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绝密 ★ 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师大附中2018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 王斌 审核人 刘志刚 ‎ ‎ 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阅读简答题应做到要点化、序号化,否则该小题判零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 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光明日报》2018年5月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 B.“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 ‎ C.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 ‎ D.“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观点。‎ ‎ B.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教”与“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统一。‎ ‎ C.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意义。‎ ‎ D.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息相关。‎ ‎ B.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诗”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好地“教”。‎ ‎ C.“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教”的层面,“会通性”体现了“诗”的层面。‎ ‎ D.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教”,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姥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了。”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又问:“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 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刘姥姥女婿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便笑说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但只一件,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了,都是琏二奶奶当家。”刘姥姥听了,罕问道:“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她了。”周瑞家的道:“这是自然的。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她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说着,一齐逶迤往贾琏的住宅来。‎ 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进了院门,先找着凤姐的一个心腹,名唤平儿的。周瑞家的先将刘姥姥起初来历说明,又说:“今日大远的特来请安。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儿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了她进来了。等奶奶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平儿听了,便作了主意:“叫他们进来,先在这里坐着就是了。”‎ 周瑞家的领他两个进入院来。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忽听周瑞家的称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称周大嫂,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于是让刘姥姥和板儿上了炕。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屮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展眼。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她。刘姥姥于是携了板儿下炕,到这边屋内来。只见那凤姐儿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拔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钟。凤姐儿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拔手炉内的灰,漫漫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己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几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儿,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 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像。”凤姐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托赖着祖父虛名,作个穷官儿罢咧,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话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呢,何况你我。”‎ 周瑞家的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儿。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凤姐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大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进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教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们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喜的浑身发痒起来,说道:“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凭他怎么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旁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 刘姥姥拿了银子钱,回到周瑞家。