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南铁一中)高三12月联考(2016-12)
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第 I 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 古人曾说:“晋人书取韵,宋人书取意。”在此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探讨一下晋人 之“韵”与宋人之“意”。 以《兰亭集序》来说,当时它并不是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而是王羲之与亲朋故友一 次聚会后的产物,是日常的文化生活记录,但王羲之以审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将这本 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于是 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杰作诞生了。它优美灵动,既迅疾多 变而又平和蕴藉,笔法精湛而又似乎毫不费力。 这正说明了晋人之韵的特点。它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自然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 产生的。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许多成就,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的楷书中 取得的,其本意并不在书 法,只是在将古典楷书改造为今体楷书的书写中,不经意体现出 一种端庄而自然的美,这在后人看来就是 一种真正的韵味。王羲之保持了严谨的法度,为 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取法范式。这应该是晋人之韵的特点:在自然的汉字书写中尽心而充满乐 趣地把汉字写得尽善尽美,如此就在不经意的潇洒中既保持了汉字书 写内在的法度,又在 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从而留下极有韵味的美,此之谓“志气和平,不激不 厉”。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 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 无意佳乃佳尔。”这种艺术倾 向的确颇似晋人风度,难怪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笔圆而 韵胜”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 该作品是其生活状态和情感的真实写照, 写得自然天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 缓急等,都是随手拈来,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 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 抒发。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 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 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 容显得悠然自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 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 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 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另外,在平正的楷书创作中,苏轼也尽量创造自己的特色,如《前赤壁赋》,这是其 中年时期的精心之作,其字形多欹侧,而笔法既继承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多以左向倾斜之势出之,因此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 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 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摘编自董春晓《晋尚韵、宋尚意与汉字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韵”和“意”是前人对晋人书法特点和宋人书法特点的整体概括,王羲之的书法和 苏轼的书法分别体现了晋人之“韵”、宋人之“意”。 B.《兰亭集序》所记载的是一种日常文化生活,但王羲之却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使 之成为一件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艺术品。 C.《兰亭集序》的书法特点可用“志气和平,不激不厉”概括,而《前赤壁赋》的书法特 点可用“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概括。 D.苏轼作品《黄州寒食帖》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意”指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苏轼的 强烈个性以及作品中所抒发的浓烈的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般人认为楷书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但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王羲之在书法 方面的许多成就是通过书写楷书取得的。 B.王羲之的书法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严谨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 造,极富韵味之美,足为后世之人取法。 