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月)(2018-0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月)(2018-02)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例如林黛玉________的倩影、________的眉眼、________的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________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A.静谧高雅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纤细清丽 B.静谧高雅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纤细清丽 C.纤弱清丽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静谧高雅 D.纤细清丽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静谧高雅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发生疑似心脏病的胸痛,切忌不要盲目走动,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猝死,最有效的办法是立即静卧。‎ B.总结历史教训,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甲午战争失败的内因,正是清末腐朽至极的观念、制度、官吏所导致的。腐至而殇,腐盛而败,朽极而亡。‎ C. 新兴国家群体崛起,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如果不能改变高高在上的霸主心态,不能转变传统对抗的零和思维,发展空间就会受限。 ‎ D.法国和平艺术节组委会是一个在全球颇有影响的民间艺术,每年夏季,都要组织全球上百个艺术团体到法国各地巡回演出。‎ ‎3. 某服装店开业,老板的朋友送来四副贺联,其中最得体的一副是(  ) ‎ A.锦绣乾坤真事业 经纶山海大文章 B.春满柜台宾客至 货盈橱架利源开 C.丹青夺造化之工 粉黛染山川之色 D.愿将天上云霞色 化作人间锦绣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至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与影响 ‎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 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 ‎5.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贴切的一项是 (  )‎ A.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类最终将自食因无知造成的恶果。 ‎ B.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现象。‎ C.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环境的行为。 ‎ D.人类破坏环境自认为胜利,最终将是人类的毁灭。 ‎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周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职任分而义例一    一:统一 B.京官并许条陈 并:并且 C.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 俾:让 D.卒格于议不果归 格:搁置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B.“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C. “礼闱”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参加会试的应考者为各省的秀才,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9.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潘耒的精神品质。(4分)‎ 三、古诗文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临 江 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 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腌菜和盐,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0.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11.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2)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屈原《离骚》)‎ ‎(3)定乎内外之分, 。(庄子《逍遥游》)‎ ‎(4)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5)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6)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长袖善舞, 。(韩非子《韩非子》)‎ ‎(8)知足不辱, 。