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年度创新发展联盟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必修5。‎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作品给读者的印象,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没有知性与感性之分。所谓知性,应该包括知识与见解。知识是静态的,被动的,见解却高一层。见解动于内,是思考,形于外,是议论。议论要有层次,有波澜,有文采,才能纵横生风。不过散文的知性仍然不同于论文的知性,毕竟不宜长篇大论,尤其是刻板而露骨的推理。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而非博学的刻意炫夸。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才能称为“理趣”。‎ 至于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而令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也就是富于“临场感”。一位作家若写景出色,叙事生动,则抒情之功已经半在其中,只要再因景生情,随事起感,抒情便能奏功。不过这件事并非所有的散文家都做得到,因为写景若要出色,得有点诗人的本领;叙事若要生动,得有点小说家的才能;而若要进一步抒情,则更须诗人之笔。生活中的感性要变成笔端的感性,还得善于捕捉意象,安排声调。‎ 另一方面,知性的散文,不论是议论文或杂文,只要能做到声调铿锵,形象生动,加上文字整洁,条理分明,尽管所言无关柔情美景或是慷慨悲歌,仍然有其感性,能够感人,甚至成为美文。且以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为例:“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短短九十个字,回旋的空间虽然有限,却一波三折,层层推进,气势流畅,议论纵横,更善用五个“士”和三个“鸡鸣狗盗”形成对照,再以鸡犬之弱反比虎豹之强,所以虽然是知性的史论,却富于动人的感性。在美感的满足上,这篇知性的随笔竟然不亚于杜牧或王安石自己咏史的翻案诗篇,足见一篇文章,只要逻辑的张力饱满,再佐以恰到好处的声调和比喻,仍然可以成为散文极品,不让美文的名作“专美”。‎ 因此“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可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也就是说,感性之美不一定限于写景、叙事、抒情的散文,也可以得之于议论文的字里行间。‎ ‎(摘编自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性,包括静态、被动的知识与表现为思考议论的见解,后者要更高一层。‎ B. 感性,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这种感官经验可让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 C. 知性的散文,如果在声调、形象、文字和条理性等方面做好,就可以成为美文。‎ D. 广义的感性之美不仅体现在文字优美的散文中,也蕴藏在逻辑严密的议论文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知性”“感性”两个不同概念做了简要的解释,具有一定的辩证意味。‎ B.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散文的知性”与“论文的知性”的差异。‎ C. 文章以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一文为例,论证了知性的散文也有动人的感性。‎ D. 文章指出了感性的狭义和广义之别,文章所指的散文的感性是狭义的感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作品都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以理念与情感为对立,以知性与感性为区分。‎ B. 散文的知性和论文不一样,因为散文要体现理趣,不擅长推理,没有长篇大论。‎ C. 任何文章,只要具有饱满的逻辑张力、完美的声调和修辞,必然是文章中的极品。‎ D. 要实现散文的感性之美,并不容易,需要散文家同时具备诗人和小说家的本领。‎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就可以成为美文”错误。原文是“甚至成为美文”,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不是必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文章所指的散文的感性是狭义的感性”错,从全文看,文章所指的散文的感性既指狭义的感性,也指广义的感性。‎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文学作品都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以理念与情感为对立,以知性与感性为区分”错误。原文说“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没有知性与感性之分”,是条件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另,“没有长篇大论”与原文“不宜长篇大论,尤其是刻板而露骨的推理”不一致。‎ C项,“必然是文章中的极品”错误。原文说的是“可以成为”,并不是“必然”。‎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工信部发布)‎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近来,随着“互联网+”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趋势也在悄然变化。从量的维度来看,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8万亿元,增量达到3.2万亿元,这相当于198年全年的社零总额;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6.2%,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从结构维度来看,2019年春节,滑雪、健身等运动类消费快速增长,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成为支出新热点,旅游消费持续走高。