C.佛老思想和儒家思想都是苏轼的精神支柱,苏轼一生屡遭磨难却能不改旷达之性,这和 他以佛老思想为其另一精神支柱有关。 D.黄庭坚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苏轼的书法,这种赞美是恰如其分的,因 为苏轼的书法确实 体现了这种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州寒食帖》多用外露的侧锋笔法,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 亭集序》则多用中锋笔法,优雅从容,体现了晋人之“韵”。 B.《黄州寒食帖》中,笔法变换,字势倾侧乃至失衡,章法多处促迫,这是苏轼有意为之, 目的是抒发情感;而《兰亭集序》则字形和章法流畅。 C.《前赤壁赋》的笔法既继承了前人笔意,又融人了苏轼的创新,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 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充分体现了苏轼的书法特色。 D.晋人之“韵”主要关注书法的客体,宋人之“意”要关注作者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这使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研究之相通 1952 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也留在师大历史系任教。不过,教的并 不是中国古代史,而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世界史师资极度匮乏,系 里领导看到刘家和的英文不错,便安排其从事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 “按照我自己的愿望,应该是中国古代史,但也是将中国放在世界的视角下进行研究。 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我都不想放弃。”刘家和曾这样告诉记者。 既然决定了研究世界史,就得在外语方面下功夫。英语和俄语是当时要求必须掌握的外 语,如何提高 英文并学会俄文呢?刘家和的方法是对照学习。 先读英文译本的《共产党宣言》,逐句作文法分析,读俄文译本的《共产党宣言》时, 采用同样的方法,然后再逐字逐句地对照英译本读,寻思其中的异同。经过几个月的坚持, 刘家和的英文与俄文水平都有所长进。之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阅读了《家庭、私有制和国 家的起源》。 除了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学任务外,刘家和还参加了世界古代史讲义的初稿编写以及外 系世界通史 的教学工作。恰巧,当时北师大附中一位教世界近代史课的老先生因病不能上 课,刘家和又奉派到附中讲课。这对于刚留校的刘家和来说,压力可谓不轻。他说,自己虽 然挺住了,可是心里总想,这样下去,哪有时间和精力专心做研究? 当时,刘家和的住处与历史学家白寿彝的家离得很近,二人在上下班的时候经常搭乘同 一辆公交车。有一次在车上,白先生询问他近来工作和学习情况,刘家和把自己的担忧说了 出来 s 白先生笑着说:“这不是坏事,是好机会!” 原来,抗战时期,白先生携家带口,薪水不够养家,所以就在多校兼课 3 “这是增长知 识和开阔视野的 大好机会,博学慎思,力求一贯。再忙也不能不思考问题,教书就是发现 和积累问题的机会。”听了这些话,刘家和豁然开朗。从此,系里有各种工作找到刘家和, 只要力所能及,他一定努力去完成。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并积累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特别重要。刘家和在讲授世界古代史时, 对西方文明 的源头希腊文明充满兴趣,主动承担了讲义中古希腊史部分的编写工作 3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史学界,古史分期问题讨论正酣。一些学者为了做比较,将研究 触角拓展到古 希腊斯巴达的“黑劳士”问题,这恰好为刘家和指明了研究希腊史的方向。 1955 年秋,苏联专家格拉德舍夫斯基应邀到东北师大讲学,开设了世界古代史教师进 修班。经过考试,刘家和进入这个班学习,为期两年。根据规定,学员必须完成一篇毕业论 文,答辩通过后方能颁发毕业 证书。早有准备的刘家和以《论黑劳士制度》为题,在查阅 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写作,反复修改,精心打磨,最终完成一篇近八万字的论文。这篇 论文在答辩会上得到苏联专家和中国专家的一致好评 3 此刻,初尝“比较”滋味的刘家和却涌入另外一个念头:将比较视野扩展至另一文明古 国印度。为此,他从汉译佛经目录入手,以小乘经律为基础,大量阅读,同时阅读英译印度 古典文献,以资比对,察其异同。 1962 年,刘家和写作了《印度早期佛教的种姓制度观》 一文,被白寿彝发现后,推荐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次年又有《古代印度的土地 关系》也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 白寿彝曾想推荐刘家和跟着季羡林学梵文。可是,随之而来的一场场政治风暴,白、季 二位先生都成 为“反动权威”,梵文学习不了了之。 “文革”结束后,季老鼓励刘家和继续进行古印度史研究。可此时,刘家和已经进入白 寿彝主持的史学研究所,一方面致力于白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这一浩大的史学工程,另 一方面开始从事古史比较研究,专门研究古印度史已无可能。任继愈当时正准备整理出版《中 华大藏经》,希望刘家和参与其中。刘家和觉得历史学毕竟是自己的主要精力所寄,婉言谢 绝了。 曾有师长跟刘家和开玩笑:“你又从世界史逃到中国史去了 “我没有也不敢逃,我是在‘转进’。”刘家和如是解释。 (摘自《刘家和:史学研究的攀登者》) 相关链接 ①在《论黑劳士制度》中,刘家和对作为斯巴达社会核心特征的黑劳士制度的产生、发展及 其对斯巴达城邦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这篇文章奠定了刘家和世界古代史研究地 位,被誉为“国内第一篇 真正进入实证层次的世界上古史论文' (摘自“百度百科”) ②刘家和常说他“心里有事,睡不着”“心事”来自一种使命感: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中,找 到两者差 异的源头,为中华文明存在的意义和应有地位正名。