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联考语文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一10月份月考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丹东四中 命题人:耿丹 校对人:姜颖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一到冬季东南亚就会出现危险病毒在传播的消息,这已成为一种传统。中国内地—香港—泰国这个“传染病三角区”此次也不例外。泰国爆发的禽流感(几乎200万只家禽遭感染)还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1997年的历史再度上演,当时香港有6人死于这种疾病。‎ 动物疾病能传染给人,这并不新鲜。这是一个自然且十分古老的过程。俄罗斯医学院伊万诺夫病毒研究所主任德米特里·利沃夫说:“病毒、微生物以及一切致使人类患传染病的病菌都是从动物身上传到人体的。在人类走出洞穴和动物受到驯化的几万年间,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菌转移到家畜身上,再由家畜传染给人。”难怪医学界很早以前就试图将大规模流感的责任归咎于动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对流感这种令人困惑的疾病的解释是因为周围马和猪患病。19世纪,在布哈拉酋长国行医的俄罗斯大夫认为,游牧部落患流感与大量养马有关。甚至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顷刻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一开始也被认为是“猪流感”。只是到了后来才搞清楚,这种疾病其实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近年来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骇人听闻的是“禽流感”。对新疫病的恐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严重的疫情有可能导致60%的人口受感染。在官方证实的患禽流感的人中,多数病例是致命的。这是否意味着,禽流感带给人类的是无法回避的灾难?‎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问题专家尤里·根东说,如果自然界并不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的话,就不会在不同物种之间设置防传染屏障。禽类病毒要传染给人是很不容易的,否则人类早就灭绝了。几年前在英国做过一项实验,给志愿者接种禽类常见的各种流感病毒,结果无一人感染。要使病毒进入机体细胞并开始传播,必须具备一种能使血红蛋白分解的特殊酶。进入每种动物的机体都得有一把钥匙,禽类病毒没有进入人体的钥匙。人患上禽流感是十分罕见的现象。首先必须是人的免疫机能或其他系统出现紊乱。当然,这种紊乱的特点还有待研究。泰国人口6000万,约200万只家禽感染病毒,禽流感以闪电速度迅速蔓延。但即便如此,已确诊的感染者仅为12人。‎ 专家谈到的另一个情况能够平息对禽流感日益加剧的恐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整个历史上,这种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官方记录只有两例。目前尚无人受到病人的传染。因此说疫情即将来临显然过早。不仅仅出现过禽类灾难,尤里·根东说:“现在很少有人记得上世纪60年代美国士兵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事了。那时,美国也作了疫情来临的准备,甚至迅速生产了1.5亿支疫苗制剂。”结果疫苗不仅没用上,还在接种时带来种种麻烦,耗费大量资金,尚未发生一例人与人之间传染猪流感的事件。可见,物种间的防传染屏障是可靠的。‎ ‎1. 不能作为“动物疾病能传染给人,这并不新鲜”依据的一项是()‎ A. 泰国、香港先后都爆发禽流感,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 B. 病毒学家认为,野生动物的病菌先是传到家畜身上,再由家畜传染给人。‎ C. 医学界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规模的流感与动物有关。‎ D. 一到冬季东南亚就会出现危险病毒在传播的消息,这已成为一种传统。‎ ‎2. 下列内容不符合原文信息的一项是( )‎ A. 禽流感最严重的疫情总是导致60%的人口受感染,并且感染后就会致命。‎ B. 由于有可能导致很多人感染,一般人对禽流感产生了恐惧。‎ C. 尤里·根东说自然界在不同物种之间设置了防传染屏障,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 D.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曾为疫情做的种种准备,差不多是自找麻烦。‎ ‎3. 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禽流感是需要注意但不必恐慌的问题。‎ B. 只要我们身体健康,免疫机能和其他条件不出现紊乱,我们绝不会患禽流感。‎ C. 禽类病毒一旦发生突变就有可能找到进入人体的钥匙。‎ D. 禽类传染病将成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D项,“一到冬季东南亚就会出现危险病毒在传播的消息,这已成为一种传统”错误,题干重点是“病毒传染给人”,D项仅说明危险病毒传播这个事实,与题干要求不符。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A项,“并且感染后就会致命”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第二段“对新疫病的恐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严重的疫情有可能导致60%的人口受感染。在官方证实的患禽流感的人中,多数病例是致命的”可知,多数病例是致命的而不是感染后就会致命。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B项,“我们绝不会患禽流感”错误,文中并没有说“绝不会感染”,B项说法绝对化。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将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空巢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B.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C. 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D. 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B.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C. 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D.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6. 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D ‎ ‎6. 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②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③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④积极寻找对策,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命安全;⑤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B项,“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二中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可知,“直接造成”说法错误。C项,“‘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错误,表述绝对,由材料二“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可知,此前的措施使有助于问题解决,但“短期内”的说法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D项,“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错误,张冠李戴,由材料四“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可知,“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D项,“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错误,强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筛选相关信息加以分析概括即可。