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17届高三4月份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
山东省历城二中4月份高考冲刺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原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山东中学联盟提供 夜深人静。当村庄开始轻轻打起鼾时,有一个渺小的生命正仰面躺在不起眼的干草垛上,试图探寻这个黑夜背后的光亮。这些光亮来自早先时候的记忆,有浓郁乡土气息。跟随他优游于无边的黑夜之中,却丝毫不觉怅惘恐惧,而是错觉自己赤着双脚踏进黄沙梁的泥土中去,砂石硌着脚,却觉得踏实。 他是个闲散 (纯朴/淳朴)的农民。提一把铁锹,往村间晃荡一阵,然后似乎忘却了农活,往田里一卧,倾听村东河西的声响。他把自己无限缩小,作为人的清高自负业已忘却,他用一双 (洁净/干净)得不沾任何偏见的眼睛,打量这个混沌滞缓的世界。 ①,甚至是一棵草、一根木头的苍白见证。他把自己的双脚 (插/种)进泥土,带着岁月的文身,任凭风雨残蚀、虫害侵咬,生命的根须依旧坚韧地穿过沙砾土石, ②。有根的人是最真实的。纵使他走遍大江南北,他的步伐也一定是稳健镇定的。当苦难之斧落下时,会有隆隆的回声从大地深处茏罩上来。这是根的抗拒,是生命的厮吼。而当平静的生活铺洒下来,他连同他的根也都将归于沉寂。这是一种宏大厚实的沉寂,在时间中 (浸润/湿润),然后画出壮丽的生命年轮。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硌gé 文身 B.混沌hùn 优游 C.鼾hān 厮吼 D.残蚀shí 茏罩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淳朴 干净 插 浸润 B.纯朴 洁净 插 湿润 C.纯朴 干净 种 湿润 D.淳朴 洁净 种 浸润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他读懂了一条悲苦的狗、一头沉着的驴、一只恐惧的猫。②往大地最深处伸展。 B.①他读懂了一条狗的悲苦、一头驴的沉着、一只猫的恐惧。②伸展到大地最深处。 C.①他读懂了一条狗的悲苦、一头驴的沉着、一只猫的恐惧。②往大地最深处伸展。 D.①他读懂了一条悲苦的狗、一头沉着的驴、一只恐惧的猫。②伸展到大地最深处。 (改编)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作为家长要时刻引导孩子做一个言出必行、一言九鼎的人。 ③《龙的传人》这首歌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在海内外中国人中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江河日下。为此,众多专家呼吁要全力保护环境资源,造福后代子孙。 ⑤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⑥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对美好的、高尚的力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出言讥讽,要么肆意打压,而对负面的信息则摇旗鼓噪,如蚁附膻。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组合)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以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意味着要从以治病作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作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B.近日,网曝一则云南一导游因不满游客购物消费低而辱骂游客的事件,云南省旅委调查后给予处理,拟对该导游作出吊销导游证的处罚。 C、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D、为了储备适用的黄茅草,馆方工作人员在四川简阳地区进行了艰苦的长达两个月的收集工作。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山东省中学联盟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中经常碰到的是非之争,两者难解难分,又必解必分。读者的正解往往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的。 关于误读,阅读学界存在着真误读和假误读之辨。中外一些学者认为,误读永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曾连续发表四部著作,系统论述了“诗的误读”:“一首新诗总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及其伟大作品释读的结果。这是一种特殊的释读,它不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释读实际发生与否,它实际上是指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我国清代纪昀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现代钱钟书说:“作家原作叙事抒情本无彼意,然读者却在阅读中出现创造性的误解,悟出确有引人入胜的彼意,并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三家所说的“特殊性释读”“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显然是指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读的突破。由此,对“误读”引出“反误”和“正误”两种分法:“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本穿凿附会,随意歪曲,既不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作品的本意,那是真误读:“正误”指读者的理解和作者原意相抵梧,但切合作品的实际,使文本意义增值,这是假误读。