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向提质增效升级,商品消费向中高档升级,线下消费向线上线下结合升级,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消费成为新趋势。当然,在看到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消费存在的一些“痛点”: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重点领域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监管体制尚不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智慧消费引入创新型保险为电商保驾护航。基于网络购物、制造商在线采购和在线供货等不同模式的电商场景,结合“互联网+保险”思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保险公司得以在保险场景、渠道、技术、数据、精算、风控等多个维度入手,快速和直观地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内部严格的风控模型测算与流程优化,推出满足用户的服务体验与满意度口碑的创新险种。退货运费险、物流破损险、正品保证险、品质保证险四大险种是目前电商平台的主流险种。退货运费险、信用履约险、物流晩到险等均属于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保险,涉及服装鞋类、配饰箱包、居家日用、轮胎等类目。产品的材质问题是用户的痛点,为解决这个痛点,品质保证险应运而生。品质保证险的保费极为低廉,大多数商品的保费不足一元钱,申请理赔、鉴定判责、理赔款支付等都可自动在线完成,无须保险工作人员上门核保核赔,这背后所依靠的正是在渠道、技术、数据等多个维度的手段应用。此外,为卖家提供信用保证,为产品定价的可能变化提供保障……通过保险为商品资质、质量、价格、物流和售后等各个环节提供保障,进一步释放互联网消费的需求。‎ ‎(摘编自郑润祥《智慧消费引领社交电商进入新时代》)‎ 材料四:‎ 埃森晢的《全球消费者动态调研》报告指出,如果个人数据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消费者宁愿放弃获得更好体验的机会。在过去一年中,43%的消费者由于商家信任的缺失而更换了商家,中国企业因此流失的收入高达5.3万亿元人民币。而在“智能订购”服务领域,虽然使用数字助手的消费者比例已近七成(69%),且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此类体验感到满意,但是当技术开始正确理解并预测其所想所需时,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46%)表示不安,更有超过半数消费者(52%)担心这种新型智能服务“知道的太多了”。‎ 那么,应当如何建立数字信任?首先,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更为透明,除了更尽责地进行数据管理,还应该充分授权用户查看和掌控自身数据。其次,要为用户创造全新价值。企业获取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就要反馈给消费者更个性化的智能生活体验,实时响应用户需求,动态创造用户价值。最后,企业还应加大投入,培育对数据的预测性分析能力,只有通过全新方法挖掘更多数据,获取更多结果,才能更精准地理解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从而避免无谓行动触及消费者的敏感隐私。‎ ‎(摘编自余进《新消费时代下的新消费主义》‎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看,这一年我国家电网购市场规模达到5765亿元,已超过整体家电市场的三分之一,呈平稳增长状态。‎ B. 2019年2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1.5%地域层面,城市同比上涨超过农村;价格方面,食品消费同比上涨幅度弱于非食品。‎ C. 因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所以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互联网+”也得以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不知不觉中我国消费趋势发生了变化。‎ D.‎ ‎ 埃森哲的《全球消费者动态调研》报告指出,消费者很看重个人数据的保护,如果不能保障个人数据安全,消费者宁愿放弃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的机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199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全年零售总额为38万多亿元,而2018年我国社零总额增量超过3万亿元,消费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力量。‎ B. 2019年春节期间,我国消费结构中,呈快速增长趋势的是滑雪、健身等运动类消费,以及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旅游消费持续走高。‎ C. 退货运费险是消费保险中结合消费场景的险种之一,它涉及的类目和生活联系紧密,主要针对产品的材质,保费低廉,在线完成流程,助力电商运营。‎ D. 虽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在“智能订购”服务领域用技术理解并预测他们的消费趋势感到忧虑,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众多消费者使用数字助手的事实。‎ ‎6. 