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山江湖”协作体 2020 届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俞方杰、俞强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庄子》承继老子学说,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道家著作。现存世33篇,分为内七篇、外十五篇和杂十一篇。其文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思想奇特,意出尘外,文笔多变,气势壮阔,妙趣横生,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勾勒了逍遥飘逸的人生境界。‎ 庄子尤为强调精神的自由,因此《庄子》开篇便是《逍遥游》。他生逢乱世,生活穷困潦倒,却洒脱地鄙弃权势名利,坚拒楚相之职,竭力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在他看来,顺从天道,自然而为,不为物累,方能旷达处世,泰然逍遥。所以《庄子·道遥游》里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游于无穷的境域,便无须依赖外物。然而,世人总有“机心”,心为俗物所羁绊,便难以达到真正的逍遥自由。如《庄子·养生主》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庄子看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穷的知识和利益,也是一种“机心”,这恰恰是为利益所累。如何能“不物于物”,达到逍遥的境界?庄子提出了“坐忘”“心斋”这样一种返璞归真的人生修行方式,即去除求名斗智的心念,消除由生理激起的贪欲,使心境达于空明之境。具体怎样才能返璞归真,庄子又强调,“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即当做到不为人工而毁灭天然,不为世故而毁灭性命,不为贪得而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 ‎《庄子》强调逍遥游,并非看破红尘,他同样珍视和强调积厚、诚信、忠诚等美好品质,只是尤为强调以自修的方式,获得心灵的自由。正如《庄子·让王》中所强调的:“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作。”回首《庄子》,其所强调的不执着自我,不执念于一时、一事,不耿耿于荣辱得失的开阔境界和旷达胸怀,所强调的审己体察、丰富自身心灵的修行方式,以及抛开成见,消除争论,尊重差异,以不齐为大齐的人生智慧,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保持平和的心态、成就胸怀浩荡达观豁达的人生有指引作用,而且对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的开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和启示。‎ ‎(摘编自孙欣《旷达逍遥,天人合一》,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思想奇特,文笔多变,气势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是战国最重要的道家著作。‎ B. “机心”指心为权势名利所绊,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穷的知识和利益也是心存“机心”。‎ C. 《庄子》尤为强调审已体察、丰富自身心灵,抛开成见,看破红尘,获得心灵自由。‎ D. “心斋”是去除功利之心,消除由生理而激起的贪欲后,达到返璞归真的人生修行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庄子身逢乱世,穷困潦倒的背景为前提,来论证庄子开篇便是《逍游游》的缘由。‎ B. 文章第二段先提出庄子逍遥思想,接着逐层分析论证,最后梳理出返璞归真的方法。‎ C. 文章在论证庄子追求自由精神的同时,又兼分析其珍视美好品质的特点,具有辩证意味。‎ D. 文章援用《庄子》原句,既阐释了庄子逍遥思想的内涵与意义,又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回首《庄子》,就是为了具备不执念于一时、一事,不耿耿于荣辱得失的修行方式。‎ B. 世人只有去除求名斗智的心念,消除贪欲,使心境达到空明之境,方能达到“不物于物”。‎ C. 庄子人生智慧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如果缺失这一智慧,就无法开创事业,成就人生。‎ D. 庄子超越当代之人,他的人生智慧对国家事业的开拓、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看破红尘”不合文意,原文是“《庄子》强调逍遥游,并非看破红尘”。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曲解文意,“文章以庄子身逢乱世,穷困潦倒的背景为前提,来论证庄子开篇便是《逍游游》的缘由”不合文意,原文“庄子尤为强调精神的自由,因此《庄子》开篇使是《逍遥游》”。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以偏概全,原文,“回首《庄子》……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保持平和的心态、成就胸怀浩荡达观豁达的人生有指引作用,而且对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的开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和启示。C项,“如果缺失这一智慧,就无法开创事业,成就人生”说法过于绝对化。D项,“庄子超越当代之人”无中生有。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法律是治理网络空间、维护网络秩序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非常重视网络空间的法治建设。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就指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在 2015 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 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在今年 4 月 19 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完善网络立法,实现有法可依,是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我国自 1994 年全面接入互联网以来,网络立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行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达 600‎ ‎ 多件,初步形成了覆盖网络安全、网络内容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电信行业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网络消费者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保 护、电子证据、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领域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但我国的网络立法仍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立法层次低,欠缺上位法①和体系化设计,导致政出多门、立法分散、执法脱节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应当加快网络立法进程,重点推进以下六个领域的立法:‎ 一、尽快出台《网络安全法》,维护网络安全。‎ 二、出台《电子商务法》,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三、制定《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法》,规范网络信息服务市场。四、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 五、研究制定《电子政务法》,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和政务数据开发利用。六、适时出台统一的信息通信法,促进网络融合。‎ ‎(摘自谢永红《应加快六大领域网络立法》)‎ 材料二(右图)‎ ‎(摘自刘华东《网络清朗靠什么?法律筑起安全盾)》)‎ 材料三 ‎“我国网络用户群体庞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6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 7.