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2019.10.8)‎ 本试卷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注意:请把选择题答案按照题号涂到答题卡上。‎ ‎1、2、3、4、7、8、10、11、12、14、17、18、19共13个选择题。请勿错涂、漏涂。‎ 一、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的国子监是当时国家教育的最高督导机构,这个时期,贵族社会结构早已消失,大多数年轻人都必须拥有科举考试的功名才能踏入官场,年轻人的出身背景自然也就不再具有文字上或法律上的影响力。‎ 宋代末年,国子学与太学已几乎没有分别,两所学校的直讲可对调聘用,各自不同的入学条件也极少落实执行。于是,太学到了元代也就正式消失。到了明代,太学、国子监与国子学三个名称已成为同义词。‎ 明代有两所国子学,第一所在明朝政府定都南京(1368年)之后随即成立,另一所则在1403年成立于北京。第三任皇帝明成祖(1403年—1424年在位)于1420年迁都北京之后,南京的国子学即开始没落。但在迁都之前,南京国子学的发展原本非常快速,占用了南京城里极大的一块地,更拥有2000座以上的各式建筑。在北京国子学成立之际,南京国子学招收的学生人数也臻于高峰,达到9972人(1422年)。这个数字在中国历史上虽非史无前例,却是相当惊人。不过,这两所国子学的盛况并不长久,到了16世纪,两所学校都已没落,主要只招收准备参加科举的学生。‎ 明代国子学对教育最具原创性的贡献,就是派遣学生进入政府实习。这种做法早在1375年就已出现,而且在明朝初年颇有成效。学生奉派到田野之间,协助完成规模庞大的全国土地登记(即著名的《鱼鳞图册》)。这套精心汇整的图册成了明朝土地税的评估基础,一直沿用到19世纪。另一项重要的学生活动,则是编纂《永乐大典》这部百科全书般的庞大著作,据说是世界史上最庞大的一部历代文字的选集,参与编纂的学生人数据说超过千人。此外政府也经常派遣学生协助教学活动以及办理赈济饥荒。‎ 明代初年,国子学就已经相当活跃,校内定期举办讲学、研讨会以及考试。许多人显然都非常怀念在国子学的学习生活。学生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朝鲜、日本、缅甸与琉球。当时的各种规章保存至今,从中可以发现这些学校不但招收各种出身背景的学生,也给予学生非常慷慨的待遇,包括丰厚的津贴(通常连妻子也得以领取)及免服劳役。举办讲论会以达成教育效果的做法在明代似乎相当盛行。可以说,道学家在自己的精舍或书院里所采取的做法,这时已纳入了国子学的教学法当中。‎ 不过,到了16世纪,国子学已舍弃了严谨的教学责任,甚至不再招收学生,也不再举办讲学或内部考试。这时候,国子学已正式成为学生为了科举目的而从事登记的机构。‎ ‎(摘编自李弘祺《教育机构的变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贵族社会结构在明代解体后,年轻人的家庭背景已经不再是进入官场的有利条件。‎ B. 在宋代,国子学与太学的直讲可以对调聘用,入学条件极少落实,两者已没什么区别。‎ C. 明代两所国子学发展状况不平衡,此消彼长,但由于明成祖的迁都最终都走向了没落。‎ D. 明初,国子学招收学生基本没有出身与地域的限制,且为他们提供丰厚的条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比论证的方式,阐明了在中国宋元明时期国家教育机构由多变少,教学内容日渐单一的发展轨迹。‎ B. 文章通过列举数字直观地论证了当时南京国子学规模宏大、人数众多,达到了其历史上的发展顶峰。‎ C. 文章通过编撰《鱼鳞图册》和《永乐大典》两个具体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国子生在参与政府实习时做出了突出贡献。‎ D. 文章全面阐述了明朝国子学的发展状况,以时间为顺序,以史实为依据,层次清楚,论证充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朝的国子学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派遣学生进入政府实习,这种行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B. 国子学在明朝初年是国际性教育机构,其优厚的待遇吸引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C. 明初,国子学举办讲论会,吸收了私人办学的做法,表明国子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D. 到了明朝末期,国子学沦为科举登记的机构,自此,国子学已经丧失了应有的教育功能。‎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酒摊 夏天敏 日子漫不经心地把一切熏旧,熏得斑驳、残败、开裂、焦黄,人也不能幸免。昔日的戚爷早已被历史的风烟卷走,不留一点痕迹。现在的戚爷,是地道的戚爷了,头发枯白,满脸皱纹,眼睑下垂,两眼暗淡无光。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但他依旧坐着,直到生命终结。‎ 儿子出落成当年的自己,身材挺拔,相貌端正。他终归是成才了,读完大学,留在省城的大机关。果然不负心血,没几年,成为最年轻的处长。女儿呢,花样的美丽,诗样的空灵,有体面的工作,在小城医院做医生。‎ 为了不让他再去摆摊,家里和他产生了诸多矛盾。儿子休假回来,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接待小城的体面人物。现在,他们的庭院明丽芬芳,花儿常开不败……隐藏在儿子内心中的,是爹的粗鄙,是那个小城深处癞疮一样的摊位。‎ 戚爷誓死守住他的摊子,耐心的劝导,真诚的谈心,温馨的话语,痛苦的眼泪,统统无用。戚爷像坚贞的烈女,为了心中的那座牌坊,对任何威逼引诱都无动于衷,因为他心中有个梦。‎ 年龄越大,那个信念越强;年龄越大,守望越坚。这么多年,戚爷为了那个约定、那份守望闹了多少笑话。