由材料二“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可知,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加快经济发展,解决地方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完善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加大政府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由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可知,只有积极想办法才能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由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可知,要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还需要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这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他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一切都在瞬间。‎ 老马在餐桌旁坐下,人像瘪了似的,翻来覆去只有一个感慨:这个“水工”跟我配合得多好啊。‎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 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节选自《铁凝自选小说集》)‎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写老马第一次听见门铃声时“不觉浑身一激灵”,“把蒜藏进抽屉”里,说明老马平时对老婆很畏惧,这种心理描写的手法很好地刻画了老马的形象。‎ B. 老马的老婆临走的时候交代了家里的水表需要修理,所以,他“不由分说”地把“水工”请到家里来,但是老马没有想到他这么听话。‎ C. 老马顺手就把单位出纳送来的工资放在餐桌上,这个情节为下文“水工”拿走钱埋下伏笔。‎ D. 小说构思巧妙,颇具匠心。从主人公怕老婆写起,再写他让“水工”害怕,结尾以“晕厥羊”点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8. 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老马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9. 请你谈谈小说题目“昏厥羊”的含意。‎ ‎【答案】7. A 8. 胆小懦弱;欺软怕硬;幼稚可笑,缺乏社会经验,分不清好坏人。 ‎ ‎9.‎ ‎ ①”昏厥羊”是一种胆小懦弱的动物,它胆小怕事,又善于伪装自己,从而欺骗别人保护自己。②老马在家里没有地位,一味服从,就连吃蒜这样的嗜好都被长久地压抑。面对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他会陶醉于命令训斥别人的快感之中,他就是一只昏厥羊。③“修水工”在老马面前表面上逆来顺受,实际上更善于伪装自己,从而达到他卑劣的目的,他也是一只昏厥羊。‎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A项,“这种心理描写的手法很好地刻画了老马的形象”错误,“不觉浑身一激灵”“把蒜藏进抽屉”是动作描写而不是心理描写。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分析事件,理清情节,然后从文中找出有关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由“这时有人按门铃。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可知,老马是一个胆小的人;由“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可知,老马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由“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可知,面对陌生人走错门的借口、慌张的神情、胡乱鼓捣的行为、低眉顺眼的一味顺从,老马缺乏生活经验,不能分辨好人与坏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题目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理解标题意蕴,可以从理解名词含义、塑造人物性格以及揭示小说主旨等角度加以探究。由“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可知,标题“晕厥羊”表面含义是指一种胆小害怕的小动物,遇到自己害怕的时候通过“晕厥”伪装来保护自己。由“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知,“晕厥羊”也指胆小怕老婆的老马。由“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可知,“修水工”也是一只“晕厥羊”,他在老马面前一味顺从、甚至晕厥伪装自己已达到目的。‎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荆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 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去官之后 去:离开 B. 值董卓之难 值:正赶上 C. 兴举义兵 举:发动 D. 诚恐己离兵 诚:真诚 ‎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自称孤。‎ B. 孝廉:汉代开始,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 C. 僭号:一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二是指超越本分的封号。在这里是第二个意思。‎ D. 执事:指管事的人。有时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在本文中指管事的人。‎ ‎12.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一直以来志愿是做一个好太守,好好搞政治教化来建立名誉,因此他在济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却因豪强权贵的嫉恨怕家人受累而辞官。‎ B. 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 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绍、袁术和刘表,自己当上了宰相。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 D. 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绝不放弃兵权。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考虑到自己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又考虑到自己垮台后国家会有颠覆的危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2)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 ‎【答案】10. D 11. C 12. C ‎ ‎13. (1)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来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不超过三千人,这大概是我本人的志向有限。‎ ‎(2)等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军队的势力强大,我自己估计当时的形势,实在不能够抵挡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一词多义,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D项,“诚,真诚”错误,“诚恐己离兵”意思是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诚,实在。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在这里是第二个意思”错误,“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意思是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此处“僭号”指冒用帝王的称号,应是第一个意思。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C项,“曹操先后打败了袁绍、袁术和刘表”错误,由原文“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可知,曹操先后打败了袁术、袁绍、刘表。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更”,再;“不过”,不超过;“其”,大概。第(2)句得分点:“及”,等到;“河北”,黄河以北;“兵”,军队;“度”,估计。‎ ‎【点睛】文言文翻译句子时一般采用直译的方式,直译不通顺的也可以采用意译。翻译句子时,可以采用留、译、补、调等方式进行,留即保留年号、人名、官名、地名、物品的名称等不变;译即把单个字翻译成双音节词的形式;补即补充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成分,尤其要注意句中省略主语的情况;调即针对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等情况参照现代汉语的顺序进行调整,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文言文翻译 我刚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人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 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重新去招募,也仍不超过三千人,这大概是我本来的志向就有限。