消费者在网上进行消费,商家应怎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 ‎6. ①引入创新型保险,为消费者提供全程消费保障;②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更为透明,充分授权用户査看和掌控自身数据;③加大投入,培育对数据的预测性分析能力,避免无谓行动触及消费者的敏感隐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因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所以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互联网+’也得以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因果错位,从原文看,“互联网+”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是改变消费趋势的原因,也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的原因。‎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我国社会消费品全年零售总额为38万多亿元”曲解文意,从材料二看,1998‎ 年全年的社零总额应该是3.2万亿元,而非38万多亿元。‎ B项,“以及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旅游消费持续走高”错误。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不是快速增长,应是成为新热点。‎ C项,张冠李戴,“主要针对产品的材质”说的是“品质保证险”。‎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智慧消费引入创新型保险为电商保驾护航。基于网络购物、制造商在线采购和在线供货等不同模式的电商场景,结合‘互联网+保险’思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保险公司得以在保险场景、渠道、技术、数据、精算、风控等多个维度入手,快速和直观地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内部严格的风控模型测算与流程优化,推出满足用户的服务体验与满意度口碑的创新险种”“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更为透明,除了更尽责地进行数据管理,还应该充分授权用户查看和掌控自身数据”“企业还应加大投入,培育对数据的预测性分析能力,只有通过全新方法挖掘更多数据,获取更多结果,才能更精准地理解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从而避免无谓行动触及消费者的敏感隐私”等分析概括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子浪 ‎[俄]布洛宁 月挂柳梢头,雄鸡破晓时,萨哈森林小桥流水处的一户人家喜气洋洋,儿子哼着小曲吧嗒吧嗒地拉风箱,母亲淌着大汗刺啦刺啦地烙糖饼。这可不是寻常日子,娘儿俩要过鞑靼海峡去采购儿子结婚用的钻戒、礼服和伏特加。一位寡妇人家,含辛茹苦28年,把儿子培养成铁塔似的一条大汉,响当当的越洋跨海的巨轮上的大副。如今,儿子要娶媳妇,这喜事儿可不能有半点马虎。不图怎样豪华光鲜,但真品实料是要认真对待的,要是喜宴上摆上假酒,落下坏名声不说,弄不好,要出人命的。因此,娘儿俩宁可舍近求远去哈巴罗夫斯克的诚信店,花钱花气力花时间买放心买信誉,值!何况,他们还要给鲍勃送去最可口的糖饼。‎ 母亲挎着提包在前,儿子背着行囊在后,他们说说笑笑过板桥走小道坐马车乘汽车,终于登上了“明克”号海轮。‎ ‎“明克”号海轮也就是一条大型的木船而已。好在鞑靼海峡不宽,使它能够多次化险为夷死里逃生,也算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人间奇迹。儿子看了看“明克”号斑斑斑驳驳七歪八斜的外表,不禁摇了摇头。‎ 三声低沉嘶哑的汽笛声宣告“明克”号起航了。显然,它是油有余而力不足,船头左摇右晃地犁开了大海的胸膛,一条海豚一闪身超过了它。海豚在船的正前方高高地跃起、落下,又高高地跃起。‎ 母子俩一眼认出:这条海豚就是他们8年前在海滩上救助的鲍勃。它来履行朋友的例行约会。母亲和儿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叫,母亲敏捷地拿出糖饼,儿子一个又一个地向鲍勃抛去。鲍勃像杂技因里最熟练的演员似的,一次次高高跃起,准确无误地把糖饼纳入口中,引来满船乘客的高声喝彩。‎ 招呼打了,糖饼吃了,鲍勃该离开了。可是,今天它一反常态,老在船头游来荡去,有时还横着,像要阻止“明克”号的航行。‎ 母亲和儿子异口同声发出嘟叭嘟叭的命令,要它离去。然而,鲍勃对救命恩人的指令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儿子气不打一处来,他操起一根长竹竿,高高举起,狠狠地向鲍勃打去。‎ 鲍勃迎着竹竿跃起。突然,竹竿像被无形的手托住似的,轻飘飘地滑过鲍勃的左腮,引起满船乘客的哄堂大笑。船自有它非走不可的航程,鲍勃的阻挡无济于事,它万般无奈又不肯善罢甘休,它在船尾的白色泡沫中沉沉浮浮紧紧相随。‎ 鞑靼海峡的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日丽风和、海平如镜,只是近1小时的时间,狂风从天而降,它怒吼着掀起层层巨浪,汹涌澎湃排山倒海。‎ ‎“明克”号晃动着,颠簸着。‎ 儿子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一阵狂风,一排巨浪,一声巨响,“明克”号粉身碎骨化为万千碎片,碎片沉的沉、浮的浮。‎ 母亲和儿子都掉进了海里。‎ 儿子是游泳的行家里手,凭他的本领,即使风再大浪再高,横渡鞑靼海峡也不在话下。对于这个,当儿子的心里清楚,当母亲的更是心知肚明。此时此刻此地此境,关键的关键,是要母子双双平安。‎ 儿子左手抱着母亲,右手一阵猛划,双腿用力一蹬,一个鲤鱼打挺浮出水面。他喷了一口气,甩了一下头,睁开眼睛,只见鲍勃近在咫尺,它嘴里叼着一块木板,用力一送,不偏不倚撞入怀中。‎ 现在,母亲抱着木板的右端,儿子推着木板的左端,时而冲上浪尖时而坠入波谷。‎ 儿子要辨别方向、判明水流,好以最少的气力求得最远的游程。‎ 母亲是属于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人。现在,她完全清楚:母子双双逃生,必定双双死亡!儿子一个人逃生,必定成功!想到这里,她趁儿子转过脸的当儿毅然决然地松开木板,任自己沉向海底。她恨自己沉得太慢,她想:自己沉得越快越深离儿子越远越好,自己离死亡近一步,儿子的安全就增一分。‎ 儿子一回头,不见了母亲。真正的知母莫若子,他最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面对母亲的良苦用心,他心里暗暗叫苦:妈妈,您怎么可以这样做?他丢开木板,一个猛子扎下去。‎ 乌云蔽日,风急浪高,母亲在往下沉。她心想:娘去也,儿平安!‎ 儿子在往下潜,他心想:找不到妈妈决不上海岸!‎ 儿子第三次扎了下去,他睁大眼睛四处搜寻。终于,他看见鲍勃拱着妈妈向自己靠拢再靠拢。