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绝密★启用前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 ‎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 第I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贵族阶层,他们既是政治上的统治者,又是文化的领导者。贵族的精神旨趣是这一时期包括审美意识在内的整个贵族文化的主体心理依据。这个阶层鲜明的身份意识、强烈的荣誉感以及对“文”的高度重视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时期,“文”基本上就是贵族教养的别名,既包含着关于礼乐仪式的各种知识,又包含着道德观念系统及其话语形态。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这里的“文”虽然不同于后世“诗文”之“文”,更不同于现代以来的“文学”概念,但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周代贵族对“文”的高度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开了古代“文统”之先河。‎ 春秋之末,随着贵族等级制的瓦解,文化领导权亦逐渐从贵族阶层转移到一个新的知识阶层——士大夫手中。于是士大夫文化渐渐取代贵族文化而成为主流。士大夫文化也并非一个不变的整体,事实上,它也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春秋之末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游士文化”阶段,其主体乃是那些或奔走游说,或授徒讲学的布衣之士,其思想上的代表便是诸子百家。到了秦汉之后,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了“士大夫文化”阶段。其主体是那些凭借读书而做官或可能做官的知识阶层,即“士大夫”。自汉代大一统之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机制,可以简称为“读书做官机制”——除了帝王及其宗亲、开国功臣及功臣之后、宦官、外戚、地方豪强等分享国家的权力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凭借读书而跻身于官僚队伍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所谓“士大夫”。尚未做官时他们是“耕读传家”的庶民;做官以后他们是“诗书传家”的“士族”或“仕族”,无论做官与否,读书都是这个社会阶层安身立命之本,而做官——最高追求是治国平天下——则是他们读书的目的。因此尽管他们实际上是分为“官”与“民”两大类型,具有巨大的社会差异,但从精神旨趣与价值取向来看,他们又是一个有着同一性的社会阶层。‎ ‎“道”是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亦相随而亡的终极价值范畴,是这个社会阶层精神旨趣的标志。在西周贵族阶层的话语系统中最高价值范畴是“德”而不是“道”。原因不难理解:在“道”这一概念中暗含着士大夫阶层的权力意识,是他们抗衡君权之主体精神的象征。士大夫文化是相对独立于政治权力体系的,因此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其根本功能是用来规范和引导“势”,即君权。贵族阶层既掌握着政权,又掌控着文化,故而不需要创造一个与政治权力分庭抗礼的终极价值范畴出来。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以诸子百家为思想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试图通过话语建构(授徒讲学、著书立说)来为社会 “立法”,从而实现政治变革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范畴来为自身确立合法性。于是对“道”的推崇与捍卫就构成了士大夫精神旨趣的基本维度。从孟子开始,士大夫阶层便有了 “道统”意识,一直到明清之时,“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与此相应,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 ‎(节选自李春青《“文人”身份的历史生成及其对文论观念之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文”作为一个系统,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了礼乐仪式等各种知识和道德观念系统,也决定了贵族与庶人的不同。‎ B. 士大夫文化有着不断变化的特点,从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游士文化”是其早期形态,并不是真正成熟的士大夫文化。‎ C. 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身份并不单一,然而均以读书为安身立命之本,以出仕作为读书的目的,从而在精神旨趣和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 D. “道”的价值观点与士大夫阶层相伴随,是这个阶层的一张标签。如果追寻“道统”意识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孟子。‎ ‎2. 下列表述中,不是“道”成为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士大夫文化是相对独立,士大夫阶层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 B. 士大夫阶层有属于自己的权力意识,他们需要一种价值观念抗衡君权,张扬主体精神。‎ C. 士大夫阶层在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的背景下,试图为社会“立法”,从而实现政治变革。‎ D. 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道统”意识,“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大夫阶层重视读书。著名的徽州古民居安徽宏村承志堂有楹联“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就鲜明体现了士大夫之风。‎ B. 由“文统”到“道统”,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构成的巨大变迁。孟子所谓“彼一时,此一时也”可以描述这种历史发展的常见规律。‎ C.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机制,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的传统。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对强化和发展这种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D. 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士大夫阶层的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道”展开的,“文”由此依附于“道”,正如韩愈所言:“文者,贯道之器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式尊严 冯 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落座,由英语系两位老师监考。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忽然暂停发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在相邻的座位!”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如果我们换位置,证实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我说,“反正我不换。” 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 ‎“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这总可以了吧?”‎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后来我提前完成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学习英语,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名下一科作为专业课之一。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却仍有逃离的羞愧。‎ 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白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她显得非常惊喜,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最后这句话害我差点儿掉下泪来。(选自《青年博览》)‎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各种中文示牌,说明很多中国旅客在国外缺少尊严,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提供背景,该部分在结构上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我”通过测试之后,在电梯里和S小姐相遇,她对“我”补充说的话是想表明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虽有充足的理由暂停课程,但“我”仍感到羞愧,原因是自己暂停学业,有知难而退的嫌疑,有损尊严。‎ D.文章结尾说“我差点儿掉下泪来”,这泪里既有“我”通过努力获得尊严的欣慰,也有对S小姐给予“我”理解和鼓励的感动。‎ ‎5.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为什么以“中国式尊严”为题?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启示?