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
承德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有关“文化”的概念,其实是“文教”或“风俗”的意思。比如《易传》里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尽管这些观念与文化密切相关,但毕竟是种“前文化学”。中国现代文化学形成的时代背景是近现代的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中国的学者开始借助西方的人文社会学说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希望在世界的文化秩序中确定中国文化的地位,逐渐形成了文化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人类学三大主要组成部分。 文化史学是中国现代文化学的主体。梁启超认为西方通行的诸多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可是中国传统史学“皆详于政事而略于文化”,他提出要研究中国的“文学史”“种族史”“宗教史”等。将中国传统史学带入现代史学的同时,就是中国现代文化学的发轫之时。中国的文化史学并没有完全遵循西方的学术体系和价值体系,这是由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决定的。钱穆说:“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已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所以,中国文化史学主张从中国深厚的史学传统中建构中国的文化学。迄今为止,文化史和国学仍是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学术形式。文化哲学,是注重讨论中国文化精神的学问。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化保守主义者和否定中国文化的激进主义者之间展开了论战。在新文化运动主导中国思想的同时,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贺麟等以复兴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为己任,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为宗旨,熔铸佛学或西方哲学的学理,构建出“新唯识论”“新理学”“新心学” 等新儒家哲学,探究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征与精神内涵。文化人类学是与考古学、人种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学科相关联的西方人类学分支,它主张客观地观察、描述、分析、比较人类的文化现象,特别注重研究文化的功能。1934年中国民族学会在南京成立,文化人类学从田野和社会的考察出发,而不是从历史文献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丰富鲜活的中国文化画卷。上个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如费孝通《江村经济》、林惠祥《中国民族史》。我们当下不少文化理论的热词,如文化自觉、文化自主等,都是以费孝通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和社会文化学在20世纪末提出的重要观念。 中国现代文化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研究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使中国文化的整体得以认识,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得以建构。文化总是指向人类全部的、永远在进行中的生活和创造。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如何让当下的文化热潮成为“源泉混混”的有本之水,汇成江海,不断地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除了人心与时代的推波助澜,还有待于不断深入的文化研究。 (摘编于《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梁启超指出中国传统史学的弊端,提出要研究中国的“文学史”“种族史”等,他将中国传统史学带入了现代文化学。 B. 《易传》《毛诗序》两则例子阐释的观念体现了“文教”或“风俗”的意思与文化有关,是中国现代文化学的萌芽。 C. 我们当下多数文化理论热词,如文化自觉等,都来源于以费孝通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在20世纪末提出的观念。 D. 中国文化学分别从中国文化的历史、精神、结构与功能方面进行了研究,使中国文化的整体得以认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论述文化史学时,“中国文化史学主张从中国深厚的史学传统中建构中国的文化学”是论点,钱穆的话是论据,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B. 在论述文化人类学时,先对其概念作了分析,而后举出中国学者从实践出发,研究中国文化的例子,进一步对文化人类学进行了论证。 C. 文章拿中国古代有关文化的概念与现代文化学的概念作对比,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中国文化学的具体情况,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D. 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就开头的“总”而言,结尾的“总”更进一层,论证了中国现代文化学的作用和时代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史和国学是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学术形式,国学也可纳入文化史学的范畴。 B. 中国学者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化学的几个主干,是为了渡过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确立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C. 熊十力、梁漱溟等努力构建“新心学”“新理学”等新儒家晢学的行为,说明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内涵值得探究。 D. 