童庆炳认为“误读”有“正误”、“反误”之异(《文学理论教程》),在文学鉴赏活动中,正误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有效的解读方式,而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们认为,把不同于作者原意的多元阐释归入“误解”的范畴是不妥的,正就是正,误就是误,不必对误解分正反,不存在“正确的误解”。将“合理性误读”和“创造性误读”作为“假误读”的修辞来运用,未尝不可,但把“正误”作为阅读学的概念和常规就不够科学了。超越作者,超越文本的“增解”“异解”和“批解”是典型的“个性化理解”,不宜说成“正误”,而应说成“正解”“精解”或“圣解”。在文章和文学的个性化阅读中,必须严格区分错误解读和正确解读。真正的误读、曲解、歪批、胡吹算不得个性化阅读。本文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真误读,作为阅读病态大有研究其病理的必要。 文章阅读疾病与文章本体疾病、文章写作疾病有所不同,它与文学阅读疾病也有差异。文章阅读疾病,发生在阅读的认知、理解、欣赏、评价、表达、迁移各个环节,也出现在辨体、感言、人情、得意、运思及物等各个方面;若分类别,它既有阅读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疾病,又有阅读知识的、方法的、情志的疾病。不仅处于学习性阅读阶段的普通读者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的专家读者也难免犯自由化误读的毛病。文章阅读病理研究是专门探讨读者在阅读全过程中阅读心理和行为的病症及其医治的一门阅读分支学科,目的是求得学校阅读教学和社会读书活动的健康生存和科学发展。 (摘编自曹祥芹《文章阅读学》, 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的不同形态。阅读阐释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正解的,因此,对误读的认识也是有必要的。 B.部分学者认为,误读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规律化的现象,如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就持此观点。 C.诗的误读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 D。清代纪昀认为误读并非无益,提倡误读,郢书燕说便是中国古代一个较为典型的误读案例。 7.根据第二段阐述,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属于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义的突破。 B.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 C.“反误”指读者对文本穿凿附会、任意歪曲的理解,既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合作品的本意,因此这类误读带有刻意之嫌。 D.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是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苦,但今天的读者却把它用来比喻教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被大家广泛接受。这是种“反误”。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作者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是对文本的误导的不合理的真正的错误解读。 B.个性化理解包括超越文本,超超越作者的“增解”‘异解“和“批解”,与所谓的曲解和歪批有着本质的不同。 C.真误读是文章阅读的病态之一。文章阅读病理研究也应该对“真误读”这一重要病症的医治进行探讨。 D.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①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 测:预料 B.则均之吏于远 吏:官吏 C.其事出千余年之表 表:年表 D.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 颖:出众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谈者谓南越偏且远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B.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B.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C.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D.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偏远鄙陋。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人们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是大是小,都应当如此。 D.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第Ⅱ卷(共114分) 四、(共24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中学联盟提供 (1)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4分) (2)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6分) (原创)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两个问题。(8分) 舟中望京邑 欧阳修 东北归川决决流,泛艎青渚暂夷犹①。 