(摘自《刘家和访谈》)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刘家和的本意是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但因当时世界史师资匮乏,他被安排 从事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他接受了安排并在外语方面下功夫。 B.刘家和能够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并积累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如他在讲授世界古代史 时,就发现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文明值得研究。 C.一些学者的研究为刘家和研究古希腊史指明了方向,刘家和在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撰写了受到人们极高赞誉的论文《论黑劳士制度》。 D.刘家和的史学研究对中华文明意义重大:他致力于寻找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差异的源 头,探讨华文明的价值,恢复中华文明的地位。 5.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刘家和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这种方法使他在历史研究中取得了哪 些具体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 分) 6.刘家和能够在史学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棋殇 刘剑飞 春和,景明,花艳。 江南古城,青石老街,鞭炮炸响,人声喧哗。 你衣着光鲜,倒背双手,怡然站立在新开的棋馆旁。 正午的阳光,投射到棋馆门楣的匾额上,“古城棋圣”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你抬头看匾,再看眼前道贺的棋友,脸上露出舒心的笑。 其实,这微笑本该属于你。 你出自象棋世家,早在多年前,你父亲就是威震东北的“关外棋王”。你父亲凭一手“梅 花百变”的绝技,纵横棋坛,鲜有对手。 耳濡目染,你五岁习棋,六岁对弈,八岁便能同一流高手一决高下。在你幼小的心中, 曾一度梦想,要做个像父亲那样的棋王! 然世事如棋,吉凶难料。在你十三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一夜间将你父亲经营 多年的“黑白山庄”燃为灰烬。 你和父亲,是那场劫难的幸存者。然而为了救你,你父亲三闯火海,身受重伤,自此成 为又瘸又哑的废人。 就这样,你父子相依为命,顶烈日,冒朔风,卧黄沙,忍饥渴,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来 到这座江南古城。 古城人爱下棋,或街头巷尾,或厅堂庭院,或茶余饭后,人们总喜闲坐 对弈,捉对厮杀。 小桥,流水,古巷。 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你和父亲,至古巷深处的一户人家乞讨。 院内很静。回廊畔,竹林旁,有一员外和一青年正在下棋。 许是两人下棋过于投入,对你的乞讨始终未加理睬。你心中恼怒,凑身观棋,但见那青 年棋处下风,渐难招架。于是,你从旁指点,连出妙招,一举将员外的黑棋逼入死路。 员外不服,重新摆子,要与你杀上几盘。你气恼员外的怠慢,架炮,跳马,出车,拱卒, 落子如风,手不容情,连胜员外三局。 员外大异,想不到一个小叫花子竟有如此棋艺。于是对你心生钦佩,将你父子留在家中, 盛情款待。 三日后,员外请出“古城棋王”谢老先生与你对决。听闻此讯,小城爱棋之士 咸来观战。寂静小院,霎时杀气腾腾。 对战第一局,你选先手,先发制人,杀着凌厉,频频进攻;而谢老取守势,步步为营, 以静制动,静观你的棋路变化。 下至第二局,谢老忽而棋风一变,以守为攻,反客为主,连出杀着,不多时便将你逼得 手忙脚乱,鼻尖沁出密密汗珠。 正当此时,一旁呆坐的父亲突然手指其口,啊啊数声。你心中一动,歉然道:家父口渴 了,容我喂他几口水喝。 喂完父亲茶水,你的心渐漫静,车马并用,妙招迭出。登时,局势逆转。谢老捋须良久, 长叹一声:老弟如此年轻,便有此造诣,实乃奇才也! 这一日,你和谢老一直厮杀至日落西山。最终,你以 10 局 7 胜,大败棋王。 自此,你在小城声名鹊起,被誉为“古城棋圣”。 小城人爱棋,更敬重棋界高手人们见你贫困,便时常慷慨解囊,资助于你。 于是,你不再沿街乞讨,而在古城老街开一棋馆,以棋会友。 听闻你的盛名,四方高士皆来挑战。时间久了,人们发现你下棋有一习惯:无论与谁对 弈,均让哑父坐于身侧,听到父亲啊啊有声,便停下来为其喂口水,捶捶背。 起先,有人反对,说这是搅乱棋局。对此,你正色以对,言道:老父身有残疾,不能自 理,就是不下此棋,也绝不能弃他不管! 小城人对你更为敬重,说你不仅棋艺既高,且重孝道,如此孝子,当无愧于“棋圣”称 号! 春去春回,花开花落,一晃 20 载。 其时,你已是古城棋坛名宿。 这年秋,恰逢南北六省象棋联赛。小城人推你为首,望你能赛场夺魁,为古城争光。 然硝烟未起,亲人先逝。就在你备战大赛的前一个月,你父亲忽然一病不起,病重离世。, 你抚尸大哭,悲痛欲绝。棋界同仁皆来吊唁,劝你节哀顺变,振作精神,安心备战。 但,让小城人想不到是——操办完父亲的丧事,你却忽然宣布要金盆洗手,退出棋坛。 小城人大为不解,议论纷纷。一时间,你的突然隐退,成为人们心中难解的谜。 其实,这个谜只有你最清楚:你自少年通晓父亲哑语,这些年来,每至棋局关键,父亲 啊啊数声,你停下 来喂水,实是父亲为你暗指迷津,助你取胜。时间久了,你对父亲心生 依靠,再不愿劳心费神,深研棋艺。 如今,父亲病逝,已失依靠,你自知再无取胜把握, 这才金盆洗手,退出棋坛。 秋夜,月冷,酒残。 你独坐月下,闷头饮酒。回想二十余年棋海沉浮,你恨父亲,恨他暗中指点,不肯放手; 你更恨自己,恨自己依赖依靠,不求独立…… 秋风乍起。你长叹一声,仰望夜空。此刻,你分明看到——正有一颗流星划破长空,一 闪即逝 3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 A“其实,这微笑本该属于你”一句,既承接上文“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又开启下文, 插叙“你”以前的经历。 B.作者通过对比、神态描写等手法把“你”和谢老先生的对决写得悬念迭起,“鼻尖沁出 密密汗珠”等描写说明“你”的棋艺不如谢老先生,只是在父亲的暗中帮助下才战胜了 谢老先生。 C.