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 期中联合考试 高 二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谐理念与建筑“三性”‎ 何镜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谐共生、厚德载物等价值观,其中一个核心理念是和谐。和谐理念认为,世间万物在保持其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这是中华文明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取向。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也是如此,其和谐理念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上,体现在城市、建筑、园林等各个方面。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和谐理念,是我们从事现代建筑设计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现代建筑设计师应将和谐理念与现代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设计出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这需要高度重视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存在于特定地域的建筑。建筑总是扎根于特定地域的具体环境中,受当地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受所在地域的地理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已有建筑地段环境的制约。地域性体现了建筑与其建造地点相关地理、人文、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和谐,它一方面要求建筑适应所在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要求建筑体现特定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性。只有从建筑所在地域提取特色建筑元素、挖掘有益的建筑“基因”,并使之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建筑的地域特色。‎ 建筑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产品;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艺术作品。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在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体现人类的科学思维、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秀建筑,其精神内涵常常超越建筑本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一个文化标志,并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建筑必须与这些变化相适应、相协调。提高现代建筑的文化品位,要求我们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着眼现代先进文化,还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 建筑总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广泛应用,新思想、新理念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工作方式,这些都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设计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建筑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建筑设计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用建筑语言来表现当今时代的设计观念、思维方式和科技成果;努力寻求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设计更多展现时代风貌的现代建筑。‎ 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体现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发展趋势。新形势下,中国建筑设计要不断发展、走向世界,需要培养一大批有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建筑设计人才。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建筑理念与技术,吸收人类建筑文化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化对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中和谐理念的理解,使我们所设计的建筑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扎根本土又放眼全球、继承传统又锐意创新,充分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我们就能设计建造更多建筑精品。‎ ‎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24日第7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建筑设计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与现代生活和科技紧密结合,努力寻求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 B.