‎ ‎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吏,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等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军队势力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抵挡他。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来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 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来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被别人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阴”“阳”两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用在这里确是“奇险”,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B. 《望岳》颈联写景细致,心胸因为山中云气而荡漾,看的目不转睛,直到时已薄暮。‎ C. 《登高》中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D. 《登高》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尾联诗人将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为自己一生艰难坎坷,命运不顺这个根源。‎ ‎15. 两首诗的尾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4. D 15. 《望岳》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登高》表达了诗人因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加难以排遣的悲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D项,“归结为自己一生艰难坎坷,命运不顺这个根源”错误,说法过于绝对,诗词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中“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由此可知,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作者须发皆白、身体多病。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明确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可以从题目、作者、抒情词句等方面来把握,然后结合整首诗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将两者加以对比即可。《望岳》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诗人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借登顶泰山表现自己不畏艰难、敢于登顶的雄心。《登高》一诗颈联中“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出了诗人异乡漂泊、年老多病的孤寂惆怅之情;尾联中“艰难”“繁霜鬓”“潦倒”等词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忧国伤时、潦倒不堪的愁苦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请将《登高》中诗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2)同样是登高,杜甫登高望远抒发情怀,李白却在梦中游览了天姥山,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出鄙弃权贵的傲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的原因。‎ ‎【答案】 (1). 万里悲秋常作客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明明如月 (6). 何时可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作”“摧”“掇”“等。‎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______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_______的当下,必须_______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 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 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 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18. 双引号的作用有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表示突出强调。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刷脸”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人讲“修辞立其成”,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 B. 我是个盲人,无法形容出那个女郎的容貌,但她脚后跟发出“啪哒啪哒”的声响,我知道她穿的是拖鞋。‎ C. 所谓“艺术真实”,指的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更集中、更典型、更生动、更具有代表性地再现生活的真实。‎ D. 如果学校让学生背诵《弟子规》《朱子家训》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听话,那么国学教育就走偏了,还可能使学生接受了其中的一些“糟粕”。‎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答案】17. D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第一空,与时俱进: 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突飞猛进:形容发展进步飞快,变化巨大。“与时俱进”一般用于人,此处语境为“人工智能技术”,应为“突飞猛进”,排除AB两项。第二空,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少见。“司空见惯”表示“某人认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语境“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强调经常见到,客观性强,应为“屡见不鲜”,排除C项。第三空,方兴未艾: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由语境“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可知,“人脸识别技术”为新技术,此处应为“方兴未艾”。第四空,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由语境“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可知,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不是事故或祸害,所以应用“未雨绸缪”。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及准确辨析标点符号的误用,能根据考查的标点有针对性的分析句子的语气、停顿、结构及意义等。文中“刷脸”是指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其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A项,“修辞立其成”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B项,“啪哒啪哒”中的引号表示引语,即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C项, “艺术真实”中引号表示突出强调。D项,“糟粕”此处比喻废弃无用的事物,其引号也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A项,“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错误,搭配不当,应改为“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C项,“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错误,语序不当,应改为“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D项,“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错误,成分残缺,应改为“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故选B。