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河南省郑州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河南省郑州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2017-2018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现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形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 ‎ 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道”。为什么不知道它名字,勉强叫它“道”呢?因为我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的形体。换句诂说,它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名”是随着“形”而来的,既然“道”没有确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 ‎ “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为什么老子要设定“道”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是会生灭变化的。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是永久存在的东西,所以他要肯定“道”是无形的。为什么老子又要反复声明“道”是“不可名”的呢?因为有了名,就会把它限定住了,而 “道”是无限性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东西了。例如我们用“菊花”这个字来称呼“菊花”这个东西,既经命名之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了 。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实常在的“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达的。现在勉强用“道”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 “道”虽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作用的范围,但它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都说明了 “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又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唯一的、绝对的,它本身是永久长存的,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我外在的力量而改变,所以说它“独立而不改”。有些人把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相比附,这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巴门尼底斯所说的“存有”,固然是指唯一的、绝对的、永存的,同时又认为它是不变不动的。但老子的“道”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所以说它“周行而不殆” 。“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一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断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 在“动”。“道”的变动,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摘编自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老子》书上的“道”字虽然符号形式相同,但它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观念的载体,在书中具有不同的涵义。‎ ‎“道”作为形而上学的实存着,既无固定的形体,也无适且的称谓,我们无法用感觉知觉去直接接触到它。‎ 老子设定“道”是无形的,是因为他认为“道”是“不可名”的,如果“道”有了名,它就会被限定住了。‎ 在老子看来,“道”是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的永久常存的实有存在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总说老子“道”的三个义涵,然后较深入地分析了它的第一个义涵。‎ B.文章中“道”的命名问题,巧妙引出“道”是永久存在的无形之物这一特征。‎ C.文章第三段引用《老子》里的话,意在说明“常道”“常名”不可言表的特性。‎ D.文章第四段比较“道”与“存有”的异同,是为了证明“道”的变动产生天地万物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道”这个字来指称具有无限件的“道”,只是一种勉强的命名方式,更恰当的名称还有待人们去发明。‎ B.通常情况下,客观存在的亊物如果不被命为某个名称,那么它就不会被该名称限定住而存在其他命名的可能性。‎ C.如果认同并坚持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观念,就可能造成用孤立、静止、 片而的观点看问题。‎ D.“道”这个不断变动的实存体,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万物还是由它所创生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传家宝 侯发山 ‎ 春子往火里添了两根柴,火苗比原先灿烂了,映照着父亲的脸,‎ 黑红中泛着一层光彩。父亲把烟袋伸进烟包挖了满满一勺,用拇指按了按,然后歪着头,就着盘旋的火焰点燃。