他去追过女人,多少次都是又尴尬又失落;他随时瞟女人,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是花痴,是好色之徒……‎ 戚爷还有个怪癖,隔三岔五,他要到那面围墙下睡一夜。他用破披毡盖住了头,耳朵却支棱着,一有脚步声,立即掀开张望。戚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年在隆隆的枪炮声中,他和新婚不到半年的前妻走散了。那时,天才蒙蒙亮,黑暗在小街里幽灵样徘徊,东方的一抹曙光,才轻轻吻住关帝庙前大槐树的末梢。‎ 戚爷爱做梦,尤其爱做和前妻有关的梦。这个梦,似乎是一个故事中的片断,总是不停地出现,每次都惊得他冷汗涔涔,惶恐惊悚;每次都让他心生悲冷,久久沉浸在梦的氛围中。‎ 把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梦和关帝庙下算命解梦的刘半仙说了,刘半仙说,这是一个人在等你,在找你,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人家要苦苦找你呢?戚爷不敢多讲,刘半仙的话让他更加坚信,前妻还活着,前妻一定会来找他的,在这座小城,在小街的这座宅院的墙下。‎ 不知不觉,小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戚爷摆摊的地方,是老城里的古城区,这里陈旧、古老、历史悠久,这么个地方是不能开发的,就像一个年龄很大的老人,有了病也不能动大手术,一动就没命了。‎ 可是有一天突然说是要拆迁了,拆迁就拆迁吧,能住上新房子当然好了。也有反对的,多是老年人,他们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年轻人呢,他们巴不得离开这个拥挤肮脏的环境。‎ 其实他们不知道,县长和书记并没有要拆迁这片城区的意思,一个连工资都发不了的县没有实力来做这事,开发商看不上这里。是省上的一个厅级领导,在一次宴会中对小城的领导说,你们是父母官,关心一下我的老家吧。他说了他的意思,县长说主要是钱的问题。厅长说,这个嘛你缩小点范围,就搞关帝庙下面那片,钱的事,我帮你们协调。厅长正是戚爷的儿子,厅长为戚爷死守在小街那面老墙下摆摊的事烦恼不已。‎ 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这里就成废墟了。在这片废墟中,徘徊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孤独无助的眼里,流淌着无奈、凄苦、绝望。他顽强地寻找着,寻找那个他坐了几十年、守了一辈子的酒摊的位置。终于寻找到了,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残砖破瓦的土堆上。但轰隆隆的推土机响起来时,他还能坐下去么?‎ 他要坐下去,他要坚守那个等待,那个排遣不掉的梦。‎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使用了一连串词语形象描绘出戚爷的现状,这和他当年的挺拔端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B.家人对戚爷摆酒摊十分反感,软硬兼施,但戚爷不为所动,这正说明了酒摊对戚爷的特殊意义。‎ C.小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老人和儿子的对比,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都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描写了戚爷晚年生活中的种种古怪的行为,表现了他人生经历的坎坷和心路历程的凄苦。‎ ‎5. 小说中的戚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6. 小说以“守摊”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特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 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 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9.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題共4小題,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 13题。‎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而弓手丘义尤窘辱士诚甚。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盐丁方苦重役,遂共推为主,陷泰州。高邮守李齐谕降之,复叛。杀行省参政赵琏,并陷兴化,结寨德胜湖,有众万余。元以万户告身招之,不受。绐杀李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祐。是岁至正十三年也。   明年,元右丞相脱脱总大军出讨,数败之,围高邮,隳其外城。城且下,顺帝信谗,解脱脱兵柄,削官爵,以他将代之。士诚乘间奋击,元兵溃去,由是复振。逾年,淮东饥,士诚乃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祖率大军进攻平江,筑长围困之。士诚距守数月。太祖贻书招之,士诚不报,数突围决战,不利。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曰:“初,公所恃者,湖州、嘉兴、杭州耳,今皆失矣。独守此城,恐变从中起,公虽欲死,不可得也。莫若顺天命,遣使金陵,称公所以归义救民之意,开城门,幅巾待命,当不失万户侯。且公之地,譬如博者,得人之物而复失之,于公何损?”士诚仰观良久曰:“吾将思之。”乃谢客 ‎,竟不降。二十七年九月,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仓皇归府第,拒户自缢。