‎ 儿子和母亲浮出海面的时候,他们碰上千载难逢的母子浪。‎ 原来,不同的风向、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海流所形成的波浪千差万别:有并肩而行的兄弟浪,有若即若离的情人浪,有相背而去的仇人浪。母子浪,又称活命浪,小浪在前,大浪在后,大浪拥小浪,后浪推前浪,滚滚向前直抵彼岸。即使是投海自尽者,要是碰上母子浪,也是欲死无门,母子浪会一次又一次把他送上岸的。‎ 此刻,儿子抱着母亲坐在鲍勃的背上,鲍勃顺风顺水,乘着母子浪直抵安全的彼岸。‎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叙写清晨母子俩烙糖饼的场景,交代他们准备去采购婚礼用品等背景信息,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还提到他们要送糖饼给鲍勃的事,为下文做了铺垫。‎ B. “斑斑驳驳七歪八斜”“低沉嘶哑”“左摇右晃”等短语暗示“明克”号海轮破旧不堪、“苟延残喘”的状况,为下文它在狂风巨浪中被摧毁的遭遇埋下伏笔。‎ C. 小说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鞑靼海峡天气突变的状况,从“日丽风和”到“狂风怒涛”,以此来渲染惊险、紧张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波澜起伏。‎ D. 小说以“母子浪”为题,标明叙事线索,寄寓象征意义。小说结尾解说海浪类别以及母子浪的特点,呼应标题,交代母子俩得救的一个原因,使行文衔接连贯。‎ ‎8. 小说中的母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说为什么要花费较多笔墨描写海豚鲍勃的行为表现?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善良、仁爱、诚实。她有爱心,曾救助海豚鲍勃;她为儿子筹办婚事,毫不马虎,虽不图光鲜,但求真品实料,以诚待人。②吃苦耐劳。她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培养成人。③疼爱儿子,有奉献精神。海峡遇险时,她为了让儿子成功逃生,宁愿自己葬身大海。④从容、镇定。海峡遇险的生死存亡关头,她沉着冷静,理智权衡,舍已为儿。 ‎ ‎9. ①从情节结构看:从海豚鲍勃似要阻止“明克”号航行而不得,到紧紧伴随航行,再到母子遇险时奋力救助,海豚鲍勃的行为推动着情节发展,调控叙事节奏,使情节张弛有致,也充实了故事内容。②从人物塑造看:通过叙写海豚鲍勃的报恩行为,从侧面衬托出母子俩善良、仁爱的高尚品德。③从主题意蕴看:海豚鲍勃行为表现的描写,揭示了小说的主旨,丰富了小说的意蕴,表达了爱与感恩的主题。④从读者阅读角度看:海豚鲍勃通人情”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或说童话色彩),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标明叙事线索”这一分析不准确,从原文的叙述过程看,“母子浪”并非叙事的线索。‎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一位寡妇人家,含辛茹苦28年,把儿子培养成铁塔似的一条大汉,响当当的越洋跨海的巨轮上的大副”分析,母亲吃苦耐劳。‎ 结合“不图怎样豪华光鲜,但真品实料是要认真对待的,要是喜宴上摆上假酒,落下坏名声不说,弄不好,要出人命的”“母子俩一眼认出:这条海豚就是他们8年前在海滩上救助的鲍勃。它来履行朋友的例行约会。母亲和儿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叫,母亲敏捷地拿出糖饼,儿子一个又一个地向鲍勃抛去”分析,母亲善良、仁爱、诚实。‎ 结合“母亲是属于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人。现在,她完全清楚:母子双双逃生,必定双双死亡!儿子一个人逃生,必定成功!想到这里,她趁儿子转过脸的当儿毅然决然地松开木板,任自己沉向海底。她恨自己沉得太慢,她想:自己沉得越快越深离儿子越远越好,自己离死亡近一步,儿子的安全就增一分”分析,母亲从容、镇定,疼爱儿子,有奉献精神。‎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说为什么要花费较多笔墨描写海豚鲍勃的行为表现?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需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结合“可是,今天它一反常态,老在船头游来荡去,有时还横着,像要阻止‘明克’号的航行”“只见鲍勃近在咫尺,它嘴里叼着一块木板,用力一送,不偏不倚撞入怀中”“他看见鲍勃拱着妈妈向自己靠拢再靠拢”“儿子抱着母亲坐在鲍勃的背上,鲍勃顺风顺水,乘着母子浪直抵安全的彼岸”等分析,海豚鲍勃的行为推动着情节发展,也充实了故事内容。‎ 结合“母子俩一眼认出:这条海豚就是他们8年前在海滩上救助的鲍勃。它来履行朋友的例行约会。母亲和儿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叫,母亲敏捷地拿出糖饼,儿子一个又一个地向鲍勃抛去”分析,通过叙写海豚鲍勃的报恩行为,从侧面衬托出母子俩善良、仁爱的高尚品德。‎ 结合“鲍勃对救命恩人的指令充耳不闻,无动于衷”“突然,竹竿像被无形的手托住似的,轻飘飘地滑过鲍勃的左腮,引起满船乘客的哄堂大笑”“只见鲍勃近在咫尺,它嘴里叼着一块木板,用力一送,不偏不倚撞入怀中”“他看见鲍勃拱着妈妈向自己靠拢再靠拢”“鲍勃顺风顺水,乘着母子浪直抵安全的彼岸”等分析,海豚鲍勃通“人情”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表达了爱与感恩的主题。‎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昌㝢,字俨望。父攸之,位侍中。昌㝢少而清靖,独立不群,所交者必当世清名,是以风流籍甚。仕宋为尚书仪曹郎、建平王 景素征北南徐州府主簿,以风素见重。母老求禄,出为湘东太守。还为齐高帝骠骑功曹。昌㝢在郡,景素被诛,昌㝢痛之,至是启高帝理其冤,又与司空褚彦回书极言之。高帝嘉其义。历位中书郎、王俭卫军长史,俭谓昌㝢曰:“后任朝事者,非卿而谁?”临海王昭秀为荆州,以昌㝢为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事。明帝将践阼,先使裴叔业赍诏昌㝢,令以便宜从事。昌㝢拒之曰国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临海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邪即时自有启闻须反更议叔业曰:“若尔便是拒诏,拒诏,军法行事耳。”