从建筑所在地域提取特色建筑元素,挖掘有益的建筑“基因”,并将其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建筑的地域特色。‎ C.一个国家、民族优秀建筑的精神内涵往往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标志之一,并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D.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不仅是从事现代建筑设计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中华文明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取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物质财富和技术的产物,建筑具有文化性,在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体现人类的科学思维、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B.作为具体的、存在于特定地域的建筑,要受到所在地域的地理条件的制约和当地经济、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 C.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所设计的建筑要体现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的设计理念。‎ D.要设计出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需要高度重视并充分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既要适应所在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又要体现特定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性。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都体现了和谐理念。‎ B.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存在着结合点,现代建筑设计师要把继承传统和锐意创新结合起来,设计出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 C.因为文化性体现的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所以要提高现代建筑的文化品味就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着眼现代先进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 D.时代的发展既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同时也要求现代建筑设计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凌宇 他出身于水,一生恬静优雅似水,离去后魂归于水。而他的文字,与后世的读者同在,似水流淌不绝。‎ 如果说作家是以文字征服世界,那么,对沈从文来说,前30年的文学创作,后30年的文物研究结出的果实,证实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之一。‎ 在沈从文自己,无论是身外报偿还是身内所获,物质上的得失还是精神上的毁誉,从不以为意。‎ 他一生所得收入,除维持一家生活必需的花费、社交应酬和帮助别人外,都陆陆续续花在购买书籍和陶瓷文物上。他家里曾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坛坛罐罐”。家里放不下了,便随手送人,送掉后又买。解放后索性一股脑儿全送了博物馆,不仅没有索取任何报酬,连一张收条也没留下。1982年,他收到花城出版社寄来的九千多元稿费,立即凑足一万元,寄给家乡的小学,修建一栋图书楼。然而,他也有因手头无钱而发窘的时候,且不说他年轻时为吃饭问题所作的种种挣扎,就是在他不再为吃饭发愁以后,每逢某项社会公益活动需要他捐赠时,他常常因拿不出钱来而发愁难过。‎ 说起沈从文在文坛上的沉浮,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典型。在这沉浮的背后,重叠着因“历史的误会”而带来的种种人生坎坷与痛苦。但他几乎从来不主动提及自己几十年来遭遇的损害与屈辱。当别人问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时,他只是说:“我没有我的朋友受的冲击大,我只是要打扫茅房,那是普通的事,在家里不是也要打扫吗?”人们常常惋惜他不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失踪”感到遗憾,为他在第二、三次文代会上,连作家身份也得不到承认感到不平,他只是笑笑:“那未必不是塞翁失马。”‎ ‎1978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后,沈从文长期冷落的门庭重新变得热闹起来,他构筑的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被人津津乐道,鲁迅的“他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这一评价又被人记起,学术界开始确认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地位。对这一切,沈从文表现出惊人的平静。在谈到他的文学创作时,他总是轻轻地挥着手:“那都是些过时了的东西,不必再提起它。……我只不过是个出土文物。”他强调说,“我年轻的时候,许多熟人同乡头脑都比我优秀得多,却一个个先后消失在中国近乎周期的悲剧里。