坐了片时,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的儿女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选文于平儿着墨不多,仅通过对其穿戴及言行举止的简单描述就点出了她在荣国府众丫头中的特殊地位。‎ B. 王熙凤“不接茶”、“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并责怪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显示她事烦心急。‎ C. 刘姥姥自知身份低微,在贾府处处小心翼翼,但又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最终解决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D. “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虽然粗鄙,却是对凤姐的奉承之语,极符合刘姥姥乡下人的身份和心理。‎ ‎5. 请概括周瑞家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6. 选文通过刘姥姥这一“府外人”的视角来写贾府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翟义字文仲,少以父任为郎,年二十出为南阳都尉,宛令刘立与曲阳侯为婚,又素著名州郡,轻义年少。义行太守事,行县至宛,丞相史在传舍。立持酒肴谒相史,对饮未讫,会义亦往,外吏白都尉方至,立语言自若,须臾义至,内谒径入,立乃走。义既还,阳以他事召立,以其贼不辜,部掾吏夏恢缚立,传送邓狱。恢以宛大县,恐见篡夺,白义可因随后行县送邓。义曰:“欲令都尉自送,则如勿收邪。”载环宛市乃送,吏民不敢动,威震南阳。‎ 数岁,平帝崩,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谓姊子上蔡陈丰曰:“新都侯摄天子位,号令天下,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且以观望,必代汉家,其渐可见。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强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捍国难。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可不惭于先帝。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丰话诺。‎ 义遂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等结谋。募郡中勇敢,部署将帅,立信为天子。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以东平王傅苏隆为丞相,中尉皋丹为御史大夫,移檄郡国,言莽鸩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郡国皆震,比至山阳,众十余万。‎ 莽闻之,大惧,抱孺子会群臣而称曰:“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畔,今翟义亦挟刘信而作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群臣皆曰:“不遭此变,不章圣德。”莽于是依《周书》作《大诰》,曰:“今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害我孺子,罪深于管蔡,恶甚于禽兽。”‎ 于是吏士精锐遂攻围义于圉城,破之,义与刘信弃军庸亡。至固始界中捕得义,尸磔陈都市,卒不得信。莽尽坏义第宅,污池之。发父方进及先祖冢在汝南者,烧其棺柩,夷灭三族。‎ ‎(节选自《汉书·翟义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 B.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 C.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 D.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客食宿的地方,后泛指行人居住的旅舍,如“广成传舍”。‎ B.居摄,出自于《汉书·食货志》,指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C.孺子,可指幼儿、幼童,也可以指天子、诸侯、世卿等的继承人。文中指的是幼童。‎ D.管蔡,周武王弟管叔鲜、蔡叔度。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散布流言并起兵反叛。‎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义有胆有识,扬威郡内。刘立轻慢翟义,因罪被拘,夏恢担心人犯被劫,翟义却用囚车载着刘立绕宛县城示众,对南阳吏民直到了震慑作用。‎ B.翟义洞悉形势,心忧社稷。平帝驾崩后,他对王莽号令天下、效仿周公辅佐成王之举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形势,指出其以辅佐之名行夺权之实。‎ C.翟义忠于汉朝,起兵拥刘。他与刘宇、刘信结谋起义,立刘信为天子,自称柱天大将军,传送文书,昭告郡国,号召天下诉伐篡汉自立的王莽。‎ D.翟义兵败身亡,祸及宗族。王莽派精兵良吏在固始逮捕翟义,将其陈尸示众,毁其住宅,掘其父亲及先祖的坟墓,烧毁他们的棺柩,夷灭三族。‎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恢以宛大县,恐见篡夺,白义可因随后行县送邓。‎ ‎(2)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可不惭于先帝。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辋川别业①‎ ‎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③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③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语,俗称和尚。‎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 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C. 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 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1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13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道出了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 ‎(3)“月”意象历来受到古今文人的青睐,成为他们表达某种情感的重要依托。刘禹锡《石头城》中“ , ”两句便是借“月”抒怀的句子。‎ ‎(4)陆游《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 。”‎ ‎(6)人生路上要尽力而为,即使不能成功也无悔。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写道:“ , , ”即表达了这个道理。