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质量测试语文试题 缺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学程质量检测 长 春 市 第 五 中 学 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中国古代官员把读书和从政合二为一,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有一定关系。秦汉统治者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到了隋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它把考查文人学子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基本依据,所以不读书者不能入仕为官。士子们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恪守“立德立功立言” 的人生目标,在读书为文方面更加勤勉笃毅,成为为官和为文两方面的典范,他们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当然,喜欢读书与做个好官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如清朝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不过,虽说喜欢读书不全是好官,但赃官劣官则大多是不喜欢读书的草包,因为此类官员的兴致根本不在读书上,而是钟情于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 读书与做官也构成中国文人士子复杂性格和模糊意绪的两面心态。在他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的同时,也演绎着一幕幕数不清看不完的人生悲喜剧。例如北宋寇准被罢免丞相之职后,以刑部尚书知陕州,蜀帅张咏返京述职时路经陕州,寇准以东道主身份表达情谊,临别时寇准低声咨询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只说了一句话:“《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寇准不解其意,立即命手下找来《后汉书》阅读,读至“不学无术”四字,笑着说:“此张公谓我矣。”由此推知,即使官居高位,但长期不读书不学习也会贻误国事、害人害己。当然,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审视。读书著文在历史上也是最具风险的事,从司马迁因说真话而罹受宫刑,到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使众多官吏丢掉性命,直至“文化大革命”导致万马齐喑,使今人感到在官场上读书立言绝非易事。其实,读书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今世和后人留下一点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单凭勇气就能够做到的。 (摘编自栾凤廷、刘金祥《中国古代官员的读书与从政》) 1.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入仕为官是古代文人的人生价值,而读书则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这种风尚形成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 B.读书时老师的细心调教,加上封建社会官场的耳濡目染,读书人一旦进入仕途,大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C.长期的读书,使文人士子拥有丰赡的学养和高迈的人格,同时养成读书习惯,所以古人为官之后依然推崇读书。 D.盛世都推崇文化和学术,文化修养高低和政绩大小是考查官员的重要指标,这使读书和从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这是因为科举考试的严苛,学子必须经过漫长而深入的苦读才能通过。 B.以文会意是中国古代官员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北宋寇准被罢相后请教蜀帅张咏,后读《霍光传》醒悟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C .隋唐时期将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建立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的用人选人制度。 D.中国古代官员读书与从政的关系是:为官前“学而优则仕”,读书成就称职的官员;为官后“立德立功立言”,读书助其成就更大事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读书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官场的风气,更关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B.饱读诗书的文人和珅却成为清代的大贪官,这说明喜欢读书不一定就会做个好官,有时读书反而可能会成就一部分贪官。 C.古代有许多为官为文都很成功的典范,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修缮西湖堤坝,造福一方;写下《钱塘湖春行》流传于世。 D.读书著文虽然在历史上是最具风险的事,但若能坚持修身养性,保持勇气,坚持真理,发现真理,在官场上也是可以做到的。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卖菜的汉子 陈圣芳 三里巷是条曲曲弯弯的老街,商铺一家连着一家。王果的杂货店立在巷口拐角,生意不是很好,但能维持他和母亲的生活。 母亲一般是在吃饭的时候来换王果,七十多岁的人了,头发花白,腰已佝偻,因为热心快肠,深受街坊邻里称道。 那天王果吃完饭回来看见钱匣里多了一张百元大钞,问母亲:“做了一笔什么大生意呀?”母亲笑了笑说:“没卖啥,就帮对面一个卖菜的换了点零钱。” 王果一怔,拿起纸币望天照了照,用手抖了抖,失声说:“是假钱哩!” 母亲一听叫起来:“挨千刀的哟,五十几岁的人了,还害人。” 怕母亲着急伤心,王果马上笑着说:“折财免灾,没事,没事!”随口问,“妈,那人长啥样?”“还真奇怪了,那人是个新贩子,以前还没见过他卖菜哩。”母亲拍着自己的脑门说,“我咋就这傻呢!”王果说:“不怕不怕,他穿啥样,在我的地盘我还真不担心找不到他!” “穿草绿色军装,戴草帽,看上去蛮憨厚,唉,都怪我,帮他帮出鬼来了,也不知找不找得到他。”母亲说。 一连三日,母子俩偷偷瞅着来来往往的菜贩,没见那个卖菜男人的影。 第四日母亲坐在店铺里,眼睛睃拉着街面的人群,只见斜对面电杆旁倚着一个戴草帽的男子,脚下放着一筐菜,草帽压得很低,看不清脸面。母亲一激灵,莫非是他? 母亲带上店门,大步流星走到戴草帽男人面前,吊着嗓门喊:“卖菜的!”他吓了一跳,草帽差点掉到地下。“咋的低着头,不卖菜呀?”母亲蹲下身假装买菜。一见老人,男人羞愧难当,竟然眼角挂上了泪珠。母亲看看那人,摇了摇头,叹口气离开了。唉,怎么会是这样?儿子王果来店铺换母亲,母亲看那卖菜的端起担子离开菜场,可能他也要回家了。 母亲感到有一些蹊跷,于是没有回家而是一路尾随着他。卖菜人大步流星,七弯八拐,穿街过巷,进了八道岭,这是一个城中村。村民土地被占用后身份一下变成了市民,田地多的吃着土地补偿款,打打麻将,很是悠闲自得。 母亲在街口看到一个修鞋子的大爷,戴着老花眼镜正在给一只皮鞋掌底。 “大爷,刚才那个卖菜的您认识吗?” 大爷“砰砰”地敲打着鞋钉,他头也没有抬回答着:“呵呵,这八道岭上下十八重,还真没有我不认识的,我在这里修鞋子就修了十二年了。你说他,我怎么能不知道啊。他叫张志明,蛮忠厚的人,只是家境不太好,他是外来户,所以也没有土地补偿款,要命的是去年他老婆因病走了,欠了不少债,母亲瘫痪在床多年,他可是一个孝子哦,人也诚实。他的女儿也争气,已经在武汉大学念大二了。这家,真难为他了,低保和打零工的钱不够用,他就去贩菜卖,志明这伢也真够呛哦。您认识他?问他干什么啊?” 母亲扯谎说:“哦,这孩子我以为是我以前的一个街坊的孩子,看来不是他,那孩子姓李,大爷,我认错人了。”听了这位卖菜兄弟的家境,母亲心里不是滋味,母亲再也没有去跟踪他的想法了。 第五日王果和母亲看店,王果一眼就看到斜对面电杆旁倚着一个卖菜人,他的一身打扮,和母亲说的骗子一模一样,于是,他指了指那人问母亲:“是不是他!” 母亲瞅了瞅那人,迟疑了会摇摇头对王果说:“认错了,不是他。”母亲迟疑的眼神,王果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准备去抓住这个卖菜换假钱的骗子,母亲一把扭住了王果的胳膊。“伢,你给我回来!”“妈,您怎么了啊?”王果愤愤地说。“儿呀,也没什么,无钱难倒英雄汉。昨天我就知道骗子是他了,我跟踪去他家了,他可是一个孝子哦,一个人艰难支撑着一个家,老婆病逝欠债,老母亲常年瘫痪在床还要吃药治疗,女儿上大学,搁一般人早趴下了。他是一条汉子,妈不怪他。” 王果拉开母亲的手就朝外走,母亲又一把拉住他:“儿,你怎么了啊!” 王果笑了笑:“我去买他的菜。”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2年2月) 4.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作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围绕一张百元钞票的真假问题展开情节,再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讴歌了真善美的人性。 B.小说开篇写“生意不是很好”“只能维持他和母亲的生活”,点明了王果母子生活的不富裕,为下文寻找换假钱的卖菜男子做铺垫。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一见老人……竟然眼角挂上了泪珠”,神态描写栩栩如生,表现了卖菜男子的内疚与悲伤。 