如果让当下的文化热潮成为有本之水,不断深入研究,兼收并蓄,那么我们就能不断地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传承农耕文化起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光明网·时评频道) 材料二: 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硏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摘编自《南方日报》)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也依旧流行。尤其是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为此“论战”一次,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好不热闹。而正是在这样的“论战”中,传统文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深远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兵团日报》)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反映了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 B.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如果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C.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指导功能有所削弱,但它已全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D. 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专家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作用认识不一,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5. 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材料三有多处引用了歌诀,民谚和民俗事例,其作用是反映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联。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B. 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歌在中国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年轻人和小孩可能不知道。 C.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活动的补充历法,它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6. 作为农耕文化符号和二十四节气,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价值和意义?结合材料分析。(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路遗 刘怀远 黄连婶平日不出门,但一出门,准是去借钱。本村几乎都借遍了,不好再向谁开口。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坚决地说:“不要,以前借的还没还上呢,已经拖累你们不少了。” 黄连婶出了村,在路上走,后面有自行车的声音在响动,骑车人和黄连婶说话:“又要去王权村啊?” 黄连婶出了村,苍白的脸红了红,朝那人点点头。王权村是黄连婶娘家的村,娘家哥多。不过去娘家多了,嫂子们也没好脸色。但毕竟是自己娘家,比借别人的心里踏实。 骑自行车的人叫玉亮,下了车跟黄连婶说:“我带你一段路吧。” 黄连婶说:“算了吧,你自己骑还这么大动静,哗啦哗啦直响。” 玉亮看看自己的破自行车,嘿嘿地笑,手往怀里掏,说:“婶,我这里有几十块钱,你先拿去用吧。” 黄连婶忙拦着说:“你帮我的还少吗?我自己命苦,不能总拖累你们。” “ 婶,我知道您性格倔强,可我是外人吗?自家的远房侄子!这几年,黄连叔有病,您也够操心的了。” 黄连婶说:“你惦记着婶,婶感激不尽,你家也不宽裕,我现在日子还能挺过去。” “好吧!”玉亮知道拗不过她,就说:“那我先走了。” 玉亮骑上哗啦哗啦直响的自行车,骑得很慢,比黄连婶走得快不了多少。拐过一个弯,玉亮不见了。 黄连婶走过拐弯处,见路中央有一叠钞票。 黄连婶捡起来,数了数,不到100元钱。天呐,这是谁这么马虎,100元足可以买七八袋化肥,足可以给黄连买一个月的中药,足够在县中学读书的女儿两个月的生活费啊…… 她往前后看,见不到一个人影。 丢钱也太马虎了,玉亮也马虎,他在前面,愣没看到。黄连婶站在那里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有人来找。她摇摇头,把钱装进衣兜,心想,会和找钱的人碰上的,就继续往前走。 迎面开来一辆农用三轮车,在黄连婶面前停下来,开车的是屠户柳三。 “嫂,你要去哪里啊?” “我去走个亲戚。” “哦,俺哥一个人在家呢?” “咋,你还怕他跑了?” 柳三笑了,黄连终年躺在床上搂着药罐子,既不会跑,也不会怕谁偷。 柳三说:“嫂,咱一起回家吧,有啥困难我帮你解决。” 黄连婶说:“你也没开印票子的机器,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的,天天杀猪再赶集卖肉,生意做得也挺辛苦的。” 柳三说:“嫂啊,你不是困难到揭不开锅了,不会又回娘家的。好,你去吧。”柳三挠挠头,朝农用车上看看说:“我东西丢在集上了,得赶快回去拿。”说完,农用车冒了一溜黑烟,掉转车头跑远了。 黄连婶笑着摇摇头,心里说:“慌张鬼,掉转车头往回走也不带我一段路!” 走出不远,黄连婶再次财运高照,又捡到一叠钱。拿在手上,油渍渍的,上面还沾有一星暗红的肉渣。 回到村,黄连婶找到玉亮和柳三。不想二人矢口否认,都说没有丢钱。 黄连婶说:“你们不是丢,是故意放在路上让我捡。” 俩人都说:“俺俩是傻蛋啊?脑子有病啊?要是被别人捡去了咋办?” 黄连婶的泪就要落下来了,说:“只要说钱是你们的,算我借的行了吧?” 不管她怎么说,两人就是不承认,异口同声地说:“钱是你捡的,找不到失主就是你的。” 黄连婶很无奈,两叠皱巴巴的钱像两块刚出炉的烤山芋,烫手。 思来想去,黄连婶最后把钱交给村主任,让他给广播一下,找寻失主。 大喇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第二天午后,玉亮和柳三找了来,说:“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 黄连婶叹一声:“我只有用这个法子,才会逼你们出来承认。走,一起去村委会领回。” 到了村委会,柳主任脸色酣红地躺在椅子上打盹。听黄连婶说完,柳主任打着酒嗝说:“你们都值得表扬,一边是慷慨助人,一边是拾金不昧。” 黄连婶说:“场面话就不用说了,快把钱退给他俩吧。” 柳主任不吭声,脸却更红了,反手把墙上的日历撕下一张,裁成两张寸宽的,把烟丝倒在印有“1989年”的一半上,在手上一扭一转,就成了一只大炮烟。点燃深吸几口,让自己隐藏在烟雾中才说:“上面总来人,村委会也没啥收入,今天李乡长领几个人又来了,你捡的钱真是雪中送炭啊,我用它还了饭店的招待费还不够呢。” 三个人一下僵在那儿,瞪出的眼白如晒在河滩上的鱼。