“你”在下棋时停下来照顾父亲,既暗中得到了父亲的帮助,又赢得了孝子的美名,这说 明“你”是个虚伪的人。 D.小说以“棋殇”为题,交待了小说的线索“下棋”,高度概括了小说的内容,暗示了主 人公“你”命运。 E.小说以“你”退出棋坛为结局,出人意料。在这突然转折中蕴含了深刻的主题:沽名钓 誉之徒必将失败。 8.小说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三个划横线的句子各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小说内 容具体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陆象先器识沉邃,举制科高第..,为扬州参军。时吉顼与元方①同为吏部侍郎,顼摧象先 为洛阳尉,元方 不肯当。顼曰:“为官择人,岂部子废至公邪?”卒以授。俄迁监察御史。 初,太平公主②谋引崔浞为宰相,湜曰:“象先人望,宜干枢近,若不者,湜敢辞。”公主 不得已为言之,遂并知政事。然其性恬静寡欲,议论高简,为时推向。湜尝曰:“陆公加于 人一等。”公主既擅权,宰相争附之,象先未尝往谒。及谋逆,召宰相议,曰:“宁王长, 不当废嫡立庶③。”象先曰:“帝得立,何也?”公主曰:“帝有一时功,今失德,安可不 废?” 对曰:“立以功者,废必以罪。今不闻天子过失,安得废?”公主怒,更与窦怀贞 等谋。公主卒诛死。时象先 坐为公主所进,将同诛,玄宗遽召免之,曰:“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 ”以保护功,封兖国公。初,难作, 睿宗④御承天楼,群臣稍集,帝麾曰: “助朕者留,不者去! ”于是有投名自验者。事平,玄宗得所投名,诏象 先收按,象先悉 焚之。帝大怒,欲并加罪。顿首谢曰:“赴君之难,忠也。陛下方以德化天下,奈何杀行义 之人?故臣违命,安反侧者。”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 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诛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 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 ”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小吏有罪 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 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 ”故所至民吏怀 之。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丞相,谥.曰文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元方:陆象先的父亲。②太平公主:唐睿宗的妹妹,受其母武则天宠爱,权倾一时。 713 年因谋 反被唐玄宗赐死,其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③废嫡立庶:宁王是嫡长子,李 隆基是庶子。④睿宗:此时已 退位,他对太平公主的政变持支持态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 者/当以汝为始/ B.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 /当以汝为始/ C.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 /当以汝为始/ D.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 者/当以汝为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高第指考试及官吏考核成绩优等,文中指陆象先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 B.宰相指辅佐帝王的最高行政长官,随着朝代更替出现过相国、丞相、同平章事等名称。 C.出指离开京城到外地任官,和《琵琵行》中“予出官二年”中的“出”意义相同。 D.谥指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为了褒扬他们而给予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陆象先声望卓著,深受人们推崇。太平公主想推荐崔湜为相,崔湜认为陆象先很有声 望,如果他没有拜相,自己不敢为相,太平公主只得同时推荐陆象先为相。 B.陆象先为官正直,敢于发表己见。太平公主专权之后,陆象先不依附她;太平公主以立 嫡长子为由想废掉唐玄宗,陆象先认为唐玄宗没有过错不应废除他的皇位。 C.陆象先很有胆略,暗中保护多人。唐玄宗得到对唐睿宗表忠心的名单,命陆象先搜捕, 陆象先却将名 单烧毁,并暗中保护了许多人,陆象先因此被贬为剑南按察使。 D.陆象先为政宽仁,受到民吏爱戴。有人建议用严酷的刑罚树立威信,陆象先没有接受; 对犯了罪的小 官吏也宽容以待。因而,陆象先所到之处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顼曰:“为官择人,岂以吏部子废至公邪?”卒以授。(5 分) 译文: (2)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5 分) 译文: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行香子 赵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 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 凭阑。 注:1138 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 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 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 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 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 七个字直抒胸臆。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 的环境之中。