‎ ‎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四十年,父亲吧嗒一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口。‎ ‎ 春子低着头,怔怔的样子。‎ ‎ 我老喽,干不动喽。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期待。‎ ‎ 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 因老家遭大水,你老爷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就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 ‎ 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 ‎ 你老奶去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到你爷爷这一辈 ‎,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轮到我,那就多了。有一年,我下河教人 ‎,上岸后发起高烧,在医院躺了半月。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钱雇人摆渡了半月„„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都放出光来。‎ ‎ 乡亲们的情啥时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 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他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蓠,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孙子。‎ ‎ 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回来。‎ ‎ 这时,门外传来踢踏踏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着水果、酒和菜肴。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看到春子,老村长说:“春子啥时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 ‎ 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娘还在家忙年呢。‎ ‎ 回到家,娘刚蒸出一笼馍。‎ ‎ 春子刚要伸手抓个花卷吃,娘拍了一下他的手,说还没敬河神呢,等会儿吃。‎ ‎ 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 ‎ 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 ‎ 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 ‎ 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 人一次两元钱。‎ ‎ 龟孙!‎ ‎ 父亲火了。你到底要干啥? ‎ ‎ 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 放屁!是咱大欠亲们的! ‎ ‎ 其实,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 ‎ 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人一次两元,一船按10人,每天大概 ‎30个来回......乖乖,春子要发大财了。‎ ‎ 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乡亲们对他没有过去的热乎劲了。‎ ‎ 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少了温度,多了敌意。‎ ‎ 有时还当着他的面,指鸡骂狗。‎ ‎ 一年后,村里来了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 没有人再坐船了,有村民幸突乐祸,见到春子,还假惺惺地关心,说有了桥,春于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 ‎ 从桥竣工那天起,春子又到外地打工了。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 ‎ 老村长的嘴巴半天没合拢,然后哈哈一笑,末了说了一句,狗日的春子。‎ ‎ 狗日的春子。父亲自言自语重复一句,然后嘿嘿呵呵地笑了,眼角里,皱纹里,都塞满了骄傲和自豪。‎ ‎ (有删改)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在塑造父亲这个形象时,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一个心性质朴、懂得感恩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B.小说先写村民提着东西来陪父亲喝酒,后又写乡亲们在春子摆渡收费后眼神的变化和桥架起后的假意关心,意在说明乡亲们虚伪、自私的一面。‎ C.小说语言质朴,不管是叙事、描写,还是具体到人物语言,都用到了方言土语 ‎,使得小说人物富有生活气息,全文充溢着乡土风情。‎ D.小说开头部分以父亲之口讲述家族世代义渡乡亲的历史,一方面使行文简洁自然,‎ 另一方面也引出下文父子因职业传承产生的矛盾冲突。‎ ‎5.小说以“传家宝”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 ‎6.小说结尾交代出“春子出资建桥”的事实,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 ‎(三)‎ 实用类文本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暗物质:迷失的大多数 周宇峰 ‎ 暗物质最早由荷兰天文学家卡普顿提出,指可通过星体的运动间接推断出的其周围可能存在的不可见物质。但卡普顿对太阳系附近星体运动的研究未能发现暗物质存在的确凿依据。