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2017-04)

包九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出题人: 审题人: ‎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社科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 余昌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历史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 ‎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 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 ‎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末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B.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C.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 C.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B.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 C.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D.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郑哲敏院士:给力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孙自法 ‎ 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不遗余力、倾尽全力的著名力学家郑哲敏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给力祖国,祖国给予他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殊荣。‎ ‎ 1943年,郑哲敏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次年转入机械系。1946年,郑哲敏所在的工学院回到北京清华园。同年,钱伟长从美国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在他的课上,大四的郑哲敏首次接触到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近代力学理论,钱伟长严密而生动的理论分析引起了郑敏的极大兴趣。1947年毕业后,郑哲敏留在清华大学做钱伟长教授的助教。多年后,郑哲敏回忆,钱伟长重视数学和物理等基础学科对自己影响很大,使他确定研究力学的道路。‎ ‎ 1948年4月,在钱伟长等人推荐下,郑哲敏获准入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年后成为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郑哲敏深受钱学森所代表的近代应用力学学派影响:着眼实际问题,强调严格推理、表述清晰、创新理论,开辟新的技术和工业。‎ ‎ 1955年,郑哲敏与钱学森师生俩相继回国。郑哲敏回国前夕,钱学森特地跟他谈心: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1956年1月,钱学森回国后,创建中科院力学所,郑哲敏成为力学所的首批科技人员之一。任弹性力学组组长。在钱学森指导下,郑哲敏建立起爆炸力学学科。1984年2月,郑哲敏接过钱学森的接力棒,出任中科院力学所第二任所长。‎ ‎ 郑哲敏最早期科研生涯主要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回国后曾根据国家的需要从事地震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因国家科研布局调整,郑哲敏选择高速高压塑性动力学研究方向,并于很短时间内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从而拉开爆炸力学研究的序幕。‎ ‎ 郑哲敏在爆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一是提出流体弹塑性体模型,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二是建立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武器设计与武器效应评估提供崭新的力学基础;三是开辟爆炸成形、爆炸筑堤等关键技术领域,并发展水下爆炸及其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理论,解决了重大工程建设核心难题。‎ ‎ 郑哲敏还通过对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认为瓦斯突出的动力来源于煤层瓦斯中含有的机械能。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郑哲敏参与和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力学学科及相关科学规划。他总体把握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材料力学行为、环境力学、海洋工程、灾害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建立与发展。‎ ‎ 在材料力学研究中,郑哲敏提出的硬度表征标度理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被广泛引用,还以他与合作者的姓氏命名为C-C方法。引领中国力学发展的郑哲敏为促进中国力学界与国际力学界的交融、提升中国力学国际地位等做出重要贡献。‎ ‎ 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郑哲敏认为,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科研需要耐心。现在,一些人都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做出的最多是中等成果,很难有出色的成果。有的人急于要实效;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最终会极大地制约整体科技的发展。”在郑哲敏眼里,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就是古希腊时代传承下来的自由探索的精神。纵观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自由探索精神相对薄弱,这也是造成中国科学创新不足的核心问题。要真正激活科技界的创造力,自由探索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精神,也应成为一种人生目标。‎ ‎ 郑哲敏指出,中国当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压力很大,各种评奖评审、项目申请等,把人搞得很浮躁,东迎西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年轻人急功近利,必然影响到他们从事科研的决心。他呼吁尽快给青年科研人员减压,把他们从浮躁的包围圈中解放出来。‎ ‎ 已89岁高龄的郑哲敏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近年来,他将研究重心转向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安全性等方面,带领相关研究团队为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资源能源的开发作贡献,并指导有关课题组继续进行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研究。‎ ‎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3年1月18日,有删改)‎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在钱伟长的课上,在清华大学上大四的郑哲敏首次接触到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近代力学理论,使他确定了研究力学的道路。‎ B.郑哲敏是中科院力学弹性力学组组长,建立起爆炸力学学科。1984年2月,郑哲敏接过钱学森的接力棒,出任中科院力学所第二任所长。‎ C.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爆炸力学的基础研究方法,为武器设计与武器效应评估提供崭新的力学基础。‎ D.郑哲敏创立了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材料力学行为、环境力学、海洋工程、灾害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和领域。‎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师从钱伟长、钱学森,郑哲敏与力学结缘,国家的需要以及个人主观的觉悟和努力,使郑哲敏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力学研究中。‎ B.1955年,钱学森与郑哲敏师生俩冲破美国的阻挠相继回国,并且郑哲敏回国源于钱学森的鼓励,他们回国后都投入到祖国力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中。