遥登灞岸②空回首,不见长安但举头。 挥手嵇琴③空堕睫,开樽鲁酒不忘忧。 青门柳色春应遍,犹自留连杜若④洲。 注:①夷犹:迟疑不前。②灞岸:长安城外灞水岸边。古长安东霸城门﹐俗称青门﹐青门外有桥名灞桥,在灞水上。③嵇琴:古琴的一种,相传为嵇康所创制。④杜若:香草,生于江南地区。 (1)这首诗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赏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 (原创)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的句子是: , 。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此诗句是: , 。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五、(12分) (原创)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 ① 。尽管超过半数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当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人们的精力向工作倾斜,花在阅读上的时间骤减。这未必全然归因于人们文学价值的忽视,主流媒体在阅读氛围和倡导文化价值的职能上也存在缺失。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需求下,优质的文化节目也就适时而生。 新一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首播满堂红。董卿认为文化类的节目很难做,需要更精心的设计,他们希望把《朗读者》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高”是来自文学品质, ② ,用真挚的情感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 (原创)17.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四个关键词。(4分)山东中学联盟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30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专家表示,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专家认为,传承民俗文化要“接地气”,让习俗也能与时俱进,“只有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才能让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下去”。 , , , 。(每空1分) (原创)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澎湃新闻的报道《大学青年教师:①有的未升副教授被炒,有的拼命代课》,引起了不少大学青年教师的共鸣产生:②“青椒们”在高校教职的生态圈中面临生存困境,③因此,学者廉思说:“青年教师是学术体制中最辛苦的”。 ④而恰恰是这些“青椒们”夯实了中国学术大厦的基础⑤地基。所以给他们宽松的学术研究和教科研的环境,就要逐步⑥取消行政对学术资源配置的主导权,依照学术标准、⑦学术规则⑧配置学术资源,让每个青年教师都有机会成长。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准确和简明,文中必须删掉划线的两个词语,序号分别是______和 。(2分) (2)划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_和 。(2分) 六、(18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打一个电话 李登建 从窗前我看见她又出现在楼门口,我决定推迟下楼,我得避开她。 近来我怕碰见她,甚至有点像老鼠害怕猫一样躲着她,可是有时“冤家路窄”,越想躲越躲不开。大前天我一出楼门,她正提着一桶水从水管子那里走过来,问我电话打了没有,我应着一定打,一定打,慌忙脱身;昨天我刚下楼梯,她又攥着笤帚幽灵似的从楼道后转出来,还是问打电话的事,我早把这事忘在脑后了,支支吾吾,贼也似的溜走。 她是新来的清洁工,半个月前才接替了她的前任小刘。与她的前任明显不同的是,她特爱说话,远远地就跟你打招呼,嘘寒问暖,又是长又是短说个没完。那天我在楼梯上头一回见到她,她就问我在哪个部门上班,孩子学习好不好,又对我说她的孩子大学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在家闷着,动不动就发脾气,爷爷一样地难伺候。她就说自己家在南面六里路外的疙瘩李村,人家都有大厦檐砖房她还没有,就得想法出来挣钱。她每天早晨骑着车子来,晚上回去。下雪那天在路上滑倒,从车子上摔下来,现在腿还疼。我问她能拿多少工钱,她前后指了指说,这6座楼12个楼道的卫生都是她打扫,一天下来腿发胀,一个月才500块钱。我说太少了。她说是少,可你不干还有人抢着干,都是托人来的,人家都有关系,她老担心被辞退。说到这里她朝我跟前凑过来,说:“你给俺公司打个电话行不?”我问:“打电话干什么?”“你就说我在这里干得挺好,你们很满意。”她又说,“你不知道,我以前在东区干,大伙儿都夸我干得好,你们不愿意用刘庄的小刘,才把我调过来的,你放心,我保证好好干。”我不假思索地说:“好,我打。”她追着我喊:“我叫李玉梅。” 不打这个电话恐怕我就摆脱不了她的纠缠,可是打吧,虽然她来后楼道的卫生状况好像比以前好了,但这才是个开头,现在就下结论是不是为时尚早?而且我打这个电话应该征得全楼住家的同意啊。不过,我自己打个也没有多大关系,她不就是为了保住这个差使吗?这个要求也够可怜的,为她说几句好话也没什么不应该?于是我从桌子上的书堆里翻出她告诉我的那两个号码,抓起电话拨通一个。电话那端的声音很冷漠,我详细说明了情况,为引起他的重视,甚至适当作了艺术夸张,可那苍老的声音只无所谓地“哦哦”了两声,就挂断了。我不甘心,又拨另一个号码,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对方就笑起来:“这个李玉梅又来这一套了!”我急了,很严肃地说:“是真的,她真的干得不错!”对方没再说什么,“哈哈”的笑声却更大了。