(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月27日)‎ 材料二:‎ 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的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 材料三:‎ ‎《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B.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 C.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2016、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给中国带来发展机遇,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它各国经济合作力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 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 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可见其是最权威的。‎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6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 “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   (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指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旧时见面的一种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贻误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是“一世龙门”,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使虚浮妄诞成为风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石勒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他杀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5分)‎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首联集工巧的对仗、生动的夸张、形象的双关、强烈的对比多种修辞于一体,并巧用数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D. 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15.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情景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展现一叶扁舟任凭漂荡,浩渺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4)《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部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9分) ‎ 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 );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 的素书。她婉约,曼转, ,不愠不喜,用 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 的境界。静立水畔,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 B.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 C.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 D.似清淡的水墨画卷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B.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C.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D.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手不释卷 不卑不亢 峰回路转 百折千回 B.百读不厌 不骄不躁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C.手不释卷 不骄不躁 峰回路转 百折千回 D.百读不厌 不卑不亢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20.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5分)‎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你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 ‎①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 21. 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写出自己的体会(4分)‎ 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通“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请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 四、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 ‎②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 ‎③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习近平)‎ ‎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学校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作为杰出的青年学生代表,你应邀在大会上发言。请写一篇演讲稿,回望历史,缅怀先贤,着眼未来,表达心声,展现当代青年的风采。要求:①恰当引用三句名言。②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答案】1. A 2. D 3. D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文’作为一个系统……也决定了贵族与庶人的不同”有误,“决定”一说不当,文章第一段的表述是“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不是‘道’成为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考生要特别注意题干的选择依据,“不是‘道’成为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D项,“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道统’意识,‘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不是原因,这是表现。文章最后一段说“从孟子开始,士大夫阶层便有了‘道统’意识,一直到明清之时,‘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这是具体的表现。‎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文’由此依附于‘道’”有误,“依附”不合原文,文章的表述是“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 ‎4.A 小说的开头部分是小说的序幕部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分析失当。 ‎ ‎5.①有主见和魄力: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随波逐流;无论是换座还是中止学业写小说都表现出我的主见和魄力。②自尊心强:在有损于中国人尊严的情形面前,据理力争,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③刻苦勤奋:能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答对一点得3分,两点得6分;只写性格,没有举出实例分析,只得一半分数。) ‎ ‎6.标题:作者以“中国式尊严”为题,意在强调尊严对于那些早已失去尊严的中国人的重要,从而使小说主题更突出,且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2分)启示:①一个人的尊严是要靠不甘落后、坚韧不拔的精神来维护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更是如此。②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要通过自己的坚持、完善自我、强大自我才能赢得。(答出一点即可,4分) ‎ ‎7.D D项,第三则材料指出了“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因此不能说三则材料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故选D。 ‎ ‎8.A B项,“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法错误,材料一没有运用作比较的方法;C项,“促进了中白两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理解错误,材料指出是“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促进作用”;D项,“可见其是最权威的”说法过于绝对,可以说其是客观的,严谨的,但不能说“其是最权威的”。