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7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从东山之上 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2)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两句运用拟人手法, 形象生动,写出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3) 《氓》中“ , ”两句,写了男子用车来接女主人公,女 主人公带上财物嫁给他。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①许多学者质疑蔺相如“完壁归赵”的具体做法,如明人王世贞就认为蔺相如是个冒险 主义者,其成功不足为训....,实乃“天曲全之”。 ②穿行在炎街小巷的电动车多如过江之鲫....,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于是深圳决定全面 禁止电动车上路,不料这引起了社会热议。 ③一些国家对我国在南海构建和谐海洋所做的积极努力置若罔闻....,一味炮制“强国威胁 论”“海上争霸论”,其险恶用心人人皆知。 ④从韩国首尔大学,到英国牛津大学,到大陆北京大学,到台湾“中央研究院”,层出不... 穷.的学术剽窃事件遭到人们一致的挞伐。 ⑤他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你和他对着干,还不是班门弄斧....?但是我佩服你的勇气,你 这种不畏权势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⑥当前的改革是亘古未有的创举,无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当然难免有不足之处,但这只 是白壁微瑕....,丝毫不妨碍改革的伟大。 A. ③④⑥ B. ①④⑥ C.①③⑤ D. 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本书是清代著名学者焦循的代表作,包括《易章句》《易通释》《易图略》《易话》《易 广记》五部分组成,是后人研究易学的重要资料。 B.工作人员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起飞前进行了周密的检查之后,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 七号运载火箭喷射出耀眼的火焰,飞向浩瀚的太空。 C.丝绸之路指古代起始于中国,向西延伸,连接中亚、西亚、欧洲的商路。这些商路, 最早是陆路上的丝绸贸易,后来也包括海路上的丝绸贸易。 D.农村人居环境不仅决定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到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好坏, 它已成为制约城乡共同发展的关键因素。 19.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怎样学习读本呢?不设计程序,不规定时间,①同学们自由阅读,②阅读要认真,每篇 文章都要逐字逐句读懂,把文章的结构和思路都搞清楚,③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④,要揣 摩语言运用的妙处,⑤重要的词句要细细领会。这样,反复玩味,就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 ⑥文学欣赏上的偷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而且 接着 而且 关于 或者 B 以便 但是 进而 同时 对 和 C 因此 然而 / 而且 关于 以及 D 为了 同时 才能 同时 / 以及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雾和霾都是视程障碍物, ①。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浮游在空中形成的,形成雾需具 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度和较低的温度。雾的空气相对湿度常达 100%或接近 100%。出现霾时 ②,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 80%以下。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 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 s ③,当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会较长,有时可持 续 10 天以上。 ① ② ③ 21. 请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然后按要求对漫画内容及寓意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语言简明、 连贯、得体,80 字左右。(6 分) 答: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 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 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 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许多方面也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请以“留一道 缝隙”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三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错,王羲 之创作《兰亭集序》并不刻意追求;文中“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中的“艺术化” 是指书法,并不是“艺术化的手法”。 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错,王羲之并不 认为写楷书可以取得许多艺术成就,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是不经意取得的。 3.