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51.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6.56 亿,网络安全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2017 年 6 月 1 日,《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该法实施后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对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一法一决定”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法律。该法共 7 章 79 条,是一部以网络运行安全为主,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兼顾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信息 内容管理,以及如何推动、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 对个人而言,《网络安全法》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保护个人信息是当前网络工作中的重要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拥有搜索个人信息的能力,个人信息的使用、交互、跨境传输越发频繁。虽然相关部门此前有一些政策法规,但总体比较分散、不成体系,正需要这样一部上位法。‎ ‎《网络安全法》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含义、个人信息权利、个人信息的匿名化处理,如“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同时原则上“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 外”。这是为未来大数据的发展和利用留下空间做出的原则规定,体现了立法的前瞻性。‎ ‎(摘自殷泓《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的“守护神”》)‎ ‎【注】上位法:就法律效力大小而言,效力大的为上位法。‎ ‎4. 下列针对《网络安全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安全法》实施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一法一决定”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B. 《网络安全法》共有7章79条,是我国第一部网络安全的综合性基础法律。‎ C. 《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填补了我国上位法的空白。‎ D. 《网络安全法》具有前瞻性,为未来大数据的发展利用留下空间做出了原则规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自全面接入互联网以来,已初步形成了多个领域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网络立法工作成效显著。‎ B. 不同于第一则材料及第三者材料,第二则材料里既有具体的数据,还有图表显示立法阶段和法律亮点。‎ C.‎ ‎ 第一则材料提出,我国应重点推进“六个领域的立法”,这样就能弥补我国网络立法方面存在的不足。‎ D. 《网络安全法》出台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进行了三次审议,可以看出我国对网络立法的重视。‎ ‎6.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实施《网络安全法》的必要性。‎ ‎【答案】4. C 5. C ‎ ‎6. (1)完善网络立法,实现有法可依,是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2)我国的网络立法仍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及时弥补。‎ ‎(3)我国网络用户群体庞大,网络安全问题不可掉以轻心,需要一部上位法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填补了我国上位法的空白”错,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但总体比较分散、不成体系,正需要这样一部上位法”。“正需要”不等于“填补了”。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这会部分弥补我国网络立法方面存在的不足”错,根据材料一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应当加快网络立法进程,重点推进以下六个领域的立法”可知,重点推进“六个领域的立法”是为了加快网络立法进程,而“这会部分弥补我国网络立法方面存在的不足”文中也没有提到。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要求“请简要概括我国实施《网络安全法》的必要性”,可知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三则材料中。材料一中的第一段主要是谈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文中说“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完善网络立法,实现有法可依,是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所以实施《网络安全法》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第二段是谈论我国在网络立法方面存在的不足,文中说“但我国的网络立法仍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立法层次低,欠缺上位法①和体系化设计,导致政出多门、立法分散、执法脱节等问题”,所以需要在网络立法方面进行及时弥补。材料三主要是谈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文中说“我国网络用户群体庞大……网络安全问题不可掉以轻心”、“虽然相关部门此前有一些政策法规,但总体比较分散、不成体系,正需要这样一部上位法”、“这是为未来大数据的发展和利用留下空间做出的原则规定,体现了立法的前瞻性”从这些语句可知我国网络安全问题中个人信息的保护很重要,需要一部上位法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集合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整合即可。‎ ‎【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珠子灯 汪曾祺 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一堂灯一般是六盏。四盏较小,大都是染成红色或白色而画了红花的羊角琉璃泡子。一盏是麒麟送子:一个染色的琉璃角片扎成的娃娃骑在一匹麒麟上。还有一盏是珠子灯:绿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灯。这盏灯分量相当的重,送来的时候,得两个人用一根小扁担抬着。这是一盏主灯,挂在房间的正中。旁边是麒麟送子, 玻璃泡子挂在四角。‎ 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点亮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元宵的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话过去:请孙小姐把脚放了。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 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 行》,孙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但是说了也无用。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这六盏灯也再没有点过了。‎ 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动一点。王常生用过的手表、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位置。孙小姐原是个爱洁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 遍。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 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病。