‎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8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16题。‎ 中秋节期间,在“传统节日与当代价值”的国际学术对话中,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对传统节日给出了一个令人 的定义。她认为节日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人类追求艺术的极致表达。什么是节日?“节”本意取自竹节,但我们给了它更多的思想内涵——生活在时间的流里,( )。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每年十二个圆月中的一个,这“节”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与幸福紧密相连的时间密码。‎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终极表达。 ,没有什么能比艺术做得更出色。因为,只要是真正的美,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分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面对时代变化,只有发挥这份创造力,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诠释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才可能创造出为人民 、有强烈感染力的新的节俗文化产品。开贞起元, ,此其时也!‎ ‎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刻度,以此赋予节日不同的深刻意义 B. ‎ 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刻度,以此对时间长短进行深度切割 C.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的刻度,而不同民族可根据不同的文化对时间进行切割 D .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的刻度,而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赋予这刻度以意义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耳目一新 移风易俗 喜闻乐见 推陈出新 B. 焕然一新 入乡随俗 乐此不疲 革故鼎新 C. 耳目一新 移风易俗 喜闻乐见 革故鼎新 D. 焕然一新 入乡随俗 乐此不疲 推陈出新 ‎16.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B. 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C. 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传统节日被赋予艺术的多重表达 D. 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二)课内基础知识 ‎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C.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1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悔相道之不察兮 察:审察 ②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恶:哪里 ‎③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 ④辟土地,朝秦楚 朝:使……朝见 ‎⑤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赡:足,够 ⑥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 ‎⑦保民而王 保:保护 ⑧彼且奚适也 适:适合 ‎⑨何意致不厚 意:意料 ⑩阿母谢媒人 谢:道歉 A.②④⑤⑥⑨ B.①③⑦⑧⑩ C.②⑤⑥⑧⑨ D.①③④⑦⑩‎ ‎1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离骚》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深远,后代文人常常模仿《离骚》作诗,人们就把文人称作“骚人”,《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骚人”指的就是文人。‎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初七”指七夕,即农历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下九”指农历每月二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按古代的风俗,女子满十五岁应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笄,以表示成年,故女子十五岁又称“及笄之年”。‎ D.《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之一,与北朝《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听到他升任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便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 B.一个作家不关心社会,不深入生活,一味地闭门造车,想写出惊世之作,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C.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饭,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 D.在鲜花和荣誉面前,这位科学家安之若素,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丝毫没有一点骄傲的情绪。 ‎ ‎(三)语言应用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1) ,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2) ,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四、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但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所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但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参考答案 1. C A项,“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错误。根据文章第段“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可知,“诗教”观指孔子对《诗经》评论中所包含的文艺观,并非评论本身。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B项,“‘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错误。