【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错,从原文看, 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有相同的特点,如自然天成、毫无做作之态等。 4.【答案】选 C 【解析】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C.不正确,“在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无 中生有 5.【答案】比较法。(2 分)具体成就:①运用比较法撰写了《论黑劳士制度》一文,奠 定了自己世界古代史研究地位。(1 分)②运用比较法研究古印度历史,撰写了两篇论文。(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6.【答案】①任劳任怨,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得到了研究中西史学的机会,为中西史学 研究创造了条件。②治学讲求方法,卓有成效。③得到了历史学家白寿彝的点拨和提携。④ 集中精力研究某一方面的专题,而不贪多求全。⑤有崇高的使命感。(一点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7.【答案】C、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涉及表达技巧、内容理解、主题思想等多个方面。C.“说 明‘你’是个虚伪的人”错,照顾父亲的真正的目的是寻求父亲的帮助,赢得孝子的美名不 是其目的,因而不能据此说明“你”是个虚伪的人;E.“沽名钓誉之徒必将失败”错,本 文的主题应是批评溺爱孩子的父亲以及没有独立性的孩子。 8.【答案】 ①通过“秋风乍起”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②“长 叹一声”的感慨和前文刚开棋馆时“脸上露出舒心的笑”构成对比,写出了主人公命运的变 化,引人深思。③“一颗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逝”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主人公棋坛生命 的终结。(每点 2 分,答对两点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语言表达艺术等。 9.【答案】主人公不同的心情:“春和,景明,花艳”体现了主人公的志得意满。(1 分) “小桥,流水,古巷”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安逸。(1 分)“秋夜,月冷,酒残”体现了主人 公内心的悲戚。(1 分)效果:①通过写景暗示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委婉含蓄。(1 分)②通 过写景暗示主人公由得意到悲戚的过程,这也是主人公命运的变化,暗含小说的小题。(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白争”的主语是“大吏”,故排除 A;“曰”后的一段话 是陆象先所说,故排除 C;B 兼有 A 和 C 中的两处错误。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谥号有褒扬的,也有批评的,还有同情的。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陆象先因此被贬为剑南按察使”错, 从原文“帝寤,善之”看,唐玄宗最终对陆象山烧毁名单持肯定态度。 13.【答案】(1)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 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2)皇帝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当时极力惩 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句:“择人”1 分,“卒”1 分;语意准确连贯 3 分。 (2)句:“善”1 分,“穷治”1 分;语意准确连贯 3 分。 [参考译文] 陆象先器量大,见识深,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异,担任扬州参军。当时吉顼和陆元方一 同担任吏部侍郎,吉顼提拔陆象先担任洛阳尉,陆元方不同意。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 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不久 升迁为监察御史。当初,太平公主谋划引荐崔湜担任宰相,崔湜说:“陆象先的名望最好, 应该被提拔为宰相。如果不这样,我冒昧请辞。”太平公主没有办法只好为陆象先说好话, 陆象先当上宰相和崔湜一同主持政事。然而陆象先生性恬静寡欲,言谈高深而简要,被当时 的人们推崇。崔湜曾经说:“陆公超人一等。”太平公主专权之后,宰相争先依附她,陆象先 从不前往拜谒。等到要谋反时,召来宰相商议,说:“宁王是嫡长子,不应当废嫡长子而立 庶子。”陆象先说:“现在的皇帝能够即位,为什么呢?”太平公主说:“皇帝因为有一时之 功而被立,如今失去了德行,怎么可以不废掉?”陆象山回答说:“因为有功被立为皇帝, 那么有罪才可以废。现在的皇帝没有罪过,为什么要废他呢?”太平公主大怒,另外和窦怀 贞等人谋划。太平公主最终被诛杀。当时陆象先因为是公主推荐的人,将一同被杀,唐玄宗 立刻把他召来免去了他的死罪,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为保护皇上有功,被 封为兖国公。当初,政变发生时,唐睿宗亲自来到承天楼,大臣聚集,唐睿宗挥了挥手说: “能够帮助我的就留下,不能帮助我的就离开!”于是许多大臣写了自己的名字递给唐睿宗。 政变平定后,唐玄宗得到这份名单,下诏书给陆象先要求把这些人关押起来审讯,陆象先把 这些名单全部烧掉了。唐玄宗大怒,想一并治陆象先的罪。陆象先叩头谢罪说:“国家有兵 变,大臣们保护皇帝,这都是忠诚的表现。陛下现在要以德行教化天下,怎么能够杀害行仁 义之人呢?我违背您的命令,是为了让那些心怀疑虑的人安下心来。”唐玄宗醒悟过来,称 赞他做得好。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离开京城担任剑 南按察使,处理政事崇尚仁义宽厚。司马韦抱真进谏说:“大人应该用严厉的刑罚树立威信, 要不然,百姓们就会怠慢您,不畏惧您。”陆象先回答说:“为政,只要治理好就可以了,难 道非要用刑罚来树立威信吗?”最终没有听从,而蜀人受到教化。多次调动官职担任蒲州刺 史。一位小吏犯了罪,陆象先告诫了他一番,就把他打发走了。