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Word版
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鼎铛(dānɡ) 叱诧(zhà) 砉然(huā) 仇雠已灭(chóu) B.肯綮(qìnɡ) 横槛(kǎn) 膘掠(piāo) 不省所怙(hù) C.踌躇(chú) 千乘(shènɡ) 殁死(mò) 洎牧以谗诛(jì) D.尚飨(xiǎnɡ) 田父(fù) 哂笑(shěn) 呱呱而泣(ɡu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拿出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根本 C.请归取其孥 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D.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女子回娘家省亲 3.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①如土委地 ②皆不幸早世 ③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④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⑤善刀而藏之 ⑥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①④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③乃复引兵而东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⑥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⑥/⑤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④/②③/⑤/⑥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6.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惟兄嫂是依 求,尔何如 B.请其矢,盛以锦囊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D.戍卒叫函谷举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杳不知其所之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汝殁以六月二日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行路难》是乐府杂曲,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内容多写世路艰难以及离别悲伤,多以“君不见”为首,后以鲍照拟作为多。 B.“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比喻能够守边的将领。 C.“湘娥”指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这两个妃子以泪挥竹,泪水落在竹上,使竹竿结满斑点,斑竹之名由此而来。 D.“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属于鼎盛国家;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4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执白中盘战胜对手谢尔豪晋级后,柯洁展示天才手段,下出灵光一现的妙棋,电光火石之间挥洒自如,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所在。 ②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深刻地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③国庆节晚上8时整,10岁男孩薛惠中在万众注目之下,万籁俱寂之时,独自站在国旗杆下,面对天安门城楼,吹响了《我的祖国》。 ④市委召开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确保巡视整改任务落细落实落具体。 ⑤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上,凭着目无全牛的带球和强烈的进球欲望,俄罗斯球员加津斯基神奇般打进了本届世界杯的首球。 ⑥嫉妒心强的人对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甚至进行讥讽嘲笑,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A. 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句中国传统白话,形象点出了当前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它不仅是一种忧患意识,更是一种庄重承诺。 B.中国政府向美国和加拿大两国进行严正交涉,原因是由于加拿大警方竟然应美方要求逮捕了一个没有违反美、加两国任何法律的中国公民孟晚舟。 C.2018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全天成交额突破2000亿,这说明了在电子商务攻势之下,“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D.印度电影《嗝嗝老师》,不仅以超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票房纪录,还多日占据中国单日票房榜首,打脸那些说印度电影不行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出自道家经典著作《文子》,是说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 古和今的问题,变和常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代思想家们关注的话题。在以农立国的环境下,我国是一个敬重传统的国度。