(老子《老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 女 匪 ‎ ‎ 孙方友 ‎⑴民国十几年的时候,豫东一带活跃着一支女匪。队伍里多是穷苦出身的姑娘,而匪首却是位大家闺秀。至于这位小姐是如何沦入匪道的,已无从考究。她们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打舍绑票,也多是有钱人家。 ‎ ‎⑵女匪绑票不同男匪,她们大多是“文绑”,极少动枪动刀。先派一位精明伶俐的女匪徒,化装一番,潜入富豪之家当女仆,混上半年仨月,看熟了道儿,定下日期,等外围接应一到,便轻而易举地抱走了人家的孩子。然后托中人送书一封,好让主家准备钱财。 ‎ ‎⑶这一年秋天,她们又抱了陈州一富商之家的独生子。那富商是城里的首富,已娶了七房姨太太,方生下这一后嗣。七夫人很有学识,见娇儿被绑,悲痛欲绝,几经思索,便给女匪首写了一封信: ‎ ‎⑷我愿意长跪在您面前哀求,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把孩子安全地还给我,免除我的痛苦。我以一个母亲和你同属女性的身份,请你三思你所做的事对我全家造成的伤害。我要回孩子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来换回我的儿子,请你告诉我你的条件。‎ ‎⑸女匪首看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很是欣赏,一时来了兴致,便回信一封:‎ ‎⑹我不愿跪在任何人的面前,我也不愿别人跪在我的面前。我只请求你看在上帝的面上,把我所需要的东西安全地送给我,免除我的人生之苦。我以一个女性的身份,请你理解你我命运的不同!一哲人说:谁都希望不跟着命运走,到头来,命运却又主宰着那么多人!由于命运之神把我推上了匪道,因而我需要生存和向一切富人报复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保全你的儿子,请你拿出三千大洋来,于本月×日在我随时通知你的地点换回你的儿子!为保险起见,请不要告诉任何人!‎ ‎⑺那夫人接到女匪首的信,颇为惊讶!她万没想到女匪首竟也如此知书识礼,文采照人!她产生了见见那才女的心情,当下准备三千大洋,等到匪首的通知,亲自坐船去了城东的芦苇荡里。 ‎ ‎⑻女匪首并不失约,等观察四下无动静后,便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一只小船上。大红斗篷,迎风招展,于碧绿的青纱帐中,犹如一朵硕大的红牡丹,映衬出眉目的秀丽和端庄。七夫人惊愕片刻,才发现那个曾在她府上当过丫环的女匪正逗着她的孩子玩儿,她那颗悬挂的心才落了下来,忙让人亮出大洋,让女匪首过钱。女匪首笑笑,打出一声呼哨,芦苇荡里旋即荡出一叶小舟,上面有女匪二,各佩枪刀,接过大洋过了数,又箭般地驰进芦苇荡的深处,淹没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里。这时候,只见女匪打了一下手势,两船靠拢。那女匪递过孩子,交给夫人。可万没想到,孩子竟不愿找他的生身母亲,又哭又号,紧紧地搂抱住了女匪的肩头。‎ ‎⑼夫人惊诧万分,痛心地流下了泪水,对女匪说:“万没想到,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令我战栗!” ‎ ‎⑽女匪首大笑,说:“孩子毕竟是孩子,每一个女人向他施舍母爱,他都将会得到温暖!尊敬的夫人,这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常言说:生身没有养身重!你想过没有,当你抱走你儿子的时候,我的这位妹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 ‎⑾夫人抬起头,那女匪正在伤心地抹眼泪,好似有着和她同样的悲哀!‎ ‎⑿夫人感动了,对女匪首央求:“让这位妹子还回我府当丫环吧?” ‎ ‎⒀女匪首望了夫人一眼,说:“由于她已暴露了身份,我认为不太合适!你若想让你的儿子乐乐地回去,夺回那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我们这里住上几日!” ‎ ‎⒁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 ‎13.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 ‎(2)生身没有养身重!‎ ‎15.结合文本,简析女匪首这一形象。(6分)‎ ‎16.小说结尾写“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探究这一情节设计的合理性。(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 无争议陷阱 ‎ 余秋雨 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 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因为他们多数不太合群,而且有点骄傲。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情绪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 ‎ (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有删改)‎ ‎17.为什么说“‘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6分)‎ ‎18.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9.脑瘫诗人余秀华被社会广泛关注后,有人指责她的作品品味不高,缺乏艺术性;有人质疑她的作品是为了迎合社会流俗,只为赚人眼泪。请结合文意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6分)‎ 七、作文(7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一些人在黑夜里打手电筒,他们不是谦卑地把光打到远处,照亮道路、田野与山峦,让你自己判断该往哪儿走,而是对着你的眼睛照射,告诉你这就是你需要的一切光明。