我感到很泄气。我能把这个结果告诉李玉梅吗? 转眼春节到了,春节在国人心目中是压倒一切的大节日,放长假,什么活儿都撂下,痛痛快快地玩、闹,沉浸在浓似酒的欢乐气氛中。到除夕夜,燃放大雷子、钻天猴、彩筒的阵势简直就像当年辽沈战役发起总攻,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下半夜才归于沉寂,像这场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早晨我起床后,走到阳台向外面一望,下雪了!晶莹透亮的雪花正粉蝶似的纷纷扬扬地飞舞着,站在窗前似乎能听见蚕食桑叶似的沙沙声。楼外的空地、花池,铺了厚厚的一层雪,丛丛花木变为了琼簇。我家阳台视野开阔,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①正在我出神眺望时,忽然发现一豆红粒儿在洁白的雪野上浮动,仿佛丹青妙手的彩笔在一张阔大的宣纸上滴了一点红,又仿佛千树万树梨花中竟有一枝红梅孑然地绽开花瓣,那么鲜艳、动人。它的出现立刻使茫茫玉宇生动无比,这是一首意趣盎然、境界壮丽的诗。渐渐地,这点红在拉长,原来是个红衣女人。红衣女人正朝我们楼走来,近了看清恰是李玉梅。大年初一不在家过年来做什么?我怀着好奇心出来看。 李玉梅已经从楼道后的“仓库”里取出扫帚,刷刷地扫楼门前的雪。我受到感动,也拿了一张锨,一边“帮” 她干,一边问她为什么今天还来。她说雪得趁早打扫,结了冰就不好扫了,鞭炮皮也得扫掉,要不会刮得到处都是。 我问她:“步行走这么远全身不冻透了?” 她说骑车子怕再摔倒。 扫完我们楼前,她还要到别处去扫。②临走,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啊?” (选自《名家精品微型小说排行榜2009》) 19.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4分) (1)解释画线①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2分) (2)分析画线②处的含意(2分) 。 21、小说以“打一个电话”为关节点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22、小说写的是关于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民生大事,却用“打一个电话”这样一个小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山东省中学联盟 七、作文(60分) (改编)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设想徐志摩活在21世纪,在英国忽然有一天傍晚想起康桥,悄悄地出去,看到余晖下的康桥,拿出手机,咔嚓一下拍照,再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写了句“夕阳下的康桥很美”,然后就没有了下文,文字没有了,《再别康桥》没有了,诗歌没有了。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 答案B项 。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考查能力A 解析:A项应为硌gè,文身现汉第6版也作纹身;C项应为嘶吼D项应为笼罩。 2. 答案:D项 。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实词)表达应用E 解析:淳朴,诚实朴素,形容民风、人;纯朴,单纯朴实,也常形容人,修饰农民应选淳朴。干净,没有尘士、杂质等,干干净净;洁净,即干净,突出纯洁干净,更表现心灵之美。修饰“不沾任何偏见的眼睛”应用洁净。插与种,本句运用拟物手法,应用种。浸润,渐渐渗入,滋润;湿润,潮湿润泽,本句化抽象为形象,应用浸润,更能表现出生命的力量。 3. 答案:C。考查语言表达连贯 表达应用E 解析:①照应后一句“甚至是一棵草、一根木头的苍白见证”,应该是“他读懂了一条狗的悲苦”,并且语感更为流畅;②C项描写根的生长方向,表现他的坚韧;B项将想象说成是事实,不能体现坚韧,显得轻易。 4. 答案:D项 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表达应用E ①误,登高自卑登高山从底下开始,比喻事情循序进行。句中误用为登上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望文生义。② 误,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重,起决定作用。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③正,不胫而走: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而跑得很快。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的传播、流行。可用于言论,诗文,歌曲,消息等 。④正,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⑤误,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用于此处属望文生义。⑥正,如蚁附膻:像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形容许多人纷纷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或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5. 答案:B。考查辨析语病能力 表达应用E 解析:A项,句式杂糅,“以……作为……”应改为“以……为……”或把……作为……。C项,成分残缺,应在“操作者皮下”前加上“向”或“在”。D项,语序不当,多层定语排列不当。应将“艰苦的”和“长达两个月的”调换位置。 6.答案D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理解B 解析:A项内容是明确阅读阐释中的两种不同形态及其关系。指出在阅读阐释中认识“误读”的的意义和价值。B项是对“误读”的性质进行定义。C是以“诗的误读”的特点。与下文内容一致。D项是具体性解读纪昀的观点。有意地将原文中的信息“固未为无益”进行处理和变形,从而设置了“提倡误读”无中生有的陷阱。 