一位大吏前来禀告并力争, 认为应该杖责。陆象先说:“人的本性大概差不多,你认为他听不懂我的话?如果非要用刑 杖来教育人,那就从你开始。”大吏惭愧退下。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是非,庸人们 心里不安,就生出许多是非。只要从源头开始清理,那天下的事担心什么不简单呢?”所以 他所到之处官吏百姓都怀念他。去世时,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尚书左丞相,赠给谥号文贞。 14. AE(A 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误,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E 项, “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误,“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 加悲凉。 15.作者以“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谩凝眸、老泪凄然”等抒发被长期贬谪海上的孤独、 落寞。(2 分)“试倚危楼,将远恨” 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2 分)“举头见日,不见长 安”和“尚凭阑”等写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贞、怀才不遇。(2 分)(三点全部答到给 7 分) 16.【答案】(1)徘徊于斗牛之间 (2)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3)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用在句中对象错。 “置若罔闻”指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用在句中不合语境。“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典范 或法则;“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白璧微瑕”比喻极好的人或事物有缺 点;这三个成语使用正确。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A.“包括……组成”句式杂糅;B.“起飞前进行了周密的检 查”语序不当,应改为“进行了起飞前的周密检查”; C.“商路……是……丝绸贸易”搭 配不当。注意:D.“农村人居环境……影响到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好坏”是正确的,不要误 以为一面和两面不能照应。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和语言表达连贯。“不设计程序,不规定时间”的目的 是“同学们自由阅读”,因此①处应填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以便”;“阅读要认真”和前面 “同学们自由阅读”构成转折关系,因此②处应填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或“然而”; “把文章的结构和思路都搞清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因此③ 处应填“进而”;本文段,先说读懂文章内容,然后说欣赏语言,两者是并列关系,因此④ 处应填“同时”;“对”表示对象,“关于”表示范围,文段中“重要的词句”是“细细领会” 的对象,因此⑤处应填“对”;“思想感情上的陶冶”“文学欣赏上的愉悦”是并列关系,因 此⑥处应填“和”。 20.【答案】示例:①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不同②空气则相对干燥③霾的日变化 一般不明显(6 分,写对一句给 2 分,3 句全对给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本段文字比较说明了雾和霾不同的形成原因和条件, 第一句是总写,因此①处应填“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不同”等意思相近的句子;②处 前说明形成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 100%或接近 100%”,据此,②处应填“空气则相对 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等句子;③处前说明雾日变化较为明显,据此,③处应填“霾 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等意思相近的句子。 21.【答案】示例:画面上,一人正在写字,字写得歪歪斜斜。另一人批评这个人字写 得难看,这个人却说这正是他要的风格。(3 分)该漫画讽刺了强词夺理、绝不承认自己缺 点的人。(3 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22.作文思路导引 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 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它表面上不完美,其实作用巨大——能 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换句话 说,缝隙这种细微的不完美其实是为了保持整体的完美。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 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 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要求“美满”,装 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 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 [写作提示]做人和处事,如果事事工于算计,利害当头,互不相让,凡事追求“团满”,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 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