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除了那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她躺着,听着天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远的树上叫着双声,“鹁鸪鸪——咕,鹁鸪鸪——咕”,听着麻雀在檐前打闹,听着一个大蜻蜓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听着老鼠咬啮着木器,还不时听到一串滴滴答答的声音,那是珠子灯的某一处流苏散了线,珠子落在地上了。‎ 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她这样躺了十年。她死了。‎ 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节)‎ ‎7. 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浓墨重彩地介绍风俗和珠子灯,犹如舞台布景,为人物的出场描绘特定社会环境,暗示人物悲惨的命运,是点题之笔。‎ B. 小说善于设置悬念,语言意蕴丰赡。“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就明确交代孙淑芸婚后丈夫亡故以及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C. 小说通过讲述王常生托媒人叫孙淑云放脚不裹脚,教她读进步书籍等情节来说明他们夫妇琴瑟和谐,感情很好,正是这份真挚,深笃的情感,让孙淑云守节至死。‎ D. 孙淑云原爱洁成癖,丈夫死后她平常不许擦拭屋里的陈设,可见她心如死灰,百无聊赖,陷于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当中。‎ ‎8. 联系全文,分析小说结尾处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9.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孙淑云的形象特征。‎ ‎【答案】7. A 8. 小说用珠子落地滴答的声音营造了死寂落寞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用珠子灯的破落来象征人物悲惨的命运。照应标题,升华主题。给人以挥之不去的凄冷和伤痛之感,引人深思。 ‎ ‎9. 孙淑芸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但有非常浓重的封建贞节思想的旧中国女性形象。她虽然受过较为开明的教育,接触过新的思想但却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丈夫死后,她为了恪守封建贞操观,维护家庭“荣誉”,在“新房”里默默地躺了十年,终于寂寂死去。‎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备选选项从内容、手法、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手法,准确把握小说的主旨,最后做出准确判断。B项,“明确交代”一说不贴切,应该是“暗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系对主题的误读。C项,“正是这份真挚,深笃的情感,让孙淑云守节至死”错误。小说主题是批判非人道的封建贞操观,让孙淑云悲惨死去的是陈腐的贞操观。D项,这种说法不贴切。小说侧重的是要表现贞操观荼毒了孙淑云,让她“古怪”,已经不正常了,非人了。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联系全文,分析小说结尾处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本题考查欣赏分析小说的结构,把握主题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小说结尾段落的作用,作用体要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分析。阅读小说,精读结尾,分析本题,结合“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及上文内容“她死了。她的房门锁了起来”分析可知,用珠子落地滴答的声音营造了死寂落寞的氛围。结合“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她这样躺了十年”分析出珠子灯的破落的象征意义。小说用珠子灯的破落来象征人物悲惨的命运,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性。。在结构上,“玻璃珠子”照应标题“珠子灯”。‎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孙淑云的形象特征。”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主要性格“有知识、有才华”、“有非常浓重的封建贞节思想”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文中“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表现出她有文化有才华。结合文本内容“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除了那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她这样躺了十年”分析,以此类推,再从封建守贞节,寂寞而死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适传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 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剌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 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缙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节选自《唐书•高适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B.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C.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D.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倡优,古代指从事歌舞杂戏的艺人。倡,乐人也。优,谐戏者也。先秦时,已叫艺人为倡。‎ B.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C. 节度使,官名。是宋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高适谥曰“忠”,是褒奖他为人忠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靠乞讨为生,二十岁才关注诗歌创作,所写诗歌为时人传诵,后被人推荐,但当时专权者李林甫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 安禄山叛乱,皇帝让哥舒翰率兵讨伐,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兵败,高适向皇帝进言,要求拿出宫中的珍宝招募敢死之士抗击敌人,皇帝却未采纳。‎ C. 高适担任谏议大夫时,率性敢言,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再加上他经常夸夸其谈论国事,言过其实,所以那些官员们更看不起他。‎ D. 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 ‎13. 请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2)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答案】10. B 11. C 12. C ‎ ‎13. (1)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拼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 ‎(2)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的意思是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句中“言之”的主语是“臣”,“不肯听”的主语是“他”,指杨国忠,所以应在“不肯听”之前停顿。这样就排除C、D项。“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的意思是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句中“行”是说陛下西行逃难的事,所以应在“今日行”之后停顿。排除A项。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饭粝米”:“吃粗糙的饭食”;“厌”:“吃饱”;“责”:“要求”;“固”:“当然”。第二句关键点:“方”:“正”;“济”:“渡黄河”;“恶”:“嫉妒”;“短毁”:“诋毁”;“除”:“授予官职”。