7.答案A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理解B 解析:B 项源自对真假误读的定义,三人观点的相似性在于认为误读是一种打破、合理、创造性的,属于假误读,是有益的。C项原文中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这属于强加因果;“刻意”与原文信息中的“自觉”“不自觉”相矛盾。 D项此例应属“正误”。 8.D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理解B 解析:D项无中生有。原文强调的是:文章阅读疾病发生的环节众多,出现的方面繁杂,类别不同,却并没有探讨其涉及的人员数量问题。) 9.答案:B 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理解B 做官,应是名词用作动词。 10.答案: D项。考查对文言虚词词义的理解能力。理解B 解析:A项 连词,表并列,又;B项 连词,表转折;C项 动词,去、往;D项不同,第一个连词,表假设,译为那么,第二个连词,表并列,译为就。) 11.答案;C项。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 B 级 解析: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技巧通读文段明大意;实词、句法多联系;借助虚词定首位;句式、活用要明确;文史知识不容忽视。 12.答案:C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以及文学常识的积累。分析综合能力C、识记A 解析:A项,文中作者将南越的落后归罪于吏者,“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B项,不是交通便利,只是虽“偏且远”但“水陆之道皆安行”;不是“人们”不愿久居,而是官员。D项,不是黄庭坚,是王安石。 13、答案:(1)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思。(主要得分点:逆,预先;自为,为自,替自己;倾摇,动遥;解弛,通懈,松懈,松驰。) (2)如果他们能得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想法,又不认为官职小,替南越百姓荡涤不好的习俗,引导他们达到文明开化,超过福建、四川。(主要得分点:令,如果,假设;得,得知、明白、听闻、获悉;小,认为小,轻视,把它看得低一等;涤,荡涤,洗刷,改变;驱,引导;居……上,处在……之上,超过,超越。) 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及语言表达B 14、答案: (1)首联第一句运用对比,诗人立于舟上,望江水滚滚,发出阵阵涛声,朝东北京邑方向流去,与大船迟疑不前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句运用双关,表面上写大船泛于青渚迟疑不前,实写诗人内心的犹豫不决。 (双关和对比共1分,分析双关1分,分析对比1分,为全文奠定了犹疑的感情基调(或者为后文交代迟疑的原因做铺垫)1分) (2)颈联:①诗人直抒胸臆,抚琴落泪,感怀嵇康不得志,而引发自己不受知赏怀才不遇的伤感;②诗人本想借酒消愁,但独自饮酒倍感郁闷忧愁。 尾联:①诗人(虚写)想象青门外柳树苍翠,应是春光无限的美景,此时正是返京还乡的大好时光,借写长安而写汴京,表达了思归返京的迫切心情;②表面上写“留连”异地,真实内心是想回到京城,却不得见京城,陡增无限惆怅,表达了作者犹疑不决的心情。尾联表达了坐船回京城时既迫切又犹豫的矛盾心情。(怀才不遇1分,郁闷忧愁 1分,思归迫切1分,犹豫不决1分,或者答矛盾心情2分)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评价D 15.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灵活理解名句的能力 识记A、理解B 【参考译文】 一般人都说南越偏僻又遥远,那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原不一相同。所以派去做官的人都不打算长期在那里供职,往往车船还没出发,就已经扳着手指头在计算返回的日期。他们又都嫌那里的官职小,认为不值得认真去做。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思。这种风气自古以来就这样,若不是这样,为什么从南越同中原地区交往以来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说得上能够安抚那里百姓的官员,不超过几个人呢?所以南越同福建、四川一样,最初都是蛮夷之地,福建、四川都已经变先进了,而唯独南越这么不开化,难道那里的风俗不能改变吗?大概是因为官员没能尽到治理教化的心意啊!唉!这也是南越百姓的不幸啊。 那些到南越做官的人不知道从京师开封去到南越,水上陆上的道路都能安全行走,不像福建的溪流、三峡一段的长江、四川的栈道危险难料,那么同样是到远地做官,南越这里不是特别优越吗?那里的风俗气候是我熟悉的,同中原相比也不是差别很大。日常生活不违背季节,就不会生病。如果违背了节候,即使在中原地区难道能不生病吗?南越物产丰饶,果物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橘、橄榄;花卉有素馨、山丹、含笑等种类,食品有海中的各种物产,陈年的酒醋,都在全天下绝无仅有。那儿的人很少争斗打官司,喜好嬉戏娱乐。官员只因为没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心思,所以就说这地方呆不得。如果他们有长期供职的心思,还有什么做不了的呢? 古代的官员治理一乡一县,他们的道德、仁义、恩惠、慈爱还足以熏陶感染本地百姓(改变那里的习气),现在统辖范围大的官员独自掌管一州,难道应当认为官小而不认真做事呢?如果他们能得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想法,又不认为官职小,就能为南越百姓荡涤不好的习俗,引导他们达到文明开化,超过福建、四川。使南越百姓没有不幸的慨叹,他们的事业就超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么他们壮美的政绩是大是小便可以知道了。但是,不是才干出众超过常人的人是不能做到的。在南方做官的人太多了,我知道的才干出众超过常人,又能够实践我主张的人,只有李材叔罢了。 