传统就是百科全书,不仅是人们的智慧之源,也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思考方向,甚至有时就是现成答案。 但社会是复杂的,事情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一味重复前代的教条与范例,很可能事与愿违。宋襄公面对强悍的楚师狃于旧“礼”,惨败于楚。同样,王莽改制笃信儒家古文经,并以此为古代圣王治国的金科玉律,最终天下大乱,民众揭竿,新莽覆亡。宋代奉行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政策,依据防范武将擅权的经验编出“阵图”对前线的战事百般制约,甚至宋仁宗还亲自编写《神武秘略》赐予北方边陲将领。在怀疑、猜忌与脱离实际的乱指挥之下,宋军战斗力低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事频频失利。如果士大夫理想地沉浸在古代某家学说中,不能以冷峻的现实作为出发点,自我玩赏则可,一旦走上政治舞台就会给社稷苍生带来芟夷大难。 况且不少人对前代法则经验的汲取并不正确。秦并六国之时大多数臣子赞同分封同姓子弟,而李斯力排众议,陈说他们没有看出周代分封的弊端;刘邦鉴于异姓王离心离德,错误吸取了秦亡的历史教训,大封同姓诸侯,最终酿成七国之乱。好的政治家就像良医一样,对待千变万化的病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剂。 这种变革的思想,不仅被法家奉为圭臬,同样是儒家的重要理论构成。儒家学者甚至强调,当两个原则性问题产生冲突,只能顾其一之时,就需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产生了“权”的思想。孟子的名言“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就是这一思想的典范。“权”是砝码。砝码在秤上波动,物品才可以平衡;权变,就是在特殊场合中灵活把握的平衡。 变要看准时机,并不是所有时机都适合变。所以古人又提出了“时”的概念。《周易·系辞下》借孔子之口说,隼鸟是禽,弓矢是兵器,射它的是人。贵族君子能身藏利器,抓住“时”再行动,有什么不利的呢?“人”“器”与“时”都具备,有把握做到“利于民”“周于事”,突破“古”和“俗”的羁绊,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摘编自李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家《文子》主张变通,是否法古循俗,应基于百姓能否获益和做事是不是得体。 B.中国历代思想家之所以关注古今、变常的问题,是因为我国是个敬重传统的国度。 C.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一味效仿前代法则经验,不以现实为出发点,就会事与愿违。 D.只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做到利于民、周于事,突破古俗枷锁,就没有障碍。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引述道家《文子》的观点,然后从取法传统、进行变革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用例证法,批评了错搬经验的行为和脱离实际的做法,有力论证了文章观点。 C.文章以“变”为重点,深入分析“变”的原因,集中阐述了“变”要注意的原则。 D.文章将好的政治家比作良医,将“权”比作砝码,形象地阐明只效法传统的危害。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国家如果采用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政策,加上军队管理不善,就会导致国家整体实力衰亡。 B.如果一个时代的士大夫想当然地照用古代某种学说,而不从现实出发,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 C.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两难选择时,不能拘泥于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而要学会权其利害,取其轻重。 D.“变”需要内部外部条件的结合,仅仅有个人思变主观愿望是不够的,还需要外在时机和辅助条件。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会马燧讨贼河北,久不决,请济师;李希烈寇襄城。诏问策安出,贽言:“劳于服远,莫若脩近;多方以救失,莫若改行。”又言:“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夫关中,王业根本在焉。豪杰之在关中者,与籍于营卫不殊;车乘之在关中者,与列于厩牧不殊;财用之在关中者,与贮于帑藏不殊。一朝有急,可取也。陛下幸听臣计。”帝不纳。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帝问贽事切于今者,贽劝帝:“群臣参日,使极言得失。若以军务对者,见不以时,听纳无倦。兼天下之智以为聪明。”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贽本畏慎,未尝通宾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始,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天子常以辈行呼而不名。在奉天,朝夕进见,然小心精洁,未尝有过。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所言皆剀拂帝短,恳到深切。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既放荒远,常阖户,人不识其面。又避谤不著书,地苦瘴疠,只为《今古集验方》五十篇示乡人云。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B.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C.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D.