故部将赵世雄解之。大将军达数遣李伯升、潘元绍等谕意,士诚瞑目不答。舁①出葑门②,入舟,不复食。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 ‎  (摘编自《二十四史·明史》,有删改)‎ ‎【注】①舁:抬。②葑门:于苏州城东,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B.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C.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D.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户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文中“万户告身”指授予万户官职的凭信。‎ B. 谢客有“谢绝会客,向宾客致谢”之意,文中的谢客是指“感谢客人”。‎ C. “僭”指“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文中“僭号”指冒用皇帝的称号。‎ D. 幅巾,是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戴幅巾是一种儒雅简朴的装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士诚原先凭借用船运盐为生,靠着走私谋取不法利润,因不满被弓手丘义等富人欺辱,与义士一起杀了他们,举兵起义。‎ B. 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后来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C. 张士诚与元右丞相脱脱交战时,英勇顽强、所向披靡,多次击败元军,使得元顺帝不得不更换将领,但仍然抵挡不了张士诚,元军只得溃败而去。‎ D. 太祖多次招降张士诚,他都没有答应,李伯升等多次劝说,张士诚也拒不投降,最终上吊自尽。‎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4分)‎ (2)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梅花引①·荆溪阻雪 ‎【宋】蒋捷②‎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①梅花引:古代的词牌名。②蒋捷: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为时人所重。‎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鹭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舟是因为遇到大雪阻挡,并非心里愿意留下。‎ C.“花外楼,柳下舟”一句虚实结合,写了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愉悦之情。 ‎ D.“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15.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蜀道难》中李白用“ , ”两句,从侧面写出蜀道的高险,以此衬托入蜀的艰难。 ‎ ‎(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3)在《逍遥游》中,“ ”写了蜩与学鸠对大鹏徙于南冥的嘲笑,“ ”一句批评了蜩与学鸠的狭隘。‎ ‎(4)《登高》中,作者抒发自身之苦、国运之恨交汇在一起,百感交集,年华已老,无限悲凉,却因衰病无法排遣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 ,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祥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 ,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 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 。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 B. 浅尝辄止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 C. 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 D. 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B.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C.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D.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19. 文章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B.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C.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D.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肥猪拱门”“龙凤呈祥”等传统题材“遇冷”,① 。新兴的剪纸艺术,增加了生肖题材,龙蛇马羊,年年更换,这种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此外,② ,使其面貌一新。