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期中)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2020年5月效实中学阶段性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取缔 付梓(zǐ) 胡同(tóng) 落(luò)枕 B.欺陵 月晕(yùn) 撇(piě)开 趿(tā)拉 C.褶皱 脑髓(suǐ) 鬈(quán)曲 症(zhēng)结 D.精萃 逻辑(ji) 引擎(qíng) 不怿(y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甲】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乙】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丙】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因缘 B.固然 C.假如 D.调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甲 B. 乙 C. 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疫情防控绝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要准确研判疫情——分清轻重缓急、辨明矛盾主次,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具体情况精准施策。 B.无线网战,是围绕无线电磁信号为核心的信息网络进行的攻防作战,是当前普遍运用的作战样式,也是未来战场上网络战的重要手段。 C.该市自从被评为“中国漫画创作基地”以来,一直秉持初衷,创新办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与国外城市的交流合作。 D.网络文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纵深处进一步开掘。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由于写在诗集的后面,故命名为“后序”。与《五人墓碑记》不同的是,这篇文章从封建士大夫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生与死的理性思考。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汉书》、《后汉书》《三国演义》合称为“前四史”。 C.张溥,明代文学家,组织“复社”,批评朝政,声势甚隆。著有《七录斋集》,因所读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故名。 D.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当时统治当局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实行的文化侵略,相比较《美美与共》,这篇文章更强调文化的包容性。 6.新冠疫情稳定后,各地开始陆续复工。阅读下面某工厂的复工流程图,分条陈述该厂员工复工的条件。(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8题。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不在,先生,”他说,“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 “慢性饥饿,医生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这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 7.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怪人: 8.格斯拉的结局由年轻人来讲述,这样安排情节有何作用?请作简析。(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0题 我看文化热 王小波 ①我们已经有了好几次文化热:第一次好像是在八五年,我正在海外留学,有朋友告诉我说,国内正在热着。到八八年我回国时,又赶上了第二次热。这两年又来了一次文化批评热,又名“人文精神的讨论” 。看来文化热这种现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种近似之处。前两次热还有点正经,起码介绍了些国外社会科学的成果,最近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发些牢骚:说社会对人文知识分子的态度不端正,知识分子自己也不端正;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向君子看齐——可能还说了些别的。但我以为,以上所述,就是文化批评热中多数议论的要点。在文化批评热里王朔被人臭骂,正如《水浒传》里郓城县都头插翅虎雷横在勾栏里遭人奚落:你这厮若识得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文化就是这种子弟门庭,决不容痞子插足。如此看来,文化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还有点党同伐异的意思;但我不愿把别人想得太坏,所以就说,这次热的文化,乃是一种操守,要求大家洁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玷污。我们文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个母蝎子精,我们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像这样热下去,我就要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②我知道一种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根据这种观点,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现在正热着的观点却说,文化是种操守,是端正的态度,属伦理学范畴。我也不便说哪种观点更对。但就现在人们呼吁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我倒知道一个例子:文艺复兴。这虽是个历史时期,但现在还看得见、摸得着。为此我们可以前往佛罗伦萨,那里满街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这种建筑是种人文的成果。佛罗伦萨还有无数的画廊、博物馆,走进去就可以看见当时的作品——精妙绝伦,前无古人。由于这些人文的成果,才可以说有人文精神。倘若没有这些成果,佛罗伦萨的人空口说白话道:“我们这里有过一种人文精神”,别人不但不信,还要说他们是骗子。总而言之,所谓人文精神,应当是对某个时期全部人文成果的概括。 ③现在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为什么在中国,一说到文化,人们就往伦理道德方面去理解。我以为这是种历史的误会。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开创的伦理学、道德哲学。这当然是种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别人也不会承认有我们这种文化。很不幸的是,这又造成了一种误会,以为文化即伦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这是个很大的错误。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打个比方来说,文化好比是蔬菜,伦理道德是胡萝卜。说胡萝卜是蔬菜没错,说蔬菜是胡萝卜就有点不对头——这次文化热正说到这个地步,下一次就要说蔬菜是胡萝卜缨子,让我们彻底没菜吃。