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学宏辞,始于唐代,是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一种。 B.东宫,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常借指太子。 C.翰林学士,官名,始设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 D.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军礼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贽年轻有为,才思敏锐。十八岁中进士,为天子所倚重,处理政事,得心应手;对于国家治理,认为要兼采天下之智。 B.陆贽谨慎自守,刚直不阿。身居高位,不交接宾客;对于任用裴延龄坚决反对,也因此受到排挤,惹恼顺宗皇帝而被贬。 C.陆贽忠于朝廷,结局悲惨。早年被征召做翰林学士,尽忠职守,直言敢谏,但最终因为小人谗害,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 D.陆贽勤于政事,关注民生。尽心辅政,常在宫中参与谋划决策,号称“内相”;身处乡野,编辑医书,服务于当地百姓。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5分) (2)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19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①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宁宗嘉定十二至十五年间(1219-1222)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这时淮河、秦岭以北大片土地,早已沦于金人之手。 1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里”二句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写出了作者豪迈的气概。 B.“乱山”二句写长安已沦陷,虽未直接言愁,愁却自在其中。 C.“蒲涧”三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家乡景物人格化,物我一体。 D.全诗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感情深沉,始终洋溢着昂扬之情。 19.“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两句主要采用哪种手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2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使至塞上》中,诗人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 ▲ , ▲ 。” (2)《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 ▲ , ▲ 。” (3)《醉翁亭记》中“ ▲ , ▲ ”两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描写“醉翁”醉在其中的情景。 (4)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 。” (5)《阿房宫赋》中“ ▲ , ▲ ”两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舞蹈的盛况。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3题。 李大姑的湘江之痛 马卡丹 如果不是央视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的热播,李大姑的生活依然会是如往常一般平静:天气晴好的日子,用过早餐,拢一拢满头白发,走出家门,在村道上走个二里三里,累了,就近找一家两家坐坐,说说闲话。到了慰问百岁寿星、慰问革命“五老”的日子,她就静候在家里,接受来自省、市、区、镇各级人员的问候,她微笑着,往事依稀…… 大姑的身份很普通,大姑的身世很传奇:龙岩红坊乡村的一个童养媳、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个女兵、失散后回闽西参加游击队的一个女战士,再度失散后的一个挑煤女工……如今,109岁的李大姑已经五代同堂,儿孙有60多人。乡邻们都羡慕大姑的福气,儿孙们也只晓得她的大体经历,她不识字,也不愿过多地述说。 那天晚上,李大姑像往常一样在电视机前坐下,奔流的湘江忽然就流到了她的眼前。多么熟悉而揪心的场景啊:江面上弹雨纷飞,炮声震耳,弥漫的硝烟中,岸上、江边、江心,不计其数的身影接二连三地倒下、倒下、倒下,血花四溅,江水尽红……她失声喊出,那不就是写我吗?尘封80年的记忆瞬间复苏,她泪流满面。 乡亲只知道她是红军失散人员、老游击队员,平平常常毫不起眼,没有想到这位和蔼可亲的百岁寿星,竟然是长征中一路后卫的红三十四师的一员。这支被称作“绝命后卫师”的部队,以闽西子弟为主力,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几近全军覆没。大姑,正是湘江之战的幸存者,而她,竟然不知道那是湘江,只会说,“长江”。 长江,长长的江,长得像是没有尽头的江!李大姑的记忆中,沿江是悬崖,是贴着悬崖扣着铁锁链的栈道,江没有尽头,悬崖也没有尽头,红军的队伍拉着锁链在崖间穿行。从于都野战医院出发开始长征,一路殿后,一路牺牲,触目惊心,满是悲壮。她是团里的卫生员,挎着一个急救包,忙前忙后为伤员包扎,有时包扎未完,伤员就一口气过去了,她的泪就淌在烈士身上。行军间歇清洗绷带,一不小心血腥就弄了满嘴,吃饭时怎么也无法下咽。伤亡者多得顾不过来,费尽力气给一个战士翻个身,一摸,没气息了,离开;再翻一个,又没气息,再离开;好不容易翻到个还活着的,简单包一包,想背他,勉强半拖半背了几步,就在枪林弹雨里一齐滚了下去,晕了过去。夜半的江风把她冻醒,摸摸自己,居然还活着。五味杂陈的泪顿时涌了出来。四周是死一样的寂静,只有暗夜的星光,和浓得令人窒息的血腥味。她从血腥中爬出,却再也找不到一个活着的战友,再也找不到部队,她失散了! 坐在大姑的对面,凝视着她,带着尊敬。