比如这几年兴起了国画、年画样式的剪纸,让人感觉熟悉又新颖。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便要消亡,③ ,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21.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海囤族”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5分)‎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的是百姓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如说囤的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可以说,民众的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是有关“乐”的三种表达。‎ 如果把“三乐”进行不同的排序,可能会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比如,有人把三者排序为“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认为自得才能获得自由,自由才能知道知足的标准,知足后才有可能去助人。‎ ‎ 那么,你对“三乐”是怎样排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10阶段性检测语文答案 一、1. A B项,“两者已没什么区别”分析有误,语境是说“宋代末年,国子学与太学已几乎没有分别”。C项,“但由于明成祖的迁都最终都走向了没落”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表达这种关系,语境是说“不过,这两所国子学的盛况并不长久,到了16世纪,两所学校都已没落”。D项,“国子学招收学生基本没有出身与地域的限制”分析有误,文中是说“这些学校不但招收各种出身背景的学生,也给予学生非常慷慨的待遇”,并不能说明“国子学招收学生基本没有地域的限制”。故选A项。‎ ‎ 2. C A项,“国家教育机构由多变少,教学内容日渐单一的发展轨迹”分析有误。对于国家教育机构由多变少,文中说宋代有国子学与太学两所学校,明代有两所国子学,因此不能说“国家教育机构由多变少”。教育内容日渐单一,于文无据,文中没有谈及这个方面。B项,“达到了其历史上的发展顶峰”分析有误。文中是说“南京国子学招收的学生人数也臻于高峰”“这个数字在中国历史上虽非史无前例,却是相当惊人。”并没有达到历史发展的高峰。D项,“以时间为顺序”分析有误,写明朝国子学的发展状况时,先写1368年,然后写到了16世纪,接着写1375年,然后写明朝初年,再写到了16世纪。故选C项。‎ ‎ 3. B B项,“其优厚的待遇吸引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分析有误。文中是说给予学生非常慷慨的待遇,并不是说他们是受到优厚的待遇吸引来的。故选B项。‎ ‎4.(3分)C原文中并没有把小城的旧貌和新颜作对比。‎ ‎5.(6分)①衰老颓败;②孤独寂寞,迷茫无助;③执着坚守,坚守爱情。(只答出性格特点3分,结合文本分析3分)‎ ‎6.(6分)①“酒摊”为线索贯穿小说,串连主要情节;②能突出戚爷人物形象特点,突出他虽年老孤独寂寞但坚守爱情。③暗示主题。‎ ‎7.(3分) B 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不正确,图片显示2015年与11、12年相比是下降的。‎ ‎8.(3分)C A项,“只有,才能”条件关系不成立,过于绝对。从材料一“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倡导创新文化’……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中前一分句不能成为后一分句的必要条件。B项,曲解文意,材料三中“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目的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而不是“体现科研工作的价值”。D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四可知,“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原因是“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9.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11.B文中的“谢客”是“辞谢宾客”之意。‎ ‎12.C“数败士诚”是脱脱多次击败了张士诚等,脱脱被更换也是因为元顺帝听信谗言。‎ ‎10.B“忿”修饰的是“士诚”,排除A、C两项;“其”指代的是前文的“富家”,“其居”作“焚”的宾语,排除D项。‎ ‎13.(1)李伯升知道张士诚处境十分窘困,派自己关系好的门客翻墙进城去劝张士诚。(“逾”“所善”各1分,语意3分)‎ ‎(2)城被攻破,张士诚收集剩余的部众,在万寿寺东街与明军激战,部众四散奔逃,只剩下张士诚孤家寡人。(“收”、状语后置句各1分,语意3分)‎ 张士诚,小名九四,泰州白驹场亭的人。有三个弟弟,都靠驾船运盐为职业,凭借走私谋取不法利润。(张士诚)非常轻视财富,喜欢施舍,很得人心。经常卖盐给各富贵人家,富人大都凌辱他,有的欠他的钱不给。而弓箭手丘义为难羞辱张士诚尤其厉害。张士诚愤怒了,就带领几个弟弟和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死了丘义,并杀死许多富贵人家,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屋。进入临郡盐场,招募青年人起兵。