就拿写文章来说,开始时我的一支笔就笨得很,能够坚持下来,也只是比别人耐烦一点。”‎ 对涉及个人荣辱得失的事,沈从文表现出一种令人吃惊的宽容与平和。他宁愿记住别人的好处,而忘了别人对自己的损害。是湘西的水深深流进沈从文的血脉,滋润和培育着他的性格。‎ 然而,他心头还有无法释怀的东西。这头一件便是他30余年来从事的中国古代文物研究。他常常叹息说“手头有许多题目可做,现在是来不及了”,话语中总是透着惆怅与悲哀。虽然,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已经出版,王序在他的指导下,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服饰文物专家。他的后半生事业后继有人,但他仍不满意。沈从文最害怕的是失去工作的权利。前几年,有关部门通知他去办理从历史博物馆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手续时,他误以为是办理退休手续,紧张得手足无措,只是嗫嚅着说:“我还能做点事,请不要让我退休。”‎ ‎1983年,他身患重病,几乎足不出户。对故乡的思念日夜侵蚀着他,每次家乡人的来访,都使他兴奋不已。他不间断地询问,颔首,摇头,轻轻地叹息,任何有关家乡的人事,山川风物的点滴,都不愿放过。“我能去,我还能去的!”说着,他便挣扎着要站下地来,并终于奇迹般地站立起来。“你看,我还能去!”他孩童般得意地笑着,眼角上早已噙了两颗晶亮的泪珠。然而他终于只能在想象与回忆里,同那片熟悉的土地亲近。每当他独自静静地坐在客厅里出神,都似乎在神游故土。‎ 静寂中,突然响起河船拍打水面的桨声,油坊里油锤与油榨相撞时爆发的声响,伴和着古老、悠长的船歌号子,沉沉的牛角声,水车飞转发出的 “咿呀”声……‎ ‎(选编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沈从文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因“历史的误会”,沈从文沉浮文坛,几十年来遭受种种人生坎坷与痛苦、损害与屈辱,但他不以为意,从来不主动提及这些。‎ B.由于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是些过时的东西,所以沈从文后30年未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而在文学史上“失踪”。[]‎ C.本文作者将描写融入叙述,通过肖像、语言、行动的描写展现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品格,使读者既闻其声又见其形更会其神,从而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D.沈从文追求尽善尽美,尽管王序在沈从文的指导下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服饰文物专家,但沈从文对他仍不满意。‎ E.文章结尾描绘想象中的沈从文家乡的景象风貌,照应开头,富有画面感,表现了沈从文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从文与水有着一生解不开的情缘,他一生恬静优雅如水,其生命人格与水的品性已融为一体。‎ B.沈从文年轻时,也曾为吃饭问题而发愁,但他仍然坚持文学创作,表现出一种“耐烦”的写作态度。‎ C.尽管沈从文一度连作家身份都得不到承认,但他以自己前30年的文学创作、后30年的文物研究成果证明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D.晚年的沈从文,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他常常独自静静地坐在客厅里神游故土,在想象与回忆里与故乡的土地亲近。‎ ‎6.沈从文逝世后,其妻妹、著名书画家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辞,其中有“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评价。沈从文“赤子其人”在文中有哪些方面的体现?请简要概括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闯滩 许畅 一个人走向大河边,一条船从对面的芦苇丛中荡出,八九只鸭子匆匆扑打着游向两旁。天南抬起头来,“二哥!”他用手抹了一把脸,弄得脸上湿淋淋的,眯起眼睛朝船上的人挥手。‎ 二哥比七个月前瘦了不少,衣衫紧紧贴着精壮的身躯。他把船系在岸边,拉结的时候几次没能系上,天南去帮忙,感觉二哥在发抖。‎ ‎“怎么了?”天南摸摸二哥的手,二哥的手黝黑粗糙,像爹用的陶制药罐。‎ ‎“没事,天南,我是太高兴了。”二哥拉着天南向前走。“对了,你看二哥给你带了什么?”‎ ‎“什么?”天南就等着这句话,现在二哥突然说起,天南又惊又喜。‎ 二哥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只小老虎模样的口哨:“喜不喜欢?”‎ 天南把小老虎握在手里,眼睛都笑弯了:“喜欢。”这可是他从来没见过的新鲜玩意。‎ 天南很想找些话说,可一时间言语仿佛塞住了。二哥一坐下,天南就递给二哥他卷的烟:“尝尝吧。”‎ 二哥很久才注意到天南递过来的烟。“啊,好。”他的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侈的相片。“二哥。”天南搓搓手, “今年我可十六了……我想跟你一起去闯滩。”‎ 二哥把烟一抖,面容一沉。天南站起来,他今年长得特别快,像春笋一样往上蹿,已经和二哥差不多高了。‎ 天南把手臂举起来,臂上的肌肉凸出:“不信你捏,我长大了。”‎ ‎“不行。”二哥把烟在桌角上敲了敲,“你不行,你不知道有多危险,大哥已经没了!”‎ ‎“是,你不让我去,你自己行!”天南瞪大眼睛。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二哥好不容易回来了,自己又和他吵。‎ ‎“咱们家只剩两个了。”二哥叹了口气,进屋去了。‎ 晚上天南跟二哥背靠背睡觉。二哥呼吸均匀,天南还以为二哥睡着了,没想压低了嗓音叫他:“天南,你睡了吗?”‎ ‎“还没。”‎ ‎“这次去做生意,货都被人半路劫走了。”‎ ‎“啊!”天南惊呼,“怎么会这样。”‎ ‎“路上碰着一个奇怪的人,说我们家四代以后都不得闯滩。”‎ 天南侧身,许久没回话。他们家很早就有先辈闯滩,至大哥、二哥、他正好四代。天南一时非常惊悚。