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普宁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二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 语文试题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每小题3分)‎ 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诗人应秉持何种诗心?‎ 孙晓娅 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古人尊重诗歌,并强调诗艺的极致一定要以创作主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崇高的道德追求、美好的品行为基石。一部古代诗歌史,不仅是诗歌艺术发展史,还是诗人精神铸造史。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首先的是培育和充实诗人的主体精神,使之不回避时代气象和日常生活,自觉于人类精神向度的深入挖掘,自觉于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追求,自觉于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超越。‎ 诗歌精神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几千年来,杰出的诗人立志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熔铸,从问道自由到深入现实两个维度唤醒读者的内在生命感悟,彰显刚正不阿的独立意志、理性批判的现实关怀和为国利民的肝胆赤诚,这些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随着社会的变迁,群体的社会意识日渐转向个体的生命意识,诗歌角色发生变化,民族精神的建构在历史化过程中流变延展。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高扬富有时代感、主体性的民族精神,应该是努力的方向。对诗歌创作而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不该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诗歌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民胞物与①是中华民族究天人之际、追求天人和谐的思想核心。中华民族把人类的文化创造归结为对天地法象的观照,把在这种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将文化的诗意抒发称为诗。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天人和谐观念已经演化为世界性的天人和谐,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共同取向。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直通的桥梁,诗歌类似于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种沟通天地人神的圣树“建木”,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这些年的文化交流现实表明,汉语诗歌愈来愈能融入东西方文化沟通、文明交汇的语境之中。立足世界诗歌版图,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精粹,传播和发扬当代汉语诗歌经验,这是推进诗歌精神建设的努力方向。以前,我们常说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丧失了活力,就诗歌而言,其实真正丧失的是我们的创造力与求索精神。‎ 综观那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莫不植根于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和人类亘古延绵的母题,莫不凸显纯净的灵魂、坚定的信仰、充沛的生命力、真挚的情感经验和深刻的批判精神,尤其不缺的是人性之美。对每一位当代诗人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修辞技艺,而是来自自我突破——面 对影响的多元与焦虑,如何发出个性的声音,处理好现代性、当下时代和个体生命的关系,如何回应世界诗潮的波涌,在世界艺术的格局中完成对诗歌本体的提升。‎ ‎【注】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一切物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尊重诗歌,强调诗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崇高的道德追求、美好的品德行为是达到诗歌艺术的极致的基础。‎ B.诗歌精神与诗歌艺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诗歌精神在诗歌中得到释放与展现,而诗歌精神也滋养了诗歌艺术。‎ C.培育诗人的主体精神,使之关注时代和生活,自觉于价值追求与超越,是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的首要任务。‎ D.时代在发展,但诗歌精神不能因此而丢弃,诗歌创作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必须保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它具有主体特点与民族特色,与诗人的品性、修养及民族文化精神密切相关。‎ B.优秀诗歌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传承民族精神,唤醒读者的生命感悟,彰显独立意志、现实关怀和为国利民的情怀。‎ C.当代汉语诗歌应立足世界诗歌版图,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精粹,重拾创造力与求索精神,重建当代诗歌精神。‎ D.伟大的诗歌作品全都具备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纯净的灵魂、坚定的信仰、充沛的生命力、真挚的情感经验,并放射人性美的光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代在变迁,意识在变化,承担民族精神传承重要角色的诗歌创作,应以高扬富有时代感和主体性的民族精神为努力方向。‎ B.中华民族把对天地法象的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其核心是天人和谐,诗歌即是对这种文化的诗意抒发。‎ C.诗歌由于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因此,相比其他文学体裁,诗歌在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方面是最便捷直通的。‎ D.