‎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 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辅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 节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 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士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从小路追赶,在河池追上他,于是进言:“哥舒翰平素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拼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军南阳,而一两个太监在监督军队时又大权独揽,这样怎能取胜?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 高适不久迁任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率性敢言,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西的来瑱率领军队在安陆会师。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跟随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段子璋。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抢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气,把崔光远撤了,用高适取代他做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夺取了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鄙,想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没有立功,还把松州、维州和云山城丢掉了。皇帝召他回来,让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崇尚气节道义,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王霸大业。他生逢乱世,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追求,但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因此,不被官员们所推重。但是他为政宽容简明,每到一地任职,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他五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他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作品传播开来。他写信给贺兰进明,建议急速援久梁州、宋州,以亲近各军;写信给许叔冀,告知要消除对他人的怨恨,共同援救梁州、宋州;渡淮河前,他在给各将校的公文中,告诉他们同永王断绝关系,以表明 自己清白无辜。当时上层社会都认为他是合乎道义并且是了解时局变化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 细雨春芜上林苑③,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写于同一时期。②《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毗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 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③上林苑: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官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卧”字刻画诗人隐居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 B. 苏武被困匈奴餐用毡毛也不变节,张巡欲气吞逆贼咬碎钢牙,诗人借此以明志。‎ C. “壮心未与年俱老”表现诗人年事已高,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D. 这首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都运用了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相同的。‎ ‎15. 诗的第三联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写出了被金人占领的宫苑一片荒芜、残破的情景。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土沦丧内心的无比伤痛;③为下句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C项,错在“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壮心未与年俱老”的意思是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所以,雄心壮志并未因年老而有所衰减。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诗的第三联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意,然后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准确描绘这首诗的画面。答题时,先要用优美的语句简要描绘画面,然后用两个形容词来概括意境的特征,从结构和情感的角度分析意境的作用,“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描绘了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根据诗句中的“草丛生、残壁颓垣”可以概括出荒芜、残破的特征。看到洛阳宫残壁颓垣的景象,对于国土沦丧,诗人内心无比伤痛。结构上,该联为下句“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直抒胸臆作铺垫。‎ ‎【点睛】鉴赏诗歌的意境的方法,首先要读懂诗意,然后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准确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这首词……。回答画面提分三步走:一是用一句简明的话整体概括出画面的特点,其中要答出画面描写的时间、地点及特点;而是要用优美流畅的语言生动描绘画面;三是回答出该意境的营造对诗人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叹收复中原、徒成虚愿,于是有了不堪回首之感。这一感慨,因见“_______,_______”而愈加强烈。‎ ‎【答案】 (1). 我决起而飞 (2). 抢榆枋而止 (3). 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决”“抢”“榆枋”“尊” “酹”“佛狸祠”“鸦”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国家发改委今年 6 月份发布相关意见,要求各地区相应降低景区门票价格。但一些景区所谓的降价方案很虚、不实。连媒体记者和游客等都很容易发现其中猫腻,但主管部门却没有发现问题,于是对相关景区的相关降价措施进行认定、公布,使得相关景区也敢于 实施所谓的降价方案。一些地方在这一工作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懒政等,由此 。‎ 长期以来,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在其他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没有严肃景区票价成本监审或调查等前提下,让一些景区自行决定票价降与不降、降多少,几乎无异于 ,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要想国家国有重点景区门票降价这一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切实办好,一个首要的基础工作就 是要切实督促地方有关职能部门把国家的相关景区降价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好、落实好,( )。对于少数景区象征性降价、明降暗不降乱象折射和凸显的工作不实、作为不力等,对有关部门、 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依规严格查究,一旦坐实就要及时祭出严肃问责的大棒, ,避免由 于工作不力让类似情况愈演愈烈。‎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明火执仗 见微知著 与虎谋皮 正身率下 B. 