‎ ‎ “那一定是胡说骗钱的,我才不相信。”‎ ‎“就算人人都不相信,我也不会让你去冒这个险。”‎ 天南没听出二哥的语气,他想这莫不是二哥为了不让他去,唬他的吧?可万一是真的呢?天南有些不敢往下想了。他盘算着明早去镇上把烟卖了,然后去找人算算。‎ 天没大亮天南就起床了,把上好的烟条放进背篓里,二哥不知去哪儿了。‎ 烟条没到正午就卖完了,他把铜子用袋子装上扎好。他一时不知道去找谁了,天南一路想一路走。他一路走到河边上,又白又肥的鸭子在河里游着,一只只船泊在岸边,也不知以后开向何方,天南突然感到一种宿命的味道。‎ 他摸到了那个小老虎,然后他轻轻地,怕别人听见似的吹起来。‎ ‎“呜——呜——”‎ 楼上的人探出头来:“哪家的?”‎ ‎“我是天南。”天南没有看楼上的人,对着河大声喊,“我是天南!”好像对自己说。‎ ‎“喂。”一个人拍拍天南的肩膀,是二哥以前的雇工。‎ ‎“你二哥可是回来了?”‎ ‎“是。”天南看着他苍老的面孔很亲切。‎ ‎“回来了就好,我现在的主人请你上去坐坐。”‎ ‎“哪个?”‎ ‎“楼上的。”天南看见是那个先前问他哪家的人。“现在谁去闯滩可都归他管。”‎ 天南一下子失了兴趣,二哥一定欠了那人很大一笔钱吧。可是若二哥不让他去,跟楼上的人闯也不是不可以。‎ 正在天南心里犹豫不定的时候,他听到二哥喊他:“走了,天南!”‎ 二哥挽着天南,说:“打扰了,日后再来拜会!”天南刚想说些什么,二哥就用手揪了他一下。‎ 河边的芦苇丛轻轻晃动,二哥拖着他越走越远,他频频回头。河渐渐在天南的视野里消失了,一片余晖。‎ ‎“脑子里的事不要想了,只要我在你就别想去闯滩。”‎ 二哥的手温热,天南不答话。‎ ‎“听到没?”‎ ‎“嗯。”天南不甘心,扭头又往回望。二哥把天南的头扭回来:“你可记得大哥和侈是怎么没的?”‎ 天南认为一个男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但是死,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他其实信二哥对他说的话,但天南想就是死他也想去试试。‎ 他摸摸袋子里的铜子,差不多再攒上个一年,快的话十个月,就够了。他就可以撑船去外面了,他内心隐隐雀跃。‎ 二哥察觉到什么似的盯着他的眼睛,河边好像又有船上岸了,有些喧哗。天南把头低下去,我是天南,我才不怕。‎ 等人们散去,大河又恢复了宁静,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永远没回来。天南在等着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这样一个回来的时候。‎ ‎(选自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写到二哥“拉结的时候几次没能系上”和“发抖”的细节描写,在情节设置了悬念。这个悬念直到后面描写二哥“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侈的相片”时才被完全揭开。‎ B.当二哥告诉天南“这次去做生意,货都被人半路劫走了”时,天南“惊呼”的反应说明天南涉世不深,对险象环生的外面世界认识不足。‎ C.小说中,二哥和天南辞别楼上的人回家时,二哥“挽”“揪”“拖”“扭”的动作,既表现了二哥对天南的爱护,又正面表现了天南对闯滩的向往。‎ D.小说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在展现人物形象的同时,更能呈现生活的原生态,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与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有相似之处。‎ E.小说主要表现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对外出闯滩的向往,尽管情节结构简单,但语言质朴、富有诗意,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 ‎8.小说中两处提到一只小老虎模样的口哨,请分析其用意。(4分)‎ ‎9.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意蕴。(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①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②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 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寻加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俭典选,见剧与苏味道,曰:“二子者,皆铨衡才。”至是语验。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神龙初,诏复官。‎ 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里行。‎ ‎(选自中华书局《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痵:同“悸”,因受惊吓而心跳加速。②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B.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C.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D.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在取名之后随即取字,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 B.“冠”即指“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左迁”即贬官、降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D.“服除”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的规格,故亲族中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勃才华早露,少年得志。