‎ ‎【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春联也叫对联、门对,是悬挂或张贴在楹柱门户之上的联语。 ①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成人形悬于门以辟邪,后来蜕化为在桃木上画神以庇门户。春联的另一个源头可能是春贴:古人立春时多写“宜春”的帖子,日后渐成习俗。桃木色红,汉人认为红色辟邪、吉利, ② 。特殊的是庙宇用黄纸,丧家守制用白纸。现在春节张贴春联, ③ ,还想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 ‎【答案】①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②所以春联用红纸书写③除了为了辟邪、迎春、求吉外 ‎【解析】‎ 试题分析:补写句子,注意分析整个语段,第一空根据“春联的另一个源头可能是春贴”以及冒号后的“最初人们以桃木刻成人形悬于门以辟邪”等内容,可以确定应填写“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第二空根据“桃木色红,汉人认为红色辟邪、吉利”“ 特殊的是庙宇用黄纸”等信息,可以填写“所以春联用红纸书写”;第三空根据后面“还想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等信息,可以推知应填写“除了为了辟邪、迎春、求吉外”。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下面三幅对联对应了中国三个传统节日,请将三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依次写出。‎ ‎(1)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2) 上联: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 下联: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3)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轮明月两地心 ‎【答案】(1)端午节(2)元宵节(3)中秋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语境中的关键词并结合节日的习俗特点加以理解。(1)由“门前悬虎艾”“江岸喝龙舟”可知,挂艾草驱邪和赛龙舟以纪念屈原为端五节习俗;(2)由“三五良宵”“新春”“一年初望”可知,此联所写为正月十五元宵节。(3)由 “相思”“三秋”“一轮明月两地心”可知,此联写秋季人们望月团圆的中秋节。‎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第21题材料谈到东北三省籍的大学毕业生外流的现实问题。对此,有的家长认为国家出台了振兴东北经济的政策,东北会再次发展起来,而且在父母身边还会有很多的便利;有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走出去,在外面机遇更多,发展更好,也更有面子。‎ 那么你将来会选择回家乡,还是去远方?请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做到有理、有据、有情。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少于800字。‎ ‎【答案】妈妈:‎ 您好!见信一切安好。‎ 四年大学毕业了,我选择继续奋斗,走向远方。‎ 年少轻狂,只一心想要奔赴远方,却不知回不了的叫家乡而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想想,也是四年前,怀着满腔青春热血踏进了校园,如今已到了毕业季,我也早不是当初懵懂的少年了。我有了梦想,有了前进的方向,想要奔赴心中的那个远方。‎ 在家乡那个多山的地方,人们勤勤恳恳,享受着来自大山的馈赠。我想用所学到的知识,用另一种方式回报给家乡。‎ 幼时,总喜欢伏在外婆的膝上,听她说那些所谓的“远方”——外面的世界。“海是什么样的呢?”我问,外婆告诉我:“海是令人舒心的蓝色,她呀平静时如温婉可人的女子,汹涌起来又如发怒的雄狮,惊涛骇浪,让人不寒而栗。当你真的面临她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心胸竟会如此辽阔,整个世界豁然开朗,整个人整颗心都明媚了起来。”听完,我是多么想去那个远方看一看,我多么想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呀。我想走向远方,去看看远方海的模样。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长大了些许,我从书本上看到了描述远方的文章,也曾读到诗人汪国真的一首《走向远方》。这更坚定了,我,一定要背上行囊走在路上,走向远方。如今,也快面临着毕业了,巨大的压力也无形压在了我们身上。我时常也会望着头顶蔚蓝的天空想:我所要去的远方到底有多远,我需要多努力才能到达那个远方?在梦里,我仿佛到达了大海,面朝大海之景,所见到的皆是春暖花开。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没有梦想,又何必远方。我希望我的梦想是那山上的山茶花,待到春天时,便有一丛一丛的茶花开;我希望我的梦是那天上的云彩,待到天晴时,便有一朵一朵的白云飘;我希望我的梦想是那夜空中的星辰,待到天暗时,便有一束一束的璀璨星光……只要有了梦想,就会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地踏着光芒走向远方,走向梦想。‎ 走向远方,用自己的双脚踏实点,走向远方!付出的努力都会化为梦想道路上的一个个脚印,天道酬勤,总有一天能够到达心目中的远方!‎ 此致!‎ 敬礼!‎ 您的儿子 ‎2018年6月20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以书信的形式考查。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题干要求“那么你将来会选择回家乡,还是去远方”“请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书信内容需要明确自己的选择,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需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如称谓及问好;开门见山,就事说想法;收尾结语既要规范,也要得体扣话题;落款署名避真名,标注时间也必要等。参考立意:如选择去远方,理由1:大学学习的意义,背井离乡为哪般(科技生产力,会当凌绝顶,年轻人打拼,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理由2:人才济济利发展,打开眼界应为先(发达地区的吸引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往高处走);理由3:两相对比,去意坚决(经济发展环境现状,发达地区优势举例);理由4:取得真经回家乡,再图发展也不迟。选择回家,理由1:回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工作生活两不误;理由2:回家发展,可以更好地利用身边的社会关系,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理由3‎ ‎:回家乡发展,可以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结构:如可以选择去远方发展,先确定一个主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然后强调经验、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如一个人总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才会去放飞梦想、追逐梦想。不甘被困在家乡的那小小世界里,决定走向远方;人生需不断去追逐,走向远方,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自在,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走向远方,学习远方的发展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为以后家乡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打算,如在远方,一定会努力、拼搏、奋进等,为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夯实基础。‎ ‎【素材】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是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人活着,只要有希望,只要有梦,生命就有美丽,就有精彩”。‎ 要真正的实现梦想,那就要经历刻苦追梦的方向,只有在不断积累、锻炼,才会收获那多彩的硕果。努力向人们宣传当今社会正能量,用双手谱写精彩的画卷。‎ 汪国真曾感叹:“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这是从心底的呼唤。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化,我们总应该有走向远方的志向,以此来确定一生的方向。‎ 马可波罗说:“使人年老的,并不是岁月,而是梦想的失去。”于他而言,他的生活并不在威尼斯,而在那使他魂牵梦系的东方。他并不明确东方到底是什么样子,年轻的他也未曾有过远行的经历,但他最终选择了这趟没有翅膀的飞翔,因为他坚信生活在别处,在他梦想的东方。即使无法到达,至少他走过了。‎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