答曰:“能见杀者君也,能拒诏者仆也。君不能见杀,政有沿流之计耳。”昌㝢素有名德,叔业不敢逼而退。上闻而嘉之,昭秀由此得还都。昌㝢后为吏部尚书,尝有一客姓闵求官。昌㝢谓曰:“君是谁后?”答曰:“子骞后。”昌㝢团扇掩口而笑,谓坐客曰:“遥遥华胄。”昌㝢不杂交游,通和泛爱,历郡皆以清白称。后卒于侍中、领骁骑将军。赠太常,谥曰简子。‎ ‎(摘编自《南史·何昌㝢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昌㝢拒之曰/国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临海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邪/即时自有启/闻须反更议/‎ B. 昌㝢拒之曰/国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临海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邪/即时自有启闻/须反更议/‎ C. 昌㝢拒之曰/国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临海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邪/即时自有启闻/须反更议/‎ D. 昌㝢拒之曰/国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临海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邪/即时自有启闻须/反更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文中指表字,旧时的人于本名外,取与名含义相关的字以表示德行、特性等。‎ B. 王,文中指封建时代的最高官爵,可以封给皇族或有功的大臣。如建平王、临海王。‎ C.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昌㝢为人清白,有好名声。他年少时卓尔不群,与有清白名声的人交往,从不乱交朋友,为人通达和悦,有爱心,为官声誉很好。‎ B. 何昌㝢知遇感恩,重情重义。他曾在建平王景素手下任职,景素受害后,他非常痛心,上奏皇帝,写信给司空褚彦回,陈述景素的冤情。‎ C. 何昌㝢受到重视,担任要职。他因风流素雅而被看重,临海王昭秀让他代理荆州事务;他曾担任吏部尚书等职;他曾被人称为是执掌朝政的人。‎ D. 何昌㝢为人正直,不惧权势。何昌㝢拒绝了裴叔业要求,不惧裴叔业的威胁,还表示不惜杀了裴叔业,最终裴叔业不得不退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帝将践阼,先使裴叔业赍旨诏昌㝢,令以便宜从事。‎ ‎(2)昌㝢团扇掩口而笑,谓坐客曰:“遥遥华冑。”‎ ‎【答案】10. C 11. D 12. D ‎ ‎13. (1)明帝将登帝位时,先派裴叔业带着自己的旨意给何昌㝢下诏令,要他因利乘便,借机行事。‎ ‎(2)何昌㝢用团扇捂着嘴笑了,对在座的宾客说:“这是个远而又远的世家贵族的后代子孙。”‎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以上流之重”是“委身”的状语,“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两句是并列关系,且结构对称,“委身”后面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 ‎“宁得”是怎么能够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何昌㝢拒绝他说:“国家把上游里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我,把万里之内的政务托付给我,临海王没有过失,我怎么能听从您单方面的诏令呢?我立刻自会向上启奏,要等到有回信再商议。”‎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错误。谥,不仅可以带有褒奖意义,也有带有贬义的称号。‎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还表示不惜杀了裴叔业”与原文不符。结合“能见杀者君也,能拒诏者仆也。君不能见杀,政有沿流之计耳”分析,何昌㝢表示,能杀自己的是裴叔业,但自己不会屈服。‎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践阼”,登帝位,特指皇帝登临皇;“使”,派遣;“赍”,带着;“便宜”,方便合适,因利乘便。(2)“掩”,捂着;“而”,连词,表修饰;“坐客”,在座的宾客;“遥遥”,远而又远,遥远的;“华胄”,世家贵族的后代子孙;“遥遥华冑”(判断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何昌㝢,字俨望。他的父亲名叫何攸之,官任侍中。何昌㝢年少时就清和静默,独立不群,交往的人一定是在当时有清白名声的,因此极为风流倜傥。在宋做官任尚书仪曹郎、建平王景素征北南徐州府主簿,因风流素雅受到重视。母亲年老,须求俸禄,于是出任湘东太守。后来返回朝廷任齐高帝骠骑功曹。何昌㝢在郡里任职时,景素被杀,何昌㝢为此感到悲痛,到这时启奏请求齐高帝查清景素的冤案,又写信给司空禇彦回极力陈述景素的冤情。齐高帝赞许何昌㝢的正义行为。历任中书郎、王俭卫军长史,王俭对何昌㝢说:“以后执掌朝政的人,不是您是谁?”临海王昭秀任职荆州,用何昌㝢担任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代理荆州事。明帝将登帝位时,先派裴叔业带着自己的旨意给何昌㝢下诏令,要他因利乘便,借机行事。何昌㝢拒绝他说:“国家把上游里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我,把万里之内的政务托付给我,临海王没有过失,我怎么能听从您单方面的诏令呢?我立刻自会向上启奏,要等到有回信再商议。”裴叔业说:“如果这样,那就是抗拒诏令,抗拒诏令,就要按军法办事了。”何昌㝢回答说:“能杀我的是您,能抗拒诏令的是我。您若不能杀我,我正有顺流而下的打算呢。”何昌㝢向来徳高望重,裴叔业不敢逼迫,于是退去。皇帝听说后嘉奖何昌㝢,昭秀因此能回到京都。何昌㝢后来担任吏部尚书时,曾有一个姓闵的宾客来求官。何昌㝢问他说:“你是谁的后代?”那人回答说:“闵子骞的后代。”何昌㝢用团扇捂着嘴笑了,对在座的宾客说:“这是个远而又远的世家贵族的后代子孙。”何昌㝢不乱交朋友,通达和悦,爱心广博,历任郡职都以清白著称。后来在侍中、领骁骑将军任上去世。