故选A。 ‎ ‎9.①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渊源,曾经的 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给中国和沿途各国带来了商业的繁荣。②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能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沿线国家实现共赢。③从现实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并存,它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应科学规划。 ‎ ‎10. A 辨析断句的正误,可以使用排除法,比如“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从专有名词“衍”“郭”和动词“疾”等分析,宾语应该是“郭之贪鄙”,“鄙”后要停顿,由此可排除B、C两项。再结合句意, “举阿堵物却”中“却”为撤离、拿开之意,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综上,选A。‎ ‎11、选C 长揖,是旧时的一种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三公: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①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②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③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12、选D项 王衍被杀是因为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并非因为远近闻名,身居重任,又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 ‎13参考答案:(1)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得分点:“俄而”“举”“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2分)‎ ‎(2)俗话这样说:“听到的道理多了,认为没有谁比的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啊。(得分点:“野语”“以为”“莫若”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净秀美,风度姿态安详高雅。童年时曾经拜访山涛,山涛(为之)感叹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 “是哪个老妇人,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这个人哪。”王衍既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子贡。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令当世之人钦佩敬慕。善于谈玄理,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手持玉柄麈尾,与手同色。如果感到所谈的道理有不稳妥之处,立刻更改,世人送他名号“口中雌黄”。朝野上下意见一致,说他是“一世龙门”。(王衍)连续担任显要官职,后来做官的人,无不仰慕仿效他。选拔任用的贤能之士为官以后,都以王衍为首。骄傲清高、虚浮怪诞,于是成为风俗。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贾后的亲戚,凭借中宫的权势,固执己见,贪婪暴虐,聚敛钱财不知满足。王衍憎恶郭氏的贪婪卑鄙,因此口中从不提钱。郭氏想试探他,让婢女用钱绕床,让王衍不能走动。王衍早晨起来看见钱,对婢女说: “拿这些东西下去!”他的心意是这样的。当时齐王司马同有恢复皇室的功劳,因而专权自任,公卿都对他行拜礼,唯独王衍对他行拱手礼。王衍虽然身居宰辅要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而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等到司马越去世,众人共同推举王衍为元帅。王衍因为盗匪四处兴起,害怕而不敢担当此任。推辞说: “我年少时没有做官的欲望,随着选补官吏,到了今天的官位。如今的事,怎么能用不具备才能的人来充任呢。”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计谋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想求得自身免难,于是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闻名四海,身居朝廷要职,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正是你的罪状。”叫左右的人扶他出去。石勒对他的同党苌说: “我走遍天下,从没见过这样的人,该不该留他一命呢?”孔苌说:“他是晋国的三公,必定不会为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可用的呢?”石勒说:“但不能对他使用刀杀。”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王衍)死时五十六岁.‎ ‎14.B B项,“形象的双关”错误,“一叶身”是比喻。‎ ‎15.(1)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2)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3)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4)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 ‎16.‎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3)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 C ‎ ‎18. D 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B项,成分残缺,在“钢筋”前面加上“从”,主语残缺,“放下”前面加上“我们”;C项,语序不当,应该是“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去掉“使”。故选D。 ‎ ‎19. B 百读不厌:形容诗文或书籍写的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修饰“素书”,选用“百读不厌”,排除A项、C项。不骄不躁:做了好的事情不要骄傲,事情未处理好不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这里能与后面“不愠不喜”相对应,选用“不骄不躁”。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也只经历了很多周折。修饰“故事”,选用“柳暗花明”。百折千回:经过种种曲折和迂回。百转千回: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也指经历了很多周折。结合语境内容分析,选用“百转千回”。故选B。‎ ‎20.“垂念”改为“常念”或“思念”; “高足”改为“学生”或者“门生”;“你”改为“您”或者“恩师”;“斧正”改为“指出”; “鼎力”改为“大力”或“全力”。‎ 解析:“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语境是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常念”。“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称自己是老师的学生,不能用“高足”,改为“学生”。“你”,一般都是用在同辈人或者自己的晚辈身上的,而“您”则用在长辈用你尊重的人身上。结合“老师”分析,改为“您”。“斧正”,敬辞,请人改文章。结合“不足”分析,改为“指出”。“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结合“我”分析,改为“大力”。‎ ‎21.‎ 孔子的意思是说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文字阐释2分,必须尊重经典的本义)其实,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持。(价值评价2分,可以跨越古今,生发出人类共性的价值取向。)‎ ‎22作文立参考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情境代入型材料作文,写作情境、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体式都非常明确,考生要认真审题,完成具体的写作任务。   写作情境: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写作对象:全校师生   写作体式:演讲稿   写作内容与任务:①回归历史,缅怀先贤。②着眼未来,表达心声。③展现当代青年的风采。④恰当引用三句名言。  ‎ ‎ 考生写作时要注意:   ‎ 第一,这是一篇演讲稿,要有演讲稿基本的格式,比如①称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②问候语:早上好;③开场白:今天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集会……④结束语: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第二,要理解三则名言的涵义并恰当引用。鲁迅的话意在告诫青年不要空谈,要实干;恽代英的话意在鼓励青年要勇于抗争,勇于奋斗,不要局限于现实与命运,要用精神战胜物质;习近平的话意在引导青年人树立高远的志向,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担,做大事,做实事,不追求功名利禄,争做大官。  ‎ ‎ 第三,将写作内容具体化。五四运动的历史与意义,五四运动展现出来的精神与启示,当代青年的体悟与行动等。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