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一段描写黄连婶在本村借钱几乎借遍了,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表示坚决不要,表现了虚荣爱面子的一面。 B. “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玉亮和柳三的这句话表现了他们对黄连婶的帮助并非真心。 C. 柳主任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一基层干部的形象,他收到黄连婶送来的“路遗”后没有广播的根本原因,是村委会没啥收入,镇上的领导又经常来吃饭。 D. 小说两次描写玉亮所骑自行车的响声,从侧面表现了玉亮家庭也不宽裕;柳三借口东西丢在了集上,表现了柳三头脑灵活的特点。 8. 作品是怎样叙述拾遗的故事的?这样写各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 作品为什么以村主任把黄连婶捡到的钱支付了招待费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裴文举字道裕,河东闻喜人也。祖秀业,魏天水郡守,赠平州刺史。父邃,性方严,为州里所推挹。大统三年,东魏来寇,邃乃纠合乡人,分据险要以自固。及李弼略地东境,邃为之乡导,多所降下。周文帝嘉之,特赏衣物,封澄城县子。卒于正平郡守。文举少忠谨,涉猎经史。大统十年,起家奉朝请。时周文帝诸子年幼。盛简宾友,文举以选与诸公子游,雅相钦敬,未尝戏狎。迁著作郎、中外府参军。恭帝二年,赐姓贺兰氏。周孝闵帝践祚,袭爵澄城县子。齐公宪初开幕府,以文举为司录,及宪出镇剑南,复以文举为总管府中郎。武成二年,就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蜀土沃饶,商贩百倍,或有劝文举以利者。文举答之曰:“利之为贵,莫若安身,非货之谓,是以不为,非恶财也,”宪矜其贫窭,每欲资给之,文举恒自谦逊,辞多受少。保定三年,迁绛州刺史。邃之任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总管韦孝宽特相钦重,每与谈论,不觉膝前于席。天和初,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为孝宽柱国府司马。六年,入为司宪中大夫,进爵为伯,转军司马。文举少丧父,其兄又在山东,唯与弟玑幼相训养,友爱甚笃。玑又早亡,文举抚视遗孤,逾于己子,时人以此称之。初,文举叔父季和为曲沃令,终于闻喜川,而叔母韦氏卒于正平县,属东西分隔,韦氏坟陇,遂在齐境。及文举在本州,每加赏募。齐人感其孝义,潜相要结,以韦柩西归,竟得合葬。六年,除南青州刺史。宣政元年,卒于位。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二十六》)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邃之任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B. 邃之任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C. 邃之任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D. 邃之任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 大统属于年号。中国古代帝王都有属于自己的年号,人们熟悉的康熙、乾隆也属于年号 C. 践祚,指古代帝王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 D. 爵,爵位。爵位最早在殷商、西周时代就开始出现,通常把公、侯、伯、子、男称为“五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文举出身官宦之家,父亲因功受爵。东魏来犯时,父亲裴邃聚集同乡据守险要地势防守,等到东魏掠地时又立下功劳,受到周文帝嘉奖,封澄城县子。 B. 裴文举不贪钱财,谨遵道义。在蜀地任职时,有人劝他通过经商获利,但他不以钱财为念,看重安身立命的原则;宇文宪资助他钱物,他也从不接受。 C. 裴文举为官清廉,受百姓爱戴。他任职绛州时,完全按照父亲当年的做法,并受到当地百姓的赞美;韦孝宽对他格外敬重,每次和他谈话都不自觉地膝行到他的座席跟前。 D. 裴文举重视亲情,为时人赞美。弟弟去世后,他善待侄子,受到时人称赞;叔母韦氏死于正平县,他多次悬赏寻求其灵柩,孝义感动北齐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两小题,每题5分) (1)盛简宾友,文举以选与诸公子游,雅相钦敬,未尝戏狎。 (2)文举答之曰:“利之为贵,莫若安身,非货之谓,是以不为,非恶财也。”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4. 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作者却枯坐在邯郸的客店里。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B. 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C. 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 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D.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15. 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老人与孩子)的精神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酒》主旨句/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认识的学生里面,除了少部分 的奇才之外,真正最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的因素,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踏实的人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学一样东西,就学得到一样东西。你只要看一门课最开始的时候,讲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哪些人可以 地听进去,他们未来就算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也都不会生活得太差。而聪明人往往已失去了耐心,都趴在桌子上睡觉。 但趴在桌子上睡觉,还不算最糟糕的学习状态。我自己也在课上睡过无数次,就我的经验来说,当然什么也没学到,但起码知道没学到东西。更可怕的情况是自我催眠,感觉自己在学,实则空空如也。一种典型的催眠方式,就是用手机把每一页PPT 都拍下来,之后该开小差照样开小差。他们以为自己“学到了”,但无非是在手机里储存了一堆只在考试前才会看一遍的照片而已。有时我会禁止学生照相,但他们还是会把电脑搬到教室里,一边听课,一边噼里啪啦地打字。这样也算很努力。但他们努力把课堂上的内容敲进电脑里,就是为了自己可以更 地记不住它们。之所以说这种情况更可怕,是因为他们 地把“并没有真的学到什么东西”这件事巧妙地敷衍过去:“反正随时可以再看我的笔记。” 