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白城一中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单项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 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 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 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 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汉字教育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B. 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这导致有些人忽略汉语学习。 C. 用拼音文字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这值得汉字教育者深思。 D. 许多学者不断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的观点。 B. 文章阐述了汉字教育遭遇的两大问题,从反面论证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 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对汉字教学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问。 D. 文章以近年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式的试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根基。 B.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从而出现更多的提笔忘字情况。 C. 许多学者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对汉字教育进行教学实验,值得我们学习。 D. 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汉字教育肯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一) 小说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生 路遥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开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民办教师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他父亲急得用瘦手摸着赤脚片,偷声缓气地问:“那他们叫谁教哩?” “谁?谁!再有个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 高加林仍然蒙着头。他父亲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颤动着,眼看要掉下来了,老汉也顾不得去揩;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他母亲身子佝偻着伏在炕栏石上,不断用围裙擦眼睛。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 外面暴风雨的喧嚣更猛烈了。风雨声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山洪从河道里涌下来了。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他对父母吼叫说:“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哎呀呀!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妈,你去把书桌里我的钢笔拿来!” 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央告他说:“好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你告他,除什么事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你可千万不能做这事啊……” 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规劝,大声说:“反正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他说着,竭力想把两条光胳膊从四只衰老的手里挣脱出来。但那四只手把他抓得更紧了。两个老人哭成一气。他母亲摇摇晃晃的,几乎要摔倒了,嘴里一股劲央告说:“好我的娃娃哩,你再犟,妈就给你下跪呀……” 高加林一看父母亲的可怜相,鼻子一酸,一把扶住快要栽倒的母亲,头痛苦地摇了几下,说:“妈妈,你别这样,我听你们的话,不告了……” 两个老人这才放开儿子,用手背手掌擦拭着脸上的泪水。高加林身子僵硬地靠在炕栏石上,沉重地低下了头。外面,虽然不再打闪吼雷,雨仍然像瓢泼一样哗哗地倾倒着。河道里传来像怪兽一般咆哮的山洪声,令人毛骨悚然。 高玉德头低倾着吸烟,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过了好一会,他才扬起那饱经世故的庄稼人的老皱脸,对儿子说:“你听着!你不光不敢告人家,以后见了明楼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哩!脸不要沉,要笑!人家现在肯定留心咱们的态度哩!”他又转过白发苍苍的头,给正在做饭的老伴安咐:“加林他妈,你听着!你往后见了明楼家里的人,要给人家笑脸!明楼今年没栽起茄子,你明天把咱自留地的茄子摘上一筐送过去。可不要叫人家看出咱是专意讨好人家啊!唉!说来说去,咱加林今后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照顾哩!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加林妈,你听见了没?”“嗯……”锅台那边传来一声几乎是哭一般的应承。 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来。 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只听见大地上淙淙的流水声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声混交在一起,使得这个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节选自路遥的《人生》第一章,有删改) [注]民办教师:高价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回村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就是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 4.下列对小说分析与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既痛苦又愤怒,父母又惊又急,小说突兀而起,先声夺人,与《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的手法、效果等相同。 B.小说人物描写精细。