麟徳初年,他向巡行关内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之后在朝廷策试中表现出色,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 B.王勃才能出众,招人嫉妒。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虢州参军任上,王勃因才华太突出而被同僚属官嫉妒。‎ C.王勃文思敏捷,文不加点。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精心思考,而是先磨几升墨,酣饮酣睡之后,下笔成篇,不改一字。‎ D.王勃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王勃先是被高宗怒逐出府,之后又因杀死官奴差点被处死。客居剑南期间,他曾登上葛愦山,满怀感慨地地追怀诸葛亮的功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阙,宰相失色。‎ ‎(2)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①,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②。‎ ‎[注]①汉乐府《陌上桑》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处以秦楼人指代妻室。②东汉末年,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两句起笔突兀,开宗明义,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通过“落日”“酒”等意象表现了“离愁”。‎ B.“和月载离愁”一句不仅通过“月”这一意象烘托“离愁”,还化虚为实,使抽象的“离愁”成为可“载”的具体形象。这与李清照《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两句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学,希望友人此行能有远大的目标,像伊尹和周公一样成为国之栋梁。‎ D.本词使用了伊尹、周公、班超、王粲等典故,这些典故文字简洁、直白深刻,富有感染力,体现了辛词长于用典的特点。‎ E.本词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上片以写景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全词情由景生,作者因情明志,充满了一种悲慨之情。‎ ‎15.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两句所表达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周《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从海上奋力起飞、直达高空的壮观图景。‎ ‎(2)庄周《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大鹏翅膀的无比广大。‎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孝感城区全面“禁鞭”的禁令之下,春节期间,城区不见满地的烟花爆竹纸屑,不见漫天飘扬的烟尘,安静祥和的年味让许多市民拍手称快。‎ ‎②对于外媒的报道,国内媒体需要拿出平衡性和矫正性报道,但不必锱铢必较,对很多外媒缺少影响力的意见不必理会。‎ ‎③汪曾祺的作品内容平实,文笔不落言筌,寓哲理于 自然,寓凄婉于幽默,给人以常读常新之感。‎ ‎④手工炒制而成的毛尖茶翠绿滋润,毫毛满布,紧细卷曲,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气,饮后生津口爽,回肠荡气,余味悠长。‎ ‎⑤一位普通农妇在丈夫全身瘫痪后,20年不即不离,只手撑起一个完整的家,谱写了一段感人的“乡村爱情故事”。‎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⑤ D.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也让观众完成了一次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B.据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年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颇具历史、民族、地域和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数量正以“平均约3天1个”的速度在快速消亡。‎ C.受访者在发言时,访谈者必须全神贯注,认真倾听,给受访者以真诚的关注,积极捕捉受访者提供的信息,理解其话语的含义。‎ D.偷吃了国家明令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食用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丝毫没有负罪感,反而还要拿出来炫耀,除了其不把《野生动物保护法》当回事的法治意识淡薄外,扭曲的荣辱观也是其重要的思维支撑。‎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骑士小说是15、16世纪风行于西班牙文坛的一种通俗小说。它的兴起首先是 ① 西班牙光复战争时期产生了一个庞大的骑士阶层。这个阶层受惠 ② 效忠于各抗击阿拉伯侵略的中小王国,曾为西班牙的独立和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③ ,随着火器的发明和军队的产生,骑士光辉不再。 ④ ,骑士小说 ⑤ 说是现实的反映, ⑥ 说是文人墨客的面壁虚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由于 而且 然而 因为 既 又 B 由于 同时 因为 所以 要么 要么 C 因为[]‎ 并且 但是 因此 与其 毋宁 D 因为 进而 可是[]‎ 于是 只要 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不管经过了多少波折,走过了多少坎坷的道路,既有阳关大道,又有独木小桥,____①____。