‎ C.郑哲敏早期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回国后从事地震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因国家科研布局调整,才开始爆炸力学研究。‎ D.郑哲敏认为制约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唯一原因在于学术界浮躁的风气,主张科研需要耐心,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不要急于求成。‎ E.本文通过描写郑哲敏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成果颇丰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给人以启迪。‎ ‎6. 郑哲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有人认为是始终保持科研的热情和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你的看法呢?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丑兵 ‎ 莫言 ‎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 ‎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各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美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美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儿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把一叠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 ‎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E.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4分)‎ ‎ ‎ ‎9.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11.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是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 ‎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 ‎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两题。(11分)‎ 又 雪 ‎ 杜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注】公元765年,杜甫离开草堂,顺江而下,因病暂住云安(今重庆云阳)。‎ ‎14.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描写了南方雪景,一个“沾”字传神地写出了南方积雪湿重不够蓬松的特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 B﹒颔联连用两个叠音词“微微”“脉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雪仿佛在含情脉脉地离人远去,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眷恋。‎ C﹒颈联“冬热”两句,通过“鸳鸯”“豺虎”对比揭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也为末句写北归长安作铺垫。‎ D﹒尾联中“焉得北之朝”中的“北之朝”应指诗人向北回到京城长安,“焉得”二字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 E﹒诗人以“又雪”为题,摹景状物,情景交融,极富神韵。全诗语言朴实,刻画细致入微,诗人疾病缠身,寄托遥深。‎ ‎15.“愁边有江水”,诗人忧愁如汩汩江水。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愁”有哪些?(6分)‎ 答: ‎ (三) 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5分)‎ ‎(1)在《阿房宫赋》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各抱地势,‎ ‎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朝统治者奢侈时写到:“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 , 。”‎ 第二卷 表达题 三、语音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C.老张夫妻俩下岗不失志,办起了一家快餐店,经过他们的惨淡经营,这家小店的生意十分红火。‎ D.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沉船事件发生后,交通运输部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要求集中力量加大水下扫测搜寻。‎ B.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前隆重举行,海外华人华侨也相继归国,共同缅怀轩辕黄帝。‎ C.针对多地工矿企业废渣的排放、转移、收集、处置的乱象,相关部门将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企业将进行严惩。‎ D.近年来,明星真人秀节目走红,主要原因是编剧对观众心理了解透彻和导演对明星效应的深度发掘功不可没。‎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讲究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 ① 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 ② 是人类生存的伙伴。人 ③ 是万物之灵, ④ 不要做大自然的掠夺者。不仅如此, ⑤ 应当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 ⑥ 达到内心的和谐。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都 虽然 但 还 进而 B 正如 当然 ‎/‎ 但也 特别 才能 C 因为 也 即使 也 更 ‎/‎ D 所以 ‎/‎ 如果 就 尤其 从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 :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 ,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 ,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2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5分)‎ ‎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 答: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月考答案 ‎1.C “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错,原文是“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汉代以前的表述错误。‎ ‎2.B “‘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长辈为其取的名还可以在社交场合用于自称。‎ ‎3.A “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 传记:4.D ‎5.(1)A(3分)C(2分)D(1分)(B错在回国时间顺序,郑哲敏与钱学森师生俩相继回国,郑先回国,钱后回国。郑回国不完全是钱学森的鼓励,还有个人意愿。另外,冲破美国的阻挠文中无据。D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不是唯一原因。E没有动作描写。)‎ ‎6. 观点一:郑哲敏有着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 ‎①留学美国,学成归国,跟随导师钱学森大力发展中国力学,为中国力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②根据国家需要,曾从事地震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又选择高速高压塑性动力学研究方向,并拉开爆炸力学研究序幕。③总体把握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材料力学行为、灾害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建立与发展。‎ 观点二:他始终保持科研的热情和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 ‎①他把自由探索的精神看作是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也作为一种人生目标,在力学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的经历就是实践了这种精神。