文中划线句的“慌”“跳”“捉”“颠”“绕”“抵”“光”“堵”等描写,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母的惊慌害怕,可谓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C.在高加林被辞退民办教师后,父母和高加林态度完全不同,体现了当时农村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农民和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差异。 D.高加林的父亲显得胆小怕事,有对领导与村霸的畏惧,也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 5.请概括分析选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5分) 6.请指出小说的矛盾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并结合文本分析高加林的性格特点。(6分) (三)散文阅读(14分) 罨【注】画池听雨 汪建中 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 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长吟过“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 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雅得大度,幽得深厚。进得园来,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在罨画池里,脚下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左看似画,右看似画,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是画了。 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 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的琴声。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按节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雨沐浴得个淋淋漓漓。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修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育今年冬天的梅香。如今,梅还在,那一段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如今长亭还在,回廊还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的地等待。 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 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此刻,凝神听雨,瓦片上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八百多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如苏轼,英武如岳飞?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歌? 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间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 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还婆娑在我的眼前。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 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金黄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 【注】罨(yǎn)画池: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 7.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并没有写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其名,就让作者想象到了罨画池的魅力。 B.“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表明“我”被这罨画池的美景所吸引,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 C.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如第3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为典型,采用了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 D.文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由最先的愉悦到中间的落寞再到最后的喜悦。 8.简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5分) 9.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分析其内蕴。(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王三善,宇彭伯,永城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天启元年十月,擢右仝都御史,代李枟巡抚贵州,时奢崇明已陷重庆,明年二月,安邦彦亦反,国贵阳,巡按御史史永安连章告急,趣三善驰援,至十二月朝,知贵阳围益困,集众计曰:“失城死法,进援死敌,等死耳,阖死敌乎?”自将二万人,与参议向日升,副总兵刘超等由中路当贼锋。超前锋遇贼,众欲退,斩二人乃定。三善等大军亦至,遂夺龙里城。后生获邦彦弟阿伦,遂抵贵阳城下,贼解国去。总督杨述中驻沅州,畏贼。朝命屡趣,始移镇远。议与三善左,三善屡求退,不许。会崇明为川师所窘,选入资州龙场,依邦彦。三善议会师进讨,述中暨诸将多持不可,三善排群议,以润十月,自将六万人渡乌江,次黑石,连败贼,斩前逃将覃弘化以徇。军中乏食,诸将请退师。三善怒曰:“汝曹欲退,不如斩吾首诣贼降!”诸将乃不敢言。三善募壮士逼漆山,语将士曰:“战不捷,此即吾致身处也”将士殊死战,贼大败,邦彦狼狈走。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陈其愚者,贼心腹,先诈降,三善信之,与筹兵事,故军中虚实无不知。至是遇贼,其愚故纵辔冲三善,坠马,三善知有变,急解印绶付家人,拔刀自刎,不殊,群贼拥之去。骂不屈,避遇害。家中州,好交四方奇士侠客,后辄得其用。敕贵阳时,得邸报不视,曰:“吾方办贼,奚暇及此?且朝议战守纷纷,阅之徒乱人意。”其坚决如此。崇祯改元,赠兵部尚书,世荫锦衣佥事。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三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普还救/士卒多奔/ B. 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 C. 