1933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兹维基首次在实验中找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他利用光谱红移测量了后发座星系团中各个星系相对于星系团的运动速度,发现它们运动得太快,以至于仅靠星系团中可见星系的质量提供的引力无法将它们束缚在一起。他由此推断,后发座星系团之所以能够保持现在的状态,其中应该存在大量暗物质。‎ ‎ 然而这一革命性的结论在当时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之后不断有研究支持他的观点。决定性的证据出现在1970年,其时,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鲁宾和福特对仙女座星云中星体旋转速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两位科学家利用高精度的光谱测量技术,精确地测算出非常遥远的星体绕星系的旋转速度和距离的关系,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星系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星系核心区的可见星体上,那么星系外围的星体的速度将随着距离变大而减小。但他们的观测结果却表明,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星系外围的星体的速度是恒定的。这意味着要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不正确的,要么星系中有大量的不可见物质分布在星系的非核心区,并且其质量远大于发光星体的质量总和。‎ ‎ 经过大量的后续研究,暗物质存在这一推论逐渐被天文学界广泛认可。但正如前文所说,观测到的现象也有可能意味着万有引力定律是需要修改的,而并非由暗物质引起。目前尚未找到一个修正的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能够统一解释主要的观测事实,而引入暗物质的概念来理解这些观测事实,要相对容易得多。‎ ‎ 暗物质虽不可见,但我们能通过其他方式发现它们存在的蛛丝马连。比如,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能导致光线弯曲。如果暗物质大量存在,其所产生的引力必然会改变“路过”它们的光线的走向。科学家在天文观测中发现,我们看到的星系的形状和它们的实际形状不相符,‎ 这说明星系发出的光线“变形”了,因此推测星系团中可能存在大量暗物质。科学家已经通过微波背景辐射确定宇宙中暗物质的总量:目前的观测表明宇宙总物质的85%以上由暗物质贡献,构成天体和星际气体的常规物质只占15%。‎ ‎ 然而我们对暗物质属性的了解仍然很少——目前我们只知道暗物质不是什么,但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暗物质应是有质量的,能够参与引力相互作用,但单个暗物质粒子的质量大小还不知道;暗物质应该很难衰变,因为在宇宙结构形成的不同阶段都有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其寿命起码要长过宇宙年龄;暗物质基本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暗物质与光子的相互作用必须非常弱,以至于其基本不发光。‎ ‎ 更重要的是,暗物质不应是常规物质。人类已知的物质世界几乎全部由原子核,即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且这种常规物质的总量是确定的,如此大量的暗物质不可能来自常规物质,它是一种完全未知的新的物质类型。我们已知的所有常规物质都能够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来解释,但暗物质的存在对这一模型的完备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集中力量探测暗物质属性,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已经在四川锦屏建成了小型暗物质探测实验宝,同时,我国第一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号己经在轨道空间收集了一年的数据,相信这些探测将会为最终解开暗物质之谜作出贡献 ‎ (摘编自‎2017年2月9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暗物质这个概念最早由荷兰天文学家卡普顿提出,他通过星体运动间接推断出暗物质可能存在,但未能发现其存在的确凿依据。‎ B.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鲁宾和福特的观测结果表明,在仙女座星云相当大的范围内星系外围的星体的速度恒定,而非随距离变大而减小。‎ C.科学家在观测中看到星系发出的光线“变形”,由此推测星系团中可能存在的暗物致所看到的星系形状与其实际形状不相符。‎ D.目前人类对暗物质属性了解依然很少,只知道暗物质不应是常规物质,而应是有质量的、很难衰变的、且基本不发光的某种新的物质类型。‎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兹维基利用光谱红移测量发现后发座星系团中各个星系相对于星系团的运动速度太快,进而推断该星系团中确有大量暗物质存在。‎ B.从暗物质概念的提出,到暗物质存在的推论被广泛认可,其间大量运用假设和推断而没有实际探测,所以人类对暗物质属性了解依然甚少。‎ C.科学家已经通过微波背景辐射确定字宙总物质大部分是由不可见的暗物质贡献的,这些“迷失的大多数”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焦点。‎ D.这篇科普文章围绕暗物质这一科学话题,从概念提出、证据发现、属性推测、研究现状等方面对人类探索暗物质的情况做了介绍。‎ E.我国在探测暗物质属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包括建成小型暗物质探测实验室和发射暗物质探测卫星,这些探测已经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9.结合文章,概括暗物质的探测对人类科学研究方面的影响。(4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弱冠登进士第。宣和末,知冀州。金人犯河朔,诸郡皆惊备。