②科学需要耐心,要力戒浮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才在力学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极高的成就。③始终保持科研的热情,耄耋之年的郑哲敏还活跃在科研一线。‎ 小说:7.BE A项“自暴自弃”不正确,他这样做是为了有一个读书写作的环境;C项不是“鲜明的对比”应是衬托,而且我也不是“渺小”的形象;D项不全面,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8.①朴实憨厚,胸怀博大。(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②为人热情,做事认真。(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③富有理想,爱国勇敢。(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 ,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 ‎9.示例一: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物。②照应情节:丑兵临终前请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③结构完整: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节详细真实,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凸现主旨: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好的品德。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示例二: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理由: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②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最后一段没有特别情节需要,可去掉。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④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丑兵性格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战场救助细节,再提之前两人矛盾,显得做作多余。(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对他人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理想的态度、对国家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圈出他的表现,然后进行分析。比如,面对来自他人的歧视,他不怒不骂,体现出胸怀的博大;即使到生产组喂猪,他依然尽职尽责,做事非常认真;他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战争,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 ‎【名师点睛】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归纳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分析“丑兵”这一人物的特点,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丑兵”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包括时代、地域、职业及特征;二是分条归纳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根据小说内容举例说明。‎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本题考查小说的情节构思。最后一段是小说的结尾,先明确最后一段所写的内容,即写丑兵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然后再从这一结尾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旨等的作用角度分析其存在的价值。也可以从把这一段去掉之后,上一段与文章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旨的关系分析其多余的原因。。‎ 文言文:‎ ‎10.D 【名师点睛】先断易,再断难。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根据对称句式“贵轻重/慎权衡”和主谓句“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句中共有四个人物(“桓公”“曹沫之约” “管仲”“诸侯”);句中动词有“背、信、归”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断好“贵轻重/慎权衡”“桓公欲背曹沫之约”这个句子,其它的就好断了。‎ ‎11.C C项关系错位,古代“大夫官职”不是“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错,而是“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12.D D项主次颠倒,题目是《管晏列传》,重点是写管仲的贤能,写与鲍叔牙交往只是为了衬托管仲而已。‎ ‎13.(1)管仲被重用以后,在齐国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恒公因此成就霸业。(采分点:既,已经;用,被任用;“任政于齐”状语后置句;“齐桓公以霸”省略句。)‎ ‎(2)凭着小小的齐国地处海滨,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国家富有,兵力强大。‎ ‎(采分点:区区,很小;通货积财,流通货物,积聚财富;富,使……富有;强,使……强大。)‎ ‎【参考译文】‎ ‎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 管仲说:“‎ 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地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国家富有,兵力强大,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的说法是:“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了法度,六亲才能团结。”“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要像流水的源头,政令要顺着百姓的民心。”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废除掉。‎ ‎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转化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 古诗:14.BE A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错误,应突出南方冬季地气偏暖。C项,“揭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错误,应是揭示此地的气候特征和环境的险恶,寓示不可久居。D项,“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错误,应是“感叹去路难回”。‎ ‎15.①愁自己疾病缠身。诗人年老多病,蜀地气候环境险恶,不可久居。②愁何时才能回到京城,人已老,抱负难以实现,去路遥遥,漂泊不定。③愁安史之乱后蜀中大乱,心忧天下百姓。‎ ‎【解析】由注释可知,此诗写于杜甫离开草堂因病暂住云阳之时,“焉得北之朝”很恰切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疾病缠身,去京师的路遥遥千里,自己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再联系“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这两句诗突出了蜀地环境的恶劣,表达了诗人对天下百姓的关切,据此整合作答即可。‎ 语言基础:17.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项“江河日下”是指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望文生义,不合语境。B项感情色彩不当。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D项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不孚众望暠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此处使用不当。‎ ‎18.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加大”后面缺少宾语,可以加上“的力度”。C项语序不当,将“收集”移到“转移”前。D项句式杂糅,把“功不可没”删除。‎ ‎19.A ‎20.【答案】 (示例)(1)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2)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3)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21.④①③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