,境界高洁;下一句以“寒谷”反衬“春回”,以见其意志之坚贞与生命力之旺盛,说它执著之性,百折不回,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情操的赞美。‎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智尚学、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说》中古之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却“___”;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___”,态度异常谦恭。‎ ‎(2)《蜀道难》中,借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表现蜀道险峻特点的两句是:“___,___”。‎ ‎(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一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 ‎【答案】 (1). 犹且从师而问焉 (2). 俯身倾耳以请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提携玉龙为君死 (6). 金戈铁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焉”“俯”“摧”“栈”“携”“戈”。‎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4 -‎ 处于复读的你总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_______,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_______,多可悲!‎ 别人发愤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_______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______,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 B. 轻举妄动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作茧自缚 C. 草率行事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自讨苦吃 D. 草率行事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作茧自缚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 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 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 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 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D.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答案】17. A 18. B 19. A - 24 -‎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台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 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轻举妄动: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草率行事:形容办事不认真。第一处,前面说“找不到办法”,应是说不敢轻率采取行动,应使用“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意思是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虚应故事:是指照例应付,敷衍了事。第二处,前面说“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此处是说没有长远打算,应使用“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第三处,前面说“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很坦然地偷懒,应使用“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自己找苦吃。作茧自缚: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第四处,是说认为别人的努力是自己找苦吃,应使用“自讨苦吃”。‎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A项,探讨迷茫原因,文意并不是对迷茫的原因作出回答,故排除。‎ C项,“自己是不是太懒了”一句恰当,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一句,与下文“选择”跳脱,不能衔接。‎ D项,“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是说从头做起,与文意偏离较远,故排除。‎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后半句“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成分残缺,“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是状语,后句“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缺少主语。‎ - 24 -‎ C项,“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句,暗含“大部分时候是痛苦的”,与前后文语意矛盾。‎ D项,兼有B项和C项的错误。‎ 故选A.‎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其中,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 ‎【答案】关键信息:诸子百家对吏治问题的主张不同;儒家主张尊伦理择贤执政,以德治官;法家主张君主以“法”“术”控制百官;道家主张“权力谦抑”(或限制政府权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不超过60个字。‎ - 24 -‎ 本段主要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第一句,为段落总结句。第二层,介绍儒家观点。第三层,介绍法家观点。第三层,介绍道家观点。根据“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可概括为:诸子百家对吏治问题的主张不同。根据原文,其中,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可总结为:儒家主张尊伦理择贤执政,以德治官。根据原文,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可概括为:法家主张君主以“法”“术”控制百官。根据原文,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可总结为:道家主张“权力谦抑”(或限制政府权力)。‎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闲暇是人们可以不受其他条件的约束而完全根据自己的偏好或意愿去支配使用的个人时间。一般来说,①_______: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受教育时间,这部分时间主要用来形成人力资本;②____。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睡觉、吃饭等维持基本生存的必要型闲暇时间;二是从事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享受活动的休闲时间;三是从事家庭性生产的时间。③____,《诗经·大雅·民劳》曰:“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礼记·月令》曰“霜始降,则百工休”。所谓“休”,即处闲取。马克思把闲暇时间称为自由时间,即非劳动时间,是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答案】 (1). 示例:①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部分 (2). ②三是闲暇时间 (3). ③我国古人对闲暇很早就有论述(我国对闲暇的关注由来已久)‎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 本题:‎ 第一空,结合下文“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此处与上文“一般说来”后边的内容构成并列关系,由此分析,此处应该为“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二空,结合上文“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受教育时间”,此处承接“三是……”,再结合下文“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由此分析,此处应该为“三是闲暇时间”;‎ 第三空,结合下文“《诗经·大雅·民劳》曰”“《礼记·月令》曰”等可知,此处是在说明我国古代对闲暇就开始论述了,所以此处应该为“我国古人对闲暇很早就有论述”。‎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 24 -‎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环境改变人生 比尔盖茨曾说过:“社会充满不公平的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人应该适应环境,改变自我。‎ - 24 -‎ ‎ 适应环境,改变自我能成就一番事业。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在古代哲人中,早有这种心态了。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 适应环境,改变自我能使人走向成功。在我国流传着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古希腊,也有一位伟人能够移山,他的名字叫柏拉图。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移山之术,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一片哗然。这一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唯一的一个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 ‎ 适应环境,改变自我能实现理想。人生如水,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这实在是徒劳无益。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彷徨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概念新作文,应抓住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作为本次作为立意的突破口。从表面上来看,“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是说鱼缸和大海决定了热带观赏鱼的成长大小,是环境决定了成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是说狼对新环境的一种挑战,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中抓住关键句“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可知,学生的成长是有老师的期盼与关注的,这其实是外界环境后的影响与干预更能使学生成长并获得成功。‎ - 24 -‎ 虽然是三则不同的事例材料,但最后一句话是对三则材料的总结概括:“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三则材料都是说人才成长规律的,但三则材料有三个不同的角度、三个不同的侧面,也就是人才成长的三个规律。因此,整个材料是围绕“人才成长的规律”这一主题来组织的,三则材料分别从“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空间”“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和“人才成长需要自信心”三个角度来解析人才成长之路。‎ 参考立意:‎ ‎1、成功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改变人;‎ ‎3、以环境做由头,人如何更好的面对、提升、发展自我;‎ 人与环境如何和谐相处。‎ 可用素材:‎ ‎1、在战国时代的孟母,因为看到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好,就连续搬迁了3次。(引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力地支持观点)那时的孟子热爱学习,就”近朱者赤“,后来成为了一名儒学大师。这说明,我们身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远比在一个乌烟瘴气的环境好许多。‎ ‎2、环境是培养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每个人事事都受环境的影响,晏子春秋上曾有“南橘北枳”一语,就是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为淮南的环境适合它的成长,所结的果实饱满又香甜,一旦移到淮北,没有丰霈的雨水,肥沃的土地,就成了不可口的枳。这比喻同样的东西会因环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4、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李白以为自己会一展鸿鹄之志,没想却只是为朝廷吟风弄月歌功颂德。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5、昭君,转变的是深墙冷院,找寻的是大漠黄沙,吟唱出千古绝唱。深院清秋锁住梧桐,粉黛庸装锁不住你。与其老守空闺,不如赴匈和亲。自此,和亲队伍迎来笑靥如花的你。黄沙漫天,青丝飞舞,大红的喜轿内,你眉紧锁,‎ - 24 -‎ 嘴紧抿,一滴滴离乡泪奏成动人的胡曲。可是你从不悔,因为你的选择,保守了半个世纪的安定,免去了多少父兄沙场喋血。离开了深闺冷院,找准了漫漫大漠。你用青春换回安宁,你用无悔换得辉煌。你把自己放对了位置,在大漠中独立风沙,在万世人的心中立起丰碑,你的选择让后人景仰。‎ 参考结构:‎ 第一段:引用泰戈尔的话:“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提出中心论点:只有经历过磨炼的洗礼,人才会成长,人生才会展现出最光辉灿烂的一面。‎ 第二段:分论点一:“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列举曹雪芹、安徒生、数学家陈景润的例子。‎ 第三段:分论点二:“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勇敢地面对每一次磨炼,是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必要过程。‎ 第四段:分论点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生在世,磨炼并不可怕,关键是对待磨炼的态度。‎ 第五段: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样面对磨炼。‎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