盐丁们正苦于沉重的赋役,于是共同推举张士诚为首领,攻占泰州。高邮郡守李齐劝谕使他们投降,他们不久又叛逃,杀死行省参政赵琏,攻陷兴化,在德胜湖扎寨,有一万多人。元朝以“万户”的官职任命书招降他,不接受。他诱杀李齐,袭击占据高邮,自称诚王,国号为大周,年号天佑。这一年是至正十三年。‎ 第二年,元朝右丞相脱脱会集大军出征讨伐,多次打败张士诚,包围高邮,毁坏高邮的外城。城将要攻下,顺帝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的兵权,削除了他的官职爵位,用其他将军代替他。张士诚趁机反击,元兵溃败撤军,于是张士诚重新振兴。过了一年,淮东一带发生饥荒,张士诚就派弟弟张士德从通州渡长江进入常熟。‎ 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祖大军进攻平江,筑起很长的围栅围困他。张士诚坚守数月。朱元璋送信招抚他,张士诚不作答复,多次突围决战,都不顺利。李伯升知道张士诚处境十分窘困,派自己关系好的门客翻墙进城去劝张士诚,说:“当初,您所依靠的,不过湖州、嘉兴、杭州罢了,现在都失去了。您单守此城,恐怕城中会起变故,您即使想死,也不能做到了。不如顺应天命,派遣使者去金陵,陈述您归顺大义拯救百姓的心意,打开城门,穿上百姓的服饰待命,应当不会失去万户侯的身份。况且您的地盘,好比赌博,得到别人的东西又失去它,对您有什么损失呢?”张士诚抬头看了他很久说:“让我想想。”于是辞谢了宾客,最终还是没有投降。二十七年九月,城被攻破,张士诚收集剩余的部众,在万寿寺东街与明军激战,部众四散奔逃,只剩下张士诚孤家寡人 ‎。张士诚仓皇跑回府第,关上门悬梁自尽。老部将赵世雄解下他。大将军徐达多次派李伯升、潘元绍等去说明自己的意思,张士诚闭目不回答。众人把他抬出葑门,放入船中,他不再吃饭。到了金陵,最终上吊自杀而死,死时四十七岁。朱元璋命人买棺材埋葬了他。‎ ‎14.C(3分)C项,“花外楼,柳下舟”一句回忆了词人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只是虚写,非虚实结合,同时并非抒发愉悦之情。‎ ‎15.①无奈之情,词人受阻于风雪,被迫泊舟荆溪,身体羁留,但内心却不情愿。②孤单寂寞之情,词人在寒冷的血液形单影只冷冷清清,只有灯影相伴。③悲凉愁苦之情,词人郁闷中重温与友人故国同游的美好场景,却入梦不成。④悲愤之情,词人思及国破家亡,想到自己颠沛流离,且行程不顺的处境。(3条即可,每条2分)‎ ‎【17题详解】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也比喻景物景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浅尝辄止,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语境说的是辛弃疾对待政治不热心,稍尝试下就停下来。故选用“浅尝辄止”。大起大落,意为大幅度的起与落,形容变化大。悲喜交加,一边开心,一边难过。语境说的是他仕途起落很大,因此选用“大起大落”。忧心如焚,忧愁得内心好像被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忧心忡忡,意思是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语境中说的是辛弃疾对政治非常忧虑,十分焦急。因此选用“忧心如焚”。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语境说的是诗歌对人的影响力大,不是指物理的声音。因此选用“振聋发聩”。故选C项。‎ ‎【18题详解】结合语境中,括号后面的关联词“才能”,考虑关联词的搭配,括号内应填的关联词“只有”,因此排除A、D两项。B项,“怂恿”是个贬义词,语境中应选用中性词或褒义词。因此排除B项。故选C项。‎ ‎【19题详解】画线句中,语序不当。两前后个分句的主语一致,都是“我们”,因此“我们”应调至“不但”的前面。故排除AD两项。画线句中, “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句序不当,应当改为“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故排除B项。故选C项。‎ 20. ‎①传统剪纸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求 ②新兴剪纸还借用其他艺术形式 ③若能顺势应变,与时俱进 ‎ 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剪纸”,第一处,前面说“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肥猪拱门’‘龙凤呈祥’等传统题材‘遇冷’”,后面说“新兴的剪纸艺术……”,可见此处是说传统剪纸的“遭遇”,即传统剪纸不能适应现代的需求;第二处,由“此外”可知,此处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谈“新兴剪纸艺术的发展”,前面“新兴的剪纸艺术,增加了生肖题材……”,这是说“新兴剪纸艺术题材”方面的发展,后面说“比如这几年兴起了国画、年画样式的剪纸”,这是说“新兴剪纸艺术形式”方面的发展,而“比如”就暗示考生,这是针对前面横线的内容举出例子进行说明;第三处,后面说“自然获得新的生命”,结合前面“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可知,这些实用的艺术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力,需要顺势应变,与时俱进,再结合横线前的句式来看,前面说“倘无……”,这是表假设关系,那么后面自然也应该是使用假设关联词。21.“海囤族”是指为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以便宜为标准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的群体。(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