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 D. 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进士之后,不久就会被授予县令、县丞等地方官职。 B. 朔,农历每月初一,其他表示时间的还有;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月末)等。 C. 邸报,也称“邸抄”等,是我国古代朝廷专门用于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D. 世萌,封建时代子孙因祖辈父辈的地位而得官,是上古世袭制的一种,类似的有“恩荫”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三善作战勇敢,身先土卒。驰援被围困的贵阳前,他有力的激励了众将士,并冲锋在前,超越了先锋部队,活捉阿伦。 B. 王三善坚持己见,不随大流。在讨伐奢崇明时他力排群议,自率大军横渡乌江在军粮缺乏的情况下,坚持与敌殊死搏杀,最终获胜。 C. 王三善识人不明,招致败亡。他对假装投降的陈其过于信任,从而导致军事机密泄露且在遇敌时被他冲击落马,最终被俘遇害 D. 王三善交友广泛,心志坚定。他喜欢结交奇士侠客,在中州家居时,他交往的奇人异士后来都为他所用;救极货阳时,他为防干扰,坚决不看邸报。 13. 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失城死法,进援死敌,等死,阖死敌乎? (2)朝命屡趣,始移镇远。议与三善左,三善屡求退,不许。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世说新语》,秋风起时,张翰(字季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皆为囚徒的代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深秋拂晓,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B. 颔联全是写景,又字字含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思归的愁绪。此句选景典型、韵味清远,成为作者的名句。 C. 颈联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表达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和归隐之意。 D. 尾联运用典故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鲈鱼正美不归去”与辛弃疾的词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同一典故表达了相同的志趣。 15. 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本诗颔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颔联写景的妙处。(6分) 四、默写(9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去来兮辞》中展现了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 , 。”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 , ”两句举例写出了“小年”的“小知”。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7---19小题。(9分) 记得小时候,家中墙上挂着一幅工笔小楷写的条幅:“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虽不能全部领会其中的意思,但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一直能诵记在心。虽然治家之道对一个________的少年来说未免遥远了些,但其中一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却足以警示我一辈子。 家训只是古代家书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古代家书则晓之以理,________,劝诫子孙________之道,治家中业之理,做一个符合儒家伦理规范的谦谦君子。父辈们总是用丰富的生活阅历、沧桑历尽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但不经意中,家书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一笔所有子孙后代的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即便是今日翻开阅读,仍觉熠熠生辉。( ) 沈从文的结发妻子张兆和手捧数百封家书,感喟涕流:我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柳亚子在写给夫人郑佩宜的信中,从饮食起居到锅碗瓢盆,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其情深切,感人至深。 家书因其亲切自然而更能贴近读者的心灵,其对________平常生活的描述与记录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家书里的文字是那么地灵动而饱含深情。随意走进一个章节,家书里的情节都是那么生动感人;随意从一个章节出发,都可以轻松地“链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场景中来。 对一个家来说,家书是一条纽带;对我来说,家书就是一处磁场,磁心所在是我阅读的方向。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少不更事 娓娓道来 安身立命 衣食住行 B. 少不更事 娓娓道来 为人处世 衣食住行 C. 少年老成 侃侃而谈 安身立命 悲欢离合 D. 少年老成 侃侃而谈 为人处世 悲欢离合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家书中蕴含的真情十分打动人心,就像家书的教益让人称颂和受益。 B. 家书中蕴含的真情能够打动人心,其中的教益更是让人称颂和受益。 C. 家书的教益虽然让人称颂和受益,其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 D. 家书的教益固然让人称颂和受益,其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3分) A. 家书成为一笔所有子孙后代的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 B. 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 C. 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 D. 家书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成为一笔所有子孙后代的公共财富 20.下面是X市X中学高三年段邀请家长参加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并进行修改。(4分)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十年磨剑,百日策马闯雄关;一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讯。您的孩子一百天后就要迎来生死未卜的高考了!为了给孩子们鼓劲加油,增添自信,为了让令郎与令爱一百天后奋力一击,创造奇迹。 