那一刻在你眼中,除了他们手电里射出的光亮外,你什么也看不见。这种现象称之为“在光明中失明”。‎ ‎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 高三年级开学检测参考答案(2018.2)‎ ‎1.C(“静谧高雅”中,“静谧”指环境安静,“高雅”指格调高雅,在本题中只能修饰潇湘馆,排除AB;“幽怨含情”指含幽怨之情,可联想到“眉目含情”,故只能修饰“眉眼”,可排除BD,可得出答案C;然后将“纤弱清丽”代入“倩影”处,“哀婉缠绵”代入“哭泣”处,合理。)‎ ‎2.C( A项不合逻辑,应将“切忌不要”中的“不要”删除;B项句式杂糅,“的内因”和“所导致的”保留其一;D项成分残缺,应在“民间艺术”后加上“机构”。)‎ ‎3.D(A项对联与“服装”无关,B项对联内容太宽泛 ,C项从“丹青”、“粉黛”可以看出指的是绘画。只有D项“云霞色”与“锦绣裳”与服装店相符合,故选D项。)‎ ‎4.C(解析:③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③应排在最前面,据此可排除A、B两项。②的主语应为①中的“它”,因此①应排在②的前面,据此可排除D项。)‎ ‎5.B(漫画中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漫画涉及环保话题,人类破坏环境,以为是征服了自然,取得了胜利,其实人类将自食恶果。标题“这不是胜利”更点明中心:这不是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 ‎6.B(B项“并”,一概,一同,都。)‎ ‎7.C(参加会试的应考者为举人,而非秀才。)‎ ‎8.(1)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宜、之、乃各1分,句子意思1分。)‎ ‎(2)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以、齿、傲睨各1分,句子意思1分。)‎ ‎9.敢于进谏、忧国恤民、至诚至孝、尊师敬长。(正直公正、博学广识、品性高雅亦可。)‎ ‎10.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1‎ 分)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2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垫。(2分)‎ ‎11.①亡国之痛。作者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②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鬓发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③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答出任意三点、意对即可)‎ ‎12.(1)无案牍之劳形 (2)肇锡余以嘉名 (3)辩乎荣辱之境 (4)挟飞仙以遨游 ‎(5)砯崖转石万壑雷 (6)呕哑嘲哳难为听 (7)多钱善贾 (8)知止不殆 ‎13.(1)从内容上来说:①交代了女匪的成分(队伍多由穷苦出身的姑娘组成)、特点(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②交代了女匪首的身份,引起阅读兴趣。(2分)‎ ‎(2)从结构上来说,①开门见山,点题,②为下文写女匪们对陈州首富七夫人之子实施“绑票”这一情节做铺垫。(2分)‎ ‎14.(1)女匪悉心照顾关爱七夫人的孩子,孩子对女匪的依恋胜似母子之情。(2分)(2)生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养母多,孩子自然对生母没有对养母亲。(2分)‎ ‎15.(1)大家闺秀:秀丽、端庄,知书识礼,文采照人。(2分)‎ ‎(2)爱憎分明: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虽是绑匪,却对孩子充满了慈爱。(2分)‎ ‎(3)精明干练:分工协作,指挥若定。在女匪中颇有威信,俨然有大将风度。(2分)‎ ‎16.(1)符合人物性格。①母爱深沉,她情愿做任何事来换回儿子;②七夫人有超出一般女性的学识和见解。(2分)‎ ‎(2)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①看到孩子与女匪有情感依赖之后,七夫人想学习亲子之道,真正夺回儿子;②她与女匪之间建立了基于母爱的信任。(2分)‎ ‎(3)有利于突出作品主旨。①赞美了伟大的母爱(七夫人、女匪)②凸显了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超越是非得失的人性之美。(2分)‎ ‎17.(1)有争议,说明该成果挑战了既有的规则,在争议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可以实现创新。(2)无争议,可能利用了权势,意味着没有进步的空间,或者本身缺乏创新。(每点3分)‎ ‎18.(1)首先提出“无争议陷阱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这一观点,并加以阐释;(2)接着从社会环境和创新者本身两个方面分析“无争议陷阱”存在的原因;(3)最后阐述如何正确地对待“创新者”,同时要防范那些制造陷阱的人。(每点2分)‎ ‎19.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1)国民的心理习惯中固有的“无争议陷阱”,人们习惯用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思维标准评议余秀华的作品。(2)余秀华其人其作品本身的不完美,她的创作也并不遵循世俗的规范,这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社会也缺乏理解与包容。(3)现今中国社会上有为数很多的小人,他们常以“争议”为名来扼杀余秀华这样的创新者,制造争议人物,自己却避开争议。