明目张胆 可见一斑 与虎谋皮 以儆效尤 C. 明目张胆 见微知著 为虎作伥 正身率下 D. 明火执仗 可见一斑 为虎作伥 以儆效尤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是因为就在于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 B. 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就在于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造成的。‎ C. 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是因为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造成的。‎ D. 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避免“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继续上演。‎ B. 避免“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不会继续上演。‎ C. 使得“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继续上演。‎ D. “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避免继续上演。‎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明火执仗”的语义比“明目张胆”更重,第一处,是说相关景区公开放肆地“实施所谓的降价方案”,从语意程度及语境来看,如果使用“明火执仗”语义过重,应该使用“明目张胆”。“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第二处,从语境来看,是说可以由景区的行为推知“一些地方在这一工作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懒政”,并不是强调事情发展的趋势,应该使用“可见一斑”。“与虎谋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第三处,从语意来看,后面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可知,语段是说“没有严肃景区票价成本监审或调查等前提下,让一些景区自行决定票价降与不降、降多少”是根本办不到的,应该用“与虎谋皮”。“以儆效尤”,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正身率下”,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第四处,是说“要切实督促地方有关职能部门把国家的相关景区降价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好、落实好”,以此来警告不合规的行为,应使用“以儆效尤”。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D项,“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这一画线句子的语病是“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句式杂糅,该句把“关键原因就在于……”和“是因为……”两句杂糅。A项,结构混乱,“是因为……就在于”句式杂糅,选项把“是因为……”和“就在于……”两句杂糅。B项,“就在于……造成的”句式杂糅,选项把“就在于……”和“由……造成的”两句杂糅。C项,“是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选项把“是因为……”和“由……造成的”杂糅句式,从而显得结构混乱。故选D。‎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A项,从前面的语意来看,“要想国家国有重点景区门票降价这一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切实办好,一个首要的基础工作就是要……”,可见此处是说办好国家国有重点景区门票降价,应该是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结合选项来看,括号中应该是说“避免‘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继续上演”。B项,不合逻辑,“避免‘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不会继续上演”中“避免”和“不”连用导致语意与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反;C项,不合逻辑,“使得‘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继续上演”语意与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反;D项,从句式结构及顺畅的角度来看,应该把“避免”放在前面。故选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话语中有表达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修改(只修改不得体的部分)。‎ ‎①“这本书是我珍爱之物,看完请璧还。”“放心,三天后一定归还,决不会拖延。”(同学之间借阅书籍)‎ ‎②我校杨光同学,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他能得到贵校的垂怜。(某中学老师向高校领导推荐学生)‎ ‎③各位观众:我在福州向您现场直播劲旅八一男篮对战弱队福建男篮的比赛。(体育直播员转播比赛)‎ ‎④我是本市下岗职工,现申请开办一个家电维修店。恳望审批我的申请,以免影响及时开业。(某开业申请书)‎ ‎⑤李编辑:您好。寄上拙作《秋月》,请您费心一读,敝人虽有吟诗雅趣,还望不吝赐教。(中学生王欣写给诗刊编辑的一封信)‎ 答:①将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__;‎ ‎⑤将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璧还 (2). 归还 (3). 垂怜 (4). 垂青 (5). 弱队 (6). 将弱队删除 (7). 以免影响 (8). 以便 (9). 雅趣 (10). 爱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及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病句辨析要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①句中“璧还”是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应改为“归还”;②句中“垂怜”是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不符合“某中学老师向高校领导推荐学生”,改为“垂青”,表示重视或见爱;③句中“弱队”对对方不尊敬,应删除;④句中“以免影响”错,“以免”用于提起下半句话,表明前半句话是为了使下半句话所说的情形不至于发生。这样就把句意说反了,根据语境,应改为“以便”; ⑤句“雅趣”指幽深高雅的情趣,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爱好”。‎ ‎【点睛】语言得体类试题,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文体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关系。‎ ‎21.请根据下面材料,概括“电子公民”的 6 个特点。要求:①内容贴切,表述简洁;②每个特点不超过 10 字。‎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通过论坛、微博等途径,表达自己对社会事务的关心,他们最为热衷的是对公共生活中各种丑闻和黑幕的揭露和批评。从当年的“周老虎”“郭美美”到今天的“表叔杨达才”“房姐龚爱爱”等,这些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无一不是从网上爆出线索,引发众多网民的强烈关注和参与,形成“蚁群效应”,引起主流媒体的跟进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网民们往往用转发、分享和评论等方式,完成对公共事件的发言和有效干预,甚至左右了一个案件的审判、一项政策的出台。网民通过网络,追求和实现了自身的公民性,标志着“电子公民”的出现, 并引起了各级政府机关的重视,于是我们看到了从国务院总理到村干部,都坐到了网络直播间与网民直接对话的现象。当然,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电子公民”群体也较容易出现观点偏激,盲听盲信等情况。“电子公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以渐进式的姿态步入公民社会。‎ ‎【答案】①以年轻人为主体 ‎②人数众多(踊跃参与)‎ ‎③以网络作为途径 ‎④关注现实 ‎⑤发表意见,影响决策 ‎⑥尚不(待)成熟(偏激、盲听盲信)‎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括‘电子公民‘的6个特点”,这是考查压缩概括能力。