所以,我希望别再热了。 (选自《沉默的大多数》,有删节) 9.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思路。(4分) 10.本文是一篇文化随笔,观点鲜明,思路明晰,但“我看文化热” 这个标题有点宽泛,不能体现作者的观点,试着给本文拟一个新标题,并阐述你的理由。(4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39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1-17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 呜呼!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 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复何憾哉! 2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委:抛弃 B.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文:文饰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D.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予之生也幸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B.臣之壮也 即患秦兵之来 C.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3.下列加点字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阙秦以利晋 A.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 且庸人尚羞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C.敢以烦执事 D.行李之往来 15.下列句子句式和“而幸生也何为”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为莫己若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D.予羁縻不得还 16.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段(一)的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文天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B.文段(一)中引用《出师表》片段,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C.文段(二)对郑伯着墨不多,但性格也很鲜明,他善于纳谏,勇于自我检讨,又精于言辞。正是他的劝说,使烛之武踏上说秦之路。 D.文段(二)烛之武智勇双全,娴于辞令。在游说秦伯的过程中,他真诚地为秦国的利益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秦伯,表现出高超的外交才能。 17.翻译划横线的句子。(3分)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二)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18-22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宋人及楚人平① 宣公十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春秋》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②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③,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 外平不书④,此何以书?大⑤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 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⑥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公羊传》 注释: ①平:讲和。 ②毋畏:申犀之父,出使宋国被宋国处死。 ③仆:驾车。 ④指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攻破郑国,郑伯求降,庄王与他讲和的事,《春秋》中没有记载。 ⑤大:赞扬。 ⑥柑马:给马嘴衔木棍。 18.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尔无我虞 虞: 欺骗 B.寡君使元以病告 病: 疾病 C.是以告情于子也 情: 实情 D.析骸而炊之 析:拆开,解开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王弃言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B. 何大其平乎己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C. 与之盟而告王 归而求救国之策 D. 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 求人可使报秦者 2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春秋》记载宋国和楚国讲和虽只有简短的一句,却有着“微言大义”,暗含着孔子鲜明的褒贬态度,体现了孔子的“春秋笔法”。 B.同样是讲和,孔子在《春秋》中只记载宋人和楚人讲和的事,却不记载楚庄公和郑伯讲和的事,对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公羊传》的作者不以为然。 C. 选文部分,《左传》《公羊传》都对人物做了精彩的语言描写;而《公羊传》中的语言描写,通篇全用对话,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 D.对子反与华元讲和这件事情的态度,《左传》的看法较为模糊;而《公羊传》推崇二人的以诚相见和在这次讲和中的作用,对《春秋》原文中贬的态度也有一些发挥,认为两位大夫身处下位,背着国君讲和,是超越君权自作主张的行为,对孔子的“春秋笔法”有所揭示。 21. 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2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故 君 子 大 其 平 乎 己 也 此 皆 大 夫 也 其 称 “人” 何 贬 曷 为 贬 平 者 在 下 也。 (三) 名句填空(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亦曷故哉? (《五人墓碑记》) (2)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3)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4)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写作(3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说: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但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写一篇论述类文章;(3)不少于800字; (4) 不得套作。 