弥逊损金帛,致勇士,修城堞,决河护堑,邀击其游骑,斩首甚众,兀术北还,戒师毋犯其城,靖康二年,建康府牙校周德叛势猖獗梦弥逊以江东判运领郡事单骑扣贼围以蜡书射城中招降贼通款开关迎之弥逊谕以祸福勉使勤王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知饶州,高宗召对,首奏“当坚定规模,排斥好言”,帝嘉其谠直。绍兴七年冬,试中书舍人,时驻.跸.未定,有旨料舟给卒以济宫人,弥逊缴奏曰:“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帝嘉纳之,迁户部侍郎。秦桧再相, 惟弥逊与吏部侍郎晏敦复有忧色。八年,赵鼎罢相,桧专国,赞帝决策通和,弥逝逊请对,言金使之请和,欲行君臣之礼,有大不可。帝以为然,诏廷臣大议,即日入奏。弥逊手疏力言,力陈不可者三。桧尝邀弥逊至私第,曰:“政府方虚员,苟和好无异议,当以两地相浼。”答曰:“弥逊受国恩深厚,何敢见利忘义,顾今日之事,国人皆不以为然,独有一去可报相公,”桧默然。次日,弥逊再上疏,言愈切直,检大怒。弥逊引疾,帝谕大臣留之。时和议已决,赖弥逊廷争,桧虽不从,亦惮公论。再与金使者计,议和不受封册,如宰相就馆见金使,受其书纳入禁中,多所降杀,惟君臣之礼不得尽争。九年春,再上疏乞归田,改知漳州。十二年,桧乘金兵既败,收诸路兵,复通和好,追仇向者尽言之臣。嗾言者论弥逊沮和议,于是弥逊落职,二十三年,卒。‎ ‎ (节选自《宋史·李弥逊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朔”本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这里指北方。‎ B.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年号是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的年号有一个的也有多个的。‎ C.驻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指皇帝后妃外出,途中停留暂住。‎ D.乞归田指古代官员向朝廷委婉表达辞官归里的请求,类似说法还有“乞骸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弥逊有胆有识,威慑敌军,金军进犯河朔,各州郡都惊恐戒备,时任冀州知州的他重金招募兵士,修筑城防,截击金兵,使金军心存忌惮。‎ B.李弥逊正直无畏,直言进谏。担任饶州知州时,他直言朝廷弊政,并进言皇上不应因为宫中宠幸之人的小事影响大局,他的劝谏得到高宗赞许。‎ C.李弥逊一心为国,不为利诱。秦桧辅助高宗做出与金议和的决策,他极力申说君臣之礼不可接受;当秦桧以官位相许拉拢他时,他断然拒绝 D.李弥逊年少得志,深受赏识,他弱冠之年即考中进士,并累迁至户部侍郎,深受高宗赏识;后因得罪秦桧而称病辞官时,宋高宗让大臣挽留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 ‎(2)桧乘金兵既败,收诸路兵,复通和好,追仇向者尽言之臣。‎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邕 李峤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离人席上起,征马路傍嘶。别酒倾壶赠,行书掩泪题。殷勤御沟[注]水,从此各东西。‎ ‎[注]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首句选择了典型意象“落日”“荒郊”为离别设置了宏大壮阔的背景。‎ B.颔联的“席上起”与首联的“落日”照应,表明时间已晚,友人不得不动身离开。‎ C.颈联用倒装句式,强调饮尽的是赠别之酒,含泪题写的是送行文字,突出了“送别”。‎ D.尾联的“殷勤”意为勤劳,此联是说御沟水不停流淌,相送友人远去,从此两人各奔东西。‎ E.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本诗深情,王诗豁达,二者风格不同。‎ ‎15.本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抒写离情,请写出任意三种并简要赏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表明了作者自己不慕富贵、也不向往修仙成神的淡泊心态。‎ ‎ (2)庄子《逍遥游》中“ , ”两句,描绘出巨大的鹏鸟向南海迁徙时,振翼拍水、乘风飞上高空的情状。‎ ‎ (3)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说自己长辈里无伯叔、平辈里无兄弟,同时感叹“ ”很晚才有子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通过媒体的报道、人们的口耳相传、微信群及QQ群的扩散,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加入到慈善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②这位姑娘朱唇玉面,明眸皓齿,身材姣好,姿态婀娜,好似芝兰玉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很是引人注目 ‎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宋词《生查子·元夕》里的佳句,对于该词作者是朱淑真还是欧阳修这一问题,专家们历来莫衷一是。‎ ‎④他虽然读过不少书,学识颇丰,却总喜欢咬文嚼字、吹毛求疵,所以有时候反而难以做到前后贯通、把握大意。‎ ‎⑤这几年小王在单位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升职也很快,所以他有些得鱼忘筌,开始颐指气使,官主义作风遂渐抬头。‎ ‎⑥不少金融专家表示,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态度,不要被短期的高收益冲昏头脑,而忽略了其中潜藏的风险。‎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路子去做,总比新创省力,人生来有惰性,这常不知不觉地使我们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B.在观众影视审美水平日益增强的当下,拍热门电影、电视剧续集“卖情怀”已难以成为再造“爆款”的捷径,续集创作的创新压力很大。‎ C.