追赠太常,谥号叫简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船夜援琴 ‎[注]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注]援琴:弹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弹琴,诗人没有流露出自伤的情绪,而是在琴声中放飞自己的情绪。‎ B. 首联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都善于用月光营造某种氛围。‎ C. 全诗四六、八句押韵,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富有音乐美,与诗的内容和谐一致。‎ D. 前四句描写场景,并反映出诗人的贫穷身世,后四句感事抒怀,升华了诗的主旨。‎ ‎15. 全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全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淡雅、平和的意境:一个静谧的夜晩,万籁俱静,此刻诗人身心澄澈,把古琴当成知音,完全融入音乐的世界,忘掉了一切忧愁,静静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反映出诗人的贫穷身世”错。“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此刻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颔联是说此时除了被拨动的琴弦,没有任何事打扰。‎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概括意境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诗歌画面主要是通过对诗歌中景物或人物、事件的描写展现的。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高考对古代诗歌画面和意境的考查有五个常见角度:1.概括画面或意境内容。2.赏析画面或意境特色。3.体会画面或意境氛围。4.把握画面或意境表达的情感。5.分析画面或意境蕴含的意义等。‎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此刻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这首诗写弹琴,诗人没有流露出自伤的情绪,而是在琴声中放飞自己的情绪。全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淡雅、平和的意境。‎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引用“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船和水的关系,阐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总会有所凭借的道理。‎ ‎(2)杜甫《登高》中,通过几种情景,由高处转向低处,从声音到色彩两个角度描写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4). 渚清沙白鸟飞回 (5). 岂无山歌与村笛 (6). 呕哑嘲哳难为听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负”“啸”“嘲哳”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很多领域,但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并不一样、甚至存在极大差别。人工智能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有重要的意义。如①: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纺织业中,它能够设计出数以十亿种类的图案和纹样,而这些靠人力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不能    人工智能的应用。互联网等新兴  形态下的通俗文艺,自21世纪伊始不断狂飙突进。然而,移动互联网所起的    的效应,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飞跃,而是和金融杠杆紧紧地绑定在一起。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以之为鉴,互联网的综合放大效应是正向还是负向②?取决于技术和金融之间是否可以保持有机的动态平衡。国家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③——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就文艺创作而言,人工智能在通俗文艺领域的应用,能否在我国文化产业中生根,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17. 文中四处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忽略 媒体 开天辟地 众所周知 B. 忽视 媒介 开天辟地 毋庸置疑 C. 忽视 媒体 史无前例 众所周知 D. 忽略 媒介 史无前例 毋庸置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在通俗文艺领域的应用,如能在我国文化产业中生根,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B. 人工智能在通俗文艺领域的应用,能否在我国文化产业中生根,关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C. 人工智能在通俗文艺领域的应用,能否在我国文化产业中生根,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D. 人工智能在通俗文艺领域的应用,如能在我国文化产业中生根,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A项,“如”后面表示举例,应删去冒号;‎ B项,“是正向还是负向”,是选择关系,应改为逗号;‎ C项,“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解释关系,应改为逗号。‎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忽略:粗心大意;疏忽。结合“我们”“人工智能的应用”分析,选用“忽视”。‎ 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结合“互联网等新兴”分析,选用“媒体”。