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后巩固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阶段质量检测卷四(对应第五、六章)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PM2.5,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对它的准确定义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PM2.5的比表面积①比较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细菌和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空气中的PM2.5,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内积聚,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各种疾病。因此,PM2.5对健康的危害特别严重。 1982年,美国已经开始展开有关PM2.5的前瞻性研究,并于2002年将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同样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监测空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②。 随后,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计算PM2.5对北京市人群的健康威胁,发现当PM2.5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非意外总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别上升0.76%、0.43%和0.67%。 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其中污染排放为首的主要因素有:汽车尾气的排放,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重犯” - 23 - ,包括大型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这些气体随着废气的排放扩散到空气中;工地建筑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正在城镇化中崛起的新型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泥头车”上路撒漏扬尘以及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均会促使PM2.5浓度升高。 为了更好地控制PM2.5的浓度,专业人士建议出台整治施工工地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限制燃煤锅炉使用、加强清扫保洁作业、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措施。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机动车限行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从源头抓起,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水泥厂、化工厂、冶炼厂和火电厂等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确保达标排放,对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要采取停产、限产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可借鉴英美国家关于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举措,加快我国清洁空气的立法保护。 (选自2013年1月《南方周末》,有删改) 注:①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分外表面积、内表面积两类。②正相关:指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亦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不过日常生活中常说的“正比”多与“正相关”混淆。正比,有一个确定的比例系数。 1.下列有关PM2.5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细颗粒物PM2.5,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 23 - B.PM2.5之所以能够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是因为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且能够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 C.由于比表面积较大,因此在PM2.5上可以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 D.PM2.5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们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转,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解析:B项“且能够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并非是原因之一。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最早于1982年开始有关PM2.5前瞻性研究,中国在此方面虽起步较晚,但至今也有近十年的研究。 B.潘小川教授等人利用模型计算PM2.5对北京市人群的健康威胁,发现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就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0.76%。 C.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其中污染排放是主要原因。 D.只有减少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建筑和道路交通而产生的扬尘才会降低PM2.5浓度。 解析:D项“只有……才”错,造成雾霾天气不止这些扬尘。 答案:D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控制PM2.5的浓度,整治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污染,限制使用燃煤锅炉,加强清洁作业,处理好生活垃圾等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B - 23 - .要想整治好交通污染,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禁止私车发展,以求达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目标。 C.在工业领域一定要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加大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也可以适当地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D.为了更好地控制PM2.5的浓度,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是必然的趋势。 解析:B项原文是“抑制”私车,不是“禁止”。 答案: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开启了重返地面的“回家”之旅。 (选自《欢迎回家!“神舟”十一号返回舱 顺利着陆 航天员感觉良好》,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二 - 23 - 随着“神舟”十一号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LM-313雷达(代号“回收一号”)的回收跟踪测量任务也宣告结束。 “回收一号”雷达用于飞船返回段测量,从载人飞船突破大气层奔向地面的那刻起,“回收一号”就密切“注视”着它,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告诉地面等待的人们,“神舟”十一号回家了。 至今,“回收一号”已连续11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它还接过“嫦娥”回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可谓一个“老司机”。11月18日中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回收任务开始了,“回收一号”静静地立在回收场里,目光如炬。当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时,雷达屏幕上开始出现捕获范围内的第一点。此后的时间,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到“神舟”飞船安全着陆。 (选自《揭秘神舟十一号飞船返航的三大利器》, 2016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携带太空机械臂上太空。天宫二号最核心的作用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和机械臂如何进行配合,为将来天舟货运飞船把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太空后,航天员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做“训练”。如同我们盖高楼大厦,需要一个塔机来运送建筑物资一样,可以简称其为“太空塔机”。 