原因何在呢。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从未枯竭。____②____。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常葆青春,____③_____。‎ ‎21.2016年11月10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向全球发布形象标识。下面是该形象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注]图案主体颜色为绿色,三江源系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12日,广东某高中高三286名学生身着汉服,举行成人礼。仪式中有学生向老师行跪拜礼的环节。该校称,希望通过这样特殊的仪式让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成人,学会感恩父母师长,回馈社会。‎ 对于学生向老师行跪拜礼,社会上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传承了传统文化,有神圣感,体现了尊师重道传统;有人认为是教育的“跑偏”,违背了师生人格平等的理念;有人认为形式充满古风韵味,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人认为华而不实,有形式主义和“作秀”之嫌。‎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 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 案 D A C CE D BD B A B DE B A C ‎1.D(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第1自然段,中华文明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和谐理念”,而非“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2.A(“作为物质财富和技术的产物,建筑具有文化性”有误,根据原文第3自然段,应为“作为精神产品和艺术作品的产物,建筑具有文化性”)‎ ‎3.C(强加因果)‎ ‎4.CE〔A原文第5自然段说的是“他几乎从来不主动提及”。B根据原文第6自然段,“都是过时了的东西”是沈从文自己的评价,是一种自谦。D根据原文第8自然段,他“仍不满意”的应该是自己中国古代文物研究的现状(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说沈从文“追求尽善尽美”也缺乏依据〕(每答对一项给2分)‎ ‎5.D(“他常常独自静静地坐在客厅里神游故土”表述不当。原文第9自然段说的是“都似乎在神游故土”。)‎ ‎6.①情系桑梓,热爱家乡。他关注家乡,给家乡捐资助学;晚年日夜思念家乡,渴望回到家乡。(2分)②宽容豁达,宠辱不惊。他对个人荣辱得失不以为意,宁愿记住别人的好处,而忘记了别人对自己的损害。(1分)③仗义疏财,不求回报。他拿出自己的收入来帮助别人,将家里的放不下的陶瓷文物随手送人,甚至于将其全部无偿送给图书馆,连收条都没留下。(1分)④工作认真,时不我待。他晚年对于从事的中国古代文物研究,害怕失去工作的权利,常感叹时间不够。(1分)‎ ‎7.BD(A此处悬念有所明朗,但尚未被彻底揭开。小说直至通过二哥之口交代“大哥已经没了”乃至“说我们家四代以后都不得闯滩”时,悬念才被彻底揭开。C“正面表现了天南对闯滩的向往”错误,应为“侧面表现”。E“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不妥,可表述为“弥漫着浓郁的抒情气氛”)(每答对一项给2分)‎ ‎8.①具有象征含义。“小老虎模样的口哨”是二哥从外面带回的、天南“没见过的新鲜玩意”,象征着外面的世界,表现了天南对外出闯滩的向往。②‎ 推动情节发展。第一处,二哥通过口哨转换了话题,也转移了天南的注意力;第二处,天南掏出口哨吹引起了“楼上的人”的注意,从而有了下文与“楼上的人”的接触。(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9.①人物形象上,进一步表现了天南向往外面的世界的单纯执著,从而使天南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②主旨情感上,深化主旨、加深情感,令人感到回味悠长。③艺术结构上,与开头对大河的描写相呼应,也照应了文题,使结构更完整,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天南的未来充满想象。④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天南与他人不同的等待作对比,突出表现了一个少年对外面世界的执著向往。(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10.B(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11.A(A“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参见教材P96第2自然段;B参见教材P31注释;C参见必修三教材P40注释③;D参见教材P36注释)‎ ‎12.B(“王勃因才华太突出而被同僚属官嫉妒”有误,据原文“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知,王勃是因为倚仗才能欺侮同僚属官而被憎恶)‎ ‎13.(1)相关部门官员准备仪式的时候,忘记将内容写到册文中,群臣已经来齐了,才发觉这个疏漏,宰相大惊失色。(译出大意给2分,其余得分点每译对一处给1分:“具仪”,准备仪式;“寤”,通“悟”,醒悟、发觉;“阙”,缺点、过错、疏漏。)‎ ‎(2)王剧一向与刘思礼交好,刘思礼担任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王剧与哥哥泾州刺史王勔及弟弟王助都因此被杀。(译出大意给2分,其余得分点每译对一处给1分:“素”,向来、一向;“善”,友善、交好;“坐”,因为、因犯……罪或错误)‎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时便善于写文章,九岁时得到了颜师古作注的《汉书》,阅读过后,做了一篇《指瑕》以指出颜注的过失和疏漏。