D.小说中“母亲”了解到卖菜男子的艰难处境,从而联想到城中村的村民“悠闲自得”的生活,这一对比使母亲对卖菜男子产生了深切同情。 E.小说以“卖菜的汉子”为题,既因为寻找换假钱的卖菜男子是小说的线索,又因为“汉子”是母亲对卖菜男子的评价。 5.小说在刻画母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7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2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 6.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材料二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 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 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 (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 7.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让大众了解到更多文物 B. 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 C. 增强文物观赏的趣味性 D. 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文物 8.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是( 2分 ) A. 身不由己 B. 感同身受 C. 设身处地 D. 身临其境 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 A.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B.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三 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 10.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 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 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11.根据材料三,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 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 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 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 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 12.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 6分 ) 二、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 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 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 A.是寡人之过也 由是威惠沾洽 B.除臣洗马 除使持节 C.所杀过半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岁荒民饥 以五百岁为春 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 ① 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②禽循长史孙建之 ③ 小知不及大知 ④景翳翳以将入 ⑤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⑦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⑧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⑥⑧ D.②③⑤⑦⑧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16.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杜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3分 )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1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0.本诗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1.补足诗句的空缺部分。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5)背负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语言文字应用(15分) 22.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 3分 ) ①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不能患得患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大量储备石油天然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突发事件。 ②他喜欢看书,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是文科成绩也非常好,历史知识丰富,文学功底深厚,能够识文断字,而且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③1-7月,福建省发改委核准17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90.23万千瓦,福建省福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华电福新公司平分秋色,各得4个项目。 ④ 精心设计的出场方式、系统全面的竞选纲领,无不显示萨科齐为再次问鼎爱丽舍宫已做好准备,但低迷的民调支持率以及激烈的竞争表明他东山再起之路难平坦。 ⑤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件极为细致、具体而又繁杂的工作,需要具体而微的耐心细致、同舟共济的健康心理等,要把环保做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⑥宛转悠扬的小提琴、优雅醇美的钢琴和高亢嘹亮的男女高音曲尽其妙,重庆大剧院为山城音乐迷们准备的音乐大餐将让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 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2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作为一个有完整系统的民族,它对外来的东西____①____持犹豫或拒绝的态度,____②____各个民族最不拒绝吸收其他民族优长的乃在于食物,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自明朝以后,中国逐渐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____③____就在这个时期,大量产于南洋、西洋的食品却传入我国。它们____④____西方人用坚船利炮送来的,____⑤____我们自己主动从外面“拿来”的,____⑥____有些食品在引进过程中还曾经历过危险,例如番薯是明万历年间吴川名医林怀兰冒着违反交趾国法令的危险携带到中国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般 然而 于是 还是 不是 甚至 B 总是 / 但是 并非 还是 居然 C / 不过 竟然 既是 也是 还 D 往往 但 可 不是 而是 /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同时又兼用眼睛,所以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 ① 。倘使乱七八糟装一下, ② ,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 ③ __,食物的味道并不很好,倘使装潢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 三、 写作(60分) 26、一个寒冷的冬天,哈默在逃难的路上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人们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杰克逊大叔评价哈默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今后一定会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正是由于哈默有着“不能不劳而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他最后终于成为了美国的石油大王。 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