或许是为了替自己的胆怯和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他老是歌颂过去;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就是他的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D.“2017京津冀国际体育产业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京津冀三地冰雪运动体育旅游、体育场馆等为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19.孔子对“言”的更切实的态度是“慎言”“讷言”,即少说话,说话时要谨慎。下列不能体现孔子这种态度的一项是(3分) ‎ A.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 B.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阳货》) ‎ C.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 D.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 ‎ ‎20.阅读下面《老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 ‎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 ‎ ‎②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搞。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七十六章》) ‎ ‎③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七十八章》) ‎ ‎(1)由选段①可知,一切事物及其称谓、概念与价值判断,它们既相互 又相互 ‎ ‎ (每处不超过两个字)。(2分) ‎ ‎(2)从选段②③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老子的什么观点?请简要分析。(3分) ‎ ‎21.根据《三国演义》和《堂吉诃德》相关内容,把正确的选项填写在下列句子横线处。(6分) ‎ ‎(1)小说写诸葛亮忠心耿耿,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继续为刘蜀南攻北伐,一 ‎①、②、③、空城计、斩马谡等情节,进一步丰富了他的智慧形象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完美人格。‎ A.火烧博望坡 B.七擒孟获 C.失街亭 D.取西川 E.火烧新野 F.六出祁山 ‎ (2)堂吉诃德的三次出游既惊险曲折又滑稽可笑,下列属于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过程中的事件有①、②、③。‎ A.城堡封赠 B.与“风车”交战 C.烧小说 D.赢得曼布利诺头盔 E.与“白月骑士”决斗 F.大战羊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 今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一张饭局照片火了。这张照片上,基本集齐了目前中国最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家,他们生在中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恰逢其时,也抓住了时机,年纪轻轻就资产累累;有人统计了这一桌人的学历,十六人中,三个清华,两个人大,一个耶鲁,‎ 其余则来自武大、南开、厦大、上海交大等国内重点大学,这不禁令人思考互联网时代知识与学历的价值;他们是商业竞争的对手,但又不乏合作,并共同担负着建设互联网行业文明的重大责任。‎ ‎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发和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中二年级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C项颠倒因果,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说“‘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道”之无形是因,“不可名”才是果。)‎ ‎2.D(D项理解有误,文章第四段比较“道”与“存有”的异同,是为了证明老子的“道”是不断运动着的变动体。)‎ ‎3.A(A项曲解文意,根据文意,老子用“道”来称呼那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只是为了方便起见,实际上它“不可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 B(村民提着东西来陪父亲喝酒并不能说明乡亲们的虚伪、自私。)‎ ‎5. ①一语双关。春子家的“传家宝”,表面上指蓑衣、竹篙及渡船,实际上指春子家世代知恩感恩的精神。②“传家宝”是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围绕着父亲期待儿子继承“传家宝”、儿子如何继承“传家宝”展开。③ “传家宝”暗合了小说的主旨。春子虽然没有像父辈那样义务摆渡,但却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了家族的感恩精神,而这正是春子家的“传家宝”。‎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如答“引起读者兴趣”给1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①这样安排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前半部分写春子“无端的怨恨”“‎ 隐隐的不满”以及与父亲的“争吵”,使得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结尾又照应了上文“春子摆渡收费”,面对村民的假意关心春子淡淡一笑、毫无失落等情节,给这些情节一个合理的解释,使这个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春子出资建桥,既不负父亲的期待,报了乡亲们的恩情,又可一劳永逸,方便了乡亲们渡河。