我想,这里面大概也有一种安全感。一个人学东西之所以无法专注,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一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往往让人焦虑。( ),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这是回避焦虑的法宝。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资聪颖 不胜其烦 心安理得 不露声色 B. 天赋异禀 不胜其烦 问心无愧 不露声色 C. 天赋异禀 不厌其烦 心安理得 不着痕迹 D. 天资聪颖 不厌其烦 问心无愧 不着痕迹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可能不在于智商,也不在于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B. 可能不是努力,也不是智商,而是“踏实”。 C. 可能不在于努力,也不在于智商,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D. 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踏实”。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 B. 因此,你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C. 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 D. 因此,你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20.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5分)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 X市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8年7月6日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1.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观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节目,人们惊奇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①__________,答案似很简单:潜心钻研,反复记诵默写。问题是有必要在这方面花那么大工夫吗?②__________,关键还在于兴趣。年轻学子求知若渴,特别是对那些有难度和深度的对象,会怀有一种朦胧的敬意。其实许多书本知识在日后的人生旅程中可能是无用的,因为不能直接派上用处,但是③__________。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阿基拉和拼字比赛》,阿基拉是黑人子弟,参加英语拼写大赛,从学区一路比拼杀到华盛顿,最后名列前茅的竟然是她和一名亚裔学生,缘由也正在于此,他们的精神力量由此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尊严得到维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纪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为什么不断刷小视频?因为你在猎奇,你总在等待着,还有更新鲜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读一本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某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了。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班同学写一则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承德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 文 答 案 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原文说这些观念与文化密切相关,但毕竟是一种“前文化学”。选项说是“中国现代文化学的萌芽”,曲解文意。C项,“都来源于以费孝通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在20世纪末提出的观念”错误,原文是“以费孝通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和社会文化学在20世纪末提出的重要观念”。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中国现代文化学”。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C项,原文没有“拿中国古代有关文化的概念与现代文化学的概念作对比”,而是从“文化”一词的来源引入。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中国现代文化学形成的时代背景是近现代的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逐渐形成了文化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人类学三大主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学者为了渡过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确立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是背景,不是必然原因。故选B。 4. D 5. B 6. (1)依然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2)能提醒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照自然的节奏和规律生活。(3)在生活习俗中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D项,曲解文意,“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表述不准确,原文材料最后一段说的是“ 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分析。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B项,概括不全,原文说“‘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不是所有老一辈人。故选B。 7. D 8. ①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可以灵活自由地呈现小说情节。