60 - 23 - 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航天科技的奇迹,到现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选自中国红河网,有删改) 材料四 “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又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航天人充分发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 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牺牲自我的奉献,才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神州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环节,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极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 100%成功。仅对接器而言,框里就有100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 (选自《“神舟”十一号用完美诠释着航天精神》, 长江网,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有关“神舟”十一号的报道,无论是飞船发射的时间还是着陆时间都精确到分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B.材料二中“它还接过‘嫦娥’回家”使用拟人手法,准确表述了“回收一号”的重要作用;而词语“老司机”的使用,使新闻显得活泼、俏皮。 C.材料三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介绍天宫二号携带太空机械臂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主要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歌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 23 - D.四则材料分别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既有对“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的介绍,也有对航天精神的歌颂。 解析:D项“分别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错误,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第一段和材料四的第三段均使用了记叙的方式,材料三的第二段和材料四的前两段都使用了议论的方式。 答案:D 5.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两则材料表述重点的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问题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细致分析两则材料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步,对比两则材料的信息,确定其异同。材料一中,第一段介绍“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第二段介绍“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的时间和具体任务;第三段回忆飞船返回的具体过程。材料二中,第一段介绍“回收一号”雷达;第二段介绍“回收一号”雷达的工作状态;第三段回顾“回收一号”雷达的辉煌历史和介绍“回收一号”雷达在“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两则材料报道的相同点就是“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不同点在于材料一主要介绍的是“神舟”十一号的内容,材料二主要介绍“回收一号”的内容。 答案:相同点:都报道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不同点:材料一主要报道“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时间以及与天宫二号对接后2名航天员在二者的组合体中完成任务的内容;材料二主要介绍“回收一号”雷达在飞船着陆回收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曾经完成过的具体任务。 - 23 - 6.阅读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航天人精神的内涵。(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两个方面。第一,要分析前三则材料中具体的人物、事件体现的航天人精神,比如“神舟”十一号的制造、发射以及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等。第二,把握这些具体的人物、事件体现的精神品格等,比如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航天人的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等;材料三及材料四的内容主要体现了航天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等。 答案:①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航天人景海鹏、陈冬在太空中为期30天的驻留,充满着各种变数,如果没有奉献、牺牲精神,就没有如今的成功。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论是“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还是“回收一号”,它们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任务,都与航天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分不开。③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无论是“神舟”系列、天宫系列的制造还是发射成功,都凝聚着航天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 23 -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平和,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这偏僻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澈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也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跑,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就越害羞,双手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着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定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 - 23 - 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微笑。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选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 23 -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解析:B项“让他们在美丽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错。 答案:B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裁缝职业辛苦程度的充分理解;② - 23 - 从裁缝职业联想到其他职业,理解了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辛苦和劳累,从而唤起对自己从事职业的热爱,理解了踏实辛苦劳动的重要意义。 9.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物对话适当使用方言词,地方色彩较浓厚。比如写到年轻媳妇做裙子,提醒别让自己的公公知道,说公公知道了要“当当嘛”。②叙述语言幽默风趣,轻松活泼,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年轻媳妇用三只鸡来换裙子,作者说“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③叙述语言如同拉家常,温和朴实之中又有深厚的情味。比如“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五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 23 - 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对曰:“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B.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C.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D.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句中的代词、名词等关键词,然后根据上下文大意断句即可。 - 23 -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辟谷:指不食五谷,是道家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等。 B.黄白术: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C.陛辞: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宋代官员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辞行。 D.朝觐:在本文中指臣子朝见君主,另外,也可指宗教徒朝拜圣地、圣像等。 解析:黄白术是炼丹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以黄喻金,以白喻银,总称“黄白”。制取“黄白”的方法技术,即称“黄白术”。B项中的解释是“黄老之学”。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抟年轻时积极向学,精通经史百家之言,而且颇有诗名,后来考进士落第,于是不再求取功名利禄,而是寄情山水。 B.