(每点2分)‎ ‎20. 参考立意:‎ 打手电筒的人:‎ ‎1.态度上:智者不要总是居高临下,高傲地帮助别人其实是种伤害 ‎2.方法上:光明应该引导人们走向远方 ‎3.关系上:不适当的帮助常常适得其反;不要用自己的经验来代替引导 被照射的人:‎ ‎1.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 ‎2.要勇于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 ‎3.要善于利用别人给自己的有利条件,从而获得成功 ‎【参考译文】‎ 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天生异常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他曾给总裁上书,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及其他纪传体史书,从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编定稿的。不久担任皇帝身边的日讲起居注官,修订《实录》、《圣训》。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 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我朝有旧规定,京官一概允许向皇帝进言。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那些在朝廷外做地方官的,遇到地方上有大的利益与弊病,允许他们上奏。水旱灾荒,州县官要向上报告。像这样,那么民间百姓的疾苦就都知道了。”又请求允许台谏官可以根据传言进谏,有能够奋力抗击奸恶邪僻的人,可以不按照规定越级提拔,来振作敢于进谏的风气。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著。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于是归乡。‎ 潘耒性情诚挚纯厚,当初被征召,他以母亲年老推辞,没有被批准,于是赴任。被授予官职之后,三次上书吏部以自己是独子请求归乡奉养母亲,最终没有被批准而无法归乡。等到母亲去世守丧时,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年少时求学于同郡的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所著的书籍,对老师的感情很深。康熙四十二年,皇帝南巡,潘耒恢复原来的官职。大学士陈廷敬想推荐起用他,潘耒极力推辞而作罢。潘耒平生嗜好山水,登高赋诗吟咏,名流常被他折服。著有《遂初堂集》。又沿袭顾炎武《音学五书》而写了《类音》八卷。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当时博学宏词科以史才被称道的,汪琬、吴任臣及潘耒最为出名。‎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1.(5分)汉 魏 风 骨/ 晋 宋 莫 传 /然 而 文 献 有 可 征 者 /仆 尝 暇 时 观 齐 梁 间 诗 /彩 丽 竞 繁 /而 兴 寄 都 绝,(每处1分,多画不给分)‎ ‎22.(2分)曹操、曹植、曹丕。(答出其二即可,各1分)‎ ‎23.(3分)指代《咏孤桐篇》(1分),因其具有汉魏风骨;风雅兴寄。(各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文章的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了,汉魏时期刚健苍凉精要劲健的风骨传统,晋宋时期已经没能流传下来了,然而在流传下来的文献中还是可以找到证明的。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浏览齐梁间的诗歌,觉得那时的诗歌创作都过分追求华丽的词采,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总是长叹不已。追思古人(诗歌的“风骨”和“兴寄”),常常担心浮艳绮靡文风沿袭不断,而风雅的传统不能振作,因此总是耿耿于怀。昨日在解三处拜读了您的《咏孤桐篇》,真是感到大作透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声情抑扬起伏,语言鲜明精练,音韵铿锵动听。于是心胸为之一洗,耳目为之一新,抒发胸中的郁闷之气,涤荡了心中的沉闷之感。没想到又在您的大作中看到了“正始之音”,这真可以使建安诗人们发出会心的笑意。‎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5分)B D(B项:是许攸,不是审配;D项:“狂人病愈”,也就失去了反抗性。)‎ ‎25.(10分)(1)(4分)尤二姐吞金自杀,贾琏向王熙凤讨银子给尤二姐治办丧事未果;(2分)开箱寻梯己钱又不得,不禁伤心痛哭,平儿于心不忍,就偷拿了二百两银子给贾琏应急。(2分)‎ ‎(2)(6分)父亲贪婪吝啬,嗜钱如命,并没有给予她应有的亲情;母亲善良隐忍,可惜过早离世;恋人查理远走印度后背弃了欧也妮;嫁给公证人的侄儿德·蓬丰,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一辈子在孤独中终老。(答出三点即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6.①形体健康丰满;②面容慈祥(或:面容亲切、面容和蔼);③姿态安稳;④面相、体貌与职责相适应。(一点1分,共4分)‎ ‎27.①儒家思想渗透进佛堂,与佛教同化合流。②社会具体形势的变化促使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发生转变。(一点2分,两点5分)‎ ‎28.①唐代雕塑追求与现实生活相适应,拉近宗教与世俗生活的距离;②唐代雕塑追求服务于政治,拉近宗教与儒家伦常的距离。(每点3分,共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