不能不感叹生命的顽强,这张皱纹间杂着寿斑的脸庞,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之后,依然如此平和。她轻轻地述说着80多年前的往事:1929年,红军打下龙岩城,丈夫和他的哥哥一齐参加了革命。1930年,红军退出龙岩城,在红坊区苏维埃工作的大伯子星夜赶来,要她的婆婆和她赶紧撤退。她就这样跟到了长汀,加入了红军的队伍,一大家子共有5人参加了革命。长汀之后,是瑞金,是于都,是长征,是在“长江”的失散,而失散之后,则是艰险备至血泪交融的归来。在长汀古城,她重新找到了组织,但不久之后,游击队在长汀濯田又被打散,她再度失散。 这以后的经历乡亲们就了如指掌了:长达18年的岁月里,她是个卑微的挑煤女工,含辛茹苦养育了6个子女。在平凡的劳作中,岁月流转,从龙岩解放,到合作社、人民公社、“文革”、改革开放,她也从母亲,到祖母、曾祖母、太祖母。岁月老了容颜,却不曾老去那永生难忘的记忆,每每听到红军时期的革命歌曲,她就会回到那血与火的岁月,歌声中,她轻轻摩挲总后勤部发给她的长征胜利纪念急救包,仿佛重又挎着急救包,唱着歌,走在红军的队伍中。 “大姑,还记得当年的歌吗?唱一支吧!”在热切的眼神中,大姑启唇,声音很轻,很轻:“同志们哪,来革命哪,快来快来当红军哪;同志们哪……” 歌声越来越轻,越来越轻,如一管箫,低低地回旋…… (摘自2017年2月24日《光明日报》) 2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李大姑传奇身世的叙述,采用了作者转述、李大姑亲述和乡亲叙述等视角。 B.第5段对湘江战役的回忆,用了心理描写及大量细节描写,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李大姑的湘江之痛,指的是她在湘江战役中虽然九死一生,却最终与大部队失散。 D.文章双线推进,一条是采访线索,一条是李大姑传奇经历线索,历史与现实交织。 2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李大姑的形象。(6分) 23.文章以“歌声越来越轻,越来越轻,如一管箫,低低地回旋……”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七、语言文字应用(6分) 24.下面是某则借条内容,其中有一处表述不合文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2分) 借条 今向张明借款24790元,于2019年12月31日还清本金,并按月支付本金百分之五的利息。 借款人 李红 2019年1月1日 25.下面是某校团委为开展读书节“校园诗词大赛”活动而设计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标点除外)。(4分) 校园诗词大赛 初赛 决赛 笔试 面试(淘汰制) 前十名 对句 单项 连字成诗 抢答 第一名 八、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习近平 ②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李大钊 ③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以上材料触发了你对当今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2分)C(A.“铛”应读(chēnɡ) ,“诧”应写“咤”;B.“槛”应读“jiàn”,“膘”应写“剽”;D.“田父”应读(fǔ),“呱”应读“ɡū”。) 2.(2分)D(“归”:旧指女子出嫁。) 3.(2分)D(第②句“世”通“逝”; 第③句“伏”通“服”; 第⑤句“善”通“缮”;“第⑥句羞”通“馐”。) 4.(2分)B( ① 名词作状语;②动词意动用法;③名词活用为动词;④ 名词作状语;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⑥名词活用为动词。) 5.(2分)B(A“左右” 古:通指左右侍从,下属。今:方位名词 C“故事”古义: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D“钩心斗角” 古:各种建筑都与中心建筑钩连,相邻的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6.(2分)C(C前,判断句 后,定语后置句 ;A宾语前置句 ;B状语后置句 ;D被动句。) 7.(2分)D ( A前一个“乃”,是副词,译为“仅仅”;后一个“乃”, 是代词,译为“你的”;B前一个“之”是动词,译为“到、往”;后一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前一个“以”是介词,译为“在”;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结果,译为“以致”;D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 8.(2分)D (D“千乘之国” 属于中等国家,“万乘之国”才是鼎盛国家;配甲士应是3人而不是4人。) 9.(3分)C (①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应改为“泰然自若”。②探骊得珠:“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领,使用正确。③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描写的是自然环境,强调的是寂静,时间多半是深夜。使用错误。④标本兼治:原是中医学术语,指医者在治疗中采取的手段。现比喻查处问题和防止问题两方面工作同时进行,既要解决问题的表象,又要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产生。使用正确。⑤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使用正确。⑥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与语境不符。) 10.(3分)A (B.“原因是由于”句式杂糅;C.主宾搭配不当,应为“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节”;D.语序不当,应将“不仅”和“还”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1.(3分)A(B.强加因果,中国历代思想家关注古和今、变和常的问题,并不是因为我国是一个敬重传统的国家;C . “就会事与愿违”错,原文是“很可能事与愿违” D.