解答这个题目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年轻人通过网络论坛等表达对社会事务的关心,热衷对公共生活中的各种丑闻、黑幕的揭露和批评,引发媒体、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网民们也容易出现观点偏激等情况。二是从主要内容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等。比如“以年轻人为主”“人数众多”“以网络为途径”等。‎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信息概括的方法有:1.分层提炼法,先将全文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即一个信息要点;2.自问自答法,对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高度浓缩和概括;3.抓重点法,即找出最核心的几个信息点,一般是什么人或什么物,干什么或怎么样,有的还加上修饰语。4.下定义法,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词语连接起来。这里适合运用第二种方法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①2014 年 8 月 3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将 9 月 30‎ ‎ 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提醒人们铭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献出生命的英雄。‎ ‎②雷锋被说成是造假,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被认为是假的,邱少云烈士、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也被质疑,刘胡兰被恶意中伤成“红军连长的小三”,江姐被人说成是出卖色相的风流女性……‎ ‎③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并没有刻上某一个具体英雄的名字。不要窄化英雄的概念,只要足够努力,平凡的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姬文刚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崇尚英雄,精忠报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所歌颂的英雄精神。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祖国的富强,有多少英雄依然担负起重担,为国为人民而牺牲。我们应该牢记如今舒适富强的生活是靠英雄的热血换来的,这让我们如何不崇尚英雄?‎ 还记得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英雄纪念碑吗?还记得9。3阅兵式上那300余名老兵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滚滚长江,淹没了无数英雄的惊世伟业,但我们对英雄的敬意犹在。他们是英雄,因为他们有着革命的激情,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怀,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我们所崇尚的。论英雄而不论年代,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是数不胜数的。‎ 古有岳飞‘精忠报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国难当头,为国驱使效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国家的建设与快速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依然需要这样的爱国精神。几经诱利,几经威吓,几经折磨,文天祥在忠与奸面前未曾有过丝毫的动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体现出他的一身傲骨,他是值得我们崇尚的英雄。‎ 英雄不一定是在战场上为国杀敌,英勇奋斗的将士也可以是英雄。英雄可以出身平凡,但是他们有着不凡的精神。和平年代的英雄也是数不胜数的。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将一生奉献于核武器的研制,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他不是英雄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野外工作,坚持不懈,走过这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道路,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它难道不是英雄吗?他们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取得了成就,他们是国家的英雄,人民的楷模。还有一类人,他们没有取得举世闻名的成就,但他们也是我们的平民英雄,也值得被世人尊崇。还记得汶川地震营救员的身影,他们挽救了千万生命,他们是英雄;还记得黎明时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美化了环境,他们是英雄,还记得烈日下建筑工的身影,他们建起了一座座的高楼,他们也是英雄……其实,我们身边的英雄有许多,他们出身也许平凡但精神不凡。‎ 习主席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也是凡人,不过是为了民族、国家而以超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要崇尚英雄,缅怀先烈,让英雄的灵魂得到慰籍,让英雄不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给了三则材料,首先分析三则材料的内容,明确三则材料的核心,三则材料层次感强,角度多元。第一则正面告诉我们要铭记英雄,致敬英雄;第二则指向现实问题,呈现一些肆意攻击诋毁英雄,抹黑英雄的现象;第三则提醒我们,不要窄化英雄,只要足够努力,人人皆可为英雄,意在提醒我们要保有英雄主义的豪情,向英雄学习。三则材料的核心是:如何看待(对待)英雄、英雄精神?写作上,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第一,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什么人算英雄?英雄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这些都是英雄。第二,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英雄?(英雄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比如: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写作现实的针对性。针对现实中的“丧文化”“佛系青年”“宅”“娘”“历史虚无主义”“娱乐化”“精致的利己主义”“功利浮躁”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现象可能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美、对精神气质的追求可能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营造好、弘扬好英雄精神。对个人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思想净化、精神补钙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风尚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胜险阻、实现梦想的动力。第三,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看待英雄,如何评价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有流泪。材料在文体上没有限定,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作文,如写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足,论证思路要清晰;如写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如下:‎ 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 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 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