经学校研究决定,将于2月23日(星期六)上午9:00在学校田径场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我们诚挚邀请您前来参加。届时,您将会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豪情。让我们共同见证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这一难忘时刻!让我们共同助力2019高考!我们恭候您的惠顾! XX中学 2月20日 温馨提示:上午9:00之后,迟到家长将不能进入班级方阵区域,所以请您必须提前到达现场。 (1)将______ _____改为_______ _ ; (2)将______ ___改为___ ____; (3)将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 _改为________________ 21.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遂见用于小邑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目吴会于云间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周国平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3岁;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发设计团队,平均年龄36岁;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装团队近七成是“90”后,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 要求:综合三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语文期中答案 1.A 2.C 3.D 【解析】1.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C项,“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分析错误,原文说“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并无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之意;D项,“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错误,于文无据,说法绝对。故选A。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C项,“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原文并没有将汉学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故选C。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D项,原文说“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因此只提升重视程度分析错误。故选D。 【答案】4.A 【解析】“手法相同”错:王熙凤出场的手法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效果不同:文本中是突出人物心情,王熙凤的出场效果是塑造人物性格 5.示例1:(1)烘托气氛。文中写雨越来越大,到山洪暴发咆哮怒吼,将从气氛压抑紧张推向激烈狂暴。 (2)暗示情节。风雨山洪的变化过程暗示着高家林父子的矛盾,和高家林与高明楼的矛盾冲突渐趋紧张激烈。 (3)烘托人物心情。风雨山洪的自然景物变化,有力地烘托了高加林从委屈憋闷到骤然发作又到压制暴怒而痛苦伤心的心情变化过程。 示例2:(1)风雨交加的自然环境描写暗示着社会不同阶层、两代人矛盾冲突不断。 (2)渲染紧张的氛围,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3)烘托出主人公反抗的精神和内心的挣扎。 6.(1)小说的矛盾冲突是父子之间围绕着告与不告高明楼而展开的。 (2)性格: 正直(嫉恶如仇;有反抗精神,也可以):高加林对高明楼的所做所为,忍无可忍,怒不可遏,决定去告发这个村霸; 懂事(明事理):不是要和高明楼拼命,而是写信上告; 孝顺(软弱):父母的恳求,使他痛苦伤心,又不能不违心的听从。 7.B【解析】“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错,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在罨画池听雨的喜爱程度,并无每年都要经常来听之意。 8.含义:虽然陆游已不在,但寄寓着陆游生活和精神的罨画池还在,我们仍然能从今天的罨画池怀想陆游的身影,感觉到他的爱国精神。作用: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由落寞转为欣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 9.①雨声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廉吏赵卞高尚人格的钦佩;②雨声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寄寓了作者对陆游唐婉的爱情的惋惜以及对陆游命途多舛的同情;③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爱国精神的颂扬和共鸣;④ 雨,淋淋漓漓一个下午,瓦片上还噼里啪啦响,一园子的雨声奏着交响曲。蕴含了作者对蜀州大地的赞美与祝福. 10. D 11. A 12. A 13. (1)失去城池要死于刑法,进军援助死于敌人.同样是死,何不死于敌人呢? (2)朝廷多次催促,(杨述中)才移兵镇远。主张与王三善不一致,王三善多次请求退休,不被允许。 10.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三善”“大方”“食”“述中”“师”“官军”“内庄”“后军”“贼”“士卒”,虚词“为”“且”“所”,“三善屯大方”作“久”的主语,“久”是对“三善屯大方”情况进行陈述,意思是“王三善屯兵大方很长时间”,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其后断开。“行且战”意思是“边退边战”,其主语是“官军”,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士卒”是“多奔”的主语,意思是“士兵大多逃跑”,中间不能断开。再结合本句意思:王三善屯兵大方很长时间,食物将要吃完,杨述中不做后援,不得已商议退兵。官兵边退边战,至内庄,后军被贼人截断。王三善回兵救援,士兵大多逃跑。句子可以断开为: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故选D。 11.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中进士之后,不久就会被授予县令、县丞等地方官职”说法有误,中进士后,进士多入为翰林官,根据等级、名次不同会做不同安排。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三名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冲锋在前,超越了先锋部队”说法错误,“超前锋遇贼”是说副总兵刘超的前锋部队遇到贼人,而不是王三善超越了先锋部队遇敌。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死”,死于;“法”,指刑法;“死法”,死于刑法;“死敌”,死于敌人;“等”,同样;“等死”,同样是死;“阖……乎”,何不……呢。