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3)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论述类文本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北京时间2014年3月18日宣布,他们发现了被爱因斯坦称之为“时空涟漪”的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进而可以有力证明暴涨理论的可靠性。早在几年前,就有科学家预言,由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引力波可能会作用于宇宙微波背景,并且留下暴涨的证据。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宇宙大爆炸理论早已站稳了脚跟,几乎没有人怀疑它的可靠性。宇宙是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场大爆炸,原初宇宙的直径只有10~35米,经过138亿年的膨胀,直径已有800多亿光年。然而,从无穷小的尺度到无穷大的尺度变换,如果以目前宇宙膨胀的速度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物理学家阿兰·古斯最早提出了宇宙暴涨的假设,从大爆炸之后的10~36秒开始持续到10~33秒到10~32秒之间,宇宙空间膨胀了至少1 078倍,可见这次瞬间的膨胀有多么剧烈。 暴涨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宇宙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主导理论,理由远不止于此。宇宙自其诞生后大约38万年以来便充满辐射,这种粒子背景被称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在对CMB的测量中,科学家发现原始光温度几乎是均匀的。在非暴涨模型下,宇宙不同部分的温度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达到均衡。然而,目前宇宙的年龄被锁定在138亿年,在宇宙学中,这个年龄实在太年轻了。因此,目前为止宇宙空间是无法达到光温度的均衡的。暴涨理论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所有的物质最初都从相同的地方以相同的温度开始,由于突然加速膨胀,因此不同部分之间只有微小的温度差异。 根据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宇宙从一个很高的温度下降之后,应该有大量的磁单极子,然而我们始终没有观测到它们的身影,即便存在,也可以想象它们非常稀少,这又产生了一个悖论。可同样,暴涨提供了一种说法,因为暴涨可以把原本存在的磁单极子稀释掉了。 此外,暴涨理论还能表明,为什么今天观测到的宇宙是近乎平直的。想象一下,宇宙就像一个被吹得无穷大的气球,它的表面看上去就像一个非常平坦的平面。甚至宇宙形成的内部结构也可以用暴涨理论来解释。所有星系形成之前的种子来源于暴涨时期的量子涨落。那个微小到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涨落后来被万有引力放大,从而出现了恒星和星系。 早在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就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他同时指出这种现象将极其微弱,人类恐将永远也无法探测到它。微波背景辐射是光子,光子具有偏振性,它分为两类,一类就好像有源,比如一个电荷引起的电场,是向外发散的,也叫E模式;另一类则没有源,呈旋涡状,这也被称为B模式。而暴涨时期产生的引力波会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旋涡,也就是B模式的特殊偏振。因此,只要找到引力波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的特殊印迹,就意味着可以找到暴涨理论存在的直接证据。研究人员在适合观测宇宙大爆炸微弱余波的南极,发现了比预期中要强烈得多的一个B模式极化信号。用三年多的时间检验这些数据,排除了其他可能的来源,证实是由引力波留下的。 仅仅看到暴涨理论的优势,也就不存在物理学家对此的争论。事实上,暴涨理论自身还存在重要的谜团没有解开。 (选自胡珉琦《“时空涟漪”力证宇宙暴涨》) 1.下列对“时空涟漪”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空涟漪”指的是宇宙原初引力波,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它的存在是为了证明宇宙暴涨理论的可靠性。 B.100多年前,爱因斯坦预言 “时空涟漪”现象将极其微弱,人类将永远也无法探测到它。 C.科学家基于爱因斯坦的假设,最终在南极发现“时空涟漪”的存在,只是其存在的强烈程度远不如预期。 D.科学家预言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引力波有作用于宇宙微波背景的可能并留下暴涨的证据,这为人们寻找“时空涟漪”提供了便利。 解析 A项,“是为了证明宇宙暴涨理论的可靠性”的对象错。B项,原文说“人类恐将永远也无法探测到它”。C项,“只是其存在的强烈程度远不如预期”是说预期的强度强于发现的事实,原文是说“发现的事实强于预期”。 答案 D 2.下列表述不能作为暴涨理论“能成为宇宙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主导理论”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原初宇宙的直径只有10~35米,而现在宇宙的直径已有800多亿光年,以目前宇宙膨胀的速度来看,138亿年的膨胀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而宇宙暴涨的假设能解释宇宙大爆炸的瞬间宇宙膨胀是多么剧烈。 B.在非暴涨模型下,宇宙不同部分的温度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因而目前年轻的宇宙空间是无法达到光温度的均衡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暴涨理论给出了不同部分温度差异很小的解释。 C.微波背景辐射是光子,光子具有偏振性,暴涨时期产生的引力波会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漩涡。 D.宇宙从一个很高的温度下降之后应该产生大量的磁单极子,但是科学家始终没有观测到,暴涨理论认为这些磁单极子在暴涨过程中被稀释掉了。 解析 答非所问,并非“暴涨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宇宙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主导理论”的依据。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宙暴涨的假设增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可靠性,而“时空涟漪”的发现又有力地证明了暴涨理论的可靠性。 B.所有星系形成之前的种子来源于暴涨时期的量子涨落,这样的涨落后来被万有引力放大,从而出现了恒星和星系。 C.今天观测到的宇宙是近乎平直的,因为暴涨使得宇宙像一个被吹得无穷大的气球,使它的表面看上去非常平坦。 D.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偏振性,因此找到引力波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的特殊印迹,就可以找到暴涨理论存在的直接证据。 解析 此项分析的关键在于对“(因)此”指代对象的确认。根据文意,“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偏振性”分B、E两类,“此”正确的指代对象应是“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偏振性”中的B类,也就是“暴涨时期产生的引力波会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旋涡”。 答案 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诗人深厚的友情。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山水画不强调“光”,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 ,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摘编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理解有误。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分析有误。 答案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分析有误。 答案 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