根据文章第段“孔子‘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可知,“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才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而“兴观群怨”只是说明这一特色的最佳例证。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D项,“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错误。根据文章第段“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可知,文中介绍的文艺理论并非全部,因此,文艺理论都受到孔子文艺思想的影响这一说法并不严谨。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2.D D项,“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错误。“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是本文的结论,而非前提。选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3. D “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诗’”错误。根据文章第段“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可知,文章结尾虽然强调了“诗”的重要性,但只是为了强调重“诗”的观点,而本文的论述中心是重“教”重“诗”,以“教”为本。选项说法不正确。‎ ‎4. B ‎ ‎5. ①重情义:帮助刘姥姥虽为还人情但也出于一份热心,刘姥姥要留下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周瑞家的执意不肯,这都说明周瑞家的有些人情义气在里面。(或答:知恩图报:帮助刘姥姥是因为“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②虚荣:她没有拒绝刘姥姥的请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显弄自己的体面”。③精明练达:周瑞家的听了刘姥姥的三言两语,便已经猜到来意,可见其精明;周瑞家的层层引见,并给刘姥姥递眼色,可见其能干周全。(答“八面玲珑”、“善于逢迎”、“有办事能力”、“能见机行事”等,理由阐释恰当的也可得分。) ‎ ‎6. ①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以刘姥姥“府外人”的视角来看贾府里的人,可以引出对周瑞家的、平儿等次要人物的介绍,可以完善对王熙风等主要人物的塑造,让读者对贾府有更全面了解;②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来看,以“府外人”的视角来看“府内事”,实现了对贾府的多种角度的观照,交代了贾府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凸现贾府尊卑分明的等级制度,视角更为客观,叙述更为冷静,更容易让人信服;③从叙事效果来看,对于刘姥姥这个身份、见识、思想完全不同于贾府的人来说,贾府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奇异的,因此通过刘姥姥的眼睛,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包括人物、环境、事件。如选段写刘姥姥将自鸣钟认作匣子、秤砣,就通过刘姥姥的错位造成一定的喜剧效果,显得幽默风趣,也见出贾府之奢华。‎ ‎7.(3分)B ‎8.(3分)C(文中为第二种含义。)‎ ‎9.(3分)C(此时王莽尚未自立。)‎ ‎10.①夏恢因为宛是大县,担心人犯被夺,上报翟义可以趁随后巡视属县的机会送刘立去邓。 ‎ ‎②假使命运不好没有成功,为国而死可不愧对先帝。现在要兴兵举事,你愿意跟随我吗? ‎ 参考译文: ‎ ‎ 翟义字文仲,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关系担任郎官,慢慢升为诸曹,二十岁时出京担任南阳都尉。宛县县令刘立与曲阳侯是亲家,又向来在州郡里很有名,轻视翟义年轻。翟义代理太守,巡视属县至宛,丞相史在传舍休息住宿。刘立拿着酒菜拜见丞相史,对饮未结束,适逢翟义也去传舍,外吏禀报都尉将至,刘立谈吐如故。一会儿,翟义到了,通报姓名直接走入,刘立才避开。翟义回来后,大怒,假装因为其他事召见刘立,借刘立杀害无罪的人(之名),安排属下夏恢捆绑了他,送往邓县的监狱。夏恢也因为宛是大县,担心人犯被夺,上报翟义可以趁随后巡视属县的机会亲自转送刘立去邓。翟义说:“想让我亲自押送,那么还不如不收治他呢。”便用囚车栽着刘立绕宛市示众后才送走他,吏民不敢有所举动,翟义因此威震南阳。 ‎ ‎ 几年之后,平帝去世,王莽居于执掌大权的地位。翟义心里厌恶他,于是对姐姐的儿子上蔡陈丰说:“新都侯暂居天子之位,号令天下,假借周公辅佐成王的名义,暂且来试探天下的人心,他一定要替代汉家,他的心思渐渐可以看清。现在皇室衰弱,在外面没有强大的藩国,天下都低头顺从,没有能够捍卫国家拯救国难的。我有幸能够身为宰相的儿子,亲自守卫大郡,父子都身受汉的深恩,在道义上应该为国家讨伐敌人,来使国家安定。我想向西讨伐不应当摄政的人,选皇室宗族的子孙辅佐他使他自立,假使命运不好没有成功,为国而死可不愧对先帝。现在要兴兵举事,你愿意跟随我吗?陈丰答应了翟义。 ‎ 翟义于是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结盟谋划。招募郡中勇敢的人从军,立刘信为天子。翟义自封为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传送檄文到各个郡国,说王莽用鸩酒杀害了孝平皇帝,假托采用了皇帝的称号,现在刘信已登皇位,命令各郡国共同实行上天对王莽的惩罚。郡国都为之震动,等翟义的军队到了山阳,人数多达十余万。 ‎ 王莽听说了此事,非常惊慌,抱着平帝的继承人召集群臣说:过去成王年幼,周公辅政,管叔鲜、蔡叔度挟持禄父来起兵反叛。现在翟义也挟持着刘信来造反,自古以来圣贤尚且害怕这种事情,何况作为臣子的我这样微小的人物呢?群臣都说:不经历变故,不能彰显圣明的恩德。王莽于是仿照《周书》写了《大诰》,说:现在翟义、刘信等谋反作乱,散布流言迷惑众人,想以此来篡夺皇位,谋害平帝的继承人,其罪比管叔鲜、蔡叔度更重,比禽兽更坏。 ‎ 于是精良的兵吏在圉城攻打包围了翟义,攻破城池,翟义与刘信放弃了军队脱身逃跑。到了固始的边境上,王莽的军队捉住了翟义,在都市里陈尸示众。最终都没有捕获刘信。王莽全部毁坏了翟义的宅院府第,使它变成污池,挖掘了他的父亲翟方进及其祖先在汝南的坟墓,烧毁了他们的棺椁,杀光了他的三族。‎ ‎11.D (“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错,是“乡邻披衣倒屣与诗人相见”。诗句此处用典,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12.“染”与“然”。青草绿得好像用染料染出来似的,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2分);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2分);描绘了辋川沿途春野景色的生趣,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13.