(2)中的“屡”,多次,“趣”,通“促”,催促;“始”,才;“始移镇远”省略主语“杨述中”,翻译时补齐;“议”,主张,看法;“左”,不一致;“退”,指退休;“许”,被允许;“不许”,不被允许。 参考译文 王三善,字彭伯,永城人。万历二十九年考中进士。天启元年十月,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枟担任贵州巡抚。当时奢崇明已攻陷重庆。第二年二月,安邦彦也造反,围攻贵阳。巡按御史史永安接连上奏章告急,督促王三善急赴救援。到十二月初一,王三善知道贵阳被围困得更加困窘,召集众人商议说:“ 失去城池要死于刑法,进军援助死于敌人,同样是死,何不死于敌人呢?”自己带领两万人,与参议向日升、副总兵刘超等由中路抵挡贼人前锋。刘超前锋和贼亼相遇,众人想撤退,刘超斩杀两人才稳定住局面。王三善等大军也到了,于是夺取龙里城。后来活捉安邦彦的弟弟阿伦,就到达贵阳城下,贼众放弃围城逃去。总督杨述中驻扎在沅州,畏惧贼人。朝廷多次催促,(杨述中)才栘兵镇远。主张与王三善不一致,王三善多次请求退休,不被允许。恰好奢崇明被川军所困窘,逃入贵州龙场,依靠安邦彦。王三善商议会师进军讨伐,杨述中连同诸将多持不同意见。王三善力排群议,在闰十月,自己带领六万人渡乌江,驻扎黑石,接连打败叛贼,斩杀前逃将覃弘化来示众。军中缺乏物食,诸将请求退兵。王三善怒道:“你们要退兵,不如砍下我的头到贼人中去投降!”诸将才不敢说话。王三善招募壮士直逼漆山,告诉将士说:¨如果不胜利,这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将士拼死作战,贼人大败,安邦彦狼狈逃走。王三善屯兵大方很长时间,食物将要吃完,杨述中不做后援,不得已商议退兵。官兵边退边战,至内庄,后军被贼人截断。王三善回兵救援,士兵大多逃跑。陈其愚是叛贼心腹,先假装投降,王三善相信了他,和他筹划军事,因此军中虛实贼人无所不知。到这时碰上叛贼,陈其愚故意纵马冲击王三善,(王三善)落马,王三善知道有变,急忙解下印绶交付家人,拔刀自刎,没有死,被群贼挟持而去。(王三善)只是怒骂,毫不屈服,于是被杀害。(王三善)安家中州,喜好结交四方奇士侠客,后来这些人都被他使用。救援贵阳时,得到邸报不看,说:“我正在惩办叛贼,哪有时间顾及这些?况且朝中或战或守议论纷纭,阅读它只会扰乱人心。”他就是如此坚决。崇祯元年,追赠兵部尚书,世袭锦衣佥事。 14. D 15. (1)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意境,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 (2)从手法上看:①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 【解析】 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做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再结合题目含义和注释,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进而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辨析,最终得出答案。D项分析涉及尾联。从“鲈鱼正美”注释看,张翰的典故是说故园之情和归隐之事的。下句“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整联的意思是家乡正是吃鲈鱼的好季节,但我却如囚犯般戴着官帽被困在京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而辛弃疾的诗句,意思是不要说鲈鱼肉丝鲜美,秋风呼呼刮满天,我不会想西晋的张季鹰(张翰),为贪吃家乡美味而弃官,要借此表达的是自己不愿归隐,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赵嘏和辛弃疾的志趣并不相同。故选D。 15.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意境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再结合内容层次的安排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分析意境的特点和运用了何种手法,分析时注意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分析意境,先从意象入手,注意景、情、境三个因素缺一不可,要答出“写了什么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什么情感”。题干要求分析颔联写景的妙处,从写景的角度看手法,要注意与景物描写有关的手法。考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出“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即可。 16.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7.B 18.D 19.C 【解析】17.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少不更事: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少年老成: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举动谨慎。现在多指年轻人缺乏朝气。语境中修饰“少年”,结合“未免遥远了些”分析,选用“少不更事”。娓娓道来:意思是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侃侃而谈:形容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含褒义。结合“更多的古代家书则晓之以理”分析可知,选用“娓娓道来”。为人处世:是指为人和处世的总称。意思就是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对待事情以及事务的处理方式与方法。安身立命:意为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结合“劝诫子孙”“之道”等分析可知,选用“为人处世”。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悲欢离合: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结合“平常生活”分析,应该选用“衣食住行”。故选B。 18.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根据上下文可以推知这里填入的应该是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上文侧重家书之“理”,下文侧重家书之“情”,由此可以排除A、B项。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也可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语境并未形成转折,明显应选“固然”,排除C项。故选D。 19.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中划线语句不合逻辑,根据从古至今再向未来的时间逻辑顺序,排除B项。语序不当,多重定语语序不当,“一笔所有子孙后代的公共财富”语序不当,排除A、D项。故选C。 20. ①“生死未卜”改为“至关重要”②“令郎和令嫒”改为“孩子们”③“聆听”改为“听到”④“惠顾”改成“光临”⑤“必须”改为“尽可能” 21.【答案】B 22. 【答案】C 23. 立意:1.青春不迷茫,奋斗有方向2坚持理想3.热爱生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