‎ 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前所未有。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或有史以来。修饰“效应”,选用“史无前例”。‎ 众所周知:大家全都知道。毋庸置疑:用不着怀疑。结合“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分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选用“众所周知”。‎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搭配不当,“丰富”与“获得感”不搭配;‎ C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 D项,搭配不当,“提高”与“获得感”不搭配。‎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常常陷入无穷无尽的思考。有时,①____,以便终止这无尽的思想之流。但人们真的会或者能停止思考吗?这取决于如何定义思考。思想是脑细胞之间化学放电的结果,它能在意识和无意识层面发生。但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说,大脑实际上从来不会停止思考。大部分思想实际上发生在背景中,②____,甚至决策大都是在无意识情况下作出的。③____,其结果也不同:如果认为思考是同自己进行内在对话,那么,我们可以停止产生这种内在对话;如果认为思考意味着散漫地想东想西,那停止思考对普通人来说就难多了。‎ ‎【答案】 (1). ①人们会告诉自己停止思考 (2). ②我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思考 (3). ③对思考的定义不同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以便终止这无尽的思想之流”“人们真的会或者能停止思考吗?”等分析,此处主要讲有时人们会告诉自己停止思考。‎ 第二处,结合“大脑实际上从来不会停止思考”“甚至决策大都是在无意识情况下作出的”等分析,此处主要讲我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思考。‎ 第三处,结合“其结果也不同”“如果认为思考是同自己进行内在对话”“如果认为思考意味着散漫地想东想西”等分析,此处主要讲对思考的定义不同。‎ ‎21.下面是电弧炉控制系统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采集电极参数,判断是不是点弧。不是点弧的进行其他处理,是点弧的,偏差等于零再返回采集电极参数。偏差大于零的进行正转处理,偏差小于零的进行反转处理,然后将处理信息传给电极。‎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电弧炉控制系统的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判断是不是点弧”,分为两种情况,分别为“是”和“否”,如果是“否”,那么就是“其他处理”。如果是“是”,还需要注意“偏差”情况,一种是“等于0”,另一种是“大于0”,结合“正转处理”“反转处理”分析,将处理信息传给电极。‎ ‎【点睛】对于流程图图文转换解题时:(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 (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4) 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已经82岁高龄的诺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还没有退休,早八点至晚八点的12小时工作量并没有让他感到疲惫,因为浩瀚宇宙中的那些未解之谜仍在吸引着他,“宇宙中什么地方还有生命?如何找到?他们是不是拥有着跟人一样的智慧?”寻找答案的方式,是他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实验——16个国家、地区的60个研究机构、600多名科学家正夜以继日地寻找暗物质和宇宙线的来源。‎ 他说:在我做寻找新粒子的实验尚未成功之时,人们说我是傻子,因为成功的可能性极低;但当我找到新粒子的时候,人们又说我是天才——其实,傻子与天才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勇于探索,克服困难 但丁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走自己的路,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标新立异,难免招来议论。它是对陈规陋习的一种否定,一种冲击,因而开始时总会遭到世俗的偏见。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将船一直向西开。为什么哥伦布想到去向西航海,而其他人却没有想到?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其实这一点最关键,因为哥伦布有探索精神!他要去闯一闯。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做什么事都应该坚持到底,因为半途而废,不仅会使人丧志,而且还会使人失去学习的动力。一旦没有了动力,人生好像是一只空壳的龟,只剩下又硬又厚的凯甲,而没有了灵魂。这样的人生不是我所追求的。自从踏进茫茫人世间,便注定了风雨路途的流浪。走在“风雨路”之中,重要的是学会“持之以恒”。不渴望自己能否人过留名,只求在人生的道路中寻找一份安逸;不渴望自己有什么功成名就,只期望自己有一份“持之以恒”的毅力。‎ 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决心在沿海地区搞经济特区。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踩着高跷往前走,需要的都是探索的精神,需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需要在前人未到的地方闯出一条路。‎ 其实,我们要探索,不仅仅在于获得成就感,更多的是思考和辨别。人生的道路是变幻无常的,每个人都追寻着成功的答案。就算失败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坚信自己的真理,歌德说过:“不经过迷惑,你总不会聪明!