小说塑造了一个孝顺感恩、智慧多能的新时代青年形象。‎ ‎③深化了小说主旨。小说结尾通过交代出“春子出资建桥”的事实,不仅赞颂了代代相传的感恩精神,也褒扬了在新的时代、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智慧。‎ ‎④照应开头与题目,使小说结构更加圆合。春子出资建桥,使父亲自豪、满意,正呼应了开头父亲眼光中的期待,春子达成了这期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传家宝”,使得“传家宝”的内涵更加丰富。‎ ‎(每点2分,其中效果概括1分,效果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C(根据文意,“星系发出的光线‘变形’”不是科学家们在观测中看到的现象,而是他们的推测。)‎ ‎8.C D(A项“进而推断出星系团中确有大量暗物质存在”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其中应该存在大量暗物质”。B项“没有实际探测”说法有误,科学家是有实际的探测的,比如第二段中就介绍了鲁宾和福特所做的实际探测。E项“这些探测已经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悟空’号已经在轨道空间收集了一年的数据”,并没有说取得一些预期效果。)‎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9.①引起科学家们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权威性(或完备性)的质疑;‎ ‎ ②对常规物质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完备性提出了巨大挑战。‎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如答“拓展了人类天文学研究的领域”可得1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C(建康府牙校周德叛,势猖獗。弥逊以江东判运领郡事,单骑扣贼围,以蜡书射城中招降。贼通款,开关迎之,弥逊谕以祸福,勉使勤王。)‎ ‎11.A(“朔”本指农历每月第一天。)‎ ‎12.B(李弥逊进言皇上不应因为宫中宠幸之人的小事影响大局是在他任中书舍人时。)‎ ‎13.(1)当时李纲行旅到达建康,他与李弥逊共同商议后诛杀了罪魁祸首五十人,安抚了叛军其余的党羽,整个建康府安定下来。‎ ‎[关键词“行次(行旅到达、出行到达、出行停留在)”“帖然(安定的样子、安定下来)”各1分,大意3分。]‎ ‎(2)秦桧趁着金兵已经战败的时机,撤回各路的军队,再次互派使者与金人和谈,并开始追究报复过去那些仗义直言反对他的大臣。‎ ‎[关键词“乘(趁着、趁)”“向(过去、从前、昔日)”各1分,大意3分。]‎ ‎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4.A D(A项诗的首句展现的应是空阔荒凉的背景;D项“殷勤”意思是“情意深厚”,此句是说御沟水也情意绵长送友人。)(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15.①寓情于景(以景起兴)。首联写出了离别地点的荒凉与环境的悲凉,以景起兴,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凄凉心情,奠定了全诗悲凉伤感的感情基调。②细节(动作)描写。颈联描写送别者和离人一饮而尽离别酒、和泪题吟送行文的动作细节,借细节(动作)描写传达出离别时的伤痛之情。③比喻。尾联以流水喻别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别之情的绵绵不绝。④拟人。尾联写流水情意深挚地送别友人,把不舍之情寄托于拟人化的流水,抒发无限感慨。(共6分;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1)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 ‎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3)门衰祚薄 ‎(5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此处使用不当。“芝兰玉树”指才德出众的优秀子弟。此处指女子,对象用错。“莫衷一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此处使用正确。“咬文嚼字”指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此处使用正确。“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此处使用不当。“如履薄冰”‎ 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谨慎戒惧。此处使用正确。)‎ ‎18.C(A项语序不当,正确语序应该是“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效应’里去”;B项搭配不当,应把“增强”改为“提高”或者“提升”;D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为”或者把“就”改成“以”。)‎ ‎19.A(此句孔子是主张学以致用。)‎ ‎20.(1)对立(或“矛盾”“排斥”) 依赖(或“补充”“统一”“转化”“促进”) (每处1分,共2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 (2)老子强调要“柔”(或“弱能胜强”“柔能克刚”)。(1分)这种“柔”不是软弱无力,而是在“柔”中蕴涵着巨大的力量。(1分)也可理解为要善于隐藏自己的优势或强大,这样才能保持住自己持久的韧性,从而战胜对方。(1分)‎ ‎21.(1)① B ② F ③ C (2)① B ② D ③ F ‎(每空1分,共6分;每小题横线处所填字母的顺序可不作要求)‎ 四、写作(60分)‎ ‎[评分细则]‎ ‎ (1)评分原则:‎ 实事求是,从考场实际情况出发;公平公正,对每一位考生负责。‎ 高二学生的学作水平,应在高一下学期掌握议论文写作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并逐渐掌握议论文“发展等级”的写作要领。