李材叔早年与他的兄长李公翊在同一年出仕做官,因为他人推荐而出任县令,入秘书省担当著作佐郎。现在李材叔出任柳州知州,李公翊出任象州知州,都是同一时间,才干又相当。这样看来,二州相互交流他们的治政措施,那施政的迅速,情势的便利,可以说得完的吗!这真是南越百姓的幸运啊!这真是可喜可贺的事啊! 16答案:①深度阅读日渐式微(或者纸质阅读日渐衰微) (2分)② 而“不冷”靠的则是情怀(不冷1分,情怀1分)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分析综合C 17.答案: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传承(每词一分) 考查学生概括理解能力 分析综合C 18.答案:(1)②⑤ ②处“引起…… 共鸣产生”重复,⑤处“基础地基”重复 (2)③④ ③处应该为“。”④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层级为E级 19.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写“我”推迟下楼躲避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③引发读者探究“我”躲避的原因。④引出下文关于清洁工李玉梅的故事。(每点一分)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鉴赏评价D 20.答案:(1)比喻和环境烘托。用“豆粒”和“红梅”来比喻李玉梅生动形象地表现她春节一大早来扫雪,穿着漂亮。 “在洁白的雪野上”和“一张阔大的宣纸上” 用寒冷的环境来烘托李玉梅大雪天来打扫卫生,表达了对她恪尽职守、勤劳的赞美。(手法和解释1分,情感1分) 考查对句子表达技巧的运用 鉴赏评价D (2)这句看似不合常理,背后却蕴含着李玉梅难以言说的艰辛和焦虑,说明她的动机是纯朴的。表现底层百姓的卑微和作者对弱者的同情。(这句话的含义艰辛和焦虑1分,情感1分) 考查学生对文句的理解能力。 理解B 21.答案:①用打一个电话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因为打一个电话的要求得以层层展开(2分)②有助于凸显人物性格,女主人公勤劳、尽职尽责的性格在“打一个电话”的多次要求中逐渐鲜明丰满。也表现了“我”通过打一个电话对女主人公从猜疑、知情、帮助到为之呼吁的心路历程,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2分)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鉴赏评价D 22.答案:①以小见大的手法。 “打一个电话”做题目画龙点睛,文中看似没有正面描写社会群体,但其实处处是在写弱势群体,以小见大,切口很小,主题挖掘深邃。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女主人公是为了保住收入菲薄的工作,养家糊口,才寻觅可以信赖的人打一个好评的电话,使故事情节层层推进。 ③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通过打电话来表现她既勤劳又担忧,既防备又坦诚的形象,使她的形象丰满立体。 ④在主旨上,打一个电话是一个含有公正评价、深切同情的行为,在弱势群体面前,无论多大地付出,得到一个公平的评价多么难。揭露世俗社会人性冷漠的现状,表达作者希望全社会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愿望。深化了小说主旨。 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层级为F 23.答案:【立意】 1. 图片推进文字表达的深化。 我不认为徐志摩拍了照发朋友圈和微博之后,就不会有诗歌的诞生,相反的,他完全可以发图文交织的长微博和朋友圈。如果他有不得不发的郁结在胸,还是要借助文字,这时又有了图片或者视频(小视频也不错哈),他可以省去对景物的描摹,情景的再现,有更多精力放在物我合一的境界的点染以及抒情和议论上,我想他会写出比现在更有诗意的诗歌。 2. 读图时代表达难有深度。 人们习惯了读图的便捷、一目了然,不愿再多花时间和心思去阅读文字,书写者也难免不沾染世风,肤浅的阅读引导出肤浅的写作,古人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图片成为人们的首选表达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和情感动力面前,还会有多少人会提起笔细细书写,因而流失掉的文学精品又该何其多! 3. 图像的表现力未必能赶超文字。 图像不仅对于抽象概念和情感的表现不及文字,即使是具体的感知也是不及文字。至少目前的技术水平在触觉、嗅觉、味觉上还很难复现,诗歌的韵味、意境,都是图像无法企及的(视频也一样)。图像提供的只是它能捕捉到的逼真,文字却能激发想象意在言外的真实,所以说,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还是大于图像的直观。 考查时评类作文的写作能力 表达应用D 时评类作文本质上属于材料性议论文,但和一般的材料性议论文又有显著的不同: 时评类 一般议论文 就事论事 缘事发挥 就事选例 谈古论今 就事说理 并列对照 重点剖析事件本身。不需要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即便举例子也要和事件本身密切相关。 时评类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请评卷时参考)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其他评卷说明: (1)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以43分为评卷切入分。一等54-60分,二等48-53分,三等43-47分,四等 36-42分,五等35分以下。 (2)凡内容有政治错误、思想不健康等内容一律判为零分。 (3)不引材料、不就事论事的三等以下。 (4)抄袭内容超过一半,得分不得超过20分。 (5)字数不够每缺少50字扣1分。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重复出现不计,最多扣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