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 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应当遨游于各种有益的书籍中,要敢于对那些经典着作提出为什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更要勇于解决问题,只有勇于面对,才会使自己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只有勇于解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尤其需要大胆的探索精神,我们只有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才能书写出中国新的篇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人生,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主要讲已经82岁高龄的诺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的事例。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傻子与天才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傻子与天才有什么共同点呢?根据材料可知,一是不合常人的思想,“宇宙中什么地方还有生命?如何找到?他们是不是拥有着跟人一样的智慧?”二是不合常人的行为,82岁,还没有退休,还从早八点工作至晚八点。‎ 参考立意:①成为天才,需要“傻干”;②成功需要大胆想象,持之以恒地探索;③天才就是比常人敢于想,善于探索;④天才,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盛的热爱而已;⑤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⑥要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还需不断追求,再加勤奋工作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确定标题《成功需要持之以恒》。开头可以用一些名言警句引入,如“成功需要智慧的大脑,勤奋的手脚,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人士是因为拥有了持之以恒的毅力从而走向成功。此处可以举例分析,如“姜子牙”“诺贝尔”等人物的事例。还可以从反面写不能坚持的失败的事例。得出结论“是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坚持不懈的耐力,指引他们走向成功”。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持之以恒的毅力是成功的关键,是成功的核心内容”“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来搭起通向成功的道路”等。‎ ‎【素材】我们都读过车胤囊莹苦读的典故,但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想过,囊莹照读效果如何?恐怕能回答的人不多。其实,有人做过实验,在秋天夜晚当真用萤火虫照明看书,结果是十分糟糕,根本无法看清,更别说阅读了,然而我们却不知道,还以为真有可以萤火当油灯的典故,并且一代代的传为佳话。正好那位教师教书30年,却从未意识到大小黄鱼的区别一样,这就说明问题的发现是有一定机遇性的,甚至是偶然的,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实事求是精神,一旦发现问题所在,就必须正视它,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止。‎ 阿基米德一生都在不停地探索之中,即便是当他已名成利就是,仍然不停地验算,质疑自己的探索成果,他的学生问他:“老师您已经知道得比我们多得多了,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探索与追求呢?”阿基米德随手画了一个大圆,一个小圆,说:“这个大圆就是我的知识范围,而小圆则是你们的知识范围,大圆的面积比小圆要大,所以我知到得比你们要多。但在这两个圆的外围部份,就是我们所未知的部份,而大圆的弧长为小圆要长,所以我所接触到的未知领域也比你们多,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学海无涯,我们所学所知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倘若再自欺欺人,强不知以为知,那么一切科学都没有发展创造的空间了。‎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整天生活在安定、和谐的环境中无忧无虑,理应有更大的成绩;但过分的呵护,让我们丧失了许多基本能力,只知麻木地将前人的知识成果塞入脑中,并不懂得多问一些为什么。其实,在学习生活中,了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可能成为强者!不然,著名的理论、定律从何而来?一个个智慧之谜何以解开?‎ 现在我们所缺乏的,就是这种创新精神。不要轻信于权威,始终为自己保留一块坚定的立场,大胆思考,勇于探索,你就能发现真理。真理往往就埋在权威堆起的污泥中,只有敢于开垦的人才是胜利者。‎ 人类,总是在探寻,寻找一些未知的,已知的;与自己有关的,无关的秘密。他们,总是对这世界上,甚至这世界以外的一切充满着好奇。探寻未知的世界是人类的天性,因此,无论是险峻的高山,还是深邃的海洋,又或是苍茫的宇宙,都挡不住人类探索的脚步。‎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时间上先于西方人航海,同时也在航海技术上胜于西方人,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除此之外,郑和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勇者精神,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 探索,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都有这种高贵的品质:古代的人如果没有将字从笨重的竹简搬到轻便的物体上的探索精神,会有纸的发明吗?没有莱特兄弟想象鸟一样翱翔在空中的探索精神,会有飞机的发明吗?所有这一切,没有探索精神,是决然不会成功的。由此可见,探索精神是何等重要。‎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