陈抟自称入道得到了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的引导,他在武当山九室岩修道二十多年,经常一睡就一百多天不醒。 C.陈抟因修道而名气很大,周世宗留他在皇宫中居住了一个多月后才放他回去,后来还让朱宪顺路给他带去许多帛和茶叶。 D.陈抟是个明大理之人,他劝周世宗“以致治为念”,对宋琪等说,天下太平时期君臣应该同心同德,振兴教化,而不应致力于修道。 - 23 - 解析:根据原文可知,陈抟一睡就一百多天不醒是在少华山石室中。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陈抟)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妇人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越来越聪明有悟性。 (2)(陈抟)到了那个日期就去世了,过了七天身体还有余温。当时有五种颜色的彩云掩盖堵塞洞口,整整一个月未散去。 参考译文: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陈抟)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妇人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越来越聪明有悟性。等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一点都不会忘记,很有诗名。后唐长兴年间,进士考试中落第,于是不求俸禄官职,而以山水为乐。他自己说曾经遇见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他们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对陈抟说:“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陈抟就前往那里居住。于是他在那儿服气辟谷修道二十多年,只是每天饮几杯酒而已。(后来)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居住在少华山石室中。每次入睡,多是一百多天不醒。 - 23 - 周世宗喜好道家金银炼丹术,有人把陈抟的姓名上奏朝廷。显德三年,周世宗命令华州把陈抟送到朝廷。(周世宗)留陈抟在皇宫中居住了一个多月,慢慢地询问他的道术,陈抟回答说:“陛下是四海的君主,应当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思考的事,怎么能留意炼丹这样的事情呢?”周世宗没有责怪他,任命他为谏议大夫,陈抟坚决推辞不接受。知道陈抟没有其他法术后,周世宗就放他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下诏让华州长官逢年过节慰问陈抟。显德五年,成州刺史朱宪向皇帝辞别赴任时,周世宗让他带五十匹帛、三十斤茶叶赐给陈抟。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陈抟来朝廷觐见,太宗对他很优待。太平兴国九年陈抟再次来朝廷觐见,皇帝对他的礼遇更加隆重,对宰相宋琪等人说:“陈抟独善其身,不追求权势利禄,正是所说的方外之士啊。陈抟在华山居住已经四十多年,推算他的年龄将近一百岁了。陈抟自称经历五代的离乱,庆幸现在天下太平,所以来朝廷觐见。与他交谈,很有收获。”于是派中使送陈抟到中书省,宋琪等人从容地询问陈抟说:“先生得到的清静无为的修养之道,可以传授给别人吗?”陈抟回答说:“当今皇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一样的仪表,博古通今,深通治乱之道,真是有道德仁义圣明的君主。现在正是君臣上下同心同德、振兴教化治理天下的时候,勤奋修炼,没有比这个任务更重要的了。”宋琪等人称好,把陈抟的话告诉皇上。皇上对陈抟更加器重,下诏给陈抟赐号“希夷先生”,并赐给他一套紫衣,留他住在皇宫,命令官吏扩建修葺他所居住的云台观。皇上多次与陈抟赋诗唱和,几个月后放他回山。 端拱初年,陈抟忽然对弟子贾德昇说:“你可以在张超谷凿石造间洞室,我将要在那里休息。”端拱二年秋天七月,石室造成了,陈抟亲自写了数百字的奏表,其大概是说:“臣陈抟命数到了终结的时候,圣朝难以依恋,随后将在这个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 - 23 - (陈抟)到了那个日期就去世了,过了七天身体还有余温。当时有五种颜色的彩云掩盖堵塞洞口,整整一个月未散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溪 亭 林景熙①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①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飞。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解析:A项“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错误,首联中没有比兴手法。 答案:A 15.赏析颈联中“穿”“数”二字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穿” - 23 - 即穿行,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数”即数数,诗人独坐无聊,只得靠数流萤以遣闷,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跃然纸上。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做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_ - 23 - ,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解析:做此类语言衔接题,需要注意语言的连续性,由前文“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可以推知后面括号内的主语应与“创新”有关,排除A、B两项。根据主客体关系,可知应接“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故选C。 答案:C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解析: - 23 - 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无疾而终:没有病就死了,是死亡的一种最高境界。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即事情的发展最终走入末路,没有任何结果。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垂青史: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此处根据后文举例的“梅兰芳”等艺术家可知用“名垂青史”,可排除A、D项。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博采众长: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照猫画虎: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比喻照样模仿。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此处根据前后文的内容可知是不能“照猫画虎”,而是要创新。可排除B项。 答案:C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解析:原文“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眼花缭乱”不能直接修饰“创新”,前面缺少成分,可加上“令人”或“让人”,可排除A、D项。C项后半句“探索……之路来”缺少主语,前面应该加上“ - 23 - 这样”。故应选B项。 答案:B 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 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 ④“征询”改为“征集”; ⑤“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21.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 23 - 材料收集好后,须按照取舍标准选择材料,材料选择不仅要适切题目,而且还要注重特色,材料选择好后,就整合同类材料,并将材料中冗繁的部分删去。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记者采访李开复的摘要”,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采访对象介绍:李开复,1961年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先后任职于美国苹果、微软、谷歌等公司。2009年9月在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记者:李先生,咱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地球缺了谁都会照常转。但是这和您刚才所说的,世界因我不同,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容,您怎么看您的这种信念? 李开复:我觉得地球确实会照常转,但人生的目的不是让地球继续转,而是让世界更美好,比如说有更多美好的产品,让人过得更快乐,让人能够节省能源,让人能够有更多的和平……这些就是让世界更美好,虽然这美好的世界和不美好的世界都在转,但转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行动,是一个我们不可抗拒、不可改变的行动。所以我更希望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是去观察一个行动,而是去创造一个差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准确解读材料是立意的关键。立意时要抓住采访对象李开复对“人生的目的”以及“世界因我不同”的理解。因此,可以从李开复说的话切入,抓住重点语句来解读,如“人生的目的是让世界更美好”,下文还有对此的补充和理解,由此考生就能准确把握李开复要说的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而“世界因我不同”中他强调的是“我” - 23 - 的作用,他指出人要积极进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努力创造差别,去让世界更美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如果写成议论文,最直接的立意有:①人生的目的就是让世界更美好;②世界因我而不同。 - 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