当代诗人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修辞技艺的长进而是自我突破,即如何发出个性的声音,回应世界诗潮,完成对诗歌本体的提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王涯,字广津,其先本太原人,魏广阳侯冏之裔。祖祚,武后时谏罢万象神宫知名;开元时,以大理司直驰传决狱,所至仁平。父晃,历左补阙、温州刺史。‎ 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初,会其甥皇甫湜以贤良方正对策异等,忤宰相,涯坐不避嫌,罢学士,再贬虢州司马,徙为袁州刺史。宪宗思之,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 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稿定。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循默不称职罢。再迁吏部侍郎。‎ 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时吐蕃寇边,西北骚然,又略雅州,涯调兵拒之。上言:“蜀有两道直捣贼腹,一繇龙川清川以抵松州,一繇绵州威蕃栅抵栖鸡城,皆虏险要地。臣愿不爱金帛,使信臣持节与北虏约曰:‘能发兵深入者,杀某人,取某地,受某赏。’开怀以示之,所以要约谆熟异它日者,则匈奴之锐可出,西戎之力衰矣。”帝不报。‎ 涯质状颀省,长上短下,动举详华。性啬俭,不畜妓妾,恶卜祝及它方伎。别墅有佳木流泉,居常书史自怡,使客贺若夷鼓琴娱宾。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然涯年过七十,嗜权固位,偷合训等,不能絜去就,以至覆宗。是时,十一族赀货悉为兵掠,而涯居永宁里,乃杨凭故第,财贮钜万,取之弥日不尽。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至是为人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籍田宅入于官。‎ 昭宗天复初,大赦,明涯、训之冤,追复爵位,官其后裔。‎ ‎(节选自《新唐书·王涯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B.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C.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D.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传,即传车,古代驿站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所乘坐的车马。‎ B.宏辞,即博学宏词,科举的名目,是考选进士及第者的科目,考中后授予官职。‎ C.男,爵位名,中国古代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男是第五等即最高等。‎ D.节,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涯学识广博,注意名节。永贞、元和年间的诏令,多是他起草或修改的,文思清丽,风格雅正。因为他不结党,深得皇帝信任,众学士无人能比。‎ B.王涯为相,循默不称职。他先后在宪宗、穆宗、文宗朝为官,宪宗在位时曾任宰相,因不发一言而被罢相。‎ C.王涯上疏,献制吐蕃之策。他担任东川节度使时,针对吐蕃对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曾建议朝廷以回纥牵制吐蕃,穆宗因为吝惜钱财,没有答复。‎ D.王涯雅好典籍、书画。他千方百计搜罗,家中书籍和内府相当,等到被诛,有人挖开墻壁,皆取其奁轴、金玉,弃书画于路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 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5分)‎ ‎(2)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 《病起》 陆游 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收拾吟笺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 ‎8.本诗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9.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 ‎(三)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 , 。”‎ ‎(2)李白的《蜀道难》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 ‎(3)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D.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E.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 ‎1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 ‎ ‎ ‎1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1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 答: ‎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于敏院士:出国留学不要等到老了才落叶归根 少年于敏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在那个内乱外侮的国土上,尽管自己不能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驰骋沙场,但他相信,总会有诸葛亮、岳飞式的盖世英雄出现,能够荡寇平虏,重振河山。于敏怎么也想不到,半个世纪后,自己会成为这样的“盖世英雄”。‎ ‎1945年高中毕业后,于敏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但他发现强调动手能力的工科,并不适合“心灵手不巧”的他。沉静好思的性格使他更倾心于理科,他喜欢并选修了理论物理,并最终弃工从理,转至理学院物理系。‎ ‎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于敏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1962年,在原子核理论中创立了集体运动模型的丹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玻尔亲自邀请他去哥本哈根,于敏婉谢。与同时期从事核武器研制的大多数同仁不同,于敏不曾出国留学或进修。于敏那时却不曾踏出国门一步,他对此有些许遗憾。