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4月)(2018-04)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段考 高二级语文科试题 命题人:李存仁 Ⅰ 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2小题,5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2题。 (一)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诮: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 佚:散失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分)( ) ①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⑤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作者简要交代贬谪滁州时自号醉翁,如今又更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反映出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从中年被贬谪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B.第二段作者的琴、棋、书、酒、金石都从正面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一种高雅情操,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在作者看来,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而且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的祸患。 C.第三段作者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引退的两条理由,第一条,“老而休”,是必然规律;第二条,“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D.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反映了欧阳修晚年的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3分)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分)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3分) (二) 范纯粹①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因,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始后悔。”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所言皆略施行。纯粹又言:“今宜修明战守救援之法。”朝廷是之。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疏上,不听。凡论事剀切类此。(《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B.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C.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D.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范纯粹就是因为父荫而升了官。 B.羡赋,是指赋税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余的部分。“数献羡赋”表明当地非常富裕。 C.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缗即一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D.军,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它有特定的政治、军事功能。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纯粹有大局意识。虽然不是自己的防区受到侵扰,他也主动派遣部下救援;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 B.范纯粹体恤百姓。神宗要把二十万缗钱调拔给他的辖区,他认为这是地方官搜刮的百姓膏血,上书推辞。自己上任,则废除前任的苛致。 C.范纯粹思虑深远。宋夏议和,他认为占领人家的土地不放弃是战乱之源,况且这些西夏土地,有的难于驻守,有的耗费巨大,应果断放弃。 D.范纯粹仗义敢言。宋神宗想再次派军出征的时候,范纯粹直言上奏表示反对;他反对朝廷卖官太滥,认为这样做对士大夫们不公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5分) (2)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5分) (三)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廷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了可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威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校尉,是中国古代高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其校长为祭酒,教师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床,起源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字,在汉代使用范围更广,卧具、坐具都可称床。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为儒家“五经”。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而伯通这才感到他不是一般的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5分) (2)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题目。 (一)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14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4分) 15.《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二)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槎(chá):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后日相思”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 D.下片首句是对朋友的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不要注重打扮。 E.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17.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11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陶渊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桃花源外溪边绵延数百步的美丽桃林景色,进而引出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安宁和乐的大同世界。 (2)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叙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有相似的伤感经历的人一见如故时的感受。 (3)衡阳有“回雁峰”,传说冬天大雁南飞至此则止,《渔家傲·秋思》一词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也用了这一典故。 (4)《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5)庄子《逍遥游》“_______,_______”中两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 (6)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李商隐《无题》) II 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60分) 唐宋时期,文学创作达到高峰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诗、词、散文作家。请在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韩愈、苏轼、柳永中任选一人,分析其作品内容,要求有理有据。 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语文科试题 命题人:李存仁 Ⅰ 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2小题,5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2题。 (一)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诮: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 佚:散失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分)( ) ①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⑤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作者简要交代贬谪滁州时自号醉翁,如今又更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反映出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从中年被贬谪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B.第二段作者的琴、棋、书、酒、金石都从正面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一种高雅情操,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在作者看来,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而且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的祸患。 C.第三段作者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引退的两条理由,第一条,“老而休”,是必然规律;第二条,“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D.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反映了欧阳修晚年的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3分)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分)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3分) (二) 范纯粹①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因,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始后悔。”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所言皆略施行。纯粹又言:“今宜修明战守救援之法。”朝廷是之。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疏上,不听。凡论事剀切类此。(《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B.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C.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D.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范纯粹就是因为父荫而升了官。 B.羡赋,是指赋税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余的部分。“数献羡赋”表明当地非常富裕。 C.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缗即一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D.军,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它有特定的政治、军事功能。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纯粹有大局意识。虽然不是自己的防区受到侵扰,他也主动派遣部下救援;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 B.范纯粹体恤百姓。神宗要把二十万缗钱调拔给他的辖区,他认为这是地方官搜刮的百姓膏血,上书推辞。自己上任,则废除前任的苛致。 C.范纯粹思虑深远。宋夏议和,他认为占领人家的土地不放弃是战乱之源,况且这些西夏土地,有的难于驻守,有的耗费巨大,应果断放弃。 D.范纯粹仗义敢言。宋神宗想再次派军出征的时候,范纯粹直言上奏表示反对;他反对朝廷卖官太滥,认为这样做对士大夫们不公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5分) (2)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5分) (三)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廷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了可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威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校尉,是中国古代高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其校长为祭酒,教师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床,起源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字,在汉代使用范围更广,卧具、坐具都可称床。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为儒家“五经”。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而伯通这才感到他不是一般的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5分) (2)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题目。 (一)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14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4分) 15.《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二)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槎(chá):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后日相思”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 D.下片首句是对朋友的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不要注重打扮。 E.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17.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11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陶渊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桃花源外溪边绵延数百步的美丽桃林景色,进而引出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安宁和乐的大同世界。 (2)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叙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有相似的伤感经历的人一见如故时的感受。 (3)衡阳有“回雁峰”,传说冬天大雁南飞至此则止,《渔家傲·秋思》一词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也用了这一典故。 (4)《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5)庄子《逍遥游》“_______,_______”中两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 (6)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李商隐《无题》) II 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60分) 唐宋时期,文学创作达到高峰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诗、词、散文作家。请在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韩愈、苏轼、柳永中任选一人,分析其作品内容,要求有理有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