(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4)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5)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6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14. D 括号之前说的是“‘节’本意取自竹节,但我们给了它更多的思想内涵——‎ 生活在时间的河流里”,陈述的对象是“节”,那接下来的句子也应该陈述“节”怎样,考虑到话题一致性,应排除A项、B项。根据括号的后一句“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每年十二个圆月中的一个,这‘节’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与幸福紧密相连的时间密码”可知,这句话说的是“节”的文化意义,考虑到语意的连贯性,与D项相符。‎ ‎15.A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第一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有人提出一个新奇的观点,让人感觉新鲜,故“耳目一新”最恰当。‎ 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第二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艺术改造的力量,故“移风易俗”最恰当。‎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不作定语。第三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要创造出让人民所喜爱的节俗文化产品,故“喜闻乐见”最恰当。‎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第四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故“推陈出新”最恰当。‎ ‎16.B 原句:搭配不当。“在……前提上”“在……基础下”搭配不当;“诠释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中“诠释”与“表达”不搭配。应改为“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A项,搭配不当,“在……前提上”“在……基础下”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中,“包括……”与“含……”糅合在一起。选项修改不恰当。C项,暗换主语,“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的主语为人,而“传统节日被赋予艺术的多重表达”主语为传统节日艺术。选项修改不恰当。D项,句式杂糅,“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中,“包括……”与“含……”糅合在一起。选项修改不恰当。‎ ‎17.A 其他三项均为偏义复词 ‎18.B ①看清楚 ③吝啬 ⑦安抚 ⑧到 ⑩推辞 ‎ ‎19.B “下九”为农历每月十九 ‎20.D A.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B.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C.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D.(遇到不好的情况或异常情况)毫不在意,跟平常一样对待。素:平日。‎ ‎21. (1)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 (2) 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22.【审题指导】‎ ‎(1)“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共享时代,个人独创的价值所在——共享的成果背后,个人的智慧、技能、思维、经验等不可共享,独一无二。‎ ‎(2)“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 ‎——共享时代,一个国家的独创价值所在——共享的成果背后,国家的的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不可共享,独一无二。‎ 这两方面之间,是一种由小到大的层进关系,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 ‎——对前两段材料的综合,并提出主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仅要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更要成为中国独创的一份子,为国家独创国家强盛肩负起历史使命。‎ 立意小切口:从个人的角度 成长路上,面对伸手可摘的“共享”,要能透视其背后的“独创”,要历练自己的独创力,须要付出更多思考、毅力和坚持。‎ 立意大切口:国家的角度 ‎ 共享繁荣的新时代,国家的强盛需要每个青年成为独创者,成为国家独创的一份子,国家要保护原创者应有的权利,让公众学会为共享买单。‎ 学生应该综合三段材料,整体理解材料,从而得出材料的中心,不能脱离“时代青年与独创的关系”,只写“独创”“创新”或者只写“青年”“时代”,或者写“共享的重要性”视为偏离材料。‎ ‎[试题评析]‎ 本题是关于“大国崛起中青年的历史使命”材料的任务指令型作文,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中国创造”的真正主人,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1、材料是来自社会热点,有真实而宏大的背景。要求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去思考,材料的第三段给出了思考的角度或者方向。‎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社会,关注自身成长,有话可说,说真话,深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防止套作和宿构。‎ ‎3、有一定思辨性,在材料中,命题者看似否定共享,推崇独创,但实际上,共享和独创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的二元对立,其真正的逻辑关系应该是要共享,更要独创。‎ ‎【作文内容抓点 】‎ ‎ 1.(1)如何在成长中历练独创力,成就更好的“我”;(2)如何用独创力构建更好的“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 ‎ 2.辨析关键概念:“共享”和“独创”的本质是什么?‎ ‎“共享”即“摘桃子”,是一种发展的捷径,也是一种偷懒的惰性,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并非长久之计,一旦别人不给你共享,你就立即百无一用。‎ ‎“独创”即创新、发明,是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速度较慢,却是一种持久的发展之路,是真正强盛的不二法门。‎ ‎ 3.(1)弄清新时代青年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 (2)弄清“共享”与“独创”的关系。‎ ‎(3)弄清新时代的青年的个人独创与国家独创的关系。‎ ‎【存在问题】‎ ‎ 1.混淆概念:将“独创”等同于“创新”,忽略了材料中“独创”是与“共享”相对提出的一组关键词。‎ ‎ 2.关系型作文重视思辨,学生只写一面或者各写一面视为脱题。例如:脱离“时代青年与独创的关系”,只写“独创”“创新”或者只写“青年”“时代”,或者写“共享的重要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