“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他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而且“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1960年12月,我国作出部署,由核武器研究院集中攻关,突破原子弹,同时,原子能研究所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 ‎1961年1月12日,于敏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 ‎,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于敏感到很突然,甚至有些不解。他内向沉默,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不喜欢搞应用研究,自认为不适宜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而且,他当时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 不过,于敏没有犹豫,因为他忘不了“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带给他的惨痛记忆,他忘不了少年时代的那个关于“盖世英雄”的信念。‎ ‎“这次改变决定了我的一生。”于敏说,“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于敏的身影在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消失于公众的视野。他的夫人孙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二十多年后才恍然,“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1960年到1965年初,“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作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产生了六十多篇论文,但均作为秘密文件保存。‎ ‎1965年9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期间空出的J501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优化设计。‎ 同年10月下旬,于敏为上海研究人员作了“氢弹原理设想”系列学术报告,提出了两级氢弹的原理和构形的设想,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在上海的近百个日夜,于敏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氢弹次级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 氢弹原理一突破,大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氢弹。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接下来的一年,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但在试验现场的于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他说。‎ ‎(选自2015年1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少年于敏有一个执着的信念要成为诸葛亮、岳飞式的盖世英雄,荡寇平虏,重振河山,半个世纪后,他真的成为这样的“盖世英雄”。‎ B.1951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因此可以说于敏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C.于敏说“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话语中有些许遗憾,因为他认为“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 D.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中国成为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E.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氢弹的“父亲”之一。‎ ‎12.于敏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请概括于敏在中国氢弹研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6分)‎ ‎ ‎ ‎ ‎ ‎13.于敏说“这次改变决定了我的一生”,改变对人的一生很重要,请概括于敏一生中的改变,并分析他改变的原因。(6分)‎ ‎ ‎ ‎ ‎ ‎14.于敏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较高的声望,在这些成绩和声望的背后定有美好的品质作支撑,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 ‎ ‎ ‎ 五 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剽掠(piǎo) 巫 觋(xí) 萦 纡(yú) 迤逦(lǐ)‎ ‎ B.弹劾(hé) 会稽(jī) 金钿(diàn) 凝睇(dì)‎ C.回眸(móu) 鼙鼓(pí) 玉扃(jiōnɡ) 云栈(zhàn)‎ D.眇眇(miǎo) 袅袅(niǎo) 钗擘(bò) 薜荔(bì)‎ ‎16 .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分)(  )‎ A峨眉山 脍灸人口 九华帐 B潺湲 修葺 门楣 连袂 C踯躅 缦回 水涡 萦绕 D雪霁 电饼当 肯綮 踌躇满志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这家公司高层出了问题,管理混乱,经营不善,人心涣散,已濒临破产,开除几个违纪的员工就能----下去吗?‎ ‎②真正的英雄,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 。岳飞如此,文天祥如此,近代的邓世昌也如此,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③南宋统治者在江南一隅-----,不思抗战,最终导致国家覆灭,堂堂的大宋王朝毁在了懦弱无能、贪图享乐的皇帝手里。‎ A.苟且偷生  苟且偷安  苟延残喘    B.苟延残喘  苟且偷生  苟且偷安 C.苟且偷生  苟延残喘  苟且偷安    D.苟且偷安  苟延残喘  苟且偷生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我们倡议在校园内要避免以下不良行为:不说脏话,不乱扔果皮纸屑,不追逐打闹,不随地吐痰,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 B.中方一向尊重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但是我们坚决反对某些国家打着航行自由,损害沿海各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 C.日前,国家卫计委发文规定,疫苗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推销第二类疫苗,严禁将用于治疗的生物制品等非疫苗作为疫苗推荐使用。