②以“路遗”为线索叙述故事,使故事条理清晰,结构更加严谨。③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9. ①在人物塑造上,黄连婶的形象与柳主任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使黄连婶的形象更加丰满。(此处也可答“玉亮、柳三与柳主任形成对比,突出玉亮、柳三两人的美好品质”。)②在思想内容上,这样写暴露并鞭挞了那个年代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不良风气,与玉亮等人形成对比,弘扬了正能量。③在故事情节上,这样写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增加了故事的波澜。④在艺术效果上,这一情节增添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表现了虚荣爱面子的一面”分析不当,这里表现了她性格倔强的特点。B“并非真心”表述不当。C“是因为村委会没啥收入,镇上的领导又经常来吃饭”是不给广播的托辞,并非根本原因。 10. D 11. B 12. B 13. (1)文帝广泛挑选宾友,文举被选去和公子们交游,(公子们)平素对他钦佩敬重,不曾和他嬉戏狎玩。 (2)文举回答说:“利益中最贵重的,不如身心安稳,这不是财货可比因而我不求利,不是厌恶财富。”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也”句末语气词,不能用在句首,故可排除A、C 。“行”有“巡视、巡查”之意,“省俗”解释为“视察民俗”,二者含义相同,所以要断在一起,而且从句子结构来讲这句话在句中做时间状语;另外,“省俗”与“单车”句意不搭,单车的主语应为裴邃。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中国古代帝王都有属于自己的年号”错,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之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B,“他也从不接受”错,结合原文“文举恒自谦逊,辞多受少”可知他推辞多,接受少。故选B。 【13题详解】 第一个翻译句子中“简”翻译为“选拔”;“游”翻译为“交游、交往”;“雅”翻译为“平素”;相“偏指一方”“戏狎”翻译为“嬉戏狎玩”。句子翻译为:文帝广泛挑选宾友,文举被选去和公子们交游,(公子们)平素对他钦佩敬重,不曾和他嬉戏狎玩。第二句“莫若”翻译为“不如”,“是以”翻译为“因而”,“非”翻译为“不是”;恶“厌恶”句子翻译为:文举回答说:“利益中最贵重的,不如身心安稳,这不是财货可比。因而我不求利,不是厌恶财富。” 参考译文: 裴文举字道裕,河东闻喜人。祖父裴秀业,任魏天水郡守,追赠平州刺史。父亲裴邃,为人方正严肃,为州里所推重。大统三年,东魏前来侵犯,裴邃集合乡人,分别占据险要地势来自守。后来李弼平定东部边境,裴邃担任向导,多有招降之功。太祖嘉奖,特地赏赐衣服物品,封澄城县子,授正平郡守,不久,在任上去世。裴文举自小忠厚谨慎,博览经史。大统十年,开始担任奉朝请。当时太祖的儿子们年纪还小,太祖广泛选拔宾友,裴文举被选去与公子们结交,公子们平素对她钦佩敬重,不曾和他嬉戏狎玩。裴文举升任著作郎、中外府参军事。魏恭帝二年,被赐姓贺兰氏。周孝闵帝登基,裴文举袭爵澄城县子。齐公宇文宪刚建立幕府时,让裴文举担任司录。等到宇文宪镇守剑南,又让他担任益州总管府中郎。武成二年,就地加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蜀境土地肥沃,商贩可获利百倍。有人劝裴文举经商牟利,文举回答说:“利益中最贵重的,不如身心安稳,这不是财货可比,因而我不求利,不是厌恶财富。”宇文宪怜惜他贫困,常常想资助他。裴文举总是谦让,推辞的多,接受的少。保定三年,升任绛州刺史。从前裴邃在正平任职,用清廉简约来约束自己,每次春季巡察,只用一辆车子。裴文举上任后,一切遵循父亲的规矩。百姓赞美他,接受他的教化。总管韦孝宽对他特别敬重,每次同他谈话,都不觉移坐而前。天和初年,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任韦孝宽柱国府司马。六年,入朝任司宪中大夫,晋封公爵,转任军司马。裴文举自小失去父亲,他的兄长又在太行山以东,只与弟弟裴玑自幼在一块接受教育,彼此十分友爱。裴玑过早去世,裴文举抚养他的孩子,比对自己的孩子还亲。当时人以此称赞他。当初,裴文举的叔父裴季和担任曲沃县令,在闻喜川去世,叔母韦氏又在正平县去世。当时东西分隔,韦氏坟茔在齐国境内。裴文举在本州任职时,曾多次悬赏招募。齐人被他的孝义所感动,暗中联络,把韦氏灵枢运到西方,最终韦氏与丈夫合葬。六年,授南青州刺史。宣政元年,裴文举在任上去世。 14. B 15. (1)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2)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B项,“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说法错误,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故选B。 16.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 C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①天资聪颖:上天赐予的聪明灵慧的资质,形容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强调“聪明”,内容具体。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宏观概括,强调上天赐予性能。根据后语境“智商”,应该选择后者,另外语法上看“天资聪颖的奇才”“聪颖”和“奇”也有包含关系,重复累赘。②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此处是指踏实的人很有耐心,应选用“不厌其烦”。③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或对不起人的地方。此处指“他们”自以为事情做得合理,应选用“心安理得”。④不露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不着痕迹:指事情做得天衣无缝,没有破绽,不易被人察觉。根据下文“巧妙地敷衍了过去”可知,应选用“不着痕迹”。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在于”与“因素”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智商”为先天因素,“努力”和“踏实”为后天因素,应当先天在前,后天在后,排除B项。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前语境“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ー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内容)往往让人焦虑”与“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有交集“一个点”“一个东西”,话题一致衔接最紧,排除B、D两项,而且后边是原因,应该用“因为”而非“因此”。