高二上学期写作重在考查学生是否熟练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如横向、纵向展开议论、辩证分析、反驳等,并在写作中着力于“发展等级”的某一方面,如深刻、充实、新颖、有文采等。因而学生的文章符合写作要求,观点阐述恰当、科学,论证思路清晰,分析问题辩证,并在“发展等级”某一方面有亮点,即可视为达到本学期写作的基本要求。阅卷老师不必苛求学生论述语言的简洁度和内容的深刻度,但要坚决打击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的“文艺腔”写作,议论文写作不以辞藻华丽取胜而以“说理”见长。另外,阅卷老师也不应只看作文卷面,而应重视文章内容,触摸学生字里行间的写作思维展开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对每一位考生负责;严格按照作文的分档给分,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写作的共性问题并思考改进策略,真正做到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 (2)评分等级:‎ 采用分项与分类结合的打分方式。此次高二作文评卷采取分项(内容项、表达项、特征项各占20分)打分,为了便于操作,采用分项与分类结合的打分形式,一类卷48分以上,二类卷41—47分,三类卷31—40分,四类卷21—30分,五类卷20分以下。建议以二类中43‎ 分切入打分。 ‎ ‎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3)参考立意:‎ ‎①抓住机遇,顺势而行;‎ ‎②年轻就要奋斗,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③互联网时代知识与学历的价值;‎ ‎④竞争与合作;‎ ‎⑤你的对手决定了你的层次,与高手同行;‎ ‎⑥责任担当,格局远大。 ‎ 注意:只有文章与材料内容完全无关,属另起炉灶的,或立意与材料内容相反的,才在四类及以下打分。‎ ‎ (4)个案处理:‎ ‎①缺少标题扣2分。②400字以上800字以下的完篇作文,可根据评分标准正常打分,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作文,在五类内打分。③错别字每一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酌情扣分,最高扣2分。④确认抄袭、套作的,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⑤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四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言素养较差者,视为五类卷。⑥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等“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特别提醒:老师应本着为学生每一分负责的态度评改作文,做到评分准确、客观,不要只看作文题目或草草浏览就判分。有的学生虽然作文题目不醒目、不恰当,但在行文过程中是围绕材料展开论述的;有的学生虽然字迹不够美观(特别潦草、字迹难辨的除外),但作文内容还不错。所以,评卷老师一定要认真看完整篇作文,否则容易误判。‎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二十岁时考取进士。宋徽宗宣和末年,李弥逊任冀州知州。金军进犯河朔地区,各州郡都惊恐戒备。李弥逊花费大量金钱,招募了一批勇敢善战的将士,修筑加固了城防工事,挖开河堤引水护防,截击敌人的零散骑兵,杀死了很多金兵。金军统帅兀术北归金国后,再三告诫军队不要侵犯李弥逊守卫的城池。宋钦宗靖康二年,建康府牙校周德叛变投敌,势力任意横行。李弥逊以江东判运身份兼任管理一郡之事,他一人骑马到叛军的城门外,将封在蜡丸里的书信射入城中招降。叛军通报了愿通和言好的消息,并打开城门迎接宋军,李弥逊向他们讲明祸福利害,勉励他们为王事尽力。当时李纲正率领部队驻扎在建康,他与李弥逊共同商议后诛杀了为首作恶的分子五十人,安抚了叛军其余的党羽,整个建康府安定下来。李弥逊任饶州知州时,宋高宗召他入宫谈论时政,李弥逊首先上奏指出:“应当坚持稳定朝廷制度、格局,排斥奸佞小人的邪恶言论。”宋高宗赞赏他正直。绍兴七年冬天,李弥逊担任中书舍人,当时皇上准备出行,途中停留暂住地点还未确定,就有旨意挑选船只、供应士兵,以便运送宫中嫔妃。李弥逊驳正制敕的违失而封还章奏,说:“现在正值时局非常艰难之时,陛下应当以宗庙社稷为重。不应让内宫亲幸小事,更增添圣上的忧虑。这件事情虽然极其微小,但恐怕会伤害国体大局啊。”‎ 高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任他为户部侍郎。秦桧第二次担任宰相后,只有李弥逊和吏部侍郎晏敦复感到很忧虑。绍兴八年,赵鼎被罢免宰相职务后,秦桧独揽朝政大权,辅助高宗做出决策与金人议和。李弥逊请求面见皇上,上言金国使臣请求议和,想让我们宋朝对他们金国行君臣的礼节,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高宗认为他说得对,下诏让朝中大臣共同商议,当天进宫回奏。李弥逊写奏章极力申说,极力陈述不可答应的理由至于再三。秦桧曾经邀请李弥逊到他的私宅,说:“目前政府正有空缺职位,假如你能够对宋金和议不再提不同意见,我当会拿两地的职务麻烦您。”李弥逊回答:“我李弥逊受国家恩典十分深厚,哪敢因一些小利而忘记国家民族大义呢。看看现在正在进行的宋金和议一事,举国上下都不认为应该这样做,我只有离开以报答相公的恩典了。”秦桧无言以对。第二天,李弥逊再次上奏疏,言辞更加恳切率直,秦桧非常愤怒。李弥逊称病辞官,高宗告诉大臣挽留他。当时宋金和议已经决定,凭借李弥逊朝廷上的抗争,秦桧虽不听从,也顾忌公众舆论。南宋再次与金使商谈和议条件,(决定)议和但不接受金人的册封,像宰相去使馆面见金使、接受他们的国书放入宫中等许多条件都可做出降格,只有君臣的礼节没有争取到底。绍兴九年春天,李弥逊第二次上奏疏要求辞官,不久改任漳州知州。绍兴十二年,秦桧趁着金兵已经战败的时机,撤回各路的军队,再次互派使者与金人和谈,并开始追究报复过去那些仗义直言反对他的大臣。秦桧怂恿谏官议论李弥逊曾阻止宋金和议的事情,从此李弥逊被削职。绍兴二十三年,去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