麟德初年,刘祥道在关内巡视,王勃上书自我陈述,刘祥道便把这件事向朝廷上表,王勃参加朝廷策试被定为优等。王勃年龄尚未到二十岁,便被授予朝散郎之官职,数次在朝廷上进献颂词。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来王府担任修撰,论定编次《平台秘略》。书编成后,沛王非常喜爱重视王勃。当时,诸王斗鸡成风,王勃写了一篇游戏文字《檄英王鸡》,高宗愤怒地说:“这近乎是拨弄是非。”就把王勃逐出了沛王府。‎ 王勃被罢官之后,客居剑南。他曾登上葛愦山远眺,满怀感慨地想到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抒发自己的情怀。他听说虢州多产药草,于是请求补职虢州参军。他倚仗自己的才华,欺侮同僚属官,被他们共同憎恶。官奴曹达因犯罪而受到处罚,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王勃本该判死罪,正好赶上大赦,朝廷只除去了他的职名。父亲王福畤,因为王勃从雍州司功参军降职至交阯县令。王勃前往交阯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九岁。‎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都督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应承,到王勃那里,王勃却随意应承,并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并随时报告。报告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写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几升墨汁,再大量饮酒,拿来被子蒙头而睡,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王勃的哥哥王剧,弟弟王助,都考上了进士。‎ 王剧长寿年间官居凤阁舍人,寿春王等五王出就封国,相关部门官员准备仪式的时候,忘记将内容写到册文中,群臣已经来齐了,才发觉这个疏漏,宰相大惊失色。王剧就让五吏执笔,分别书写文辞,文辞明了,写完后人人叹服,人人叹服。不久王剧加官弘文馆学士,兼任天官侍郎。早先的时候,裴行俭进行典选,看见了王剧与苏味道,说:“这两个人,都是选拔官吏的人才。”到这时这番话得到验证了。王剧一向与刘思礼交好,刘思礼担任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王剧与哥哥泾州刺史王勔及弟弟王助都因此被杀。神龙初年,皇帝下诏王剧复官。‎ 王助字子功,七岁时母亲去世哀号痛哭,邻里为他感动得落下泪来。父亲去世时守孝,悲伤过度身体消瘦。守丧期满,担任监察御史里行。‎ ‎14.DE(D“直白”有误,应为“含蓄”;E“上片以写景为主”及“情由景生”有误)(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①对友人的劝慰。作者在上片表达对友人远行的挽留担忧的基础上,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为了功名富贵而像班超一样有家难回,不要像王粲一样孤苦漂泊、空自思乡,从而表达了对朋友早归而无寂寞之叹的期盼。②对自身的感慨。作者联系自身的境遇,自比王粲,表达了自己有志不伸、怀才不遇的寂寞忧伤,呼应了上文作者追求功名的本心与归隐山林的现实追求的矛盾。③‎ 对朝廷的愤懑。作者通过用典,表达了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导致友人和自己这样的有识之士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沉痛愤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2)其翼若垂天之云(或“翼若垂天之云”) ‎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7.B(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参见必修五教材《咬文嚼字》一文P41注释①。不落言筌:参见必修五教材《说“木叶”》一文P47注释①。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必修五教材P51《谈中国诗》一文有该词。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必修五教材《咬文嚼字》一文P42有该词。)‎ ‎18.A(B“据……显示”句式杂糅;C中途易辙,可将“受访者”与“在”调整位置,原句参见必修五教材P86第3段;D“不把《野生动物保护法》当回事的法治意识淡薄”语序不当,可将“淡薄”放到“法治”之前或改为“不把《野生动物保护法》当回事、法治意识淡薄”)‎ ‎19.C(参见必修五教材P108第1段文字)‎ ‎20.答案示例:①中华文化反正没有消逝 ②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 ③万应灵药就是翻译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文字参见必修五教材P100)‎ ‎21.构图要素:主体呈青山叠加的塔式结构,内部嵌入了三条白色飘带,下方为中英文名称。寓意:三条飘带代表“三江”,图形既呈现三江源地貌特点,又表达了生态保护的理念。(答出构图要素给2分,答出寓意给3分,句子通顺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22.(略)参见2016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全国语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语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 ⑬材料新鲜 ⑭构思新巧 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⑯有个性特征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