命题:洪玉双、陈 胜、鲍绵娜、唐登高、张悦 审题:陈应辉、孙立 校对:陈小飞、马雅玲、李会昌 2020年5月效实中学阶段性测试高一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 C A.同tòng 落 lào B.“陵”应为“凌” 撇 piē D.“萃”应为“粹” 辑 jí 2. C C,应为“即使” 3. C 问号改句号。 4. A(B结构混乱,“围绕……核心”或者“以……为核心”C搭配不当,把“加大”改为“加强”;或成分残缺,在“合作”后加“力度”。D语序不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等”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互换位置) 5. C A因为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这篇为后序。B《三国演义》应为《三国志》。D更强调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6. 来自其他地区的员工身体状况正常;来自重点疫情地区的员工经集中隔离后解除隔离;确诊或疑似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员工经收治康复后复工。(每点1分,共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14分) (一) 7. ①格斯拉痴迷于制鞋,行为古怪。②格斯拉固守职业道德,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 (一点1分,共2分) 8. ①年轻人作为将格斯拉店铺过户来的人,能更细致、全面地呈现格斯拉的工作和生活状态。②年轻人和“我”的对话体现了他对格斯拉的不解、不屑,与“我”对格斯拉的同情、理解、怜悯、尊敬的情感形成反差。③无名无姓的年轻人的看法在当时具有普遍意义,这体现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对手工业者的冲击,小说的主题得以深化。 (答一点,给2分;两点给共4分) (二) 9. 先点明这次文化热有悖于真正的文化;(2分)接着用“文艺复兴”的例子,阐明文化精神的内涵。(2分) 10. 新标题:别把伦理道德当文化 这种文化热不要也罢 正确理解人文精神(2分) 理由:这次文化热是把伦理道德当文化,再这么热下去,就会越走越窄,把伦理道德的细枝末节当文化,真正的文化就没有了。(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39分) (一) 1. C 赏赐:恩惠 2. B A放在句中表停顿/陈述句中放在句末表陈述 C目的连词/才 D凭借/通过、由 3. D A形作名,重大的意义 B形作动,变薄 C形作意动 4. A B赐予的身体 C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D外交使节 5. A 都是宾语前置 B定语后置C状语后置D被动 6. D “真诚地为秦国利益着想”错 7. ①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二) 8. B 困难 9. C,都是连词,表顺承。A,前者为句末语气词,后者为代词,他。B,前者介词,相当于“于”,从;后者,形容词词尾。D,前者具有指代性质,代“……的人”;后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0. B 孔子没有厚此薄彼,《公羊传》的作者也没有认为孔子的做法不对。 11. 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跟你回去算了。 (“去”,离开,丢下,1分。“孰与”,与谁,1分。“处”,住,1分。“从子而归”,跟你回去,1分。) 12.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错一、二处扣1分,错三、四处扣2分,错5处扣光。) (三) 13. 略 四、写作(30分) 14. 略 参考译文: 鲁宣公十五年,夏天五月,宋国人和楚国人讲和。——《春秋》 夏天五月,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申犀在楚庄王的马前叩头:“(我父亲)无畏明知会死,但不敢废弃君王的命令,现在君王您背弃了诺言。”楚王无法回答。楚臣申叔时正为楚王驾车,他说:“修建房屋,让种田的人回来,宋国就一定会听从君王的命令。” 楚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宋人害怕起来,派华元在夜里潜入楚营,踏上子反的坐床,拉他起来说:“我们国君派我来把宋国的困难告诉你,说:“敝国人已经在交换孩子杀了吃,劈开尸骨烧火做饭。即使如此,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的盟约,有让国家灭亡的,绝不能依从。如果撤离我们三十里,宋国就一切听命。’”子反很害怕,就与华元签订了盟誓,然后报告了楚庄王。楚军退兵三十里,宋国与楚国讲和。华元当了人质。盟誓上说:“我不欺你,你不骗我。”——《左传》 鲁国以外的诸侯之间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为什么破例记载呢?这是因为赞扬这次讲和是出于两国大夫的主动。为什么要赞扬他们出于主动的讲和?楚庄王围攻宋国,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土堙,出来会见子反。子反说:“你们国家的情况如何?”华元说:“疲惫不堪啊!”子反说:“疲惫到什么程度?”华元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子反说:“呀,疲惫很严重啦,!即使这样,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怎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司马子反说:“嗯,努力防守吧!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军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会离开撤军了。”说罢,向华元拱手告别。 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庄王说:“敌情如何?”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啊!楚王说:“怎么样啊?”回答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庄王说:“呀,疲惫很厉害啦!虽然这样,我现在还是要攻下宋城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告诉对方,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大怒:“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为什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司马子反说:“凭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凭强大的楚国却可以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庄王说:“好吧,我就放过此事停止追究!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君王在这里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跟着你回去算了。”于是带领全军离开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公羊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