根据逻辑认知顺序,“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应该在前,“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应该在后,排除C项,另外根据后语境“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的内容应该紧承“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照应上文,属于正确的做法。故选A。 20. 【答案】(1)“你刊”改为“贵刊”(2)“妹仔”改为“女生”(3)“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4)“拜读”改为“指正”(5)“务必”改为“能”或“能够” 21. 【答案】 (1). ①怎么会记得那么多生僻的字词 (2). ②他们肯在这方面花功夫 (3). ③它们可以激活人的精神力量 22.作文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中材料描述了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正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在不断地刷小视频,刷抖音、刷拼多多、刷头条、微信养生……命题人由果溯因,说明这是猎奇心理在作怪。接着命题人指出刷多了小视频的危害: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材料又引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理论,进一步指出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的危害。这等于说,命题人已经对材料所述刷小视频的怪象设定好了立意方向,要求考生在这个方向上深入反思批判这种现象,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考生不可偏离题旨。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设置了一个“面向全班同学写一则倡议书”的任务,倡议书的对象是“全班同学”,要有交流意识;考生要结合材料内容及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展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既然是倡议,语言就要有一定的鼓动性。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的价值倾向非常明显,要求考生必须正视如今我们已经熟视无睹的“奇怪”现象,否定这种“娱乐至死”的生活,发出整改的倡议。 4.文体的限制。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体现“认识与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因此,文体应当选择议论文。形式上必须符合倡议书的格式。标题、称呼、倡议内容、结尾呼吁、落款与时间,这五部分缺一不可。 切题立意: 1.莫让娱乐成为生活习惯。 2.何惧人生无路,只畏心陷娱乐。 3.在娱乐洪流中坚守本我。 4.关于重拾少年意气的倡议书。 5.青年风华正茂时,读书惜时擎壮志。 6.抛浮躁娱乐之风,扬静以修身之气。 7.热血报国当少年,学习奋斗正当时。 珍惜精力,为梦拼搏 ——关于珍惜和规划时间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对于高三阶段的我们来讲,时间则显得更为宝贵。然而,部分同学依然难以抵御抖音等网络小视频的诱惑,在网络上耗费大量时间。时光不容虚度,生命岂可空耗?我们应当珍惜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为梦想而搏。为此,我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珍惜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如果我们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2018年度感动中国栏目中所介绍的程开甲院士在生命历程中不放过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经常挑灯夜读,后来投身大漠,为祖国的崛起提供战略保障。即便已年过六旬,他依然坚持钻研,努力提升自己。“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同学们,身负国家未来与希望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向程老前辈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吗?我们一定要拒绝手机网络的诱惑,珍惜现在的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静下心来,积蓄成长力量。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无数的事例证明,唯有耐下心来负重前行,才能有所成就,不负自己。同学们,对于尚未真正成熟的我们而言,外面的世界广阔而神秘,我们的心中也充满着好奇。但了解外界的前提是拥有辨别能力,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裹挟。同学们,现在的我们正应该沉下心来,为成长积蓄力量。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曾有人卧薪尝胆,终功成名遂;曾有人凿壁借光,终金榜题名;曾有人忍辱胯下,终名震一方。 为梦而搏,规划学习时间。 孟子论治国时曾说:“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信息化、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娱乐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若无节制、无目的地耗费生命浏览这些信息,则无异于慢性自杀。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我们,应当有一种忧患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娱乐方式,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在人生的关键点上打出漂亮的一仗,不要让日后的自己心怀懊悔。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梦而搏,为自己而奋斗吧! 尼采曾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同学们,我倡议大家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摒弃无节制的娱乐。相信我们终有一天会胸中有丘壑,勒马震山河。 倡议人:×× ×年×月×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