‎ D.没有美国执意在欧洲部署针对俄国的反导系统,没有美国和西欧对俄以经济制裁方式联手进行暴风雨般的打击,普京恐怕不会选择与西方为敌。‎ ‎19、依次填人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 ‎ 2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规矩。《长恨歌》是古体诗。‎ B.“风骚”的“风”指《国风》,代表作《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作《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的两个源头。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 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因屈原的《离骚》而得名。‎ C.杜牧字子美,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赋、古文大家,尤以诗名享誉。‎ D.《庖丁解牛》选自《庄子》,此书是战国时的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者的著作。‎ ‎2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5分)‎ ‎ 吃腻了山珍海味,厌倦了酒场应酬,身处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更需要去回味“老家”那一抹淡淡的乡愁。新郑千稼集就是一个让你能抛却烦恼压力、放松身心、找回乡愁的地方。自2016年1月初开放以来,这个全新的旅游好去处吸引郑州及周边市民纷至沓来。据统计估算,截至2月底,千稼集累计接待游客达56.1万人次。‎ ‎2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仿照文段的句式仿写两句。(4分)‎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东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乡……‎ 六 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 小溪旁有一块巨石,千百年来岿然不动,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水涨水落,永远立在那里,冷眼观看着世界的变迁。小溪则流动不止,无论日升日落,无论白天黑夜,用它哗哗的流水和浪花唱着歌。石主静,水主动。石的个性是坚定不移,水的个性是奔腾向前。石头和小溪从来没有自以为是而互相贬责对方,它们永远和谐相处。‎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一、1.B(“诗歌精神在诗歌中得到释放与展现……”表述有误,此处“诗歌精神”应为“诗人精神”,原文为“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见第1段。)‎ ‎2.D(“……全都具备……”表述有误,应为“植根于……”;“具备”为“有”之意,“植根于”为“从……来”之意。见第4段。)‎ ‎3.C(没有因果关系。见第3段。)‎ 二、(一)‎ ‎4.D(理解文意,根据“涯条上其制”不可断开,排除B、C;根据“贵戚皆不便”不可断开,排除A。)‎ ‎5.C(男,是第五等即最低等。)‎ ‎6.C(“穆宗因为吝惜钱财,没有答复”表述有误,文中没有讲明穆宗为何没答复。)‎ ‎7.(1)王涯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他去拜见梁肃,梁肃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将他推荐给陆贽。(“属”“异”“荐”各1分,大意2分。)(2)皇上多次找他问话,因他家较远,有时不能按时应召,下诏书将光宅里国家的宅院借给他,众学士没人能比。(“数”“或”“假”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涯字广津,他的祖先是太原人,是北魏广阳侯王的后代。他祖父王祚,武则天时以进谏不建万象神宫出名;开元年间,以大理司直身份坐传车断案子,所到之处都认为仁德和公正。他父亲王晃,担任左补阙、温州刺史。‎ 王涯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他去拜见梁肃,梁肃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将他推荐给陆贽。他考中了进士,又通过了博学宏词考试,后调任蓝田县县尉。一段时间以后,升为左拾遗并任翰林学士,又升任起居舍人。元和初年,遇上他外甥皇甫考贤良方正科对策成绩优异,得罪了宰相,王涯因不避嫌疑,被罢免了学士,又贬为虢州司马,后改任袁州刺史。唐宪宗想念他,召回任兵部量外郎,又任知制诰,又再次担任翰林学士,多次升官后任工部侍郎,被封为清源县男爵。‎ 王涯的文章构思高雅,永贞、元和年问,诏令温和华丽,多是他起草或修改的。皇帝因为他注意名节不结党,多次找他问话,因他家较远,有时不能按时应召,下诏书将光宅里国家的宅院借给他,众学士没人能比。不久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缄默无言而不称职被罢相。后又升任吏部侍郎。‎ 唐穆宗登基,将他调出京城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当时吐蕃侵犯边境,西北边境不得安宁,吐蕃又进犯雅州,王涯调兵抵御他们。上奏说:“蜀地有两条路直通吐蕃腹地,一条从龙川、清川抵达松州,一条从绵州、威蕃栅抵达栖鸡城,都是吐蕃险要的地方。我希望国家不惜钱财,派使臣出使和回纥约定:‘有能派兵深入吐蕃的,杀掉某人,占领某地方,就受相应赏赐。’用诚心打动他们,用条约反复宣告使他们熟知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回纥精兵可以出击,吐蕃的兵力就削弱了。”皇帝没有答复。‎ 王涯身材瘦长,上身长下身短,动作安详有风度。生性吝啬俭朴,不养乐伎和小妾,讨厌巫师和别的术士。别墅中有好看的树和流动的泉水,在家时看经书史籍消遣,命门客贺若夷弹琴招待宾客。唐文宗讨厌风气奢侈,下诏命王涯惩治。王涯逐条写成制度上奏,衣裳房屋,要接近古制。达官贵人认为不好,齐声反对,事情就搁置了。但王涯年龄已过70岁,为贪图权力巩固地位,附和李训等人,不能和他们划清界线,因此被灭族。当时,11家的财产都被军队掳掠,王涯家在永宁里,是过去杨凭的住宅,家中财产无数,搬了一天还没搬完。家中书籍和内府相当,古代有名的字画,有过去用重金买来的,有用封官换来的,凿开墻壁藏着,层层掩盖隐蔽牢固,简直难以找到,到这时别人挖开墻壁取走金盒和玉轴,把字画扔在路上。田地房产被官府没收了。‎ 唐昭宗天复初年,大赦天下,给王涯、李训平反,恢复了他们的封爵官职,任命他们的后代当了官。‎ ‎(二)‎ ‎8.①颔联写志士在山村荒野之地凄凉老去,名花在风雨中散落凋谢。(1分)‎ ‎②诗句运用比喻手法,把壮士在困顿中老去的凄凉境况比作名花在风雨中凋零萎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志士的凄凉无奈(2分)。‎ ‎③诗句运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把眼中所见残春之景与心中所思家国之情以及个人身世遭遇巧妙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难分的艺术境界。 (2分)‎ ‎9.①年老多病的愁苦之情。诗人因生病变得面容消瘦,连帽围也变宽了,春天过完了,还因体弱怕冷,有志之士只能在困顿中如名花凋零般老去,凄凉境况使诗人心情愁苦。②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诗人虽然不作诗,不喝酒,想求得内心的平静,但每看见繁盛的芳草,就会遗憾自己只能支枕、倚栏度日,表达自己不能为国事分忧的悲愤情怀。③伤春之情。诗人在春尽花落之时,痛感自己病后衰老,凄凉寂寞,触景生悲,感叹春天已逝,青春不再,表达自己无可奈何之情。  (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三)‎ ‎10①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文学类 ‎11.D B(答D给3分,答 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12.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1分)②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1分)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1分)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1分)‎ ‎13. 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资基础;(3分)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3分)(第一点必答,后面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14.六安爷层面(4分):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2分)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2分)‎ 小说主旨层面(4分):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2分)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精神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2分)‎ 实用类 ‎11.【答案】C 2分,D 3分,B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A原文是“尽管自己不能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驰骋沙场,但他相信,总会有诸葛亮、岳飞式的盖世英雄出现”,选项为“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张冠李戴;B“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是“于敏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原因,但后面的内容又是开创性研究的具体体现,有合理的成分,所以给1分;E “他觉得自己只是氢弹的‘父亲’之一”没有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答案】①带领“轻核理论组”对氢弹原理和结构作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②率领研究人员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优化设计;③提出了两级氢弹的原理和构形的设想,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④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氢弹次级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⑤参加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答出任意3点给6分,每点2分)‎ ‎13【答案】①‎ 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最终弃工从理,转至理学院物理系。原因强调动手能力的工科,并不适合“心灵手不巧”的他,他更倾心于理科,理论物理。②A•玻尔亲自邀请他去哥本哈根,于敏婉谢,留在国内,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做贡献;③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入应用研究。因为民族情感和少年时代的的信念。(每点2分,改变1分,原因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整体内容概括的题目,要立足全文,提取关键的信息,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转变,找到然后分析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答案】①有执着的信念:从小坚信总会有盖世英雄出现,后来自己会成为这样的“盖世英雄”;②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主改变:在北京大学从工学院电机系转至至理学院物理系;③热爱祖国:婉谢玻尔的邀请,根据需要由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原子核理论研究转为应用研究;④刻苦钻研:利用假期用空出的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优化设计;⑤追求圆满:在试验现场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满意;⑥谦虚: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并不接受。(每点2分,答出任意4点满分)‎ ‎15.A ‎16.C ‎17.B ‎18. C(A项不合逻辑,B项成分残缺,D项语序不当。)‎ ‎19.A【解析】根据提供的句子,③①句之间存在先后逻辑关系,④②句之间存在递进逻辑关系,均不能割裂,故可排除B、C、D选项。‎ ‎20.C ‎21.(5分)参考示例:①新郑千稼集里找乡愁;②新郑千稼集受游客青睐(欢迎);③新郑千稼集,旅游好去处。(其他答案如比较恰切也可给分)‎ ‎22.诗仙举头望明月;后主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故国 ‎23.作文(60分)参考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角度参考:‎ ‎(1)坚持个性,尊重他人,和谐相处 ‎(2)永远坚定自己的选择(信仰)‎ ‎(3)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可贵之处 ‎(4)动与静都是一种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