偷换概念,“天时,地利,人和”错,应是“人”“器”与“时”。) 12.(3分)D(两个比喻阐明的是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13.(3分)A(推断有误,宋代的现象不具备普遍性,军队弱小和管理不善不一定会导致国家整体实力衰亡。)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4.(3分)C 15.(3分)D(“军礼”属于礼部职权范围。) 16.(3分)B(惹恼非“顺宗皇帝”;不是被贬而是被罢免。) 17.(5分)(1)立国的权谋,在于明察轻重缓急,根大而枝小,这是能稳固的原因(“权”“ 审”“ 所以”各1分,全句通顺2分) (5分)(2)我对上不辜负天子,对下不辜负自己的学识,还顾虑什么呢?(“上”、“下”、“皇它恤乎”倒装,各1分,全句通顺2分。) 译文: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后被免职回乡。他凭文牍判词写得出类拔萃,补任渭南县尉。德宗皇帝当太子时,已经知道陆贽的名声,召他到朝廷任命为翰林学士。正逢马燧在河北征讨叛军,长期不能取胜,请求增援;李希烈又侵犯襄城。德宗皇帝下诏书询问用什么策略应敌,陆贽说:“为征服远敌而劳苦,不如修治近处的防务,用各种策略挽救失败,不如改变德行。”又说:“立国的权谋,在于明察轻重缓急,根大而枝小,这是能稳固的原因。关中是帝王基业的根本,关中的豪杰,与名籍在军营一样;关中的车辆、马匹,与放在马厩和牧场中一样;关中的财产物资,与储藏在国家钱库中一样。一旦急需,就能取用。敬望陛下听取我的计谋。”德宗皇帝不采纳,后来泾州的部队很快叛变,陆贽的话都应验了。陆贽随德宗皇帝逃亡到奉天县,机要事务的汇总、远近的调度征发、臣子的奏章、皇帝对下的命令,每天写数百道诏书,陆贽动笔之初好像不假思索,等到写成,全都叙事详尽、情理周全、推理分析深思熟虑,人人都能懂。德宗皇帝又向陆贽询问切合现实的谋略,陆贽劝皇帝说:“群臣朝见的时候,让他们尽量讲政事的得失。如果提出有关军务的对策,可以打破常规接见,听取不倦。兼容天下人的智慧,成为自己的才智。”德宗皇帝自己任用裴延龄。陆贽说“:延龄性情怪僻,暴虐浮躁,任意胡为,不能重用。”德宗皇帝不听。不久,裴延龄靠奸滑献媚、花言巧语得到宠信,天下的人都怨恨他,憎恶他,但敢怒不敢言。陆贽上奏章苦苦地劝谏,皇帝不高兴,竟然以陆贽是太子的宾客为借口,罢免了他。陆贽本来谨慎小心,一向不与宾客交往。延龄猜到德宗皇帝对陆贽薄情,趁机进谗言,百般污蔑他,德宗皇帝发了火,想杀掉陆贽,多亏阳城等人一同上奏章替陆贽分辩,才免死降为忠州别驾。顺宗即位后,召他回京,诏书还没有到达任所,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当初,陆贽进翰林院,年纪还轻,凭才学得到皇帝的重用,天子常用辈分称呼而不叫他的名字。在奉天县,虽然早晚都能进见皇帝,但谨慎精诚廉洁,不曾有过失,因此德宗皇帝亲信倚重。虽然朝廷外有宰相主持朝政,但陆贽常在皇宫中参与谋划决策,当时号称“内相” 。辅佐朝政时,不顾惜自身,政事的正确或错误,一定发表意见,所说的意见都劝诫匡正(或矫正)皇帝的过失,恳切深刻。有的人规劝他太过分了,陆贽回答说:“我对上不辜负天子,对下不辜负自己的学识,为什么要顾虑它呢?”流放到边远荒州后,经常关着门户,人们都看不见他,又避免诽谤不著书。流放地区的居民被瘴气和恶性疟疾等传染病困扰,陆贽搜集整理了《今古集验方》五十篇传给当地百姓。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8.(3分)D (“始终洋溢着昂扬之情”错,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 19.(6分)主要采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手法。由眼前的战事暂时宁静的夜晚,写到常梦回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国无宁日,功业未就,思家不得归的情感,彰显了诗人深切的家国情怀。(手法2分,情感4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20.(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5)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21.(3分)C(解析,李大姑的“痛”,不仅仅指自己在战役中的九死一生与失散,更重要的是战役的悲壮,伤亡的惨烈,救助伤员的无望。) 22.(6分)①忠于革命,尽职尽责。看《绝命后卫师》,揪心流泪;与部队失散,痛心难过;听到革命歌曲,深情回忆;作为团里的卫生员,她极尽所能地救助伤员; ②平和低调,不计名利。作为“老革命”,对自己的经历贡献,不过多地诉说;即使面对“我”的采访,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谈自己的苦难经历;只是平静地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 ③纯朴善良,顽强坚韧。看到战友牺牲,自己无力救助伤员,她痛心难过;身份低微,身世传奇,历经磨难,饱尝生活艰辛,却依然坚强面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3.(6分)①将李大姑的歌声比作低回的箫声,营造清幽、凄婉的氛围,意境悠远;②含蓄地表现出李大姑内心复杂激荡的情感;③以低回的歌声为背景,烘托湘江战役的悲壮,李大姑的传奇人生,动人心魄;④照应开头——“往事依稀”,在回忆中开始,在回忆中结束,首尾圆合,结构完整;⑤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追思,对烈士的敬仰,及对当今和平、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七、语言文字应用(6分) 24.(2分)缺金额大写“人民币贰万肆仟柒百玖拾圆整”。 25.(4分)诗词大赛分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由初赛笔试产生的前十名选手参加决赛。决赛采用淘汰制的面试形式,依次进行“对句”、“单项选择”、“连字成诗”和“抢答”,最终评选出第一名。 八、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参考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